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14)2013中考生物試題分類匯編十五 生物的起源進化(含解析)_第1頁
(備戰(zhàn)2014)2013中考生物試題分類匯編十五 生物的起源進化(含解析)_第2頁
(備戰(zhàn)2014)2013中考生物試題分類匯編十五 生物的起源進化(含解析)_第3頁
(備戰(zhàn)2014)2013中考生物試題分類匯編十五 生物的起源進化(含解析)_第4頁
(備戰(zhàn)2014)2013中考生物試題分類匯編十五 生物的起源進化(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3中考生物試題分類匯編十五 生物的起源進化13、(2013四川內江)下面是小勇同學學習了生命起源與進化后總結的觀點,小旭同學說其中有一項是錯誤的,你認為錯誤的一項是A生命進化的最直接證據(jù)是同源器官的發(fā)現(xiàn)B原始生命誕生的標志是原始新陳代謝和個體增殖C地層中不同地質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順序D米勒的實驗可以說明原始地球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10(1分)(2013淄博)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總趨勢的敘述,不合理的是()A由水生生物到陸生生物B由體型較小的生物到體型較大的生物C由結構簡單的生物到結構復雜的生物D由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考點: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分析:此題考查的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的知識,

2、在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證據(jù),據(jù)此作答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證據(jù),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較多越晚近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較多,因此證明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可見B的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的知識在考試中經常出現(xiàn),要注意熟練掌握和應用16(1分)(2013德州)科學研究中經常用模擬實驗來解決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實驗法解決的問題,便于提高效率、獲取證據(jù)依據(jù)如圖對米勒模擬實驗的解釋錯誤的是()A內模擬了原始大氣及閃電B內模擬了原始大氣中

3、的水蒸氣凝結降雨的過程C內模擬了原始海洋D內產生了多種蛋白質考點: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分析:關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實驗及其結論,據(jù)此解答解答:解:米勒的實驗如上圖,將水注入左下方的燒瓶內,先將玻璃儀器中的空氣抽去然后打開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氫氣的混合氣體(模擬原始大氣)再將燒瓶內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氣體同在密閉的玻璃管道內不斷循環(huán),并在另一容量為5升的大燒瓶中,經受內的火花放電(模擬雷鳴閃電)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機物,經過冷凝器的冷卻后(模擬了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降雨的過程),積聚在儀器底部的溶液(模擬原始大氣中生成

4、的有機物被雨水沖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實驗結果生成了多種氨基酸,米勒的實驗試圖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xiàn)的米勒的實驗僅能證明無機小分子物質可以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質,可見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米勒的實驗及結論的內容在考試中經??嫉?,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結合米勒的實驗裝置圖,來幫助理解和記憶24(2分)(2013臨沂)美國學者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A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B原始地球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氣D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考點:生物學史分析:關生命起源的

5、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實驗及其結論,據(jù)此解答解答:解:米勒的實驗裝置如下圖 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yōu)樵忌桌胀ㄟ^實驗驗證了化學起源學說的第一階段 米勒的實驗

6、如圖,將水注入左下方的燒瓶內,先將玻璃儀器中的空氣抽去,然后打開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氫氣的混合氣體(模擬原始大氣),再將燒瓶內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氣體同在密閉的玻璃管道內不斷循環(huán),并在另一容量為5升的大燒瓶中,經受火花放電(模擬雷鳴閃電)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機物,經過冷卻后,積聚在儀器底部的溶液(模擬原始大氣中生成的有機物被雨水沖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實驗結果共生成20種有機物,其中11種氨基酸中有4種(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質所含有的米勒的實驗試圖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xiàn)的可見B符合題意

7、故選:B點評:米勒的實驗及結論的內容在考試中經??嫉?,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結合米勒的實驗裝置圖,來幫助理解和記憶14(2分)(2013泰安)如圖表示脊椎動物的進化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類和乙類都只生活在水中B丙類體溫恒定,是兩棲動物C丁類是由古代丙類進化來的D鳥類最高等,因為可以飛行考點:生物進化的歷程分析:本題考查生物進化的歷程地球上的動物是由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解答:解:生物進化的歷程如圖所示:可見,動物進化的歷程是由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的而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原始魚類原始兩棲類原始爬行類原始的鳥類和原始的哺乳類,A、甲是原始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乙是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

8、吸,發(fā)育為變態(tài)發(fā)育,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B、丙是爬行動物,體溫不恒定C、原始的鳥類和丁原始的哺乳類都是古代丙爬行動物進化來的D、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哺乳動物不但處于進化的最高點,而且它的特征,如體表被毛、牙齒分化、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結構功能最完善,最適應環(huán)境,也說明它是脊椎動物中乃至整個動物界是最高等的所以脊椎動物中最高等的動物是哺乳動物故選:C點評:生物進化的趨勢和歷程,都是重要的考點29(1分)(2013威海)農民用某種殺蟲劑消滅棉鈴蟲,開始使用時效果不錯,但長期使用效果越來越

9、差造成這種情況最可能的原因是()A該殺蟲劑的藥效不穩(wěn)定B棉鈴蟲經過長期努力,適應了有該殺蟲劑的環(huán)境C少數(shù)抗藥性強的棉鈴蟲存活下來并大量繁殖D殺蟲劑使棉鈴蟲的基因產生了抗藥性變異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棉鈴蟲抗藥性的形成解答時可以從自然選擇和抗藥性形成的過程方面來切入解答:解: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棉鈴蟲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殺蟲劑時,把抗藥性弱的棉鈴蟲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棉鈴蟲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棉鈴蟲,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

10、在使用殺蟲劑時,又把抗藥性弱的棉鈴蟲殺死,抗藥性強的棉鈴蟲活下來這樣經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最終活下來的棉鈴蟲是抗藥性強的棉鈴蟲在使用同等劑量的農藥時,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殺蟲作用,導致殺蟲劑滅蟲的效果越來越差故選:C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棉鈴蟲抗藥性增強的原因3(1分)(2013淄博)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A葫蘆蘚B海帶C滿江紅D小麥考點:生物進化的歷程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植物的進化歷程,可以通過生物進化樹來解答解答:解:如圖生物進化樹植物的進化歷程:原始藻類植物(原始苔蘚植物和原始蕨類植物)原始的種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相比出現(xiàn)了花與果實,使其繁殖

11、能力更強、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適應能力更強,也就更高級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劃分,生殖多為低等的孢子生殖,是最低等的植物A、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無根,起固著作用的是假根,有莖、葉的分化故不符合題意B、海帶屬于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藻類植物是最低等的一個類群故符合題意C、滿江紅屬于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故不符合題意D、小麥屬于被子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一個類群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知植物的進化歷程,是中考的熱點17(1分)(2013德州)下列關于生物進化證據(jù)的說法正確的是()A同源器官外形的差異是長期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結果

12、B通過細胞色素C的研究可以知道生物進化的歷程C同源器官的存在,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jù)D越是晚期形成的地層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考點:生物進化的證據(jù)-化石分析: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糞便等)或生活痕跡(如動物的腳印、爬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胚胎學是研究動植物的胚胎形成和發(fā)育過程的科學,為生物進化論也提供了重要的證據(jù),如脊椎動物和人的胚胎發(fā)育早期都有鰓裂和尾;比較解剖學是對各類脊椎動物的器官和系統(tǒng)進行解剖和比較研究的科學,生物進化在比較解剖學上最重要的證據(jù)是同源器官解答:解:A、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結構、各部分

13、和生物體的相互關系以及胚胎發(fā)育的過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時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別是因為這些動物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向著不同的方向進化發(fā)展,適應于不同的環(huán)境和功能,因而產生了表面形態(tài)上的分歧B、通過細胞色素C的研究可以知道生物親緣關系遠近: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其細胞色素C越相似或相同比如人和黑猩猩而如果在進化史上相去甚遠,則其其細胞色素C也相差越遠,比如人和酵母菌而不能得知生物進化的歷程C、同源器官的動物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向著不同的方向進化發(fā)展,適應于不同的環(huán)境和功能,因而產生了表面形態(tài)上的分歧具有同源器官的動物只能說明親緣關系遠近而不能得知生物進化的歷程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比較全

14、面的證據(jù),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jù)是化石D、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就叫化石,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地層中埋藏著不同類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較淺地層中的化石與現(xiàn)代生物結構比較相似,埋藏于較深地層中的化石與現(xiàn)代生物結構差別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層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說明了生物的進化歷程和進化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故選:A點評:各

15、類生物化石在地層中按照一定順序出現(xiàn)的事實證明了生物進化的趨勢18(2分)(2013東營)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馬,繁殖季節(jié)雄性角馬往往用尖銳的角作為爭奪配偶的武器(如圖)按照達爾文的觀點,現(xiàn)代角馬的角發(fā)達的原因是()A代代使用的結果B發(fā)生了定向的有利變異的結果C繁衍后代的結果D角發(fā)達的雄角馬有機會繁衍后代而保留下來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此題考查了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理解和運用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解答:解: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連續(xù)的過程由于

16、生存斗爭不斷地進行,因而自然選擇也是不斷地進行,通過一代代的生存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物種變異被定向地向著一個方向積累,于是性狀逐漸和原來的祖先不同了,這樣新的物種就形成了 雄角馬的角由于經常在爭奪配偶中作為武器,這樣角發(fā)達的雄性角馬一般都能找到配偶,其性狀經過逐代積累,而形成現(xiàn)在角發(fā)達的雄性角馬類型而角不發(fā)達的雄性角馬由于得不到配偶,其性狀得不到傳遞,而被淘汰故選:D點評:生物現(xiàn)有的性狀: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都是經達長期的自然選擇后的結果,是對環(huán)境的適應10(1分)(2013菏澤)對下列觀點或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A長頸鹿“長頸”的形成是其生活環(huán)境自然選擇的結果B人們對“超級細菌”無可

17、奈何是抗生素質量下降的緣故C害蟲為了適應大量施用農藥的環(huán)境,產生了抗藥性變異D枯葉蝶的體色和體形酷似枯葉這是發(fā)生有利變異的結果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解答:解:A、按照達爾文的觀點,現(xiàn)代長頸鹿長頸的形成是這樣的:古代的長頸鹿存在著頸長和頸短、四肢長和四肢短的變異,這些變異是可以遺傳的,四肢和頸長的能夠吃到高處的樹葉,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頸短的個體,吃不到高處的樹葉,當環(huán)境改變食物缺少時,就會因吃不到足夠的樹葉而導致營養(yǎng)不良,體質虛弱,本身活下來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會就更小,經過許多代以后,四肢和頸短的長

18、頸鹿就被淘汰了,這樣,長頸鹿一代代的進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長頸鹿;因此現(xiàn)代長頸鹿長頸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故選項說法正確;B、濫用抗生素是出現(xiàn)“超級細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剛被使用的時候,能夠殺死大多數(shù)類型的細菌,但少數(shù)細菌由于變異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殺死而生存下來,并將這些特性遺傳給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經過抗生素的長期選擇,使得有的細菌已不再受其的影響了,就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所謂的“超級細菌”所以“超級細菌”的形成是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抗藥性不斷增強的結果,故選項說法錯誤;C、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害蟲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農

19、藥時,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害蟲,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農藥時,又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樣經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最終活下來的害蟲大多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在使用同等劑量的農藥時,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殺蟲作用,導致農藥的滅蟲的效果越來越差所以害蟲產生抗藥性的原因是自然選擇的結構,故選項說法錯誤;D、枯葉蝶的體色和體形酷似枯葉,這樣利于枯葉蝶捕食和避敵,是一種擬態(tài)現(xiàn)象達爾文認為,這是枯葉蝶在長期的生存斗爭過程中經過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是自然界對生物的選擇作用,使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因此,枯葉

20、蝶的體色和體形酷似枯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點評:變異是指子代與親代之間的差異,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的現(xiàn)象按照變異對生物是否有利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有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不利的16(1分)(2013菏澤)關于生命的起源與進化,下列說法不確切的是()A米勒實驗說明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物形成有機物是可能的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已經得到了實驗證實C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了差異D生物化石為生物的進化學說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jù)考點: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分析:本題考查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的知識可結合生命的起源化學進化論進行分析解答:解:A

21、、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yōu)樵忌桌胀ㄟ^實驗驗證了化學起源學說的第一階段:在原始地球大氣中,無機物可以形成有機物故不符合題意B、化學起源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

22、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yōu)樵忌桌盏膶嶒炘噲D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xiàn)的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還沒有得到準確的實驗證實故符合題意C、生物在繁衍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變異,其中的許多變異是能夠遺傳的,這些不斷發(fā)生的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生物在生存過程中,既要與自然環(huán)境進行斗爭,又要與其他

23、生物進行斗爭自然選擇使不斷變化的生物適應于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自然選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因此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了差異故不符合題意D、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jù),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就叫化石,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地層中埋藏著不同類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較淺地層中的化石與現(xiàn)代生物結構比較相似,埋藏于較深地層中的化石與現(xiàn)代生物結構差別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

24、復雜、高等,陸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層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說明了生物的進化歷程和進化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因此化石是研究進化的主要證據(jù)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的知識,是考試的重點內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靈活答題20(2分)(2013濟寧)“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濟寧市在荷花上大做文章,南有微山萬畝荷花的壯麗景觀,北有汶上蓮花的爭奇斗艷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濟寧市內栽培荷花就有四十余種你認為品種繁多的主要原因是()A各縣氣候條件稍有差異的結果B用組織培養(yǎng)方法繁殖的結果C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D長期人工選擇的結果考點:人工選擇及其意義分析

25、:本題考查的是人工選擇及其意義人工選擇是在不同的飼養(yǎng)條件下,原始祖先產生了許多變異,人們根據(jù)各自的愛好對不同的變異個體進行選擇經過若干年的選擇,使選擇的性狀積累加強,最后選育出不同的品種解答:解:首先人工選擇的方向是人們的需求和喜好“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濟寧市在荷花上大做文章,南有微山萬畝荷花的壯麗景觀,北有汶上蓮花的爭奇斗艷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濟寧市內栽培荷花就有四十余種荷花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的名貴觀賞花卉,所以是人們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進行選擇的結果而不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由于荷花品種眾多,有些并不一定適應自然環(huán)境,在自然界中難免被淘汰故選:D點評:自然選擇是自然界對生物的選擇作用

26、使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而人工選擇是根據(jù)人們的需求和喜好,進行選擇24(2分)(2013東營)朱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野生環(huán)境中曾一度失蹤了20多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才在陜西省洋縣姚家溝重新發(fā)現(xiàn)了7只朱鹮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選擇B外來物種入侵C自然災害D棲息地破壞考點: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原因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原因解答時可以從威脅生物多樣性生存的原因所占的比例方面來切入解答:解:威脅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棲息地被破壞、偷獵(濫捕亂殺)、外來物種入侵、環(huán)境污染、其他原因(自然災害和動物疾病)等,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主要體現(xiàn)為物種滅絕的速度加快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

27、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長是破壞或改變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過度利用生物資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開墾(圍湖造田、墾荒、濕地開發(fā)等)、環(huán)境污染使環(huán)境不再適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棲息環(huán)境遭到破壞,使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越來越少,導致生物種類越來越少因此朱鹮棲息地的喪失是造成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故選:D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威脅生物生存的原因25(2分)(2013濱州)下列關于某殺蟲劑殺蟲效果的敘述,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一項是()A殺蟲劑使用后害蟲產生抗藥性強的變異B殺蟲劑使用之后抗藥性弱的個體被淘汰C殺蟲劑出現(xiàn)之前害蟲存在過度繁殖的傾向D害蟲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了自然選擇考

28、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3718684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害蟲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減弱的原因解答時可以從自然選擇和抗藥性形成的過程方面來切入解答:解: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害蟲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殺蟲劑時,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害蟲,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殺蟲劑時,又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樣經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最終活下來的害蟲大多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在使用同等劑量的殺蟲劑時,就不能起到

29、很好的殺蟲作用,導致殺蟲劑的滅蟲的效果越來越差因此農業(yè)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后,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減弱的原因是殺蟲劑對害蟲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強的害蟲被保留了下來故選: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害蟲抗藥性增強的原因10(0.5分)(2013錦州)在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100年間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原因是()A環(huán)境變化的結果B自然選擇的結果C人工選擇的結果D過度繁殖的結果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據(jù)此答題解答:解: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樺尺娥的后代個體中,體色存在著深色

30、和淺色的變異,其天敵小鳥對樺尺娥的體色起著選擇作用;當樺尺娥的體色與環(huán)境顏色一致時,不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能夠生存下來并產生后代,當樺尺娥的體色與環(huán)境顏色不一致時,容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而被吃掉,失去了產生后代的機會,因此后代個體與環(huán)境顏色不一樣的個體就會越來越少這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因此在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100年間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原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選:B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自然選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13(1分)(2013江西)在某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種兔子,調查其數(shù)量如圖甲,多年后再調查其數(shù)量如圖乙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A兔子毛色的不同顏色是相對性狀B最不利于在此環(huán)境中生存

31、的是白色兔C淺色兔子為適應環(huán)境毛色發(fā)生深色變異D不同毛色兔子數(shù)量變化是自然選擇結果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概念;生物的變異 分析:分析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甲圖中淺色兔子更容易生存,而乙圖中,深色兔子更容易生存;這說明生物的體色與環(huán)境的顏色一致時即具有保護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解答:解:A、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叫做相對性狀,如兔子毛發(fā)的白色或黑色、淺色或深色都是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從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甲圖中白色兔少,而乙圖中沒有白色兔,這說明最不利于在此環(huán)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動

32、物的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相似,從而不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利于其避敵和捕食,這種體色叫做保護色;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這就是說,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huán)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huán)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而不是淺色兔子為適應環(huán)境毛色發(fā)生深色變異故C錯誤,符合題意D、達爾文認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因此,不同毛色兔子數(shù)量變化是自然選擇結果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

33、評:保護色是動物在自然界長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為,是自然選擇的結果34(1分)(2013江蘇無錫)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jù)B“始祖鳥”是鳥類進化成哺乳類的典型證據(jù)C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發(fā)生顯著變化的是腦容量增加D達爾文提出較為完善的生物進化學說,其核心是自然選擇考點:生物進化的證據(jù)-化石;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關于生物進化的內容,分析、解答解答:解: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較全面的證據(jù)不符合題意B、始祖鳥既具有鳥類的特

34、點前肢特化為翼,有具有爬行動物的特點,翼的末端有爪,因此始祖鳥化石說明了鳥類是由古代的爬行動物進化來的,是由爬行類進化到鳥類的一個過渡類型符合題意C、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慢慢會使用和制造工具,手的活動,刺激了腦的發(fā)育,并用火燒熟食物來吃,增加了腦的營養(yǎng)等,因此在人的進化中發(fā)生顯著變化的是腦容量增加不符合題意D、達爾文是進化論的提出者,他認為,自然選擇過程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連續(xù)的過程,生物進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選擇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生物進化的知識是考試的重點,要熟練掌握,并結合題意,靈活答題50(1分)(2013江蘇無錫)長頸鹿的頸很長,按照達爾文的觀點,其原因是()A變異朝著有利于生殖的

35、方向發(fā)展的結果B繁衍后代的需要C代代經常使用,吃高處的葉子的結果D頸短的個體倍淘汰,頸長的個體被保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生物進化的原因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長頸鹿的頸很長,是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自然選擇的結果解答:解:達爾文認為:古代的長頸鹿存在著頸長和頸短、四肢長和四肢短的變異,這些變異是可以遺傳的,四肢和頸長的能夠吃到高處的樹葉,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頸短的個體,吃不到高處的樹葉,當環(huán)境改變食物缺少時,就會因吃不到足夠的樹葉而導致營養(yǎng)不良,體質虛弱,本身活下來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

36、就會就更小,經過許多代以后,四肢和頸短的長頸鹿就被淘汰了,這樣,長頸鹿一代代的進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長頸鹿,因此長頸鹿的頸很長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選:D點評:生物的變異是隨機的,不定向的,環(huán)境的選擇是定向的,古代長頸鹿的生活環(huán)境反生了改變,又正好產生了適應這種環(huán)境的變異,這是長頸鹿長脖子形成的原因20(3分)(2013南京)下列與生物進化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A人類起源于黑猩猩等現(xiàn)代猿B高等生物的化石出現(xiàn)在古老的地層里C生物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生物進化的規(guī)律之一是從陸生到水生考點:現(xiàn)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生物進化的證據(jù)-化石;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人類

37、的起源、生物進化的原因、證據(jù)和規(guī)律等內容,逐一分析解答解答:解:A、人類和類人猿的關系最近,是近親,它們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不符合題意B、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地層中埋藏著不同類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化石越多不符合題意C、達爾文認為生物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我們普遍支持這一學說符合題意D、越是古老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化石越多這說明生物進化的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

38、生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生物進化的相關的基礎知識,明確生物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1(2013湖南益陽)有的科學家推測:“地球上的生命來自于外星球?!毕铝兄С衷摷僬f的證據(jù)是( A ) A天文學家在星際空間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十種有機物 B.在月球上發(fā)現(xiàn)了原始生命 C米勒的實驗為該推測提供了證據(jù) D“露西”少女骨骼化石提供了證據(jù)22(2分)(2013婁底)在某個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有許多無翅或殘翅昆蟲該島上無翅或殘翅昆蟲特別多的原因是()A自然選擇的結果B長期不用的結果C定向變異的結果D人工選擇的結果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

39、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源于達爾文于1859 年發(fā)表的驚世駭俗的宏篇巨著物種起源,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解答:解:在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生活著的昆蟲多是無翅或殘翅的類型,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由于這些海島上經常刮大風,哪些有翅能飛但翅膀不夠強大的昆蟲,就常常被大風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機會較少,是不適者被淘汰而無翅或殘翅的昆蟲,由于不能飛翔,就不容易被風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機會就多,是適者生存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選擇之后,島上無翅或殘翅的昆蟲就特別多,少數(shù)能飛行的昆蟲翅異常發(fā)達這種兩極分化現(xiàn)象產生的

40、原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不是人工選擇形成的,人工選擇是根據(jù)人們的需求和喜好,進行選擇故選:A點評: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生物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變異,環(huán)境對這些變異起選擇作用:具有適應環(huán)境變異的個體能夠生存下來,否則就被淘汰23(2分)(2013婁底)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千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A越簡單、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復雜、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簡單、低等,陸生的越多D越復雜、高等,陸生的越多考點:生物進化的證據(jù)-化石分析: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主要的證據(jù)據(jù)此解答解答:解:在研究生物

41、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jù),但不是直接的證據(jù),因為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深埋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地層中埋藏著不同類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較淺地層中的化石與現(xiàn)代生物結構比較相似,埋藏于較深地層中的化石與現(xiàn)代生物結構差別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化石越多這說明生物進化的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故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各類生物化石在地層中按照一定順序出現(xiàn)的事實證明了生物進

42、化的趨勢24(2分)(2013懷化)19世紀,關于生物進化的原因,提出著名的自然選擇學說的生物學家是()A達爾文B孟德爾C羅伯特虎克D巴斯德考點:生物學史;生物進化的原因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源于達爾文于1859 年發(fā)表的驚世駭俗的宏篇巨著物種起源,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解答:解: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闡明了生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規(guī)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類的起源與性的選擇一書,列舉許多證據(jù)說明人類是由已經滅

43、絕的古猿演化而來的;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目前被人們普遍接受的生物進化學說故選:A點評:理解達爾文與“自然選擇”,關鍵是平時注意多搜集相關的資料多積累相關的知識,其他生物學家的相關事跡也要了解20(1分)(2013懷化)根據(jù)生物進化的理論,下列動物最早在地球上出現(xiàn)的是()A魚類B爬行類C鳥類D哺乳類考點:生物進化的歷程分析:本題考查生物進化的歷程可以結合生命樹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如圖為生物進化樹可見,脊椎動物進化的歷程是:原始魚類動物原始兩棲類動物原始爬行類動物(原始鳥類和原始哺乳類),所以在脊椎動物中,最早出現(xiàn)的脊椎動物是古代的魚類故選:A點評:本題關鍵是理解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23(2分)

44、(2013衡陽)達爾文發(fā)現(xiàn)在大風經常襲擊的克爾格倫島上,昆蟲的翅要么強大,要么退化,沒有中等大小翅的種類,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A是否經常使用翅膀的結果B食物獲得多少的結果C大風作用下,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D定向變異的結果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 分析:此題考查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可以從自然選擇和島上的環(huán)境特點方面來切入解答:解:在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生活著的昆蟲多是無翅或殘翅的類型,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由于這些海島上經常刮大風,哪些有翅能飛但翅膀不夠強大的昆蟲,就常常被大風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機會較少,是不適者被淘汰而無翅或殘翅的昆蟲,由于不能飛翔,就不容易被風吹到海里,因

45、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機會就多,是適者生存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選擇之后,昆蟲的翅要么強大,要么退化,沒有中等大小翅的種類,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大風作用下,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故選C點評: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19(2分)(2013衡陽)1953年,在實驗室里模擬大氣成分、利用火花放電,合成了氨基酸等簡單有機物的科學家是()A達爾文B米勒C巴斯德D列文虎克考點:生物學史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美國學者米勒的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的知識,據(jù)此答題解答:解: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國學者米勒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設計了一個實驗裝置,將甲烷、氨、氫、水蒸

46、氣等氣體泵入一個密閉的裝置內,通過火花放電,合成了氨基酸,證明了從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是有可能的這一結論故選:B點評:掌握生命起源的知識,平時注意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米勒的實驗設計以及結論這部分內容在考試中經常出現(xiàn),值得注意18(2分)(2013蘭州)用達爾文的進化學說解釋,長頸鹿頸長的原因是()A長時間伸長脖子B遺傳變異C自然選擇D人工選擇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據(jù)此答題解答:解:生物界普遍存在變異,古代的長頸鹿存在著頸長和頸短、前肢長和前肢短的變異,這些變異是可以遺傳的,前肢和頸長的能夠吃到高處的樹

47、葉,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頸短的個體,吃不到高處的樹葉,當環(huán)境改變食物缺少時,就會因吃不到足夠的樹葉而導致營養(yǎng)不良,體質虛弱,本身活下來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會更小,經過許多代以后,前肢和頸短的長頸鹿就被淘汰了,這樣,長頸鹿一代代的進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長頸鹿因此長頸鹿的長頸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長頸鹿長頸進化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23(2分)(2013玉林)醫(yī)生在治療感染H7N9病毒的患者過程中,發(fā)現(xiàn)抗病毒藥物對一些重癥患者很難起作用,研究證明H7N9病毒已出現(xiàn)變異下列對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

48、中正確的是()A抗病毒藥物選擇使有耐藥變異的H7N9病毒留下來BH7N9病毒的耐藥性永遠都是有利的C抗病毒藥物的質量越來越差DH7N9病毒的繁殖速度越來越快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解答:解: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這就是說,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huán)境的;自然選擇過程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連續(xù)的

49、過程,由于生存斗爭不斷地進行,因而自然選擇也是不斷地進行,通過一代代的生存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物種變異被定向地向著一個方向積累,于是性狀逐漸和原來的祖先不同了,這樣,新的物種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環(huán)境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經過自然選擇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樣性這樣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就形成了現(xiàn)在這樣的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抗病毒藥物剛被使用的時候,能夠殺死大多數(shù)的H7N9病毒但少數(shù)H7N9病毒由于變異而具有抗藥性,不能被抗病毒藥物殺死而生存下來,并將這些特性遺傳給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經過抗病毒藥物的長期選擇,使得有的H7N9病毒已不再受

50、其影響了可見,H7N9病毒出現(xiàn)的變異是抗病毒藥物選擇使有耐藥變異的H7N9病毒留下來故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會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生物的進化19(2分)(2013黑龍江)人類起源于()A長臂猿B森林古猿C類人猿D黑猩猩考點:現(xiàn)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人類的起源問題,據(jù)此答題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布于非、亞、歐地區(qū),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現(xiàn)代類人猿,以樹棲生活為主,另一支卻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不得不下到地面上來生活,慢慢的進化成了人類,可見人類和類人猿的關系最近,是近親,它們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見B符

51、合題意故選:B點評:關鍵點:人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3(2分)(2013黑龍江)原始大氣與空氣相比較,沒有的氣體成分是()A氫氣B甲烷C氧氣D二氧化碳考點:原始地球條件 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原始大氣的成分,據(jù)此解答解答:解: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約是在46億年以前形成的,那時候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上的環(huán)境與現(xiàn)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fā),熔巖橫流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氫氣、氨、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雖有少量的水蒸氣受到強烈的紫外線的作用,分解為氫和氧,但是氫由于太輕而浮到大氣層的最高處,大部分逐漸消失在宇宙空間,而氧氣很快與地面上的一些物質

52、結合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故選:C點評:關鍵點:原始大氣層中沒有氧氣20(2分)(2013長沙)下列對生物進化總體趨勢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由復雜到簡單B由簡單到復雜C由水生到陸生D由低等到高等考點: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分析:此題考查的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的知識,在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證據(jù),據(jù)此作答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證據(jù),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較多越晚近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較多,因此證明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可見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的知識在考試中經常出現(xiàn),要注意熟練掌握和應用18(2分)(2013常德)米勒的實驗說明了()A原始大氣成分能夠轉變?yōu)橛袡C小分子B有機小分子能夠轉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