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基站接收性能測試分析_第1頁
LTE基站接收性能測試分析_第2頁
LTE基站接收性能測試分析_第3頁
LTE基站接收性能測試分析_第4頁
LTE基站接收性能測試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1 02 47LTE基站接收性能測試分析摘 要 分析LTE系統(tǒng)中PUSCH信道的HARQ技術、UE上行同步技術,PUCCH信道技術特征以及PRACH信道技術特征,并分別給出了相應的測試方案和指標要求,提出明確的測試體系要求。關鍵詞 長期演進;性能測試;上行物理共享信道;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物理隨機接入信道王湘寧中國聯通研究院 北京 100032前言在L T E 基站系統(tǒng)中,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物理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和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RACH(Physi

2、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三個十分重要的物理上行信道,其信道性能的指標直接決定了基站接收性能的優(yōu)劣。本文將以3GPP TS36.141規(guī)范Chapter 8的測試過程為主線,針對涉及三個LTE上行物理信道的主要特征和關鍵技術進行分析,并說明如何測試這三個信道的性能。無特殊說明,本文以描述FDD-LTE基站特性為主。1 PUSCH信道關鍵技術分析與性能測試PUSCH信道用于上行數據的調度傳輸,是LTE物理層主要的上行數據承載信道,可以承載來自上層的不同的傳輸內容,包括控制信息、用戶業(yè)務信息和廣播業(yè)務信息。其中涉及PUSCH信道的關鍵技術主要有HARQ技術和上行時間同步技

3、術。1.1 HARQ技術為了確保數據的可靠傳輸,通信系統(tǒng)中一直使用兩種差錯控制方法:前向糾錯(FEC和自動重復請求(ARQ技術。FEC技術效率較高,但對信道的適應性比較差,無論信道優(yōu)劣,它的效率是恒定值,它只適用于沒有反向信道的系統(tǒng)中。ARQ技術實現簡單,對信道的自適應性強,但其效率是信道誤碼率的函數。在無線傳輸信道比較穩(wěn)定的情況下,由于沒有額外的前向糾錯比特被加在基礎傳輸數據之上,ARQ的工作效率比較高。當信道條件變差時,由于連續(xù)的重傳,導致頻譜資源的利用有效性變差。HARQ將兩者進行組合,可以實現比FEC高得多的可靠性和ARQ的傳輸效率。LTE采用HARQ技術來降低系統(tǒng)的誤碼率以確保傳輸質

4、量,有效地克服了無線信道的時變和多徑衰落對LTE信號傳輸的影響。HARQ不能應用到所有的業(yè)務類型。例如,廣播業(yè)務需要將相同的信息發(fā)送到多個用戶,所以通常不會使用HARQ機制。HARQ機制僅支持DL-SCH和UL-SCH。HARQ系統(tǒng)傳輸的信息包括三個部分,即有用數據、檢錯編碼和FEC比特。同時,HARQ系統(tǒng)又分為I 型HARQ和II型 HARQ。I型HARQ在信道傳輸質量好的情況下,全部的傳輸錯誤將被糾正,接收機可以正確地解碼。如果信道質量變差,全部的傳輸錯誤不能得到糾正的話,數據包將被丟棄,接收機要求發(fā)送端重傳。II型HARQ是比較復雜的解決方案,它每次傳輸一個由有用數據、檢錯編碼和FEC比

5、特組合而成的集合體,而這個集合體將會隨著重傳次數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也就是說,如果第一次傳輸的有用數據沒有被正確地接收,第二次傳輸的集合體將包括有用數據、檢錯編碼和FEC比特重新排列,接收端將把首次接收和二次接收的信息進行組合來進行糾錯,稱之為增量冗余(IR。如果能被無差錯地接收,發(fā)送端將準備傳輸下一個數據塊。在信道質量較好的情況下,I型HARQ額外增加的FEC比特明顯地降低了用戶的傳輸速率和信道利用的有效性,將使整個系統(tǒng)效率有一定的降低。II型HARQ使Systems & Solutions系統(tǒng)與方案Systems & Solutions信息通信技術 48用1/3turbo編碼

6、,首次傳輸有用信息和檢錯編碼將占此次傳輸的絕大部分比例,FEC比特占據的比例相對較小。而在后續(xù)的傳輸中,有用信息和檢錯編碼的比例將逐漸減少,FEC比特占據的比例上升。具體說來,傳輸層把從物理層接收到的數據塊進行CRC計算、塊分割、信道編碼后開始進行速率匹配,為了進行速率匹配,首先把編碼后的數據流分成三個分量,分別交織后,把三個分量首尾連接,形成一個環(huán)形的緩存區(qū),然后根據采用的不同RV版本和比特數目選取本次發(fā)送的比特序列。參見圖11。這里所說的RV是指選擇發(fā)送比特序列的不同起始位置,來自信道編碼后的系統(tǒng)比特(包括有用信息和檢錯比特被交織后,放在一個環(huán)形的緩存中;校驗冗余比特被交織后,也跟隨系統(tǒng)比

7、特放在同一個環(huán)形的緩存中。環(huán)形緩存中經HARQ被傳輸的比特取決于RV(冗余版本,RVn目前有四種版本,分別是RV0/RV1/RV2/RV3,其傳輸的起始位置近似于整個環(huán)形緩存的n/4,如果信道質量比較差,在每次HARQ重傳時,RV可能使用環(huán)形緩存中的全部比特;如果信道質量比較好,在每次HARQ重傳時,RV可能僅使用環(huán)形緩存中的部分比特。參見圖2。LTE系統(tǒng)使用II型HARQ,由于碼率在隨后的傳輸中反復降低,II型HARQ在信道質量較好的情況下,其信道能力與ARQ能力相當,排除了不必要的帶寬損失。LTE II型 HARQ使用四種RV格式來反復傳遞數據直至數據包被正確接收或達到最大重傳次數,如果達

8、到最大重傳次數還不能被正確接收,HARQ將放棄該數據包并產生誤碼率。LTE HARQ采用多個進程的“停止-等待”(stop-and-wait實現方式,即對于某一個HARQ進程,在等到ACK/NACK(肯定確認/否定確認反饋之前,此進程暫時中止,待接收到ACK/NACK后,再根據是ACK還是NACK決定發(fā)送新的數據還是舊的數據的重傳。一個上行HARQ的環(huán)回處理時間大約為8ms,在一個HARQ進程發(fā)出后,剩余的時間不能被浪費,必須發(fā)起其他HARQ進程,為此LTE 上行HARQ的并發(fā)進程為8個1。對于上行傳輸,HARQ傳輸為同步傳輸,即每個HARQ進程的時域位置被限制在預定好的位置,這樣就可以通過一

9、個HARQ進程所在的子幀編號導出該HARQ進程的編號。因此,同步HARQ不需要發(fā)送額外的顯性信令指示HARQ進程號,每隔8個子幀的時間,UE將重復相同的HARQ進程1。1.2 HARQ技術測試方案HARQ技術測試要求在靜態(tài)傳播環(huán)境(即白噪聲基礎之上,疊加不同的信道模型,以模擬真實的環(huán)境,來檢驗LTE系統(tǒng)在實際的復雜信道環(huán)境中,正確解調UE發(fā)送數據的能力,來驗證HARQ技術的能力。信道模型主要有多徑衰落傳輸和高速運動火車傳輸兩種,其中多徑衰落傳輸模型使用不同環(huán)境參數文件(徒步環(huán)境、車輛環(huán)境和城市環(huán)境和多普勒頻移(5Hz、7Hz、300Hz的組合;高速運動火車傳輸模型主要與多普勒頻移有關(開放環(huán)境

10、最大多普勒頻移1340Hz、隧道環(huán)境最大多普勒頻移1150Hz ,與衰落傳輸無關。上行參考信號模擬不同帶寬和不同調制方式(QPSK、16QAM、64QAM。HARQ的取值按照表1要求,與實際LTE系統(tǒng)的HARQ的設計要求一致。在上述信道模擬環(huán)境的不同組合下,按圖3進行測 傼 圖1 速率匹配與交織過程系統(tǒng)與方 案圖2 HARQ冗余版本2011 02 49試連接,對信號源發(fā)出的數據進行吞吐量統(tǒng)計,來檢驗LTE系統(tǒng)是否可以滿足規(guī)定的指標要求2。1.3 UE上行同步技術信號在空間傳輸是有延遲的,如果UE數據傳輸期間遠離基站,則從基站發(fā)出的信號將“越來越遲”的到達UE,與此同時,UE的信號也會“越來越遲

11、”地到達基站,延遲過長會導致基站收到的UE在本時隙上的信號與基站收其它UE信號的時隙相互重疊,引起碼間干擾。因此,在LTE中,不同UE的上行信號到達eNodeB時要時間對齊,以保證UE之間上行信號的正交性,從而有助于消除小區(qū)內的干擾,這種上行傳輸的時間對齊是通過TA(Timing Advance命令來實現同步的。相關的同步過程包括兩種,一是初始隨機接入的傳輸時間調整,二是連接狀態(tài)下的上行同步保持。對于UE在初始隨機接入的傳輸時間調整,UE首先發(fā)送上行的PRACH前導序列,eNode B通過測量UE的前導序列,在隨后的反饋消息中返回給UE. 11位的初始TA值(在0到1 282之間取值。TA調整

12、顆粒度為16Ts,即16/(15 000×2 048s。UE根據反饋消息中的初始TA值,做相應的上行時間調整N TA =T A ×16. Ts。TA的時間調整范圍為00.67ms。UE在獲得初始同步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信道情況的改變或者UE(以及eNodeB的時鐘漂移,UE可能重新變?yōu)槭Р綘顟B(tài)。為此eNodeB會周期性的為UE發(fā)送TA命令,指導UE進行上行的同步,并且eNodeB為每個UE配置了一個Time Alignment Timer,規(guī)定了TA的有效期,為此eNodeB需要在UE的能力和系統(tǒng)的開銷之間進行折中。UE在每次接收到eNodeB的TA命令后,都將此定時

13、器重置為零。在Time Alignment Timer超時以后,如果UE未能收到任何的TA命令,那么UE認為上行已經失步,此時UE不能再進行任何的上行數據傳輸,而必須通過隨機接入的過程來對上行的TA進行重新初始化。對于處于連接狀態(tài)下的上行同步保持,UE接入到LTE系統(tǒng)以后,獲得初始的上行同步,開始可以發(fā)送上行信號。eNodeB通過對UE上行信號(包括SRS,CQI,HARQ以及PUSCH中的數據等的時間進行測量,來決定TA的時間并在適當的時機發(fā)送相應的TA命令給UE。與初始接入相應中的TA不同,此時的TA為6個Bit,在0到63之間取值,代表現時的TA與上一個TA之間的偏移值,即:N TA,n

14、ew =N TA,old +(TA-31×16. Ts。對于收到調整命令后,UE將延時6ms,即對于在子幀N收到的TA命令,UE會在子幀N6應用相應的時間偏移3。1.4 UE上行同步技術測試方案UE上行同步技術測試主要考察移動中的UE與靜止的UE各自發(fā)送的信號同步到達基站的能力,其中靜止UE發(fā)送的信號為時間參考基準。如果移動UE發(fā)送的信號在一定誤差范圍內正確地被基站接收,則說明基站給移動的UE發(fā)送的TA命令起到了效果,克服了因信號到達不同步而產生的誤碼現象。測試方案要求在靜態(tài)傳播環(huán)境(即白噪聲基礎之上,疊加不同的信道模型,以模擬真實的環(huán)境,來檢驗LTE系統(tǒng)在實際的復雜信道環(huán)境中,正確

15、解調移動UE發(fā)送數據的能力。信道模型以多徑衰落傳輸為主,其中多徑衰落傳輸模型使用多普勒頻移200Hz下的車輛環(huán)境參數文件;上行參考信號模擬不同帶寬和不同調制方式(QPSK、16QAM。HARQ的取值按照表一要求,與實際LTE系統(tǒng)的HARQ的設計要求一致。在上述信道模擬環(huán)境的不同組合下,按圖4進行測試連接4,對模擬移動UE信號源發(fā)出的數據進行吞吐量統(tǒng)計,來檢驗LTE系統(tǒng)是否可以滿足規(guī)定的指標要求2。參數值最大HARQ重傳次數 4RV 序列0, 2, 3, 1, 0, 2, 3, 1表1 HARQ的取值 圖3 HARQ技術測試方案連接圖Systems & Solutions信息通信技術 5

16、0 Resource Grant向UE發(fā)起CQI測量命令,UE把CQI測量結果通過PUSCH信道反饋給基站。如果在發(fā)送周期性的CQI子幀中恰好也要發(fā)送非周期性的CQI,那么周期性的CQI測量結果就不用通過PUCCH信道發(fā)送了,只通過PUSCH信道發(fā)送非周期性的CQI信息即可1。ACK/NACK信息用于對下行數據的HARQ反饋。2.2 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信道中傳輸PUCCH信道中的ACK/NACK和CQI的發(fā)送將持續(xù)一個子幀(1ms,如果不能被正確接收,則可以在多個子幀中重復發(fā)送。根據PUCCH信道承載的內容不同,PUCCH信道被分成多種格式,參見表25。2.3 上行控制信息復用在PUSC

17、H信道中傳輸由于LTE物理層采用單載波(DFT-SOFDM作為多址方式,為了保持上行單載波的特性,LTE物理層不支持PUSCH信道和PUCCH信道的復用,即一個用戶不能在一個時刻同時發(fā)送PUSCH信道數據和PUCCH信道數據,當用戶有上行數據PUSCH在發(fā)送時,如果需要同時發(fā)送物理層上行控制信息(CQI、ACK,那么這些信息將與數據信息一起復用在PUSCH信道上傳輸,參見圖56。2.4 上行控制信息傳輸測試方案LTE上行控制信息傳輸測試主要檢查PUCCH信道的控制信息和PUSCH信道中的控制信息能否正確地被基站接收。測試方案要求在靜態(tài)傳播環(huán)境(即白噪聲基礎之上,疊加不同的信道模型,以模擬真實的

18、環(huán)境,來檢驗LTE系統(tǒng)在實際的復雜信道環(huán)境中,正確解調UE發(fā)送的控制信息的能力。根據2.1和2.2節(jié)所述,測試方案應分別針對PUCCH信道的不同格式和控制信息復用在PUCCH 格式 調制方式控制信息內容format 1 N/A N/A 調度請求信息(SRformat 1a BPSK 1bit ACK/NACK format 1b QPSK 2bitsACK/NACKformat 2 QPSK20bits CQIformat 2a QPSK+BPSK 21bits CQI+ACK/NACKformat 2bQPSK+QPSK 21bits CQI+ACK/NACK表2 PUCCH信道的格式每子幀

19、傳送比特數系統(tǒng)與方案2011 02 51 圖7 LTE上行控制信息傳輸格式Systems & Solutions1,2,3。同時,針對TD-LTE,設計了Preamble 4, 主要面向較小小區(qū)的熱點覆蓋,參見圖8。 Subframe Subframe Subframe 當執(zhí)行隨機接入嘗試時,UE從這64個前導序列選 擇一個序列進行接入。只要小區(qū)內的其他用戶不在相同 的時間里使用相同的序列,那么就不會發(fā)生接入沖突。 如果發(fā)生沖突,系統(tǒng)將通過后續(xù)的競爭判決過程來決定 Tcp: 101.13µs Tseq: 800µs TGT : 96.88µs Preamb

20、le Format 0 Tcp: 684.38µs Tseq: 800µs Preamble Format1 TGT: 515.63µs 誰是“勝利者”。 系統(tǒng)與方案 3.2 PRACH信道性能測試方案 Tseq: 1600µs TGT: 196.88µs Tcp: 203.13µs 測試方案要求在靜態(tài)傳播環(huán)境(即白噪聲基礎之 TGT: 715.63µs Preamble Format 2 Tcp: 684.38µs Tseq: 1600µs 上,疊加不同的信道模型,以模擬真實的環(huán)境,來檢驗 LTE系統(tǒng)在

21、實際的復雜信道環(huán)境中,正確解調UE發(fā)送 的前導序列的能力。根據3.1節(jié)所述,測試方案應分別 針對PRACH信道前導序列的不同格式來進行,連接方 案按圖六進行測試連接2。 不同的信號格式如圖8所示,要求模擬的preamble 0格式信號每1ms發(fā)送一次,共發(fā)送1000次,總計1s統(tǒng) 計時間;模擬的preamble1和preamble2格式信號每2ms 發(fā)送一次,共發(fā)送1 000次,總計2s統(tǒng)計時間;模擬的 preamble3格式信號每3ms發(fā)送一次,共發(fā)送1000次, 總計3s統(tǒng)計時間。 另外,全部格式的preamble序列移位以50%的 Ncs(循環(huán)移位長度為起點,進行連續(xù)調整,每一個 Pre

22、amble移位較前一個Preamble移位增加0.1微秒,連 續(xù)增加9次,直到增加0.9微秒.然后timing offset恢復到 50%的Ncs,隨后反復進行。全部格式的Preamble前導 序列正確檢測概率應大于99%。 Preamble Format 3 圖8 PRACH信道前導序列格式 格式1和格式3使用了較長的CP,適用于小區(qū)半徑 較大的情況。格式2和格式3中重復的前導序列,適用于 路損較大的小區(qū)環(huán)境。格式0占據一個子幀的長度,格 式1和格式2占據兩個連續(xù)子幀的長度,格式3占據3個連 續(xù)子幀的長度。從圖8可以看出,PRACH信道中的CP 和前導序列并沒有占滿整個子幀的時間,剩余的部分

23、即 為保護時間(Guard Period。具體參數詳見表35。 表3 Preamble格式參數值 Preamble 子幀數 格式 0 1 2 3 4 1 2 2 3 UpPTS CP長度/ s 103.13 684.38 203.13 684.38 14.58 序列長 GT長度/ 小區(qū)半徑/ s 度/s km 800 800 1600 1600 133.33 96.88 515.63 196.88 715.63 9.8 14.53 77.34 29.53 100.16 1.41 PRACH信道中前導序列是由一個或多個ZC序列的 根序列經過循環(huán)移位生成的,通過廣播信息SIB2中的參 數rootS

24、equenceIndex(在0到837之間取值來廣播第一個 ZC根序列。對根序列按一定的循環(huán)移位長度(Ncs進行 位移,生成相應的PRACH前導序列。在LTE基站小區(qū) 中,網絡側配置小區(qū)內可以使用的前導序列,每個LTE 小區(qū)有64個前導序列。由于PRACH上行傳輸的不同步 以及不同的傳輸延遲,相應的循環(huán)移位之間需要有足 夠的間隔,并非所有的循環(huán)移位都能夠作為正交序列使 用。如果可用的循環(huán)移位的前導序列數目不夠64個,則 按一定的規(guī)則選擇下一個ZC根序列,通過循環(huán)移位生 成新的PRACH前導序列5。 1 沈嘉,索士強,全海洋,等.3GPP長期演進(LTE技 術原理與系統(tǒng)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

25、社, 2008.11 2 3GPP. TS 36.141 V10.1.0. Evolved Universal 4 結束語 LTE基站接收性能測試是LTE基站測試中重要的一 環(huán),在分析了該測試所涉及的關鍵技術和測試方法后, 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個較為清晰的架構,對今后的實際 測試工作提供必要的幫助。 參考文獻: 52 信息通信技術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 Base Station(BS conformance testing(Release 10S/OL.(2010102011-03-11. p-139489207.html 3 3GPP. TS 36.213 V10.0.0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0S/OL.(2010-10 2011-03-11. a660d10af78a6529647d539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