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課堂實錄汕頭市達濠第三中學邱傳東師:同學們,大家請看一個實驗(實驗器材:一個生雞蛋,一杯 400ml清水和 一杯400ml飽和鹽水):生雞蛋放進清水中,雞蛋怎么樣了?生(合):雞蛋下沉。師:生雞蛋放進鹽水中,大家觀察雞蛋又怎么樣了?生(合):上浮。師:為什么同一個雞蛋放進不同的兩杯水中會出現(xiàn)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呢?(學生沉思一會兒)這是因為:清水的浮力小于雞蛋的重力,所以雞蛋下 沉;鹽水的密度增大(比清水大),使得浮力大于雞蛋的重力,所以雞蛋 上浮。因此,要獲取新知識、新理論,必須通過實驗得到。今天我們要學 習的課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就是主要論述實驗精神在生活中的重要 性。(板書
2、課題: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師:首先,大家一起來了解作者一一丁肇中(出示幻燈片,學生邊看教師邊介 紹)。師:課前大家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預習,現(xiàn)在老師檢查一下預習情況:丁肇( )中 彷徨()生1: 丁肇(zh e )中 生 2 :彷徨(p dng hu dng )師:解釋下列詞語:“彷徨”、“齊家”、“袖手旁觀”、“不知所措”。生3 :彷徨: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何處去。生4 :齊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生5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不加過問或協(xié)助。生6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師:好。接著,請大家一起來理解課題:哪位同學來說說,“在大學里格 物致知的含義是什么?”生: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
3、。師:“格物”和“致知”分別是什么意思?生: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獲得知識。師:在大學里“格物致知”的含義跟今天丁教授所說的目的和含義會不會一 樣?生:不會。師:那么,作者所說的真正“格物致知”的意義又是什么?請大家勾畫出課文中 相關的句子。生:通過實驗獲取知識。師:課文中揭示“格物致知”的意義是什么?生: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應該有想象 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師:大家一起把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兩個意義朗讀一遍。生(合):(齊讀)師:這就是作者告訴我們的真正“格物致知”的意義。請問這篇文章的文體是什 么?生(合):議論文。師:對,是一篇漫談式的議
4、論文。(板書:議論文)我們必須掌握議論文哪三要素?生(合):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師:一般的議論文的結構是怎樣的?生(合):總一一分一一總。首先提出問題,接著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師:快速閱讀課文,按照“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的論證結構,劃分 文章的段落層次,理清論證思路。(提醒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標好段序,并 板書: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生: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12)、第三部分(13 )。師:有沒有其他劃分方法?生: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12)、第三部分(13)師:這兩種劃分方法都可以。我們一起來看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問題?生
5、(合):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教師板書)師:作者認為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是什么?生(合):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師板書)師:作者的觀點在文中第二自然段出現(xiàn),因此我們可以把第一、二自然段合為一個部分。作者認為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是必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大家觀察這是課文的什么?生(合):題目(課題)。師:因此,題目即是作者的觀點,也是文章的論點。(板書:論點)請問:作 者圍繞“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這個問題進行幾個方面的分析? 舉了哪些事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生:進行三個方面的分析。師:具體哪三個方面? 生:首先提出對實驗的態(tài)度:不能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師:這是誰的例子?生(合
6、):王陽明。師:作者舉這個例子說明什么?生: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師:這里作者指出中國傳統(tǒng)教育存在的弊端,以王陽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為例 子。那么,我們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文章哪個段落告訴我們?生(合):第三自然段。師:大家一起朗讀第三自然段。生(合):(齊讀)師: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平天下,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不是尋求新知識。換一句話說,針對自然科學而言,中國傳統(tǒng)教育研究的是哪 個方面?生(合):社會科學。師:它們注重的是什么?生(合):理論。師:因此王陽明最終宣告失敗,其實他沒有真正做到“格物”,他是怎樣做?生:格己。師:我們已經(jīng)回答了第一方面,接著呢?生:分析
7、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師:作者舉了什么事例?生:探究竹子的性質。師:這兩個方面都運用了事實論據(jù),因此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生(合):舉例論證。師:同時有沒有作道理的分析?生(合):有。師:有道理的闡述,在議論文中我們說它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生(合):道理論證。師:作者接著又怎么分析?生:分析了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師:什么實際情況?能把它讀出來嗎?生: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師: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什么事例論證?生1 :中國學生輕視實驗,缺之動手的事例。生2 :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師:能概括一下作者有過怎樣的經(jīng)歷嗎?生:埋頭苦讀,但用這種方法到美國留學,卻吃了不少苦頭
8、。師:分析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自己本人的經(jīng)歷就是最好的證明。為什么?因為作者也是受 中國傳統(tǒng)教育長大的學生。作者這樣寫, 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什么?也說明了什么?生3 :揭露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生4 :說明了格物致知(實驗精神)的重要性。師:作者分析到這里,把前面提出的問題解決了沒有?生: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問題也解決了。師:既然問題得以解決,作者得出什么結論?生:我們必須重視格物致知精神。(教師板書)師:課文最后又對我們提出了什么?生:希望我們這一代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變 成這個文化的一部分。(學生齊讀)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學習這種格物致知精神?同桌
9、相互交流討論,推薦一位來回答。生1:要多觀察、多動手,得到一些實踐知識。生2 :要通過實踐得到結論,運用實踐檢驗書本知識。生3 :還要有計劃,敢于探究問題,大膽發(fā)揮想象力。生4 :還要有判斷力,有探究精神。生5 :師:這幾位同學的回答都很精彩,希望大家能把同學的建議用到日常生活中 去。那么,在科學領域,有些科學家的理論也不完全是正確的。意大利科 學家伽利略證明不同重量的物體在空氣中自由降落時,它的重量與下降速 度無關,駁倒亞里士多德 認為的下跌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觀點。(多媒體演示:伽利略自由落體實驗)因此,科學領域要獲取新的知 識、新的理論,都必須通過實地實驗。那么,你還能從生活中舉一些
10、“通 過實驗來獲取新知識”的例子嗎?大家思考一下,然后來舉一舉。生1 :毛筆往空中一放,會自動向下降落,說明地球有引力。生2 (物理科代表):力的相互作用生3(化學科代表):100ml的水和100ml的糖水混合在一起,不會等于 200ml 的水,因為兩種 水的密度不同,所以獲得新知識必須通過實驗。師:除了書本中的,還能舉我們生活中的例子來證明嗎?生4:我們要了解葉子的性質,必須拿到顯微鏡去觀察,通過實驗,得到我們要觀察的葉子的性質。生5 :在煮沸的水中加進軟水,軟水會變成硬水。生6 :師:我們生活中應該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通過實驗來獲取新知識”。打個比方,為了研究四驅車的原理,我們會拆開來觀察
11、,從中獲得一些知識師:(課堂小結)文章針對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 義,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文章用擺事實、講道理論證 了中心論點。(板書:從三個方面分析)文章在論證的過程中,除了運用 了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合起來叫做擺事實,講道理)夕卜,還用了什么論 證方法?哪些地方看出來?生(合):對比論證。(教師板書:對比論證)生:王陽明“格”竹子的態(tài)度和通過科學實驗了解竹子的性質的事例形成對比。師:好的?,F(xiàn)在,一起來完成課堂練習: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完成下列問題3道練習題(出示幻燈片)。生:(自主完成練習題)師:(巡視后校對)師:(布置作業(yè))怎樣才能避免高分低能?學
12、習課文的寫法,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讀后感。(教師邊說邊出示幻燈片)最后,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句話:“實踐出真知”。(下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設計汕頭市達濠第三中學邱傳東教學目標:1、領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內涵及其在科學上的重要作用;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3、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實驗精神的重要性,樹立格物致知精神及樂于動手實驗 的科學品質。教學重點:1、領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內涵及其在科學上的重要作用;2、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及效果。教學難點:理解樹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現(xiàn)實意義。教學方法:激趣導入法、分析歸納法、討論交流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實驗導入的器材(生雞蛋、燒杯、清水、鹽水)課
13、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實驗導入,激發(fā)情趣二、簡介作者,檢查預習三、揭示課題四、整體感知,理清思路快速閱讀課文,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理清論證思路。五、研讀課文,探尋方法1、明確論點,分析結構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結構:提出問題一一分析問題一一解決問題2、分析問題,探尋方法提問:作者圍繞問題進行幾個方面的分析?舉了哪些事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3、質疑問難,合作交流同桌交流討論: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這種格物致知精神?六、拓展延伸,體驗反思老師利用多媒體演示“伽利略一一自由落體實驗”后,提問:你還能舉一些 “通過實驗來獲取新知識”的例子嗎?七、課堂小結,練習檢測八、布置作業(yè)怎樣才能避免高分
14、低能?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讀后感。板書設計: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議論文)丁肇中一、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二、論證結構:提出問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V分析問題:(從三個方面分析)解決問題:必須重視格物致知精神(提出希望)三、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反思汕頭市達濠第三中學邱傳東有人說,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種境界。第一種佳境:“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钡诙N佳境:“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钡谌N佳境:“人即是課,課即是人。”細細回味此次教學基本功比賽課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勉強也 只能算是第一種境界應有格物 致知精神節(jié)選自丁肇中的一份報告
15、,是一篇漫談式的議論文。文章的結構層次是常見的議論文模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 題。思路清晰,邏輯縝密。因此,我緊緊圍繞本文的論證思路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本課之路雖已走過,但我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留下的腳印,得以教學反思 如下:一、豐富認識,集思廣益我反復研讀教材,深入理解教輔資料。因為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 而教。“備”不但要教材、備重點難點、備教學方法,更應該備學生。在備課過 程中我們準備得越充分,在課堂中應對意料之外問題的把握就越大。不斷豐富 自己,是語文教師將課上得輕松自如的必要階段。此外,一節(jié)成功的課,無疑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備課過程中,我時時征 求同行的意見,尤其是在試講的時候
16、,林志雄主任高屋建瓴,從宏觀上把握, 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語文組的老師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許多改進的地方,從 細節(jié)上耐心指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認真推敲,使本課生色不少。所以一節(jié)好的課一定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二、精心設計,突出重點作者開門見山提出了論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全文就是 圍繞著這個論題進行論述的。作者在文章第二自然段闡明自己的觀點,學習自 然科學應該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即實驗),因此如何“領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內涵 及其在科學上的重要作用”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在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設計了“揭 示題意(釋題)”,旨在讓學生理解格物致知在文中的真正含義。因為我認為儒 家所說的“格物致知”是虛的,
17、它主要是指精神方面,適用于社會科學研究,因 為萬物可給人以啟迪,可陶冶人的情操;而丁教授所賦予的“格物致知”的新的含義,它是實的,主要是指科學實驗,指靠實踐來發(fā)現(xiàn)事物的真相,從而讓學 生初步明確了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作用。文章運用事實論據(jù),言之有據(jù),剖之有理,有力的論證了文章論點,而且 靈活地運用各種論證方法。因此在研讀課文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作者圍繞問題進行幾個方面的分析?舉了哪些事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這 里是文 章“分析問題”的主陣地,也是突出本課教學重點的最好途徑。這個問題既涵蓋 了對文中三個事實論據(jù)的分析,也讓學生掌握了各種論證方法在文中的表達效 果,經(jīng)過教師引導、學生分
18、析、自主回答、概括歸納,收到預期的效果。三、凸現(xiàn)亮點,學科滲透時間的長短并不是課上得好壞的關鍵,關鍵是在確定的時間里你怎樣展示 了你的課堂。因此,我大膽利用物理實驗(生雞蛋在等量的清水和鹽水中的不 同反應)來導入新課,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同時,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 利用多媒體演示“伽利略一一自由落體實驗”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促動學生 對學習和生活例子的發(fā)掘,不但能讓課堂多出一些亮麗的瞬間,也加深了學生 對文本的解讀,同時也注重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滲透。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 淺”,對于學生而言,閱讀首先得鉆進去,但文本的字數(shù)有限,從文本中折射 出來的內涵、價值才是無限的。四、樂中思定,不足之處一是對課堂環(huán)節(jié)掌握還不夠熟練。在開課前由于自己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 備課及課件上,但卻沒有系統(tǒng)的把整節(jié)課的內容和幻燈片的連接在腦海里多次 回顧,熟記。導致在上課時有些環(huán)節(jié)的連接顯得很生疏,不夠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工程鋼筋承包合同
- 個人合作協(xié)議合同
- 綠色能源采購供應合作協(xié)議
- 物流運輸行業(yè)風險免責協(xié)議
- 合伙人退出協(xié)議6篇
- Module3 Unit2 Point to the window(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一起)英語一年級上冊
- 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第4課《 美化圖像我來做》教學設計
- 濟南非金屬聲屏障施工方案
- 26 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五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砼滴水坑施工方案
- 老化箱點檢表A4版本
- 河口區(qū)自然資源
- 音標教學課件(共73張PPT)
- 精益改善項目管理制度
- 2012數(shù)據(jù)結構英文試卷A及答案
- 機翼結構(課堂PPT)
- 二次回路施工驗收
- 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9331的變式
- 唐河縣骨干網(wǎng)評員登記表
- 危險廢物利用和處置方式代碼表
- 井下使用切割機安全技術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