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_第1頁
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_第2頁
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_第3頁
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_第4頁
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肺脹?。宰枞苑渭膊。┲嗅t(yī)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2008年制定的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肺脹病”(ZYYXH/T4492008)和2010年全國中醫(yī)內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通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yī)診療指南”進行診斷。(1)喘息、胸悶、氣短或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動則氣短、呼吸困難,早期僅于活動時出現(xiàn),后逐漸加重,以致日?;顒由踔列菹r也感氣短。(2)常有吸煙、反復的加重病史。(3)或伴有消瘦、納差、心煩等。(4)肺功能檢查,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后FEV1/FVC70%表示存在不可逆氣流受限。2.西

2、醫(yī)診斷: 疾病診斷和分期標準參照衛(wèi)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診療規(guī)范(2011年版)進行診斷。(1)癥狀1)慢性咳嗽:常為首發(fā)癥狀。初為間斷性咳嗽,早晨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間咳嗽常不顯著。少數(shù)患者無咳嗽癥狀,但肺功能顯示明顯氣流受限。2)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較多。合并感染時痰量增多,可有膿性痰。少數(shù)患者咳嗽不伴咳痰。3)氣短或呼吸困難:是COPD的典型表現(xiàn)。早期僅于活動后出現(xiàn),后逐漸加重,嚴重時日?;顒由踔列菹r也感氣短。4)喘息: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可出現(xiàn)喘息癥狀。5)全身性癥狀:體重下降、食欲減退、外周肌肉萎縮和功能障礙、精神抑郁和(或)焦慮等。(2)體征COPD早期體征不

3、明顯。隨著疾病進展可出現(xiàn)以下體征:1)一般情況:粘膜及皮膚紫紺,嚴重時呈前傾坐位,球結膜水腫,頸靜脈充盈或怒張。2)呼吸系統(tǒng):呼吸淺快,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運動,嚴重時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狀胸,胸廓前后徑增大,肋間隙增寬,劍突下胸骨下角增寬;雙側語顫減弱;肺叩診可呈過清音,肺肝界下移;兩肺呼吸音減低,呼氣相延長,有時可聞干性啰音和(或)濕性啰音。3)心臟:可見劍突下心尖搏動;心臟濁音界縮?。恍囊暨b遠,劍突部心音較清晰響亮,出現(xiàn)肺動脈高壓和肺心病時P2A2,三尖瓣區(qū)可聞收縮期雜音。4)腹部:肝界下移,右心功能不全時肝頸反流征陽性,出現(xiàn)腹水移動性濁音陽性。5)其他:長期低氧病例可見杵狀指/趾,高碳酸

4、血癥或右心衰竭病例可出現(xiàn)雙下肢可凹性水腫。(3)肺功能檢查肺功能檢查,尤其是通氣功能檢查對COPD診斷及病情嚴重程度分級評估具有重要意義。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評價氣流受限的一項敏感指標。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預計值)常用于COPD病情嚴重程度的分級評估,其變異性小,易于操作。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FEV1/FVC70%,提示為不能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2)肺總量(TLC)、功能殘氣量(FRC)、殘氣量(RV)增高和肺活量(VC)減低,提示肺過度充氣。由于TLC增加不及RV增加程度明顯,故RV/TLC增高。3)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

5、及DLco與肺泡通氣量(VA)比值(DLco/VA)下降,表明肺彌散功能受損,提示肺泡間隔的破壞及肺毛細血管床的喪失。4)支氣管舒張試驗:以吸入短效支氣管舒張劑后FEV1改善率12%且FEV1絕對值增加超過200ml,作為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的判斷標準。其臨床意義在于:有助于COPD與支氣管哮喘的鑒別,或提示二者可能同時存在;不能可靠預測患者對支氣管舒張劑或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反應及疾病的進展;受藥物治療等因素影響,敏感性和可重復性較差。(4)胸部X線影像學檢查1)X線胸片檢查:發(fā)病早期胸片可無異常,以后出現(xiàn)肺紋理增多、紊亂等非特異性改變;發(fā)生肺氣腫時可見相關表現(xiàn):肺容積增大,胸廓前后徑增長,肋骨走

6、向變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橫膈位置低平,心臟懸垂狹長,外周肺野紋理纖細稀少等;并發(fā)肺動脈高壓和肺原性心臟病時,除右心增大的X線征象外,還可有肺動脈圓錐膨隆,肺門血管影擴大,右下肺動脈增寬和出現(xiàn)殘根征等。胸部X線檢查對確定是否存在肺部并發(fā)癥及與其他疾?。ㄈ鐨庑?、肺大皰、肺炎、肺結核、肺間質纖維化等)鑒別有重要意義。2)胸部CT檢查:高分辨CT(HRCT)對辨別小葉中心型或全小葉型肺氣腫及確定肺大皰的大小和數(shù)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有助于COPD的表型分析,對判斷肺大皰切除或外科減容手術的指征有重要價值,對COPD與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有較大幫助。(5)血氣分析檢查可據(jù)以診斷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

7、酸堿平衡失調、呼吸衰竭及其類型。(6)其他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shù)和紅細胞壓積可增高。合并細菌感染時白細胞可升高,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加。痰涂片及痰培養(yǎng)可幫助診斷細菌、真菌、病毒及其他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感染;血液病原微生物核酸及抗體檢查、血培養(yǎng)可有陽性發(fā)現(xiàn);病原培養(yǎng)陽性行藥物敏感試驗有助于合理選擇抗感染藥物。可行其他有助于病理生理判斷和合并癥診斷的相關檢查。COPD的診斷可根據(jù)吸煙等發(fā)病危險因素、臨床癥狀、體征及肺功能檢查等綜合分析確定。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是COPD診斷的必備條件。吸入支氣管舒張藥后FEV1/FVC70%可確定為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少數(shù)患者并無咳嗽、咳痰、明顯氣促等癥狀,

8、僅在肺功能檢查時發(fā)現(xiàn)FEV1/FVC70%,在除外其他疾病后,亦可診斷為COPD。COPD分期:分為急性加重期與穩(wěn)定期。COPD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出現(xiàn)超越日常狀況的持續(xù)惡化,并需改變基礎COPD的常規(guī)用藥者,通常在疾病過程中,患者短期內咳嗽、咳痰、氣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膿性或黏膿性,可伴發(fā)熱等炎癥明顯加重的表現(xiàn)。穩(wěn)定期是指患者咳嗽、咳痰、氣短等癥狀穩(wěn)定或癥狀輕微。 (二)證候診斷: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2008年制定的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1.急性加重期:(1)寒飲伏肺:咳嗽氣急,甚則喘鳴有聲,痰多易咯,色白清稀多泡沫,胸膈滿悶,形

9、寒背冷,喜熱飲,咳多持續(xù),時有輕重。舌淡苔白滑,脈細弦或沉弦。(2)痰濁阻肺:胸滿,咳嗽痰多,咯痰白粘或帶泡沫,氣喘,勞則加重,怕風易汗脘腹痞脹,便溏,倦怠乏力。舌體淡胖,或紫暗,苔薄膩或濁膩;脈細滑。(3)痰熱壅肺:但熱不寒,氣急脹滿,咳喘煩躁,痰黃粘稠,不易咯出,面紅,口干但飲水不多,舌質紅,苔黃膩,脈象浮數(shù)。(4)陽虛水泛:面浮足腫,腹?jié)M尿少,心悸喘咳不得臥,咳清稀痰,形寒怕冷,氣短動則甚,面唇青紫,舌胖質暗,苔白滑,脈沉細數(shù)或結代。(5)痰蒙神竅:咳逆喘滿不得臥,痰鳴聲響;意識朦朧,表情淡漠,或譫妄,煩躁不安, 撮空理線,嚴重者昏迷;或肢體震顫,抽搐。舌質暗紅或紫絳,苔白膩或黃膩;脈細

10、滑數(shù)。2穩(wěn)定期:(1)肺脾氣虛證:咳嗽或喘息、氣短,動則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動則加重,惡風,易感冒,納呆或食少,胃脘脹滿或腹脹或便溏,舌體胖大或有齒痕,舌苔薄白或膩,脈沉細或沉緩或細弱。(2)肺腎氣虛證:喘息、氣短,動則加重,乏力或自汗,動則加重,易感冒,惡風,腰膝酸軟,耳鳴,頭昏或面目虛浮,小便頻數(shù)、夜尿多,或咳而遺尿,舌質淡、舌苔白,脈沉細或細弱。(3)肺腎氣陰兩虛證:喘息、氣短,動則加重,自汗或乏力,動則加重,易感冒,腰膝酸軟,耳鳴,頭昏或頭暈,干咳或少痰、咳痰不爽,盜汗,手足心熱,舌質淡或紅、舌苔薄少或花剝,脈沉細或細弱或細數(shù)。二、治療方案(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1急性

11、加重期:(1)寒飲伏肺證治法:溫肺化痰,滌痰降逆。方藥:小青龍湯加減。麻黃(去節(jié))、芍藥、細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半夏、五味子。加減:咳甚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痰鳴氣促甚者可加地龍、僵蠶化痰解痙;氣逆者,加代赭石降氣;便秘者,加全栝蔞通腑滌痰。無表證者可予以苓甘五味姜辛湯。(2)痰濁阻肺證治法:化痰降逆平喘。方藥: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半夏、陳皮、蘇子、白芥子、萊菔子、茯苓。加減:痰濁壅盛,胸滿,氣喘難平加葶藶子、杏仁;脾胃虛弱加黨參、黃芪、茯苓、白術等;痰濁夾瘀:唇甲紫暗,舌苔濁膩者滌痰湯加丹參、地龍、桃仁、紅花、赤芍、水蛭。中成藥:橘紅痰咳液 1支,每日3次,口服。(3)痰熱壅肺證治

12、法:清熱化痰平喘。方藥:麻杏石甘湯合千金葦莖湯。麻黃(炙)、杏仁、石膏、甘草、葦莖、桃仁、薏苡仁、冬瓜仁。加減:內熱較重,加黃芩、梔子、蘆根;咳嗽重,加前胡、桑白皮。大便秘結加大黃、芒硝。中成藥:5%GS 250ml + 痰熱清針20ml ivgtt qd 5%GS 250ml + 清開靈針20ml ivgtt qd 鮮竹瀝口服液 10ml/次,口服,每日3次蛇膽川貝液 10ml/次,口服,每日3次(4)陽虛水泛證治法:益氣溫陽,健脾利水。方藥:真武湯合五苓散。茯苓、芍藥、白術、生姜、附子(炮去皮)、豬苓、茯苓、澤瀉、白術、桂枝。加減:若水寒射肺而咳者,加干姜、細辛溫肺化飲,五味子斂肺止咳;陰

13、盛陽衰而下利甚者,去白芍藥之陰柔,加干姜以助溫里散寒;水寒犯胃而嘔者,加重生姜用量以和胃降逆,可更加吳茱萸、半夏以助溫胃止嘔。中成藥:喘可治針,2ml4ml,肌注,每日2次。5%GS 250ml + 參附針20-60ml ivgtt qd(5)痰蒙神竅證治法:滌痰,開竅,熄風。方藥:滌痰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枳實、竹茹、人參、菖蒲、膽南星。加減:痰熱內盛者,加黃芩、桑白皮、葶藶子、竺黃、竹瀝;熱結大腸者,用涼膈散或增液承氣湯;肝風內動,加鉤藤、全蝎、羚羊角粉;熱傷血絡,加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生大黃等。中成藥:安宮牛黃丸,每次1丸,口服或鼻飼,每6-8小時1次。5%GS 250ml

14、 + 清開靈針20ml ivgtt qd;5%GS 250ml + 醒腦靜針20ml ivgtt qd2穩(wěn)定期:(1)肺脾氣虛證治法:補肺健脾,降氣化痰。推薦方藥:六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加減。黃芪、防風、白術、陳皮、法半夏、黨參、茯苓、炙甘草。中成藥:健脾丸聯(lián)合玉屏風顆粒;金咳息膠囊(參蛤補肺膠囊)等。 (2)肺腎氣虛證治法:補腎益肺,納氣定喘。推薦方藥:補肺湯合金匱腎氣丸加減。黨參、黃芪、生熟地、山藥、山萸肉、干姜、陳皮、法半夏、補骨脂、仙靈脾、五味子、炙甘草。中成藥:金水寶膠囊、金匱腎氣丸等。(3)肺腎氣陰兩虛證治法:益氣養(yǎng)陰滋腎,納氣定喘。推薦方藥:四君子湯合生脈散加減。黃芪、防風、白術、熟

15、地、山萸肉、陳皮、法半夏、茯苓、黨參、麥冬、五味子、炙甘草。中成藥:黃芪生脈飲、麥味地黃丸(膠囊)等。(二)穴位貼敷:1.藥物組成:主要有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等組成,磨成粉,姜汁調敷。2.穴位選擇:選取膻中、肺俞、脾俞、腎俞、膏肓,或辨證選穴。3.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暴露所選穴位,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取帖敷劑敷于穴位上,于612h后取下即可。4.外敷后反應及處理:嚴密觀察用藥反應。外敷后多數(shù)患者局部有發(fā)紅、發(fā)熱、發(fā)癢感,或伴少量小水泡,此屬外敷的正常反應,一般不需處理;如果出現(xiàn)較大水泡,可先用消毒毫針將泡壁刺一針孔,放出泡液,再消毒。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摩擦,防止感染;外敷治療后皮膚可

16、暫有色素沉著,但57天會消退,且不會留有疤痕,不必顧及。穴位貼敷每10天一次,視病人皮膚敏感性和反應情況對貼敷次數(shù)進行調整。(三)益肺灸(督灸):是在督脈的脊柱段上施以隔藥灸來治療疾病的特色療法,匯集督脈、益肺灸粉、生姜泥和艾灸的治療作用于一爐;每月12次,36次為一療程。(四)拔罐療法:選擇背部太陽經及肺經,辨證取穴,運用閃罐、走罐、留罐等多種手法進行治療,每周2次。(五)穴位注射:可選曲池穴、足三里、尺澤、豐隆穴,或者辨證取穴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每穴0.5 ml,1次/3日,7次為1療程。(六)穴位埋線法:根據(jù)不同證候辨證選穴,15天1次,3次為1療程。(七)針灸:根據(jù)不同證候選擇熱

17、敏灸、雷火灸等,辨證取穴或循經取穴,如肺脾氣虛證配氣海、豐隆,肺腎氣虛證配太溪等。(八)其他中醫(yī)特色療法:根據(jù)病情可選擇中藥離子導入、電針療法、沐足療法、砭石療法、經絡刺激療法等。經絡刺激法可選用數(shù)碼經絡導平治療儀、針刺手法針治療儀等設備。(九)冬令膏方:辨證選用不同的補益方藥。(十)肺康復訓練:采用肺康復訓練技術,如呼吸操、縮唇呼吸、肢體鍛煉等,或選用中醫(yī)傳統(tǒng)氣功、導引等方法進行訓練。(十一)護理調攝:根據(jù)病人情況進行個體化飲食和心理指導。1.飲食護理:飲食宜清淡可口、富營養(yǎng)、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過甜、過咸之品。飲食有節(jié),戒煙酒。2.起居護理:加強鍛煉,勞逸適度;慎風寒,防感冒。3.情志

18、護理:本病纏綿難愈,患者精神負擔較重,指導患者自我排解方法,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4.其他: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定期去醫(yī)院復查。三、療效評價(一)評價標準: 臨床癥狀和呼吸困難為評價指標,在治療期間每月對臨床癥狀和呼吸困難進行觀察,治療結束后進行評價。表1 臨床癥狀評分表癥狀得分評分標準0123咳嗽無僅早晨咳嗽全天時有咳嗽加上早晨咳嗽咳嗽頻繁加上早晨咳嗽咳痰無晝夜咳痰1020ml晝夜咳痰2030ml晝夜咳痰30ml以上喘息無較重活動偶發(fā),不影響正?;顒佣鄶?shù)日常活動發(fā)生但休息時不發(fā)生休息時亦發(fā)生胸悶無偶有胸悶,尚能耐受胸悶時作,活動加重胸悶較甚,休息時亦發(fā)生氣短無較重活動時即感氣短稍

19、事活動時即感氣短休息時即感氣短乏力無精神稍疲乏精神疲乏精神極度疲乏紫紺無口唇輕度紫紺口唇指甲中度青紫口唇指甲嚴重紫紺表2 呼吸困難評分標準級別程度說明0無除過度活動勞力外,無氣短的呼吸問題1輕度平地行走或上略斜坡時有氣短問題2中度因氣短較同齡人平地行走得慢或以自己的步伐行走于平地時不得不停下呼吸3重度平地行走100 米或行走幾分鐘后需停下呼吸4極重因氣短不能離開家或穿衣、脫衣時氣短(二)評價方法采用尼莫地平法進行評價:(治療前治療后) 治療前100%。臨床控制:急性加重次數(shù)減少、臨床癥狀積分改善70。 顯效:急性加重次數(shù)減少、臨床癥狀積分改善50X70。有效:急性加重次數(shù)減少、臨床癥狀積分改善

20、30X50。無效:急性加重次數(shù)減少、臨床癥狀積分改善30。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嗅t(yī)臨床路徑路徑說明:本路徑適用于西醫(y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一、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中醫(y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中醫(yī)診斷:第一診斷為肺脹病(TCD編碼:BNF050)。 西醫(yī)診斷:第一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編碼:J44151)。(二)診斷依據(jù)1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參照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ZYYXHT11-2008)。(2)西醫(yī)診斷: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相關標準。輕癥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腦

21、病等嚴重并發(fā)癥的患者,合并上述并發(fā)癥者為重癥患者。 2證候診斷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協(xié)作組制定的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中醫(yī)診療方案(試行)。 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常見證候: 寒飲停肺證痰濕阻肺證痰熱壅肺證痰瘀互結證肺腎氣虛證水氣凌心證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茀f(xié)作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yī)診療方案(試行)及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ZYYXHT112008)。 1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為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患者適合并接受中醫(yī)治療。 (四)標準住院日7天。 (五)納入標準 1第一診斷必需符合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22、。 2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療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本路徑。 3以下情況不進入本路徑 (1)入選前已接受治療且癥狀明顯緩解者; (2)嚴重免疫抑制,如惡性腫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長期使用大劑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等患者; (3)合并其它重要臟器或系統(tǒng)嚴重功能不全者; (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 (六)中醫(yī)證候學觀察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主癥、次癥、舌、脈等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tài)變化。 (七)入院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和隱血; (2)C反應蛋白(CRP): (3)肝功能、腎功能、血糖、電解質; (4)動脈血氣

23、分析; (5)呼吸道微生物培養(yǎng); (6)心肌酶譜、B型尿鈉肽(BNP); (7)胸部X線片; (8)心電圖; (9)心臟、腹部超聲檢查。 2可選擇的檢查項目:根據(jù)病情需要而定,如肺功能、胸部CT或胸部MRI、纖維支氣管鏡。 (八)治療方法1辨證選用中藥湯劑、中成藥或中藥注射劑 (1)寒飲停肺證:散寒解表,溫肺化飲。 (2)痰濕阻肺證:化痰降氣,健脾益肺。 (3)痰熱壅肺證:清肺化痰,降逆平喘。(4)肺腎氣虛證:補肺納腎,降氣平喘。(5)痰瘀互結證:化痰逐瘀,降氣平喘。 (6)水氣凌心證:溫腎健脾,化飲利水。 2針刺。 3穴位外敷。4霧化吸入。5結腸透析儀中藥灌腸 6基礎治療。 7護理:辨證施護

24、。 (九)出院標準 1喘息、咳嗽、咯痰等主要癥狀緩解。 2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其他并發(fā)癥。 (十)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 1治療過程中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xiàn)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多臟器功能障礙衰竭等,病情加重,需要延長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增加。 2合并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疾病等其他系統(tǒng)疾病者,住院期間加重,需要特殊處理,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 3重癥感染或繼發(fā)肺部真菌感染者,退出本路徑。 4對本路徑所涉的中藥或其組分過敏者,記錄過敏原,退出本路徑。 5患者及其家屬意愿而影響本路徑執(zhí)行時,退出本路徑。 二、肺脹病(慢性阻塞性肺疾?。┲嗅t(yī)臨床路徑輕癥患者住院表單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肺脹病(慢性阻塞

25、性肺疾?。═CD編碼為:BNF050、ICD-10編碼:J44.151)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發(fā)病時間: 年 月 日 時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標準住院日7天 實際住院日: 天時間 年 月 日(第1天)年 月 日(第24天)主要診療工作詢問病史與體格檢中醫(yī)四診信息采集進行中醫(yī)征候判斷完成首次病程記錄初步擬定中醫(yī)診療方案進行實驗室檢查密切觀察,防止病情變化,必要時監(jiān)護與家屬溝通交流上級醫(yī)師查房,根據(jù)病情調整中醫(yī)診療方案中醫(yī)四診信息采集進行中醫(yī)證候判斷預防并發(fā)癥和診治病歷書寫和病程記錄完善入院檢查重點醫(yī)囑長期醫(yī)囑內科肺脹病護理常規(guī)分級護理、臥床清淡飲

26、食辨證服用中藥湯劑、中成藥辨證靜滴中藥注射液臨時醫(yī)囑完善入院檢查血常規(guī)及CRP、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呼吸道微生物培養(yǎng)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心肌梅譜、BNP心電圖胸片X線心臟彩超肝臟超聲檢查對癥處理針灸治療穴位外敷超聲霧化吸入長期醫(yī)囑內科肺脹病護理常規(guī)分級護理、臥床清淡飲食辨證服用中藥湯劑、中成藥辨證靜滴中藥注射液臨時醫(yī)囑對癥處理針灸治療穴位處敷超聲霧化吸入主要護理工作護理常規(guī)完成護理記錄觀察并記錄病情變化及救治過程配合監(jiān)護和急救治療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診療護理措施護理常規(guī)完成護理記錄觀察并記錄病情變化及救治過程配合監(jiān)護和急救治療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診療護理措施病情變異記錄無 有,原因:1.2.無 有,原因:1.2.責任護士簽名醫(yī)師簽名時間 年 月 日(第56天)年 月 日(出院日)主要診療工作上級醫(yī)師查房,根據(jù)病情調整治療方案,確定出院時間防治并發(fā)證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項,門診隨訪開具出院診斷書完成出院記錄通知出院重點醫(yī)囑長期醫(yī)囑內科肺脹病護理常規(guī)分級護理、臥床清淡飲食辨證服用中藥湯劑、中成藥辨證靜滴中藥注射液臨時醫(yī)囑對癥處理長期醫(yī)囑停止所有長期醫(yī)囑臨時醫(yī)囑開具出院醫(yī)囑出院帶藥主要護理工作護理常規(guī)完成護理記錄觀察并記錄病情變化配合監(jiān)護和急救治療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項協(xié)助辦理出院手續(xù)送病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