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游記閱讀題_第1頁
中國古代游記閱讀題_第2頁
中國古代游記閱讀題_第3頁
中國古代游記閱讀題_第4頁
中國古代游記閱讀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游記閱讀題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5分)獨 樂 園 記司馬光 孟子曰:“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眾樂樂?!贝送豕笕酥畼?,非貧賤者所及也。孔子曰:“飯蔬(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鳖佔印耙缓勈常黄帮嫛?,“不改其樂”;此圣賢之樂,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鷦鷯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各盡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樂也。 熙寧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買田二十畝于尊賢坊北關(guān),以為園。其中為堂,聚書出五千卷,命之曰讀書堂。堂南有屋一區(qū),引水北流,貫宇下,中央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階,懸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為二

2、渠,繞庭四隅,會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軒。堂北為沼,中央有島,島上植竹,圓若玉玦,圍三丈,攬結(jié)其杪,如漁人之廬,命之曰釣魚庵。沼北橫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開戶東出,南北軒牖,以延涼飔,前后多植美竹,為清暑之所,命之曰種竹齋。沼?xùn)|治地為百有二十畦,雜蒔草藥,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徑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為屋。植竹于其前,夾道如步廊,皆以蔓藥覆之,四周植木藥為藩援,命之曰采藥圃。圃南為六欄,芍藥、牡丹、雜花,各居其二,每種止植兩本,識其名狀而已,不求多也。欄北為亭,命之曰澆花亭。洛城距山不遠(yuǎn),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見,乃于園中筑臺,構(gòu)屋其上,以望萬安、轘轅,至于太室,命之曰見山臺

3、。 迂叟平日多處堂中讀書,上師圣人,下友群賢,窺仁義之源,探禮樂之緒,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達(dá)無窮之外,事物之理,舉集目前。所病者,學(xué)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執(zhí)纴采藥,決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熱盥手,臨高縱目,逍遙相羊,惟意所適。明月時至,清風(fēng)自來,行無所牽,止無所框,耳目肺腸,悉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間復(fù)有何樂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獨樂園?;蚓逃刿旁唬骸拔崧劸铀鶚繁嘏c人共之,今吾子獨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謝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樂恐不足,安能及人?況叟之所樂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棄也,雖推以與人,人且不取,豈得強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樂,則

4、再拜而獻(xiàn)之矣,安敢專之哉! 【注】鷦鷯(jio lio):一種鳥。“若夫”四句:語出莊子逍遙游。迂叟:作者自稱。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陽,全力編修資治通鑒。纴(rn):紡織。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熙寧四年迂叟始家洛 家:定居,安家B. 雜蒔草藥 蒔:種植,移植C. 各居其二,每種止植兩本 居:占,占有D. 而林薄茂密 ?。嚎拷?,迫近2、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xiàn)作者“獨樂”情趣的一組是(3分)鷦鷯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開戶東出,南北軒牖以延涼飔 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執(zhí)纴采藥 行無所牽,止無所框,耳目肺腸悉為

5、己有 不知天壤之間復(fù)有何樂可以代此也 今吾子獨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A B C D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準(zhǔn)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引用孟子、孔子、顏子、莊子等人關(guān)于樂趣的論述,目的是通過對比,引出下文對獨樂園的描寫。B作者精心具體地描繪了獨樂園的布局及構(gòu)筑,每一處都突出了他對獨樂園的喜愛之情,同時也寫了作者置身其內(nèi)伺花弄草、自得其樂的閑趣。C整篇作品,不論是對獨樂園的寫景狀物還是抒情議論,除作者外,沒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這一構(gòu)思符合文章“獨樂之趣”的宗旨。D本篇名為敘寫作者居住于“獨樂園”的種種樂趣,實則表達(dá)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隱洛陽的孤獨寂寞、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4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所病者,學(xué)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分) 吾聞君子所樂必與人共之,今吾子獨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3分) 1、【參考答案】1、D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 “薄”為“草木茂盛”意,“林薄”為“交錯叢生的草木”,楚辭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王逸注:“叢木曰林,草木交錯曰薄?!?。2、B本題考查歸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是介紹“獨樂園”的情況,是別人對作者的評論,不是作者自己的情趣表現(xiàn)。3、 D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項,文中并未表達(dá)作者不再出仕的意思。4、所擔(dān)憂的是學(xué)未有所成,對人又有什么祈求,對外

7、又有什么依靠(期待)呢?我聽說君子有所快樂必定和別人共享,現(xiàn)在您只為自己獲得滿足卻不顧及別人,這難道可以嗎?”參考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欣賞音樂的樂趣,不如與別人一起欣賞更快樂,與少數(shù)人一起欣賞音樂的樂趣,不如與眾人一起欣賞更快樂。這是王公貴族的樂趣,不是貧賤的人所能達(dá)到的(境界)。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dāng)枕頭睡覺,其中也自有它的樂趣。顏回“一簞飯(盛飯的圓形竹器),一瓢水”,“不改變他的樂趣”。這是圣人賢人的樂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達(dá)到的(境界)。像那“鷦鷯( jio lio, 是一類小型、短胖、十分活躍的鳥)在林中筑巢,不過占據(jù)一根樹枝;偃鼠到河中飲水,不過喝飽肚子”,各盡自己的本

8、分而相安無事。這才是我(迂叟)所追求的樂趣。 熙寧四年,我才舉家定居洛陽,六年,在尊賢坊北關(guān)買了二十畝田作為家園,它的中間作為廳堂,(在堂中)集中了五千卷書,把它命名為讀書堂。讀書堂的南邊有一處屋子,引水往北流貫連屋下,中間作為水池,方圓和深度各為三尺。疏導(dǎo)水流分五處注入水池中,(形狀)像老虎的爪子;從水池的北面隱蔽流出北面的臺階,懸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狀)像大象的鼻子;(水)從這里又分為二條小渠環(huán)繞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匯合流出,把它命名為弄水軒。廳堂的北面又有一個水池,中間有島,島上種了竹子,(島)像玉玦一樣呈圓形,環(huán)繞有三丈方圓,將竹梢收攏打成結(jié),像打漁人的草屋,把它命名為釣魚庵。水池的

9、北面有六間并排的屋子,加厚了它的墻壁和屋頂來抵御烈日。開門往東,南北的窗子可以吹來涼風(fēng),前后多種植優(yōu)雅的竹子作為清涼消暑的所在,把它命名為種竹齋。水池的東邊,整治出一百二十畦田,錯雜地種植著花草藥材,為了辨識它們的種類名稱,給它們(掛上字牌)作為標(biāo)志。畦的北面也種了竹子,像棋盤一樣呈方形,直徑一丈左右,彎曲它的頂梢,使它交錯通達(dá)遮蔽作為屋子。在它的前面種上竹子,形成像步廊一樣的夾道,都用藤蔓芍藥等覆蓋著它,四周種植草木藥材等作為藩籬,把它命名為采藥圃。藥圃的南面有六個圍欄,芍藥、牡丹、雜花各占二個,每種(花)只種了兩叢,(為了)辨識它的名稱形狀罷了,不求多種。圍欄的北面有個亭子,把它命名為澆花

10、亭。洛陽城距離山不遠(yuǎn),但樹木叢生茂密,常??床坏剑谑窃趫@中砌筑石臺,在它的上面修建屋子,來眺望萬安、轘轅,直到太室(都能看見),把它命名為見山臺。 我平日大多在讀書堂中讀書,上以先哲圣人為老師,下以諸多賢人為朋友,究查仁義的源頭,探索禮樂的開端,期望在未曾獲得成就之前就達(dá)到進(jìn)入無窮之外(的境界),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所擔(dān)憂的是學(xué)未有所成,對人又有什么祈求,對外又有什么依靠(期待)呢?神志倦怠了,身體疲憊了,就手執(zhí)魚竿釣魚,學(xué)習(xí)紡織采摘藥草,挖開渠水澆灌花草,揮動斧頭砍伐竹子,灌注熱水洗滌雙手,登臨高處縱目遠(yuǎn)眺,逍遙自在徜徉漫游,只是憑著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時到來,清風(fēng)自然吹拂,行

11、走無所牽掛,止息無所羈絆,耳目肺腸都為自己所支配。一個人孤獨而舒緩,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間還有什么樂趣可以替代這種(生活)。于是(將這些美景與感受)合起來,把它命名為獨樂園。 有人責(zé)備我說:“我聽說君子有所快樂必定和別人共享,現(xiàn)在您只為自己獲得滿足卻不顧及別人,這難道可以嗎?”我(非常)抱歉地說:“我愚笨,怎么能夠比得上君子,自己快樂唯恐不足,怎么能夠顧及別人?何況我所感受的樂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拋棄的(東西),即使推薦給別人,別人尚且不要,難道能夠強迫他們(接受)嗎?如果也有人愿意(與我)同享這種樂趣,那么我則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獻(xiàn)出來,怎么敢專享這種樂趣呢?”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

12、成1-4題。游豐臺記清方苞 豐臺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蒔花為業(yè),芍藥尤盛?;〞r,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師,未得一造觀。戊戌夏四月,將赴塞門,而寓安之上黨,過其寓為別。曰:“盍為豐臺之游?”遂告嘉定張樸村、金壇王篛林、余宗弟文辀、門生劉師向,共載以行。 其地最盛者稱王氏園,扃閉不得入。周覽旁舍,于籬落間見蓓蕾數(shù)畦,從者曰:“止此矣!”問之土人,始知初植時,平原如掌,千畝相連,五色間廁,所以為異觀也。其后居人漸多,各為垣墻籬落以限隔之。樹木叢生,花雖繁,隱而不見。游者特艷其昔之所聞,而紛然來集耳。因就道旁老樹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小亭而憩休焉。少長不序,臥起坐立惟所便,人暢所欲言,舉酒相屬,向

13、夕猶不能歸,蓋余數(shù)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適者。 余平生鈍直寡諧,相知深者,二十年來凋零過半;其存者,諸君子居其半矣。諸君子仕隱游學(xué)各異趨,而次第來會于此,多者數(shù)年,少亦歷歲移時,豈非事之難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為期矣。其官罷而將歸者,則文辀也;事畢而欲歸者,樸村也;守選而將出者,劉生也;惟篛林當(dāng)官,而行且告歸。計明年花時滯留于此者,惟余獨耳。豈惟余之衰疾羈孤,此樂難再?即諸君子蹤跡乖分,棲托異向,雖山川景物之勝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歡然握手如茲游者,恐亦未可多遘也。因各述以詩,而余為之記。(選自方苞文選,有修改)注醼:同“宴”。 遘:遭遇。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

14、的一項是(3分)A.未得一造觀 造:到,往B.五色間廁 廁:同“側(cè)”,旁邊C.蓋余數(shù)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適者 適:適意D.即諸君子蹤跡乖分 乖:分離2、下列句子陳述的內(nèi)容屬于直接表現(xiàn)“豐臺之游”的一組是(3分)居民以蒔花為業(yè),芍藥尤盛 扃閉不得入 于籬落間見蓓蕾數(shù)畦 平原如掌,千畝相連,五色間廁 因就道旁老樹席地坐 舉酒相屬,向夕猶不能歸A. B. C. D.3、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段交代豐臺地理位置、景觀特點、出游時間與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問引出豐臺之游。B.作者與朋友先是一起賞花,然后在道旁老樹下飲酒為樂,自由自在,直至傍晚依然流連忘返。C.在寫豐臺

15、游樂之后,第三段表達(dá)了人生聚少離多,良辰美景難常有的感慨,感情真摯動人。D.本文語言古雅、精煉,無秾詞儷語,句式參差錯落;敘寫真事,抒發(fā)真情,樸質(zhì)無華。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游者特艷其昔之所聞,而紛然來集耳。(3分)譯文: (2)諸君子仕隱游學(xué)各異趨,而次第來會于此。(3分)譯文: 2、【參考答案】1、選B(“廁”應(yīng)為“混雜”“間雜”之意。)2、選C (只是說明豐臺的居民以種花草為生,句是當(dāng)?shù)厝私榻B豐臺以前的種植情況。)3、選B(不是在道旁老樹下飲酒,而是在花圃主人住所后面的小亭子里。)4、游玩的人只是羨慕他們往日聽到的(美景),于是(因此、因而)紛紛趕來聚集(在

16、這里)罷了。(特:只是;艷:羨慕;而:于是、因此、因而。三個語言點各1分)諸位君子或為官或歸隱或游學(xué),各有不同的志趣,可是陸續(xù)來到這里相會。(趨:通“趣”,志趣、志向;次第:依次、陸續(xù);會于此:狀語后置,即“于此會”。三個語言點各1分)【參考譯文】 豐臺距離京城十里遠(yuǎn)還不到,當(dāng)?shù)氐陌傩湛糠N植花木為生,芍藥(的種植)尤其盛行?;ㄩ_的時候,京城的士人們成群去(豐臺)游玩。我到京城六次,沒有能夠去觀賞一次。戊戌年(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夏季四月,我將要到塞門(承德的避暑山莊)去,而寓安要到上黨去,我到寓安的住處向他告別。寓安說:“為什么不去豐臺游玩呢?”于是告訴嘉定的張樸村、金壇的王篛林、我的堂

17、弟方文辀、門生劉師向,共同乘車前往。這個地方最有名的叫做王氏園,大門關(guān)了不能進(jìn)去。走遍其他園舍,從籬笆間看到幾塊花圃種著含苞未放的花,仆從說:“只是如此而已!”向當(dāng)?shù)厝嗽儐?,才知道(這個地方)最初種植花木時,平原像手掌一樣(平坦),上千畝的花圃連在一起,五彩繽紛的顏色錯雜其中,這就是成為奇特景觀的原因呀。此后居住此地的人越來越多,各自建造圍墻籬笆來隔開土地,樹木一叢叢地生長,花雖然生長繁盛,卻被遮住看不見了。游玩的人只是羨慕這里昔日的美聞,因此紛紛趕來聚集在這里罷了。于是(我們)靠近路旁的老樹席地而坐,過了很長時間才能夠到花圃主人住所后面的小亭子休息。年少年長不再排序,臥下或是起身,坐著或者站

18、立,怎么方便怎么著,各人也盡情地說出想說的話,舉起酒杯互相勸酒,傍晚了還不能回去,這大概是我多年來還沒有像(今天)這樣適意的游玩了。 我平生愚鈍耿直和別人相處也很少和諧,交往很深的知心朋友,二十年來也有一大半去世了;還存活的,今天一起玩的諸位君子也占了一半了。諸位君子或為官或歸隱或游學(xué),各有不同的志趣,可是陸續(xù)來到這里相會,時間長的有好幾年,短的也經(jīng)歷了一年多,難道不是世上的事情很難企求(大家能夠相會于此)卻又是可以慶幸的嗎?可是寓安這一次出行,也就剩十多天的時間。因官職被罷免而將要回去的,是方文辀了。事情辦完了準(zhǔn)備回去的,是張樸村呀。等候選用將要上任離開的,是劉師向。只有王篛林還在做官,也將

19、要告老回鄉(xiāng)了。估計明年花開時還停留在這里的,只有我一個人了。難道只有我衰老疾病羈旅孤獨,這樣歡聚的快樂難以再有?就是諸位君子行蹤分離,棲息托身的地方各不相同,即使(今后所在之處)山川景物比現(xiàn)在美十倍百倍,而師長老友,能像這次漂泊天涯卻聚在一起,開開心心、手握著手的游玩機會,恐怕也不能夠多遇呀。因此各人用詩來記敘這次聚會,而我為這一次游玩寫一篇游記。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游君山記 袁中道萬歷辛亥暮春,漢陽王子以吊中郎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陽,同游君山。以風(fēng)逆,泊舟南津港。質(zhì)明,東風(fēng)細(xì)細(xì),波平如掌。初日甫出,與王子方舟進(jìn)發(fā)。頃之,抵山足,見喬木蓊郁,虧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氣。兩掖之山

20、,如垂長袖。寺內(nèi)鴨腳四株,唐宋以來物也。上巢白鶴數(shù)百,遠(yuǎn)視之如玉蘭花。正殿亦壯偉,后為藏經(jīng)樓。西去,穿喬木中,新篁綠色照人,蓋遠(yuǎn)視此山,直似長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謂十二螺者,亦不得,都為老樹壽藤所遮,仿佛見污隆耳。然曲徑中竹翠茶香,雜花芬馥,極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麗名園。過軒轅臺,此處可覽湖中之勝,惜以文昌閣封之。復(fù)行竹石中,登酒香亭。還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長沙、湘潭,去帆如陣。共坐其上看水,大約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尋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覓一奇語,能模寫其澄鮮也。步至湘妃廟,穿林中,忽得曠野平田,極有野趣。入廟中,了無一人。晚復(fù)至山口,覓石踞坐,看水上云變。予謂王子曰:“天下惟夏云

21、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蓋八百里之水氣,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動動,極百物之態(tài),窮雕鏤之巧。昔米老謂于瀟湘得畫景,蓋謂湖上云物異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聽水觀云,以娛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氣清泠,不成寐。 晨起,猛風(fēng)乍作,趣別山靈,一帆走岳陽樓下。 (節(jié)選自珂雪齋集)【注】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鴨腳:銀杏。螺:指像螺髻一樣的山峰。污?。焊叩筒黄?。米老:米芾。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初日甫出 甫:才 B極有野趣 極:非常C窮雕鏤之巧 窮:窮盡 D趣別山靈 趣:趣味2、下列全部屬于作者與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見之景的一組是(3分)東風(fēng)細(xì)細(xì),波

22、平如掌 喬木蓊郁,虧蔽天日新篁綠色照人 長沙、湘潭,去帆如陣曠野平田,極有野趣 湖上之夏云尤奇A B. C. D. 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說明了作者游覽君山的緣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誼,所以陪他游覽。B因為樹藤遮蔽、道路崎嶇,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遠(yuǎn)眺。C按照作者的游蹤,文章依次主要記敘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變”之景。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覽君山,觀山覽水之后,兩人都產(chǎn)生了棲身君山的想法。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 寺內(nèi)鴨腳四株,唐宋以來物也。(2分)譯文:(2)昔米老謂于瀟湘得畫景,蓋謂湖上云物異也。(4分)譯

23、文:3、【參考答案】1、(3分)D(趣:跑,疾走)2、(3分)C(是登君山前所見是夏季君山景色,并非此次登山所見)3、(3分)B(“道路崎嶇”并非“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螺的路”的原因,“登上酒香亭”和“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螺的路”沒有因果關(guān)系。)4、(6分)(1)寺廟內(nèi)的四株銀杏,是唐宋以來的物產(chǎn)。(句意正確、語言通順1分,判斷句式1分)(2)往日米芾說在瀟湘得到畫中景物,大概說的就是洞庭湖上云氣的奇特。(句意正確、語言通順2分,“于”“蓋”各1分)【參考譯文】 萬歷辛亥年晚春,漢陽王章甫因為悼念中郎到我家。我感激他的情意,送他到岳陽,一起游覽君山。因為被風(fēng)阻遏,泊船在南津港。 天剛亮,東風(fēng)細(xì)微,水波

24、平如掌面。初升的太陽才出來,我和王章甫并舟前進(jìn)。不久,我們到達(dá)君山腳下,看見高大的樹木茂盛繁密,遮天蔽日,天色陰沉含著雪氣。兩旁的山,如同低垂著的長長的衣袖。寺廟內(nèi)的四株銀杏,是唐宋以來的物產(chǎn)。上面棲息著好幾百只白鶴,遠(yuǎn)遠(yuǎn)看去就像是玉蘭花。寺廟的正殿也很雄偉,后面是藏經(jīng)樓。向西在高大的樹林中穿行,新生的竹子翠綠得可以照出人影,從遠(yuǎn)處看這座山,相當(dāng)像一抹長長的眉黛,進(jìn)入山中,尋找世人所說的如同螺髻的十二座山峰,也找不到,都被年歲久遠(yuǎn)的樹木和藤蔓遮蔽,隱隱約約只看見高低不平的山勢罷了。然而曲折迂回的小路中竹子蒼翠名茶芳香,雜花散發(fā)出香氣,很曲折,有幽靜雅致的特點,好像是江南美麗的著名園林。過了軒轅

25、臺,這個地方可以觀賞湖中的美景,可惜的是被文昌閣遮蔽了。再次行走在竹林山石的中間,登臨酒香亭。 回到寺廟左邊形如發(fā) 的山上,來到朗吟亭,遠(yuǎn)望長沙、湘潭,遠(yuǎn)去的帆船如同戰(zhàn)斗隊列。一起坐在亭上觀看洞庭湖水,大致是水光與天色渾一的景象,這就是這座山通常能讓人享受到的感覺,然而也不能夠在這之外找到一個不尋常的詞語,能照原樣描繪出它的清新。走到湘妃廟,穿行在樹林中,忽然看見空曠平坦的田野,很有山野的情趣。進(jìn)入廟里,完全沒有一個人。 傍晚時分再到山口,找了塊石頭蹲坐,看洞庭湖水上云氣的變化。我對王章甫說:“天下只有夏天的云氣最奇特,而湖上的夏天的云氣尤其奇特。八百里洞庭湖的水氣,向上蒸發(fā)到空中,濕潤空濛,

26、生動有趣,極盡萬物的形態(tài),窮盡雕刻的精巧,往日米芾說在瀟湘得到畫中景物,大概說的就是洞庭湖上云氣的奇特。我又怎么才能在竹林中得到一間小屋,聆聽水聲觀看云氣,用來歡度晚年呢?”這天夜里,王章甫大有在這里擇地筑屋而居的心意。水上的霧氣清涼寒冷,我怎么也睡不著覺。 第二天早晨起來,猛烈的大風(fēng)突然大作,我們疾走告別山神,乘一帆船駛過岳陽樓下。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5題。 廣德湖記宋曾 鞏鄞縣張侯圖其縣廣德湖,而以書遺予曰:愿有記。 蓋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為漕渠,泄其東北入江。凡鄞之鄉(xiāng)十有四,其東七鄉(xiāng)之田,錢湖溉之;其西七鄉(xiāng)之田,水注之者,則此湖也。舟之通越

27、者皆由此湖,而湖之產(chǎn),有鳧雁魚鱉、茭蒲葭菼、葵莼蓮茨之饒。淳化二年,民始與州縣強吏盜湖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復(fù)。咸平中,賜官吏職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頃為之,既而務(wù)益取湖以自廣。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 至張侯之為鄞,則湖久不治,西七鄉(xiāng)之農(nóng)以旱告。張侯為出營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張侯計工賦材,擇民之為人信服有知計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屬吏,人以不擾,而咸勸趨。于是筑環(huán)湖之堤,廣倍于舊,而高倍于舊三之二。鄞人累石湮水,闕其間而扃以木,視水之小大而閉縱之,謂之碶。于是又為之益舊,總為碶九,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舊總為三萬一

28、百。又固其余材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與望春、白鶴之山相直,因以其山名。山之上為廟,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寧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魚雁茭葦、果蔬水產(chǎn)之良皆復(fù)其舊,而其余及于比縣旁州,張侯于是可謂有勞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廢不治,蓋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為力,予方患之。觀廣德之興,以數(shù)百年,危于廢者數(shù)矣,由屢有人,故益以治。蓋大歷之間,溉田四百頃,大中八百頃,而今二千頃矣。則人之存亡,政之廢舉,為民之幸不幸,其豈細(xì)也歟?故為之書,尚俾來者知毋廢前人之功,以永為此邦之利,而又將與越之人圖其廢也。 (節(jié)選自曾鞏文) 注

29、張侯:名峋?!昂睢笔鞘看蠓蛑g的尊稱,相當(dāng)于“君”。茭蒲葭莢、葵莼蓮茨:均為水生植物,可食。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凡鄞之鄉(xiāng)十有四 凡:一共 B而與望春、白鶴之山相直 直:面對 C既成,而田不病旱 ?。喝秉c D而其余及于比縣旁州 比:相鄰 2、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屬于治理廣德湖的措施的是(3分) 其西七鄉(xiāng)之田,水注之者,則此湖也 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頃為之 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鄞人累石湮水,闕其間而扃以木,視水之小大而閉縱之 于是又為之益舊,總為楔九,為埭二十 以熙寧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A B C D 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0、(3分) A文章記湖記人并行,始終圍繞湖的興廢展開敘述,條理清晰,顯示了作者的敘事功力。 B張峋安排使用人力方式獨特:讓百姓自己決斷施工進(jìn)程,并命令屬下參與監(jiān)督管理。 C廣德湖經(jīng)過張峋的治理,物產(chǎn)恢復(fù)了原有的狀況,灌溉田地的面積也超過了從前。 D作者贊賞張峋創(chuàng)新益舊的舉措,仰慕其勤政愛民的美德,表達(dá)了有志興廢除弊的意愿。 4、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于是筑環(huán)湖之堤,廣倍于舊,而高倍于舊三之二。(3分) (2)則人之存亡,政之廢舉,為民之幸不幸,其豈細(xì)也歟?(3分)4、【參考答案】 1、(3分) C(?。簯n慮,擔(dān)心) 2、(3分) D(是說廣德湖的功用,是說盜湖為田的

31、破壞行為,是說治理廣德湖的時間) 3、(3分)B (“并命令屬下參與監(jiān)督管理”有誤,曲解原意) 4、(6分) (1)(3分)于是修筑了環(huán)湖的堤壩,寬度比舊堤壩增加了一倍,高度比舊堤壩增加了三分之二。(意思對、語言通順1分,“廣”、“于”譯對各1分) (2)(3分)那么,(有才德的)人的有無,政事的廢興,關(guān)系到百姓的幸福與否,這難道是小事嗎?(意思對、語言通順1分,“舉”、“細(xì)”譯對各1分)【參考譯文】鄞縣張(峋)君繪制了他轄縣內(nèi)的廣德湖圖,并寫信給我說:希望能得到您所寫的記文。廣德湖的面積大概五十里,在鄞縣西面十二里的地方。它的發(fā)源于(寧波西南的)四明山,在湖的北面引水挖掘了漕渠(運糧的水道)

32、,從湖的東北面泄洪進(jìn)入甬江(在浙江省境內(nèi))。鄞縣總共有十四個鄉(xiāng),東面七個鄉(xiāng)的田地,由錢湖的水灌溉;鄞縣西面七個鄉(xiāng)的田地,灌溉用的水,就靠這廣德湖了。通行于越州的船只都經(jīng)由此湖,廣德湖的物產(chǎn),有豐饒的野鴨大雁魚鱉、茭蒲葭菼、葵莼蓮茨。淳化二年,有人開始與州縣強悍的官吏一起侵占湖面造田,(這種情況)長久不能糾正。至道二年,知州丘崇元親自考察治理占湖造田的事情,因而湖開始恢復(fù)(原貌)。宋真宗咸平年中,朝廷賜給官吏職田(即職分田,朝廷按官職品級授給官吏作俸祿的公田),鄞縣選取湖的西面山腳下的百頃之地作為職田,不久(官吏)謀求增加職田就私自擴大占湖造田面積。天禧二年,知州李夷庚開始勘正湖界,筑起湖堤十八

33、里來限制占湖造田。到了張君做鄞縣令時,湖已經(jīng)長久沒有治理了,西面七鄉(xiāng)的農(nóng)戶把旱情報告他。張君為此籌劃治湖方案,田地在湖旁的百姓都很高興,愿意出力。張君計算人工、征調(diào)所需材物,選擇受人信服并知道籌劃的人,讓他們監(jiān)督施工而且自己決斷,完全不委派屬下的官吏,人們因為不被干擾,就都勤勉積極地奔走于治湖。于是修筑了環(huán)湖的堤壩,寬度比舊堤壩增加了一倍,高度比舊堤壩增加了三分之二。鄞縣人堆積起石塊堵塞水流,在石堤中留下水洞,用木板來做水門,根據(jù)水量的大小來關(guān)閉或開放水門,(這種水利設(shè)施)叫做碶。于是又修筑水閘增加舊制,總共修筑九個石碶,二十個堵水的土堤。堤上種植榆樹柳樹,超過先前的數(shù)量總共有三萬零一百棵。又

34、用剩余的材料在堤上修建了兩個亭子供人休憩,亭子與望春山、白鶴山相對,于是用兩座山名來命名兩個亭子。在山上建造了廟宇,一是用來祭祀主宰此湖的神靈,還用來祭祀對此湖治理有功的官吏。在熙寧元年十一月開始動工,到了第二年二月竣工??⒐ひ院?,田地不擔(dān)心干旱,船只不擔(dān)心干涸,魚雁茭葦、果蔬水產(chǎn)的豐饒都恢復(fù)原來的樣子,而他治湖的好處也惠及相鄰的州縣,在治理廣德湖這件事上,張君可以說是有功勞的了。這一年我任越州通判。越州的南湖,長久廢棄沒有治理,大概是出于官吏因循守舊的緣故,而到了不知道該怎么辦的境地,我也正為這個事情擔(dān)憂??v觀廣德湖興起的歷史,已經(jīng)幾百年,瀕臨廢棄的危險有多次,由于多次出現(xiàn)(有才德的)人,所

35、以治理得越來越好。大概在大歷年間,(廣德湖)可以灌溉田地四百頃,大中年間可以灌溉田地八百頃,到如今可以灌溉田地二千頃了。那么,(有才德的)人的有無,政事的廢興,關(guān)系到百姓的幸福與否,這難道是小事嗎?所以寫了這篇記,希望使后來的人知道不要廢棄前人的功業(yè),而(使它)永遠(yuǎn)成為此地的利益,而且我又將和越州的人謀劃治理已廢弛的南湖。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飲泉亭記【明】 劉基 昔司馬氏有廉臣焉,曰吳君隱之,出刺廣州,過貪泉而飲之,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dāng)不易心?!逼浜箅[之,卒以廉終其身,而后世之稱廉者,亦必曰“吳刺史”焉。有元憲副吳君為廣西時,名其亭曰“飲泉”,慕

36、刺史也,而憲副之廉,卒與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憲副之孫以時,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書“飲泉亭”三字,征予言。予舊見昔人論刺史飲泉事,或病其為矯心,甚不以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說,正人心,揚公論,皆當(dāng)見而為之,又何可病而譏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爭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貪與廉,自我作之,豈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飲之者死,我乃奮其不畏之氣,冒而飲之,死非我能奪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強飲焉,是矯也,是無益而沽名也,則君子病而不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禮以立之,驅(qū)之以刀劍而不為不義屈,臨之以湯火而不為不義動,夫豈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與好名,皆蠱于物

37、者也,有一焉,則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決非矯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篤也,故飲之以示人,使人知貪廉之由乎內(nèi),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內(nèi)貪濁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謂植正道,遏邪說,正人心,揚公論,真足以啟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齊下矣。 番禺在嶺嶠外,去天子最遠(yuǎn),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貪,貪相承習(xí)為故,民無所歸咎,而以泉當(dāng)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嶠外之民始獲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與物皆受其賜。嗚呼,偉哉!以時尚氣節(jié),敢直言,見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祿位者,多不與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風(fēng)也,是為記。 誠愈伯文

38、集卷六【注】司馬氏:代指西晉。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A.卒與利史相先后 卒:最終B.夫也一勺之水所能幻而移哉 幻:惑亂C.而不假乎外 假:借助D.貪相承習(xí)為故 故:緣故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贊揚吳刺史的一組是( ) (3分) 其后,隱之卒以廉終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強飲焉 明而自信,篤也 有一焉,則其守不固 非惟嶠外之民始獲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見貪夫疾之如仇 A. B. C. D.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 分)A.首段概述吳刺史飲貪泉、賦詩,廉潔終老,憲副吳君用“飲泉”給亭命名

39、等事情,為下文議論張本。B.第段中作者批評一些人對吳刺史飲貪泉事的非議;認(rèn)為君子樹立廉沽的榜樣,有利于匡正世風(fēng)。C.第段中作者認(rèn)為吳刺史冒死飲泉,具有無所畏懼的勇氣,是大丈夫之所為,值得世人學(xué)習(xí)。D.末段指出以“貪”名泉的原因表達(dá)了百姓對貪官污吏的僧恨;并照應(yīng)上文,點明寫這篇記的緣由。4、把文下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或病其為矯心,甚不以為然。(3分)(2)人心之貪與康,自我作之,豈外物所能易錢?(3分) 5、【參考答案】1、D(故:慣例、老例。)2、B (與吳刺史無關(guān);是作者對于“人之好名與好利”的議論;是對吳以時品行的贊揚。)3、C (“吳刺史冒死飲泉”這一說法于原文無據(jù)

40、。)4、5.(1)(3分)有人指責(zé)他矯情(或譯為“故作姿態(tài)”、“掩飾真心”等也可),很不認(rèn)為他的行為是對的。 (得分點:“或”、“病”、“然”各l 分) (2) (3分)人心的貪婪與清廉,是從自己(內(nèi)心)產(chǎn)生的,難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字物)所能改變的嗎? (得分點:“自我”l 分,“易”1 分,反問句式l 分。)【參考譯文】 從前西晉有一個廉潔的官員,名叫吳隱之,出任廣州刺史,經(jīng)過貪泉飲水,賦詩說:“古人說此水,飲一杯值千金。如果讓伯夷、叔齊來飲,應(yīng)當(dāng)是始終不變心的?!焙髞韰请[之最終以其廉潔自律而終其一生。后人稱道廉潔之士時,也一定會稱(他)為“吳刺史”。元代憲副吳君任職廣西時,把(貪泉邊)

41、的亭子命名為“飲泉”,是欽慕吳刺史的(緣故);而憲副的廉潔,最終可與吳刺史相提并論。 至正十四年,憲副的孫子吳以時,拿著以前的征士京兆杜伯原所寫的“飲泉亭”三個字,來征求我的意見(向我求取文章)。我過去看過前人談?wù)搮谴淌凤嬋氖?,有人指?zé)他嬌情(或 “故作姿態(tài)”, “掩飾真心”),很不認(rèn)為他的行為是對的。君子用自身的行為來樹立榜樣,能用來培植正道,遏制邪說,匡正人心,弘揚公道的,(大家)都應(yīng)當(dāng)看到并且學(xué)習(xí),又怎么可以指責(zé)并譏諷他呢? 一個人的壽命長短是上天決定的,不可以憑借人力爭取就能得到的。然而做惡事或善事,卻是由自己決定的。人心的貪婪與清廉,是從自己內(nèi)心產(chǎn)生的,難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

42、物”)所能改變的嗎?假如那里有(一口)泉水,說是喝了的人會死,我卻奮發(fā)那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冒死飲用,死亡不是我能決定的,而懷抱必死的念頭而勉強飲用,這就是矯情,這是沒有好處而是沽名釣譽,那么君子就會指責(zé)并且不去做這樣的事。大丈夫的心胸,要用仁義充實,要用禮儀確立,用刀劍逼迫卻不被不義之行所屈服,面對如湯似火一樣的險境而不被不義之行所撼動,那難道是一勺水所能惑亂和改變的嗎? 人們喜好名利,都是彼外物所蠱惑,(好名與好利)只要有一樣,那么(他)的操守就不能穩(wěn)固,因而外物就能夠改變他了。像吳刺史這樣的人,我知道他決不是矯情來沽名釣譽的人,只因為他深知道義,明智而自信,忠心實意,所以(他)飲了泉水來昭

43、示世人,讓人知道貪婪與廉潔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不是借助外物的(力量)的,讓那些表面上追求名聲然而內(nèi)心貪婪污濁的人,不能用借口來減輕自己的罪過,這就是所說的扶植正道,遏制邪說,匡正人心,弘揚公道,真的是能夠使愚頑的人開啟心智,使懦弱的人變得自立,他的功績不在伯夷、叔齊之下啊。 番禺在嶺嶠之外,距離天子最遠(yuǎn),所以在當(dāng)?shù)刈龉俚娜?,能夠放縱貪婪之心,貪婪互相相沿襲,成為慣例,百姓沒有可以歸罪的對象,于是讓泉水承擔(dān)(這個罪名),(喝了貪泉之水的人會變貪)這是怨恨激憤的人的說法。吳刺史這種行為,不只是使嶺外之民開始蒙受天子的恩惠,而且也讓泉水得以洗清它的冤屈。百姓,是上天的子民;泉水,是蒼天的踢物。一個刺史

44、的職位如果能有合適的人(來擔(dān)任),那么百姓與萬物都蒙受恩賜。啊,真是偉大??!吳以時崇尚高尚的氣節(jié),敢于直言,看見貪婪之人嫉恨如仇人,所以凡是有俸祿爵位的人,大多不能與他相互投合。我很是敬重他有祖輩的風(fēng)范,因此寫了這篇記。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5分)西郊觀桃花記(清)朱鶴齡 吾邑城隍偪(偪,同“逼”)仄,獨西郊濱太湖,野趣綿曠,士女接跡。 出西門約里許,為江楓庵。庵制古樸,開士(對僧人的敬稱)指月熏修之所也。折而南一里,為石里村。桑麻翳野,桃柳綴之,黃花布金,溫黂(fn)炙日(麻子被日光曬得暖暖的。黂,麻子)。昔嘉靖中,鄉(xiāng)先生陸公居此地。陸公治行有聲,今遺構(gòu)尚存,止小聽事三間耳

45、。 又南則桃花彌望,深紅淺紅、錯雜如繡者,梅里村也。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猶見老干數(shù)百株,名流觴詠,每集其下,今多就槁。里人易種以桃,爭紅斗緋,繽紛馥郁,園田雞犬,疑非人間。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迤邐而行數(shù)百武,為樸園。園中有墩,可以四眺。隆萬間,高士張樸所居。張工畫,頗能詩。邑令徐公嘗看梅來訪,屏騶從,傾壺觴,日暮列炬前導(dǎo),人折花一枝以歸。茂宰風(fēng)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復(fù)睹矣。 又南數(shù)十武(古時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有庵,庵名獨木。萬歷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來,木廣二十圍。里人異之,鋸為棟梁,結(jié)構(gòu)具足,供大士(菩薩)其中。至此為桃花艷勝處?;ń杂乘?,兩岸維百余株,艷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暈熏人

46、,落英滿袖。為詠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風(fēng)共一香之句。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濱也。是日晴瀾如鏡,萬頃無波。遙望洞庭西山,霧靄朦朧,明滅萬狀。D坐盤石,灌塵巾,意灑然適也?;厥滋伊?,如霞光一片,與暮煙爭紫,恨無謝脁驚人語,寫此景物耳。 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寧之降吳江城也,其兵自西吳來,從石里村入此,青原綠野,皆鐵馬金戈蹴踏奔騰之地也。迄今幾三百年,而謀云武雨之盛猶仿佛在目。經(jīng)其墟者,輒寤嘆彷徨而不能去,況陵谷變遷之感乎哉!計三四十年以來,吾邑之朱甍(mng)(紅漆的屋棟,指稱豪門顯貴的房舍)相望也,丹轂(g古)(丹轂:紅漆的車轂,指士大夫乘坐的車子)接軫也,墨卿騷客相與駢肩而游集也,今多煙銷云散

47、,付之慨想而已。 孤臣之號,庶女之慟,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華與湖光浩皛,終古如故。蓋盛衰往復(fù),理有固然,彼名人顯仕,閱時(過時)雕謝,而不能長享此清娛者,余猶得以樗櫟(chl樗和櫟,兩種無用之材。比喻才能低下)廢材,翫(同“玩”,游賞)郊原之麗景,延眺矚于芳林。向之可感者,不又轉(zhuǎn)而可幸也哉!然則茲游烏可以無記? 時同游者,周子安節(jié),顧子樵水,余則朱長孺也。 (摘自愚庵詩文集)【注】開士:對僧人的敬稱。溫黂(fn)炙日:麻子被日光曬得暖暖的。黂,麻子。武:古時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翫:同“玩”,游賞。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又南則桃花彌望 彌:滿

48、B.里人易種以桃 易:改變C.循庵而西 循:尋找 D.閱時雕謝 雕:通“凋”,凋謝2、下面句子能直接表達(dá)作者對“盛衰往復(fù)”的感慨的一組是 (3分) 陸公治行有聲,今遺構(gòu)尚存,止小聽事三間耳。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茂宰風(fēng)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復(fù)睹矣。遙望洞庭西山,霧靄朦朧,明滅萬狀。恨無謝脁驚人語,寫此景物耳。墨卿騷客相與駢肩而游集也,今多煙銷云散,付之慨想而已。A B C D 3、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西門之外一里左右是江楓庵,江楓庵南邊一里左右是石里村,村里桃花遍野,絢麗奪目。B樸園的主人是能詩能畫的張樸,徐縣令與他相與甚歡,體現(xiàn)出徐縣令的風(fēng)流雅致。C建造獨木庵的主要木料是從太湖漂來的一根巨木,所以取名為獨木庵。此處的桃花最為好看。D 此城經(jīng)過歷史變遷,昔盛今衰,只有草木湖光沒有改變,讓人無限感慨。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名流觴詠,每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