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氧化物負極材料的研究_第1頁
鋰離子電池氧化物負極材料的研究_第2頁
鋰離子電池氧化物負極材料的研究_第3頁
鋰離子電池氧化物負極材料的研究_第4頁
鋰離子電池氧化物負極材料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收 稿日 期 :2003-12-26基 金項 目 :國 家重點 基礎(chǔ) 研究發(fā) 展規(guī) 劃項目 (G 199904690-1;沈 陽市 科技基 金資 助項目 (030241 作 者簡 介 :呂成 學(xué)(1960-,男 , 吉林梨 樹人, 東 北大學(xué) 博士 研究生 ,沈 陽大 學(xué)師范 學(xué)院高 級工 程師; 翟玉春 (1946-, 男, 遼寧 鞍山人, 東 北大學(xué) 教授, 博 士生導(dǎo) 師 第 25卷 第 6期 2004年 6月東 北 大 學(xué) 學(xué) 報 (自 然 科 學(xué) 版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 .25, No . 6

2、Jun . 2004文章編號 :1005-3026(200406-0567-03鋰 離 子 電 池 氧 化 物 負 極 材 料 的 研 究呂成學(xué) , 褚嘉宜 , 翟玉春 , 田彥文(東北 大學(xué) 材 料與冶 金學(xué) 院, 遼 寧 沈陽 110004摘 要 :采用氨解法制備 了 SnO , Sb 2O 3, GeO 23種氧 化物粉 末,將 其分別 作為鋰 離子 電池 負 極材料的活性物質(zhì),利用恒電流電池測試儀研究其電化學(xué)性能 研究發(fā) 現(xiàn),這 3種 活性物質(zhì)有 較高 的電化學(xué)容量,其 首 次 放 電 容 量 分 別 為 1520mAh /g (GeO 2,820mAh /g (Sb 2O 3,104

3、0mAh /g (SnO ;首次充電容量分別為 800mAh /g (GeO 2,520mAh /g (Sb 2O 3,800mAh /g (SnO 同 時還 發(fā) 現(xiàn)其不可逆容量損失也較大,討論了產(chǎn) 生這一 結(jié)果的 可能原 因,提 出了減 少不可 逆容量 損失的 辦 法 關(guān) 鍵 詞 :氧化物;負極材料;鋰離子電池;充電容量;放電容量;不可逆容量;循環(huán) 中圖分類號 :T M 911.11 文獻標識碼 :A鋰離子電池具有電壓高、 能量密度大、 安全性 好、 質(zhì) 量輕、 自 放電小、 循 環(huán)壽 命長、 無 記憶 效應(yīng)、 無污染等優(yōu)點 近幾年來,研究最廣泛的鋰離子電 池負極材料是石墨以及各種碳材料,但

4、研究表明, 碳材料存在較大的能量損失和高倍率充放電性能 差等缺點 1, 2 碳 負 極在 有 機 電 解 質(zhì)中 易 形 成 鈍 化膜(SEI ,引起初始 容量 的不 可逆 損 失,且碳 材 料的電極電位與金屬鋰相近,當電池過充電時,碳 電極表面易析出金屬鋰,形成枝晶而引起短路 因 此,尋找更好的 更可 靠的 新型 的鋰 離 子電 池負 極 材料成 為 人們 的 研究 方 向 自 1997年 Fuji 公 司 研 究 人 員 發(fā) 現(xiàn) 無 定 形 錫 基 復(fù) 合 氧 化 物 (簡 稱 TCO 有較好的循環(huán)壽命和較高的可逆容量,這一 結(jié)果在 Science 發(fā)表 后,氧 化物 負極 材 料引 起 了

5、 人們的廣泛注意 35,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 本文 采 用 氨 解 法,分 別 制 備 了 SnO , Sb 2O 3, GeO 23種氧化物,將其 分別作 為鋰 離子電 池負 極 材料的活性物 質(zhì),用 金屬 鋰片 作對 電 極組 成模 擬 電池,測試并研究了它們的電化學(xué)性能,討論了其 可能的反應(yīng)機理 1 實驗部分1. 1 活性物質(zhì)的制備取一定 量 的 SnCl 22H 2O 溶 于 無 水 乙 醇 中,在攪 拌 下 滴加 過 量 的 濃 氨水, 加 熱 回流, 趁 熱 過 濾,用 蒸 餾水 反 復(fù) 洗 滌,將 沉 淀 在 120 下 烘 干 48h ,得到黑色 的 SnO 粉 末 分 別 以

6、SbCl 3, GeCl 4和 濃 氨 水 為 原 料, 以 相 同 的 方 法 可 制 得 白 色 的 Sb 2O 3和 GeO 2的粉末 1. 2 電池的組裝及其電性能的測定分別將活性 物質(zhì)、 碳黑、 粘 結(jié) 劑、 按 照其 質(zhì) 量 比 85 10 5混 成膠 狀,均 勻涂 在已 知 質(zhì)量 的泡 沫 鎳上,制成電極片,在 110下 真空干 燥 24h 后, 在 30kg /cm 2下 壓緊, 繼續(xù) 在 110 下 烘干 4h , 稱量電極片的質(zhì)量,以純金屬鋰片作為對電極,以 1mol /L LiPF 6/EC -DEC (體積比 1 1作為電解 質(zhì) 溶液,以 Celgard 2300作為隔

7、膜,在氬氣氛手套 箱 中裝配模擬電池 電池由計算機控制,在自動充放 電儀中進行其 電性 能 測試,模 擬電 池 的電 流密 度 為 0.1C /g ,充電 截止 電 壓為 2.0V ,放 電截 止 電 壓為 0.0V 2 結(jié)果與討論2. 1 氧化物粉末的 XRD 分析圖 1是用氨解法制備的 3種氧化物粉末的 X -ray 衍射圖 從 衍射 圖中 可以 看出, 采用 此法 制 備出的 3種氧 化 物純 度較 高,在電 子 顯微 鏡下 觀 察其粒度在 1.050m 圖 1 X 射線衍射圖譜Fig . 1 XRD patterns of three oxides (a GeO 2; (b Sb 2O

8、 3; (c SnO 2. 2 氧化物負極材料的電化學(xué)特性圖 2圖 4是以氨解法制 備的 3種氧 化物 分 別作為鋰離子電 池負 極 活性 材料 的充 放電 曲 線 從充 放 電 曲線 中 可以 看 出, 這3種 氧化 物 負 極 材圖 2 GeO 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的電化學(xué)充放電曲線 Fig . 2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GeO 2 asanode in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y圖 3 Sb 2O 3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的電化學(xué)充放電曲線 Fig . 3 The electrochemical p

9、erformance of Sb 2O 3 asanode in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y圖 4 SnO 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的電化學(xué)充放電曲線 Fig . 4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SnO asanode in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y料 的 第 一 次 放 電 容 量 分 別 為 1520mAh /g (GeO 2,820mAh /g (Sb 2O 3,1040mAh /g (SnO ; 它 們 的 第 一 次 充 電 容 量 分 別 為 800mAh /g (GeO 2,

10、520mAh /g (Sb 2O 3, 800mAh /g (SnO 這 3種氧化物 表 現(xiàn)出 類似 的性 質(zhì),在 第一 次放 電 過程中,都有一個較長的放電平臺,但在以后的放 電過程中不再 出現(xiàn), 這可 能是 氧化 物 和鋰 的第 一 步反應(yīng)為還原取代反應(yīng), 如反應(yīng) 方程式(1,是 一 個不可逆反應(yīng),是不可逆容量損失的主要來源;第 二步反應(yīng) 為 鋰的 合 金化 /去 合金 化 反 應(yīng), 如 反 應(yīng) 方程式(2,是可逆反應(yīng)的主要來源 2y Li +MO y y Li 2O +M (M =Ge , Sb , Sn (1x Li +M Li x M (0 x 4. 4 (2雖然這 3種氧化物都沒達

11、到反應(yīng)方程式(1, (2所預(yù)期的理論容量,但它們在容量方面的差異 性卻與相應(yīng) 的 金 屬 與 鋰 的 合 金 能 力 是 相 一 致 的 (合金 最 高 含 鋰式 Ge 5Li 22, Li 3Sb , Li 22Sn 5 且 不 同氧化物材料 在 循環(huán) 充放 電時,其 放 電曲 線的 電 位平臺與相 應(yīng) 合 金 反 應(yīng) 的 電 位 平 臺 是 相 一 致 的 (GeO 2為 0.40.6V , Sb 2O 3為 0.81.0V , SnO 為 0.00.8V 另外,其金屬 元素 能與鋰 形成 多 項合金的氧化物的充放電曲線也出現(xiàn)多個平臺 從充放 電曲線 中可 以看出, 這 3種氧 化物 的

12、不 可 逆 容 量 損 失 都 很 大, GeO 2為 720mAh /g ,Sb 2O 3為 300mAh /g , SnO 為 240mAh /g 不可 逆 容量損失除了來自于氧化物和鋰的不可逆還原取 代反應(yīng)外,還可能來自于氧化物電極表面、 金屬鋰 電極表面發(fā)生的溶劑 分 解反 應(yīng) 這種 反 應(yīng)可 在 電 極表面產(chǎn) 生 一 層 固 體電 解 質(zhì) 膜(SEI , 其 組 分 為 Li 2CO 3, ROCO 2Li , LiF , Li 2O 等68 當 SEI 膜 厚 到溶劑無法進 一 步從 電極 表面 得到 電 子時,溶 劑 的分解反應(yīng)將被終止 而 SEI 反應(yīng) 所 消耗 的鋰 必 然導(dǎo)

13、致不可逆容量損失 3 結(jié) 論(1 以 NH 3 H 2O 和 GeCl 4, SbCl 3, SnCl 2 2H 2O 為原料, 可 以 制 得 純 度 較 高 的 粒 度 較 小 的 相應(yīng)的金屬氧化物粉末 (2 SnO , Sb 2O 3, GeO 23種 氧 化 物 粉 末 都 有 較高的電化學(xué) 容量, 它們 作為 鋰離 子 電池 負極 材 料活性物質(zhì)時,其不可逆容量損失也較大 (3 在今后的研究中應(yīng) 更加注意 消除或減 少 不可逆容量損失 從 可 能 的 反 應(yīng) 機 理 中, 可 以 看 到,可以通過減少活性物質(zhì)中氧的含量,或在氧化物中進行元素 摻雜 或 修飾 9,或選 擇 更好 的制

14、備 方法 制 備 出 粒 度 更 小 的 活 性 材 料 (如 納 米 材 料 1014,以及開發(fā)性 能更好 的電 解質(zhì)材 料的 方 法來消除或減少在充放電過程中活性物質(zhì)的不可 逆容量損失 參考文獻 :1Dahn J R , Z heng Tao , Liu Yinghu , et al . Mechanisms for lithium insertion in carbonaceous materials J . S cien ce , 1995,270:590-593.2Qiu W , Zhang G , Lu S , et al .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r

15、uc ture and elec troch em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materials J . Solid State Ionics , 1999,121:73-77.3Courtn ey I A , Dahn J R . Electrochemical and in si tu X -ray diffraction studies of th e react ion of lithium with t in oxide composites J . J Electrochem Soc , 1997,144:2045. 4Li Hong , Hua ng Xu

16、ejie , Ch en Liquan . Direct imaging of the passivating film and microstructure of nanome ter -scale SnO anodes in lithium rec hargeable bat teries J . Electrochem Sol id -State Let t , 1998,1:241.5Wa ng Y , Sakamoto J , Surampudi S , et al . Lithium -7N MR investiga tion of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17、 of lithium with SnO J . Sol id State Ionics , 1998,110:167.6Aurbach D , Ein -Eli Y , M arkovsky B , et al . Th e study of Li electrolyt e solut ions b ase d on ethylene and diethyl carbonat es(E C -DEC for rech argeable Li bat teries . 1. Graphi te electrodes J . J Electrochem Soc , 1995,142:2882.7

18、Aurb ach D , Granot E . T he study of electrolyte solutions based on solvents from the “ gly me ” family (linear polye th ers for secondary Li bat tery systems J . Electyrochemica Acta , 1997,42(4:697-718.8Yang C R , Wang Y Y , Wan C C . Composit ion analysis of the passive film on the carbon electr

19、od e of a lithium -ion bat tery wi th an EC -b ase d electrolyte J . Jou rnal of Pow er Sou rces , 1998,72(1:66-70.9Yoshio Idota , T adahiko Kubota , Akihiro Matsufuji , et al . Tin -based amorphous oxide :a high -capacity lithium -ion -storage material J . Scien ce , 1997,276:1395-1397. 10Cullis A

20、G , Canham L T . Visible light emission due to qu antum size effects in highly porous cryst alline silico J . Nature , 1991,353:335-338.11Li W Z , Xie S S , Qian L X , et al . Large -scale synthesis of aligned carbon nanotub es J . Science , 1996, 274:1701-1703.12Han W Q , Fa n S S , Li Q Q , et al

21、. Synth esis of gallium nitrid e na norods through a carbon nanotube -confin ed reaction J . Science , 1997,277:1287-1289.13R ao A M , E klund P C , Bandow S , et al . Eviden ce for charge transfer in doped carbon nanotube bundles from R aman scat tering J . Natu re , 1997,388:257-259. 14Morales M ,

22、 Lieber C M . A laser ablation method for the synth esis of 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J . Scie nce , 1998,279:208-211.Study on the Oxide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L Cheng -xue , CHU Jia -yi , ZHAI Yu -chun , T IAN Y an -wen(School of Materials &Metallurgy , Northeaste

23、rn University , Shenyang 110004, China . Correspondent :L Cheng -xue , E -mail :lchengxue 8sina . com Ab s tra ct :Three powdered materials , SnO , Sb 2O 3and GeO 2, were prepared by aminolysis , and any of them was used as an active material for the anode of lithium -ion cells . Using a constant -current cell tester to measure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ir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ies are 1520,820and 1040mA h /g and initial charge capacities are 800,520 and 800mA h /g for GeO 2, Sb 2O 3and SnO , respectively .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