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藝術視覺元素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_第1頁
中國民俗藝術視覺元素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_第2頁
中國民俗藝術視覺元素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_第3頁
中國民俗藝術視覺元素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_第4頁
中國民俗藝術視覺元素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天津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設計藝術學 張璐 123151308中國民俗藝術視覺元素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摘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是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沉積而成的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方式和審美趣味。回眸中國書籍裝幀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可以發(fā)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一直貫穿其中,并在不同的時代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中國書籍裝幀設計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它的誕生開始便與民族傳統(tǒng)文化緊密地結合為一體。從古至今,無論是卷軸裝、旋風裝、包背裝,還是經折裝、線狀:無論是木版、套印、水印,還是石印、鉛版印,都顯示出一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有的“氣韻”。所謂“紙質如玉,墨光如漆,展卷書香”便是東方文化特有的典雅莊重,含蓄蘊藉的文化神韻。1

2、、中國民俗藝術起源和發(fā)展1.1 中國民俗藝術的起源“藝術”這一概念的發(fā)展最早是出于古希臘美學,他們主張藝術作為摹仿,到了18世紀以后才形成了與之對立的藝術表現說。藝術民俗學立足于藝術與民俗的相互關系,以民俗學的角度對藝術進行研究。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形成了造就了強大的民俗藝術,民俗藝術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和表現中自然形成的一種藝術現象,是中國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民間藝術和其他形式的藝術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她擁有著稚拙古樸的藝術神韻,同其他高雅、貴族似的藝術相比,就象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一樣涇渭分明。1.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形式和符號在世代的傳承中不斷的演化和再生

3、,而中國的文化的精髓也不斷的得到繼承、升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較為穩(wěn)固而又具有動態(tài)特征,是物質文化和精神觀念文化的總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包括圖形、文字、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詩詞歌賦、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等;包括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tǒng)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qū)、各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1.3 中國民俗藝術的發(fā)展現狀中國民俗藝術這種古樸的藝術風格的行程與她發(fā)展與演變的過程中長期的文化積淀有很大的關系,我國的民俗藝術主要是由民間的共同創(chuàng)造并反映民眾共同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 圖1 楊柳青剪紙在

4、中國的民俗藝術中,民間繪畫最普及也最受大眾的歡迎,歷史比較悠久的楊柳青年畫和剪紙傳承了古典美術的質樸,有著強烈的藝術生命力和表現力。新興起的金山農民畫畫面熱鬧,構圖豐滿,人物傳神,形成了質樸而明快的藝術特色。中國的民間剪紙繼承了傳統(tǒng)的古典藝術,質樸簡單,勇敢奔放,大膽的夸張和自由的裝飾,表現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圖1)。2、我國的書籍裝幀設計2.1 我國古代書籍裝幀設計 我國古代就有書籍設計的意識,注重書籍的包裝。我國古代書籍裝幀設計經歷了從龜冊、簡策、卷軸、冊頁、包背、線裝等過程,這體現了我國書籍裝幀形式的發(fā)展和變化。在這些書籍形式的變化過程中,也體現出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fā)展。作為設計師,首先

5、應對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的發(fā)展史有較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在設計中準確地表達出民族文化的特征。2.2 我國書籍裝幀設計的現狀 近年來,國內書籍設計業(yè)已有了明顯的進步,隨著時代與社會的需要,人們已經意識到書籍設計本身的意義和價值。我國設計家呂敬人等的設計作品就極具民族性和傳統(tǒng)色彩。中國記憶是呂敬人設計的代表作品之一,這本書有很多元素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虛實空間對立的概念。從外包裝到書籍封面都很特別,它利用柔軟的紙材和特色的中式裝訂,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其中的應用更加完美,而且增加了閱讀的層次感。我國香港和澳門等地的設計師由于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書籍裝幀設計方面涌現出了許多頗具創(chuàng)造力、充滿想象

6、的作品。比如,澳門特區(qū)由于受到中國和葡萄牙兩種文化的影響,既有歐式設計風格,又經常把中國和葡萄牙文化融合在一起,很有特點。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設計則較為傳統(tǒng),大多使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但由于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其工藝制作上比較嚴謹。3、 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的關系3.1 傳統(tǒng)文化在設計中應用的歷史 裝幀藝術是一種文化媒介,是傳承民族美學重要方式。書籍裝幀設計是人類伴隨創(chuàng)造行為和創(chuàng)造方式而顯示的一種能力,文化與設計之間存在著互動關系,它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本身具有傳統(tǒng)的時代性,在傳承民族文化當中,可以充分發(fā)揮民族文化傳承中的傳統(tǒng)性與現代性統(tǒng)一的作用。設計文化是一個動態(tài)體系,它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在

7、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中,裝幀設計作為形式的。一部分獲得了獨立的意義,成為文化的物化形態(tài)。在平面或立體的空間上,無意識存留著傳統(tǒng)文化的印跡。比如,中國傳統(tǒng)圖形藝術,早在文字誕生之前,人類就已經開始使用圖形符號來傳情達意,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樣與崖壁上的巖畫刻符都記載了人類最初對自然界的認識和理解(圖2),這些圖形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文明的進步與外來文化不斷融合并延伸衍變,從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民族美學體系。 圖2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樣3.2 傳統(tǒng)文化是設計文化內涵的來源裝幀設計的歷史是承載民族文化的藝術史,也是從事書裝設計的重要資料和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裝幀設計作為一個文化的實體表述著一定的文化信息

8、和社會屬性。叫書籍裝幀的民族化就是要找到一種解讀民族心理的語言,并用視覺形式把民族內在的共性表達出來,裝幀設計的符號語言,可以充分利用民族歷史上的文化信息,如一些客體對象的精神意義與社會信息,高度凝聚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神。人是文化的主體,文化是在人的能動創(chuàng)作過程中產生的,這種自覺的“創(chuàng)作過程”才是第一性的東西,才是人類生活的“原始現象”,才是文化的本質。這種“創(chuàng)作過程”的文化哲學實際上可視為,即“人一運用符號創(chuàng)造文化。傳統(tǒng)文化既是裝幀設計的底蘊,也是裝幀設計的依托。書籍裝幀設計大量運用在各專業(yè)出版物的設計、印刷、宣傳發(fā)行中,它本身構成了出版文化內涵的一部分。優(yōu)秀的裝幀設計與出版物的內容渾然天成,

9、是培育和張揚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當然,民族化并不是復古主義,而是在創(chuàng)新中求發(fā)展,脫離民族的文化,便會失去原有的生命力變得枯萎。4、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運用4.1 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氣韻生動”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運用中華民族的動態(tài)觀是建立在“氣”的基礎上,中國文化認為整體功能的顯現是靠整體之氣注入各部之中的結果,而氣又是非實體的,模糊的。氣潛藏于物內而游蕩于形問,只可意得而不能言宣,只可神會而難形求,這種由動的氣所產生的無限意蘊,正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審美精神。它不但是一種社會歷史文化積淀,而且作為中華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深深埋藏在人們的記憶中,成為中華民族審美的心理“原型”。因此,中國現代書籍

10、裝幀不但要注重動態(tài)書籍的外在形式,而且更要注重書籍動態(tài)之氣的注入。在設計中調動點、線、面、色彩、符號及一切要素,將其轉化為對氣的追求,使氣在整體之中,把一切動蕩的,對立的因素都融合在寧靜、整一的和諧之內,由氣而生動。這種氣韻之動,再也不只是書籍外在的運動,而是深層動感的動因,就不再是書籍外在實體運動的感知,而是主體在內在靜守中對氣感悟所形成的自由關系,是注入書籍整體之氣在主體心靈之中深化為通達幽遠的審美境界,這就是中國書籍動態(tài)的書卷之氣。在現代多元化藝術風格中,今天仍有大多數設計師把“書卷氣”作為裝幀設計中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內涵,“書卷氣”依然是大多數不同風格的裝幀設計共有的“形而上”的“道”

11、,他們將“書卷氣”注入書籍的形神之內,灌注裝幀設計整體之中。比如呂敬人先生為梅蘭芳全傳設計的整體形象(圖3),他將梅蘭芳的藝術生涯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詮釋其京劇人生。書籍裝幀設計中并不滿足二維的敘述,要達到三維空間的演化,書籍的六面體的每一面均有特別的功能,尤應充分利用切口的功能。本書設計沒有放棄作為三維造型的書的立面設計,于是在切口上做文章。通過左翻右翻把舞臺形象和生活形象對應起來,這樣梅蘭芳一生中兩個重要舞臺均在翻閱中得以充分展現,書卷之氣立現于作品之上。 圖3 呂敬人先生 梅蘭芳全傳4.2 傳統(tǒng)文化的“計白當黑”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運用 “計白當黑”是一種藝術手法,通過在具體的物象表達基礎上

12、進行適當的藝術空間的保留,從而達到意味流長的藝術效果。意為畫面的構圖不要安排的太滿,而應該留有適當的空白,給人們留下想象的余地。虛實相生,畫面才更顯空靈,景物才更有牛氣。這種大刀闊斧的取舍方法,使得在版面表現上有很大的靈活性,也使得讀者在閱讀中發(fā)揮最大的主動性,同時又可以使所要表現的主體得到最突出、最集中、最明豁的視覺效果。 “空白”是設計藝術之中不可缺少的構成因素,不管是題材方面的還是意境方面都需要豐富的想象余地。它在中國裝幀家的設計理念中,有著特定內涵的民族文化精神。它所指的不是一片真空,而是在“空無中具有容納萬物的無限精神,充滿了生化聚散的茫茫宇宙之氣,裝幀設計的細微之處在于全面地體現圖

13、書的設計思想。特別是一種文化上的渲染、一種形的概念,含有能夠引起無限思維、想象的空靈空間。這似乎成為了一種幻覺中的形體,一種由本身的閱歷、感悟與想象所匯集的以及在空白中見到的形體再現。這是一種高超的藝術表現語言、一種藝術修養(yǎng)的深厚展示。書籍藝術通過閱讀所留下的想象空間是一種幻覺中“美妙”的延續(xù),這種延續(xù)如同其它藝術門類一樣。通過造型的創(chuàng)造、抽象語言表現,進而完成作品的全部構造。封面足書籍的外貌,由封面中的書名及圖片、色彩組合而成??瞻卓臻g的設計是創(chuàng)造審美趣味的特殊表現語言。4.3 傳統(tǒng)文化的“中和之美”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運用“中和”是儒家對禮和樂提出來的的要求,也是一種倫理道德規(guī)范。作為文藝創(chuàng)

14、作的尺度,中和之美的一般含義是要求抒發(fā)感情而又要有所節(jié)制、和諧、適度地處理主體(藝術家的情意)與客體(物鏡、情境)的各種關系。它追求的是藝術作品中主體與客體契合而成的意境。川這種思想漸漸演變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之一的“中和”“中正”,以至于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和”,認為大俗即大雅。結論:書籍是人類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之一,已歷經千年的演變歷程,它傳播著人類的思想、科學與文化,也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與精神文明的進步。優(yōu)秀的書籍設計可以提升知識的魅力。設計者在書籍裝幀設計中應該對民族化風格的運用多加重視,因為傳統(tǒng)文化是設計文化內涵的淵源。對書籍裝幀設計師而言,書籍裝幀的傳統(tǒng)化就是要找到一種解讀民族心理的語言,并用視覺的形式把民族化風格表現出來。書籍及其裝幀的性質和形式決定了書籍封面的文化性和藝術性,裝幀設計促進了信息傳達,刺激了思想的溝通和交流,同時也形成了一種新的視覺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