醫(yī)學部最新糖尿病文獻解讀_第1頁
醫(yī)學部最新糖尿病文獻解讀_第2頁
醫(yī)學部最新糖尿病文獻解讀_第3頁
醫(yī)學部最新糖尿病文獻解讀_第4頁
醫(yī)學部最新糖尿病文獻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1 DM Publication Updated Provide for your medical information and general background 醫(yī)學部最新糖尿病文獻解讀 文獻來源于2014年12月內(nèi)分泌領(lǐng)域頂級專業(yè)學術(shù)期刊 | 2 本期看點 l文獻1:生糖指數(shù)對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和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 JAMA. 2014;312(23):2531-2541(s3-14) l文獻2:外源性GLP-1對餐后低血壓的影響.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s15-26) l文獻3: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的

2、起始選擇:以患者為中心的療效比較研究. JAMA Intern Med. 2014;174(12):1955-1962(s27-39) l文獻4:多學科協(xié)作改善術(shù)前血糖控制. Hosp Pract (1995). 2014;42(5):83-88(s40-49) | 3 Effects of High vs Low Glycemic Index of Dietary Carbohydrate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生糖指數(shù)對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和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 文獻1 Sacks FM,

3、et al. JAMA. 2014;312(23):2531-2541. | 4 Sacks FM, et al. JAMA. 2014;312(23):2531-2541. 生糖指數(shù)(GIa)對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和胰島素 敏感性的影響尚不明確 本研究旨在了解GI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 對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和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 已有關(guān)于低GI飲食對胰島素敏感性 和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研究結(jié)果 尚不一致,并且可能與總碳水化合 物含量變化、膳食纖維含量變化、 體重降低、降糖治療有關(guān) 盡管一些營養(yǎng)指南提倡選擇低GI的 食物,但GI的獨立獲益,尤其是對 于正在接受健康飲食人群的獲益尚 不明確 a碳水化合物

4、含量相似的食物,對血糖升高的作用不盡相同,這種屬性被稱為生糖指數(shù)(Glycemic Index, GI) | 5 研究設計 本研究為一項隨機交叉對照試驗,共納入163例超重成年人,研究共提供四組完整的 飲食方案(每種飲食方案都以健康的DASH飲食為基礎),每種飲食方案持續(xù)5周,洗 脫期2周,每例受試者需至少完成2種飲食方案 Sacks FM, et al. JAMA. 2014;312(23):2531-2541. N Engl J Med. 1997;336(16):1117-1124. GI:生糖指數(shù);Carb:碳水化合物 高GI(65)+高Carb(占 總能量的58%)飲食 低GI(40

5、)+高Carb(占 總能量的58%)飲食 低GI (40) +低Carb(占 總能量的40%)飲食 高GI (65) +低Carb(占 總能量的40%)飲食 四組完整 飲食方案 主要研究終點:胰島素敏感性(根據(jù)OGTT試驗血糖及胰島素水平的曲線下面積確定)、 LDL-c水平、HDL-c水平、甘油三酯水平、SBP 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終止高血壓膳食 | 6 基線特征 項目基線值項目基線值 年齡,平均值(SD),歲53(11)每日膳食攝入量,平均值(SD) 女性,人數(shù)(%)85(52)能量,kcal2175(1131) BMI

6、碳水化合物,%52(10) 平均值(SD)32(6)蛋白質(zhì),%15(4) 30,人數(shù)(%)92(56)脂肪,%33(7) 腰圍,平均值(SD),cm104(14)膽固醇,平均值(SD),mg236(149) 高血壓,人數(shù)(%)43(26)膳食纖維,平均值(SD),g22(13) 代謝綜合征,人數(shù)(%)33(20) Sacks FM, et al. JAMA. 2014;312(23):2531-2541. 每日膳食攝入量通過食物頻率問卷獲得 | 7 研究結(jié)果: 低GI、低Carb方案的12h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增加值曲線下面積均低于高GI+高carb方案 高Carb,高GI(n=52) 高Carb

7、,低GI(n=49) 低Carb,高GI(n=56) 低Carb,低GI(n=57) 時間(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血糖(mmol/L) 7.8 7.2 6.7 6.1 8.3 5.6 5.0 4.4 早餐期間午餐期間晚餐期間 Sacks FM, et al. JAMA. 2014;312(23):2531-2541. 時間(h) 胰島素水平(IU/ml) 60 50 40 30 70 20 10 0 早餐期間午餐期間晚餐期間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與高GI+高Carb飲食相比,低GI+高Carb、高GI+低Carb、

8、低GI+低Carb飲食均可顯著降 低12h血糖AUCi( 17%,P=0.06;19%, P=0.009,20%,P=0.009 ) 低Carb+低GI方案的12h胰島素AUCi低于低Carb+高GI方案(P=0.03)和高Carb+高GI方 案( P=0.05) 不同飲食方案12h血糖水平比較 不同飲食方案12h胰島素水平比較 AUCi:曲線下面積增加值 | 8 研究結(jié)果: 規(guī)定Carb時,低GI方案的胰島素敏感性與高GI方案相似甚至更低 胰島素敏感性:低carb時,低GI方案未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并且在高carb時,低GI方 案的胰島素敏感性反而較高GI方案降低20% CVD危險因素:低ca

9、rb時,低GI方案未改善HDL-c、LDL-c、血壓,且在高carb時,低 GI飲食的LDL-c水平較高GI方案增加6% 低GI+高carb vs. 高GI+高carb 低GI+低carb vs. 高GI+低carb 低GI+高carb vs. 高GI+高carb 低GI+低carb vs. 高GI+低carb P=0.002 P0.01 P=0.02 胰島素敏感性甘油三酯HDL-c LDL-cSBPDBP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atsuda指數(shù)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g/dl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g/dl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10、CI),mg/dl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mHg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mHg Sacks FM, et al. JAMA. 2014;312(23):2531-2541. 不同飲食方案主要終點比較 -20% +6% -5% | 9 研究結(jié)果: 規(guī)定GI時,高或低Carb方案的胰島素敏感性相似 胰島素敏感性:無論高GI或低GI,低carb方案與高carb方案均無顯著差異 CVD危險因素:無論高GI或低GI,低carb方案的甘油三酯水平均顯著低于高Carb方案 高GI時,低Carb方案的HDL-c水平更高 高GI+低Carb vs. 高GI+高Carb 低GI

11、+低Carb vs. 低GI+高Carb 高GI+低Carb vs. 高GI+高Carb 低GI+低Carb vs. 低GI+高Carb 胰島素敏感性甘油三酯HDL-c LDL-cSBPDBP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atsuda指數(shù)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g/dl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g/dl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g/dl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mHg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mHg P0.001 P0.001 P=0.003 P0.01 P0.01 Sacks FM, et al.

12、JAMA. 2014;312(23):2531-2541. -18% -20% +4% -1mmHg -1mmHg 不同飲食方案主要終點比較 | 10 研究結(jié)果: 低GI+低Carb方案與高GI+高Carb方案的胰島素敏感性相似 胰島素敏感性:低GI+低Carb方案與高GI+高Carb方案無顯著差異 CVD危險因素:低GI+低Carb方案的甘油三酯水平低于高GI+高Carb方案;SBP、 LDL-c、HDL-c水平兩種方案均無顯著差異 低GI+低carb vs. 高GI+高carb 低GI+低carb vs. 高GI+高carb 胰島素敏感性甘油三酯HDL-c LDL-cSBPDBP 不同方案

13、的差異 均值(95% CI),Matsuda指數(shù)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g/dl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g/dl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g/dl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mHg 不同方案的差異 均值(95% CI),mmHg P0.001 Sacks FM, et al. JAMA. 2014;312(23):2531-2541. -23% 不同飲食方案主要終點比較 | 11 討論: 低GI飲食未改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和胰島素敏感性 胰島素敏感性: 與高GI的碳水化合物飲食相比,低GI的碳 水化合物飲食未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在

14、高Carb時,低GI飲食的胰島素敏感性反 而降低 CVD危險因素: 與高GI的碳水化合物飲食相比,低GI的碳 水化合物飲食未改善HDL-c、LDL-c或SBP 水平 在高Carb時,低GI飲食的LDL-c水平升高 低GI飲食,尤其是在高 Carb時,可改善CVD危險 因素和胰島素敏感性 之前的預期本研究結(jié)果 Sacks FM, et al. JAMA. 2014;312(23):2531-2541. | 12 討論:低GI飲食可能導致清晨的胰島素抵抗 本研究中 低GI的碳水化合物組成的健康 飲食并未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高Carb飲食中,低GI飲食的胰島 素敏感性反而低于高GI飲食 低GI飲食可能

15、導致 清晨的胰島素抵抗, 從而無法控制血糖 之前的研究中 低GI的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空腹 血糖水平高于高GI的碳水化合物 飲食 Sacks FM, et al. JAMA. 2014;312(23):2531-2541. | 13 討論:低GI+低Carb飲食未帶來進一步的血糖獲益 Sacks FM, et al. JAMA. 2014;312(23):2531-2541. 與高GI+高carb飲食相比,以下方案可使12h血糖AUCi下降: 由于本研究未納入2型糖尿病患者,因此本研究降低GI帶來的血糖獲益不能擴展至2 型糖尿病患者 降低早餐、午餐和晚餐的GI或 碳水化合物組成,有助于降低 12h

16、血糖水平 但同時降低GI和碳水化合物組 成不能帶來進一步的血糖獲益 高GI+低carb方案低GI+低carb方案低GI+高carb方案 17%19%20% | 14 研究結(jié)論 與高GI的碳水化合物飲食相比,低GI的碳水化合物飲食: 未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未改善血脂水平或收縮壓水平 Sacks FM, et al. JAMA. 2014;312(23):2531-2541. 在總體的DASH飲食背景下,使用生糖指數(shù)來選擇膳食并不能改善心 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或胰島素抵抗 | 15 Effects of exogenous glucagon-like peptide-1 on the blood pre

17、ssure, heart rate, mesenteric blood flow and glycemic responses to intraduodenal glucose in healthy older subjects 在健康老年受試者中,外源性GLP-1對血壓、心率、腸 系膜血流和血糖反應的影響 文獻2 Trahair LG,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 16 既往研究已證實,餐后低血壓由膳食中營養(yǎng)元素的相互作用引起,而胃擴張 后,可減輕這種低血壓的反應 藥理劑量的GLP-1可延緩胃排空、劑量

18、依賴性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 糖素分泌 多數(shù)在2型糖尿病或肥胖人群中進行的關(guān)于GLP-1受體激動劑的臨床研究顯示, GLP-1受體激動劑可使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降低 26mmHg,使HR增加24bpm,但目前尚無關(guān)于GLP-1對空腹和餐后血壓、 心率影響差異的報道 研究背景 Trahair LG,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健康受試者中,外源性GLP-1對 十二指腸內(nèi)輸注葡萄糖后的血壓、心率、腸系膜血流量的影響 | 17 研究設計 本研究為一

19、項隨機雙盲研究,共納入10例老年健康受試者 主要終點: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張壓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心率(Heart Rate,HR)、腸系膜上動脈(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流量、血糖、血清胰島素水平 GLP-1組:靜脈輸注GLP-1(0.9pmol/kg/min),持續(xù)輸注90min 對照組:靜脈輸注生理鹽水(0.9%),持續(xù)輸注90min 于十二指腸內(nèi)(Intraduodena ID)持續(xù)輸注葡萄糖(3kal/min) -30min0min60min Trah

20、air LG,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干預措施 | 18 研究結(jié)果:“空腹”期間,GLP-1對BP、HR無影響 “空腹”(-30min0min)期間,GLP-1對BP、HR無影響 Trahair LG,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ID輸注葡萄糖前 兩組SBP、DBP、HR 均無顯著差異 -300min期間 兩組SBP、DBP、HR均未發(fā)生變化 兩組SBP、DBP、HR曲線下面積 (AUC)均無顯著差異 靜脈輸注前 兩

21、組SBP、DBP、HR 均無顯著差異 變量組別靜脈輸注前ID輸注前 SBP(mmHg) 對照組127.74.3133.04.7 GLP-1組128.13.1129.64.6 DBP(mmHg) 對照組71.52.670.03.6 GLP-1組69.92.872.12.4 HR(BPM) 對照組56.82.355.62.3 GLP-1組52.71.953.32.1 | 19 研究結(jié)果:“空腹” 期間,GLP-1降低SMA血流 量、血糖水平,輕度升高胰島素水平 變量組別靜脈輸注前ID輸注前差異 SMA血流量(ml/min) 對照組6116672091P0.05 GLP-1組6945660467P0

22、.05 組間差異P=0.25P=0.22 血糖(mmol/L) 對照組5.20.15.30.1P=0.20 GLP-1組5.20.15.10.1P0.05 組間差異P=0.86P=0.08 胰島素(mU/l) 對照組2.50.62.30.5P=0.29 GLP-1組2.20.43.10.7P0.05 組間差異P=0.33P0.05 “空腹” 期間,GLP-1降低SMA血流量、血糖水平,輕度升高胰島素水平 Trahair LG,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ID輸注葡萄糖前 血糖:GLP-1組有低于對 照組的趨

23、勢 血清胰島素:GLP-1組顯 著高于對照組 -300min期間 SMA血流量:GLP-1組適度降低,對照組升高 血糖:GLP-1組輕度降低,對照組無顯著變化 血清胰島素:GLP-1組輕度升高,對照組無顯著 變化 靜脈輸注前 兩組SMA血流量、血 糖、胰島素水平均無 顯著差異 | 20 研究結(jié)果:ID輸注葡萄糖后,GLP-1組SBP最大降 幅低于對照組 時間(min) mmHg AUC:-30137mmHg AUC:-369156mmHg 060min期間,兩組SBP較基線均顯著降低(兩組均P0.001),且對照組 AUC較GLP-1組下降更為顯著( P0.005) 060min期間,對照組S

24、BP最大降幅較GLP-1組大( P0.05) P0.05 SBP降幅(mmHg) Trahair LG,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GLP-1組 對照組 ID輸注葡萄糖后老年受試者SPB下降 SBP變化的AUC0-60min比較0-60min期間SBP最大降幅比較 | 21 研究結(jié)果:ID輸注葡萄糖后,兩組DBP變化相似 060min期間,兩組DBP較基線均顯著降低(兩組均P0.001),且兩組下降 程度相似 060min期間,兩組DBP最大降幅相似 0-60min期間DBP最大降幅比較 時間(min) m

25、mHg AUC:-21076mmHg AUC:-150113mmHg DBP 變化的AUC0-60min比較 DBP降幅(mmHg) GLP-1組 對照組 Trahair LG,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 22 研究結(jié)果:ID輸注葡萄糖后,GLP-1組最高HR有 高于對照組的趨勢 060min期間,兩組HR較基線均顯著增加(兩組均P0.001),且增加程度相似 060min期間,GLP-1組最高HR有高于對照組的趨勢,但是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 0-60min期間最高HR比較 HR(BPM) P=0.09 時間

26、(min) BPM AUC:429125BPM HR變化的AUC0-60min比較 AUC:45193BPM Trahair LG,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ID輸注葡萄糖后,GLP-1組最高 HR有高于對照組的趨勢,但“空 腹”期間,GLP-1對HR無影響 外源性GLP-1對ID輸注葡萄糖引起的 血壓降低有緩解作用,但并不是由于 HR的輕度增加引起 GLP-1組 對照組 | 23 研究結(jié)果:ID輸注葡萄糖后,GLP-1組SMA血流量 增加更明顯 060min期間,兩組SMA血流量較基線迅速增加(兩組均P

27、0.001),且 GLP-1組增加更明顯(P0.05) 時間(min) ml/min AUC:162482687ml/min SMA血流量變化的AUC0-60min比較 AUC:312564461ml/min Trahair LG,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SMA血流量增加與BP 的降低有關(guān) 本研究中,ID輸注葡萄 糖后,GLP-1組SMA血 流量增加較對照組更多 外源性GLP-1對ID輸注 葡萄糖引起的血壓降低 的緩解作用,與SMA血 流量的變化無關(guān) GLP-1組 對照組 | 24 研究結(jié)果:ID輸注葡

28、萄糖后,GLP-1組血糖升高程度更低, 但兩組血清胰島素水平升高程度無顯著差異 060min期間,兩組血糖、血清胰島素水平均顯著升高(兩組均P0.001) GLP-1組血糖升高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05),但血清胰島素水平升高程度與對 照組無顯著差異 血糖變化的 AUC0-60min比較 mmol/L 時間(min) AUC:46313mmol/L AUC:41312mmol/L Trahair LG,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mU/L 時間(min) 血清胰島素水平變化的 AUC0-60min比

29、較 AUC:1643334mU/L AUC:2016379mU/L GLP-1組 對照組 本研究:ID輸注葡萄糖前(血糖升高前), GLP-1輕度促進胰島素 分泌; ID輸注葡萄糖后,兩組血清胰島素水平升高程度無顯著差異 其他研究:快速輸注GLP-1后可以延緩胃排空,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外源性GLP-1在口 服葡萄糖后,由于 胃排空機制,能發(fā) 揮更好的降糖作用 | 25 討論:GLP-1緩解餐后低血壓的潛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分別對“空腹”和“餐后”,GLP-1對BP的影響進行研究,顯示快速 輸注GLP-1可緩解ID輸注葡萄糖引起的血壓下降 Trahair LG, et al. J Cl

30、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局限性:本研究未檢測心輸出量、交感 神經(jīng)活性和/或心房鈉尿肽(ANP)等 與血壓變化密切相關(guān)的指標 關(guān)于GLP-1和GLP-1受體激動劑對空腹和餐后BP影響差異的潛在機制 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近期有研究顯示,心血管系統(tǒng),主要 是心房心肌細胞內(nèi)GLP-1受體的表達 可能是導致HR、BP變化的原因 | 26 研究結(jié)論 “空腹” 期間,GLP-1對BP、HR無影響 ID輸注葡萄糖后,外源性GLP-1可緩解SBP的下降,有增加HR的趨勢,可增 加SMA血流量,且可緩解血糖的升高 老年健康受試者中,快速輸注GLP-

31、1,可緩解ID輸注葡萄糖引起的血 壓降低,且能進一步增加SMA血流量 Trahair LG,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12):E2628-E2634. | 27 Initial Choice of Oral Glucose-Lowering Medication for Diabetes Mellitus A Patient-Centered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Study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的起始選擇 以患者為中心的療效比較研究 文獻3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32、Med. 2014;174(12):1955-1962. | 28 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口服降糖藥(OAD)起始治療的后續(xù)強化治療風險、不 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研究背景:不同口服降糖藥起始治療的差異尚不明確 目前指南均提倡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 尿病患者的起始治療藥物 但這一推薦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仍存空 白,尤其是與新降糖藥的比較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4;174(12):1955-1962. 迫切需要明確不同口服降糖藥治 療之間的差異 特別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結(jié)局 的差異、不同起始治療方案的差 異、短期不良事件的差異(如低 血糖、急診就醫(yī)) |

33、29 研究設計 該研究是一項以患者為中心的回顧性列隊研究 患者數(shù)據(jù)來源于Aetna保險公司,排除起始格列奈類、-糖苷酶抑制劑(數(shù)據(jù)少)和 GLP-1受體激動劑(未批準作為單藥起始治療)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4;174(12):1955-1962. 次要研究終點主要研究終點 2009.7-2013.6起始OAD單藥治療的15516例糖尿病患者 起始TZDs組 (n=948) 起始DPP-4i 組 (n=2034) 起始磺脲類組 (n=3570) 起始二甲雙胍組 (n=8964) TZDs:噻唑烷二酮類 復合心血管事件 充血性心力衰竭

34、低血糖引起的急診或住院 糖尿病相關(guān)的急診就醫(yī) 不同OAD起始治療至增加第二種口服降 糖藥(包括GLP-1受體激動劑)或胰島 素的時間 | 30 基線特征 二甲雙胍組 (n=8964) 磺脲類組 (n=3570) DPP-4抑制劑組 (n=2034) TZDs組 (n=948) P值 中位隨訪時間,天3883823764290.001 女性4504(50.3)1510(42.3)950(46.7)321(33.9)0.001 平均年齡,歲49.955.156.456.20.001 按年齡分組,歲 18-545447(60.8)1603(44.9)810(39.8)384(40.5) 0.001

35、55-642802(31.3)1372(38.4)895(44.0)407(42.9) 65715(8.0)595(16.7)329(16.2)157(16.6) 中位家庭收入,$ 500002609(29.1)1240(34.7)503(24.7)290(30.6) 0.00150000-999995658(63.1)2127(59.6)1344(66.1)599(63.2) 100000679(7.6)198(5.6)183(9.0)57(6.0) 非西班牙裔的黑人 18(12.7)21(15.6)18(12.6)19(13.1)0.001 高中或以上教育10(85.8)10(84.8)9

36、(86.8)1(84.7)0.001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4;174(12):1955-1962. | 31 基線特征 二甲雙胍組 (n=8964) 磺脲類組 (n=3570) DPP-4抑制劑組 (n=2034) TZDs組 (n=948) P值 伴隨疾病 慢性腎臟疾病145(1.6)230 (6.4)104 (5.1) 50 (5.3)0.001 冠心病464(5.2)340 (9.5)209 (10.3)84 (8.9)0.001 缺血性腦卒中102(1.1)62 (1.7)36 (1.8)17 (1.8)0.01 充血性心力

37、衰竭104(1.2)112 (3.1)52 (2.6)14 (1.5)0.001 哮喘或COPD527(5.9)231 (6.5)150 (7.4)45 (4.8)0.02 癡呆11(0.1)7 (0.2) 1 (0.1)2 (0.2)0.46 抑郁癥441(4.9)129 (3.6)94 (4.6)47 (5.0)0.02 高血壓3699(41.3)1694(47.5) 1156 (56.8)478 (50.4)0.001 房顫104(1.2)74(2.1)51 (2.5)10 (1.1)0.001 基線前確診為糖尿病3827(42.7)1815(50.8)1263 (62.1) 518 (

38、54.6)0.001 基線后確診為糖尿病1581(17.6)559(15.7)262 (12.9) 130 (13.7)0.001 合并癥評分,平均值 (SD) 0.00(0.89)0.23(1.38)0.11 (1.32) 0.05 (1.17)0.001 傾向評分,平均值 (SD) 0.65(0.15)0.59(0.15) 0.32 (0.23) 0.38 (0.23)0.001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4;174(12):1955-1962. | 32 研究結(jié)果:與二甲雙胍起始治療相比,其他OAD起 始治療的患者需后續(xù)強化治療的比

39、例更大 不同OAD起始治療后的強化治療存在顯著差異:磺脲類藥物、DPP-4抑制劑 、TZDs組需強化治療的患者比例明顯高于二甲雙胍組(P0.001)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4;174(12):1955-1962. P0.001 患者比例(%) 不同OAD起始治療后需強化治療的患者比例 | 33 研究結(jié)果:與二甲雙胍起始治療相比,其他OAD起 始治療的后續(xù)強化治療風險明顯增加 磺脲類藥物(HR=1.68)、TZDs(HR=1.61)或DPP-4抑制劑(HR=1.62)起 始治療可增加后續(xù)接受強化治療的風險(P0.001) Berkowi

40、tz SA,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4;174(12):1955-1962. 無事件發(fā)生生存概率 無事件發(fā)生生存概率 無事件發(fā)生生存概率 不同OAD起始治療至強化 治療(第二種OAD或胰島 素)的時間比較 不同OAD起始治療至增加第 二種OAD治療的時間比較 不同OAD起始治療至增加 胰島素的時間比較 在ADOPT研究中,與二甲雙胍、格列本 脲相比,羅格列酮單藥治療失?。‵PG 超過10mmol/L)的患者比例明顯降低, 與本研究的結(jié)果不一致 可能與ADOPT研究僅考慮血糖水平有關(guān)。 而在真實世界中,強化治療需要考慮多方 面因素,包括成本、安全性、耐受性、患 者

41、偏好、效力 | 34 研究結(jié)果:不同OAD起始治療的心血管事件、糖尿 病相關(guān)的急診就醫(yī)風險無顯著差異 不同OAD起始治療的心血管事件、糖尿病相關(guān)的急診就醫(yī)風險無顯著差異 HR 心血管事件風險比較糖尿病相關(guān)的急診就醫(yī)風險比較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4;174(12):1955-1962. HR | 35 研究結(jié)果:磺脲類起始治療明顯增加充血性心力衰 竭發(fā)生風險 與二甲雙胍起始治療相比,磺脲類起始治療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 風險明顯增加(HR=1.19,P0.001)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42、Med. 2014;174(12):1955-1962. HR P0.001 早期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TZDs會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風險,與本研究中的結(jié)果不一致,這 可能與本研究中起始TZDs治療的樣本量較小相關(guān)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風險比較 | 36 研究結(jié)果:磺脲類起始治療增加低血糖風險 隨訪期間僅有72人發(fā)生低血糖 校正傾向評分后發(fā)現(xiàn),磺脲類藥物增加低血糖風險(HR=2.71),但TZDs( HR=0.36)、DPP-4抑制劑(HR=0.37)的低血糖發(fā)生率無增加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4;174(12):1955-1962. HR 低

43、血糖風險的比較 | 37 討論:本研究的規(guī)模大、記錄精確、采用等價劑量 比較,為臨床實踐提供可靠依據(jù)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4;174(12):1955-1962. 精確記錄:所有的處方信息具備非常精確的記錄 等價劑量比較:使用明確定義的日劑量,以確保等價的藥物劑量比較 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對大規(guī)模、具有代表性的數(shù)據(jù)進行評估,有助于為真正 的臨床實踐提供依據(jù),同時限制了一些人口統(tǒng)計學的異質(zhì)性從而提供 更平等的比較 | 38 討論:研究未評估起始藥物選擇的原因,可能增加 混雜因素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44、 Med. 2014;174(12):1955-1962. 研究未對患者起始藥物的 選擇原因進行評估,這會 增加混雜的可能性,混雜 因素包括糖尿病治療的爭 論、不同的藥物處方模式 、胃腸功能紊亂史、體重 、胃腸道不良事件等 研究缺乏不同處方醫(yī)生 之間的患者血糖控制信 息,因為處方醫(yī)生間的 藥物處方不同可能會影 響強化治療的決策 | 39 研究結(jié)論 Berkowitz SA,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4;174(12):1955-1962. 以二甲雙胍作為起始降糖治療的選擇,可以在不增加低血糖發(fā) 生率和其他不良臨床事件發(fā)生率的情況下,減少后續(xù)強化治療 的機率 這些研究發(fā)現(xiàn)對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降低醫(yī)療成本同樣具有重 要意義 | 40 An inter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 to improve preoperative glycemic control 多學科協(xié)作改善術(shù)前血糖控制 文獻4 LaBoone LM, et al. Hosp Pract (1995). 2014;42(5):83-88. | 41 研究背景:圍手術(shù)期應采用較為嚴格的血糖管理 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術(shù)后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