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學常識填空1 .論語是七上 10.論語十二章 練習題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論語與稱“四書”。共二十篇。2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時期人,是我國著名的的創(chuàng)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論語(不亦說乎(三省吾身(為人謀(傳不習乎不逾矩()不思則罔(不學則殆(一簞食(曲肱而枕(好之者(、解釋加點詞語1.學而時習之2.有朋自遠方來3.人不知而不慍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7.傳不習乎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
2、0.不逾矩11.溫故而知新12.學而不思則罔13.思而不學則殆14.可以為師矣15.人不堪其憂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樂知者18.飯疏食飲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義而富且貴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3.擇其善者而從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晝夜3027. 三軍可奪帥也28.匹夫不可奪志也29. 博學而 篤志30.切問而近思四、通假字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 不亦說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五、古今異義詞語 (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1. 學而時習 之2. 吾日三省吾身3. 溫故而知新4. 擇其善者而從之5. 可以為師矣6.
3、有朋自遠方來7. 不亦 君子乎8學而不思則 罔9. 思而不學則 殆六、一詞多義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可以 為師矣(2.而:人不知而不慍(溫故 而知新(學而時習之(為人謀 而不忠乎(吾十有五 而志于學) 學 而不思則罔( 曲肱 而枕之( 不義而富且貴( 博學 而篤志(3. 知:人不知而不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溫故而 知新(4. 樂:不亦樂乎(好知者不如 樂知者(5.之:學而時習之(知之者(擇其善者而從 之6.于:吾十有五而志 于學于我如浮云(七、詞語活用歸類1. 學而時習之(2. 吾日三省吾身(3. 傳不習乎(4.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5. 飯疏食飲水(6. 溫故而知新(八、成語歸類(寫出文中成
4、語,至少五個)九、按要求默寫1 .闡述“學”和“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2. 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3. 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4. 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5. 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是:7.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庇纱宋覀兛梢月?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8. 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一句9. 談“學”與“思”辨證關系的句子10.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11. 在全國中學生夏令營大連會場開營儀式上,主持人說:“
5、孔子說過:!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大家來大連!”12. 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13. 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14. 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十、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5.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6.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7.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匹夫不可奪志也十一、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吾十有五而志于學B.為人謀而不忠乎
6、可以為師矣C.學而時習之傳不習乎D.人不知而不慍溫故而知新十二、本文的語句有講學習態(tài)度的,有講學習方法的,有論品德修養(yǎng)的,請各 舉兩例。(1) 寫學習態(tài)度的是:(2) 寫學習方法的是:(3) 寫品德修養(yǎng)的是:四 理解填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三人行 必有我?guī)?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二章參考答案:、文學常識填空1論語是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共
7、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 551- 公元前 479),名,字,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鬃颖缓笫澜y(tǒng)治者尊為“圣人”,戰(zhàn) 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二、略 三、解釋加點詞語1.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2.有朋自遠方來(從 ) 3. 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生氣,發(fā)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5.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多次反省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7. 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 識) 8. 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這里指獨立做事情) 9. 四十不惑(迷惑,疑 惑) 10.不逾矩( 越過,超過)(規(guī)矩,規(guī)范) 1
8、1. 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12. 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13. 思而不學則殆(有害) 14. 可以為師矣(可以)(憑借)(做,當作)15. 人不堪其憂(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詞, , 的人)(喜 歡,愛好) 17.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以, 為樂趣) 18.飯疏食飲水 (吃飯)(粗糧)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彎曲胳膊) (承接連詞) 20. 不義而富且貴(不正當 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對于) 2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ǚ褐付鄠€,幾個)(于 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方面,優(yōu)點) 24 子
9、在川上曰河流上,河邊) 25. 逝者如斯夫(流逝)(這,指河水) 26. 不舍晝夜(舍棄)30. 切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27. 三軍可奪帥也(軍隊的通稱) 28. 匹夫不可奪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漢) 29. 博學而篤志(忠實,堅守) 四、通假字1. 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悅。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有通又,意思是間常常加“有”五、古今異義詞語1. 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按一定時間;今義:時間。習,古義:復習;今義:學習)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天;今義:日。三,古義:泛指多數(shù),今義:數(shù)詞,三3. 溫故而知新(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4. 擇其善者而從之(
10、善者,古義:優(yōu)點;今義:善良的人。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今義:可能,許可)5. 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 六、一詞多義1. 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可以為師矣(成為,做)2. 而:人不知而不慍(轉折連詞,卻)溫故而知新(順承連詞,不譯)3. 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溫故而知新(得到)4. 樂:不亦樂乎(愉快,快樂)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 , 為樂) 七、詞語活用歸類1. 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 按時) 2. 吾日三省吾身 (名詞作狀語, 每天) 3. 傳不習乎(動詞活用為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4.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喜歡,
11、愛好;樂: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以, 為樂。 ) 5.飯疏食飲水(名詞活用為動詞,吃飯)6. 擇其善者而從之(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指優(yōu)點長處)7. 溫故而知新(故:形容詞作名詞,舊知識;新:形容詞作名詞,新的知識) 八、成語歸類( 1. 不亦樂乎 2. 溫故知新 3. 擇善而從 4. 三人行,必有我?guī)?5.逝者如斯 6. 匹夫不可奪志 7. 富貴浮云 8. 簞食瓢飲) 九、按要求默寫(5. 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的句子是: 回也不改其樂。) 十、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 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 子嗎?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Wg文: 幾個人在
12、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譯文: 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 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4. 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譯文: 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與貴,對于我來講 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樣。替別人辦事是不是5.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 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呢?6.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譯文: 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 可被奪去志氣。7.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譯文: 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忠 實地記住,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
13、中了。四、一詞多義1. 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可以為師矣(成為,做)2. 而:人不知而不慍(轉折連詞,卻) 溫故而知新(順承連詞,不譯)3. 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溫故而知新(得到)4. 樂:不亦樂乎(愉快,快樂)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 , 為樂) 四 理解填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三人行 必有我?guī)?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10恕 己所
14、不欲 勿施于人1. 子曰:君乎?”學而原文: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學而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 不逾矩. ”為政4. 子曰:“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 ”為政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 ”為政6. 子曰:“賢哉回也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雍也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8.
15、 子曰:“飯疏食飲水 , 曲肱而枕之 ,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 , 于我如浮 云 . ”述而9.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guī)熝?.擇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罕11.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 子罕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文學常識子張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為“四書” ??鬃樱?丘 ,字 仲尼 ,春時期1.論語是記錄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是 儒魯國人,我國偉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2. 孔子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圣人”和
16、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并稱為“孔孟”3.書五經(jīng)”中的“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 、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課文內(nèi)容1.第一章:子曰:“學(學習) /而時(按時 )習(復習或實踐、練習)之,不亦(也) / 說(通“悅”,愉快 )乎?有朋 / 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解、知道) /而不 慍(生氣、發(fā)怒 ) ,不亦/ 君子乎?” 解釋劃橫線的字詞 翻譯第一章 (注意關鍵詞和句子的 “信”、“達”、“雅”) 孔子說:“學習了 識),然后按照一定的時間溫習它, 不也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這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本章三句話各講了什么內(nèi)容?第1句講學習方法 第 2句講學習的
17、樂趣3句講個人修養(yǎng)2. 第二章:曾子曰:“吾 (我)日(每天) / 三多次)省(自我檢查、省 )吾身:為(替)人 謀 /謀劃 ) 而不忠乎?與朋友交 / 而不 信誠、誠實)乎?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不習乎?” 解釋劃橫線的字詞 翻譯第二章(注意關鍵詞和句子的“信” 、“達”、“雅”)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 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 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呢?” 本章講了什么內(nèi)容?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 和提高修養(yǎng)的過程。有”3.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通“又”,古人在兩位數(shù)的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常常加 字。)五 / 而志于學,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
18、,這里可以理解為獨立做事情) ,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五十/而知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而耳順,七十 /而從心所欲,不逾( 越過 )矩(規(guī)矩,規(guī)范)?!?解釋 劃橫線的字詞 翻譯第三章(注意關鍵詞和句子的“信”、“達”、“雅”) 我十五歲就有志于 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為外物所迷惑;五十歲的時 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歲能聽得見各種意見; 七十歲時 能隨心所欲,而不會逾越規(guī)矩。 “ 本章講了什么內(nèi)容?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yǎng)的過程。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學習領會 五十、六十歲:安
19、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觀意識和做人規(guī)則融合為一 我們從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道德修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要經(jīng) 過長時間的學習,循序漸進4. 第四章:子曰:“溫 (溫習)故(學過的知識 )/ 而知 新(新的理解與體 會),可以/為(成為,做)師矣。 解釋劃橫線的字詞 翻譯第四章(注意關鍵詞和句子的“信”、“達”、“雅”)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 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 ” 本章中講的是什么。 本章談學習方法5. 第五章:子曰:“學而不思 /則罔(迷惑) ,思而不學 /則殆(有害)?!?解釋 劃橫線的字詞 翻譯第五章(注意關鍵詞和句子的“信”、“達”、“雅”)孔
20、子 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有危險了。 ”本章講學習方法,闡想想本章講的是什么,闡述了什么與什么之間的關系。述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6. 第六章:子曰:“ 賢(賢德)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 /不堪其憂,回也 /不改其 樂(樂趣 )。賢哉,回也! 解釋劃橫線的字詞 翻譯 第六章(注意關鍵詞和句子的“信” 、“達”、“雅”) 孔子說:“多么有賢德啊, 顏回!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 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多么有賢德啊,顏回! ” 本章講的是什么。 本章贊揚 了顏回樂于學習、安于貧困的品質(zhì)7. 第七章:子曰:“知
21、 之(代詞,它。這里指學問和事業(yè)。 ) 者( 代詞,,的人) /不如 好之者,好(喜歡,愛好) 之者/不如樂(以, 為樂趣)之者?!?解釋劃橫線的字詞 翻譯第七章(注意關鍵詞和句子的“信”、“達”、“雅”) 孔子說:“對于學習,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 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 想想本章闡述了怎樣的學習態(tài)度。 本章闡述了學 習態(tài)度:以學習為快樂8. 第八章:子曰:“飯 (吃飯)疏(粗糙的) 食/飲水(冷水),曲 肱(胳膊)/而枕之,樂(代詞,它,指胳膊 /)亦在 /其中矣。不義(用不正當?shù)氖侄危?/而/富且貴,于(對)我/如浮云?!?解釋劃橫線的字詞 翻譯第八章(注
22、意關鍵詞和句子的“信” 、“達”、“雅”)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膩淼母毁F, 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本章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本章講人的道德修養(yǎng)9. 第九章:子曰:“三人(幾個人)行,必有 /我?guī)熝桑ㄓ诖?,在其?)。擇其善 者/而從(跟從,這里指學習) 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解釋劃橫線的字詞 翻譯第九章(注意關鍵詞和句子的“信” 、“達”、“雅”)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 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 (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 本章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 本章講學習態(tài)度: 向一切人學習。不
23、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 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10. 第十章:子在川河)上曰:“逝 (流逝)者 / 如斯(這,指河水)夫,不舍(舍棄)晝夜?!?解釋劃橫線的字詞 翻譯第十章(注意關鍵詞和句子的“信” 、“達”、雅”) 孔子對著滔滔江水,感慨地說: “時光就像這流去的江水一樣,日夜不停呀! ” 本章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去不返比喻時間的飛逝, 指明時間的寶貴。11.第十一章:子曰:“三軍(軍隊的通稱) / 可奪帥也,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漢)/不可奪志也?!苯忉寗潤M線的字詞 翻譯第十一章(注意關鍵詞和 句子的“信”、“達”、“雅”) 孔
24、子說:“軍隊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本章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本章講一個人應當堅定信念、矢志不渝。12.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廣泛地)學 / 而篤( 忠實,堅守。)志,切(懇切)問/ 而近思,仁( 仁德)在其中矣” 解釋劃橫線的字詞 翻譯第十二章 (注意關鍵詞和句子的“信”、“達”、“雅”) 子夏說:“廣泛地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并且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本章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 本章講堅定信念、廣泛學習、解釋加點詞語1. 學而時習 之() 2. 有朋自遠方來(3. 人不知而不慍() 4. 不亦 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6.與
25、朋友交而不信乎7.傳不習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溫故而知新12.學而不思則罔()13.思而不學則殆14.可以為師矣(.15.人不堪其憂(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樂知者18.飯疏食飲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義而富且貴(.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23.擇其善者而從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晝夜(27.三軍可奪帥也(.28.匹夫不可奪志也(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意思是29.博學而篤志( 30.切問而近思(二、通假字,意思是1. 不亦說乎。三、古今異義詞語1.學而時習之(時,古義:。習,古義:義:2
26、.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今義:三,古義:今義:3. 溫故而知新(古義:4.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今義:。從,古義:今義:。)5.可以為師矣(古義:;今義:四、一詞多義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 可以為師矣2.而:人不知而不慍()溫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溫故而知新4.樂:不亦樂乎()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五、詞語活用歸類1. 學而時習之(2. 吾日三省吾身(3. 傳不習乎(4.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5. 飯疏食飲水(6. 擇其善者而從之(7. 溫故而知新(六、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Wg文:3. 吾十有
27、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譯文:4. 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譯文:5.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6.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譯文:7.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譯文:參考答案:、解釋加點詞語1.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2.有朋自遠方來(從 ) 3. 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生氣,發(fā)怒 )4. 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5.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 省)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7. 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8. 三十而 立(站立,站得住,這里指獨立做事情) 9. 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 不逾矩( 越過
28、,超 過)(規(guī)矩,規(guī)范)11. 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 (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12. 學而不思 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13. 思而不學則殆(有害) 14. 可以為師矣(可以)憑借)(做,當作) 15. 人不堪其憂(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詞, , 的人)喜歡,愛好)17.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 , 為樂趣) 18. 飯疏食飲水(吃飯)(粗糧)(冷 水)19. 曲肱而枕之(彎曲胳膊)(承接連詞) 20. 不義而富且貴(不正當?shù)氖侄危?1. 于我如浮云對于) 2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ǚ褐付鄠€,幾個)(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 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方
29、面,優(yōu)點)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邊) 25. 逝者如斯夫(流逝)(這,指河水) 26. 不舍晝夜(舍棄) 27.三軍可奪帥也(軍隊的通稱)忠實,堅守) 30. 切28. 匹夫不可奪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漢) 29. 博學而篤志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二、通假字1.不亦說乎 通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通,意思是間常常加有”字三、古今異義詞語1. 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按一定時間;今義:時間。習,古義:復習;今義:學習)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天;今義:日。三,古義:泛指多數(shù),今義:數(shù)詞,三3. 溫故而知新(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4. 擇其善者而從之(善
30、者,古義:優(yōu)點;今義:善良的人。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 四、一詞多義5. 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可能,許可)1. 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可以為師矣(成為,做)2. 而:人不知而不慍(轉折連詞,卻) 溫故而知新(順承連詞,不譯)3. 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溫故而知新(得到)4. 樂:不亦樂乎(愉快,快樂)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 , 為樂) 五、詞語活用歸類1. 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2. 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3. 傳不習乎(動詞活用為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4.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喜歡,愛好;樂
31、:形容詞活用為 動詞,以 , 為樂。)5. 飯疏食飲水(名詞活用為動詞,吃飯)6. 擇其善者而從之(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指優(yōu)點長處) 7. 溫故而知新(故:形容詞作名詞, 舊知識;新:形容詞作名詞, 新的知識) 六、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Wg文: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譯文: 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4. 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譯文: 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與貴,對于我來講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樣
32、。5.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 知識是不 是復習過呢?6.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譯文: 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7.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譯文: 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忠實地記住,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 仁德就在其中了??鬃用?, 字時期的魯國人, 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家,家,是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論語是 _ 家學派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內(nèi)容是記錄及其門徒的合稱“四書”.按原文填空:1 學而時習之 ,?有朋自遠方來2 吾日三省吾身 :,思而不學則殆 .,是知也.5 三
33、人行 , 7 歲寒 , 8 其恕乎 !6 任重而道遠 , 不亦樂乎 ?, 不亦遠乎 ?四 理解 填空1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一句2 談“學”與“思”辨證關系的句子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 孔子的話,4 在全國中學生夏令營大連會場開營儀式上, 主持人說“孔子說過!”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大家來大連!“5 孔子認為認識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是6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 7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 8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五 閱讀全文, 回答問題 :1 解釋加點的字 :時習不
34、亦說乎不慍吾日三省吾身后凋2 譯句傳不習其恕乎溫故誨女 是知弘毅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見賢思齊焉 ,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三人行 , 必有我?guī)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按要求從本文找出例句學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品德修養(yǎng)4 從本文找出幾個成語,并解釋其中三個。5 你對本文的哪一則感受最深,談談你的理解。六 補充下面詩句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 , 用擬人的手法 , 以月作使者, 越時空追隨友人的詩句是2夜雨寄北詩人想象將來與親人歡聚的情景,表達渴望與親人早日相見的真
35、摯而深厚的感情的詩句是3登飛來峰中包含哲理的詩句是 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達了詩人豁達的胸懷和奮發(fā)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的詩句是:5己亥雜詩中,寫詩人辭官之后的離愁別緒的詩句是:6 我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出現(xiàn)峰回路轉、撲朔迷離的情況,但是 如果鍥而不舍,繼續(xù)前行,便會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全新的天地。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兩句詩“”就包含了這個哲理。7 日本政府通過了右翼勢力編寫的歷史教科書, 肆意篡改歷史, 美化侵略, 遭到了許多主持正義的國家的強烈譴責, 真是“?!?用孟子 二章中的名句填空 )8 成語“ 居安 思危”和孟子二 章中 的“”都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
36、中,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詩是10、古代送別詩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雖只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之情思, 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請寫出中學學過的唐詩中 這樣的詩句:11、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有不少詩句寫到了“月”,如“明月別枝驚鵲”,請你再寫出兩個含“月”的詩句。(2)(1)答案: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儒 孔子 言行 孟子大學中庸1 不亦說乎 不亦樂乎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 仁以為己任 死而后已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 己所不欲 勿施
37、于人 四 理解填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人行 必有我?guī)?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五 1 按一定時間 “悅”的古字 愉快生氣 發(fā)怒每天 反省真誠 誠實 老師傳授的知識舊的知識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有害 通“汝”你通“智”聰明剛毅2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真誠了呢? 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的體會和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匆娰t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
38、跟他相似的毛病。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 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 路程有很遙遠。(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葉的。 自己所厭惡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3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芍疄橹?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品德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成語: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熑沃氐肋h死而后已見賢思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樂乎擇善而解釋:任重道遠: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遙遠。比喻責任重大擇善而從:選擇其中好的跟著做,指能發(fā)
39、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并學習這些優(yōu)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厭惡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5略(任選一則,談出體會則可。)、文學常識填空1 .論語是論語十二章復習題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論語與并稱“四書”。共二十篇。2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時期人,是我國著名的創(chuàng)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鬃颖缓笫澜y(tǒng)治者尊為“”,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論語( )不亦說乎( )慍( )三省吾身( )傳不習乎( )不逾矩( )不思則罔不學則殆( )一簞食(曲肱而枕( )好之者篤志三、解釋加點詞語1
40、. 學而時習之2.有朋自遠方來3.人不知而不慍4. 不亦君子乎5. 吾日三省吾身6.與朋友交而不 信 乎7.傳不習乎8. 三十而立9. 四十不 惑10.不逾矩11.溫故而知新12. 學而不思則 罔13. 思而不學則 殆14. 可以為師矣15.人不堪其憂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 樂知者18.飯疏食飲水19. 曲肱而枕之20. 不義而富且貴21. 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guī)?焉23. 擇其善者而從之24. 子在川上曰25. 逝者如斯夫26.不舍晝夜27.三軍可奪帥也28. 匹夫不可奪志也29. 博學而 篤志30.切問 而近思四、通假字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
41、不亦 說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五、古今異義詞語 (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1. 學而時習之2.吾日三省吾身3. 溫故而知新4.擇其善者而從之5. 可以為師矣六、一詞多義1. 為: 為人謀而不忠乎(可以為師矣(2. 而:人不知 而 不慍(溫故 而知新(3. 知:人不知而不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故而知新(4. 樂:不亦樂乎(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七、詞語活用歸類1.學而時習之()2.吾日三省吾身()3.傳不習乎()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5. 飯疏食飲水()6.擇其善者而從之()7.溫故而知新()()八、成語歸類(寫出文中成語,至少五個)九、按要求默寫1. 闡述“學”和“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2
42、. 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3. 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4. 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5. 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十、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5.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6.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7.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
43、中矣。論語十二章參考答案:、文學常識填空1論語是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 551- 公元前 479),名,字,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鬃颖缓笫澜y(tǒng)治者尊為“圣人”,戰(zhàn) 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略 三、解釋加點詞語1.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2.有朋自遠方來(從 ) 3. 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生氣,發(fā)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5.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多次反省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7. 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 識) 8. 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這里指獨立做事情) 9. 四十不惑(迷惑,疑 惑) 10.不逾矩( 越過,超過)(規(guī)矩,規(guī)范) 11. 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12. 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實施預防醫(yī)學的重要性及其疑難試題及答案
- 護理管理學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護理工作中的人際關系與2025年試題及答案
-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模擬試卷試題及答案
- 大學語文考試的試題與答案新視角
- 行政管理多方協(xié)作試題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睡眠醫(yī)學知識試題及答案
- 護理團隊合作技能考核試題及答案
- 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上冊語文全冊課時練習含答案
- 新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1-8單元測試題(含答案)
- 職工食堂外包項目服務方案
- 醫(yī)院死亡證明培訓課件
- 2024山東能源集團中級人才庫選拔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旅游服務行業(yè)的自我品牌推廣與營銷
- 面部抗衰培訓課件
- 醫(yī)院輸血反應應急預案演練腳本
- 基于PLC的網(wǎng)球自動發(fā)射機課程設計說明書
- 介紹哈薩克族的課件
- 高速公路事故應急處理
- 家庭分家協(xié)議書15篇
- 固體廢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循環(huán)經(jīng)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