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P450還原酶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在毒理學中的應(yīng)用_第1頁
肝臟P450還原酶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在毒理學中的應(yīng)用_第2頁
肝臟P450還原酶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在毒理學中的應(yīng)用_第3頁
肝臟P450還原酶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在毒理學中的應(yīng)用_第4頁
肝臟P450還原酶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在毒理學中的應(yīng)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肝臟P450還原酶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在毒理學中的應(yīng)用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計劃973項目(編號:2006CB504700)作者簡介:肖瑛(1981-),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藥物毒理學。*通訊作者:任進,Email: CDSER_SIMMmail. Tel & Fax:(021)50806600-2207Application of Liver-specific 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knockout mice in Toxicology肖瑛,武元峰,薛翔,顧軍,任進*Xiao Ying, Wu Yuanfeng, Xue Xiang, Gu

2、 Jun, Ren Jin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201203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New Drug Research,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203關(guān)鍵詞: NADPH-細胞色素P450酶還原酶,基因敲除,器官毒性Key Word: NADPH-P450 Cytochrome Reductase, Knockout, Organ Toxicity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單加氧酶(P450,CYP)在內(nèi)源與

3、外源性化合物的生物轉(zhuǎn)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P450酶蛋白種類的多樣性及其底物的重疊性使P450酶系可以催化多種類型的反應(yīng),不僅對許多外來物質(zhì)如殺蟲劑及環(huán)境有毒物質(zhì)具有代謝作用,還參與一些起重要生理功能的內(nèi)源性物質(zhì)如激素、脂肪酸的代謝。P450酶的功能與生物學作用的重要性,使其研究具有廣闊的應(yīng)用前景。通過調(diào)控其表達和活性,可望改變生物體內(nèi)外源性化合物尤其是藥物的代謝,對于藥物的研究和開發(fā)也有重要的意義。由于P450酶系的生物學重要性,自其發(fā)現(xiàn)以來,該酶系的研究一直是藥理學和毒理學中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領(lǐng)域。P450酶基因的多態(tài)性使其有多種亞型且多具有類似的功能和相似的組織分布特征,使在一個特異組織中

4、很難去區(qū)別單個P450酶亞型的功能。目前已有多個P450酶亞型敲除(knockout,KO)小鼠模型,這些模型已被廣泛用來研究特異性P450酶亞型在外源性化合物的代謝和毒性中的作用1。然而這些KO模型都只能是針對同源性較小的P450酶亞型,對于同源性較大的亞型較難敲除;而且由于目前對于小鼠Cyp基因的調(diào)控、底物特異性以及小鼠Cyp基因的種屬差別等方面還沒有較全面的認知,所以對于很多P450酶亞型來說此種敲除方法是不可行的。Hildebrandt等提出NADPH-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CPR/POR)是所有微粒體P450酶的氧化還原搭檔2,它提供P450酶氧化還原反應(yīng)所需的第一個電子。基于這個

5、原理,策略之一就是開發(fā)一個靶向敲除P450還原酶-Cpr基因的小鼠模型,其表達的缺失將抑制所有微粒體P450酶的活性。并且由于CPR在胚胎發(fā)育中具有重要功能,所以只能采用條件敲除(conditional knock)的手段來得到Cpr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通過條件敲除方法已經(jīng)得到肝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3,肺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4,心臟CPR 特異性敲出小鼠模型5和全身低表達CPR的小鼠模型6,這些敲除小鼠模型在化合物的毒性機制研究中有著廣闊的應(yīng)用前景。英國和美國的兩個研究小組分別應(yīng)用(conditional knockout)條件敲除的手段(圖1)建立了肝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 3

6、, 7。該模型將限制性內(nèi)切酶酶切位點標記在Cpr基因兩側(cè),并在肝臟中特異性表達可以識別該位點的Cre酶,從而使小鼠在發(fā)育過程中肝臟Cpr基因被逐漸敲除導致CPR蛋白表達的缺失,最終使得肝臟P450酶活性喪失。其主要特征為:圖1 肝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建立方法圖解2.1 繁殖能力以及一般特征肝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Cpr-Null)小鼠交配繁殖的結(jié)果表明它們可繁育,產(chǎn)仔數(shù)平均為6仔/窩,無胎致死性。Null小鼠在被毛顏色、一般外觀及日?;顒佣急憩F(xiàn)正常。2.2 組織特異性Cpr基因敲除 肝臟CPR表達的缺失通過免疫印跡可見3周時在Null小鼠肝臟微粒體CPR蛋白表達減少為野生型小鼠(wil

7、d-type,WT)的約18%,2個月大時Null小鼠肝臟中已經(jīng)檢測不到CPR蛋白(圖2)。因此,2個月大時純合子中的CPR表達基本已經(jīng)缺失。另一方面,妊娠第14天時檢測鼠胚時,未觀察到CPR蛋白水平的改變。同時在2個月大時在此兩種小鼠的肺、腎、腦和鼻粘膜中微粒體中CPR蛋白表達水平無顯著差異,再次證實了Cre表達的組織特異性以及CPR缺失的特異性。圖2 CPR蛋白的表達2.3 CPR表達的降低對微粒體CYP和HO活性的影響蛋白活性檢測結(jié)果表明2個基因型間肝微粒體CPR的活性的差別與CPR蛋白水平的差別相一致,隨著肝臟CPR蛋白表達水平的下降,2個月大時Null小鼠肝臟CPR、P450酶以及血

8、紅素氧合酶(HO)的活性相對WT小鼠都已經(jīng)下降到幾乎檢測不到的水平(圖3)。這些數(shù)據(jù)同時也證實了CPR是微粒體CYP和HO主要的電子供體。圖3 2月齡Null小鼠肝臟中酶活性比較2.4 肝中降低的CPR表達對膽固醇平衡和肝形態(tài)的影響多種依賴CPR的酶都參與膽固醇的合成,Null小鼠中肝CPR活性的降低導致2個月時胞漿總膽固醇水平與野生型相比較下降80%,同時雌雄Null小鼠肝重/體重皆顯著上升。但是體重及其他器官如腎、肺、心臟和腦的重量沒有明顯改變。與WT小鼠肝臟相比,Null小鼠的肝臟體積增大,顏色較淡,鏡下病理檢查可見脂肪空泡變性(圖4)。 圖4 肝臟的大體觀察和病理檢查2.5 肝臟CPR

9、表達缺失對肝CYP、HO-1、HO-2和環(huán)氧化物水解酶的影響Null小鼠在3周和2個月大時,伴隨肝臟CPR表達的顯著下降,肝臟微粒體總CYP含量明顯增加為WT小鼠肝臟的2倍和3倍,而腎微粒體中CYP含量也沒有增加。免疫印跡顯示P450 1A、2E1、3A分別增加了1倍,2B增加了3倍,2A蛋白水平增加了5倍。HO-1的水平也增加了約9倍,HO-2和環(huán)氧化物水解酶卻沒有受到影響。3. 肝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的應(yīng)用多個研究小組應(yīng)用該小鼠模型對多種化合物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該模型對眾多外源性化合物的毒性機制研究很有價值。3.1肝臟Cpr基因敲除對醋氨酚(acetaminophen)器官特異性毒性的

10、影響 8過量醋氨酚可引起肝臟和許多肝外器官的損傷,已有研究表明P450酶在醋氨酚的代謝活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肝外器官的毒性是否和醋氨酚在肝臟中的生物轉(zhuǎn)化相關(guān)卻不清楚。應(yīng)用肝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Null小鼠比WT小鼠對醋氨酚的肝臟毒性更加耐受,而且在相同的血藥濃度下,Null小鼠中醋氨酚的肺臟、腎臟毒性相對WT中有所減輕,然而在鼻粘膜中毒性反而增大。該研究表明鼻粘膜中醋氨酚的毒性與其在肝臟中的轉(zhuǎn)化無關(guān),而其它臟器如肺和腎臟中的毒性卻與肝臟中產(chǎn)生的醋氨酚的代謝產(chǎn)物有關(guān)系。3.2肝臟P450酶在環(huán)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的毒代動力學以及毒性中的作用 9環(huán)磷酰

11、胺是一個抗癌的前體藥物,它的藥效的發(fā)揮需要依靠P450酶的活化。雖然在臨床已經(jīng)用于抗癌有50年之久,但是關(guān)于其毒性與藥效的關(guān)系卻依然研究很少。應(yīng)用肝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來研究肝臟P450酶的代謝在環(huán)磷酰胺的毒代動力學中的作用,發(fā)現(xiàn)Null小鼠中環(huán)磷酰胺的清除速率以及體外肝臟微粒體代謝速率比WT小鼠中下降了6倍多。環(huán)磷酰胺的主要代謝產(chǎn)物在Null小鼠中雖有生成,但是半衰期延長近2倍,Cmax下降也近2倍。研究表明肝臟的代謝是環(huán)磷酰胺吸收和分布中的主要路徑,而且P450酶介導的氧化反應(yīng)是環(huán)磷酰胺清除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 肝臟Cpr基因敲除對氯仿(chloroform)所致腎毒性的影響10氯

12、仿是一種常用的化學試劑,可引起肝臟和腎臟的損傷。已有體外實驗表明氯仿可被腎臟P450酶代謝為具有腎毒性的中間產(chǎn)物,但是腎臟P450酶在氯仿所引起的腎毒性中所起的作用并沒有直接的體內(nèi)證據(jù)。應(yīng)用肝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研究發(fā)現(xiàn),給予氯仿后,Null小鼠的腎毒性比WT小鼠更嚴重。同時,組織分布結(jié)果表明,Null小鼠組織中的氯仿含量要高于WT小鼠。該研究表明肝臟P450酶的缺失并不能使氯仿引起的腎毒性減輕,進一步提示腎臟P450酶在氯仿引起的腎毒性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3.4肝臟P450酶在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腎病中的作用11馬兜鈴酸腎病(aristolochic acid

13、 nephropathy, AAN)一直受到眾多學者的廣泛關(guān)注,但是關(guān)于馬兜鈴酸的代謝和其引起的腎毒性之間的關(guān)系卻不是很清楚。我們應(yīng)用肝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研究發(fā)現(xiàn),給予馬兜鈴酸I后,Null小鼠的腎臟損傷比WT小鼠更嚴重,而WT小鼠預(yù)給藥CYP1A的誘導劑3-MC后,馬兜鈴酸I引起的腎毒性減輕,存活率提高。Null小鼠中馬兜鈴酸I的清除率低于WT小鼠和3-MC預(yù)給藥的小鼠。組織分布結(jié)果表明,Null小鼠肝臟和腎臟中馬兜鈴酸I的分布高于WT小鼠,WT小鼠又高于3-MC預(yù)給藥的小鼠。同時,細胞水平研究表明,馬兜鈴酸I對人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毒性高于它的主要代謝產(chǎn)物馬兜鈴內(nèi)酰胺I,而且在有S9活

14、化系統(tǒng)存在的情況下馬兜鈴酸I引起的細胞毒性降低。該研究表明肝臟P450酶可以將馬兜鈴酸代謝為毒性較低的代謝產(chǎn)物,因此在馬兜鈴酸I引起的腎毒性中具有解毒作用。此外,肝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還用來研究P450和過氧化物酶在環(huán)境致癌物苯并芘和3-硝基苯并蒽醌的生物活化中的作用12, 13以及作為一種體內(nèi)篩選模型對多種化合物進行了研究14,同時此模型還可以用于脂類代謝的研究等15, 16。肝臟CPR特異性敲除小鼠模型可以用來系統(tǒng)地從整體動物的水平來研究肝臟P450酶以及CPR相關(guān)的酶在內(nèi)外源性化合物的生物轉(zhuǎn)化中的作用。該小鼠模型在肝外毒性化合物如腎毒性化合物、肺毒性化合物等的毒性機理研究中有著重要的應(yīng)

15、用前景,可用來研究靶器官內(nèi)的毒性是否和肝臟中的生物轉(zhuǎn)化相關(guān),以及肝臟中生物轉(zhuǎn)化與靶器官內(nèi)生物轉(zhuǎn)化分別在該化合物毒性中的作用,同時亦可對比研究原型化合物與代謝產(chǎn)物的毒性機制。在外源性化合物的代謝研究中,該小鼠模型尤其有著廣闊的應(yīng)用前景。肝臟是體內(nèi)最重要的參與外源性化合物代謝的器官,其中P450酶是最主要的參與代謝轉(zhuǎn)化的生物酶,該小鼠模型可以用來研究化合物是否經(jīng)過肝臟P450酶代謝及代謝途徑是否唯一。除了微利體P450酶以外,線粒體中也有著豐富的P450酶,該小鼠模型也可以用來研究肝臟線粒體P450酶在內(nèi)外源性化合物生物轉(zhuǎn)化中的可能作用。另外,肝臟中還存在著豐富的胞漿酶(cytosolic enz

16、ymes),如黃素單加氧酶等,這些酶與P450酶在內(nèi)外源性化合物毒性作用中的功能也可以通過該小鼠模型進行相應(yīng)的研究。參考文獻1.Muruganandan S, Sinal CJ. Mice as clinically relevant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cytochrome P450-dependent metabolism.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08;83(6):818-28.2.Okada H, Watanabe Y, Inoue T, et al. Transgene-derived hepatocyte growth facto

17、r attenuates reactive renal fibrosis in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toxicity.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3;18(12):2515-23.3.Gu J, Weng Y, Zhang QY, et al. Liver-specific deletion of the NADPH-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gene: impact on plasma cholesterol homeostasis and the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mi

18、crosomal cytochrome P450 and heme oxygenase. J J Biol Chem 2003;278(28):25895-901.4.Weng Y, Fang C, Turesky RJ,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role of target tissue metabolism in lung carcinogenesis using conditional 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null mice. J Cancer Res 2007;67(16):7825-32.5.Fang C, Gu J,

19、Xie F, et al. Deletion of the NADPH-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gene in cardiomyocytes does not protect mice against doxorubicin-mediated acute cardiac toxicity. J Drug Metab Dispos 2008;36(8):1722-8.6.Gu J, Chen CS, Wei Y, et al. A mouse model with liver-specific deletion and global suppression of th

20、e NADPH-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gene: Characterization and utility for in vivo studies of cyclophosphamide disposition. J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7;321(1):9-17.7.Henderson CJ, Otto DM, Carrie D, et al. Inactivation of the hepatic cytochrome P450 system by conditional deletion of hepatic cytochrome

21、 P450 reductase. J J Biol Chem 2003;278(15):13480-6.8.Gu J, Cui H, Behr M, et al. In vivo mechanisms of tissue-selective drug toxicity: effects of liver-specific knockout of the NADPH-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gene on acetaminophen toxicity in kidney, lung, and nasal mucosa. J Mol Pharmacol 2005;67(

22、3):623-30.9.Pass GJ, Carrie D, Boylan M, et al. Role of hepatic cytochrome p450s in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toxicity of cyclophosphamide: studies with the hepatic 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null mouse. J Cancer Res 2005;65(10):4211-7.10.Fang C, Behr M, Xie F, et al. Mechanism of chloroform-induced r

23、enal toxicity: non-involvement of hepatic cytochrome P450-dependent metabolism. J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08;227(1):48-55.11.Xiao Y, Ge M, Xue X, et al. Hepatic cytochrome P450s metabolize aristolochic acid and reduce its kidney toxicity. J Kidney Int 2008;73(11):1231-9.12.Arlt VM, Stiborova M, Hen

24、derson CJ, et al.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benzoapyrene in vitro by hepatic cytochrome P450 contrasts with detoxification in vivo: experiments with hepatic 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null mice. J Carcinogenesis 2008;29(3):656-65.13.Arlt VM, Henderson CJ, Wolf CR, et al. Bioactivation of 3-aminobenzanthrone, a human metabolite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3-nit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