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中國天文學發(fā)展簡史中國天文學發(fā)展簡史中國歷法的改革與發(fā)展我國是世界上農牧業(yè)生產最早、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農牧業(yè)生 產的發(fā)展需要天文學,因而,我國也是世界上有天文學最早的國家 之一,每個時期都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造, 也都有記載。 我國最古的典 籍里面就有“欽若昊天”,“敬授民時”的記載。這說明古人就很 重視觀察自然現彖,掌握自然規(guī)律,來決定一年季節(jié)的時令,使農 牧業(yè)及時進行。中西天文學,正如其他方面,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國古代對星星多以實際存在之人事物命名,例如帝、太子、宰相、牛、天牢等。二:中國古代把可見范圍的天空分成三垣
2、二十八宿,有天區(qū)31、星官283、星1464顆。三:中國古代主要用赤道坐標系統(tǒng),輔以似黃道坐標系統(tǒng)。四:中國古代把全天分為度,對應一年之日數。五:中國古代習慣用代數法模擬天彖;西方則用幾何法。六:中國對常規(guī)和異常天象的觀測十分重視,其二千多年的持續(xù)記錄,是世界其他各族難以相比的。七:中國之歷法乃以陰陽合歷為傳統(tǒng),創(chuàng)立了二十四節(jié)氣,與農業(yè)關系密切。陰陽合歷之二十四節(jié)氣系統(tǒng)更屬全世界之僅有。中國的歷法編制更是和天彖觀測并行發(fā)展,歷法不單是安排日 月年,也包括日、月位置及日月食時間和行星位置等,相當於 一本天文年歷。A:中國占星術的哲學觀點以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為基礎。九:中國古代天文學一直有濃厚的
3、官方色彩,天文機構為朝廷所直接管轄,一切所須由政府支持。在遠古時期,早期中國的天文學發(fā)展是緩慢的,這點與世界各 族相同。但由於中國文明的高度發(fā)展,天文學的發(fā)展亦開始領先To踏入春秋戰(zhàn)國,貴族對天象作占卜的興趣(其實商代的天文觀 測正建基於占卜上)更推動了天文學的發(fā)展。中國成為首先發(fā)現多 種天象的國家,如:觀測太陽黑子, 古中國人在沒有望遠鏡的幫助 下居然仍能發(fā)現, 比西方早了近二千年,令一位美國天文學家慨嘆 西方學者為何要用望遠鏡方能見到。漢朝開始,中國天文學的發(fā)展加快。張衡發(fā)明渾天儀正是其代 表。南北朝祖沖之亦發(fā)現了歲差和日月不均勻等現彖。宋元時期,古中國天文學進入了其頂峰時期,高度發(fā)達的經
4、濟 支持著天文學的發(fā)展。大型天文儀器的使用(如蘇頌的水運儀彖臺)展示了中國人的超凡技術,數據的精度亦提高到和現代數值相差無 幾的驚人程度??上В鞒_始,中國天文學學開始進入停滯時期。由於明清 兩代的鎖國政策,中國開始對外封閉,不利學術交流。明朝禁止私 人編歷顯示了中國的學術自由正被消滅, 天文學知識的傳播被中斷 了; 雖然清朝大力提倡考據學,雖有助今人明白古代天文論著,但 於事無補。明清兩代的錯誤政策,使東西方科學及技術差距加 大。就各個時期的記載和天文文物來看,中國天文學的發(fā)展過程 中,經歷了如下五個階段和四次大改革: 一、萌芽階段從遠古到東漢末年黃帝時期,就有了陰陽歷。史記中記載傳說中的
5、 黃帝時代已有了專門測定日影的人員,并在測量的基礎上編制 了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歷法,據尚書堯典中載:“期三 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這是一年有366天的 一種陰陽歷。尚書堯典已有年、月、日、旬、四 季、閏月的概念,并有以星彖定季節(jié)的描述。夏代人們就已經 發(fā)現了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可用來判斷季節(jié)。夏代根據斗柄 的旋轉確定了一年十二月,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夏小 正相傳記載了夏朝的歷法,按月記載中星、斗柄指向、氣候 的變化,這可能是人類最早的歷法。商代,由于重視天文歷法,專設官員管理此事,甲骨卜辭 中有不少日食月食和觀察新星的記錄。商代的歷法為陰陽合 歷,把閏月放在歲末,稱為“十三月
6、”。西周時期,周公在告城(即古陽城),用圭、表測日影,驗四時確定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來指導農、牧業(yè)生產。二、形成期與第一次大改革春秋戰(zhàn)國到漢末年春秋時期,天文學有了很大的成就。魯文公十四年(公元 前613年),“秋十月,有星事于北斗”的記載,是天文學界 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哈雷慧星的記錄,比歐洲早兩千年還要多 些。1978年,湖北省隋縣發(fā)現戰(zhàn)國初曾候大墓出土的漆箱上繪 有二十八宿名稱, 這說明二十八宿體系在春秋時期已大體形 成。戰(zhàn)國時期,同農業(yè)生產緊密相關的天文歷法有了新的成 就。天文學家甘德和石申曾對許多恒星的位置進行了測量, 測 得的成果被編成甘世星經一書,其中已證明了120個恒星 的座標。這是
7、世界上最早的恒星標,比希臘的恒星表約早200年。秦漢時期,天文學出現了許多具有當時先進成果。漢書五行志中精確記錄了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十八日太陽黑子出現的位置、時間。這是世界上公認最早的有關太陽黑子的正式記錄,比歐洲早八百多年。漢代的太初歷一流傳至今最早的一部較完備的歷法。東漢太初(公元前104101年)以后,我國許多杰出的天文學家,都不斷地獨立創(chuàng)造新法,來提高歷法的精確度,形成了 我國歷法上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關于天體的結構,就有三種不同的學說:一是宣夜說;二 是蓋天說,以周髀算經為代表;三是渾天說。持渾天說的 有洛下闔,耿壽星、張衡等人。張衡還總結了當時天文學家的 最新成就,寫成了天文
8、學巨著靈憲一書。洛下闔在漢武帝 時期制造渾天儀,于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用水鐘測定 了二十八宿的位置。東漢張衡又設計了一種新的渾天儀,即用 水力轉動布列了星宿的球體儀器,轉動時反映岀來的現象。完 全與天上的日月星辰的變動相符合。一:蓋天說:產生於戰(zhàn)國前,是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說,現見於漢代的周髀算經。蓋天說的主體是天圓地方,然而後來 人們活動范圍擴大,學說演變成天地均圓。天地像反轉的 盤子,天蓋於地。此說主要用以解釋四季變化。 舊說稱天 地間有陰陽兩氣, 光透不過陰氣,太陽每天穿梭陰陽氣間,夏天陽氣多故日長,冬天陰氣多故日短。新說稱太陽有七條軌道,即七衡六間,太陽在軌道間運動。夏至時於 第
9、一衡(內衡),冬至時於第七衡(外衡)。蓋天說更據勾股 定理(即畢氏定理)認為天地相距八萬里。因為他們認為陽 光照射范圍有限,人可見范圍亦有限, 太陽於內衡時較近 北方, 人可見時間較長; 外衡時較近南方,人可見時間較 短。這點有些像南北回歸線之設。二:渾天說:渾天說主要於漢代後開始流行,他們主張?zhí)烊缜驓ぃ彀厝珉u 蛋,天外為氣,天內有水而地漂於水上。天之一半於地上,半於地下,運轉不息。他們把天球分為幾部分:近北極有恒顯圈,全年可見; 近南極有恒隱圈,於地平下,永不可見;中間的圓周是天球 赤道。由於渾天說有可以可被量化的性質(包括相似三角形 的等比關系和勾股弦定理等幾何定理),可作反復計算和
10、驗 證。他們曾有日影千里差一寸的假設,唐朝開元年間被 測量結果否定了,但渾天說反而可以發(fā)揚光大。這就是因為渾天說有科學性的原故。渾天說雖然在漢代便開始有不錯的理論支持, 而且能解 釋蓋天說難以解釋之處。但直至唐代的實地論證後方能結束 和蓋天說的爭論,原因大概是人們心理上難以接受大地漂浮 和日月星夜晚泡於水中的假設所使然。三:宣夜說:是一種和前兩說相當不同的一套宇宙論??赡苄纬伸稇?zhàn) 國時期,而記載於晉書天文志。蓋天與渾天二說均認為 天空如一殼,日月與星附於殼上。宣夜說認為,固體天殼并 不存在,天之所以是藍色,是因為離開我們太遠了。天是個 充滿氣的虛空處,日月眾星均只是浮游其中的發(fā)光氣體,受 著氣
11、體的推動而活動。天地均無限,天體之間亦互不干涉。三、發(fā)展期包括二、三次大改革三國到五代魏明帝(公元227年至239年)楊偉創(chuàng)制了景初歷,開始知道黃、白二道的交點,每年也有移動;同時又知道日月 交食的發(fā)生,不一定在軌道的交點上。于是,他定出“食 限”,即日月兩星球距黃、白交點左右各18度以內,便可發(fā) 生交食。他又推算得月食分數和初虧時的方位角,這些都是前 人所未有的。在晉以前,中國天文學家還不知道歲差現象,以為太陽從冬至回到第二年的冬至就是一歲。虞喜比較古代星宿的位置,歲”,一歲日行度數和周天度數相差五十分之一度。這個發(fā)現,雖然比西洋晚了幾百年(依巴谷在公元前125年發(fā)現歲差,定為每100年差一
12、度),但卻比較精密。北齊,祖沖之于公元929年至500年制定了大明歷, 另一貢獻是改革閨法。 他經過長期觀察發(fā)現: 以前歷法的19年7閨不夠精密。經過二百年后朔策的累積數約一日,這樣,就引 起其它各數之差了。因此,他以391年有144閨代替19年7閨。至此,歷法上的四種月法:朔望月(“古歷”所用),恒 星月(三統(tǒng)歷所用),近點月(乾彖歷)所用),交 點月(大明歷所用),到了祖沖之才算完備發(fā)現與當時的位因而發(fā)現歲差“使天為天,歲至為 了。大明 歷因為遭到當時的頑固分子戴法興的阻撓,沒有被采用,到 了梁朝的天監(jiān)時(公元502年至519年),祖沖之的兒子把大明歷送交史官驗定,結果證明比舊歷好,才從天
13、監(jiān)九年(公元510年)才得以開始施行。到陳后主禎明三年(公元589年)共施行80年。唐代,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歷法家張仁鈞制定戊 寅元歷才用了 “定朔”,這是我國歷法史上的第三次大改 革。此歷在公元619年至664年間施行,以太陽、月亮的平均 運動求得的會合周期,就是朔望月的平均值,每月為日,這稱 為平朔。而太陽、月亮真正的會合周期,就是朔望月的真實值 也即定朔。唐代天文歷算有名的天文歷算家,就算是李淳風和 一行兩人。李淳風是唐初是的天文歷法專家,他和他的父親李 播都精於天文歷算,李淳風於貞觀時官至太史令,晉書和五代 史志中的天文志、律歷都是李淳風所撰寫的,又制造了觀測天 象的黃道渾儀。
14、而一行和其他天文工作者,通過長期觀察,認定恒星位置有動,他還提倡實地測量子午線的長短。他根據實測結果,算出北極高度或子午線上的度數,每相隔一度,地球 表面的距離為里(唐里),合今天的公里。宋代,沈括制訂了奉元歷,在全國施行了十八年,又 制訂了十二氣歷。這部歷法,只依時令節(jié)氣不按月亮圓 缺,撤底不用閨月,與現行公歷的主張是吻合的。元代,我國古代天文學發(fā)展到了高峰。以郭守敬為首的把 外國人和金及宋司天監(jiān)人員,加上王恂、許衡、張易、楊恒、 馮天章等,組成了一支強大的科技隊伍,在全國建立了二十七 個觀測站,測量了二十八宿及其它恒星的位置。二十八宿距離 觀測值與現代精密定值平均的誤差,僅是4分22秒,較
15、宋代 姚舜輔的觀測結果減少了一半多。在太陽視運動方面,測定了 冬至時刻和回歸年長度,此外,郭守敬還測量了北極出地和月 地距離。郭守敬、王恂等人,在實際觀測的基礎上,吸取了前人的經驗,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見,編訂了我國最優(yōu)秀的歷法授時歷。廢除了上元積年的日法,精確而圓滿地解決了古歷中的 四個主要問題。四個主要問題是:定朔,閨月安排,二十四節(jié) 氣安排,預推日、月食日期、時刻和見食情況。我國歷法的第四次大改革,要算是郭守敬等人創(chuàng)制的授 時歷成果最顯著了。元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制成的授時 歷,從公元1281-1367年,共施行87年,并經改制為大 統(tǒng)歷后,又從公元1368年到1643年,共使用了276年???
16、合計算起來,實際使用了三、四百年。中國之星座:為了便於辦認星星,進行天彖的觀測、記錄與研究,中國古代把星空中若干相鄰的恒星組合在一起,并以人世間的事物或 職位的名稱,來加以命名。這種的恒星組合稱為星官,與西洋的 星座有同工之妙。每一星官中的星數不等,少至一個,多則可達 數十顆之多。季節(jié)的變遷和太陽有關,星彖在四季中出沒早晚的變化, 反映著太陽在天空上的運動,古人很早就知道四季中太陽分別在各個星宿中的位置,當時的天文學家注意到日食時月亮和太陽位置相同,月亮在朔,每逢朔后,新月出現,向后推適當度數,就得到當時太陽所在的星空的位置,月食時,月亮和太陽 的位置相對, 望月所在的星空也正好和太陽所在的星
17、空相差180度。為了用星象判斷季節(jié),判斷太陽所在的位置,他們辛勤地 觀測著月亮所經過的星區(qū),出現了二十八宿的星空劃區(qū)法。二 十八宿是把沿著黃道和赤道附近的星彖,劃為二十八個不相等 的部分,每一部分就叫做一宿。我國古代就根據每宿的出沒和 中天的時刻判斷季節(jié)。隨著天文學的發(fā)展, 二十八宿的作用也 隨之擴大。 在現代天文學形成之前,它不僅在編制歷法,劃分 二十四節(jié)氣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它還是歸算太陽、月亮、五大行星(即金、木、水、火、土五星)乃至流星、慧星、新 星、滿天星斗位置的標準。因此,可以說二十八宿是我國古代 天文學家的一項重大創(chuàng)舉。三國時代吳國人陳卓,為我國古星彖圖的集大成與奠基者。他以甘
18、德、石申與巫咸三家的全天星圖為底本,將星空分別283官共有1465顆星。283官含三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 官。星官的命名極富天人合一的色彩,舉凡岀將入相、市井、 酒舖、九州地名及皇室家族的成員、皆可成星官之名。*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分布在天球赤道和黃道帶一周,是我國古代對在 赤道和黃道一帶恒星的分群系統(tǒng)。二十八宿的距星大多數是暗 星,一等星只有一顆,而四等星以下達八顆之多。二十八宿又分成四個大星區(qū),用動物來命名叫做四彖,就是: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 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踢、參 七宿);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
19、、鬼、柳、星、 張、翼、軫東漢王充論衡談天:二十八宿為日、月舍,猶地有郵亭,為長吏廨矣!張衡:蒼龍連蜷于左,白虎猛距于右,朱雀奮翼于前,靈龜圈首于後。Q二十四節(jié)氣:在西洋的歷法中,只分春分、夏至,秋分與冬至四個節(jié)氣,對應太陽在黃道上,兩次穿越赤道與最北與最南的四個時刻,以作為四季的中心。而我國農歷里則把節(jié)氣分得很細,定出了二十冏白龐四節(jié)氣,相鄰兩節(jié)氣對應太陽在黃道上運行15度。它們的名稱大 都反應物候、農時或季節(jié)的起點與中點。由於節(jié)氣實際反應太陽 運行所引起的氣候變化,故二十四節(jié)氣為陽歷的自然衍生的產 物,與陰歷無關。地球繞橢圓軌道公轉,在近日點附近(冬至)的運行速度較 快,而在遠日點(夏至)
20、附近運行速度較慢,所以以地球的觀點,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速度也是冬快夏慢,運行15度所須的時間自 然有別,因此兩節(jié)氣之間所經歷的時間長短也不同。冬天的節(jié)氣 較密,而夏季的節(jié)氣較疏。二十四節(jié)氣的劃分完全按回歸年的長 度。為了調合回歸年(陽歷)與朔望月(陰歷)之間的差異,農歷把 二十四節(jié)氣中,雙數的叫中氣,單數的叫節(jié)氣,而且規(guī)定每一個 中氣標定在一個農歷的月份,例如雨水必定在正月,春分必定在 二月,谷雨必定在三月,其余依此類推。除此之外,月名也必須 和相對應的中氣相合。下為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與其物候: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這 一天春天開始。雨水:降雨開始,雨水將多。 驚蟄
21、:春雷響動,驚動蟄伏地下冬眠的生物,它們將開始出土 活動。春分: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相等,所以古代 曾稱春分秋分為晝夜分。清明:明潔晴朗,氣候溫暖,草木開始萌發(fā)繁茂。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雨水增多,適時的降雨對谷物生長很 為有利。立夏:夏天開始,萬物漸將隨溫暖的氣候而生長。小滿:滿指籽粒飽滿,麥類等夏熱作物這時開始結籽灌漿,即 將飽滿。芒種:有芒作物開始成熟,此時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繁忙時To夏至: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這一天中午太陽位置最高,日影 短至終極。小暑:暑是炎熱,此時還未到達最熱。大暑:炎熱的程度到達高峰。立秋:秋天開始,植物快成熟了。處暑:處是住的意思,表示暑氣到此為
22、止。白露:地面水氣凝結為露,色白,是天氣開始轉涼了。秋分:秋季九十天的中間,這一天晝夜相等,同春分一樣,太陽從正東升起正西落下。寒露:水露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霜降:見霜。立冬:冬是終了,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 天開始。小雪:開始降雪,但還不多。大雪:雪量由小增大。冬至:這一天中午太陽在天空中位置最低,日影最長,白天最 短,黑夜最長。小寒:冷氣積久而為寒,此時尚未冷到頂點。大寒:寒冷到頂點。二十四節(jié)氣中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 冬與冬至等八節(jié)氣最為重要。它們之間大約相隔46天。一年分為 四季,立表示四季中每一個季節(jié)的開始,而分與至表示正處於這季節(jié)的
23、中間?,F代我國所使用的歷法,皆依回歸年 制定,二十四節(jié)氣基本上是一致的,前後的相差不會超過一兩天。有興趣記這些節(jié)氣的人,可用下列的速記調(每節(jié)氣取一個字),或許有幫助。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暑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年二月開始算,最多相差一兩天。Q中國古代主要天文學家略傳張衡(78 - 139 AD)張衡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對天文學(渾 天儀)、數學(圓周率)和地震學(候風地動 儀)方面都有杰出的貢獻,在世界科學史上留下 了光輝的篇章。其兩京賦亦為文學佳作。祖沖之(429一500 AD)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在數字、機械制 造、樂
24、律等方面都有研究,天文歷法也是他研究 的主要內容之一,大明歷就是他這方面的代 表。提到圓周率的時候,祖沖之不僅在古代的 數學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天文學方面更有 創(chuàng)新。A張遂(一行和尚)(683 - 727 AD)唐玄宗時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氣彖、地震等工作,支持渾天說。制黃道游儀、水運渾儀 等精巧天文儀器,以進行我國古代第一次大規(guī)模 的天文測量,所得之數據後用以編成大衍 歷。郭守敬(1231 - 1316 AD)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不但是個杰出 的天文學家,而且還是個水利學家和機械制造專 家。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 AD)任工部郎中,借 調至太史局主持歷法改制工作,簡化復雜難用的 舊式渾儀,而成精度高而結構簡單的簡儀。主導 我國古代第二次全國性的天文大地觀測,以實測所得之數據編成授時歷,為我國古歷法的最 咼成就。徐光啟(1562 - 1633 AD)引進、翻譯許多西方天文學與數學書籍。王錫闡(1628一1682 AD)清初著名的民間天文學家,一生從事天文研究工 件,吸收中西歷法之精華,更經二十多年的天彖 觀測後撰寫成曉庵新法。王真儀(1768 - 1797 AD)清代女天文學家。精通天文、地理、數學、醫(yī) 學、詩文繪畫與氣象,但以天文學最有造詣。相 傳生平共有著作六十四卷,惜大多遺失而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租車行業(yè)分銷合同協(xié)議
- 空調線路安裝合同協(xié)議
- 涉外貨物貿易合同協(xié)議
- 箱梁鋼筋勞務合同協(xié)議
- 液壓抓鋼機采購合同協(xié)議
- 淘寶店簽約模特合同協(xié)議
- 淘寶和商家合同協(xié)議
- 深圳二手車帶牌協(xié)議合同
- 天府新區(qū)信息職業(yè)學院《果蔬加工工藝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基礎教育改革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危險化學品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規(guī)范》專業(yè)深度解讀與應用培訓指導材料之6:5管理要求-5.6 設備完整性(雷澤佳編制-2025A0)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yè)生四月調研考試 生物試卷(含答案)
- 2024年青海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試題(含答案解析)
- 智慧樹超星爾雅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方法網絡通識課題庫附答案
- 05G515輕型屋面梯形鋼屋架
- 【培訓】房地產開發(fā)經營業(yè)務企業(yè)所得稅政策解讀
- 室外配套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
- 壓力鋼管鎮(zhèn)墩抗滑穩(wěn)定及地基應力計算
- 組織環(huán)境因素及相關方需求和期望識別表
- 最新企業(yè)資產管理系統(tǒng)(EAM)簡介
-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