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試題第一二單元測試 北師大版_第1頁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試題第一二單元測試 北師大版_第2頁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試題第一二單元測試 北師大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二單元復習卷 班級 姓名 分數(shù) 一、填一填:(1)一個整數(shù),從右數(shù)起,第六位是( )位,計數(shù)單位是( )。(2)20171001是一個( )位數(shù),最高位是( )位,這個數(shù)讀作( )。(3)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離是三十八萬四千八百千米,這個數(shù)寫作( ),精確到萬位約為( )。(4)一個數(shù)由6個百萬,9個萬和3個千組成,這個數(shù)寫作( )。(5)直線有()個端點,射線有()個端點,線段有()個端點。(6)從一點可以引出()條射線,經過兩點可以畫()條直線。(7)151°的和是一個直角,1=()度;251°的和是一個平角,2=()度。(8)周角=(  )

2、度 ,平角=(   )度 ,直角=(  )度 1個周角=(  )個平角=(  )個直角。(9)黑板的上下兩條邊互相( ),相鄰兩條邊互相( )。(10)在 里填上“>”“<”或“=”。 540608 546008 1億 99999999 6080000000 608億 360000 36萬二、精挑細選。(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1)下面的數(shù)中,一個零也不讀的數(shù)是( )。a40070900 b.5060000 c.4003000(2)1978919萬,方框里最大可填( )。a5 b.4 c.9(3)30904098這里面的“4”表示4個(

3、 )。a 一萬 b.十萬 c.一千(4)95800000四舍五入到億位是( )。a90000000 b.10000000 c.100000000(5)可以量出長度的是(   )。  a.直線 b.射線 c.線段(6)角的大小與(   )有關。   a.兩邊張開的大小   b.兩邊的長短   c.頂點的位置(7)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關系( )。a不是相交就是平行b平行 c相交(8)把平角分成兩個角,其中一個是銳角,另一個角是( )。 a銳角b直角c鈍角(9)a b讀作( ),a b 讀作

4、( )。a射線ab、線段b b射線ab、線段ab c射線ba、線段ab(10)不能用一副三角板拼成的是()。a75°b105°c70°三、比一比,填一填。1.比較大小。1158060 2015268 2118005 1208103( )>( )>( )>( )3500760 11302400 一千萬 980998 3500670( )<( )<( )<( )<( )2. 里最大能填幾? 8 7428萬 248 127249萬 36 86036萬 里最小能填幾? 999 47801000萬 163 681163萬 4 568

5、945萬3.下面鐘面上的時刻,分針和時針形成什么角?各是多少度?想一想:時鐘從5時到6時,分針旋轉了( )度,時針旋轉了( )度,10時整,時針和分針的夾角是( )度。四、動動手1.過a點分別畫出。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2. 畫直線,射線和線段各一條。3.請畫出下面各度數(shù)的角。150° 75° 30° 五、算一算,量一量 如果1=2=3=4,那么1=2=3=4=1. 521342=3=4=5=家庭是幼兒語言活動的重要環(huán)境,為了與家長配合做好幼兒閱讀訓練工作,孩子一入園就召開家長會,給家長提出早期抓好幼兒閱讀的要求。我把幼兒在園里的閱讀活動及閱讀情況

6、及時傳遞給家長,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長朗誦兒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長共同配合,一道訓練,幼兒的閱讀能力提高很快。2.在下圖中,1=32°,請你求出2、3、4和5的度數(shù)。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則名言警句即可??梢詫懺诤蠛诎宓摹胺e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教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則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與當今“教師”一稱最接近的“老師”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時期。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庇谑强?,宋元時期小學教師被稱為“老師”有案可稽。清代稱主考官也為“老師”,而一般學堂里的先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