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閱讀模式給對外漢語閱讀教學的啟示_第1頁
關于閱讀模式給對外漢語閱讀教學的啟示_第2頁
關于閱讀模式給對外漢語閱讀教學的啟示_第3頁
關于閱讀模式給對外漢語閱讀教學的啟示_第4頁
關于閱讀模式給對外漢語閱讀教學的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閱讀形式給對外漢語閱讀教學的啟示論文關鍵詞: 閱讀形式 對外漢語閱讀 啟示論文摘要: 閱讀是留學生學習和掌握漢語的重要手段。因此,對外漢語閱讀教學對整個漢語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國外語言學家主要推行三種閱讀形式,即“自上而下形式、“自下而上形式和交互形式。本文分別對這三種閱讀形式進展討論分析,并在此根底上給對外漢語閱讀教學一些啟示。一、閱讀理論的開展一“自下而上閱讀形式Bottom up Reading Model。Gough的“自下而上閱讀形式也被稱作信息加工形式。它把閱讀過程看成一個直線形的過程,即閱讀過程由音素開始,再到音節(jié)、詞語、句子及語篇各個由低到高的語言層次,較低層次的語言識

2、別不受較高層次的影響。讀者通過施行閱讀,從書面語言平臺接觸與接收信息。二“自上而下閱讀形式Top down Reading Model。心理語言學理論的代表人物Goodman1967,Smith1971等人提出了閱讀的“自上而下形式?!白陨隙麻喿x形式強調讀者對文本材料的綜合理解。讀者利用本人已有的知識去構建篇章意義的過程,即讀者根據(jù)自己已有的語音、句法和語義知識以及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有選擇地捕捉最有意義的語言提示,進展一系列的推斷、預測、驗證和修改,以獲得意義的過程。三“交互閱讀形式。上世紀70年代末,Rumelhart等人提出了交互形式閱讀理論?!敖换バ问秸J為每一階段的知識分析既有來自低

3、級階段,也有來自高級階段的分析。只有當?shù)图夒A段和高級階段的信息吻合時,才能產生令人滿意的正確理解,否那么假設就要重新修改和建立,直至兩種信息完全吻合。也就是說,閱讀是一個多種語言知識,包括文字、詞匯、句法和語義等知識的復雜互相作用過程。二、形式在教學方法上的表達一“自下而上形式。該形式認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應在于語音、詞匯的教學,表達為以詞匯、語法為主線,教師為中心。過分強調語言知識的傳授,那么往往忽略閱讀文章所傳遞的信息,其閱讀教學的目的只是幫助學習者讀懂課文中的字、詞、句等,雖然為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根底,但不利于學習者閱讀才能的進步。二“自上而下形式。該理論認為教學的重點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

4、觀能動性,對課文進展積極的預期、核實、修正、擴展,然后再預期。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角,教師只是對一些學生普遍認為的難點問題加以指導。把閱讀材料作為傳遞信息的載體,重視通過語言形式所表達出來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才能。三交互形式。交互形式強調語言知識與背景知識的重要性。閱讀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圖式,以便學生更好地利用圖式完成預測、假設、驗證等閱讀過程,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對課文進展積極的認知加工,這強調了背景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的地位。 三、對漢語閱讀課教學的啟示綜合以上理論研究,我們認識到,閱讀不僅是獲取信息、培養(yǎng)思維的過程,還是學習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言才能的過程。因此,在對外漢

5、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終究采取何種形式,就成為擺在漢語閱讀課教師面前的問題。一縱向。第二語言的習得是一個不斷向目的語開展、靠近的過程,因此,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習者的閱讀形式也是在開展變化的,我們采用的教學形式就應該是變化的、分階段側重的。對初學者來說,因為受詞匯、語法等語言學知識程度的限制,他們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閱讀形式,閱讀是為了學習語言知識而進展的。因此這一階段的教學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語言才能為目的,加強詞匯、語法的教學。在中級階段,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知識,閱讀目的不僅是為了進步語言才能、語言技巧,而且包括獲取交際信息、豐富自身文化背景知識等。閱讀的形式既可能是自下而上的,也可能是穿插

6、進展的。教學的重點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和策略為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猜測才能,甚至包括語篇思維才能等。二橫向。1.進步語言知識程度學習者首先必須具備相當?shù)恼Z言才能。假設詞匯量、語法知識和語言知識欠缺,就會造成“自下而上的閱讀方式受阻,也就談不上“互相作用和“雙向交流的閱讀活動。只有到達了一定的語言程度,學習者才能與文本發(fā)生意義上的聯(lián)絡。2.擴大文化背景知識閱讀不是一個單純吸收信息的消極過程,而是讀者運用已有的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結合文字信息進展理解的積極過程。因此,影響讀者閱讀才能的重要因素除語言知識外,還有非語言知識。因此文章讀不懂或理解錯誤不應完全歸咎于詞匯量缺乏、語法知識不夠、句

7、子構造不懂等,而有可能是學習者背景知識的欠缺,從而導致文本理解錯誤或困難。因此,教師應該向學習者介紹與文本內容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在學習者的頭腦中建立豐富的非語言知識,幫助他們減少閱讀障礙,促使“自上而下閱讀渠道的暢通。四、小結綜上所述,閱讀理論從上世紀開始就有了很大的開展,對閱讀形式的認識也不斷深化。而對閱讀過程的不同認識反映在教學上就是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應該對不同的閱讀理論有所理解,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學到語言知識,更在閱讀才能上有所進步。參考文獻:1卞魯霞,王明初.背景知識與語言難度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1

8、4.2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理論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3杜學增.英語閱讀的方法和技能M.北京: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1996.4周健.漢語課堂教學技巧與游戲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8. 6季秀清.外國留學生漢語閱讀中字形與字音的作用初探A.語言與文化研究論集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7Carrell.P.L.Introduction: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A. Interactive Approache4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C. Ed.P.L.Carrell et a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1-7.8Rumelhart,D.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A.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4th 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