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nèi)科學哮病_第1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哮病_第2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哮病_第3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哮病_第4頁
中醫(yī)內(nèi)科學哮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內(nèi)科學哮 病v概述v病因病機v診查要點v辨證論治v預防調(diào)護v臨證體會概 述v哮病的概念哮病是一種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臨床以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為特征。 概 述v哮病的源流內(nèi)經(jīng)有關于哮病癥狀、病因病機的記載。如素問陰陽別論:“起則熏肺,使人喘鳴”,即包括哮病癥狀在內(nèi)。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曰:“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明確指出了哮病發(fā)作時的特征及治療,并從病理上將其歸屬于痰飲病中的“伏飲”證。元朱丹溪首創(chuàng)哮喘病名,丹溪心法有專篇論述,認為“哮喘專主于痰”,提出“未發(fā)以扶正氣為主,既發(fā)以攻邪氣為急”的治療原則。明虞摶醫(yī)學正傳進一步對哮與喘作了明確的區(qū)別,指出

2、“哮以聲響言,喘以氣息言”。 概 述v哮病與西醫(yī)病名的關系本篇所論哮病為一種發(fā)作性疾病,包括西醫(yī)學的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嗜酸性細胞增多癥(或其他急性肺部過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若因肺系或其他多種疾病引起的痰鳴氣喘癥狀,則屬于喘證、肺脹等病證范圍,但亦可與本篇辨證論治內(nèi)容聯(lián)系互參。 病因病機v哮病的常見病因外因: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或因吸入煙塵、花粉、動物毛屑、異味氣體等。內(nèi)因:飲食不當,過食生冷,或嗜食酸咸甘肥,或進食海膻發(fā)物;體虛病后,素質不強,或病后體弱。病因病機v哮病的主要病機v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關系到脾、腎、肝、心。v基本病機為痰阻氣道,肺失宣降。v病理因素以痰為主,痰的產(chǎn)生

3、主要由于人體津液不歸正化,凝聚而成,如伏藏于肺,則成為發(fā)病的潛在“夙根”,因各種誘因(如氣候、飲食、情志、勞累等)誘發(fā)。v病理性質:發(fā)作時為痰阻氣閉,病理性質以邪實為主。平時表現(xiàn)為肺、脾、腎等臟臟氣虛弱之候。v發(fā)病機理:痰氣搏結,痰阻氣道,肺失宣降。診查要點v哮病的診斷要點1.多與先天稟賦有關,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氣候突變,飲食不當,情志失調(diào),勞累等誘發(fā)。2.呈反復發(fā)作性。3.發(fā)時常多突然,可見鼻癢、噴嚏、咳嗽、胸悶等先兆。喉中有明顯哮鳴聲,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甚至面色蒼白,唇甲青紫,約數(shù)分鐘、數(shù)小時后緩解。4.平時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勞、納差。但病程日久,反復發(fā)作,導致正氣虧虛,可常有輕度

4、哮鳴,甚至在大發(fā)作時持續(xù)難平,出現(xiàn)“喘脫”。 診查要點v哮病與喘證的鑒別哮病和喘證都有呼吸急促、困難的表現(xiàn)。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聲響言,喉中哮鳴有聲,是一種反復發(fā)作的獨立性疾病;喘指氣息言,為呼吸氣促困難,是多種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個癥狀。 診查要點v哮病與支飲的鑒別支飲亦可表現(xiàn)痰鳴氣喘的癥狀,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經(jīng)久不愈,逐漸加重而成咳喘,病勢時輕時重,發(fā)作與間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氣喘為主;與哮病之間歇發(fā)作,突然起病,迅速緩解,喉中哮鳴有聲,輕度咳嗽或不咳有明顯的差別。 辨證論治v哮病的辨證要點發(fā)時以邪實為主,當分寒、熱、寒包熱、風痰、虛哮等五類,注意是否兼有表證。而未發(fā)時以正虛為主,應

5、辨陰陽之偏虛,肺脾腎三臟之所屬。若久發(fā)正虛,虛實錯雜者,當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癥狀辨別其主次。 辨證論治v哮病發(fā)作期和緩解期的治療原則v當以“發(fā)時治標,平時治本”為基本原則;v發(fā)時攻邪治標,祛痰利氣,寒痰宜溫化宣肺,熱痰當清化肅肺,寒熱錯雜者,當溫清并施,表證明顯者兼以解表,屬風痰為患者又當祛風滌痰;v反復日久,正虛邪實者,又當兼顧,不可單純拘泥于祛邪;v若發(fā)生喘脫危候,當急予扶正救脫;v平時應扶正治本,陽虛者應予溫補,陰虛者則予滋養(yǎng),分別采取補肺、健脾、益腎等法,以冀減輕、減少或控制其發(fā)作。 辨證論治辨證論治v冷哮證主癥:喉中哮鳴如水雞聲,呼吸急促,喘憋氣逆,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

6、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發(fā),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代表方:射干麻黃湯或小青龍湯加減。常用藥:麻黃、射干、干姜、細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大棗、甘草。 辨證論治v冷哮證加減變化:v表寒明顯,寒熱身痛,配桂枝、生姜辛散風寒;v痰涌氣逆不得平臥,加葶藶子、蘇子瀉肺降逆,并酌加杏仁、蘇子、白前、橘皮等化痰利氣;v咳逆上氣、汗多加白芍以斂肺。 辨證論治v熱哮證主癥:喉中痰鳴如吼,喘而氣粗息涌,胸高脅脹,咳嗆陣作,咯痰色黃或白,黏濁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飲,汗出,面赤,或有身熱,舌苔黃膩、質紅,脈滑數(shù)或弦滑。治法:清熱宣肺,化

7、痰定喘。代表方:定喘湯或越婢加半夏湯加減。常用藥:麻黃、黃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蘇子、白果、甘草。 辨證論治v熱哮證加減變化:v若表寒外束,肺熱內(nèi)郁,加石膏配麻黃解表清里;v肺氣壅實,痰鳴息涌,不得平臥,加葶藶子、廣地龍瀉肺平喘;v肺熱壅盛,吐痰稠黃,加海蛤殼、射干、知母、魚腥草以清熱化痰,兼有大便秘結者,可用大黃、芒硝、全瓜蔞、枳實通腑以利肺;v病久熱盛傷陰,氣急難續(xù),痰少質黏,口咽干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者,當養(yǎng)陰清熱化痰,加沙參、知母、天花粉。 辨證論治v寒包熱哮證主癥:喉中鳴息有聲,胸膈煩悶,呼吸急促,喘咳氣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黃,或黃白相兼,煩躁,發(fā)熱,惡寒,無汗,身痛,口干欲

8、飲,大便偏干,舌苔白膩、罩黃,舌尖邊紅,脈弦緊。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熱。代表方:小青龍加石膏湯或厚樸麻黃湯加減。常用藥:麻黃、石膏、厚樸、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棗。 辨證論治v寒包熱哮證加減變化:v表寒重者加桂枝、細辛;v喘哮痰鳴氣逆加射干、葶藶子、蘇子祛痰降氣平喘;v痰吐稠黃膠黏加黃芩、前胡、瓜蔞皮等清化痰熱。 辨證論治v風痰哮證主癥:喉中痰涎壅盛,聲如拽鋸,或鳴聲如吹哨笛,喘急胸滿,但坐不得臥,咯痰黏膩難出,或為白色泡沫痰液,無明顯寒熱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來去,舌苔厚濁,脈滑實。治法:祛風滌痰,降氣平喘。代表方:三子養(yǎng)親湯加味。常用藥:白芥子、蘇子、萊菔子、麻黃、杏仁、僵

9、蠶、厚樸、半夏、陳皮、茯苓。 辨證論治v風痰哮證加減變化:v痰壅喘急,不能平臥,加用葶藶子、豬牙皂瀉肺滌痰,必要時可暫予控涎丹瀉肺祛痰;v若感受風邪而發(fā)作者,加蘇葉、防風、蒼耳草、蟬衣、地龍等祛風化痰。 辨證論治v虛哮證主癥:喉中哮鳴如鼾,聲低,氣短息促,動則喘甚,發(fā)作頻繁,甚則持續(xù)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無力,痰涎清稀或質黏起沫,面色蒼白或顴紅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煩熱,舌質淡或偏紅,或紫黯,脈沉細或細數(shù)。治法:補肺納腎,降氣化痰。代表方:平喘固本湯加減。常用藥:黨參、黃芪、胡桃肉、沉香、坎臍、冬蟲夏草、五味子、蘇子、半夏、款冬、橘皮。 辨證論治v虛哮證加減變化:v腎陽虛加附子、

10、鹿角片、補骨脂、鐘乳石;v肺腎陰虛,配沙參、麥冬、生地、當歸;v痰氣瘀阻,口唇青紫加桃仁、蘇木;v氣逆于上,動則氣喘加紫石英、磁石鎮(zhèn)納腎氣。 辨證論治v肺脾氣虛證主癥:氣短聲低,喉中時有輕度哮鳴,痰多質稀,色白,自汗,怕風,常易感冒,倦怠無力,食少便溏,舌質淡,苔白,脈細弱。治法:健脾益氣,補土生金。代表方:六君子湯加減。常用藥:黨參、白術、山藥、薏苡仁、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甘草。 辨證論治v肺脾氣虛證加減變化:v表虛自汗加炙黃芪、浮小麥、大棗;v怕冷、畏風、易感冒,可加桂枝、白芍、附片;v痰多者加前胡、杏仁。 辨證論治v肺腎兩虛證主癥:短氣息促,動則為甚,吸氣不利,咯痰質黏起沫,腦轉耳鳴,腰酸腿軟,心慌,不耐勞累;或五心煩熱,顴紅,口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shù);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苔淡白、質胖,脈沉細。治法:補肺益腎。代表方:生脈地黃湯合金水六君煎加減。常用藥: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參、麥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陳皮。 辨證論治v肺腎兩虛證加減變化:v肺氣陰兩虛為主者加黃芪、沙參、百合;v腎陽虛為主者,酌加補骨脂、仙靈脾、鹿角片、制附片、肉桂;v腎陰虛為主者加生地、冬蟲夏草。另可常服紫河車粉補益腎精。 預防調(diào)護v哮病的預防v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空氣的刺激而誘發(fā)。v適當?shù)捏w育鍛煉,以逐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v飲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膩,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