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__第1頁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__第2頁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__第3頁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__第4頁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_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村小學生厭學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jù)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號文件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后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任務,而且

2、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在通過對社會、學校、家庭進行走訪調研,并對不同程度厭學的學生采取問答測驗、調查問卷、個別談話和調查研究等方法后,發(fā)現(xiàn)學生厭學的原因絕大多數(shù)是源于非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教育方法不當 小學生特別是低、中年級學生,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很大。常見的不良方法如下: 1、順其發(fā)展的思想嚴重部分家長對孩子關心不夠,只要把孩子送進學校,就完成了任務,對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如何很少及時過問,孩子做得好與壞不及時采取措施給予肯定,指出努力的方向。導致學生缺乏責任心與上進性,如上課自由散漫、自主性、積極性較差、不愛說

3、話、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久而久之,學習自然跟不上,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學習,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從而產生厭學的心里。 2、期望過高的現(xiàn)象嚴重部分家長自己沒有文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對孩子要求無限度地升高,不講究方法,手段粗暴,這樣非但達不到要求,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導致厭學。如新圩鎮(zhèn)沙路小學的姚俊秀同學,女,11歲,小學四年級學生,一至三年級時都是班上學習委員,酷愛學習,遵守紀律,聰明活潑,是老師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的驕傲。但由于父母對她的期望過高,過于完美,父母要求女兒每門課的成績必須在90分以上,由于試題的難易程度所致,有時考試成績雖然在班級名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滿意,對她嚴厲批評。

4、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各種學習絲毫不敢怠慢,姚俊秀同學的心理壓力很大。從四年級開始,她感到力不從心、疲憊不堪,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對學習也產生了厭倦,尤其對考試產生了恐懼。結果使孩子疲于奔命,以致嚴重的身心疲勞,厭煩學習,造成逃學。 3、教育方法不和諧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本來就很難達到統(tǒng)一,尤其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較多,農村家庭中的父母大部分外出打工,一年四季在外,偶爾回家對孩子特別疼愛,甚至溺愛,造成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其次,農村三世同堂的家庭較多,爺爺奶奶與爸爸媽媽的要求又有很大的差距,造成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使孩子總覺得有避難所。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評價方法欠妥 實施素質教育

5、雖然多年,但由于農村教師嚴重缺乏,造成教師承擔的教學科目多、教學任務非常重、壓力特大、教學評價還片面的以分數(shù)為主,這些導致教師無法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相當一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急功近利,不顧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疲勞轟炸,評價方式單一,致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心理。正如新圩鎮(zhèn)沙路小學五年級的寧旭同學說得好:我原本是一位很愛學習的孩子,但是有一次我因一道題不會做,老師隨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豬一樣笨!難道我真的這樣笨嗎?從那以后,我再不想上數(shù)學課了老師一句不恰當?shù)脑u語,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嚴重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一生中留下創(chuàng)傷,這位學生從此不再喜歡數(shù)學課了。為了逃避數(shù)學課,造

6、成厭學、逃學。 三、學生的學習障礙 1、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但大多數(shù)學生缺乏老師的及時指導,難以形成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的能力欠缺,學習效率不高,導致其產生厭學心理。 2、注意力缺乏和多動現(xiàn)象嚴重 原因之一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評價方法欠妥,原因之二實施新課程以來,提倡教師教學方式多樣化,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教學內容以活動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課堂活了。但教師對新的教學方法應用、駕馭課堂、調控課堂能力還很欠缺,導致學生更有可乘之機。 3、學生惰性現(xiàn)象嚴重 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每個家庭中的孩子急劇減少,

7、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家長很少讓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長期以來學生養(yǎng)成懶惰習慣。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被動,上課精神不振,毫無參與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極差,在學習任務稍微重的情況下就對學習厭倦。 四、校園生活單調 1、過分的強調安全,取消一些體育活動。 由于經費的制約,農村小學本來體育器材就少的可憐,學生的課間幾乎沒有活動,再加上這幾年學校過分的抓安全,為了安全將學校僅有的體育器材收放起來,如高低杠、山羊、木馬、鐵環(huán)等。取消一些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如爬山活動,春秋游活動,野炊活動,一年一度的學校運動會等。 2、圖書的借閱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近年來學校的各種檢查一波接一波,學校為了迎接檢查,寧可把貼

8、著整齊劃一標簽的圖書放的陳舊,也不借給學生閱讀,學生除了僅有的課本以外,幾乎無別的書可閱讀。 3、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跟不上。 五、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社會中缺乏文化氛圍,學生常常見到的活動多為喝酒、打麻將、聊天、游戲、網(wǎng)上聊天、玩臺球。很少見到具有文化氣息的活動。改變農村小學生厭學現(xiàn)象的教育對策: 對于厭學的學生,教育的關鍵不在于對其增加學習的壓力,而是要培養(yǎng)其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興趣,教給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教師和家長要戒急、戒懲、戒棄。教育的急和懲會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挫折感,從而失去自信和自尊。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科學的方法,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看待。勤于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困難,

9、并及時幫助。以鼓勵為主,不能用懲罰代替教育,在遇到挫折或學習效率不高時,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不輕言放棄。 1、我國心理學工作者隋光遠的研究表明,向學生講明積極的、正確的特點及其在學習中的作用,闡明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勤奮學習,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并組織學生就此進行討論,可以讓學生更多更好地將學習成敗做出正確的、積極的判斷。影響學生學業(yè)的因素除努力外,學習方法、家庭環(huán)境、教師等也不同程度地對學業(yè)產生影響。與此同時, 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結構特征、成就動機水平不同、以前在學業(yè)上成功或失敗的經歷不同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他們各自獨特的、相對穩(wěn)定的歸因風格。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既要使學生

10、意識到影響學習的多個因素,又要考慮到他們的不同學習的風格, 使學生在努力學習時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針對自己個別差異進行學習。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從而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克服厭學情緒。 小學生的注意力具有不穩(wěn)定的特點(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只能持續(xù)78分鐘。教師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應用不斷變換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努力挖掘孩子的優(yōu)點,對孩子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予真誠及時的評價,幫助孩子樹立自尊和自信??梢猿浞掷冒嚓爼⒅黝}會、興趣活動等適時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教育。給厭學學生更多的關愛,充分挖掘厭學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他們

11、的自信心,引導其一步一步努力向好的方面發(fā)展。要以身作則,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孩子掌握科學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孩子就如同找到點石成金的手指。 科學奠基人貝爾納曾經說過: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fā)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礙才能的發(fā)揮。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2、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論強調了“自我效能”的高低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認為那些自我效能低的人,在選擇和完成任務時經常流露出“我不能”的信念,把成功看作是外部不穩(wěn)定因素所致,而把失敗歸結于自己能力差,從而使個體對自己失去信心。由此可見,教師如果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有利于學生

12、進行積極正確的,克服學生厭學情緒。為此應注意一方面,使每個學生有多次成功的體驗,使學生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強,增強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使用恰當?shù)那榫w表達和言語評價。對不同的學生區(qū)別對待,使其增強學習自信心。另外,把握好教材和考題的難易程度,過易或過難的教材和考題不利于學生恰當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 3、教師應控制自己的行為。學生對學業(yè)成敗常常受到一些重要人物的影響,如教師、家長和伙伴等,而其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敗的影響最大。因此,要使學生對其學業(yè)進行適當?shù)囊龑?,應注意以下幾方?其一,教師要有民主型作風。教師的作風可劃分為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類。不同的教師作

13、風導致不同的教學心理氣氛和師生關系,并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敗。只有教師具有民主作風,才有利于學生進行適當?shù)淖晕覍W習。其二,教師要寄予學生適當?shù)钠谕?。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期望水平,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感,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模式。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寄予高期望, 學生成就不高,會產生壓力和過度焦慮,對能力不高的學生,教師期望低,并伴有同情和額外幫助,這些學生有自卑感,甚至產生習慣性無助感。因此,教師對不同學生寄予適當?shù)钠谕接欣趯W生的自我學習,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 4、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要達成共識,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并承認孩子在智力、能力上有差異,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多關心愛護孩子,給孩子創(chuàng)

14、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要固定的學習時間。購買必要的讀物和學習資料。有時家長應帶頭學習,為孩子做學習的表率,并與孩子一起學習,相互學習,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讓孩子以學為樂。合理安排業(yè)余生活,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在分擔其所遇到的困難和壓力,努力創(chuàng)造公平、和諧的家庭氣氛,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不要對孩子施加題海戰(zhàn)術和培養(yǎng)所謂的特長,使孩子精力充沛健康成長。 5、要與社會、家庭教育相結合。定期召開家長會,談心會,教師與家長要勤聯(lián)系,對學生一段時間的表現(xiàn)及時溝通,發(fā)現(xiàn)了解步進與不足,采取家長配合教育,步調一致選擇適合的方法教育。同時希望各級政府部門加大力度,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進行經常性檢查,還學校一個清靜的學習環(huán)境。

15、6、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積極開展體育、文藝、游藝活動,充分利用學?,F(xiàn)有資源,還可以自制體育活動器材,比如胡拉圈、毽子、乒乓球臺,跳繩等,經常開展集體活動,比如,跳校園集體舞,編演課本劇等有趣的活動。 二、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huán)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huán)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狈催^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fā)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16、。 在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tài),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tài)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chuàng)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tài)?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xié)作者的角

17、色,創(chuàng)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jié),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fā)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xiàn)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

18、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fā)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于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fā)現(xiàn)兒童的最新動態(tài),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后的道路。 現(xiàn)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放下架子,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