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能測試操作方法_第1頁
學校體能測試操作方法_第2頁
學校體能測試操作方法_第3頁
學校體能測試操作方法_第4頁
學校體能測試操作方法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測試操作方法一、身高1. 測試目的測試學生身高,與體重測試相配合,評定學生的身體勻稱度,評價學生生 長發(fā)育的水平及營養(yǎng)狀況。2. 場地器材身高測量計。使用前應校對 0 點,以鋼尺測量基準板平面至立柱前面紅色 刻線的高度是否為10.0 厘米,誤差不得大于0.1 厘米。同時應檢查立柱是否垂直,連接處是否緊密,有無晃動,零件有 無松脫等情況并及時加以糾正。3. 測試方法受試者赤足,立正姿勢站在身高計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攏, 足尖分開成 60 度角)。足跟、骶骨部及兩肩胛區(qū)與立柱相接觸,軀干自然挺 直,頭部正直,耳屏上緣與眼眶下緣呈水平位(圖 3-1)。測試人員站在受試者 右側(cè),將水平壓板輕

2、輕沿立柱下滑,輕壓于受試者頭頂。測試人員讀數(shù)時雙眼 應與壓板水平面等高進行讀數(shù),記錄員復述后進行記錄。以厘米為單位,精確 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測試誤差不得超過0.5 厘米。4. 注意事項( 1)身高計應選擇平坦靠墻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應面向光源。1(2)嚴格掌握“三點靠立柱 ”、“兩點呈水平 ”的測量姿勢要求,測試人員讀 數(shù)時兩眼一定與壓板等高,兩眼高于壓板時要下蹲,低于壓板時應墊高。(3)水平壓板與頭部接觸時,松緊要適度,頭發(fā)蓬松者要壓實,頭頂?shù)陌l(fā) 辮、發(fā)結(jié)要放開,飾物要取下。(4)讀數(shù)完畢,立即將水平壓板輕輕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壞。( 5)測量身高前,受試者應避免進行劇烈體育活動和體力勞動

3、。二、體重1. 測試目的測試學生的體重,與身高測試相配合,評定學生的身體勻稱度,評價學生 生長發(fā)育的水平及營養(yǎng)狀況。2. 場地器材杠桿秤或電子體重計。使用前需檢驗其準確度和靈敏度。準確度要求誤差 不超過0.1%,即每百千克誤差小于0.1 千克。檢驗方法是:以備用的 10千克、 20 千克、 30千克標準砝碼(或用等重標定重物代替) 分別進行稱量,檢查指標讀數(shù)與標準砝碼誤差是否在允許范圍。靈敏度的檢驗 方法是:置 100 克重砝碼,觀察刻度尺變化,如果刻度抬高了 3 毫米或游標向遠移 動0.1 千克而刻度尺維持水平位時,則達到要求。3. 測試方法2測試時,杠桿秤應放在平坦地面上,調(diào)整 0 點至刻

4、度尺水平位。受試者赤 足,男性受試者身著短褲;女性受試者身著短褲、短袖衫,站在秤臺中央(圖3-2)。測試人員放置適當砝碼并移動游標至刻度尺平衡。讀數(shù)以千克為單位, 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記錄員復誦后將讀數(shù)記錄。測試誤差不超過0.1 千克。4. 注意事項(1)測量體重前受試者不得進行劇烈體育活動或體力勞動。( 2)受試者站在秤臺中央,上下杠桿秤動作要輕。( 3)每次使用杠桿秤時均需校正。測試人員每次讀數(shù)前都應校對砝碼標重 以避免差錯。三、肺活量1. 測試目的測試學生的肺通氣功能。2. 場地器材電子肺活量計。3. 測試方法房間通風良好;使用干燥的一次性口嘴(非一次性口嘴,則每換測試對象 需消毒一次,

5、每測一人時將口嘴下倒出唾液并注意消毒后必須使其干燥)。肺 活量計主機放置平穩(wěn)桌面上,檢查電源線及接口是否牢固,按工作鍵液晶屏顯 示 “0即”表示機器進入工作狀態(tài),預熱 5 分鐘后測試為佳。首先告知受試者不必緊張,并且要盡全力,以中等速度和力3度吹氣效果最好。令被測試者面對儀器站立、手持吹氣口嘴,面對肺 活量計站立試吹 1 至 2 次,首先看儀表有無反應,還要試口嘴或鼻處是否漏 氣,調(diào)整口嘴和用鼻夾(或自己捏鼻孔);學會深吸氣(避免聳肩提氣,應該 象聞花式的慢吸氣)。受試者進行一兩次較平日深一些的呼吸動作后,更深得 吸一口氣,屏住氣向口嘴處慢慢呼出至不能再呼為止,防止此時從口嘴處吸 氣,測試中不

6、得中途二次吸氣。吹氣完畢后,液晶屏上最終顯示的數(shù)字即為肺 活量毫升值。每位受試者測三次,每次間隔 15 秒,記錄三次數(shù)值,選取最大值 作為測試結(jié)果。以毫升為單位,不保留小數(shù)。4. 注意事項(1)電子肺活量計的計量部位的通暢和干燥是儀器準確的關(guān)鍵,吹氣筒的 導管必須在上方,以免口水或雜物堵住氣道。(2)每測試 10 人及測試完畢后用干棉球及時清理和擦干氣筒內(nèi)部。嚴禁 用水、酒精等任何液體沖洗氣筒內(nèi)部。(3)導氣管存放時不能彎折。( 4)定期校對儀器。四、50米跑1. 測試目的測試學生速度、靈敏素質(zhì)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靈活性的發(fā)展水平。2. 場地器材50 米直線跑道若干條,地面平坦,地質(zhì)不限,跑道線要清楚。

7、發(fā)令旗一面,口哨一個,秒表若干塊(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4應用標準秒表校正,每分鐘誤差不得超過0.2 秒。標準秒表選定,以北京時間為準,每小時誤差不超過0.3 秒。3. 測試方法受試者至少兩人一組測試。小學站立式,初中蹲踞式起跑,受試者聽到 “跑”的口令后開始起跑。發(fā)令員在發(fā)出口令同時要擺動發(fā)令旗。計時員視旗動 開表計時,受試者軀干部到達終點線的垂直面停表。以秒為單位記錄測試成 績,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小數(shù)點后第二位數(shù)按非零進 1 原則進位,如10.11 秒讀成10.2 秒記錄之。4. 注意事項(1)受試者測試最好穿運動鞋或平底布鞋,赤足亦可。但不得穿釘鞋、皮 鞋、塑料涼鞋。(2)發(fā)現(xiàn)有搶跑

8、者,要當即召回重跑。( 3)如遇風時一律順風跑。五、400米跑1. 測試目的測試學生速度耐力的發(fā)展水平,適用于小學五、六年級學生。2. 場地器材400 米、200 米、300 米田徑場地跑道或其他不正規(guī)場地,但必須丈量準 確。地面要平坦,地質(zhì)不限,跑道線要清楚。發(fā)令旗一面,口哨一個,秒表若 干塊(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應用標準秒表校正,要求同50 米跑測試。53. 測試方法測試分組進行,每組至少兩人。受試者站在起跑線后準備,用站立式起 跑,當聽到口令或哨音后開始起跑。發(fā)令員發(fā)出 “跑”口令的同時開表計時,當 受試者的軀干部到達終點線垂直面時停表。以分、秒為單位記錄成績,不計小 數(shù)。4. 注意

9、事項(1)如果在非 400 米標準場地上進行測試,測試人員應向受試者報告剩余 圈數(shù),以免跑錯距離。( 2)測試人員應告知受試者在跑完后應繼續(xù)緩慢走動,不要立刻停下,以 免發(fā)生意外。( 3)受試者不得穿皮鞋、塑料涼鞋、釘鞋參加測試。(4)對分、秒進行換算時要細心,防止差錯。六、800米或 1000米跑1. 測試目的測試學生耐力素質(zhì)的發(fā)展水平,特別是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的機能及肌肉耐 力。2. 場地器材400 米、300 米、200 米田徑場跑道,地質(zhì)不限。也可使用其他不規(guī)則場 地,但必須丈量準確,地面平坦。秒表若干塊,使用前需要校正,要求同 50 米 跑測試。3. 測試方法受試者至少兩人一組進行測試,

10、站立式起跑。當聽到 “跑”6的口令后開始起跑。計時員看到旗動開表計時,當受試者的軀干部到達終 點線垂直面時停表。以分、秒為單位記錄測試成績,不計小數(shù)。注意事項和成績記錄方法同 50 米×8往返跑。七、立定跳遠1. 測試目的測試學生下肢爆發(fā)力及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的發(fā)展水平。2. 場地器材 沙坑、丈量尺。沙面應與地面平齊,如無沙坑,可在土質(zhì)松軟的平地上進 行。起跳線至沙坑近端不得少于 30 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3. 測試方法 受試者兩腳自然分開站立,站在起跳線后,腳尖不得踩線(最好用線繩做 起跳線)。兩腳原地同時起跳,不得有墊步或連跳動作。丈量起跳線后緣至最近著地點后垂直距離。每

11、人試跳三次,記錄其中成績 最好一次。以厘米為單位,不計小數(shù)。4. 注意事項(1)發(fā)現(xiàn)犯規(guī)時,此次成績無效。三次試跳均無成績者,應允許再跳,直 至取得成績?yōu)橹?。?2)可以赤足,但不得穿釘鞋、皮鞋、塑料涼鞋參加測試。八、引體向上71. 測試目的 測試學生的上肢肌肉力量的發(fā)展水平。2. 場地器材 高單杠或高橫杠,杠粗以手能握住為準。3. 測試方法 受試者跳起雙手正握杠,兩手與肩同寬成直臂懸垂。靜止后,兩臂同時用 力引體 (身體不能有附加動作 ),上拉到下頜超過橫杠上緣為完成一次。記錄引體 次數(shù)。4. 注意事項(1)受試者應雙手正握單杠,待身體靜止后開始測試。( 2)引體向上時,身體不得做大的擺動,

12、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動作撐起。( 3)兩次引體向上的間隔時間超過 10 秒停止測試。九、坐位體前屈1. 測試目的測量學生在靜止狀態(tài)下的軀干、腰、髖等關(guān)節(jié)可能達到的活動幅度,主要 反映這些部位的關(guān)節(jié)、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及學生身體柔韌素質(zhì)的發(fā)展 水平。2. 場地器材坐位體前屈測試計。3. 測試方法受試者兩腿伸直,兩腳平蹬測試縱板坐在平地上,兩腳分開 8約 1015 厘米,上體前屈,兩臂伸直前,用兩手中指尖逐漸向前推動游 標,直到不能前推為止(圖 3-5)。測試計的腳蹬縱板內(nèi)沿平面為 0 點,向內(nèi)為 負值,向前為正值。記錄以厘米為單位,保留一位小數(shù)。測試兩次,取最好成 績。4. 注意事項(1)身

13、體前屈,兩臂向前推游標時兩腿不能彎曲。( 2)受試者應勻速向前推動游標,不得突然發(fā)力。 十、仰臥起坐1. 測試目的測試學生的腹肌耐力。2. 場地器材墊子若干塊(或代用品)、鋪放平坦。3. 測試方法受試者仰臥于墊上,兩腿稍分開,屈膝呈 90 度角左右,兩手指交叉貼于腦 后。另一同伴壓住其踝關(guān)節(jié),以固定下肢。受試者坐起時兩肘觸及或超過雙膝 為完成一次(圖 3-6)。仰臥時兩肩胛必須觸墊。測試人員發(fā)出 “開始”口令的同 時開表計時,記錄 1 分鐘內(nèi)完成次數(shù)。 1 分鐘到時,受試者雖已坐起但肘關(guān)節(jié)未 達到雙膝者不計該次數(shù),精確到個位。4. 注意事項( 1)如發(fā)現(xiàn)受試者借用肘部撐墊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時

14、,該次不計數(shù)。9(2)測試過程中,觀測人員應向受試者報數(shù)。(3)受試者雙腳必須放于墊上。十一、跳繩1. 測試目的測試學生的下肢爆發(fā)力和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2. 場地器材地面平整、干凈的場地一塊,地質(zhì)不限。主要測試器材包括秒表、發(fā)令 哨、各種長度的跳繩若干條。3. 測試方法兩人一組,一人測試,一人記數(shù)。受試者將繩的長短調(diào)至適宜長度,聽到 開始信號后開始跳繩,動作規(guī)格為正搖雙腳跳繩,每跳躍一次且搖繩一回環(huán)(一周圈),計為一次。聽到結(jié)束信號后停止,測試員報數(shù)并記錄受試者在 1 分鐘內(nèi)的跳繩次數(shù)。測試單位為次。4. 注意事項( 1)小學低年級學生參加跳繩測試時,應由教師計數(shù)。(2)測試過程中跳繩拌腳,除該次

15、不計數(shù)外,應繼續(xù)進行。(1)測試過程中出現(xiàn)以下現(xiàn)象均屬犯規(guī)行為,取消當次成績:出發(fā)時搶跑、漏繞標志桿、碰倒標志桿、故意手球、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 線等。( 2)受試者有兩次測試機會,兩次犯規(guī)無成績者可再測直至取得成績。10十二、視力1. 測試器材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2. 測試條件視力表懸掛高度使5.0 行視標與多數(shù)受檢者的雙眼呈水平位置。視力表照度約300500 勒克斯。3. 測試方法受檢者在距視力表 5 米處站立,用遮眼板將左眼輕輕遮上,先查右眼, 后查左眼,均為裸眼視力??上葟?.0 一行視標認起。如果看不清再逐行上查,如辨認無誤則逐行下查。要求 對每個視標的識別時間不超過 5 秒。規(guī)定4.04

16、.5 各行視標中每行不能認錯 1 個;4.65.0 各行視標中每行不能認錯 2 個;5.15.3 各行中每行不能認錯 3 個。超過這一規(guī)定就不再往下檢查,而以本行的 上一行記為該受檢者的視力。如 5 米處不能辨認視力表最上一行視標時,令受檢者站立于距視力表2.5 米處或 l 米處進行檢查。所得視力值應分別減去校正數(shù)值0.3 或0.7 后,記為該受檢者的視力。例如,某受檢者在 5 米處不能辨認最上一行視標,令其在2.5 米處檢查。所得視力為4.2,則4.2-0.3=3.9,該受檢者視力即為3.9;某受檢者在 5 米和2.5 米處都不能辨認最上一行的視標,令其在 1米處檢查。所得視力為4.2,則4.2-0.7=3.5,該受檢者視力為3.5。11視力記錄方式: 將受檢者的左、右眼裸眼視力分別記入相應方格內(nèi)。 例如,某受檢者的左、右眼裸眼視力分別為 5.0 和4.6。應在與 “左”對應的方格內(nèi)填入 “5.0 ”,在與 “右”對應的方格內(nèi)填入 “4.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