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潼關(guān)等七首古詩鑒賞練習題及答案_第1頁
最新人教潼關(guān)等七首古詩鑒賞練習題及答案_第2頁
最新人教潼關(guān)等七首古詩鑒賞練習題及答案_第3頁
最新人教潼關(guān)等七首古詩鑒賞練習題及答案_第4頁
最新人教潼關(guān)等七首古詩鑒賞練習題及答案_第5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一) 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 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 人,有人豪”之稱。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朗州后所作。詩人一改傳統(tǒng)秋詞的凄涼情調(diào),贊美了秋天的開闊明麗, 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反映出詩人樂觀情緒和不屈的斗志。譯文: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而飛起,就引發(fā)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痹娙碎_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

2、的觀念,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我言”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勝春朝”就是詩人對于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為人抓住秋天工鶴凌云”,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詩人是以 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 鶴”為不屈的化身。它所表達的意境是詩人對秋的贊美之情,對秋的喜愛之情。(1) 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現(xiàn)的?答: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樂觀豁達的心境。將古人的悲秋與自己的頌秋進行對比來表現(xiàn)(2)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么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有何深意?答:劉禹錫在詩中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

3、目的是借托鶴沖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 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fā)向上的積極精神。(1)請說說第一句詩突出作者對秋有什么樣的獨特體驗? (1分)(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思想感情? (2分)(1)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 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2)詩人通過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fā)的進取精神。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偶(ji mg)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sh。輪臺夜闌(1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賞析 思想內(nèi)容這是年近七旬的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因景生情,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詩篇。詩的前兩句 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敖┡P”道出了詩人

4、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一 “僵” 一 “孤”,凄涼之極,為什么還 “不自哀”呢?因為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 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 字上,表現(xiàn)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后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guān)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征戰(zhàn)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xiàn)了 “戍輪臺”的 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xiàn)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 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報國殺敵之心卻更強烈了。而“鐵馬冰河”的夢境, 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xiàn)。作者的滿腹愁緒就這樣通過大氣的筆觸一一展現(xiàn),現(xiàn)實的理想就這樣借助 廝殺的夢境去實現(xiàn)

5、,他渴望萬里從戎、以身報國的豪壯理想?yún)s也表達了壯志難酬、 無路請纓的悲憤心情。這個夢境使整首詩洋溢著一種豪邁悲壯的風格,積極向上的人生 藝術(shù)特色1、由近及遠2、由現(xiàn)實到夢境3、由靜到動4、由實到虛態(tài)度,給人以鼓舞5、運用對比的手法有幾幅畫面對比,現(xiàn)實的境況和夢中的鐵馬冰河 有老年到夢中的青壯年練習:(1)詩中 僵”與孤”,寫出了詩人當時怎樣的處境?它們在詩中有什么作用?答:僵、孤”意為臥病在床,孤苦無助,其作用是以 僵臥孤村”來反襯 不自哀”更顯其志堅 定不移.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答:表達了作者要為收復(fù)失地、統(tǒng)一國家而獻身的強烈愿望。3、詩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現(xiàn)實情景的描繪,又象征什么

6、?O全詩抒發(fā)了強詩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現(xiàn)實情景的描繪,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運芨芨可危) 烈的(愛國情懷)。4、詩歌首句中的一個 僵”字,寫出了詩人晚年生活的(凄涼)5對本詩品析有誤的一項是(D)A、詩的一、二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報效祖國的愛國之情。B、詩的三、四句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幻化出的是詩人魂牽夢繞的情境。C、全詩格調(diào)積極向上,具有強烈的感染力。D、僵臥”道出了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真切地寫出了作者懷才不遇的 凄涼情景。(5)前兩句采用逐層深入的寫法,其中的“、“”字體現(xiàn)了這種遞進。(不尚)(6)鐵馬冰河”與上句中的“”相呼應(yīng)。(風吹雨)(7)這首詩反映出

7、詩人怎樣的心情?(急欲殺敵報國的心情。) (1)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A.全詩由述志和記夢兩部分組成,兩者之間是因果關(guān)系。B.詩中 尚”字表現(xiàn)了詩人強烈而至死不渝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C.詩的后兩句都是寫夢境,與前兩句寫實相映襯。二|D.全詩氣勢豪壯,感情真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2)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陸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為國戍邊,不忘抗戰(zhàn)報國的詩句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3)詩人巧借自然界的風雨把現(xiàn)實與夢境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以夢述志的句子是:夜闌臥聽風 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4)在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兩句中,作者將夢境和現(xiàn)實相結(jié)合,表現(xiàn)老詩人報效祖國忠心

8、不衰之情,讀來悲壯蒼涼!(5)請你對夜闌臥聽風吹雨”-句略作賞析。答寫時間、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詩人形象。風吹雨”既是現(xiàn)實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運。詩人從風吹雨”聯(lián)想到南宋王朝搖搖欲墜的處境,把現(xiàn)實與夢境自然地聯(lián)想起來,使鐵馬冰河”的夢境和 我輪臺”的平生壯志融為一體,抒發(fā)愛國之情。 (6)詩中 僵“、尚”二字用得好,請你說出一點理由。二|答僵”寫出了詩人晚年生活的凄涼,尚”表現(xiàn)了詩人強烈而至死不渝的愛國之情、報國之o(7)說說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的表達效果。答:兩句一果一因,兩相照應(yīng),對比鮮明,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以及樂觀豪邁的 精神狀態(tài)。(8)、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

9、冰河入夢來 ”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點?答:采用間接抒情的方式, 將自己渴望殺敵報國的夢想付諸夢中,強烈的抒發(fā)了自己的愛國情懷。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一 李商隱簡介李商隱(約812 年或 813 年約 858 年),字義山,號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 首被收錄。從詩中所表現(xiàn)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 讓人感到這是一首以詩代信的詩。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

10、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愿望一時還不能實現(xiàn)。首句流露出道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次句“ 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huán)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三、 四句 “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閱讀練習及答案( 1) 、 文學常識填空:李白、 杜甫在文學史上有大李杜之稱,而本詩的作者和杜牧則有小李杜之稱。(2 分)( 2)、解釋下列詩句中加下畫線的字的意思。(2 分) 何當共剪西窗燭何當: 卻話巴山夜雨時卻:;話:( 4)、對夜雨寄北的

11、理解不正確的是()( 2 分)A.君問歸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無法盡快與好友相見的無奈。8 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自己處境的孤寂凄冷。C.何當共剪西窗燭是指對與好友促膝深談的深切期盼。D詩中最后兩句是實寫自己的經(jīng)歷。( 5)、夜雨寄北詩中寫思歸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詩句是:寫出了對未來歡聚的向往之情的詩句是:( 6)、詩人想像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邊剪去燃盡的燭芯,一邊回味這巴山的綿綿夜雨。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一種怎樣的心情?(2 分)( 7)詩中表達作者渴望團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1 分)( 8)簡析詩中漲字的妙處。(2 分) 答案:(1)、李商隱;(2)、何時能夠 再 回敘;(4)、D

12、; (5)、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6)、表達了詩人渴望和妻子團聚的心情。( 7)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 分) ( 8)(2 分)漲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從而襯托出詩人深重綿綿的愁思。漲字一詞,用詞準確,富于動態(tài)感。體裁七絕潼關(guān) 詩人譚嗣同 朝代清代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 潼關(guān)解不平。分析:十九世紀末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代,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空前高揚的時代。透過少年 譚嗣同這首充滿 浪漫主義精神的山水絕句,我們仿佛聽到一個迅速臨 近的新時代的腳步聲

13、。 公元1882年秋,十七歲的譚嗣同,從湖南故鄉(xiāng)赴甘肅父親任所途中, 經(jīng)過陜西 潼關(guān),在這里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采。這位英氣勃發(fā)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guān)古道,傍山監(jiān)河,乘 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 吹遠,飛入滾滾的云濤里。 啊,云濤,云濤,四面八方盡是滾滾云濤, 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雄關(guān)就被白云;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偉大的壯觀還在更高更遠的地方。潼關(guān)地處陜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點,南鄰華山群峰,東望豫西平原。 詩人立馬城關(guān),眼見黃河從北面高原峽谷奔騰怒吼而來,到懸崖腳下猛 然一轉(zhuǎn)彎,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但氣勢卻不見緩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而那連綿不 斷的山

14、峰,在關(guān)東并不怎樣惹眼,剛?cè)脘P(guān)便突兀而起、聳入云天,一座座爭奇斗險,唯恐 自己顯得平庸!自然,所謂大河 猶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黃河、華山的磅礴氣勢在詩人心理上所 引起的感應(yīng),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而這愿望,這激情,同當時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變革圖強的社會潮流,是完全合拍的。練習:1 .這首詩主題:對王朝更替興亡的感慨,對廣大被壓迫人民的同情2 .用自己的話描寫一二兩句描寫的景象天空中翻卷著一團團云霧,異峰突起,久遠的高云簇擁著潼關(guān)古城,那景象壯 闊極了。一陣陣獵獵的秋風吹來,將清脆的馬蹄聲吹散了,古城又顯出了它的寂3 .這首詩用了什么修辭

15、手法: 擬人 對偶4 .這首詩描寫奔騰壯闊山勢不遜詩句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guān)不解平。秋夕唐代詩人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椗?。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一作王建)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 寫一名孤單的宮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cè)的牛郎織女, 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 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xiàn)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七夕唐代:李賀(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鵲橋仙(宋代詞人秦觀)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