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虎圖騰崇拜與虎文化_第1頁
彝族虎圖騰崇拜與虎文化_第2頁
彝族虎圖騰崇拜與虎文化_第3頁
彝族虎圖騰崇拜與虎文化_第4頁
彝族虎圖騰崇拜與虎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彝族虎圖騰崇拜與虎文化作者:張純德 等 發(fā)布時間:2012-03-11 11:35 原出處:彝族人網(wǎng) 千百年來,居住在祖國西南邊陲滇川黔桂的彝族人民,是一個忠實的崇虎畏虎敬虎奉虎的民族,從神話到傳說,從敬畏到信仰,從崇拜到圖騰,到名勝古跡、天文歷法、到精神生活和意識形態(tài),形成了獨具特色而繁雜紛呈的虎文化,并且有的支系自稱是虎的民族。 一、神話:虎生宇宙說 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梅葛中有這樣一段關于造天造地是按照天神格茲的旨意上山打殺一只猛虎,用老虎的四根大骨做撐天柱,用老虎的肩膀作東西南北支柱,才把天撐起來,這樣才使天地穩(wěn)定了。 然而,天上無日月星辰,也無云彩;地上無江河湖海、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也沒有

2、人類居住。于是神祖五兄弟,上山獵虎打死老虎后,解虎尸造日月星云、花草樹木、江河湖海、飛禽走獸等。史詩說: 虎頭作天頭虎尾作天尾虎耳作天耳左眼作太陽右眼作月亮虎須作陽光虎肚做大?;⒂妥髟撇驶庾黛F氣虎心作天心虎膽作地膽虎尿作海水虎胃作大地虎血作海水大腸做成江小腸做成河虎肋作道路虎筋作地筋虎皮作地皮硬毛做樹林軟毛作地毛細毛作秧苗爪毛做小草骨髓變金子虎骨變銀子虎肺變成銅虎肝變成鐵虎脾變成錫虎腎變磨石大虱變成牛小虱變成羊跳蚤變成豬頭皮變成鳥/ 云南彌勒縣西山鄉(xiāng)彝族民間流傳的開天辟地的故事中也有虎骨撐天的相應記述。傳說古時候最初的天造在上邊,地造在下邊,即天蓋地,因為由“阿羅墊天”,從而使天地得以牢固,

3、“阿羅”據(jù)考“羅羅”之“羅”,意即虎,其中隱念的同樣是虎或虎骨撐天。形成了天地間萬事萬物后,可無人類居住,于是神祖五兄弟請?zhí)焐窀衿?,從天上撒下三把雪,落地變成了三代人,即獨眼人、豎眼人、橫眼人。在這里,虎成為了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的神祖,一旦有了虎,世間一切無法解決的難題都迎刃而解了,而且一切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萬事萬物亦應運而生了。 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阿細的先基記載:混沌時代,宇宙間有一只碩大無比的老虎,它的眼變成日月,皮變成天,故銀河似虎斑紋,腸胃變成江河湖海,筋骨變成山脈,虎毛變成花草樹木,也具體反映了虎生宇宙觀。 以上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如梅葛和阿細的先基中有關虎宇宙觀的記述,與漢文獻三王歷記等記載相符:盤

4、古氏,天地萬物之祖也。 盤古死,其血、肉、筋、骨、眼、皮、耳、牙、須、肝、腸、肚、膽、肺、脾、腎等分別變成天地萬物,一脈相承,如出一撤。 二、人虎互變說 古時滇南臨安府納樓茶甸副長官司(今云南建水縣官廳鎮(zhèn))普率之子普向化,傳說他母親夢見一只老虎偎依在身旁,就有身孕且生下普向化。(納樓意為黑虎) 據(jù)傳古時紅河流域有一個彝族部落的祖先名叫普祥花,為虎所生,他有時化為老虎到森林中去與虎住在一起,有時又化作人在家中生活,村民都能夠得到他的保護。后來村民祭祀祖先,就要在圖騰柱上掛上一張虎皮,以示崇奉之情。 彝族臘魯支系中有人虎可以成親且生子傳人這樣的傳說。 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彝族學者劉堯漢先生等人

5、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調查,德昌縣欣東拉打村的兩個彝族老人甲巴比古、甲巴里尼說:“我們阿姆金古家(氏族),從古以來都認為是老虎的后代?!敝V語說: 阿達提莫鳥都茨其。意思就是虎的骨頭和虎血統(tǒng)。又說:我骨是虎造,我血是虎造。 以上這些都說明了人可以變成老虎,老虎也可以變成人的觀念。當然,(人不可能變成老虎,老虎也不可能變成人。)這只是彝族先民崇虎敬虎的想象和追憶,是反映彝族崇虎敬虎的文化傳統(tǒng),是反映彝族人民與自然生態(tài)和諧發(fā)展的思想意識,并這種思想意識在彝族中根深蒂固,代代相傳相襲,成為彝族獨具特色的虎文化。 三、虎為圖騰 “圖騰”一詞源于美洲印第安阿吉布洼人的原始語言音譯,原意指本部落奉為始祖的某種

6、動物或植物。原始社會的人們認為他們源于某種神秘的動物或植物,他們個人和整體部落的命運都是這種動物或植物有著神秘的內在聯(lián)系。據(jù)摩爾根在美洲印第安人中調查,摩其人以熊、鹿為圖騰,他們確信靈魂會轉移的,人死了以后,將成為熊和鹿。 今彝族認為虎是自己的祖先,在危難時刻會得其保佑和庇護,人死后,經(jīng)火葬,靈魂會還原為虎,有俗語說人死一只虎,虎死一只花,有生之日,則要披虎皮,顯虎威。云南志略·諸夷風俗載: 羅羅即烏蠻也。酋長死,以虎皮裹尸而焚,其骨葬于山中。人死往往化為虎也。自順元、曲靖、烏蒙、烏撒,皆此類也。 滇川黔桂彝族大都以虎為先祖,南詔王異牟尋見唐使時“披大蟲皮(虎皮)” 四、虎為名號 彝

7、族因崇拜虎而以虎為名號的甚多,人以虎為名字,氏族部落以虎為名號,族徽、族號以虎命名,山川河湖以虎命名,建筑名勝以虎命名等,虎幾乎成了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所有事物的代表符號。這是彝族虎文化的具體反映和表現(xiàn),即將某物稱之為“虎”字,或在某種事物的前面或后面冠于“虎”字,表示該物與虎有關,虎在這里成了一種符號,這一符號都寓含著彝族對虎神的百般篤信之情,且倍受崇拜。 1虎為部落名號和人名。唐宋時期,彝族很多部落以虎命名。蠻書卷一中有“鹿蠻”?!奥埂睉撌腔⒌膭e譯,不是動物之“鹿”。宋史·滬州諸蠻傳中有“羅氏”,并以此等專稱烏蠻中的彝族。如有許多彝族部落名:大定縣志·苗俗云: 大定親轄地

8、有八種:一曰羅羅;本盧鹿部?;蚍Q羅羅,或稱烏蠻,或稱羅鬼, 川滇大小涼山彝族也曾自稱羅羅,是故唐代南詔時期在今瀘沽湖一帶有“落蘭部”,元代在涼山設置的行政機構有“羅羅宣慰司”,而明代方輿紀要則稱涼山彝族為“羅蠻”即虎族。昭覺縣有干部名為海來拉莫。 以上是崇虎、懼虎、敬虎、畏虎的心理狀態(tài)和思想感情的產(chǎn)物,都說明了彝族與虎有關,反映了虎文化。 滇南彝族土司“納樓”(納羅之別譯),彝語意思為黑虎族,其土司后代普梅夫說: 相傳納樓土司遠祖是黑虎所生,大堂之座位上墊虎皮,出征時,先誓師祭祖,土司披虎皮,兵卒穿黑衣,軍旗黑色,都要反映穿虎皮敬虎尚黑之特點,(象征黑虎族)。 滇南紅河縣大新寨、窩伙垤彝村的寨

9、旗上或繡或畫青龍黑虎圖,還有祭虎山之習俗,說他們是龍虎之子孫,龍虎之象征。 2虎為自稱。彝族不僅以虎為象征,而且以虎為自稱。今云南哀牢山上段巍山、南澗、彌渡、景東、南華、楚雄、雙柏及滇南石屏、建水、綠春、墨江、蒙自、彌勒、開遠等市縣彝族以“羅羅”或“倮倮”作自己的族稱,意為“龍族”或者“龍虎族”。世居滇南紅河兩岸彝族自稱“濮拉頗”,“濮拉”為虎族人,虎支人,他們說他們是虎氏族分支下來的一個支系,是虎氏族的后裔。正如明代漢文獻虎薈說: 羅羅云南蠻人,呼虎為羅羅。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載:有青獸焉,狀如虎,名曰羅羅。明代朱謀瑋著驕雅載:青虎謂之羅羅。 3虎為地名。彝族地區(qū)以虎命名的地名也不少,

10、認為與虎關系密切。以虎為地名的大多為虎文化波及的地方,這是不言而喻的。 以虎為村寨名的枚不勝舉,云南小涼山今永勝、寧蒗兩縣,據(jù)清乾隆永白府志卷八鄉(xiāng)所列各村中有“臘母地”、“羅苴”、“羅莫”、“羅摩村”等原彝族村名。光緒續(xù)修永北直隸廳志(續(xù)乾隆永北府志)除了上列各彝族村名外,增補了“羅們村”、“羅莫苴”兩個彝族村名。在卷二輿圖內有“臘莫”村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村名?!芭D莫”、“臘母”、“羅摩”、“羅門”都是母虎音譯異寫。“苴”的彝語義是英武勇猛,“羅苴”義為猛虎,“羅莫苴”義為勇猛母虎。今云南紅河縣彝族“歌舞之鄉(xiāng)”的“洛孟”(母虎或大虎)彝村、“洛瑪”(大虎)彝村,。云南新平縣羅莫(母虎)

11、、羅母祖打(老虎在過的地方)。 縱貫滇西的哀牢山為自稱“羅羅”的彝族世代居住之地,哀牢山為大虎山,景東縣志作艾樂山。瀾滄江自北向南流經(jīng)自稱“羅羅”的彝族居住之地,“瀾滄江”意即為虎跳入之江。 傳說古時,一老虎欲從東岸躍過此江,未達西彼岸,跌入江中,因而得名。 南澗縣樂秋河意為虎街河,樂秋河上下游的上樂秋、下樂秋以及楚雄彝族的羅摩村、羅摩哨,均與虎有關。云南元謀縣有虎跳灘。 傳說很早以前,有人見到猛虎由溪溝跳過,因此以虎灘故名?;┩募变鰷u,翻騰撲騰,如猛虎撲食,河水滔滔,吼聲隆隆,似虎嘯震天。 今哀牢山有許多以虎命名的山崗梁子,如“羅摸白”(母虎山)、“羅應白”(虎嘯山),云南會澤縣的“艾樂白

12、”(大虎山),祿勸、東川、晉寧等市縣各有一座叫“羅納白”(黑虎山),云南紅河縣阿扎河鄉(xiāng)的“洛孟白”(大虎山)、樂育鄉(xiāng)的“羅訥白”(紅黑山)、寶華鄉(xiāng)的“落恐尖山”(攆灰虎山)和樂育鄉(xiāng)窩伙垤彝村的“羅摩紅排”(虎荒地)。 四川美姑縣牛壩地區(qū)有阿候氏族火葬場和會議場名“羅羅依覺”,昭覺縣有“羅羅依打”,其意均為虎族羅羅居住之地。彝族地區(qū)的建筑名勝和人文景觀也有以虎命名。以虎命名的有云南石屏縣異龍鎮(zhèn)豆地灣羅色廟。其廟在背后山坡上,坐南朝北。據(jù)考,“羅色”一詞為彝語,意即虎神、虎長,也有酋長之意。據(jù)傳此廟是這一帶彝族紀念明末清初世襲土知州馬赫奴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建立的。廟為正殿為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建筑,正

13、殿左、中、右三面墻上,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描繪了馬赫奴(羅色)率領當?shù)匾砸妥鍨橹鞯纳贁?shù)民族與進入云南石屏異龍湖一帶的明軍作戰(zhàn)過程。壁畫內容分為“出師”、“拒敵”、“凱旋”三部分。羅色廟其實就是虎神廟,彝族祭祀羅色廟就是祭祀虎神廟,是一種虎圖騰崇拜活動。 五、崇虎祭虎 彝族崇虎祭虎始于何年,無稽可考。從目前調查研究的材料看,源于彝族古代社會。云南南澗縣城西南有一座大山名叫老虎山。當?shù)匾妥宸顬樽嫔?,每年農(nóng)歷2月13日至16日,居住在附近的彝族就上山搭灶、搭棚子,殺豬宰羊,燒香磕頭,唱歌跳舞,以此來祭祖娛祖。該縣的樂秋鄉(xiāng)境內的嘎步路村,南北各有一石虎,周圍的彝人一年一祭,聚者多至萬人。在云南巍山縣城西4

14、0km處的扎媽古蘭彝村,也有一石虎,該村彝族于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日前去祭獻,平時不準小孩亂爬亂動。該縣西山彝族還舉行家庭祭虎,每年小春作物即將成熟時,取來青麥穗,剝出鮮粒,磨出如蚯蚓般的面漿蒸制后,用來祭虎。 云南雙柏縣東達易門縣,西通大理下關的順山脊梁趕馬路一線山,有形如凹腰葫蘆的山,當?shù)匾腿朔Q“老虎山”;村前山腳下有一石母虎,他們稱其為“開路虎”;村南“叫魂梁子”上的石虎子,他們稱它為“守魂虎”。村后山腰上的那只巨大的石公虎,他們稱它為“接脈虎”。據(jù)傳村里不會生小孩的婦女,只要對村前山下那一只多仔的石母虎前許個愿,就會不愁生小孩。若想生男孩的父母就去山后路口向石公虎燒燒香,敬敬酒,

15、然后摸一摸石公虎的生殖器就會生兒子。如果有哪一家的小孩精神不好,肯生病,認為丟了魂,就只要背上這個孩子,拿一枚雞蛋,去“叫魂梁子”上對著“守魂虎”磕頭燒香招魂,并回家煮雞蛋讓孩子吃,病就不醫(yī)不治而愈。按該地該村老者說法:雖這里山窮地少,但始終有四只石虎守山脈,坐鎮(zhèn)山脈,從東遠眺此山,形如威武的老虎。他們在此居住了500多年,誰也不相信這個地方就會養(yǎng)活得如今160戶600多人,正是依仗了那四只石老虎的保佑和庇護。 滇南紅河縣樂育鄉(xiāng)樂育上寨、大新寨、龍車、阿布一帶彝族村寨,逢農(nóng)歷二月第一個屬虎日聯(lián)村宰殺花黃牛舉行隆重的祭獻虎山活動。 傳說,古代一位彝族首領(羅色)為保衛(wèi)疆土與入侵者交戰(zhàn),敗退至今大

16、新寨彝村后,率一家7人從一山洞進入到虎山的山腹中,并留言族人:“我在世時不能保護父老鄉(xiāng)親的安康,進入山腹后,望族人每年2月第一個虎日殺一條花黃牛作祭,便可保護龍車(龍車為原唐時官桂思陀土司管轄區(qū)域的范圍,今云南紅河縣樂育鄉(xiāng)及架車、浪堤兩鄉(xiāng)鎮(zhèn)的部分)一帶,族人五谷豐收、六畜興旺和人丁安康。 從此,這一帶彝人到時就殺花黃牛祭獻首領(羅色)及其家人。未舉行祭獻前,這一帶彝人禁撒秧播種。民改前,土司、土目、里長參加祭祀活動也禁騎馬坐轎上山。祭獻活動隆重、莊嚴、肅穆。據(jù)傳,其彝族首領(羅色)進入虎山山腹后,變成了一只大紅虎。此外,祭獻活動中還把牛皮都搶來燒吃,以顯示比虎氣比虎威。 云南曲靖市不少彝村和祿

17、勸茂山麗山村保安營山下一村中菜地里,房上均立有大中小石虎,前置有一、兩尊作蹲式的石虎,豎起虎耳,鼓起虎目,張開虎口,虎視前方山門,鎮(zhèn)邪避災,祭祀祈望牲畜興旺。 彝族崇拜的是黑虎,而白虎則要驅除,認為白虎當堂坐,無災必有禍,輕則會給人帶來夫妻不睦,鄰里失和;重則會使孩兒夭亡,六畜不興,五谷歉收,家庭多難。若遇白虎作祟,必須請畢摩驅逐虎邪。其儀式先由犯白虎者準備好雞鴨和雞蛋及白虎模擬物,待畢摩“鬼神附身”便燒起一鍋熱油,畢摩手持火把,以嘴含熱油噴灑在火把上,遍屋內外進行驅逐。一旦畢摩說白虎已被驅除,青壯年男子即提著白虎模擬物,眾人吶喊追趕至遠山。將雞放生,又將雞蛋敲碎破于白虎模擬物上。待畢摩神志清

18、醒,驅逐白虎儀式亦即結束。 滇南彝族婚禮中,新郎家要延請畢摩為新郎新娘驅射他們稱之為“乍弄”(即白虎)。當新娘新郎來到新郎家的大門口時,新郎站在大門的左邊,新娘站于右邊,面朝外背朝內,畢摩站于大門內,面朝新人背,門頭橫攔一股黑白線,黑白線上系一對筍葉剪成的陰陽鳥,以示“乍弄”即白虎。畢摩腳下置于一篩子,篩子內有一對黑白雞,還有一碗米,裝有粗糠、灶灰、火炭、冷飯團、黑白線、五金碎片、辣椒等一破碗,一束“施甲補”(尖刀草、紅木枝、桃枝、小黑泡刺條、地板藤等扎成)。畢摩倒披蓑衣,手持楊柳樹枝做成的簡易弓弩和箭,牙咬切齒的念誦彝文文獻驅射乍弄經(jīng)。(祭詞見第七章“滇南彝族原始宗教祭儀祭經(jīng)”驅除類13節(jié))

19、 咒詞念畢,畢摩在新郎新娘頭頂上,象征性地射三次箭表示射跑了乍弄、妖魔、禍邪。接著畢摩把原先栓在大門口的那一條黑白線割斷,收拾祭品,新郎新娘跨門檻而入正房內即可。 因此,這一帶彝族男女青年結婚,延請畢摩務必行此驅射“乍弄”(白虎)的巫術儀式后,新郎新娘才能進入新房內。滇南彝族傳統(tǒng)觀念認為,白虎神對年輕夫妻或者男女生育不利。若是男女結婚之日,闖了白虎,男女婚后不育或者所生嬰兒多病,子女難于領大。為使夫妻或男女生育順利,結婚之日,洞房門楣上懸掛弓駑箭等避虎;孕婦夢見虎豹,也需備祭物送白虎;若產(chǎn)婦所生頭個孩子夭亡,則須在第二次懷孕的第三四個月時再備祭物送白虎。做法:家人先延請畢摩為夫妻繪畫一張白虎圖

20、,請畢摩到家后,再到村口路邊設一個神位,并殺一只白公雞祭獻神靈,請?zhí)仔窍路?,神靈是否下凡,要觀看雞的動向。殺雞前,用繩栓雞腳,在地上放一把米,雞吃米后,往雞背上澆水,若雞抖動身子,則表示神已請到,可把白虎驅出去。反之亦然。也有的是用打松木卦的方法擇定能否把白虎驅出去,若順卦一正一反表示神已請到,白虎可治。反之亦然。 云南石屏縣哨沖鎮(zhèn)水瓜沖一帶十二年一次“德培哈”祭大龍時也念誦驅白虎邪經(jīng)。念誦前,設一桌,桌上飾以松毛、松枝、兩個竹圈和二個泥虎。祭品:一斗谷子,一升米,四炷香火,若干紙錢,三元六角錢,三碗飯,三碗糖果,三碗水酒,一只雞。畢摩邊搖法鈴邊念誦驅白虎邪經(jīng)。(祭詞見第七章滇南原始宗教祭儀

21、祭經(jīng)·驅除類13節(jié)) 云南雙柏縣小麥地沖彝村,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十八日除禍祟驅白虎時,各戶在供桌上備置好酒、肉、糌耙、青包谷、面食等,敞開大門,恭候跳儺隊的到來。跳儺隊到來,先在門外跳。然后逐一跳進家門內,又逐一跳出家門口。同時,畢摩在門前念誦驅鬼經(jīng)和驅白虎經(jīng)及迎吉祥富貴福祿祝新年賀語。驅白虎經(jīng)大意如下: 害稼禾的白虎,死牛馬瘟的白虎,闖災惹禍的白虎,戮鍋倒灶的白虎,命運不順的白虎,四處吵鬧的白虎,出去羅,白虎到遠遠的地方去吧! 彝族地區(qū)普遍行驅白虎儀式。但各地各支系的時間、方式有所不同。云南楚雄彝族支系納蘇人娶妻生子時要補行驅白虎儀式,驅除妻子從外面帶來的白虎,孩子才能順利成長,家庭不

22、睦時則隨時可驅白虎,由畢摩持掃把驅逐,最后把掃把吊在路口,別人無意闖到則認為白虎被別人帶走。 六、虎歷和虎星占 彝族不僅認為宇宙萬物是虎創(chuàng)造,地球是由老虎推動的,而且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使用傳承了虎日和虎星占。云南哀牢山自稱“羅羅”的彝族把曾在歷史上實行過的“十月太陽歷”稱為“羅摩尼僧”(即母虎歷法),此歷法以虎、兔、龍、蛇、羊猴、雞、狗、豬、鼠、牛等十二獸輪回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其中虎被列為十二獸之首。很多地方彝族,把恒星地球的旋轉、月亮的圓缺、太陽的升落,看作是三重天球,它們各自以不同的速度旋轉。而三重天球所以能夠旋轉,是由彝族世代所崇拜的名叫“塔伯”的三個神虎所分別推動。公“塔伯”(公虎)推動

23、恒星地球,每日旋轉一周;母“塔伯”(母虎)推動太陽天球,每年旋轉一周;子“塔伯”(虎子)推動月亮天球,每月旋轉一周,從而彝族將自己的歷法稱作“母虎歷法”。 至于彝族虎星占,彝族學者安伍合先生在彝族虎星占的科學、哲學意義一文中詳細論述了其占法、特點和功用。安氏說:四川涼山彝族虎星占法有三十六占、九占、八占,都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銀鹿鄉(xiāng)涼山彝族古侯部落什列惹古成員世襲星占師拉伙比古提供的。安氏進一步論述說: 虎星三十六占的基本特點:是以白虎(拉曲)、小虎(拉惹)、黑虎(拉諾)各自從頭到尾,復回到頭,各代表十二顆星,其以三十六顆天星定每月三十六日之吉兇。其程序是白虎之頭、耳、目、口、心、前掌、

24、腰、肝、肺、腳、尾、回代表前十二天分別代表十二顆天星,以小虎的頭、耳、目、口、心、前掌、腰、肝、肺、腳、尾、回代表中十二天分別代表十二顆天星,以黑虎的頭、耳、目、口、心、前掌、腰、肝、肺、腳、尾、回又代表后十二天分別代表十二顆天星。 也就是白虎、小虎、黑虎的軀體各部位十二個部位分別代表各十二顆天星,以同時分別占十二日,共三十六占日,三只虎三十六日為一個月,輪回十周為三百六十日。 虎星九占法。按拉伙比古的說法: 在紀日上,它以九星占九日為一輪回。其特點:是在紀日以九天計,方位上以八方計,故稱八方九日虎星占法。如若初一東白虎頭則吉,初二東南白虎口則吉,初三南白虎腰則吉,初四西南白虎腳則兇,初五仔塔

25、則驅鬼送神日,初六西北獅頭則吉,初七北獅腰則吉,初八東北獅尾則兇,初九東南白虎頭則吉,依此類推占卦。 虎星八占法。其以八日為一周期,是按照東、東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循環(huán)一次為一個周期,輪回循環(huán)九周期為七十二日,為一個季節(jié),一年五個七十二日為三百六十日。有學者評論: 安氏調查研究的虎星三種占法,綜合地體現(xiàn)了彝族虎宇宙觀,虎圖騰崇拜的原始哲學、原始宗教思想。 縱觀所述,滇川黔桂彝族從虎生宇宙萬物的神話傳說到人虎互變的神話故事,從圖騰信仰崇拜到祖先崇拜,到?;⑽璧匠缁⒕椿ⅲ瑥幕v虎星占到繪虎繡虎、服飾工藝,無處不及,無處不有的虎文化,可謂豐富多彩,數(shù)不勝數(shù)的虎文化特征。從表層看,意在

26、于企盼自己的子民,都象虎一樣勇猛果敢膘悍,具有非凡的生存競爭能力。從深層看,虎是彝族的圖騰標志、徽號、族號。彝族是虎的后代子孫,與虎自命??傊?,具體生動地反映了彝族以虎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并具體體現(xiàn)了彝族與虎有血緣關系,是虎子虎孫的這一文化中心。2、奢香博物館簡介奢香博物館:以奢香夫人命名的彝族歷史文化綜合博物館,始建于一九九三年三月,一九九四年四月竣工并對外開放。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自開館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錢偉長、費孝通、肖克、王兆國、蔣正華等先后參觀了奢香博物館,共接待國內外游客

27、達20多萬人次?,F(xiàn)已成為了愛國主義、民族團結、黔西北彝族歷史文化研究和彝文古籍收藏保護整理的重要基地。博物館仿造古代彝族土司莊園建筑而成,整個建筑格局滲透著濃厚的彝族傳統(tǒng)文化氣息,無論是門窗的雕飾,還是梁柱的造型,尤其是窗戶周圍和屋頂上都鑄有火焰形狀的裝飾,充分地展現(xiàn)了彝族是“火”的民族的民族特點。博物館總占地面積20666平方米,建筑面積1380平方米,由五個展廳(文物古跡館、綜合館、中心展廳、彝族服飾館、生產(chǎn)生活館)、資料中心和館藏書法作品展館等組成。館內共陳列展出了彝族人民開發(fā)祖國西南邊陲各個時期遺留下的各種文物共計一千余件,充分地展示出了彝族的淵源歷史文化。走進貴州宣慰府看到雄偉壯觀的

28、“貴州宣慰府”,眼前就被那磅礴的氣勢所吸引綿石鋪就的廣場,門前威武的石頭老虎、還有那神道石柱和華表直指天穹;云龍山下“九層衙門”的排列錯落有致、氣勢輝煌。玉帶橋腳水潺潺,螺絲塘里波光瑩瑩,岸邊青翠的柳條兒像少女如瀑的長發(fā)垂進了水面,溫柔而又飄逸。在冉冉晨霧的映襯下,貴州宣慰府古樸典雅的明清彝族建筑猶如一副不著痕跡的水墨畫,透露著獨有的黔西北少數(shù)民族特色的靈韻與秀美。讓游人初見都會為之心顫,感覺到這樣的景色在夢縈深處早已相遇一般。位于貴州畢節(jié)大方縣城北郊的慕俄格古城中的貴州宣慰府,是為拍攝大型電視連續(xù)劇奢香夫人恢復重建,據(jù)說是建在蜀漢時期羅甸王府幕俄格城堡的原址上?!澳蕉怼闭?,大方也,“格”,都

29、城也,慕俄格即是“大方彝族君長的都城”。蜀漢時,彝族首領火濟助諸葛亮南征有功,受封為“羅甸國王”,統(tǒng)轄的地域以今貴州烏江上游的鴨池河為界,分為水東、水西,水西即今烏蒙山區(qū)黔西北畢節(jié)地區(qū)一帶,其治所即在今天的大方縣城北郊。大方縣古稱大定,人才輩出。其歷史文化古色古香,源遠流長,旅游資源,彝族等少數(shù)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豐富,多姿多彩。在解說員的帶領下,進入貴州宣慰府,沒身于“九層衙門”,仿佛我也化身在遠古時代600多年前的奢香之家。在這微熏的秋陽里,著一身彝家服飾,在宣慰府玉帶橋邊傍著長柳追憶似水流年,秋風撩起發(fā)絲無數(shù),思緒也隨之蝶舞。大方慕俄格古城貴州宣慰府是拍攝電視劇奢香夫人取景最多的地方,玉帶

30、橋岸邊彝族風情那古色古香的樓屋、石橋、柳樹、還有天上的云彩和飛鳥,都倒映在那玉帶橋下的碧波里。橋下水里的荷花早已開剩,且留下些枯黃的殘葉凋零著,憶起南唐第二代國君李璟山花子那幾句“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韻光共憔悴,不堪看?!毙念^竟有了些秋愁,眼前浮現(xiàn)出那讓人惆悵的歷史中刀光火影的影像來。由于身臨其境,會回味到觀看的大型歷史劇奢香夫人的情節(jié)中去。據(jù)解說員介紹,大方慕俄格古城最先是水西彝族羅甸王的執(zhí)政之府,時稱羅甸王府,至明代始,稱“貴州宣慰府”。三國時代。蜀漢之初,云南的幾家大戶想要分裂,當時的彝族首領濟火獻出通道,使諸葛亮順利派兵平息戰(zhàn)亂,之后諸葛亮為表彰濟火的功績,便選定了慕俄

31、格古城也就是現(xiàn)在的大方縣城建府,封濟火為羅甸王。自此,元代以后,彝族的土司政權便代代相傳了下去。遺憾的是,到了清朝初年,最后一任的彝族土司因為沒有后代,朝廷便實行了“改土歸流”,歷時1000多年的貴州水西土司制度也自此終結,“貴州宣慰府”也因戰(zhàn)爭毀于一旦。撫著恢復重建的城墻,踏著“一場八院九層”衙門前的石階拾級而行,我細數(shù)這古城的歷史與滄桑,物竟是,人與非。慕俄格古城因為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的發(fā)展和朝代的變遷使她毀于兵災戰(zhàn)亂。600年后國家投巨資恢復重建再現(xiàn)“貴州宣慰府”。為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發(fā)揚奢香精神,為拍攝奢香夫人大型電視連續(xù)劇,慕俄格古城得以完美再現(xiàn),從而生動直觀地展示了黔西北獨具魅

32、力的彝族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再現(xiàn)“水西古彝文化”輝煌記者采訪中得知,“貴州宣慰府”建設總占地面積137畝,總建筑面積7969.8平方米,預計總投資4950萬元,實際投資近8000萬元。大方縣80歲的文化老人黃炯杰告訴記者,鑒于我國歷代史官們在編寫史書時總是“記朝不記野”,所以導致奢香夫人的歷史功績一直未被充分挖掘宣傳出來,通過他對奢香文化30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奢香夫人是貴州歷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肖克將軍曾稱贊她為“促進中華民族團結統(tǒng)一的巾幗英雄”。她引進先進技術發(fā)展生產(chǎn),開辟驛道、興辦漢學,對貴州建省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條件,她不畏強權斗智斗勇,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統(tǒng)一,明太祖朱元璋曾稱贊“奢香歸

33、附,勝得十萬雄兵!”奢香夫人創(chuàng)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彝族歷史文化,成為黔西北彝族文化的精髓。“貴州宣慰府”是奢香夫人執(zhí)政時的府邸,大方人稱之為“九層衙門”,始建于蜀漢年間,時稱“慕俄格城堡”,是古代水西地區(qū)各族人民膜拜的精神圣地,更是水西地區(qū)各族人民團結進步的象征。遺憾的是,清朝年間“貴州宣慰府”因戰(zhàn)爭毀于一旦。為紀念奢香夫人這位偉大的女性,經(jīng)大方縣委、大方縣人民政府請示,在畢節(jié)地委、行署和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jīng)中宣部和國家民委批準,決定拍攝30集電視連續(xù)劇奢香夫人,去年6月,奢香夫人劇本已經(jīng)完成并通過國家民委的審定。為使電視劇奢香夫人更真實的再現(xiàn)歷史、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大方縣決

34、定對“貴州宣慰府”進行恢復重建,工程報經(jīng)畢節(jié)地委、行署批準后,又被貴州省委、省政府列為2008年全省重點工程。據(jù)介紹,恢復重建的“貴州宣慰府”迭建在大方縣原蜀漢羅甸王府慕俄格城堡遺址之上。是依據(jù)史書記載的蜀漢羅甸王府“一場八院九層”的建筑規(guī)模和風格來規(guī)劃設計的。從前至后第一級為王府護衛(wèi)部,第二級為放置兵器的藏戈房,第三級為王府服役人員住所,第四級為食堂及蓄糧倉庫,第五級為放置仙鐘、仙鼓的大廳,第六級為王府內一般官員辦公場所,第七級為宰相及重臣辦公場所,第八級為羅甸王住所及議事廳,第九級為歌舞堂及王室祖先靈堂。 從“貴州宣慰府”恢復重建看大方縣文化戰(zhàn)略眼光奢香博物館,正成長為黔西北彝族文化中心

35、來源: | 發(fā)布日期:2009-06-08 | 瀏覽(2029)人次 | 投稿 | 收藏 中國民族宗教網(wǎng)訊 (吳正光)貴州省從多民族的省情出發(fā),大力保護搶救民族民俗文物,建立了一批專題民族民俗博物館,諸如民族村寨博物館、民族建筑博物館、民族節(jié)日博物館、民族婚俗博物館、民族戲劇博物館、民族刺繡博物館、烏江文化博物館、彝文化博物館,儺文化博物館、酒文化博物館等等,初步形成展示貴州民俗文化豐采的系列史跡網(wǎng)。(一) 彝族文化博物館,全稱“奢香墓彝族歷史文化博物館”,簡稱“奢香博物館”。奢香原本是四川藺州宣撫使之女,14歲時嫁與順元宣撫使(明初改為貴州宣慰使)靄翠為妻。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靄翠去

36、世,年方20的奢香攝貴州宣慰使。當年朝廷派駐貴州的都指揮使馬曄,是皇后的侄子,橫征暴斂,大肆殺戮,對奢香裸背鞭笞,欲逼其反而除之。受此奇恥大辱,奢香深明大義,當四十八部土司頭目要求“掃境以反”時,她鎮(zhèn)靜地說:“反非吾愿”,奔赴京師“告御狀”。當朱元璋問她若處理馬曄何以為報?當即表示:“愿開山鑿險,辟結中原驛道?!痹谥醒胝嗪退鞲髯迦嗣竦闹С窒?,開辟“龍場九驛”,修建“水西十橋”,為鞏固西南邊疆,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發(fā)展“水西地區(qū)”即今日黔西北的經(jīng)濟和文化做出杰出貢獻,被明朝皇帝封為“順德夫人”。 奢香英年早逝,洪武遣使吊唁,葬于大方城北云龍山麓“慕俄格”遺址內?!澳蕉砀瘛痹瓰樗饕妥濉凹o

37、慕”駐地,建有石城堡。滄海桑田,后來變成了墓地。1988年,奢香墓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此前后,國家文物局和省地縣有關部門總共撥200多萬元,全面維修奢香墓。墓地占地面積30余畝,北高南低,為三層臺,墓在最高一層臺地上,以精雕細琢的白色大理石砌成圓柱形。墓石9圈,嵌以9塊龍虎石雕。通往第二、三層臺的石臺階,均為9級。以“九”為基數(shù),緣于“九重衙門”,而“九重衙門”之所以修成九級,又是從彝族歷史上的“九扯九縱”官制引申而來的。(二) 相傳奢香坐鎮(zhèn)“九重衙門”時曾以老虎把門。“慕俄格”遺址南門早年出土一尊石雕虎頭,與其一同出土的還有一塊巨型石門斗,表明石虎是守門之物。維修奢香墓時,即以此件

38、石雕虎頭為“標本”,在墓前兩排石欄上雕刻數(shù)十根虎頭形望柱,場面十分壯觀,人稱“虎文化”之林。 維修奢香墓的時,在墓地東南角修建奢香墓彝族歷史文化博物館,并有意從全縣各地廢棄的彝族土司莊園遺址上征集石柱礎。柱礎,民間俗稱為“磉墩”。在貴州高原上,造型各異的石柱礎比比皆是,奢香博物館收藏的石柱礎,從立面看,造型有瓜形、鼓形、瓶形、葫蘆形、蓮花形、古鏡形、覆缽形、繡球形、圓柱形、方柱形、須彌座和獅形、象形、虎形、蟾蜍形等多種。從平面看,造型有圓形、方形、六方形、八方形和上圓下方等形狀。即便同一形狀,其組合方式、體量大小,又有許多不同。不同造型的石柱礎,具有不同的含義。鼓形、瓶形,是從南瓜形、葫蘆形演

39、變而來的,不失為仿生學在建筑文化上的具體運用。瓜形和由瓜形演變而來的鼓形,瓶形和衍生瓶形的葫蘆形,之所以被廣泛運用于建筑物上,實與生殖崇拜息息相關。瓜類多籽,繁殖迅速,備受青睞。葫蘆甚至被認為是陽剛之氣的標志,明白無誤的性崇拜。民間傳說,洪水過后,藏在瓜里、賴以存活的兄妹倆被迫成婚,繁衍后代,故將葫蘆尊奉為“祖靈”。后來人們又將葫蘆視為福、祿的化身和長壽的象征,使瓜形、鼓形、瓶形、葫蘆形石柱礎逐步程式化,最終成為各族公認的吉祥物。石柱礎的文化內涵大量蘊藏在以浮雕、圓雕、透雕等手法雕就的各種圖譜中,包括植物、動物、人物、器物、文字、幾何形圖案及其他自然物等方方面面。奢香墓地的石柱礎,堪稱“石文化

40、”的燦爛篇章。(三) 奢香博物館通過大量文獻資料和奢香留下的諸多文物古跡,濃縮展出奢香的豐功偉績。最為突出的是“鑿山刊木”修建驛道。“九驛”中的閣雅段,保存完整,已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媒體報道,全長僅178公里的貴(陽)畢(節(jié))公路,竟然建有151座橋,平均1.186公里1座,創(chuàng)下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百F畢公路”所經(jīng)之地,與奢香開辟“龍場九驛”、修建“水西十橋”基本吻合,由此可見,奢香是開發(fā)水西交通的先驅。奢香一生主持修建了許多石拱橋,其中蜈蚣橋、朵尼橋至今仍在使用中。奢香修橋鋪路,備受世人稱贊。民間甚至將一座與她有關的石拱橋命名為“奢香橋”。該橋橫跨于織金城內的貫城河(古稱卜牛河)上。明

41、洪武十七年(1384年),奢香來到彝族聚居的比喇(今織金)視察,得知“卜牛河”東岸的“以馬”家支與西岸的“納虎”家支,積怨頗深,互相仇殺了20多年。奢香召見雙方頭領,令其停止械斗,并歃血為盟,永世修好。為溝通兩岸往來,雙方調集能工巧匠,在“卜牛河”上建橋,并起名“奢香橋”。到了清代,奢香后裔整修橋梁驛道,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對“奢香橋”重加修葺。竣工之夜,皓月當空,月華如水,故又稱為“月華橋”。 自從奢香開辟“龍場九驛”、修建“水西十橋”之后,修橋鋪路成了水西彝族土司乃至廣大民眾爭相仿效的舉動。奢香后裔安國亨,繼承先祖遺志,重建蜈蚣橋,易名“龍源橋”?!褒堅础蹦似鋾S名,自稱“龍源主人”

42、。他鼓勵“土目官”安邦及其生母捐資修建大渡河橋,并為其撰寫建橋碑記。據(jù)文獻記載,安邦母子捐銀1150兩,于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鳩工興建,歷時兩個春秋告竣。橋為五孔石拱橋,長70米,寬5米,下距正常水面8米許。橋西大方一側,并排豎有兩通建橋碑記,其中一通鐫刻彝文1972字。畢節(jié)地區(qū)民委彝文翻譯組將其譯成五段漢文,前四段記“妥阿哲”(漢文史籍稱“濟火”)部彝族支系自蜀漢建興年間遷入水西地區(qū)后的歷史沿革、文治武功、疆域范圍及風俗習慣等內容。第五段記載建橋緣由,內中有句:“當夏天來臨,大河泛濫成災,鯉魚翻身躍,黃缸似的大蟒攪洪水,危害人畜。江濤的飛涓四濺,河里起了霧罩,阻牲畜往來,隔租賦進路 (安邦之母)阿格深思:修橋通道,為善盛名,扶助黎民,濟之獲生,使其有所繁衍,有利于子孫萬代步先賢之跡,為善且修橋,母子想得周到,迎來宗齋阿基(按:指安國亨)從此,租賦有進路,人行康莊道,子孫增壽齡?!保ㄋ模?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的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