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緯儀測繪法-ppt課件_第1頁
經(jīng)緯儀測繪法-ppt課件_第2頁
經(jīng)緯儀測繪法-ppt課件_第3頁
經(jīng)緯儀測繪法-ppt課件_第4頁
經(jīng)緯儀測繪法-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經(jīng)緯儀測繪法經(jīng)緯儀測繪法 一、碎部點的選擇一、碎部點的選擇 測圖中碎部點的選擇,是保證成圖質量和提高測圖效率的關鍵。碎部點應選擇在地物地貌特征點上。 地貌特征點,應選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線和山谷線等地性線上,地貌坡度和方向變化處,留意密度要適當,地面平坦和坡度無明顯變化的地方,普通規(guī)定圖上每隔23 cm選一高程點,以真實表達實踐情況。地物特征點,普通選在地物輪廓的方向地物特征點,普通選在地物輪廓的方向線變化處,如房屋角點、道路轉機點或線變化處,如房屋角點、道路轉機點或交叉點、河岸水涯線或水渠的轉彎點等。交叉點、河岸水涯線或水渠的轉彎點等。銜接這些特征點,就能得到地物的類似銜接

2、這些特征點,就能得到地物的類似外形。對于外形不規(guī)那么的地物,通常外形。對于外形不規(guī)那么的地物,通常要進展取舍。普通的規(guī)定小于要進展取舍。普通的規(guī)定小于0.4 mm0.4 mm時時可用直線銜接。一些非比例表示的地物,可用直線銜接。一些非比例表示的地物,如獨立樹、留念碑和電線桿等獨立地物,如獨立樹、留念碑和電線桿等獨立地物,那么應選在中心點位置。那么應選在中心點位置。 碎部點的密度應該適當,碎部點在地形圖上的間距約為23 cm,各種比例尺的碎部點間距可參考表8-1。在地面平坦或坡度無顯著變化地域,地貌特征點的間距可以采用最大值。表 8-1 碎部點間距和最大視距最 大 視 距 /m測圖比例尺地形點最

3、大間距/m主要地物點次要地物點和地形點1:50015601001:1 000301001501:2 000501802501:5 000100300350二、一個測站上的測繪任務二、一個測站上的測繪任務 將經(jīng)緯儀安頓在控制點上,測出碎部點方向與知方向之間的程度角,用視距法測出測站到碎部點之間的間隔和碎部點高程。然后將碎部點展繪在圖紙上,并在右側注記其高程,然后對照實地,按照圖式規(guī)定的符號勾繪成地形圖。經(jīng)緯儀測繪法詳細步驟如下:安頓儀器、對中、整平、量儀器高i,架圖板;測定豎盤目的差x、選定零方向;碎部點立尺、照準、觀測、記錄、計算讀取程度角、上、下、中三絲讀數(shù)、豎盤讀數(shù),計算程度間隔D及高差h

4、,算出碎部點高程H;用半圓量角器和比例尺,按極坐標法將碎部點縮繪到圖紙上,并注上高程,進而勾繪等高線。反復步。碎部丈量手簿測站:A 后視點:B 儀器高i=1.45m 指標差x=0 測站高程:HA=264.34m點號視距kn /m中絲讀數(shù)l豎盤讀數(shù)L豎直角高差h /m水平角水平距離D /m高程/m備注145.01.459225-225-1.9364444.9262.44山腳241.81.458642+312+2.33501241.7266.47山脊335.22.459008-008-0.061672535.2264.26山脊426.42.008916+044+0.342513026.4264.6

5、8排水溝跑尺方法地物除正確選擇地物輪廓外,還要根據(jù)實地地物分類的分布,采用不同方法,保證不脫漏,不反復,簡單;地物較多,分類立尺,防止連線錯誤地物較少,可采用螺旋形跑尺法,由近及遠,三、測站點的增補三、測站點的增補u支導線法支導線法u 支導線的程度角用經(jīng)緯儀丈量一個測回,用視距法往返支導線的程度角用經(jīng)緯儀丈量一個測回,用視距法往返測定支導線的邊長和高差測定支導線的邊長和高差u內、外分點法內、外分點法u 當需求增設的測站離控制點較近且相鄰的控制點通當需求增設的測站離控制點較近且相鄰的控制點通視,可采用內外分點法測定測站點。在需求增設測站位置視,可采用內外分點法測定測站點。在需求增設測站位置較近的

6、控制點較近的控制點B上置鏡,瞄準控制點上置鏡,瞄準控制點A,在,在AB方向上量取方向上量取間隔間隔BM,定出測站,定出測站M點,這種方法稱為內分點法;假設點,這種方法稱為內分點法;假設瞄準瞄準A點后倒鏡,在點后倒鏡,在AB的延伸線方向上量取間隔的延伸線方向上量取間隔BN,定,定出測站出測站N點,這種方法稱為外分點法。點,這種方法稱為外分點法。四、地物、地貌的描畫四、地物、地貌的描畫 在現(xiàn)場實測的碎部點展繪到圖紙上后,即需對照實地隨時描畫地物及等高線。 1.描畫地物 描畫的地形圖要按圖式規(guī)定的符號表示地物。依比例描畫的房屋,輪廓要用直線銜接,道路、河流的彎曲部分要逐點連成光滑的曲線。不依比例描畫的地物,需按規(guī)定的非比例符號表示。2.等高線內繪地貌主要由等高線表示。對于不能因等高線表示的特殊地貌,如懸崖、峭壁、陡坡、沖場、雨裂等,那么用相應的圖式符號表示。等高線根據(jù)相鄰地貌特征點的高程,按規(guī)定的等高距內繪。該當指出:我們以為任何相鄰兩點間的坡度是均勻的為什么?,所以可用以下方法內繪等高線。解析法圖解法 繪一張等間隔假設干條平行線的透明紙,蒙在勾繪等高線的圖上,轉動透明紙,使a、b兩點分別位于平行線間的0.9和0.5的位置上,如圖,那么直線ab和五條平行線的交點,便是高程為44 m、45 m、46 m、47 m及48 m的等高線位置。48ba435目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