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散_圣惠卷七十四_減法方劑樹 (2)_第1頁
知母散_圣惠卷七十四_減法方劑樹 (2)_第2頁
知母散_圣惠卷七十四_減法方劑樹 (2)_第3頁
知母散_圣惠卷七十四_減法方劑樹 (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知母散_圣惠卷七十四_減法方劑樹知母散_圣惠卷七十四_減法方劑樹11.原方21.1.組成:知母半兩,赤茯苓3分,黃耆3分(銼),麥門冬半兩(去心),子芩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1.2.功效:妊娠恒苦煩躁悶亂,口干,及胎臟熱。21.3.來源:圣惠卷七十四。22.托中散22.1.減:知母、赤茯苓、麥門冬、子芩32.2.組成:黃耆(切)1兩,甘草(微炙)半兩。32.3.功效:瘰疬。32.4.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二七33.六一湯33.1.減:知母、赤茯苓、麥門冬、子芩33.2.組成:黃耆6錢,甘草(炙)1錢。33.3.來源:醫(yī)學綱目卷三十七34.六一散34.1.減:知母、赤茯苓、麥門冬、子芩34

2、.2.組成:黃耆6兩(炙),甘草1兩(炙)。34.3.功效:咯血,發(fā)寒熱。34.4.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九35.黃耆六一湯35.1.減:知母、赤茯苓、麥門冬、子芩35.2.組成:黃耆(去蘆,蜜炙)6兩,甘草(炙)1兩。35.3.功效:氣虛津傷,肢體勞倦,口常干渴,面色萎黃,不思飲食;或先渴而后生瘡癤,或患癰疽之后而口渴;或衛(wèi)虛自汗;或痔漏膿水不絕。35.4.來源: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36.黃耆甘草湯46.1.減:知母、赤茯苓、麥門冬、子芩46.2.組成:黃耆4兩(生),甘草8錢。46.3.功效:老年溺尿,玉莖痛如刀割,不論年月深久。46.4.來源:醫(yī)林改錯卷下441. 原方1.1. 組成:知母

3、半兩,赤茯苓3分,黃耆3分(銼),麥門冬半兩(去心),子芩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2. 功效:妊娠恒苦煩躁悶亂,口干,及胎臟熱。1.3. 來源:圣惠卷七十四。2. 托中散2.1. 減:知母、赤茯苓、麥門冬、子芩2.2. 組成:黃耆(切)1兩,甘草(微炙)半兩。2.3. 功效:瘰疬。2.4.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二七3. 六一湯3.1. 減:知母、赤茯苓、麥門冬、子芩3.2. 組成:黃耆6錢,甘草(炙)1錢。3.3. 來源:醫(yī)學綱目卷三十七4. 六一散4.1. 減:知母、赤茯苓、麥門冬、子芩4.2. 組成:黃耆6兩(炙),甘草1兩(炙)。4.3. 功效:咯血,發(fā)寒熱。4.4.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九5. 黃耆六一湯5.1. 減:知母、赤茯苓、麥門冬、子芩5.2. 組成:黃耆(去蘆,蜜炙)6兩,甘草(炙)1兩。5.3. 功效:氣虛津傷,肢體勞倦,口常干渴,面色萎黃,不思飲食;或先渴而后生瘡癤,或患癰疽之后而口渴;或衛(wèi)虛自汗;或痔漏膿水不絕。5.4. 來源: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6. 黃耆甘草湯6.1. 減:知母、赤茯苓、麥門冬、子芩6.2. 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