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論與編碼教案(共18頁)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3/996d603a-69ed-468c-b923-f48697759e30/996d603a-69ed-468c-b923-f48697759e301.gif)
![信息論與編碼教案(共18頁)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3/996d603a-69ed-468c-b923-f48697759e30/996d603a-69ed-468c-b923-f48697759e302.gif)
![信息論與編碼教案(共18頁)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3/996d603a-69ed-468c-b923-f48697759e30/996d603a-69ed-468c-b923-f48697759e303.gif)
![信息論與編碼教案(共18頁)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3/996d603a-69ed-468c-b923-f48697759e30/996d603a-69ed-468c-b923-f48697759e304.gif)
![信息論與編碼教案(共18頁)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3/996d603a-69ed-468c-b923-f48697759e30/996d603a-69ed-468c-b923-f48697759e3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贛南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 案授課教師:朱赟授課對象:電子信息工程授課學期:第六學期總學時:32學時使用教材:電子工業(yè)出版社信息論與糾錯編碼張麗華第 1 次課教案教學組織一、自我介紹:略二、課程介紹:1、任務和地位:信息論是由Shannon奠基的一門數學學科,它產生于有效而可靠的通信問題中,并獲得了廣泛應用。編碼技術是信息論的重要分支的基礎。它在通信和計算機工程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通信系統(tǒng)設計中的一項通用技術。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信息理論有一個比較全面和系統(tǒng)的了解,掌握信息論的基本概念和信息論方法,為從事信息科學的研究和應用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2、課程以信號和信道的知識為基礎,講述信息論的基本概念,信源編碼、信道編碼和偽隨機碼的基本知識。2、 知識要求: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要達到如下要求:1)掌握平均信息量熵的概念,了解信息論的基本知識和信道容量的計算。2)掌握信源編碼的意義,了解提高信息傳輸“有效性”的方法,掌握平均碼長的計算和最佳信源編碼的概念,通過仙農定理導出霍夫曼編碼規(guī)則。3)掌握信道編碼的意義,了解提高信息傳輸“可靠性”的方法,掌握糾錯編碼的基本概念,重點講解線性分組碼的檢錯能力,介紹卷積碼基本概念。4)掌握偽隨機碼的基本概念,m序列碼的產生及應用。先修課程:信號與系統(tǒng)、數字邏輯電路、微機原理與應用、通信原理。3、能力要求:本課
3、程重點是通過講解信息論與編碼技術使學生掌握提高信道傳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基本理論。 4、考試成績計算方法: 平時成績 30%(主要包括作業(yè)和出勤)期終考試 70% 5 課程性質: 學科基礎課:電子信息類專業(yè)基礎課 研究生考試課程6 進度安排 4學分32理論學時 16周 2學時/周7 學習方法與注意事項1 、學習、目的、方法2 、課程框架(理清)3 、聽課與筆記4 、實用方法與公式5 、預習與復習(書、筆記)6 、作業(yè)(多練習)8 教材及參考書教材:信息論與糾錯編碼 張麗華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參考書:1 王新梅等編著,糾錯碼-原理與方法(修訂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年。2 張
4、宗橙編著,糾錯編碼原理和應用,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3 日江藤良純等主編,糾錯編碼原理及應用,科學出版社,2004年。4 美S.林著,陳太一譯,糾錯編碼入門,人民郵電出版社,1976年。5 姜丹編著,信息論與編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1年。9 主要內容(1)信息及信息的度量(2)離散信源及信源熵,離散信道及信道容量(3)信源編碼定理和信道編碼定理(4)平均失真測度和信息率失真函數,率失真編碼定理(5)線性分組碼(6)循環(huán)碼和卷積碼三 授課.一、講授內容第一章 信息論基礎 1.1信息的概念1.2數字通信系統(tǒng)1.3 信源及其數學模型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明確本課程的學習目的及要
5、求,初步了解本課程的特點及學習方法,掌握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點,了解信息論研究的對象、目的和內容,了解信息論的形成和發(fā)展趨勢,以及目前信息論與編碼的主要研究成果,激發(fā)學習信息論與編碼的興趣與熱情。要求學生掌握信源的基本概念和特點及信源的描述,掌握離散無記憶信源、離散有記憶信源與馬爾可夫信源的特點與描述方法。三、教學重點本課程的特點及學習方法、信息的基本概念與特點,信息論的主要研究對象、目的和內容。信源的分類,離散信源與連續(xù)信源,無記憶信源與有記憶信源,馬爾可夫信源。四、教學難點如何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論及編碼技術,有記憶信源,馬爾可夫信源。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信息的基本概
6、念和特點,信息論研究的對象、目的和內容,信息論的形成和發(fā)展趨勢,以及目前信息論與編碼的主要研究成果。課程導入5分鐘;本課程的學習目的、要求及方法介紹20分鐘;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點,信息論研究的對象、目的和內容,信息論的形成和發(fā)展趨勢,以及目前信息論與編碼的主要研究成果講授55分鐘,課堂練習及課后習題講解15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主要介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與難點、考核方式及教材與參考書。新課講解:第一章 信息論基礎1.1信息的概念1.2數字通信系統(tǒng)1.3 信源及其數學模型小結:本次課主要對信息的基
7、本概念和特點,信息論研究的對象、目的和內容,信息論的形成和發(fā)展趨勢,以及目前信息論與編碼的主要研究成果進行講解,給學生對信息論與編碼這門課程有初步印象。對無記憶信源、有記憶信源、馬爾可夫信源進行詳細講解,并對其中重難點進行總結概括。七、課外學習輔導安排及作業(yè)布置1、 信息、信號、消息的定義是什么?三者的關系如何?2、 尋找閱讀和信息論與編碼發(fā)展的有關資料。3、 通信系統(tǒng)的各個主要組成部分是什么?八、其他無第 3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2章 信息的度量2.1 自信息量和互信息量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自信息量、離散信源熵、互信息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了解數據處理中信息的變化方式,熟悉并掌握
8、熵的一些基本性質。三、教學重點自信息量、離散信源熵、互信息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數據處理中信息的變化方式、熵的性質。四、教學難點離散信源熵、互信息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熵的性質。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離散信源熵和互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點。課程導入5分鐘;自信息量概念及其求解方法介紹10分鐘;離散信源熵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講授15分鐘,互信息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講授25分鐘,數據處理中信息的變化方式講授10分鐘,熵的性質講授15分鐘,課堂練習及課后習題講解15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對上次課的重
9、點進行復習,簡單介紹本次課的主要內容,并提出問題:信息可否度量?信息量如何來量測?小結:本次課主要對自信息量、離散信源熵、互信息、數據處理中信息的變化與熵的性質進行講解,最好對其中涉及到的重難點進行總結概括。七、課外學習輔導安排及作業(yè)布置教材P41 2-3第 4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2章 信息的度量2.2 離散集的平均自信息量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離散序列信源熵的概念與求解方法,掌握離散無記憶信源的序列熵與離散有記憶信源的序列熵的概念、特點與求解方法。三、教學重點離散序列信源熵的概念與求解方法、離散無記憶信源的序列熵與離散有記憶信源的序列熵的概念、特點與求解方法。四、教學難點離散有
10、記憶信源的序列熵的概念、特點與求解方法。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離散序列信源熵。課程導入5分鐘;離散序列信源熵的概念與求解方法介紹20分鐘;離散無記憶信源的序列熵的基本概念、特點與求解方法講授25分鐘,離散有記憶信源的序列熵的概念、特點與求解方法講授30分鐘;課堂練習及課后習題講解15分鐘,本次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對上次課的重點進行復習,簡單介紹本次課的基本內容,問題的提出:a如何描述離散無記憶序列信源的序列熵?b。如何描述離散有記憶序列信源(平穩(wěn)序列和齊次遍歷馬氏信源)的序列熵?小結本次課
11、主要對離散無記憶信源的序列熵、離散有記憶信源的序列熵進行詳細講解,最好對其中涉及到的重難點進行總結概括。七、課外學習輔導安排及作業(yè)布置教材P41 2-4八、其他無第 5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2章 信息的度量2.3 離散集的平均互信息量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連續(xù)信源熵和互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幅度連續(xù)的單個符號信源熵的求解方法,了解波形信源熵的求解方法已經最大熵定理。三、教學重點連續(xù)信源熵和互信息的基本概念、幅度連續(xù)的單個符號信源熵的求解方法、波形信源熵的求解方法已經最大熵定理。四、教學難點波形信源熵的求解方法已經最大熵定理。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連續(xù)信源熵和互信
12、息。課程導入5分鐘;幅度連續(xù)的單個符號信源熵概念及求解方法介紹25分鐘;波形信源熵的概念及求解方法講授25分鐘,最大熵定理的講解25分鐘;課堂練習及課后習題講解15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對上次課的重點進行復習,簡單介紹本次課的主要內容。小結:本次課主要對幅度連續(xù)的單個符號信源熵、波形信源熵、最大熵定理進行講解,最后對涉及到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總結概括。七、課外學習輔導安排及作業(yè)布置教材P43 2-20八、其他無第 2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1章 信息論基礎1.4 信道及其數學模型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
13、掌握信道的基本概念,了解信道的分類,掌握信道參數與信道容量的定義及其求解方法。三、教學重點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的分類、信道參數與信道容量的定義及其求解方法。四、教學難點信道參數與信道容量的定義及其求解方法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信道的基本概念。課程導入5分鐘;信道的基本概念闡述10分鐘;信道的分類講授15分鐘;信道參數的概念講解20分鐘;信道容量的定義及其求解方法講授30分鐘;課堂練習及課后習題講解15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本章主要討論在什么條件下,通過信道的信息量最大,即所謂的信道容量
14、問題。本章概念和定理也較多,較為抽象,課堂教學時考慮多講述一些例題,著重闡明定理和公式的物理意義,對較為繁瑣的推倒過程做了部分省略。小結:本次課首先介紹了本章的主要內容,并對3.1小節(jié)進行詳細講解,總結其中的重難點。七、課外學習輔導安排及作業(yè)布置教材P68 3-1八、其他無第 9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4章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4.1信道容量的定義4.2離散無記憶信道容量的計算4.3組合信道的容量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離散單個符號信道及其容量的基本概念, 無干擾離散信道、對稱DMC信道、準對稱DMC信道與一般DMC信道的信道容量定義及其求解方法。三、教學重點無干擾離散信道、對稱DMC信道
15、、準對稱DMC信道與一般DMC信道的信道容量定義及其求解方法。四、教學難點對稱DMC信道、準對稱DMC信道與一般DMC信道的新的容量定義及其求解方法。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離散單個符號信道及其容量的基本概念。課程導入5分鐘;無干擾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闡述15分鐘;對稱DMC信道的信道容量講授25分鐘;準對稱DMC信道的信道容量講解25分鐘;一般DMC信道的信道容量定義及其求解方法講授15分鐘;課堂練習及課后習題講解10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信道中存在的干擾使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之間沒有
16、固定的函數關系,只有統(tǒng)計依賴的關系。因此可以通過研究分析輸入輸出信號的統(tǒng)計特性來研究信道。小結:本次課主要介紹了離散單個符合信道及其容量的概念,并對無干擾離散信道、對稱DMC信道、準對稱DMC信道與一般DMC信道分別進行詳細講解,總結其中的重難點。七、課外學習輔導安排及作業(yè)布置教材P68 3-4第 11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6章率失真編碼6.1失真測度與平均失真6.2信息率失真函數R(D)6.3率失真函數的計算6.4率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平均失真和信息率失真函數的基本概念,掌握失真函數的計算、平均失真的計算、信息率失真函數R(D)的計算、信息率失真函數的性質、信息
17、率失真函數與信道容量的比較。三、教學重點失真函數的計算、平均失真的計算、信息率失真函數R(D)的計算、信息率失真函數的性質、信息率失真函數與信道容量的比較。四、教學難點信息率失真函數R(D)的計算、信息率失真函數的性質、信息率失真函數與信道容量的比較。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平均失真和信息率失真函數的基本概念。課程導入5分鐘;失真函數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講解15分鐘;平均失真的概念與計算方法講授20分鐘;信息率失真函數R(D)的概念與計算方法講解20分鐘;信息率失真函數的性質講授15分鐘;信息率失真函數與信道容量的比較講解10分鐘;課堂練習與習題講解10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
18、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失真在傳輸中是不可避免的,如何用數學方法來描述失真,并且降低失真顯得格外重要。小結:本次課主要對失真函數、平均失真、信息率失真函數R(D)、信息率失真函數的性質、信息率失真函數與信道容量的比較分別進行詳細講解,總結其中的重難點。七、課外學習輔導安排及作業(yè)布置 教材P82 4-1八、其他第 6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3章 離散信源無失真編碼3.1 概述3.2 等長碼及等長編碼定理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了解信源編碼的內容,掌握信源編碼的定義,掌握無失真信源編碼的內容:定長編碼原理、變長編碼原理。三、教
19、學重點信源編碼的定義、無失真信源編碼的內容:定長編碼原理、變長編碼原理。四、教學難點無失真信源編碼的內容:定長編碼原理、變長編碼原理。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信源編碼的定義、無失真信源編碼的內容:定長編碼原理、變長編碼原理、最佳編碼原理。課程導入5分鐘;信源編碼的定義講解20分鐘;無失真信源編碼講授20分鐘;定長編碼原理講解20分鐘;變長編碼原理講授20分鐘;課堂練習與習題講解10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怎樣才能做到盡可能不失真而又快速的傳遞信息呢?首先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在不失真或允許
20、一定失真的條件下,如何用盡可能少的符號來傳送信源信息,這就要引入信源編碼。小結:本次課主要對信源編碼的定義,無失真信源編碼的內容進行詳細介紹,總結其中的重點與難點。以課堂練習為主,教材P115 5-2八、其他無第 8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3章 離散信源無失真編碼3.4 變長碼的編碼方法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了解信源編碼的內容,掌握信源編碼的定義,最佳變長編碼以及最佳變長編碼的三種編碼方法:香農(Shannon)編碼;費諾(Fano)編碼;哈夫曼(Huffman)編碼。三、教學重點最佳變長編碼以及最佳變長編碼的三種編碼方法:香農(Shannon)編碼;費諾(Fano)編碼;哈夫曼(Huf
21、fman)編碼。四、教學難點最佳變長編碼以及最佳變長編碼的三種編碼方法:香農(Shannon)編碼;費諾(Fano)編碼;哈夫曼(Huffman)編碼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信源編碼的定義、無失真信源編碼的第三個內容:最佳變長編碼原理。課程導入5分鐘;信源編碼的定義復習10分鐘;無失真信源編碼復習15分鐘;最佳變長編碼原理以及常用的三種編碼方法:香農(Shannon)編碼;費諾(Fano)編碼;哈夫曼(Huffman)編碼講授50分鐘;課堂練習與習題講解15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最佳
22、碼:對于某一信源和某一碼符號集來說,若有一唯一可譯碼,其平均碼長小于所有其他唯一可譯碼的平均長度。為此必須將概率大的信息符號編以短的碼字,概率小的符號編以長的碼字,使得平均碼字長度最短。小結:本次課主要對最佳變長編碼及實現(xiàn)最佳變長編碼的三種方法進行詳細介紹,總結其中的重點與難點。以課堂練習為主,教材P115 5-7八、其他無第 7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3章 離散信源無失真編碼3.3 變長碼及變長碼編碼定理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限失真編碼定理的內容,掌握常用信源編碼的幾種方法:游程編碼、算術編碼、矢量量化、預測編碼、變換編碼。三、教學重點限失真編碼定理,常用信源編碼的幾種方法:游程編碼
23、、算術編碼、矢量量化、預測編碼、變換編碼。四、教學難點常用信源編碼的幾種方法:游程編碼、算術編碼、矢量量化、預測編碼、變換編碼。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限失真編碼定理,常用信源編碼的幾種方法:游程編碼、算術編碼、矢量量化、預測編碼、變換編碼。課程導入5分鐘;限失真編碼定理講解20分鐘;常用信源編碼的幾種方法:游程編碼、算術編碼、矢量量化、預測編碼、變換編碼講解55分鐘;課堂練習與習題講解15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對上次課的主要知識點進行復習,對本次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小結:本次
24、課主要對限失真編碼定理,常用信源編碼的幾種方法:游程編碼、算術編碼、矢量量化、預測編碼、變換編碼內容進行詳細介紹,總結其中的重點與難點。以課堂練習為主,教材P115 5-14第 10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5章有噪信道編碼5.1信道編碼的基本概念5.2譯碼規(guī)則及錯誤概率5.3信道編碼定理5.4費諾引理及信道編碼逆定理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有擾離散信道的編碼定理,掌握差錯和差錯控制系統(tǒng)分類、矢量空間與碼空間、隨機編碼、信道編碼定理。三、教學重點有擾離散信道的編碼定理、差錯和差錯控制系統(tǒng)分類、矢量空間與碼空間、隨即編碼、信道編碼定理。四、教學難點差錯和差錯控制系統(tǒng)分類、矢量空間與碼空間、
25、隨機編碼、信道編碼定理。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有擾離散信道的編碼定理、差錯和差錯控制系統(tǒng)分類、矢量空間與碼空間、隨機編碼、信道編碼定理。課程導入5分鐘;有擾離散信道的編碼定理講解20分鐘;差錯和差錯控制系統(tǒng)分類講解15分鐘;矢量空間與碼空間講授15分鐘;隨機編碼講授15分鐘;信道編碼定理講授15分鐘;課堂練習與習題講解10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信道編碼的目的是為了改善通信系統(tǒng)的傳輸質量,對不同類型的信道,要對癥下藥,設計不同類型的信道編碼,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小結:本次課主要對有擾離
26、散信道的編碼定理、差錯和差錯控制系統(tǒng)分類、矢量空間與碼空間、隨機編碼、信道編碼定理內容進行詳細介紹,總結其中的重點與難點。以課堂練習為主,教材P202 6-1、6-2八、其他無第 12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7章 線性分組碼 7.1 糾錯碼的基本概念 7.3 線性分組碼的編碼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糾錯編碼碼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糾錯編碼的基本思路)、糾錯譯碼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譯碼方法最優(yōu)譯碼與最大似然譯碼三、教學重點糾錯編碼碼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糾錯譯碼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譯碼方法最優(yōu)譯碼與最大似然譯碼。四、教學難點糾錯譯碼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譯碼方法最優(yōu)譯碼與最大似然譯碼
27、。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糾錯編碼碼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糾錯譯碼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譯碼方法最優(yōu)譯碼與最大似然譯碼。課程導入5分鐘;糾錯編碼碼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講解25分鐘;糾錯譯碼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講解20分鐘;最優(yōu)譯碼講授20分鐘;最大似然譯碼講授15分鐘;課堂練習與習題講解10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述,并輔以板書詳解,具體如下:課程引入:檢錯與糾錯原理:一旦10,01,接收端無法發(fā)現(xiàn)錯誤,插入1位監(jiān)督碼后具有檢出1位錯碼的能力,但不能予以糾正。在只有1位錯碼的情況下,可以判決哪位是錯碼并予以糾正,可以檢出2位
28、或2位以下的錯碼。小結:本次課對糾錯編碼碼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糾錯譯碼的基本原理與分析方法,譯碼方法最優(yōu)譯碼與最大似然譯碼內容進行詳細介紹,總結其中的重點與難點。以課堂練習為主,教材P202 6-12八、其他無第 17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7章 線性分組碼7.4 線性碼的糾檢錯能力 7.5 標準陣列和譯碼7.6 漢明碼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線性分組碼的編碼原理,以及線性分組碼的生成矩陣與校驗矩陣、伴隨式與標準陣列譯碼、碼距、糾錯能力、MDC碼及重量譜、完備碼、循環(huán)碼、BCH碼與RS碼,了解分組碼的擴展、縮短與循環(huán)冗余校驗。三、教學重點線性分組碼的生成矩陣與校驗矩陣、伴隨式與標準陣
29、列譯碼、碼距、糾錯能力、MDC碼及重量譜、完備碼、循環(huán)碼、BCH碼與RS碼、分組碼的擴展、縮短與循環(huán)冗余校驗。四、教學難點碼距、糾錯能力、MDC碼及重量譜、完備碼、循環(huán)碼、BCH碼與RS碼、分組碼的擴展、縮短與循環(huán)冗余校驗。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線性分組碼的編碼原理與特點。課程導入5分鐘;線性分組碼的生成矩陣與校驗矩陣講解20分鐘;伴隨式與標準陣列譯碼講解15分鐘;碼距、糾錯能力、MDC碼及重量譜講授15分鐘;完備碼、循環(huán)碼、BCH碼與RS碼講授25分鐘;分組碼的擴展、縮短與循環(huán)冗余校驗講解15分鐘;本節(jié)課知識點總結5分鐘。六、實施步驟課程引入:對上次課主要知識點進行復習
30、,并對本次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小結:本次課主要對線性分組碼的生成矩陣與校驗矩陣、伴隨式與標準陣列譯碼、碼距、糾錯能力、MDC碼及重量譜、完備碼、循環(huán)碼、BCH碼與RS碼,分組碼的擴展、縮短與循環(huán)冗余校驗進行詳細介紹,總結其中的重點與難點。以課堂練習為主,教材P202 6-13八、其他無第 16 次課教案一、講授內容第9章 卷積碼 9.1 卷積碼基本概念 9.2 卷積碼的數學描述 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卷積碼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掌握卷積碼的最大似然譯碼維比特算法,了解卷積碼的性能與距離特點。三、教學重點卷積碼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卷積碼的最大似然譯碼維比特算法、卷積碼的性能與距離特點。四、教學難點卷積碼的最大似然譯碼維比特算法、卷積碼的性能與距離特點。五、本講計劃學時及時間分配計劃2個學時,主講卷積碼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卷積碼的最大似然譯碼維比特算法、卷積碼的性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同大寫金額標準寫法
- DB6103T 83-2025巨菌草栽培技術規(guī)范
- 產業(yè)園區(qū)綜合服務與物業(yè)管理合同
- 2025年環(huán)保技術項目研發(fā)合同
- 上海居民住房租賃合同細則
- 專利許可使用權轉讓合同
- 2025年借款合同范本:生活資金周轉專用
- 產權清楚的商業(yè)車位買賣合同
- 三方人才派遣合同模板
- 互聯(lián)網眾籌合作合同范本(修訂)
- 如愿三聲部合唱簡譜
- 高三數學開學第一課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
- 115個低風險組病種目錄
- 系統(tǒng)解剖學考試重點筆記
- 暖通空調基礎知識及識圖課件
- 防滲墻工程施工用表及填寫要求講義
- 交通信號控制系統(tǒng)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 校園信息化設備管理檢查表
- 新版抗拔樁裂縫及強度驗算計算表格(自動版)
- API SPEC 5DP-2020鉆桿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