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曲線的作用及線形PPT學習教案_第1頁
豎曲線的作用及線形PPT學習教案_第2頁
豎曲線的作用及線形PPT學習教案_第3頁
豎曲線的作用及線形PPT學習教案_第4頁
豎曲線的作用及線形PPT學習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會計學1 豎曲線的作用及線形豎曲線的作用及線形 n(1 1)緩沖作用:以平緩曲線取代折線可消除汽車在變坡點的沖擊。)緩沖作用:以平緩曲線取代折線可消除汽車在變坡點的沖擊。 n(2 2)保證公路縱向的行車視距:)保證公路縱向的行車視距: 凸形:縱坡變化大時,盲區(qū)較大。凸形:縱坡變化大時,盲區(qū)較大。 凹形:下穿式立體交叉的下線。凹形:下穿式立體交叉的下線。 n(3 3)將豎曲線與平曲線恰當?shù)慕M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車的視)將豎曲線與平曲線恰當?shù)慕M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車的視 線誘導和舒適感。線誘導和舒適感。 n 凸形豎曲線主要控制因素:凸形豎曲線主要控制因素:行車視距。行車視距。 n 凹形

2、豎曲線的主要控制因素凹形豎曲線的主要控制因素:緩和沖擊力。緩和沖擊力。 n 豎豎曲線的線形:可采用圓曲線或二次拋物線。曲線的線形:可采用圓曲線或二次拋物線。 規(guī)范規(guī)范規(guī)定采用二次拋物線作為豎曲線的線形。規(guī)定采用二次拋物線作為豎曲線的線形。 特點:特點:拋物線的縱軸保持直立,且與兩相鄰縱坡線相切。拋物線的縱軸保持直立,且與兩相鄰縱坡線相切。 豎曲線在變坡點兩側(cè)一般是豎曲線在變坡點兩側(cè)一般是不對稱不對稱的,但兩切線保持的,但兩切線保持相等。相等。 第1頁/共21頁 4.3.2 4.3.2 豎曲線要素的計算公式豎曲線要素的計算公式 n1 1豎曲線的基本方程式:豎曲線的基本方程式: n(1)包含拋物線

3、底(頂)部;)包含拋物線底(頂)部;2 2 1 x R y n式中:式中:R R拋物線頂點處的曲率半徑拋物線頂點處的曲率半徑 A B 第2頁/共21頁 A B xix R y 1 2 2 1 式中:式中:R R拋物線頂點處的曲率半徑拋物線頂點處的曲率半徑 ; i1 1豎曲線頂(底)點處切線豎曲線頂(底)點處切線 的坡度。的坡度。 4.3.2 4.3.2 豎曲線要素的計算公式豎曲線要素的計算公式 n1 1豎曲線的基本方程式:豎曲線的基本方程式: n(1)包含拋物線底(頂)部;)包含拋物線底(頂)部; n(2)不含拋物線底(頂)部)不含拋物線底(頂)部。 2 2 1 x R y 第3頁/共21頁

4、x n切線縱坡:切線縱坡:豎曲線上任一點切線的斜率:豎曲線上任一點切線的斜率: (1 1)豎曲線長度)豎曲線長度L L L = xB xA = Ri2-Ri1 =R(i2-i1)=R (2 2)豎曲線切線長)豎曲線切線長T T: T T = = T T1 1 = = T T2 2 R x dx dy i (3)豎曲線上任一點豎距)豎曲線上任一點豎距h: R x i A 1 R x R xx h AP 22 )( 22 n下半支曲線的豎距下半支曲線的豎距h: 若設(shè)計算點離開豎曲線終點的距離為若設(shè)計算點離開豎曲線終點的距離為 x,則,則 x= L x R x h 2 2 2 2 1 x R y 2

5、2 RL T )( 22 )( 2 22 1 2 PA AAP A P QP xx R x R x R x xiy R x yyPQh R xL h 2 )( 2 2 2豎曲線要素計算公式:豎曲線要素計算公式: h x xix R y 1 2 2 1 第4頁/共21頁 (4)豎曲線外距豎曲線外距E: R T E 2 2 1 1 R T E 2 2 2 2 故故 T1 = T2 = T 488 2 2 2 TLR E R T E 或 E1 = E2 = E n 下半支曲線下半支曲線x = T2時時: x h x (3)豎曲線上任一點豎距)豎曲線上任一點豎距h: R x R xx h AP 22

6、)( 22 第5頁/共21頁 S 11 2 1 1 2 2 Rhd R d h,則 22 2 2 2 2 2 Rhd R d h,則 )hh(RddS 2121 2 2 21 2 2)hh( S RLmin )hh( S R 21 2 2 n 依據(jù):依據(jù):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應(yīng)以滿足視距要求為主。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應(yīng)以滿足視距要求為主。 n(1)當)當LS時:視距長度時:視距長度 S=d1+d2 1. 1. 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和最小長度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和最小長度 第6頁/共21頁 n(2)當)當LS時:視距長度時:視距長度 S=t1+L+t2 2 111 2 1 2 1 1 2 22 tRhd

7、 R t R d h,則 2 222 2 2 2 2 2 2 22 tRhd R t R d h,則 ltRhldt 2 1111 2 ,2 2 111 tRhlt 2 1 1 l l Rh t )(2)( 2 2222 lLtRhlLdt 2 2 2 lL lL Rh t R d 2 2 1 A B S 有極小值)視距長度:( 2 21 21 lL RhL l Rh tLtS 第7頁/共21頁 令令 , 0 dl dS 21 1 hh h l 解此得 2 122 12 22 (hh )RLL S(hh ) L 2 21 2 2 )hh( SLmin 412122 22 21 ).()hh(

8、2 2 21 )( 22 hhSL R min min n最 小 半 徑最 小 半 徑 : l當采用停車視距,當采用停車視距, 4 2 min T SL l當采用會車視距時,當采用會車視距時, 6 . 9 2 min H SL 6 . 9)2 . 12 . 1(2)(2 22 21 hh l當采用超車視距時,當采用超車視距時, 6 . 9 2 min C SL )( 2 21 21 有極小值視距長度: lL RhL l Rh tLtS 0 )( 2 2 2 1 lL Rh l Rh dl ds 第8頁/共21頁 (3)凸形豎曲線最小長度)凸形豎曲線最小長度 : n豎曲線最小長度相當于各級道路計

9、算行車速度的豎曲線最小長度相當于各級道路計算行車速度的3秒行程秒行程 。 第9頁/共21頁 另一種算法:另一種算法: R V gR v a 13 22 6 . 36 . 313 2 min 22 V L V a V R或 離心加速度:離心加速度: n根據(jù)根據(jù)試驗,認為離心加速度應(yīng)限制在試驗,認為離心加速度應(yīng)限制在0.50.7m/s2比較合適。但考慮到不因沖擊比較合適。但考慮到不因沖擊 而造成的不舒適感,以及視覺平順等的要求,我國而造成的不舒適感,以及視覺平順等的要求,我國標準標準規(guī)定采用規(guī)定采用a=0.278 m/s2 )/(127127 222 GF V R R GV gR Gv F, n

10、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將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將F/G控制在控制在0.025之內(nèi)就可以滿足行車安全和舒適的要求。之內(nèi)就可以滿足行車安全和舒適的要求。 2 . 32 . 3 2 min 2 V L V R或 n標準標準按按離心加速度離心加速度a=0.278 m/s2 制定了凹豎曲線最小半徑指標(制定了凹豎曲線最小半徑指標(F/G=0.0284)。)。 (1)凹豎曲線半徑:)凹豎曲線半徑: 第10頁/共21頁 n凹形豎曲線的最小半徑、長度,除滿足緩和離心力要求外,還應(yīng)考慮兩凹形豎曲線的最小半徑、長度,除滿足緩和離心力要求外,還應(yīng)考慮兩 種視距的要求:種視距的要求: n一是保證夜間行車安全,前燈照明應(yīng)有足夠的距離;

11、一是保證夜間行車安全,前燈照明應(yīng)有足夠的距離; n二是保證跨線橋下行車有足夠的視距。二是保證跨線橋下行車有足夠的視距。 (1)凹豎曲線半徑:)凹豎曲線半徑: 標準標準規(guī)定豎曲線的最小長度應(yīng)滿足規(guī)定豎曲線的最小長度應(yīng)滿足3s行程要求行程要求 。 (2)凹豎曲線最小長度:)凹豎曲線最小長度: 第11頁/共21頁 (1 1)縱斷面設(shè)計成果)縱斷面設(shè)計成果 H R 第12頁/共21頁 R2 T E 2 x n 豎曲線起點樁號豎曲線起點樁號: QD=BPD - T n 豎曲線終點樁號豎曲線終點樁號: ZD=BPD + T y x R x y 2 2 l 縱縱 距:距: 變坡點樁號變坡點樁號 BPD 變坡

12、點設(shè)計高程變坡點設(shè)計高程 H 豎曲線半徑豎曲線半徑 R (1 1)縱斷面設(shè)計成果)縱斷面設(shè)計成果 第13頁/共21頁 H HT T H HS S y y Hn BPDBPDn n BPDn-1 -1 Hn-1 -1 i in n i in-1 n-1 i in+1 n+1 LczLcz1 1 Lcz-BPDLcz-BPDn-1 n-1 (3 3)逐樁設(shè)計高程計算)逐樁設(shè)計高程計算 )( 11 nnnT BPDLcziHH LczLcz2 2 H HT T )( nnnT BPDLcziHH 第14頁/共21頁 R x y 2 2 直坡段上,直坡段上,y=0; x豎曲線上任一點離開起(終)點距離

13、。豎曲線上任一點離開起(終)點距離。 其中:其中: y豎曲線上任一點豎距;豎曲線上任一點豎距; 設(shè)計高程:設(shè)計高程: HS = HT y (凸豎曲線?。ㄍ关Q曲線取“-”,凹豎曲線取,凹豎曲線取“+”) (3 3)逐樁設(shè)計高程計算)逐樁設(shè)計高程計算 )( 11 nnnT BPDLcziHH )( nnnT BPDLcziHH 第15頁/共21頁 n例例4-3:某山嶺區(qū)一般二級公路,變坡點樁號為:某山嶺區(qū)一般二級公路,變坡點樁號為k6+100.00,高程為,高程為 138.15m,i1=4%,i2=-5-5%,豎曲線半徑,豎曲線半徑R=3000m。 n試計算豎曲線要素以及樁號為試計算豎曲線要素以及

14、樁號為k6+060.00和和k6+180.00處的設(shè)計高程。處的設(shè)計高程。 解:解:1計算豎曲線要素計算豎曲線要素 n =i2- - i1= - - 0.05- -0.04= - - 0.090,為凸形。,為凸形。 n 曲線長曲線長 L = R=30000.09=270m n 切線長切線長 135 2 270 2 L T n 外外 距距 04. 3 30002 135 2 22 R T E n 豎曲線起點豎曲線起點QD(K6+100.00)- 135 = K5+965.00 n 豎曲線終點豎曲線終點ZD(K6+100.00)+ + 135 = K6+235.00 2計算設(shè)計高程計算設(shè)計高程 判

15、斷計算點位置:判斷計算點位置: K6+060.00BPD=K6+100.00,下半支曲線,下半支曲線 第16頁/共21頁 50. 1 30002 95 2 2 2 1 1 R x y l 切線高程切線高程 HT = H2 + + i1( Lcz - - BPD) = 138.15 + 0.04(6060.00 - - 6100.00) = 136.55m l 設(shè)計高程設(shè)計高程 HS = HT - - y1 = 136.55 1.50=135.05m (凸豎曲線應(yīng)減去改正值)(凸豎曲線應(yīng)減去改正值) 2計算設(shè)計高程計算設(shè)計高程 判斷計算點位置:判斷計算點位置: K6+060.00BPD=K6+1

16、00.00,下半支曲線,下半支曲線 第17頁/共21頁 (2)K6+180.00:位于下半支(:位于下半支(K6+100) 50. 0 30002 55 2 2 2 2 2 R x y l 切線高程:切線高程: HT = H2 + + i2( Lcz BPD2) = 138.15 - - 0.05(6180.00 - - 6100.00) = 134.15m l 設(shè)計高程:設(shè)計高程: HS = HT y2 = 134.15 0.50 = 133.65m l按豎曲線終點分界計算:按豎曲線終點分界計算: 橫距:橫距:x2= Lcz QD = 6180.00 5965.00215.00m 豎距:豎距

17、: 70. 7 30002 215 2 2 2 2 2 R x y l 切線高程切線高程 HT = H2 + + i1( Lcz - - BPD2) = 138.15 + 0.04(6180.00 - - 6100.00) = 141.35m l 設(shè)計高程設(shè)計高程 HS = HT y2 = 141.35 7.70 = 133.65m 第18頁/共21頁 l 1. 豎曲線線形特點豎曲線線形特點: u 豎曲線的線形采用二次拋物線。拋物線的縱軸保持直立,且與兩相鄰縱坡豎曲線的線形采用二次拋物線。拋物線的縱軸保持直立,且與兩相鄰縱坡 線相切。豎曲線在變坡點兩側(cè)一般是不對稱的,但兩切線保持相等。線相切。

18、豎曲線在變坡點兩側(cè)一般是不對稱的,但兩切線保持相等。 l 2豎曲線最小半徑的確定方法:豎曲線最小半徑的確定方法: u 豎曲線分為凸型豎曲線和凹形豎曲線兩種情況。豎曲線分為凸型豎曲線和凹形豎曲線兩種情況。 u 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應(yīng)以滿足行車視距要求計算確定。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應(yīng)以滿足行車視距要求計算確定。 u 凹形豎曲線最小半徑應(yīng)以離心加速度為控制計算確定。凹形豎曲線最小半徑應(yīng)以離心加速度為控制計算確定。 l 3. 任意點設(shè)計高程計算方法:任意點設(shè)計高程計算方法: u 已知連續(xù)三個以上變坡點樁號、高程、豎曲線半徑或已知一個變坡點樁號已知連續(xù)三個以上變坡點樁號、高程、豎曲線半徑或已知一個變坡點樁號 、高程、豎曲線半徑及相鄰兩條坡段的縱坡度,可以計算該測段內(nèi)任意點的、高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