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案_第1頁
克和千克教案_第2頁
克和千克教案_第3頁
克和千克教案_第4頁
克和千克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克和千克教學設計賈小 劉衛(wèi)紅一、教學內(nèi)容:克和千克二、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2、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找一找等活動,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3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認讀常見秤。三、教學重點:1認識質(zhì)量單位干克和克,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zhì)量觀念。2掌握干克和克之間的進率。四、教學難點:1建立1干克和1克的質(zhì)量觀念。2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和方法。五、教學用具:天平、課件。2分硬幣、紙盒若干(15個)、黃豆若干六、學生學具:2分硬幣、黃豆谷物等;洗衣粉;鹽、糖等1千克物品。七、板書設計:克和千克 g kg1千

2、克=1000克八、教學過程猜一猜同學們,你們喜歡玩蹺蹺板嗎?如果請這位同學和老師一起玩,大家猜猜,那邊會翹起來,那邊會沉下去?生:老師會沉下去,XX學生回翹起來。你真有眼力,能看出老師重,學生輕。掂一掂下面請同學們拿起桌上的記錄單,放在手里掂一掂,有什么感覺?生:紙很輕。請在拿起數(shù)學課本掂一掂,你又有什么感覺?生:書很重。是的,物品也是有輕有重的。情景導入課前,老師請同學們?nèi)コ姓{(diào)查一下物品有多重,老師也去了趟超市,還買回來一些東西,你們瞧,都有什么?(出示課件)生:有紅糖,有餅干。再看看這些物品,你又讀到了社么數(shù)學信息?(出示課件,請學生觀察后回答)再看這些數(shù)字后面用的是什么單位?生:克和千

3、克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兩個新朋友。(板書課題:克和千克)首先,我們先來了解1克有多重。認識克感知1克重同學們,你們知道1克有多重嗎?生:不知道。老師告訴你,生活中我們用到的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出示課件看一看)掂一掂你們想不想感受一下這1克重?生:想?,F(xiàn)在,就請同學們拿起桌面上的這枚2分硬幣,把它放在手里掂一掂,有什么感覺?生:太輕了。是的,這枚2分硬幣的確很輕,也讓我們知道了1克其實很輕很輕。用黃豆感知1克重請同學們放回硬幣,再拿起紙盒里幾粒黃豆放在掂2分硬幣的手里掂一掂,再來感受著克重,然后在合同組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到底幾粒黃豆大約重1克?生

4、活動,老師巡視。那位同學來說一說,你掂了幾粒黃豆大約重一克?生:我掂了3粒黃豆生:我掂了5粒黃豆生:。還有不同意見嗎?生:。看來大家的意見不同了,那到底幾粒黃豆接近1克重呢?誰來想想辦法,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生:。(如果不會,可以提示學生:同學們,你們和爸爸媽媽市場買菜時,售貨員阿姨總是要做什么?生:稱一稱對,我們也可以用稱一稱這個辦法。)真是個好主意?,F(xiàn)在,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患芴炱?。(出示課件)認識天平介紹天平:天平有兩個托盤,左邊的盤里放物品,右邊的盤里放砝碼。天平正中還有個刻度盤,當盤上的指針指向中間的0時,就表示天平左右平衡,所稱的物品就和右邊的砝碼一樣重。如果指針偏向了一側,就表示

5、兩邊不一樣重了。稱黃豆下面老師就用這架調(diào)好的天平稱黃豆。老師用鑷子夾1克砝碼,把它放在右盤,然后在左盤里放上兩粒黃豆,同學們注意觀察天平,有什么變化嗎?生:右盤重這說明兩粒黃豆要比1克輕。再放1粒,2粒,天平有什么變化?生:還是1克重再放一粒,天平有變化嗎?生:有這就說明天平接近了平衡,左盤里的5粒黃豆大約和1克砝碼一樣重。孩子們,請把你手中的黃豆調(diào)成5粒,再來掂一掂,感受1克重吧。掂黃豆生活動同學們記住這種感覺,把黃豆放回到紙盒里。剛才,我們了解了1克很輕很輕,那你知道嗎,生活中還有比1克輕的物品呢。找一找瞧:(出示課件)估一估,那種物品比1克輕?生答同學們在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象羽毛或者

6、線一樣,比1克輕?生:。提示:一根頭發(fā),一粒黃豆,一顆瓜子,一粒種子。像這樣比1克輕的物品還有很多,只要你留心觀察,總會發(fā)現(xiàn)的。我們知道了比1克輕的物品,你能再找到比1克重的物品嗎?生:。提示:我們的數(shù)學課本,鉛筆盒,里面的橡皮、尺子、鉛筆等。小結(出示課件)同學們,這幾件物品都比一克重,而且他們還是老師請你課前調(diào)查的物品,你們都知道它們有多重了嗎?生:知道。現(xiàn)在誰來說一說?生:。收兩到三位學生的答案,視頻展示: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為什么?生:。你還看到這些數(shù)字后面用的是什么?生:克對,這些物品都是相對較輕的物品,人們在測量較輕的物品時,常常用“克”做單位,寫成字母是“g”(板書)。過渡再看這

7、袋面粉,同學們用到了什么單位?生:千克為什么?生:它比較重。是的。你們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嗎?生:想。認識千克(出示課件)你們看,這里有一袋糖,重500克。再加上一袋,兩袋糖重多少?生:1000克。(師板書)這樣的1000克也可以說重1千克。(板書)它們是相等的關系。請大家一起讀。生讀:1000克=1千注意:1000克是用克作單位,1千克是用千克作單位,讀的時后要分清。生再讀你們想不想感受這一千克放在手里有多重呢?生:想老師為每組都準備了一樣物品,你們看看是什么,有多重?生觀察交流匯報掂一掂下面,就請各組同學輪流掂一掂這樣物品,感受一下這1千克重。生:掂物品誰來說一說,這一千克重的物品掂在手里什

8、么感覺?生:太重了。是的,一千克很重,再舉起物品,你們看一看,都是重一千克,但是他們的外觀有的大大的,有的小小的,(手勢),但它們都是一樣重。理解凈含量細心的同學再仔細看看包裝袋,寫著1千克的前面還藏著一個小秘密呢,知道嗎?提示:1千克前面有三個字:凈含量(出示課件)就像這盒麥片,標注了凈含量:2千克,凈含量是什么意思?誰知道?生:。凈含量就是外包裝里面的物品實際有多重。就像這盒麥片重2千克,并不包括外面的盒重。找一找剛才,我們知道了1千克很重,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東西重一千克,甚至超過一千克,你們能想到是什么東西嗎?生:。提示:十本書合起來有1千克,我們的書包裝滿書本后重很多,一箱牛奶,一箱

9、飲料,一箱蘋果,還有小朋友的體重等等。這些例子都是生活較重的物體,人們在測量這些較重的物體時,常常用“千克”來作單位。寫成字母是“kg”(板書)練一練接下來,老時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嗎?生:有(出示課件)1、 說說下面物品有多重?生口答小結:看來像這些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較輕的物品用克作單位。再看下一題,看誰的反應快?2、 計量下面物品用克還是千克?生搶答小結:大家的反應都很快。誰還想再幫老師解決這道題:(出示課件)1000克棉花和1千克鐵比較,誰重呢?生:說說你的理由。生小結:看來不管棉花有多大,鐵塊有多小,只要它們的質(zhì)量都一樣,它們就是一樣重。過渡剛才,我們測量幾粒黃豆大約重1克用的是什

10、么工具?生:天平天平是測量較輕的物品的秤,在測量較重的物品時,要用到這些秤(出示課件)認秤介紹各種秤。這些秤都是用千克作單位的,用這些秤測量物體后,我們該怎樣準確的讀出它的結果呢?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讀秤(出示課件)指導學生讀秤誰能讀出這代洗衣粉有多重?生:1千克你怎樣讀的?生。提示:我們要先看清刻度盤上單位,再看指針指向數(shù)字幾,就表示物品重多少。再看彈簧秤上西紅柿重多少?生:2千克用它最多可以稱多重的物品?為什么?生:。體重秤上的小男孩重多少?生。提示:我們依然要看清刻度盤上的單位和指針,指針指到了20到25之間,這一大格里又被平分成了5小格,每一小個格表示1千克,從20開始數(shù)3小格,就是23千克。所以,小男孩重23千克。同學們會讀秤了嗎?生:會了下面,我們再來讀秤。(出示課件,學生讀秤)小結:看來,讀秤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只要大家記住兩點:1、看清單位,找準指針指向幾,就能知道讀作幾。綜合練同學們學的這樣認真,老師還想出兩道題,讓所有老師都來見識一下我們同學的實力,可以嗎?(出示課件)1、 填單位生口答2、 連一連獨立做訂正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答題又快又準確。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哪兩個新朋友?生:克和千克克和千克是表示物品有多重的質(zhì)量單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