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啟示_第1頁
《舌尖上的中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啟示_第2頁
《舌尖上的中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啟示_第3頁
《舌尖上的中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啟示_第4頁
《舌尖上的中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啟示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舌尖上的中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啟示由央視紀錄頻道制作的 7 集高清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 自2012 年 5 月在央視首播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不同年齡段的受眾中皆產生巨大影響。 作為一部紀錄片其收視率甚至超過了同時段的電視劇,比起中國好聲音、愛情連連看等同時期播出的收視率較高的娛樂節(jié)目, 少了一份熱鬧, 多了一份寧靜;少了一份作秀,多了一人份平實,比較起來,多多少少顯得有些另類。 然而卻成為百姓茶余飯后熱議的焦點, 受到尋常百姓家的廣泛歡迎和認可, 也從另一方面說明老百姓從獵奇刺激的審美取向向樸素高雅的審美取向的自覺轉變。舌尖上的中國沒有其他國產大片一樣投入巨資做宣傳,也沒有大腕巨星登場,僅從

2、生活中真實、樸素、平凡的小人物制作美食的視角進行記錄,比如 70 多歲的吉林魚把頭、賣黃饃饃的陜北老漢、 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等。 該片在地域上采取了大范圍的跳動, 并且不以菜系進行劃分, 每集都是極其平凡的主人公, 由視覺和味覺入手, 樸素而又真實地記錄生活中的地方美食, 甚至到鄉(xiāng)間小巷, 把味覺從人的舌尖引向人的內心。2012 年 10 月 20 日至 23 日,中國烹飪協會與河南省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廚師節(jié)在河南開封舉行。 在“第二十二屆中國廚師節(jié)”上, 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央電視臺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 首枚“中國飲食文化傳播獎”, 以感謝該紀錄片為中2012 年 10

3、月 28 日,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攝制組獲得年度最高大獎“年度社團文化貢獻獎”。中國當代藝術自“八五新潮”以來, 歐洲的觀念藝術在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波普藝術、影像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藝術形式對人們的審美意識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刺激、 艷俗的藝術表現形式如同快餐一樣走進了中國人民的視線。 中國傳統藝術在 “先進”的歐洲藝術面前顯得落后了,眾多藝術家顯得無所適從,其審美立場也變得較為模糊甚至是偏激,比如“吃死嬰”、虐待動物、自殘體驗等行為藝術刺激人們的眼球和神經而引人注目,卻挑戰(zhàn)著人性、道德的底線,九十年代此類事件頻頻發(fā)生,曾一度達到狂熱。漢堡包和饅頭相比,漢堡包顯得洋氣和誘惑, 饅頭平

4、淡而無奇, 但是饅頭卻有著中國特有的悠久的飲食文化, 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中國人的血液之中, 漢堡包卻無法替代。這些年, 各種機構組織的各類展覽在中國層出不窮, 一方面豐富了群眾文化, 另一方面也調動了藝術家和美術愛好者的積極性, 然而卻也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過多的展覽和評獎機制的不健全導致獎項的泛濫, 使得大多數藝術家目的性更強, 參加展覽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獎和參展, 為了較快地獲得了業(yè)內人士的廣泛認可而獲得“成功”。 獲獎作品和參展作品也是其談論的熱點,美術界之評論也大多集中于獎項和其傳奇獲獎經歷, 卻游 離于作品本身,美術作品的評價缺乏監(jiān)督和正確的引導,名利之風盛行。眾多年輕的藝術家在

5、參展前對往屆獲獎和參展者的作品 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較快地走獲獎和入選的捷徑達到功成 名就,更甚之,模仿評委們作品的作者也大有人在??v觀各大美 術展覽,獲獎者和入選者都得到表彰和獎勵。其后,參選作品的 尺寸越來越大,鴻篇巨制、精雕細作,多半作品在兩米左右,甚 至達到三、四米,雖然超過征稿規(guī)定尺寸,但由于參選作者們積 極性如此之高,評委會只能無奈作罷,其問題的嚴重性不言而喻。此類作品著眼點在于突出其作品工程之浩大和制作之艱難,以此打動評委。構圖和技法雖然顯得完整, 但是唯一所缺的是真情實 感,畫面中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審美情趣的淺薄和藝術涵養(yǎng)的匱乏。成熟的藝術作品是來自于對生活的感悟。明朝水墨寫

6、意花鳥畫改革的一代大家徐渭的一生屢遭不幸、命運多舛,以真情與人生抗爭,激蕩難平之情?!皺M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是他對生活的真實寫照,他的作品中有著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 力,用心在訴說人生的坎坷遭遇,將中國寫意花鳥畫推向高峰, 對清代的美術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真實樸素的語言如涓涓細 流沁人心脾,令人久久難以忘卻,真誠是通往藝術高峰的唯一途 徑。正如該片的總導演陳曉卿先生所言:“我是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這個紀錄片的。 真誠是藝術的第一要義,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自己相信才能說服別人, 這也是該片得到無數好評與榮譽的“秘訣”。這屆諾貝爾文學獎花落中國, 引起了國內的巨大轟動, 國內

7、各大媒體報刊紛紛報道, 藝術界評論紛紛, 國外倒顯得較為平靜,這現象值得深思。 2012 年 12 月 8 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文學院, 以“講故事的人”為題發(fā)表了的獲獎演說。莫言的演說沒有像其他獲獎歌星和藝術家一樣慷慨激昂,較為客套的陳詞濫調。然而,有人卻覺得莫言平實的獲獎演說稿, 怎么看都“像一篇中學生作文”而頗感新鮮, 他的演說在樸實平和的輕松敘述中揭開人性的本質, 回歸內心的真實, 緩緩走進人的內心叩開人的心扉, 如陳年老酒久久回味, 其實是他一貫的寫作風格,這正是可貴之處和高明之處。然而,目前我們國內的大多數藝術作品卻恰恰相反, 真正偉大的作品應屬于揭示人性真善美的藝術家,諾貝爾文學獎也是如此。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交流日益頻繁, 藝術的交流也已走向全球化,各國各民族間的藝術審美意識和藝術表現形式各有差異。藝術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