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之委蛇與心之逍遙――對莊子人生哲學的幾點思考_第1頁
形之委蛇與心之逍遙――對莊子人生哲學的幾點思考_第2頁
形之委蛇與心之逍遙――對莊子人生哲學的幾點思考_第3頁
形之委蛇與心之逍遙――對莊子人生哲學的幾點思考_第4頁
形之委蛇與心之逍遙――對莊子人生哲學的幾點思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形之委蛇與心之逍遙對莊子人生哲學的幾點思考孟琦a,葛夢薇b(a.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院,陜西西安 710062;b.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處,陜西楊凌 712100摘要莊子的人生哲學以實現(xiàn)個性人格獨立和個體精神自由為其根本宗旨,通過對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對儒家仁義禮法的批判,莊子從外在的處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內在的精神超越(逍遙其心兩個方面對這個問題給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為實現(xiàn)個性人格獨立和個體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礎,逍遙其心則為這種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對當代人來說,這種處世智慧和精神追求仍有著許多積極啟示和可供借鑒之處。關鍵詞莊子;委蛇其形;逍遙其心;安時處順;坐忘;無待From Fle

2、xible Behavior to Freely PsycheThought on Zhuang-Zis Life PhilosophyMeng Qi a,Ge Meng_wei b(a.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b.Student Affairs Office, Yangling V 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Shaanxi 712100, China Abstract: Indep

3、endence personality and freely psyche is the fundamental aim of Zhuang-Zis Life Philosophy. By thinking the life condition and criticizing the Confucian moral, Zhuang-Zi gives a path to the aim from two aspects of conduct skill (flexible behavior and spiritual transcendence (freely psyche. To achiev

4、e the aim, flexible behavior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basis, freely psyche is the approach and method. Today, we can also get many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rom this wisdom.key words: Zhuang-Zi; flexible behavior; freely psyche; adaptation to the situation; Sit and Forget; No- dependence人生哲學思想構成了莊子哲學的

5、理論主體,通過對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對儒家仁義禮法的批判,莊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提出了個性人格獨立和個體精神自由的問題并對其予以深切關注。不僅如此,莊子還分別從外在的處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內在的精神超越(逍遙其心兩個方面給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為追求個性人格獨立和個體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礎,逍遙其心則為這種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一、安時處順,委蛇其形委蛇,又作委佗,語出應帝王關于神巫季咸、列子與壺子的故事中,莊子在記述壺子示季咸以地文、天壤、太沖莫勝之后說:“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102由這段話可以看出,委蛇應是因順和隨順的意思,即應世

6、而變、順時而動,用莊子的話來說也就是“安時處順”、“虛己游世”。此外,委蛇一詞在莊子書中還曾多次出現(xiàn),其所指也皆為因順和隨順之意。莊子所生活的戰(zhàn)國中期,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在人間世中,莊子借楚狂接輿之口說道,“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61在這樣的無道亂世,圣人也只能保全生命,以求“僅免刑焉”。即便如此,莊子仍然發(fā)出執(zhí)著的呼喚:為了尋求生存空間,你必須放棄“臨人以德”和“畫地而趨”的處世原則,學會在荊棘密布的道

7、路上退步迂回、曲折前行,以使自己的生命不受到傷害。由此不難看出,作為一位把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看作自己靈魂的偉大哲人,人生追求的高遠,讓莊子極欲如鯤鵬展翅一般扶搖直上,超然世外;社會現(xiàn)實的險惡,又迫使莊子不得不像潛龍在淵一樣隱于底層,順世隨俗。因此,在莊子那里,超世和遁世的人生態(tài)度雖然也時有閃現(xiàn),但是更多的情況下,莊子強調的是“安時處順”、“虛己游世”的順世人生態(tài)度?!扒曳虻谜?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85-86“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1260與一般人所理解的不同,這并不是一種消極逃避和隨波逐流,而是在對社會現(xiàn)實“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基礎上的一種靈活應對,是一

8、種“出于淤泥而不染”的處世方略和人生態(tài)度。因為,莊子的這種“當其時,順其俗”是有一定限度的,這就是“順人而不失己”和“外化而內不化”?!拔ㄖ寥四四苡斡谑蓝黄?順人而不失己”1377“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與之相靡,必與之莫多?!?305只有順人而不失己,才能保持自身的人格獨立;只有外化而內不化,才能獲得內心的精神自由。面對變幻莫測的風云亂世,孔子的應對策略是“有道則見,無道則隱”273,孟子則進一步說:“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3304。在莊子看來,儒家的這種入世太過積極進取、退隱太過消極無為的

9、處世態(tài)度未免有失偏頗,甚至不無虛偽。因此莊子進一步指出,“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201 也就是說,圣人能做到:不雕礪心志而高尚,不講仁義而修身,不求功名而治世,不處江海而閑游,不事導引而高壽。圣人能忘掉一切,也擁有一切,恬淡自如,心游四方。也即圣人真正化解了人格與世俗之間的矛盾,他既能超然于世外,又能浪跡于世間;既保留了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又實現(xiàn)了社會使命和道德完善。由此看來,莊子的人生哲學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那么,怎樣才能具體做到順人而不失己和外化而內不化呢?莊子提出了“緣督以

10、為經(jīng)”的方法。“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137只要做到了“緣督以為經(jīng)”,在社會生活中就能像庖丁解牛那樣“以無厚入有間”,則“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已經(jīng)超越了世俗的道德善惡區(qū)分,要緊的是無近名和無近刑,因為它們都是關乎著生命的。按照世俗道德標準的規(guī)定,無論是善的還是惡的東西,在莊子眼里看來,都對生命沒有什么好處。刑固然是對生命的傷害,名又何嘗不是呢?二、坐忘無待,逍遙其心如果說委蛇其形的外在處世之道為莊子追求個性人格獨立和個體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礎的話,那么逍遙其心的內在精神超越則為這種追求指出了

11、方法和道路。其實,如果我們承認自由是對必然性的認識的話,那么安時處順、委蛇其形的處世之道和游刃有余、揮灑自如的人生境界本身就是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只有以對社會現(xiàn)實和社會關系的正確認識為前提,虛己以游世才是可能的,緣督以為經(jīng)也才是可行的,“以無厚入有間”也才真正有余地可以游刃。莊子把實現(xiàn)個性人格獨立和個體精神自由作為人生的最高理想,而這種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就是逍遙游。關于逍遙游的境界,莊子是這樣描述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4 在這里,莊子一方面指出逍遙游即一種無拘無束、無牽無絆的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

12、另一方面也指出要達于逍遙游的境界,就必須做到“無功”、“無名”、“無己”。所謂“無功”就是不“以物為事”19。只有“無功”,才能不被功績左右,不受物欲役使。莊子主張:“無為謀府,無為事任”1104,“不與物交,淡之至也”1203。這樣就不會被擾亂心神,“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158所謂“無名”就是不“以天下為事”18。只有“無名”,才不會被虛名所困,受名譽之累。儒家的仁義禮法之所以不能推行,就是因為過分追求虛名,“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43 與此相

13、反,“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正平則與彼更生,更生則幾矣!”1241 所謂“無己”就是“喪我”114、“忘己”1155。只有“無己”,才能不被形體所拘,實現(xiàn)精神超越。莊子認為,“忘己之人,是之謂入于天?!?155成玄英疏曰:“凡天下難忘者,己也,而己尚能忘,則天下有何物足存哉!是知物我兼忘者,故冥會自然之道也?!?395在“無功”、“無名”、“無己”這三者中,又以“無己”之境界最高。宋榮子的“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14,僅僅只是處于榮辱不驚的“無名”的境界;列子能“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14,看來已是無牽無絆、風流無比,但卻執(zhí)著于我,“猶有所待者也”14,說到底

14、,仍然未到物我兩忘的“無己”之境。因此,如果說“無功”、“無名”是對身外之物的否定和揚棄,那么“無己”則是對主體自身的否定和揚棄。只有“無己”之人,才能做到真正的“無功”、“無名”。而一旦做到了“無功”、“無名”、“無己”,也就達到了“無待”逍遙、游于無窮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達到“無待”逍遙的境界呢?莊子提出了三種實現(xiàn)精神超越的修養(yǎng)方法,即“心齋”、“坐忘”和“見獨”。這三者都是指主體通過超驗的方式使心靈或精神達到一種“虛靜”的境界,而“坐忘”和“見獨”則是“心齋”的具體操作方法。關于“心齋”,莊子在人間世中借孔子和顏回之口作了這樣的描述,“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

15、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44由此可見,“心齋”就是指通過齋戒的方法摒除私欲雜念,使心靈進入一種完全虛靜的狀態(tài)。莊子還進一步揭示了心齋之妙用,“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144-45。這其實也就是“無己”的境界。作為“心齋”具體操作方法的“坐忘”,莊子仍然是借孔子和顏回的對話作了描述,“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

16、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后也?!?94 這里的“坐忘”,其實是對“心齋”坐出了具體的解釋,從“忘仁義”到“忘禮樂”再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其實就是從忘物到忘我再到無待逍遙之境的過程。作為“心齋”另外一種操作方法的“見獨”,莊子在大宗師中的描述是這樣的,“叁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朝徹而后能見獨;見獨而后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

17、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183很顯然,這里從“外天下”、“外物”、“外生”、經(jīng)過“朝徹”、“見獨”所達到的“無古今”和“不死不生”的“攖寧”境界和上述的無待逍遙之境是同一境界。通過這三種方法,心就會像一座“虛靜恬淡”1169的空室,由此而“虛室生白”145。三、對當代人的幾點啟示莊子哲學作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對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思想觀念曾經(jīng)產生過深遠影響,而他委蛇其形的處世智慧和逍遙其心的精神追求,即使在今天看來,對當代人仍有著許多積極的啟示和可供借鑒之處。首先,安時處順、委蛇其形的處世之道啟示我們在人生實踐中要能屈能伸、進退自如,從而等待時機、以求有為?,F(xiàn)代社

18、會發(fā)展速度日益加快,這就要求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要讓自己像彈簧一樣富有張力和“彈性”,既不因為遭受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感嘆生不逢時而逃避社會生活,也不因為不識時務而一意孤行甚至處處碰壁而被社會生活所吞噬。只有能屈能伸、進退自如的人才能在任何時候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節(jié)奏,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適時把握機遇,從而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其次,“順人而不失己”、“外化而內不化”的做人原則啟示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外柔內剛、外圓內方,從而保持獨立的個性人格。當今社會雖然不似莊子所描述的那般險惡,但由于人與人的社會聯(lián)系和社會交往日益密切,每個人的個性獨立和個性自由意識不斷增強,我們仍然能從莊子的為人之

19、道中得到啟示,使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營造出與他人和諧共處的人際環(huán)境。在此過程中,個人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稍作讓步、順隨他人,能使他的人格獨立更容易得到保持。正如庖丁解牛一樣游刃有余,不至于使人格之“刃”因鋒芒畢露而被損毀。第三,“無功”、“無名”、“無己”、“無待”的精神追求啟示我們在社會生活中要淡泊名利、超越自我,從而享受到心靈的放松和精神的自由。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使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仿佛高速旋轉的陀螺一樣身不由己地快步向前,難以體驗到片刻的放松和休閑,以至于有的人在無法停歇的奔波忙碌中忘記了人生的本來目的,以為只有擁有得越多才能換來越多的放松和休閑,甚至是

20、幸福和自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反思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和自由?幸福不是指你所擁有的物質財富的多少,自由更不是指你可以做的事情的多少。莊子告訴我們,“喪己于物,失性于俗”1209者只會被外物所困、受欲望支配,只有受外界和自身束縛最少的人才能體驗到最多的自由。第四,“物物而不物于物”、“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的批判精神啟示我們要高揚理性、勇于反思,從而不至于在現(xiàn)代社會中迷失自我?,F(xiàn)代社會生產工具的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促進了生產力的飛速發(fā)展和勞動產品的極大豐富,但是同時,這些以物為主要載體的工具和技術以及同樣表現(xiàn)為物的勞動產品,對于作為生產主體的人來說,卻正在慢慢變成一副巨大的枷鎖。尤其是在市場經(jīng)濟和商品大潮的沖擊下,本來服務于人的物卻反過來左右人。作為主體的人,也越來越被工具理性和物質欲望所左右,卻越來越缺乏價值理性和人文精神,以至于最終淪為物的奴隸。與此相應,價值迷途、人性扭曲、情感淡漠、文化快餐、藝術媚俗等現(xiàn)象也隨之而起,這就要求我們現(xiàn)代人也應該像莊子那樣具備敏銳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能力。第五,坐忘無待,逍遙其心的人生追求啟示我們要重拾理想、堅定信仰,從而保留內心世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