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學電子教案_第1頁
土壤肥料學電子教案_第2頁
土壤肥料學電子教案_第3頁
土壤肥料學電子教案_第4頁
土壤肥料學電子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土壤肥料概述知識目標能描述土壤與肥料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重要地位;樹立保護土壤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農(nóng)產(chǎn)品安全生產(chǎn)的意識。能力目標能說出當?shù)刂饕寥李悇e的名稱;列舉出當?shù)亟?jīng)常施用的肥料名稱。1.1土壤肥料概念1.1.1什么是土壤 土壤是指發(fā)育于地球陸地表面能夠發(fā)育生長綠色植物的疏松多孔表層。1.1.2什么是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經(jīng)常適時供給并協(xié)調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養(yǎng)分、空氣、熱量和其他條件的能力。 根據(jù)肥力產(chǎn)生的原因,可將土壤肥力分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有肥力是土壤在自然成土因素(氣候、生物、母質、地形和年齡)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肥力,是未經(jīng)農(nóng)業(yè)利用的自然土壤所具有的能力。人工肥力是在人為因素

2、(耕作、灌溉、施肥及其他技術措施)影響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是在自然土壤經(jīng)過開墾耕作以后,在人類生產(chǎn)活動影響下創(chuàng)造了來的。1.1.3什么是肥料 凡能夠直接或間接供給植物生長發(fā)育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的物料,稱為肥料。肥料分為化學肥料、有機肥料和生物肥料三大類。化學肥料,又稱無機肥料,是指在工廠里用化學方法合成的或采用天然礦物生產(chǎn)的肥料。有要肥料,又稱農(nóng)家肥料,是指含有大量有機質和多種植物所需的各種養(yǎng)分的改土肥田物質。生物肥料,又稱微生物肥料,是指由有益微生物、培養(yǎng)基質和添加物配料配制而成生物性肥料,是一種間接性肥料。1.2土壤肥料與植物生產(chǎn)1.2.1土壤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基礎1.土壤是植物生長繁育和生物

3、生產(chǎn)的基礎 土壤在植物生長發(fā)育中有以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營養(yǎng)庫作用。養(yǎng)分轉化和循環(huán)作用。雨水涵養(yǎng)作用。生物的支撐作用。穩(wěn)定和緩沖環(huán)境變化的作用。2.土壤是地球表層系統(tǒng)自然寺理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處地球表層系統(tǒng)中大氣圈、生物圈、巖石圈、水圈和土壤圈是構成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五大要素。其中,土壤圈覆蓋于地球表面,處于其他圈層的交接面上,成為它們連接的紐帶,構成了結合無機界和機有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聯(lián)系的中心環(huán)境。3.土壤是地球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礎 土壤在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磁卡極其重要作用:保持生物活性、多樣性和生產(chǎn)性;對水體和溶質流動起著調節(jié)作用;對有機、無機污染物質具有過濾、緩沖、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具有

4、貯存并循環(huán)生物圈及地球養(yǎng)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是地球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轉移和物質循環(huán)的重要組成環(huán)節(jié)。因此,土壤是地球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礎。4.土壤培肥管理是植物生產(chǎn)和動物生產(chǎn)的基礎5.土壤是最珍貴的自然資源 土壤作為資源,是和水資源、大氣資源一樣被稱為可再生資源。但是從土壤的數(shù)量來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資源。土壤資源的有限性已成為制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特性,有限的土壤資源供應能力與人類對土壤總需求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1.2.2肥料是植物的糧食 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的統(tǒng)計表明,在提高單產(chǎn)方面,肥料對增產(chǎn)的貢獻額為40%-60%;我國農(nóng)業(yè)部門則認為這一比例在40%左右。肥料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重要作用主

5、要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進植物生長。提高產(chǎn)量。增進品質自測練習重要概念土壤 土壤肥力 肥料 有效肥力 人工肥力學習思考1.為什么說土壤在植物生長中具有重要作用?2.土壤在地球陸地系統(tǒng)中有何重要作用?3.肥料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有何重要作用?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組成知識目標了解土壤三相物質的基本組成與性質;認識土壤三相物質對植物生長與土壤肥力的作用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土壤肥力因素合理調節(jié),培肥土壤。能力目標能熟練進行土壤混合樣品的采集與制備;能熟練測定當?shù)赝寥赖乃趾浚袛嗥鋲勄椋荒苁炀毰袛喈數(shù)赝寥蕾|地類型,合理選種植物;能熟練測定當?shù)赝寥赖挠袡C質含量,判斷肥力狀況。2.1土壤礦物質與土壤質地 土壤由固

6、相、液相和氣相三相物質組成。2.1.1土壤礦物質 土壤中所有的無機物質的總和稱為土壤礦物質,它們主要來自于巖石與礦物的風化物,少部分源自于有機化合物的分解產(chǎn)物。一切自然產(chǎn)生的化合物或單質稱為礦物,根據(jù)其產(chǎn)生的方式不同,可將礦物分成兩大類,即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1.原生礦物 原生礦物是指在風化過程中沒有改變化學組成和結晶結構而遺留在土壤中的原始成巖礦物,是由熔融的巖漿直接冷凝所形成的礦物。2.次生礦物 在土壤中,次生礦物主要存在于土壤黏粒中,故次生礦物又稱黏土礦物。次生礦物是指原生礦物經(jīng)過風華作用使其組成和性質發(fā)生變化而新形成的礦物。2.1.2巖石與巖石風化1.土壤中的巖石 根據(jù)巖石產(chǎn)生的方式不

7、同,可將其分成三大類。一是巖漿巖,是由熔融態(tài)巖漿冷卻后凝固而成的巖石,也稱為炎成巖。二是沉積巖,是指由原先巖石的碎屑、溶液析出物或有機質以及某些火山物質,在陸地或海洋中經(jīng)堆積、擠壓而成的一類次生巖石。三是變質巖,是指地殼中原來的巖石由于受到構造運動、巖漿活動等影響,使其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及化學成分發(fā)生變化而形成的一類巖石。 當巖石礦物由于地質運動露出到地表后,地表的水分、溫度、氣體等環(huán)境條件與它們形成時不一樣,巖石礦物必然發(fā)生形態(tài)、結構、大小等變化,巖石礦物在地表自然因素作用下發(fā)姓的這些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就是風化作用。風化作用有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及生物風化三種類型。(1)物理風華 物理風華也稱

8、為機械風化,是指巖石礦物在自然因素作用下發(fā)生的物理反應其變化主要是大小、外形的變化。(2)化學風化 是指巖石礦物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所發(fā)生的化學變化或反應,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有元素組成和結晶結構發(fā)生變化兩方面。化學風化的形式有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還原等。(3)生物風化 是指巖石礦物在生物作用下發(fā)生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巖石礦物的風化是土壤形成的基礎。風化產(chǎn)物無論是殘留在原地,還是在重力、風、水、冰川等作用下通過搬運和沉積作用,均要成為各種類型的土壤母質。3.成土母質 巖石、礦物風化形成的風化產(chǎn)物稱為成土母質。成土母質有的殘留在原地堆積,有的受風、水、策略和冰川等外力作用搬運到別的地方重新沉積下來,

9、形成各種沉積物。2.1.3土壤顆粒組成1.土壤粒級 土壤帥各種大小不同的礦質土粒組成的,它們單獨或相互團聚成土粒聚合體存在于土壤中,前者的上粒稱為單粒,后都稱為復粒。大小不同的土粒,由于物理、化學性質不同,對土壤肥力的作用也不相同為了研究和使用方便,根據(jù)土粒的粒徑和性質將其劃分為若干等級,稱為粒級。國際上土壤粒級的分級標準有很多,但一般將土粒由粗到細分成石礫、沙粒、粉沙粒和黏粒4組??☉c斯基制中將小于1mm,但大于0.01mm的那部分土粒稱為物理性沙粒,而將粒徑小于0.01mm的那部分土粒稱為物理性黏粒,這種分級方法在生產(chǎn)上使用較為方便。2.不同粒級的礦物組成 不同粒級的礦物類型相差很大。沙粒

10、和粉沙粒主要是由石英和原生礦物組成,而黏粒絕大部分礦物是次生礦物。沙粒中石英的含量大于80%,而黏粒中次生礦物的含量也大于80%。3.不同粒級的化學組成 由于和粒級的化學組成不同,相應的化學組成也相差很大(表2-7)表2-7不同粒級的化學組成(%)粒級粒徑/mmSiO2AI2O3Fe2O3CaOMgOK20P2O5沙粒粉粒黏粒1-0.20.2-0.040.04-0.010.01-0.002<0.00293.694.089.474.353.21.62.05.113.221.21.21.21.55.113.20.40.50.81.61.60.60.10.30.31.00.81.52.34.2

11、4.90.050.10.10.20.42.1.4土壤質地 土壤質地是土壤一種十分穩(wěn)定的自然屬性,土壤質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級土粒含量(質量)百分率的組合,又稱土壤機械組成。1.土壤質地分級 土壤質地一般分為沙土、壤土和黏土三組。質地分級與土粒分級一樣,也有不同的分級標準。國內(nèi)常用的有國際制和卡慶斯基制。2.土壤質地與土壤肥力的關系 土壤質地通過影響土壤孔隙性質和物理機械性能,進一步影響土壤的水、氣、熱及養(yǎng)分轉化等肥力因素。對于大部分的土壤肥力性質來講,沙土與黏土的各種性質正好相反,而壤土居于兩者之間。(1)沙土類 土粒闇孔隙大,通氣透水能力咈 ,保水性差,易旱。養(yǎng)分含量低,有機制質分解快。由于黏粒

12、含量低,保肥力弱,但施肥易見效。(2)黏土類 其肥力一般與沙土類正好相反。土粒間多毛管和非活性也隙,通氣透水能力差,但保不性強,易旱易澇。由于通透性差,有機質礦質化速率小于沙土,有機質含量一般稍高于沙土,保肥力強,養(yǎng)分含量高。(3)壤土類 壤土的肥力牲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特點均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間,是一種比較優(yōu)良的質地類型,兼有沙土和黏土的優(yōu)點,卻沒有兩者的不足,因此能適合大多數(shù)作物。其耕性也好,但在粉沙粒含量過高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灌水后淀漿板結的現(xiàn)象。3.土壤質地的利用 不同的作物對土壤質地有一定的適應性(表2-10),大部分農(nóng)作物對質地的適應范圍較廣,但部分園藝作物,特別是部分花卉作物對質地的適應范圍較窄

13、。表2-10主要植物對質地的適應性作物種類土壤質地作物種類土壤質地水稻大麥小麥粟玉米黃麻棉花煙草甘薯、茄子甘蔗西瓜甘橘梨枇杷黏土、黏壤土黏壤土、壤土壤土、黏壤土沙壤土黏壤土沙壤土-黏壤土沙壤土、壤土沙壤土沙壤土、壤土黏壤土、壤土沙壤土沙壤土-黏壤土壤土、黏壤土黏壤土、黏土馬鈴薯蘿卜萵苣甘藍白菜大豆碗豆、蠶豆油菜花生葡萄蘋果桃茶桑沙壤土、壤土沙壤土輕壤土-黏壤土沙壤土-黏壤土黏壤土-壤土黏壤土黏土、黏壤土黏壤土沙壤土沙壤土、礫質壤土壤土、黏壤土沙壤土-黏壤土礫質黏壤土、黏土壤土、黏壤土4.土壤質地改良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遇到土壤質地不適應所選用作物需要的情況或者某一地區(qū)由于母質的原因,土壤質地不利于

14、大規(guī)模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就必須對土壤質地進行改良。(1)增施有機肥,改良土性(2)摻沙摻黏,客土調劑(3)引洪漫淤,引洪漫沙(4)翻淤壓沙,翻沙壓淤(5)種樹種草,培肥改土(6)因土制宜,加強管理2.2土壤生物與有機質2.2.1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是指全部或部分生命周期在土壤中生活的那些生物,其類型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種生物類型,無論是從生物數(shù)量上看,還是從生物的鮮重來看,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占土壤生物的大部分。1.土壤生物類型與生理特點(1)土壤動物 土壤動物種類繁多,包括眾多的脊椎動物、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螨類、線蟲和原生動物等,如蚯蚓、線蟲、螞蟻、蝸牛、螨類等。土壤動物中生物

15、量一般為土壤生物量的10%-20%。(2)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生物類型,種類多、數(shù)量大,是土壤生物中最活躍的部分。土壤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和原生動物等類群,其中細菌數(shù)量最多,放線菌、真菌次之,藻類和原生動物數(shù)量最少。1)細菌。土壤細菌占土壤微生物總數(shù)量的70%-90%。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很小,較大的個體長度很少超過5µm,但其表面積與體積比大,代謝強,系列快,與土壤接觸的表面積大。土壤細菌以桿菌為主,其次是球菌。土壤細菌的最適溫度為20-400C,最適pH為6.0-8.0。2)放線菌。土壤放線菌占土壤微生物總數(shù)的5%-30%,土壤放線菌是典型的好氧

16、性微生物,適宜在中性至偏聽偏信堿性、通氣良好的土壤中生長。3)真菌。土壤夫菌約有170個屬,690多種,廣泛分布隆迪于耕作層中。土壤真菌大多是好氣性的,耐酸性較咈,最適pH為6.0-7.5。(3)土壤植物 土壤植物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就高等植物而言,主要是指高等到植物地下部分,包括植物根系、地下塊芭(如甘薯、馬鈴薯等)2.土壤微生物的分布 一般來講,越是肥沃的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越高,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源和碳源物質較豐富,則相應的微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也越多,同理,表層土壤的微生物數(shù)量遠高于底層土壤。 越是靠近根系的土壤,其微生物數(shù)量也越大,說明根系周圍的土壤要比遠離根系的土壤肥沃。通常把受

17、到根系明顯影響的土壤范圍稱為根際,一般距根表2mm范圍內(nèi)的土壤屬于根際。3.土壤微生物的主要功能(1)影響土壤結構的形成與土壤養(yǎng)分的循環(huán)(2)影響土壤無機物質的轉化(3)固持土壤有機質(4)生物固氮(5)凈化土壤2.2.2土壤有機質 土壤有機質是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有機化合物的總稱,包括土壤中各種動植物、微生物殘體、土壤生物的分泌物與排泄物,及其這些有機物質分解和轉化后的物質。1.土壤有機質的來源與存在形態(tài) 自然土壤中有機質主要來源于生長在土壤上的高等綠色植物,其次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動物和微生物;農(nóng)業(yè)土壤中有機質的重要來源是每年施用的有機肥料,作物殘茬和根系及分泌物、工農(nóng)業(yè)副產(chǎn)品的下腳料、城市垃

18、圾、污水等。 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土壤的有機質一般呈三種形態(tài);一是新鮮的有機物質,指剛進入土壤不久,基本未分解的動植物殘體。二是半分解的有機物質,指部分受到微生物分解,多呈分散的暗黑色碎屑和小塊,如泥炭等。三是腐殖物質,是土壤有機質的最主要的一種形態(tài),占有機質總量的85%-90%。2.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土壤有機質的含量變動為10-200g.Kg-1,我國大部分農(nóng)田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動為10-40g.Kg-1。 氣候條件、植物類型、農(nóng)業(yè)利用方式、土壤質地、母質類型等因素影響到土壤有機質含量。3.土壤有機質的組成土壤有機質組成的主要元素是C、O、H、N等,分別占有45%-58%(平均含量58%)、34%

19、-40%、3.3%-4.1%和3.7%-4.1%,還含有一定比例的P和S。土壤有機質中C與N含量的比稱為碳氮比,一般土壤有機質的C/N為10:1左右,簡寫為10。從化合物組成來看,土壤有機質含有木質素、蛋白質、纖維素、半纖維素、脂肪等高分子物質。4.土壤有機質的轉化 土壤有機質在土壤生物,特別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所發(fā)生的分解與合成作用為有機質的轉化,土壤有機制南轉化有礦質化和腐殖化兩種類型。(1)土壤有機制的礦質化過程 土壤有機質的礦質化過程是指有機質在土壤生物,特別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所發(fā)生的分解作用。有機質的礦質化大體上分成兩步:一是在土壤酶的作用一上,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第二步是大部分小

20、分子有機化合物以一定方式進一步被分解轉化。(2)土壤有機質的腐殖化過程 土壤有機質的腐殖化過程是指土壤腐殖質的過程。目前對腐殖化過程的具體機理尚未完全明確,但一般經(jīng)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土壤微生物將動植不包分配經(jīng)初步分解后轉化為腐殖質的結構單元。第二階段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第一階段形成的組成單元縮合為腐殖質。5.土壤腐殖質 土壤腐殖質是普通生命物質進入土壤后在土壤生物,特別是微生物的作用下,經(jīng)轉化后重新合成一類高分子深色有機物。土壤腐殖質主要由碳、氧、氫、氮、磷、硫等元素組成,以及與腐殖質形成腐殖酸鹽的陽離子。在不同的土壤中,腐殖質各組成分的元素含量相差很大。腐殖質的C:N:P:S大約在100

21、:10:1:1。6.有機質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作物所需的養(yǎng)分 土壤有機質含有植物必需的碳、氮、磷、硫及其他種類營養(yǎng)元素,這些營養(yǎng)元素通常稱為有機養(yǎng)分。必須通過礦質化,轉化為無機態(tài)之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有機質不僅能提供植物所需的養(yǎng)分,而且在其轉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有機酸等物質也能促進土壤其他礦質大部分的轉化,特別是提高溶解度較低的微量營養(yǎng)元素的有效性,改善植物的營養(yǎng)狀況。(2)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能力 有機質是一種帶負電荷量最高的土壤膠體,通過陽離子交換作用能夠明顯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3)改善土壤物理性質 土壤有機質主要通過調節(jié)礦質上粒間的黏結性而作用于土壤結構、耕作等物理性質。(

22、4)其他方面的作用 有機質是大部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所以,能夠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微生物的活性越強,則土壤有機質和其他養(yǎng)分的轉化鼓掌率就越愉,能夠改善土壤養(yǎng)分狀況。7.土壤有機質的管理 反映土壤有機質轉化速率的參數(shù)是礦化就緒和腐殖化系數(shù)。每年因礦質化而水泵的有機質的量占土壤有機質總量的百分數(shù)稱為礦化率,影響土壤礦化率的主要因素是有機質的碳氮比,溫度和水分條件。腐殖化系數(shù)是指每克(或千克)干有機物施入土壤后,轉化形成的腐殖質的質量(g)(或kg),一般有機物料的府殖化系數(shù)為0.2-0.5。2.3土壤水分 土壤中的水并不是純水,而是溶解有一定濃度無機、有機離子和分子的稀薄溶液,也稱為土壤溶液。2

23、.3.1土壤水分有效性 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難易程度稱為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稱為無效水。1. 土壤水分類型 土壤之所以能夠把水分保持在土壤中,是因為土壤對水分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吸引力必然大于重力。根據(jù)土壤對水分吸收力的不同,將土壤水分分成以下的類型:(1)吸濕水 是指固相土粒借助表面的分子引力從大氣中吸收的那部分態(tài)水,通常在土粒表面形成單分子水層。(2)膜狀水 吸濕水含量達到最大后,土粒剩余分子引力吸附劑的液態(tài)水為臘狀水。(3)毛管水 通過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也隙中的水分為管水,毛管水對作物全部有效。(4)土壤重力水 指土壤中只受重力作用沿著大孔隙向下運動的那部分

24、水分。只有當土壤水分含量高過土壤田間持水量時才能出現(xiàn)重力水。2.土壤水分的能量狀況 水分在土壤中所受到吸引力的大小通常用兩個指標來表示:即土壤水吸力和土水勢。(1)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吸力是指單位量水分受到的吸引力的大小,其單位等同于壓力單位,即可以用MPa等單位表示基吸引力的大小。(2)土水勢 土水勢表示水分在一定的土壤中所具有的能量狀況。是指將無限少量的純水在標準狀況下可立陶宛等溫地移動到土壤中,每單位量純水所需做功的數(shù)量。3.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最大有效水含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土壤質地和有機質含量,但質地黏于壤土的土壤,其最大有并效水含量變化不大。有機質能夠促進良好土壤結構的形成,而良好的

25、土壤結構能夠改善土壤的孔隙性質,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有效水的最大含量。2.3.2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1.質量含水量:土壤質量含水量=土壤水質量/烘干土質量*100%2.容積含水量:土壤容積含水量=土壤水體積/土壤總體積*100%3.相對含水量:土壤相對含水量=土壤質量含水量/土壤田間持水量*100%2.3.3土壤水分與作物生長1.作物對土壤水分的要求 水分是作物的重要組成成分,一般新鮮作物體內(nèi)的含水量達到60%-90%,不同的作物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含水量有一定的差異。當作物生長的在含水量一直比較高的土壤中,則形成單位量干物質所水泵的水分要大于生長在相對于旱土壤中的植物。 不同類型作物每形

26、成單位量干物質需不量相差很大,同種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對土壤水分含量的要求也不相同。2.影響作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 土壤中有效養(yǎng)分遷移到根表的機理有截獲、質流和擴散三種方式,而其中質流和擴散起到主要作用,它們均需要在足夠的水分條件下進行。所以,土壤水分能影響作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2.3.4土壤水分調節(jié) 水分調節(jié)的目的是為作物的生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土壤水、氣、熱環(huán)境,調節(jié)的方法有多種。1.灌溉 灌溉是增加農(nóng)田水分含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的重要手段。2.排水 排水是指通過一定方法將農(nóng)田內(nèi)多余水分排出土壤的一種生產(chǎn)措施,是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生產(chǎn)措施。根據(jù)排水目的,農(nóng)田排水可分為排除地面積水、降低地

27、下水位及排除表層土壤內(nèi)滯水三類。3.蓄水保墑 墑是土壤水分的另一種習慣稱法,保墑是使土壤維持一定的含水量。通過適當?shù)母鞔胧┮部梢赃_到減少土壤水分損失、維持土壤含水量的目的。4.發(fā)展節(jié)水農(nóng)業(yè) 發(fā)展節(jié)水農(nóng)業(yè)須做好下列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建立節(jié)水和耗水的輸水系統(tǒng);第二是推廣節(jié)水灌溉技術和節(jié)水灌溉制度,提高單位灌溉水的生產(chǎn)效率;第三是調整農(nóng)業(yè)結構,推廣節(jié)水農(nóng)業(yè)技術。2.4土壤空氣2.4.1土壤空氣組成 土壤空氣來自于大氣,但在土壤內(nèi),由于根系和微生物等的活動,以及土壤空氣與大氣的交換受到土壤孔隙孔隙性質的影響,使得土壤空氣的成分與大氣有一定的差別。 與大氣相比,土壤空氣的組成特點如下:第一,土壤空氣

28、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大氣。第二,土壤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低于大氣。第三,土壤空氣的村對濕度比大氣高。第四,土壤空氣中有時像甲烷等還原性氣體的含量遠高于大氣。第五,土壤空氣各成分的濃度在不同季節(jié)和不同土壤深度內(nèi)變化很大。2.4.2土壤通氣性 土壤空氣與在氣的交換能力或速遞稱為土壤通氣性,如交換速率快,則土壤的通氣性好,反之,土壤的通氣性差。土壤空氣與大氣之間的交換機理如下:1.土壤空氣的整體交換 土壤空氣在一定的條件一整體或全部移出土壤或大氣以同樣的方式進入土壤稱為土壤空氣的整體交換。整體交換能較徹底地更新土壤空氣,其作用的動力是存在氣體的壓力美。2.土壤空氣的擴散 某種物質從其濃度高處向濃度低處

29、的移動稱為擴散,土壤空氣擴散是指土壤空氣與大氣成分沿其濃度降低方向運動的一種過程。2.4.3土壤空氣與作物生長 土壤空氣狀況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僅影響作物生長發(fā)育,還影響土壤肥力狀況。1.影響種子萌發(fā)2.影響要系生長和吸收功能3.影響土壤微生物活動4.影響作物生長的土壤環(huán)境狀況2.4.4土壤通氣性調節(jié) 調節(jié)土壤空氣的主要措施是:深耕結合施用有機肥料,培育和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結構和耕層構造,改善勇氣性;客土摻沙摻黏,改良過沙過黏質地;雨后及時中耕,消除土壤板結;灌溉結合排水,排水可以增加土壤空氣的含量,灌水以降低土壤空氣的含量,也可促進土壤空氣的更新。大規(guī)模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一般不會對土壤采取強制通氣

30、的方法。2.5土壤熱量2.5.1土壤熱量來源 土壤熱量有一咱來源,即太陽輻射、生物產(chǎn)熱和地球內(nèi)熱,以太陽輻射為最主要的來源。 太陽輻射進入大氣層后,一部分被云層以直接反射到太空,一部分被云層和大氣吸收,剩余部分才能到達土壤表層,另外被大氣和去層吸收的一部分太陽輻射也可以通過輻射形式到達地表。 微生物在分解轉化有機質時釋放的熱量稱為生物熱。有機質有部分簡單無機物在被微生物轉化分解時,這些物質貯存的部分化學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另外一部分化學能則直接轉化為熱量進入環(huán)境中。生物熱雖然數(shù)量較少,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適當提高或維持土壤溫度。2.5.2土壤熱性質 土壤溫度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土壤接受的掂量和損

31、失的熱量的損失的熱量數(shù)量,而土壤熱量損失數(shù)量的大小主要受熱量(也有稱作熱容量)和熱導率大小等土壤熱性質的影響。1.土壤熱容 單位質量或容積土壤,溫度每升高10C或降低10C時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數(shù)量。如以質量計算土壤計算數(shù)量則為質量熱容;如以體積計算土壤數(shù)量則為體積熱容。兩者的關系如下:體積熱容=質量熱容*土壤容重 土壤熱容的大小主要影響土壤溫度的變化速率。熱容大,則土溫變化慢;熱容小,則土溫易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含水量低的土壤,則土溫隨氣溫變化的變幅大,反之則變幅小。2.土壤熱導率 土壤熱導率指土層厚度1cm,兩端溫度相差10C時,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單位面積土壤斷面的熱量,其單位是J.C

32、m-2.s-1.K-1。與影響土壤熱容大小的原因一樣,由于土壤礦物質的組成穩(wěn)定,所以土壤熱導率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土壤水分與土壤空氣的相對含量。水分含量高,空氣含量低,則土壤熱導率高;反之,熱導率低。熱導率越高的土壤,其溫度越易隨環(huán)境溫度變化而變化;反之,土壤溫度相對穩(wěn)定。3.土壤導溫率 無論是熱容還是熱導率均不能直觀地反映土壤溫度變化的特點,恧增溫率,也稱為熱擴散率,就能直接地說明土壤溫度的變化速率。它是指標準狀況下,在單位厚度(1cm)土層中溫差為10C時,單位時間(1s)經(jīng)單位斷面面積(1cm2)進入的熱量使單位體積(1cm3)土壤發(fā)生的溫度變化值。 土壤熱容和熱導率是影響其導溫率的兩個因素

33、,可以用下式表示它們?nèi)咧g的關系:土壤導溫率=土壤熱導率/土壤體積熱容2.5.3土壤溫度與作物生長1.土壤溫度與土壤肥力的關系 土壤溫度既可作用于土壤中的物理化學反應,也可以通過作用于微生物的活動影響土壤物質的轉化,而且對后者的影響更要遠大于前者。2.土壤溫度與作物生長 不同類型作物種子萌發(fā)時的需的最適溫度范圍相差很大。但對具體作物來講,在其適宜的土壤溫度范圍內(nèi),則土壤溫度越高,種子萌發(fā)越快;反之,土溫越低種子萌發(fā)就越慢。2.5.4土壤溫度調節(jié) 土壤溫度調節(jié)是指提高或降低土壤溫度,或延緩土壤溫度提高或降低的速率??梢酝ㄟ^生產(chǎn)措施和工程措施調節(jié)大田和栽培設施的土壤溫度以及生長環(huán)境溫度1.非設施

34、農(nóng)業(yè)土壤溫度的調節(jié) 只有通過耕作措施加快土壤溫度的提高或延緩土壤溫度的下降達到調節(jié)非設施農(nóng)業(yè)土壤的溫度。2.設施農(nóng)業(yè)土壤溫度的調節(jié) 設施農(nóng)業(yè)土壤溫度的調節(jié)主要分為保溫或增溫與降溫或減緩溫度上升兩個方面。 對于保溫或增溫措施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人工給土壤補充熱量;二是通過減少熱量的損失起來保溫的作用;三是在部分栽培設施中采用保溫材料減少熱量的損失,從而起到保溫作用。 降溫或減緩溫度上升的措施主要有下列三種方法:一是加溫(水)法;二是用深色材料進行覆蓋,減少到達設施內(nèi)的太陽輻射量,減慢溫度上升幅度;三是用強制排風法,將設施內(nèi)的熱量隨風帶走,起到降溫或減慢溫度上升的作用。學習思考1.從體積和質量敘述

35、土壤的物質組成。2.風化作用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簡述土壤水分調節(jié)的方法。4.說明不同質地類型土壤的肥力特征。5.說明土壤有機質的主要作用。第三章土壤的基本性質知識目標認識土壤孔隙性、結構性、保肥性與供肥性、物理機械性與耕性、酸堿性與緩沖性等土壤基本性質;認識土壤基本性質對植物生長與土壤肥力的作用;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土壤基本性質合理調節(jié),培肥土壤。能力目標能熟練測定當?shù)赝寥赖娜葜?,計算土壤孔隙度,判斷土壤松緊狀況;能熟練測定當?shù)赝寥纏H,判斷土壤酸堿狀況。土壤的基本性質可分為土壤物理性質和土壤化學性質。其中土壤物理性質包括土壤孔隙性、土壤結構性、土壤物理機械性和土壤耕性等,土壤化學

36、性質包括土壤保肥性、土壤供肥性、土壤酸堿性、土壤緩沖性等。3.1土壤孔隙性與結構性3.1.1土壤孔隙性 土壤中土?;驁F聚之間以及團聚體內(nèi)部的空隙叫做土壤孔隙。土壤孔隙性是指土壤孔隙的數(shù)量、大小、比例和性質的總稱。1.土壤密度 土壤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土粒(不包括粒間孔隙)的烘干土質量,單位是g.Cm-3ak 1.m-2。2.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指在田間自然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土壤(包括粒間孔隙)的烘干質量單位也是g.Cm-3ak 1.m-2。土壤容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數(shù)據(jù),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主要用途有:(1)判斷土壤的松緊程序和孔隙狀況(2)計算土壤質量及土壤中物質的量 利用土壤容重可以計算單位面積土壤的

37、質量,并能計算單位面積土壤中水分、有機質、養(yǎng)分、鹽分等質量。4.土壤孔隙類型 土壤孔隙大小、形狀不同,無法按其真實孔徑來計算,因引土壤孔隙直徑是指與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當?shù)目讖?,稱為當量孔徑。土壤水吸力與當量孔徑之間的關系式如下:d=3/sd當量孔徑,單位為毫米(mm);S土壤水所承受的吸力,單位為千帕(kpa)。根據(jù)土壤孔隙的通透性和持水能力,將其分為三種類型,如表3-3所示。表3-3土壤孔隙類型及性質孔隙類型通氣孔隙毛管孔隙無效孔隙(非活性孔隙)當量孔徑土壤水吸力主要作用>0.02mm<15kpa此孔隙起通氣透水作用,常??諝庹紦?jù)0.02-0.002mm15-150kpa此孔隙內(nèi)

38、的水分受毛管力影響,能夠移動,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起到保水蓄水作用<0.002mm>150kpa此孔隙內(nèi)的水分移動困難,不能被作用吸收利用,空氣及根系不能進入5.影響土壤孔隙性的因素 土壤孔隙狀況主要受土壤質地、土壤有機質、土壤結構和土壤松緊狀況的影響。(1)土壤質地 黏重土壤以毛管孔隙與無效孔隙為主,且數(shù)量多,總孔隙度較大;沙質土壤的通氣孔隙大小相對增多,但毛管孔隙與無效孔隙少,總孔隙度低;壤質土壤孔隙大小分配恰當,既有適量的通氣孔隙,又有較多的毛管孔隙。(2)土壤結構 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團粒與團粒之間有適量的通氣孔隙,團粒內(nèi)部有大量的毛管孔隙,無效孔隙很少,大小孔隙比例恰當;而其

39、他不良結構的土壤中,結構體內(nèi)無效孔隙多,結構體與結構體之間大孔隙過多,有的稱為裂縫,可見大小孔隙比例失調,對植物生長不利。(3)土壤有機質 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時能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所以有機質多的土壤多孔,總孔隙度較高。(4)土壤松緊狀況 疏松多孔的土壤受到降水、人畜踐踏、機具碾壓、重力等作用后,使土壤結構破壞,土壤孔隙度下降。而增施有機肥料或者采取深耕,中耕等措施,有利于改善土壤松緊狀況,調節(jié)土壤孔隙性。6.土壤孔隙性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生產(chǎn)實踐表明,適宜于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耕作層土壤孔隙狀況為:總孔隙度為50%-56%,通氣孔隙度在10%以上,如能達到15%-20%更好,毛管孔隙度與非毛管孔隙度之

40、比為2:1為宜,無效孔隙度要求盡量低。3.1.2土壤結構性 土壤結構性是指土壤結構體的種類、數(shù)量及其在土壤中的排列方式等狀況。1.土壤結構體的類型及特征按照結構體的大小、形狀和發(fā)育程度可分為四大類。(1)團粒與粒狀結構 團粒結構是指近似球形且直徑大小為0.25-10mm的土壤結構體,俗稱“螞蟻蛋”、“米糝子”等。團粒結構的主要特點和肥力特征如下:團粒與團粒之間有適量的通氣孔隙,水少氣多,好氣微生物活躍,有利于有機質礦質化作用,養(yǎng)分釋放快;團粒內(nèi)部有大量的毛管孔隙,水多氣少,嫌氣微生物活躍,有利于腐殖質的積累,養(yǎng)分可以得到貯存;因此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耕作效果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擴展、延伸,是植

41、物生長發(fā)育最理想的土壤結構。(2)塊狀與核狀結構 一般塊狀結構大小不一,邊面不明顯,結構體內(nèi)部較緊實,俗稱“坷垃”。而核狀結構的直徑一般小于3mm,棱角多,內(nèi)部緊實堅硬,泡水不散,俗稱“蒜瓣土”,多出現(xiàn)在有機質缺乏的黏土中。2.土壤結構被破壞的因素及改良的措施 團粒結構被除數(shù)破壞的主要因素:降雨或大小漫灌對土壤結構的破壞;耕作不當;機械、人畜對土壤的擠壓;土壤發(fā)一鹽堿化;有機肥用量減少導致土壤結構變差。改良不良結構,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的措施主要有:(1)增施有機肥料(2)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3)合理耕作(4)合理輪作(5)合理灌溉、曬垡、凍垡(6)施用土壤結構改良劑3.2土壤物理機械性與耕性 土

42、壤物理機械性是多項土壤動力學性質的統(tǒng)稱,包括土壤的黏結性、黏著性、可塑性、脹縮性以及其他受外力作用后而發(fā)生形跡的性質,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主要影響土壤耕作。3.2.1土壤物理機械性1.土壤黏結性 土壤黏結性是指土粒與土粒之間相互黏結在一起的性能。2.土壤黏著性 土壤黏著性是指土粒黏附于外物上的性能,是由土粒-水膜-外物之間相互吸附而產(chǎn)生的。3.土壤脹縮性 土壤吸水體積膨脹,失水體積變小,凍結體積增大,解凍后體積收縮這種性質,稱為土壤的脹縮性。3.2.2土壤耕性1.重量耕性好壞的標準 土壤耕性是指耕作時土壤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物理性和物理機械性的總稱。土壤耕性的好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衡量(1)耕作的難易程度

43、(2)耕作質量的好壞(3)適耕期的長短2.影響土壤耕性的因素 土壤水分含量影響到土壤物理機械性,從而影響土壤耕性;土壤質地與耕性的關系也很密切。3.改善土壤耕性的措施(1)掌握耕作時土壤適宜含水量(2)增施有機肥料(3)改良土壤質地(4)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結構性(5)少耕和免耕3.3土壤保肥性與供肥性3.3.1土壤膠體1.土壤膠體概述 膠體是指直徑為1-100nm的物質顆粒。土壤膠體是指1-1000nm(長、寬、高三個方面至少有一個方向在此范圍內(nèi))的土壤顆粒。土壤膠體分散系統(tǒng)是由膠體微粒(分散相)和微粒間溶液(分散介質)兩大部分構成,構造上從內(nèi)到外可分為微粒核、決定電位離子層、補償離子層三個部分。

44、2.土壤膠體種類 根據(jù)微粒核的組成物質不同,可以將土壤膠體分為三大類:(1)無機膠體(2)有機膠體(3)有機-無機膠體3.土壤膠體特性 土壤膠體是土壤固體中最活躍的部分,對土壤理化性質和肥力狀況有著巨大影響,這是因為土壤膠體具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征:(1)有世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2)帶有一定的電荷 根據(jù)電荷產(chǎn)生機制不同,可將土壤膠體產(chǎn)生的電荷,分為永久電荷和可變電荷。(3)具有一定的凝聚性和分散性4.土壤吸收性能 土壤吸收性能是指土壤吸收和保持土壤溶液中的分子、離子、懸浮顆粒、氣體(CO2、O2)以及微生物的能力。根據(jù)土壤對不同形態(tài)物質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1)機械吸收作用

45、(2)物理吸收作用(3)化學吸收作用(4)離子交換吸收作用(5)生物吸收作用3.3.2土壤保肥性 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吸持各種離子、分子、氣體和粗懸浮物質的能力。陽離子交換吸收作用是土壤保肥的主要機理。1.土壤陽離子交換吸收作用 陽離子交換吸收作用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陽離子與土壤膠粒表面擴散層中的陽離子進行交換后而保存在土壤中的作用。(1)陽離子交換吸收作用的特點1)可逆反應2)等電荷交換3)反應迅速4)受質量作用定律支配(2)陽離子交換吸收能力 影響陽離子交換能力的因素有:1)電荷的影響2)離子半徑的影響3)離子濃度的影響(3)陽離子交換量 陽離子交換量是指在中性條件下,每千克烘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

46、換性陽離子的物質的量。2.土壤陰離子交換吸收作用 陰離子交換作用是指土壤中帶正電荷膠體所吸收的陰離子與土壤溶液中的陰離子相互交換的作用。根據(jù)被土壤吸收的難易程度可分為三類:(1)易被土壤吸收的陰離子(2)很少被土壤吸收甚至不能被吸收的陰離子(3)介于上述二者之間的陰離子3.3.3土壤供肥性 土壤供肥性能是指土壤養(yǎng)分能否供給植物生長需要的能力。其供肥特性主要受土壤的基本性質、氣候特點和植物根系特性等因素的影響。1.遲效性養(yǎng)分的轉化速率 遲效性養(yǎng)分是指土壤中必須經(jīng)過一定的轉化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養(yǎng)分。反映土壤養(yǎng)分供給能力的指標有兩個:一是養(yǎng)分的供應容易:二是養(yǎng)分的供應強度。2.交換性離子的有效性

47、(1)交換性陽離子的飽和度 土壤吸附的某種交換性陽離子的量占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百分數(shù),稱為該離子的飽和度。(2)陪伴離子的效應 土壤膠粒表面同時存在多種離子,對某種離子來講,其他種類的離子均是陪伴離子。3.4土壤酸堿性及緩沖性 土壤酸性或堿性通常用土壤溶液的pH來表示。我國一般土壤的pH變動范圍為4-9,多數(shù)土壤的pH在4.5-8.5范圍內(nèi),極少有低于4或高于10的?!澳纤岜眽A”就概括了我國土壤酸堿反應的地區(qū)性差異。3.4.1土壤酸性 土壤中H+的存在有兩種形式一是存在于土壤溶液中;二是吸收在膠粒表面。因此,土壤酸度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1.活性酸度 活性酸度是由土壤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直接反映出來

48、的酸度,又稱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2.潛性酸度 致酸離子(H+、AI3+)被交換到土壤溶液中,變成溶液中的H+時,才會使土壤顯示酸性,所以這種酸稱為潛性酸。根據(jù)測定潛性酸度時用浸提液的不冊,將潛性酸又分為交換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1)交換性酸度 用過量的中性鹽(pH=7)如KCI、NaCI、BaCI2等溶液浸提土壤時,土壤膠粒表面吸附的H+、AI3+被交換出來,這些離子進入土壤溶液后所表現(xiàn)的酸度稱為交換性酸度。(2)水解性酸度 用弱酸強堿的鹽類和醋酸鈉的溶液浸提土壤時,從土壤膠粒上交換出來的H+和AI3+所產(chǎn)生的酸度,稱為水解性酸度。3.4.2土壤堿性 土壤的堿性還取決于土壤膠體上交換性鈉

49、離子的數(shù)量。通常把交換性鈉離子數(shù)量占交換性陽離子數(shù)量的百分比,稱為土壤堿化度。一般堿化度為5%-10%時,稱弱堿性土;大于20%時,稱堿性土。3.4.3土壤酸堿反應對土壤性質及植物生育的影響1.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2.影響土壤肥力3.4.4土壤酸堿性的調節(jié) 我國北方有大面積的堿性土壤,南方有大面積的酸性土壤。土壤過酸過堿都不利于植物生長,需要加以改良。 南方酸性土壤施用的石灰,大多數(shù)是生石灰,施入土壤中發(fā)生中和反應和陽離子交換反應,另外草木灰既是鉀肥又是堿性肥料,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 堿性土中交換性Na+含量高,生產(chǎn)上用石膏、黑礬、腐殖酸肥料等來改良堿性土,另外在堿性或微堿性土壤上栽培培酸性花卉

50、,可加入硫磺粉、硫酸亞鐵來降低土壤堿性,使土壤酸化。3.4.5土壤緩沖性1.土壤緩沖性的概述 土壤緩沖性是指土壤抵抗外來物質引起酸堿反應劇烈變化的能力,即在土壤中加入少量酸性或堿性物質后,原來的pH不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仍能體質其相對穩(wěn)定的能力。土壤緩沖性的機理有以下三種:(1)交換性陽離子的緩沖作用(2)弱酸及其鹽類的緩沖作用(3)兩性物質的緩沖作用2.影響土壤緩沖的因素影響土壤緩沖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土壤質地(2)土壤有機質(3)土壤膠體種類學習思考1.植物生長發(fā)育需要具備什么樣的土壤孔隙狀況(用孔隙性的具體指標如容重、孔隙度、通氣孔隙度等說明)?2.團粒結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與

51、土壤肥力的關系如何?3.土壤酸性、堿性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對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長有何影響?4.生產(chǎn)上如何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確定土壤的宜耕期?第四章土壤資源與管理知識目標能描述土壤成土因素對土壤形成的影響與主要成土過程:熟悉當?shù)刂饕寥李愋团c土壤培肥;熟悉當?shù)刂饕彤a(chǎn)田的利用與改良。能力目標能說出當?shù)刂饕寥李愋偷奶卣鳎荒苁炀氝M行土剖面的設置與挖掘、形態(tài)和性狀的觀察記載以及土壤生產(chǎn)性。4.1土壤形成與分布4.1.1土壤形成因素 土壤的形成包括兩個階段,首先是礦物巖石經(jīng)過各種風化作用形成了成土母質;第二個階段是成土母質在一定的水、熱條件和生物作用下,經(jīng)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與生物化學的變化,并經(jīng)一定的時間過程而

52、發(fā)育形成土壤。1.母質 土壤是在母質基礎上形成的,母質為土壤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料,是組成土壤的骨架。2.氣候 氣候因素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3.地形 地開在成土中的作用是通過重新分配母質、水熱狀況和接受水熱條件的差異而影響土壤的性質和類型。4.生物 生物因素是土壤發(fā)生發(fā)展中最主要、最活躍的因素。5.時間 土壤是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fā)展的。6.人為因素 人類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作為一個成土因素來說,它影響土壤形成的性質與其他自然因素有著本質的不同。4.1.2土壤形成過程 土壤的形成是在母質基礎上產(chǎn)生和發(fā)展土壤肥力的過程,也就是在母質上使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養(yǎng)分、水分、空氣、熱量不斷積累和協(xié)調的過程

53、。4.1.3土壤剖面 從地表向下所挖出的垂直面叫做土壤剖面。土壤剖面一般是由平行于地表、外部形態(tài)各異的層次組成,這些層次叫做土壤發(fā)生層或土層。1.自然土壤剖面 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可分為四個基本層次:府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和母質層。2.耕作土壤的剖面 耕作土壤的剖面構造狀況,是人類長期耕作栽培活動的產(chǎn)物,它是在不同的自然土壤剖面上發(fā)育而來,因此也不例外比較復雜的。(1)旱地土壤剖面 旱地土壤剖面一般分為四層。1)耕作層2)犁底層3)心土層4)底土層(2)水田土壤剖面 水田土壤由于長期種稻等,受水浸漬,并經(jīng)歷頻繁的水旱交替形成了不同于旱地的剖面形態(tài)和土體構型。4.1.4我國土壤的分布1.我國現(xiàn)行土

54、壤分類系統(tǒng) 現(xiàn)行中國土壤分類系統(tǒng)分土綱、亞綱、土類、亞類、土屬、土種和亞種七級。前四級為高級分類,后三級為基層分類。2.我國土壤分布規(guī)律(1)土壤緯度地帶性分布 隨緯度不同,自北而南土壤類型呈有規(guī)律的更替,這種分布規(guī)律稱為緯度地帶性。(2)土壤的經(jīng)度地帶性分布 從東向西,由沿海向內(nèi)陸由于生物、氣候條件呈現(xiàn)有規(guī)律變化,使土壤類型也發(fā)生應有規(guī)律的更替,這種規(guī)律性的變化稱為土壤經(jīng)度地帶性。(3)土壤垂直地帶性分布 土壤類型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有規(guī)律地呈帶狀分布的規(guī)律性,稱之為土壤的垂直地帶性。(4)土壤區(qū)域性分布規(guī)律性 另外還有一些土類,它們的分布主要受非地帶性因素(如母質、水文、地質地形、耕作等)制約,其土壤類型有別于地帶性土壤類型,同一土類可鑲嵌分布在不同土壤帶之中,這就是土壤的非地帶性分布規(guī)律。4.2土壤培肥 近年來,由于過度用地,使我國一些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土壤資源也出現(xiàn)了肥力衰退的現(xiàn)象??偟膩砜矗赝寥婪柿λ讲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