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二輪復習講稿地球的運動及其地理意義專題復習_第1頁
上期二輪復習講稿地球的運動及其地理意義專題復習_第2頁
上期二輪復習講稿地球的運動及其地理意義專題復習_第3頁
上期二輪復習講稿地球的運動及其地理意義專題復習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年上期二輪復習講稿地球的運動及其地理意義專題復習湖南常德市七中 羅 瑾地球自轉與公轉的根本特征比較自轉公轉繞轉中心地 軸太 陽方 向西東 看側面:左右 看北極:呈 時針 看南極:呈 時針西東 俯視北極:呈 時針 俯視南極:呈 時針周 期恒星日: 時 分 秒真正周期,地球自轉 度太陽日: 時,晝夜更替周期,地球自轉 度 分恒星年: 日 時 分 秒,地球公轉 度回歸年: 日 時 分 秒,為直射點回歸周期速 度角速度:除等于0外,其余各地均等,每小時 度線速度: 最大,向兩極 緯度的線速度=赤道線速度×cos角速度:平均為 分/日。線速度:平均為 千米/秒。近日點最 ,遠日點最

2、軌 道近似于圓的橢圓,叫,太陽位于一個焦點上。月初過近日點,月初過遠日點重要特點地軸傾斜度分赤道面與黃道面呈度分的夾角,叫交角。地球的形狀、自轉、公轉與產(chǎn)生的各種后果現(xiàn)象的因果關系圖球形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太陽光能隨緯度的變化地球的五帶傾斜公轉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移動正午太陽高度季節(jié)變化晝夜長短季節(jié)變化極晝極夜四季自轉水平運動物體發(fā)生偏轉南()北()晝夜交替周期為()小時不同經(jīng)度的地方時刻不同(地方時、區(qū)時、北京時間)標志、界線標志界線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一、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挪動太陽直射點以時間為周期,在線之間來回挪動。春分夏至秋分冬至90°90°90°由圖可

3、見:在南北回歸線上一年僅直射 次,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直射 次,在南回歸線以南和北回歸線以北無、有直射。春分()月()日()月()日夏至秋分()月()日冬至()月()日次年春分()月()日注意:太陽直射點能到達的最高緯度等于黃赤交角。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1.隨緯度的變化按緯度分布規(guī)律1直射點上最 ,為 度,晨昏線上最 ,為 度;從直射點向南北兩側對稱 。2某地與直射點緯度間隔 相差幾度,那么正午太陽高度就相差幾度。高度差=緯度差。2.隨季節(jié)的變化季 節(jié)直 射 點 移 向北回歸線以北的H午南回歸線以南的H午12.223.216.22向 移6.229.2312.22向 移3.關于正午太陽高度的極

4、值問題:夏至日, 的地區(qū)到達全年的最大值, 的地區(qū)到達全年的最小值;冬至日, 的地區(qū)到達全年的最大值, 的地區(qū)到達全年的最小值。春、秋分日, 地區(qū)到達最大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和南回歸線及其以南的地區(qū)一年內(nèi)有 次最大值, 次最小值;南北回歸線之間不包括赤道的地區(qū)一年內(nèi)有 次最大值, 次最小值;赤道上一年內(nèi)有 次最大值, 次最小值。4.關于物體的日影指向及長短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太陽高度的關系 赤道上物體在 月 日日影最短,在 月 日日影最長;從 月 日 月 日日影指向南方,從 月 日 月 日日影指向北方。北溫帶地區(qū),物體的日影終年指向 方,在 月 日日影最短,在 月 日日影最長。南溫帶地區(qū),物體

5、的日影終年指向 方,在 月 日日影最短,在 月 日日影最長。北極點的物體日影只能朝南,月日日影最長,月日日影最短。南極點的物體日影只能朝北。月日日影最長,月日日影最短。北半球熱帶地區(qū)日影朝北的天數(shù)多、少于朝南的天數(shù),在 月 日日影最長。南半球熱帶地區(qū)日影朝南的天數(shù)多、少于朝北的天數(shù),在 月 日日影最長。三、晝夜長短的變化1.隨緯度的變化按緯度分布規(guī)律季 節(jié)直射點位置北 半 球南 半 球赤 道3.216.229.23北半球夏半年 半球晝 夜 晝 夜 晝夜 愈往北晝愈 夜愈 9.2312.223.21南半球夏半年 半球晝 夜 晝 夜 愈往北晝愈 夜愈 3.21和9.23 緯線晝夜 2.隨季節(jié)的變化

6、聯(lián)絡本地實際季 節(jié)直 射 點 移 向北 半 球南 半 球赤 道12.223.216.22向 移晝漸 夜?jié)u 晝漸 夜?jié)u 晝夜 6.229.2312.22向 移晝漸 夜?jié)u 晝漸 夜?jié)u 6.22直射 緯線晝最 夜最 晝最 夜最 12.22直射 緯線晝最 夜最 晝最 夜最 注意: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白晝長短的變化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向根本一致。任何一天北半球某緯度的晝長夜長等于南半球同緯度的夜長晝長。晝夜長短是單向遞變的,即只從南往北變化或從北往南變化,而不是從某緯度向兩側變化。正午太陽高度是雙向遞變的,即從直射點向兩側對稱遞減。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和南回歸線及其以南的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的那天就是其白晝最

7、長的一天;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不包括南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的那天不是白晝最長的一天,但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的那天是白晝最短的一天。無論南、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的那天就是其白晝最短的一天。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的幅度越大。黃赤交角越大地軸傾斜得越厲害,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的幅度越大。這個工作可讓學生分組負責搜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換。要求學生抽空抄錄并且閱讀成誦。其目的在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所以內(nèi)容要盡量廣泛一些,可以分為人生、價值、理想、學習、成長、責任、友誼、愛心、探究、環(huán)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積累40多那么材料。

8、假如學生的腦海里有了眾多的鮮活生動的材料,寫起文章來還用亂翻參考書嗎?“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么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yè)。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書,最初出現(xiàn)的“先生一詞也并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梢姟跋壬夥钦嬲摹袄蠋熤?,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磥恚跋壬春x在于禮貌和尊稱,并非具學問者

9、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于?禮記?曲禮?,有“從于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老師、老師之意根本一致。3.極晝、極夜的產(chǎn)生和分布日 期“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皫熤x,如今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袄蠋煹脑獠⒎怯伞袄隙稳荨皫?。“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袄稀皫熯B用最初見于?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漸漸“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

10、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老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老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于傳播知識。直射的緯線北極圈及其以內(nèi)南極圈及其以內(nèi)6.22 回歸線極 極 12.22 回歸線極 極 注意:極晝、極夜的范圍是從極點逐漸向外擴大的,最大擴大到南、北極圈,然后又逐漸向內(nèi)收縮。夏至日是北半球極晝范圍和南半球極夜范圍最大的一天, 冬至日是北半球極夜范圍和南半球極晝范圍最大的一天。春分日是北極點附近極晝開場和極夜消失的一天,秋分日是北極點附近極夜開場和極晝消失的一天。發(fā)生極晝、極夜的最低緯度

11、值等于地軸的傾斜角。地軸傾斜角與黃赤交角互余。極晝、極夜的緯度值與直射點所在的緯度值互余。緯度越高,極晝、極夜的天數(shù)越多,南、北極圈上一年內(nèi)才一天,南北極點附近近半年。北極附近的極晝、極夜天數(shù)與南極附近的極晝、極夜天數(shù)并不相等,北極附近極晝的天數(shù)多于南極附近,或南極附近極夜的天數(shù)多于北極附近。黃赤交角越大地軸傾斜得越厲害,極晝、極夜的范圍越大。發(fā)生極晝的半球與太陽直射的半球一致。四、四季的產(chǎn)生和劃分1.四季的成因地球傾斜公轉赤道面黃道面黃赤交角直射點季節(jié)移動太陽高度季節(jié)變化晝夜長短季節(jié)變化地面獲得光能季節(jié)變化四季2.劃分方法:天文上四季:夏季是太陽高度最 ,白晝最 的季節(jié),冬季反之,春秋二季節(jié)為過度季節(jié)。我國傳統(tǒng)四季:以 為起點和終點,以 為中點,如立春春分立夏為 季,依此類推。氣候統(tǒng)計上四季:嚴格按月份劃分,如3、4、5月為春季,依此類推。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五、五帶的產(chǎn)生和劃分(有、無)極晝極夜一年( )次直射(有、無)太陽直射(有、無)太陽直射(有、無)極晝極夜(有、無)極晝極夜一年( )次直射一年( )次直射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一年( )天極晝極夜一年( )天極晝極夜1.產(chǎn)生五帶的根本原因:球形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太陽光能隨緯度的變化地球的五帶2.劃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