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級下第四單元“崇德修身”教學設計_第1頁
2019七年級下第四單元“崇德修身”教學設計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2019 七年級下第四單元“崇德修身”教學設計修身正己,凈化心靈 【編寫意圖】第四單元四課計五篇文章, 篇篇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經(jīng)典,是中 華民族燦爛文化星海中的一粟,文質(zhì)兼美。選文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 語言具有“寫話”風格:“平易自 然, 鮮明簡介,細致懇切,念,順口,聽悅耳”。在享受語言美的同 時,又得到思想的凈化。選文陋室銘,它是一篇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極大的佳作,傳誦 不衰,膾炙人口。 這篇不足百字的室銘,含而不露地表現(xiàn)了作者安貧 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 在寫作上的 特點是巧妙地使用比興手法,含蓄地表達主題,開頭四句既是比,又 是興,言山水引出陋室, 言

2、仙、龍引出德馨,言名、靈暗喻陋室不陋。 用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表達了作者政治、 文學的兩大理想, 最 后引孔子的話作結(jié)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使用了排 比、對偶的修辭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種磅礴的文勢,如開頭幾句排 比,使全篇文氣暢通,確立了一種駢體文的格局。對偶句易形成內(nèi)容 的起伏跌宕,如中間的六句對偶,既有描寫又有敘述,言簡意豐,節(jié) 奏感強。文章還使用了代稱、引言等修辭手法。選文愛蓮說,托物言志,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棄。寫蓮 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 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

3、傾訴心衷也。 此運筆之老到, 實讓人嘆 為觀止。可說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 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此文高風亮節(jié),清雅脫俗,精短,瑯瑯 上口,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nèi)容厚實而意境 長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是流傳后世的傳世佳品。選文 最苦與最樂,思想深刻,格調(diào)高雅,語言凝重,既有儒家的進取 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讀來膾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實在是 不可多得的精品。編者有意把這四篇經(jīng)典之文, 攢成一個單元, 讓學生咀嚼,欣賞 中華文化之浩瀚,之深邃,之美麗,在感受語言美的同時,又陶冶了 心靈,為學生生命奠定了一個牢靠的基礎?!窘虒W設想】七

4、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知識架構(gòu)有二:一是略讀,二是寫作,在 選文中都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有例可循,學生既可學得,又可習得。1 1、本單元強調(diào)重點學習略讀,在單元提示中,有對略讀的要求: “略 讀側(cè)重觀其大略, 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讀時能夠根據(jù)一定的目的或需 要,確定閱讀重點,其他部分的文字則能夠快速閱讀” 。在本單元第 一課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還規(guī)定了時間要求:“這篇散文 2102100 0多字, 盡量在 5 5 分鐘讀完?!眴卧繕伺c選文目標有相關,學生對略讀很明 確,在試教中, 感覺到學生能很快學到略讀之法,這對提升閱讀效率 大有好處,將使學生終身受用。2 2、寫作教學貫穿在整個單元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

5、習得有很強的指 導作用。學生在寫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 沒有明確的中心, 同時對表現(xiàn)中心 的材料不善取舍,無詳略之分。而本單元的“怎樣選材”寫作專題與 單元課文閱讀有機聯(lián)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寫作習慣。 例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圍繞中心,從待人厚,律己嚴兩個方面組 材。待人厚主要從修改文章、送客、復信三個材料寫 ; ; 律己嚴主要從 寫話是話、重視語文兩個事件來寫。在怎樣選材中,又以 阿長與山海經(jīng)為例,判斷詳略,并 思考作者為什么做這樣的處理, 緊接著,注意材料的真實性, 新穎性, 且在“寫作實踐”三道作文題中,各有相關的寫作提示,學生通過選 文學習,作文指導,寫作起來有方向。【學習內(nèi)容】

6、部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張中行的葉圣 陶先生二三事 (教讀課文 ) ,第十四課驛路梨花 (教讀課文 ),第 十五課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 ,第十六課短文兩篇,其中有劉禹 錫的陋室銘 (教讀課文 )和周敦頤的愛蓮說 (教讀課文 )。有寫 作指導課怎樣選材,綜合性學習孝親敬老,從我做起。還有助 詞(一) 、助詞(二) ?!靶奚碚骸比~圣陶先生二三事 是從為人處事方面來贊頌葉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嚴的 ; ; 陋室銘是從生活條件差來表現(xiàn)劉禹錫不慕榮利和 安貧樂道的情趣 ; ; 愛蓮說是從名利方面來表現(xiàn)了作者自己追求潔 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鄙棄 ; ; 綜合性 學

7、習孝親敬老,從我做起 ,則是從“孝”和“敬”方面來談修身養(yǎng)性的。 “修身正己”以選文為載體,輔以綜合性學習,有機 結(jié)合,自然滲透,正如單元提示所說: “本單元所選的文章,從不同 角度體現(xiàn)了中華美德以即時代對這些美德的呼喚?!弊寣W生在學習語 言文字的過程中,凈化心靈, 逐步樹立準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 操,最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精神追求?!締卧O計說明】2 課時 單元導讀課 單元導讀 +文學常識 +瀏覽單元文章 總起、定向2 課時 群文閱讀課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叢書三篇文章 學習略讀 , 感悟人物品格2 課時 精讀拓展課 驛路梨花 +叢書兩篇文章 賞析精彩語段, 培養(yǎng)社會公德心1 課

8、時 情感意蘊課 最苦與最樂 +叢書多篇文章 鞏固略讀方法的應用, 樹立準確的價值取向2 課時 自主閱讀課 自由選擇閱讀崇德修身其他文章 保證自由閱讀的時 間,提升品德修養(yǎng)2 課時 古文賞讀課 短文兩篇 朗讀 賞析 背誦2 課時 寫作訓練課 單元寫作訓練怎樣選材 內(nèi)容前置,任務驅(qū)動【主題劃分及課時安排】單元導讀課主題一:學漢字文化,傳詞語瑰寶2 2 課時 單元導讀課 單元導讀 + +文學常識 + +瀏覽單元文章1 1、通過比較,初步感受語言風格;積累本單元重要字詞。引導學生通讀課文, 讀準字音,勾畫出重點生字詞并掌握其音、 形、義。借助課下注釋和“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的相關內(nèi)容,掌握 本單元作者

9、、寫作背景以及相關的文學常識。結(jié)合課前“預習提示” 和課后“研討與練習” , 反復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尚〗M內(nèi)互助學習。一、識記字音、字形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自學指導: 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先獨立完成注音并寫會以上字詞, 1010 分鐘后由小組長負責檢測, 檢測完畢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強調(diào) 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書寫。先學后教 當堂訓練 個人復備二、理解詞義 說說下列詞語的含義 自學指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能夠利用工具書來完成,組內(nèi)由 組長負責給組員安排學習任務, 1010 分鐘后檢測并以小組為單位在班 上匯報展示,教師對重點詞語的含義做講解。三、積累使用詞語

10、1 1、詞語接龍 對下列四個詞語實行接龍活動,2 2、連詞成句使用下列四組詞語分別寫一段完整的話學習指導: 1 1、詞語接龍可在小組內(nèi)展開比賽活動,接龍不局限于成 語,詞語也能夠。2 2、 連詞成句要根據(jù)表達需要恰當?shù)氖褂贸R姷男揶o手法,也能夠使 用關聯(lián)詞語。以上兩項活動首先由學生獨立完成, 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給予指 導,1010 分鐘后各小組代表在全班匯報展示。四、閱讀課文,積累文學常識、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圈點勾劃 關鍵詞、句、段。做好讀書筆記。第二課時一、聽寫大賽:各組抽簽聽寫生字。二、名人趣事(作家作品回顧) 分小組交流,相關于這幾篇文章的作者出處及相關的故事。三、課文內(nèi)容概括

11、,并分組交流群文閱讀課主題二:誨人不倦 躬行君子課型:1+X1+X( 篇課內(nèi)精講篇目帶多篇叢書篇目)教科書分析:1.1. 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 作者通過回憶與葉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幾 件小事,表現(xiàn)了葉圣陶謹嚴自律、待人寬厚的節(jié)操和風范,字里行間 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2.2. 新課標要求:七年級的學生“有自己的心得和體會,能使用合 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同時要求:“有自己的 情感體驗并能說出來,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獲得有益啟示。 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 既要引導學生通過精讀和略讀領會文章主 要內(nèi)容, 又要引導協(xié)助學生實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體會作者在文

12、 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點, 生發(fā)出 自己的體會,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3.3. 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 一方面對寫人記事的散文不再陌生, 除了掌 握了概述文章內(nèi)容的基本方法之外, 他們對于文章中人物特點的寫作 手法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這個學段,要求學生在繼續(xù)領會文章主要內(nèi) 容的基礎上,打開思維, 領悟文字中蘊含的思想和情感, 借鑒本文寫 法實行寫人記事的記敘文寫作練習。所以,在這堂課上,一方面需要 深入了解課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點引導學生思考和感悟。4.4. 通過這篇文章要讓學生體會到葉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質(zhì), 領會本文以 小見大、敘議結(jié)合寫法的好處, 引領學神在學

13、習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礎 上掌握寫人寫文的技巧。學情分析:七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在經(jīng)過半年初中語文的學習,在初中現(xiàn)代文 的學習方法層面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積累。 另一方面也逐步開始有了自主 合作學習方法上的思考。 這個學段的孩子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價值觀 也在形成過程中,一旦調(diào)動起來,課堂效率會大大提升。所以應該著 重打開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通過適當?shù)募?,?讓學生真正高效地參與的課程的學習過程中, 進而產(chǎn)生自己的思考和 感悟。教學目標:1.1. 識記文中字詞,了解作者的相關知識。2.2. 認真閱讀課文,了解文中所記葉圣陶先生的語文觀點。3.3. 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對人物以小見大的刻畫方

14、法。4.4. 領會本文行文平易、內(nèi)涵深厚的寫作特點。5.5. 學習葉圣陶先生待人寬、律己嚴的過人品性。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以小見大、通過具體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寫人方法。教學難點:領會本文夾敘夾議、行文平易、內(nèi)涵豐富的寫作特點。學習內(nèi)容: 閱讀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風格悼沈從文先生 方法指導: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采用閱讀指導法和關鍵詞賞讀法,重點指導學生基于“一定目的或重點”略讀, 再對需要深刻理解的問 題實行精讀學習略讀的方法:1.1.默讀 , , 使用意群視讀。2.2.注意首段和尾段的內(nèi)容。3.3.抓段意,找出各段的中心句。4 4 . . 擴大“視野” , , 增

15、大掃視范圍。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新課導入1.1. 導語:大家看我們語文課本封面的 “語文”二字,知道是誰寫的嗎 ? ? 它出自我們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之手。字體渾厚圓潤,氣概凜然,正 如葉老先生的品格:寬厚待人,嚴于律己。今天 , , 讓我們一起跟隨張 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葉圣陶先生二、閱讀文章,速讀感知1 1、略讀兩篇文章,盡量在六分鐘內(nèi)讀完。2 2、讀完后,思考哪個情節(jié)你印象最深,回讀批注。3 3、從這個情節(jié)中你感悟到葉圣陶先生怎樣的品格。三、品讀感悟,追思敬仰1.1. 葉圣陶在作者眼中是一個怎樣的人呢?2 2作者通過那些事件來表現(xiàn)他的品德 ?課文寫了關于葉圣陶先 生的

16、幾方面的內(nèi)容?3.3. 深入探究,把握內(nèi)容。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緣由是什么 ?本文記述了葉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分 別用了哪些事例來體現(xiàn)?那批閱修改的痕跡,是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的體現(xiàn)改動的是標點,傳遞的是態(tài)度_的, 先生_的體現(xiàn)。_是_四、主題閱讀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風格悼沈從文先生1 1、選擇一篇文章略讀 2 2、讀完后,思考哪個情節(jié)你印象最深,回讀批注3 3、從這個情節(jié)中你感悟到先生怎樣的品格小組內(nèi)交流,班級展示,教師點評、小結(jié)。4.4. 用句式寫真情學生自主閱讀主題叢書那_的_ ,是_ 先生_的體現(xiàn)。_ 是_,小組合作,班級展示那批閱修改的痕跡,是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的體現(xiàn)。改動的是標點,傳遞的是

17、態(tài)度。那鏗鏘而出的話語,是蔡元培先生英勇無畏的體現(xiàn)。維護的是學校,宣揚的是民主。那陋室門外的花圃,是沈從文先生樂觀從容的體現(xiàn)。種下的是花草,流露的是豁達。過渡語:通過大家對葉圣陶精神品質(zhì)地5.5. 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小組合作說說它們的意思并 實行交流。(1)(1)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 做到。(2)(2) 學而不厭,誨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 道疲倦,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3)(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要使別人 站得住 ; ; 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要使別人事事行得通。誨人不倦 躬行君子

18、五、推薦閱讀 作業(yè)設計:1.1. 找出文章中讓你印象深刻或難以理解的句子并在旁邊做好批 注和摘抄。2.2. 那些難忘的人中四篇文章精讀拓展課主題三:驛路梨花處處開,雷鋒精神代代傳課型:1+X1+X( 一篇課內(nèi)精講篇目帶多篇叢書篇目)教科書分析:1.1. 小說驛路梨花寫于 19771977 年 5 5 月。文章通過記敘發(fā)生在哀牢山 路邊一所小茅屋的故事, 謳歌了以梨花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優(yōu)秀品質(zhì), 生動地體現(xiàn)了雷鋒精神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生根、 開花、持續(xù)傳揚的動人 情景,歌頌了各族人民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zhì)。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小屋”和“梨花”是 文章的兩個線索物,貫穿了整篇文章。

19、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 所見所聞為序,圍繞“小屋的主人到底是誰” ,設計了兩次誤會、三 個懸念,分兩個層次, 刻畫了一組人物, 體現(xiàn)了他們助人為樂的美好 品格。3.3. 作者彭荊風用質(zhì)樸的語言, 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 娘和她的小妹妹在十幾年中相繼照料一間路旁小屋, 為過往行人提供 方便的故事。 不過,作品并沒有停止在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為過往旅客做 好事的這種生活現(xiàn)象的描述上, 隨著情節(jié)的展開, 作品進一步表現(xiàn)出 梨花姑娘精心照料這間小屋的思想動因。 原來這小屋是十幾年前路過 這里的一支人民解放軍部隊建造的, 修建這間小屋是為了給行人遮風 避雨。文章相當生動地體現(xiàn)出邊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

20、的青少年一代學習和 發(fā)揚雷鋒精神, 熱情為人民服務的嶄新精神風貌, 將他們的心靈的真 善美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也是作品的主題思想。4.4. 七年級學段,學生基本能讀懂小說類的文章。 并能夠在通讀文章的 基礎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 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要在讀 懂文章的基礎上學習本文新穎巧妙的構(gòu)思, 同時抓住關鍵詞語 “梨花”, 說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對記敘文的基礎知識有了基本的掌握, 對學習記敘文的 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積累, 但是分析本文記敘的巧妙構(gòu)思時還需要教師 引導。所以我強調(diào)課前預習,課上以學生閱讀、討論、感悟為主,教 師適當?shù)匾龑АⅫc撥,協(xié)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

21、破。 “雷鋒精神”與 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缺乏主動協(xié)助他人的意 識,缺少關心他人的舉動。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也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 際, 了解當代學生的價值觀,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到與其產(chǎn)生共鳴之處, 感悟助人為樂的樸實民風, 獲得精神上的洗禮, 將內(nèi)在的精神轉(zhuǎn)化為 實際的行動,提升自我的公德意識。教學目標:1.1. 進一步學習略讀的閱讀方法,粗知故事梗概。2.2. 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分析、理解文章構(gòu)思的特點及表達效果。3.3. 細讀課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及作用,理解用 “驛路梨花”做標題的妙處。教學重點:1.1. 理請文章的記敘順序,分析、理解文章構(gòu)思的特點及

22、表達效果。2.2. 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及作用,理解“驛路梨花” 做標題的妙處。教學難點:1.1. 學習文章以“誰是小茅屋的主人”的巧妙設疑的構(gòu)思方法。2.2. 理解“梨花”的多層含義及作用。主題學習目標:1.1. 學習本文在記敘中把同表達中心思想相關的事情寫得具體清楚的 特點。2.2. 體會本文構(gòu)思精巧, 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學習使用插敘表明原委 和間接描寫事物的寫作方法。3.3. 學習文中人物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自覺為人民服務, 多做實事做好事。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構(gòu)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學習使用插 敘表明原委和間接描寫事物的寫作方法。學習內(nèi)容: 1.1.

23、驛路梨花2.2. 語文主題叢書:滴水之恩指路小孩方法指導 ; ; 采用閱讀指導法和關鍵詞賞讀法教學用時: 2 2 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課時目標: 賞析精彩語段,培養(yǎng)社會公德心一、圖片導入,切入主題。導語:同學們,請欣賞梨花的圖片。1.1.出示任務(PPT(PPT 顯示) ):由梨花的圖片你們想到了哪些關于梨花的詩 句呢? ?(1)(1)學生瀏覽圖片,回憶詩句。(2)(2)預設:柳絮風輕,梨花細雨。一一謝逸踏莎行柳絮風輕夢回人遠很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一一辛棄疾玉樓春風前欲勸 春光住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白居易長恨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3.3.

24、 總結(jié)過渡:在不同詩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義,彭荊風這篇小說 的題目“驛路梨花”出自陸游詩句“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 開”。那么,本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樣 的含義呢 ? ?請帶著疑問快速閱讀課文。解釋題目:“驛路梨花”出自南宋詩人陸游詩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詩的最后兩句是: “懸知寒食朝陵使, 驛路梨花處處開?!斌A路:課文 指過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出示任務:學生帶著疑問快速閱讀課文,勾畫出關鍵詞句。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方法指導:觀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 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可借助文章標題,首尾,文 中反復提及的人、事、物。 )( ( 一 ) )

25、 概括課文,一個故事1.1. 出示任務:(1)(1) 思考:A.A. 文中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哪里 ? ?B.B. 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 ? ?C.C. 按小茅屋修改、 維護的先后順序列表, 展示文中人物與小茅屋之間 的故事。D.D. 按“我”和老余的所見所聞為順序,復述故事情節(jié)。E.E. 比較兩種記敘書序,思考討論課文采用的記敘順序有什么作用 ? ?(2)(2) 學生活動:快速圈點勾畫,梳理、概括文章內(nèi)容,并列出表格。2.2. 反饋指導(1)(1) 學生要明確事件發(fā)生的地點。(2)(2) 要抓住文章的主旨思想。(3)(3) 學生勾畫出文中的時間點并列表。(4)(4) 補充并完善課堂筆記。提示:一個

26、故事: 小說通過發(fā)生在袁牢山深處一所小茅屋的故事, 生動地展 示了雷鋒精神在祖國邊疆軍民中生根、開花、發(fā)揚光大的動人情景, 再現(xiàn)了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樂于助人、 熱情好客的淳樸民風, 歌頌了互 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貌。按小茅屋修改、 維護的先后順序列表, 展示文中人物與小茅屋之間的 故事。課文記敘順序的作用: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波瀾起伏。3.3. 總結(jié)過渡:從全文整體結(jié)構(gòu)看, 全文按“我”和老余的行蹤為線索, 一早一晚的所見所聞的時間順序組織材料, 采用的是順敘, 其中瑤族 老人打獵迷路,夜宿茅屋, 解放軍蓋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 插敘。如果從小茅屋建造和維護的過程來看,課文采用的是倒敘。三、

27、細讀課文,寫法探究( ( 一 ) ) 兩次誤會、三個懸念1.1. 出示任務:(1)(1) 思考:A.A. “我”和老余發(fā)現(xiàn)小茅屋后,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 ? ?”發(fā)生了 幾次誤會,作者設置了幾個懸念 ? ?B.B. 本文構(gòu)思巧妙,層層設置懸念和誤會,使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這樣 寫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呢 ? ?(2)(2) 學生勾畫圈點出文章中的關鍵詞句。(3)(3) 學生自主學習并簡要概括。2.2. 反饋指導:(3)(3) 關鍵詞句:“屋里漆黑,沒有燈也沒有人聲, 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 ?” “你猜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 ? ?”“老余說: 可能是一位守山護林的老 人。 ”“我不是主人,也是過路人

28、呢 ! ! ”“主人家是誰 ? ?“原來對門山頭 上有個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薄八欢ㄊ抢婊??!薄安灰x我們 ! ! 不要謝我們 ! ! 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 ”“梨花呢 ? ?” 提示: 兩次誤會 第一次:“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時,他說不是。 第二次:“我們”和瑤族老人認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不過又不是。 三個懸念:懸念一: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 ? 懸念二:到底誰是房子的主人呢 ? ? 懸念三:解放軍為什么蓋房子呢 ? ? 表達效果:通過懸念和誤會的安排和展開,使文章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回答時,應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來談。 引導學生對人物語言、 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

29、描寫實行細致的品讀賞析, 感知“我”和老余的激動與疑惑,瑤族老人的善良與見到梨花姑娘的 妹妹時的激動心情。3.3. 總結(jié)過渡: 三個懸念、 兩次誤會, 環(huán)環(huán)相扣、 層層遞進,從“我” 和老余發(fā)現(xiàn)小茅屋之后,全文便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 ?”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誰呢 ? ? ( (二) )追根溯源,尋找主人1.1. 出示任務:(1)(1) 思考:你認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誰呢 ? ?是瑤族老人嗎 ? ?是梨花嗎 ? ? 是梨花的妹妹嗎 ? ?是解放軍叔叔嗎 ? ?(2)(2) 學生分小組實行討論、交流。2.2. 反饋指導: 到小說的最后,通過哈尼族小姑娘,終于知道了事情的

30、原委:解放軍 戰(zhàn)士為了方便過路人,學習雷鋒精神建造了小茅屋 ; ; 梨花姑娘深受感 動,要用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繼續(xù)協(xié)助過路人,并且一直照料著小茅屋 ; ;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接管了小茅屋 ; ; 瑤族老人、“我”和老余等 過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盡力照料小茅屋。所以,小茅屋 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1)(1) 通過尋找小茅屋的建造者是誰,進一步明確文章的線索,推動學 生對文中人物內(nèi)心善良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3.3. 總結(jié)過渡:驛路上的行人得到了照顧,在孤獨的旅途中,在漆黑的 夜晚,在饑餓的疲憊里,是這間小茅屋給予了他們希望與溫暖,這不 禁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感恩在路上。那

31、么,課文題目是“驛路梨花” , “梨花”在文章中出現(xiàn)了幾次 ? ?又有何含義呢 ? ?四、聚焦“梨花”,體悟情感( ( 一 ) ) 五寫梨花,各有不同1.1.出示任務(PPT(PPT 顯示) ):(1)(1)思考:文中幾次寫到“梨花” ? ?將其語句勾出,并思考其作用。(2)(2)學生勾畫相關的語句,討論、交流。2.2. 反饋指導: 五寫梨花:概括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自然界的梨花、人名、雷鋒 精神。(1)(1) “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么美麗的一片梨樹林啊 ! ! ”“山間的夜風 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 這是自然界的梨花, 一是寫出了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

32、 潔 白,美麗。二是出現(xiàn)在人們需要協(xié)助的時候,帶給人希望和溫暖。三是點題,為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做鋪墊。(2)(2) “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 走著。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 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 們身上。” 實寫淡淡月光下輕輕飄落的梨花瓣,營造了美的意境。(3)(3) “我到處打聽小茅屋的主人是哪個,好不容易才從一個趕馬人那里知道個大概, 原來對門山頭上有個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 的梨花啊! !” 這是寫人。由此,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關聯(lián)。(4)(4) “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夢中恍惚在那香氣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還看見一個身穿著花衫

33、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 先寫花,后寫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結(jié)合在一起。作者借助梨花,贊美 了給人們提供協(xié)助的梨樹林邊小茅屋的主人。(5)(5) “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 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斌A路梨花”雙關花和人, “處處開”實際上贊頌的是世代相傳的雷 鋒精神。(1)(1) 學生要聯(lián)系上下文實行分析、理解。(2)(2) 把握文本主旨內(nèi)容。(3)(3) 補充完善課堂筆記。3.3. 總結(jié)過渡:作者描寫“梨花”貫穿了全文,也是文章的線索,在理 解了不同“梨花”的含義之后,我們知道了“梨花”不但指是自然界 的景物和人名, 還象征著“雷鋒精神” 。那么,你能在課

34、文中尋找到 對“雷鋒精神”傳承的事例嗎 ? ?( (二) )梨花綻放,處處花香1.1.出示任務(PPT(PPT 顯示) ):(1)(1) 思考:文章中哪些事件是“梨花”綻放的體現(xiàn)呢 ? ?(2)(2) 學生圈點勾畫,總結(jié)概括。2.2. 反饋指導:A.A. “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姑娘學習方便過路的人。B.B. 瑤族老人,送米、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小姑娘學習方便過路的人。C.C. 哈尼族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向解放軍和姐姐學習。D.D.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軍學習方便過路的人。E.E. 解放軍,建造小茅屋,向雷鋒學習方便過路人。(1)(1)學生要抓住文章的人物及事件實行總結(jié)。(2

35、)(2) 引導學生明確文中人物做好事的目的,以此來更明確地把握文章 主題。3.3. 總結(jié)過渡:“驛路梨花”處處生香,我們看到了在邊陲之地的淳樸 民風和不計回報的助人為樂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弘 揚。在學習了文本之后,我們再回到文章的標題上,文章以“驛路梨 花”為標題,有何妙處呢 ? ?( (三) )驛路梨花,品味妙處1.1. 出示任務(PPT(PPT 顯示) ):(1)(1) 思考:課文用“驛路梨花”作為標題,有何妙處呢 ? ?(2)(2) 學生自由交流。2.2. 反饋指導:文中的“驛路”,指過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邊疆 行走的道路,是雷鋒助人為樂精神長盛不衰的地域見

36、證。(1)(1) “驛路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潔白、香氣四溢。又指梨花姑 娘:助人為樂,朝氣蓬勃,淳樸熱情。還指解放軍戰(zhàn)士:無私奉獻, 為人民服務。也指邊疆民族優(yōu)良民風的體現(xiàn):淳樸熱情,知恩圖報, 從善如流。更是雷鋒同志助人為樂精神的象征。(2)(2) “驛路梨花”將標題與主題,形式與內(nèi)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 的心靈美,巧妙聯(lián)系。(3)(3)“驛路梨花”語出陸游的詩,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韻味。3.3. 總結(jié)過渡: 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困難與不幸, 如果人人都能獻出一 點愛,那么這個社會便會充滿真、善、美。本篇標題為“驛路梨花” ;一語雙關,既寫小屋外邊的自然界的 梨花,更寫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

37、恰切,以潔白美麗的梨花喻寫出 梨花姑娘的鮮明形象、純美心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以自然界梨 花的美化環(huán)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協(xié)助路人。驛路梨花 梨樹林中發(fā)現(xiàn)小屋 山巒層疊日暮 作好鋪墊 山陡人稀天晚 擔心露宿 意外看到梨花 產(chǎn)生希望 小屋無燈無人 設出懸念 第二課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課時目標:賞析精彩語段,培養(yǎng)社會公德心一、導入新課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常常無 法做偉大的事,但是我們能夠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二、主題閱讀,提升感悟1 1、閱讀篇目:美麗的微笑與愛心 滴水之恩指路小孩2 2、觀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 : 強調(diào)略讀方法:不能指讀,必須默讀,能夠掃讀,能夠跳

38、讀。哪個人物打動了你?因為他做的哪些事?“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從“小人物”身上汲取營養(yǎng),看看哪些是值得學習的?3 3、小組合作,交流分享 從閱讀的篇目中任選兩篇,分別寫一段很多于 100100 字的讀后感。(參考格式:讀了,我被觸動了。由此聯(lián)想到。 這篇文章讓我獲得了這樣的啟示:)(或者讀完后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你對“公德”這個概念有什么想法?)組內(nèi)交流,分享自己的品讀心得。班級展示,各組選代表與其他 組代表交流分享。教師點評小結(jié)。學生充分閱讀,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分組交流后展示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師適時評價,適當鼓勵 點撥。三、拓展延伸,洗滌心靈1.1. 出示任務(PPTPPT 顯示):在

39、與文本、與作者的交流中,你是否有了自 己的情感體驗呢?如果哈尼族小姑娘想再一次修葺這個驛站, 你想為 她或者這個驛站做點什么呢?2.2. 反饋指導:我想幫她再種一些梨花。我想給驛站取一個名字:梨花思緣。我想給驛站前后修建一排路燈,以方便路人的行走。我想寫一篇關于驛站的文章,把這個驛站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 這種精神。(1 1)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文本中的精神轉(zhuǎn)變?yōu)閷嶋H的行動(2 2) 用關愛的情感去協(xié)助他人, 這也是對文本個性化理解的一種體現(xiàn), 也是對文本主旨的升華。四、布置作業(yè) 本文構(gòu)思精巧,使用的是側(cè)面描寫,現(xiàn)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寫,以梨花來到了梨樹林為題,根據(jù)課文相關內(nèi)容,發(fā)揮豐富的想象

40、, 續(xù)寫一段文字,很多于 300300 字。情感意蘊課主題四:負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課型:1+X1+X( 一篇課內(nèi)精講篇目帶多篇叢書篇目)教科書分析:1.1. 梁啟超先生的最苦與最樂這篇議論性散文,從淺顯的問題出發(fā), 闡釋了一個深刻人生的哲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 ; ; 盡小的責 任,就得小快樂 ; ; 沒有盡責任,就是自投苦海。文章先提出一個常需 思考而又困惑著人們的問題: 人生什么事最苦 ? ?作者否定了“貧”、“老”、 “死”,而是身背一種未了的責任,然后闡述為什么身背未了責任最 苦。接著又論述了什么事最快樂,為什么“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 件樂事”。最后得出身負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

41、真樂的結(jié)論, 再通過責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與“最樂”關系的理解, 使論題更加凸顯, 觀點更加鮮明。2.2. 語文課程標準第四學段 (7 79 9 年級) ,相關閱讀訓練的目標共 十五項,基本指導思想是:使用多種閱讀方法, 培養(yǎng)獨立的閱讀水平。 在新課標下, 語文課文一般分為精讀課和略讀課。 在教學實踐與研究 中,我們發(fā)現(xiàn), 閱讀課教學在具體實施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兩個偏差:一種是 把“略讀”全變成“精讀”,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 ; ; 另一種是完全由學生課上或課下“自己看” ,幾乎沒有收效。這兩種 情況都嚴重影響了閱讀課的教學。3.3. 培養(yǎng)略讀水平。首先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感知文本

42、大意。 其次,化整為零,依照論證的逐層展開,篩選并概括帶有作者看法、 觀點的句子,引導學生整理并加以積累。最后,再化零為整,理清文 脈,在對重點詞句實行分析感悟的基礎上,形成對文章深刻立意的理 解。通過三個層次的略讀指導,協(xié)助學生建立學習框架,從而形成對 規(guī)范議論文的邏輯感知水平。指導研讀文章。結(jié)合語文課程標準 的基本精神, 以及 7 79 9 年級對議論文閱讀的要求:“能閱讀簡單的議 論文,區(qū)分觀點與材料 ( 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 ) ,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以這樣一篇論點鮮 明、論證嚴密,論據(jù)充實的議論文作范例,有助于學生總結(jié),進一步 了解議論文的一

43、般特點, 了解議論的觀點和材料之間的統(tǒng)一關系, 為 培養(yǎng)嚴密的思維水平和進一步學習議論文知識打下基礎。4.4. 閱讀理解水準與閱讀速度是略讀中的一對矛盾,所以,對略讀水平 的培養(yǎng)必須將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與閱讀速度兩者結(jié)合起來。 本文 乃梁任公經(jīng)典演講文, 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語言特點, 使略讀與精讀 水平均得以提升。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應在掌握相關議論文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nèi)容, 明確作者 觀點,理清文章脈絡,學習文章流暢又簡潔的語言。因為七年級的起 始階段對帶有議論性的文體不好把握,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學生 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觀點和基本內(nèi)容,理清文章 結(jié)構(gòu),采用談話、討

44、論、誦讀等方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水平,鍛煉學 生的語言表達水平,樹立準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通過語言欣賞、 仿寫句子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七年級學生對人生的體悟經(jīng)驗很少或沒有, 對梁啟超先生了解較少。所以, 教師能夠提供給學生 少年中國說 敬業(yè)與樂業(yè)等文章片 斷,協(xié)助學生理解作者的人生主張。同時要讓學生明白文中俗語、古 語、名言的意思與作用,真正體會到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樹立對自己、 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教學目標:1.使用略讀的方法,理解文章內(nèi)容,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2.文章論證嚴密,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論證方法的使用, 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3.本文語言流暢而又

45、凝練,指導學生實行感悟、積累及訓練。可通 過句子仿寫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表達水平。4.“責任”的話題是嚴肅的,要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 解本文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樹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教學重點:1學習略讀的方法。跳過某些細節(jié),在短時間內(nèi)有選擇地閱讀,把 握作者觀點。2對內(nèi)容和表達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讀書后的心得與體會教學難點: 訓練嚴密的思維水平和語言表達水平。鞏固略讀方法的應用主題學習目標:鞏固略讀方法的應用,樹立準確的價值取向?qū)W習內(nèi)容:最苦與最樂語文主題叢書:幸福的真意敬業(yè)與樂業(yè)幸福的人方法指導: 先略讀了解大意,再自讀勾畫,合作探討,對內(nèi)容有自己的理解和表達,有引讀之法教學

46、過程: 1.1. 略讀課文,把握觀點方法引路:1.1. 以題目為抓手,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2.2. 針對從題目中產(chǎn)生的疑問,略讀課文,從文中找到作者的觀點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觀點,填在下面橫線上。(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2.2. 默讀思考,明白說理為什么“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最苦呢 ? ?作者舉了哪些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呢?3.3. 歸納總結(jié),明確思路:4.4. 舉一反三,學會分析 默讀第四段,說說作者是怎樣說明盡責任后是最快樂的?5.5. 總結(jié)全文,明確目的默讀課文第 4 4、 5 5 段,結(jié)合全文,說說面對責任是我們應該逃避還是 承擔?為什么?五、歸

47、納總結(jié) 綜合觀點:(用最精練的語言概括中心論點。 )負責任最苦,盡責任最 樂第二課時:負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默讀課文 2 2、3 3 自然段,思考完成以下問題用文中詞語來回答). . 在作者筆下,貧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苦源自 。作者認為真正的痛主題閱讀,提升感悟1 1、 閱 讀 篇 目 : 幸 福 的 真 意 敬 業(yè) 與 樂業(yè) 幸 福 的人 學問與智慧最先與最后2 2、情感道德價值觀的目標:通過朗誦,激發(fā)起學生昂揚少年情懷, 增添一份神圣的責任感。一、導入最苦與最樂 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現(xiàn)在文章的價值取向。 作者提 出的快樂和幸福是“盡責任” ,這個立意不

48、同凡響,高尚、深刻、樸 實、永恒,具有極強的普適性。每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盡自己 的責任對親人、對朋友、對別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一個世紀過去了, 在當今的時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導的責任 感,并沒有因時間的推移而失去意義, 反而愈益顯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請同學們齊聲誦讀: (pptppt 顯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 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 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 則國勝于歐洲, 少年雄于地球, 則 國雄于地球 ! ! 節(jié)選自少年中國說二、拓展閱讀自主閱讀叢書四 117117 頁敬業(yè)與樂業(yè)、 13513

49、5 頁學問與智慧 139139 頁最先與最后幸福的真意、幸福的人劃出文中能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 說說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道 理, 用自己的話總結(jié)出來寫在書上。思考、批注:1幸福的真意是什么,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與快樂?2如何敬業(yè),如何樂業(yè)?梳理心得,交流展示三、水平遷移:教師準備好一些關于責任的名言佳句, 要求小組討論其字面意義,并 舉例說明(可引用歷史人物、 生活實例 ),然后實行小組交流。 (pptppt 顯示) 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字義:無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 舉例:如安貧樂道的顏回 躬耕隴畝的陶淵明 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字義:君子一生都有尚未盡完責任的憂慮 舉例:孟子一一

50、牛-丁憂患、死丁安樂 孫中山一一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曾子:任重而道遠字義:任務繁重,而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而艱巨。舉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父母終身為子女付出的那份 “無私的愛”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 習乎?字義: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有沒有不盡力的地方 ?和朋 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師所教的課業(yè),有沒有認真復習? 舉例:桃園三結(jié)義一諾千金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字義:在天下人都尚未憂慮之前,就先憂慮;在天下人都覺得快樂之 后,才覺快樂。舉例:大禹治水很多愛國的仁人志士三、學生交談,發(fā)表自己對苦與樂的理解。在

51、人生旅途上,即使人人盼望快樂,厭棄痛苦,但他們本是一對 孿生,永遠伴隨在生活的舞臺上。學習知識亦是如此,為那眼花繚亂 的“數(shù)字迷宮”嘔心瀝血,因那令人頭痛的作文煞費苦心。這些表面 上看確實辛苦,不過在你超越自我之后,盡到責任之時,迎接我們的 將是一串歡樂的音符。贈送寄語 您雖不能左右天氣,但您能夠改變心情。 您雖不能改變?nèi)菝玻軌蝮w現(xiàn)笑容。您雖不能逃避現(xiàn)實,但您能夠勇敢面對。 您雖不能樣樣如意,但您能夠事事盡力。古文賞讀課主題五: 陋室可銘,德者居之 出淤泥不染,持一身傲骨 學習篇目:短文兩篇 方法指導: 朗讀 賞析 背誦一、整體把握1.1. 陋室銘 銘,古代文體名,用于述功紀行或警誡勸勉

52、,文辭精練,有韻,讀來 鏗鏘有力;體制短小,最短者不足 1010 字,與格言頗相似。本文雖只 有 8181 字,卻是銘辭中的長者。 “陋室”,簡陋的屋子。這里指作者任 和州(今安徽和縣 )刺史期間在當?shù)鼐幼〉暮喴追孔?。本文通過對居室 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 安貧樂道的情趣。全文能夠分為三層。 第一層(從開頭至“惟吾德馨” ) :文章開篇四句,簡潔有力。山能夠 不在高低,水能夠不在深淺,只要有了仙、龍就能夠出名,那么陋室 因為有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人存有當然也能芬芳馥郁。 以類比的方式開頭, 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為后面歌頌陋室埋下了伏筆。 第二層

53、(“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 ):描寫居室環(huán)境與日常 生活。先以“苔痕”二句寫“陋室”環(huán)境之清幽寧靜,再以“談笑” 四句寫室內(nèi)生活情趣之高雅, “無絲竹”二句則含有對比的意味,突 出了室主人超塵絕俗的胸襟。遠離嘈雜的音樂,遠離傷神的公務,這 種既像隱士,又居于塵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羨慕的,也是 凡夫俗子們向往的, 讓我們看到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 情趣。第三層 (“南陽諸葛廬”至“何陋之有” ) :使用類比手法,連舉三位 古人來證明“陋室”不陋。作者借南陽諸葛亮的草廬, 西蜀揚雄的屋 舍來對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諸葛亮與揚雄為自己同道的意思, 也表明 了作者以這二人為自己的

54、楷模, 說明自己也有他們一樣的德操與才能。 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話,更具有雄辯的力量。 “何陋之有”一句,語 出論語子罕,原話是“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著以 “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應了開頭 “惟 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 ,即本文開頭所 說的“惟吾德馨” 。2.2. 愛蓮說 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性的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 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 幅一般不長,跟現(xiàn)代雜文頗為相似。 作者周敦頤是北宋哲學家, 人品 高尚, 胸懷灑落。 任南康軍( 治所在今江西星子縣,“軍”是宋代行政 區(qū)的名稱

55、 ) 地方行政長官時,命人在官衙一側(cè)挖池種蓮,名曰“愛蓮 池”,又托物言志,寫下了這篇文章。本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 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 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 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 文章分為兩絕大部分, 前一部分是對蓮高潔的形象鋪排描繪, 后一部 分則揭示了蓮的喻義,并以蓮自況,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 作者開篇說:“水陸草木之花, 可愛者甚蕃” , 這是為下文將要說到的 “菊之愛”“牡丹之愛”“蓮之愛”張本, 是入題的準備。接下來入題, 先以陶淵明愛菊和世人愛牡丹二事做烘托,然后用“予獨愛蓮”一語 道出自己心意。 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的心態(tài), 與陶淵明獨

56、自避世和眾 人皆羨富貴 (牡丹) 的從眾心態(tài)是有著思想境界上的區(qū)別的。 接下來說到蓮的種種可貴之處。 從“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至“亭亭凈植” 幾句,在描寫中滲透作者對蓮的無限贊美之情,突出了蓮的潔凈、單純、雅 致,語言精練而一氣呵成。最后一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則高度 概括了蓮的氣質(zhì)與品格。第二部分, 作者對三種花象征的不同品性實行了比較和品評。 “予謂 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在 作者眼里,三種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義。蓮花近于菊,卻不像 菊那樣逃避現(xiàn)實,更不像牡丹,以富貴媚人,從俗從眾。蓮花出于污 濁現(xiàn)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實為百花叢中

57、的君子。 到篇末,作者進而對“愛”做出評價: “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 之愛,同予者何人 ?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边@里使用感嘆的方式含蓄 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 又不愿像 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 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 永遠保持清白 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愛蓮”即愛君子之德這是本文的主旨。、素養(yǎng)提升 理解托物言志的文章, 要引導學生從物象的特征入手, 抓住理解“物” 的特點,也就類比出作者的感受或思想了。 這是一個由實到虛的過程, 也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陋室銘的作者借“陋室”表達自己的志趣。 他筆下的陋室, 是“苔 痕上階綠”,讀者從淡雅

58、之色中能夠感觸作者的恬淡之心;是“草色 入簾青”,淡雅中又生機盎然,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滿生機 的鮮活生活狀態(tài);而“素琴” “金經(jīng)”則暗示了質(zhì)樸高雅的情趣。自 然環(huán)境、生活情境,共同構(gòu)建了一個鮮明生動的“陋室” ,也就突顯 了一個鮮明生動的“吾” (作者) ,從而使“德馨”的含義變得具體可 感了。愛蓮說的作者則賦予了蓮花豐富的象征意味。具體地說, “出淤 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 不隨俗浮沉的品質(zhì); “濯清漣而不妖” 象征君子的莊重、 質(zhì)樸,不嘩眾取寵, 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茍,豁達大度;“香遠益 清,亭亭凈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態(tài)氣質(zhì)。

59、理解本文的主旨,關鍵在 于要引導學生把握蓮的整體形象, 然后借助豐富的聯(lián)想仔細尋味, 這 樣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才會鮮明生動起來。教學過程:一、導入二、自讀課文 1 1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熟了文章,才能更好的理解文 章。2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誰來說說在朗讀課文時也沒有不會讀的 字?。浚? 3誰來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評價朗讀的效果。 4 4請同學們集體朗讀課文。三、疏通文意(1 1) 詞語理解(2 2)重點句子四、探究道理 陋室銘陋室可銘,德者居之1.1. 文中哪句話統(tǒng)領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2. 作者是怎樣引出這個主旨句的? 用“山、水”來比“室” ; 用“不在

60、高”和“不在深”比“陋” ;用“仙、龍”來比“德” ;用“名”和“靈”來比“馨” 。3.3. 在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話,作用何在? 畫龍點睛,總結(jié)全文,與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應,有力表現(xiàn) 甘居陋室,不以為陋的品質(zhì)。4.4. 文章借寫“陋”室不“陋” ,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操?這是什么寫 法?高尚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5.5. 拓展延伸(1.)(1.) 閱讀主題叢書 4 4(221221 頁)新陋室銘 (2.)(2.) 仿寫:以“ ”銘為題提示:學習銘,勞動銘.師拋磚引玉:為師銘路不怕遠,堅持就行;厄不怕近,拼搏就成。 桃李不言,潤物無聲。 春夏送笑顏,秋冬迎新容。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