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5/e36920e6-4a0a-4042-9ba7-44b23bb71c26/e36920e6-4a0a-4042-9ba7-44b23bb71c261.gif)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5/e36920e6-4a0a-4042-9ba7-44b23bb71c26/e36920e6-4a0a-4042-9ba7-44b23bb71c262.gif)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5/e36920e6-4a0a-4042-9ba7-44b23bb71c26/e36920e6-4a0a-4042-9ba7-44b23bb71c263.gif)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5/e36920e6-4a0a-4042-9ba7-44b23bb71c26/e36920e6-4a0a-4042-9ba7-44b23bb71c264.gif)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5/e36920e6-4a0a-4042-9ba7-44b23bb71c26/e36920e6-4a0a-4042-9ba7-44b23bb71c2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 JGJ3-201 征求意見稿 (修訂第三稿) . 本稿共有13章、6個附錄。相對原規(guī)程JGJ3-2002,本次修訂各章均有較大修改。.1、本規(guī)程適用范圍調整為10層及10層以上的住宅建筑結構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高層建筑結構。 【說明】本次修訂將規(guī)程的適用范圍改為10層及10層以上的住宅建筑結構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層民用建筑結構,主要原因是為了與我國現(xiàn)行有關標準協(xié)調。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guī)定:10層及10層以上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不含單層公共建筑)為高層建筑;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規(guī)定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
2、超過24m的公共建筑為高層建筑。.2、 引入結構抗震性能設計要求和方法。1.0.3 抗震設計的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當其房屋高度、規(guī)則性、結構類型、場地條件或抗震設防標準等有特殊要求時,可采用結構抗震性能設計方法進行分析和論證。 結構抗震性能設計在“超限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已比較廣泛地采用。此外,有些工程雖不屬于“超限高層建筑結構”,但其規(guī)則性、結構類型也存在不符合本規(guī)程有關規(guī)定的情況;還有一些位于高烈度區(qū)(8度、9度)的甲、乙類設防標準的工程或處于抗震不利地段的工程,出現(xiàn)難以確定抗震等級或難以直接按本規(guī)程進行抗震設計的情況。為適應此類工程設計的需要,本條規(guī)定可采用結構抗震性能設計方法進行分
3、析和論證.3、 對于特別重要或對風荷載比較敏感的高層建筑,承載力設計時,應按100年重現(xiàn)期的風壓值采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可采用基本風壓(50年重現(xiàn)期)。4、 增加了橫風向風振效應計算要求考慮橫風向風振計算時,風荷載作用效應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S為考慮橫風向風振的風荷載效應; SA為順風向風荷載效應;SC為橫風向風荷載效應。22CASSS.5、 擴大了風洞試驗判斷確定風荷載的范圍,對復雜體型和風環(huán)境下風洞試驗取消了150m房屋高度的限制。6、 擴大了考慮豎向地震作用的范圍和計算要求。3 高層建筑中的大跨度、長懸臂結構, 7 度(0.15g)、8 度抗震設計時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4 9 度
4、抗震設計時應計算豎向地震作用。 【說明】本條增加了大跨度、長懸挑結構7 度時也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的規(guī)定。大跨度指跨度大于24m 的樓蓋結構、跨度大于8m 的轉換結構、懸挑長度大于2m 的懸挑結構。對高層建筑,由于豎向地震作用效應放大比較明顯,因此增加抗震設防烈度為7 度(0.15g)時也考慮豎向地震作用計算。.7、增加了對混凝土、鋼筋材料的要求,強調了應用高強鋼筋、高強高性能混凝土以及輕質非結構材料。.8、 調整了房屋最大適用高度要求,增加了8度0.3g設防區(qū)的房屋適用高度內容;框架結構高度適當降低;板柱-剪力墻結構高度增大較多。.9、 調整了房屋使用的最大高寬比要求,不再區(qū)分A級高度和B級高
5、度 【說明】本次修訂將A級高度與B級高度的適用高寬比限值進行了合并處理,不再強調“最大高寬比”概念;將筒中筒結構和框架-核心筒結構的高寬比限值分開規(guī)定,適當提高了筒中筒結構的適用高寬比。 .11、調整了樓層剛度變化的計算和限制條件,見4.5.2條;增加了豎向不規(guī)則結構的限制,見4.5.6條;樓層豎向不規(guī)則結構地震剪力增大系數(shù)由1.15調整為1.25,見4.5.7條。10、修改了樓層位移比的計算要求及可以適當放松的條件及限值。見4.4.5條。在規(guī)定的水平地震力作用下 (原規(guī)程是“在考慮偶然偏心影響的地震作用下”,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層間位移,注:當樓層的最大層間位移角不大于本規(guī)程第4.7
6、.3條規(guī)定的限值的0.4倍時,該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層間位移與該樓層平均值的比值可適當放松,但不應大于1.6。.4.5.2 抗震設計時,對框架結構,樓層側向剛度可取樓層剪力與樓層層間位移之比,其樓層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鄰上部樓層側向剛度的70%或其上相鄰三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80%;對框架-剪力墻和板柱-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核心筒結構、筒中筒結構,樓層側向剛度可取樓層剪力與樓層層間位移角之比,其樓層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鄰上部樓層側向剛度的90,樓層層高大于相鄰上部樓層層高1.5倍時,該樓層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鄰上部樓層側向剛度的1.1倍,底層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鄰上部樓層側向剛度的1.
7、5倍。4.5.6 不應采用樓層剛度和承載力變化同時不滿足本規(guī)程第4.5.2條和4.5.3條規(guī)定的高層建筑結構。 【說明】本條為新增條文,限制采用同一部位剛度和承載力變化均不規(guī)則的高層建筑結構。 .12、增加房屋高度大于150m結構的彈塑性變形驗算要求,見4.7.4條。 13、增加了風振舒適度計算時結構阻尼比取值要求,見4.7.6條;增加了樓蓋豎向振動舒適度要求,見4.7.7條。 新增:結構頂點的順風向和橫風向振動最大加速度可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99的有關規(guī)定計算,也可通過風洞試驗結果判斷確定,計算時阻尼比宜取0.010.02。.14、調整了結構構件的抗震等級的劃分,見
8、4.9.34.9.6條。 15、增加了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設計基本要求,見4.12節(jié)。 16、增加了多塔樓結構分塔樓模型計算要求,見5.1.15條。 .17、增加了結構彈塑性分析有關要求,見5.5.1條。 該條與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5.5節(jié) 彈塑性分析相似18、調整了結構作用組合的有關規(guī)定,增加了考慮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的荷載調整系數(shù)。見5.6.1條。 .19、增加了樓梯間的設計要求。見6.1.4、6.1.5條。 20、修改了框架結構“強柱弱梁”的設計要求。見6.2.1、6.2.2條。 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21、修改柱“強剪弱彎”的設計規(guī)定。見6.2.3條。 22、增加了三級框架節(jié)點的抗震受剪承載力驗算
9、要求,取消了原規(guī)程的附錄C。見6.2.7條。 23、梁端最大配筋率不再作為強制性條文,給出梁端箍筋加密區(qū)箍筋間距可以放松的條件。見6.3.2條。 24、加大了柱截面基本構造尺寸要求。見6.4.1條。 25、調整了框架柱軸壓比要求。見6.4.2條。 26、調整了柱最小配筋率要求,給出柱端箍筋加密區(qū)箍筋間距可以放松的條件。見6.4.3條。 27、調整了短肢剪力墻的設計要求。見7.1.7、7.2.2條。 28、調整了剪力墻截面厚度要求,強調了首先要滿足穩(wěn)定計算要求。見7.2.1條。 .29、增加了三級剪力墻軸壓比要求;調整了邊緣構件設計要求。 30、剪力墻分布筋直徑及間距不再作為強制性條文。 31、
10、增加了剪力墻洞口連梁正截面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要求。32、修改了框架-剪力墻結構中框架承擔傾覆力矩較多和較少時的規(guī)定。33、框架-核心筒結構核心筒構造配筋率比普通剪力墻提高0.05%(即為0.3%)。 34、增加了內筒偏置時的設計要求以及框架-雙筒結構的設計要求。35、增加了框架-核心筒結構中,當框架承擔地震剪力過低時對框架和核心筒的內力要求。.36、對轉換構件水平地震內力增大系數(shù)做了放大調整。37、增加了三級轉換梁構造要求,梁腹板配筋要求擴大到所有轉換梁。 38、框支梁最小截面高度由不應小于跨度的1/6調整為不宜小于跨度的1/8。39、調整了轉換柱的軸力、彎矩增大系數(shù),增加三級要求。40、
11、對錯層結構錯層處框架柱的承載力做了要求。 增加7度0.15g時考慮豎向地震影響的強制性要求,見10.5.2條;增加了6度和7度0.10g度連體結構宜考慮豎向地震影響的要求,見10.5.3條。 42、除多塔樓結構外,補充了豎向收進結構、懸挑結構的設計要求。見10.6節(jié)。 .43、調整了混合結構的最大適用高度。見11.1.3條。 【說明】本次修訂增加了混合結構筒中筒體系。另外鋼管混凝土結構因其優(yōu)越的承載能力及延性,在高層建筑中越來越多地被采用,故而將鋼管混凝土結構也一并列入。盡管采用型鋼混凝土(鋼管混凝土)構件與鋼筋混凝土、鋼構件組成的結構均可稱為混合結構,構件的組合方式多種多樣,所構成的結構類型
12、會很多,但工程實際中使用最多的還是框架-核心筒及筒中筒混合結構體系,故本規(guī)程僅列出上述兩種結構體系。 .44、鋼框架-核心筒結構核心筒構造配筋率比普通剪力墻提高0.1%。見11.2.4條第3款。 45、調整了混合結構計算阻尼比規(guī)定。見11.3.6條。 .46、調整了混合結構抗震等級規(guī)定。見11.4.1條。 .47、補充了混合結構中鋼管混凝土柱的有關要求,見11.5.811.5.10條。 .48、增加了鋼板混凝土剪力墻的設計規(guī)定,見11.5.1111.5.15條。 49、 調整了鋼柱及型鋼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腳中型鋼的埋置深度要求。.49、 調整了鋼柱及型鋼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腳中型鋼的埋置深度要求。見
13、11.5.17條。 11.5.17 抗震設計時, 鋼-混凝土混合結構中的鋼柱及型鋼混凝土(鋼管混凝土)的柱宜采用埋入式柱腳;采用埋入式柱腳的埋入深度應通過計算確定,且不小于型鋼柱截面長邊尺寸的2.5倍。 【說明】日本阪神地震的經(jīng)驗教訓表明:非埋入式柱腳、特別在地面以上的非埋入式柱腳在地震區(qū)容易產(chǎn)生破壞,因此鋼柱或型鋼混凝土柱宜采用埋入式柱腳。若存在剛度較大的多層地下室,當有可靠的措施時,型鋼混凝土柱也可考慮采用非埋入式柱腳。根據(jù)新的研究成果,埋入式柱腳型鋼的最小埋臵深度修改為型鋼截面長邊的2.5倍.50、第12章修改為“地下室和基礎設計”,補充了一般規(guī)定和地下室設計的有關規(guī)定;基礎設計內容做了適當簡化,合并為一節(jié)。.51、第13章增加了垂直運輸,見13.4節(jié)。 .51、增加了腳手架及模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修井作業(y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中央空調報價合同范本
- 入職前培訓協(xié)議合同范本
- 上門遛狗合同范本
- 公司英文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裝配式集成建筑還建房買賣合同范本
- 關于鋼材合伙合同范本
- 修田間路合同范本
- 培養(yǎng)專家型校長的關鍵舉措
- 包餐合同范例
-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測試題文本版(附答案)
- 人工智能在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中的應用
- 第7章-無人機法律法規(guī)
- 藥劑科基本藥物處方用藥狀況點評工作表
- 拆遷征收代理服務投標方案
- 完形療法概述
- 說課的技巧和方法專題講座
- SL631-637-2012-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標準
- 監(jiān)理質量管理講義監(jiān)理工作的基本知識
- 煙花爆竹考試真題模擬匯編(共758題)
-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口算天天練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