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1 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和由游離氧化鈣造成的體積安定性的檢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通用硅酸鹽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標準的其他品種水泥。2 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JCT727水泥物理檢驗儀器 凈漿標準稠度與凝結時間測定儀JCT729水泥物理檢驗儀器 水泥凈漿攪拌機3 原理3.1 水泥標準稠度凈漿對標準試桿(或試錐)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通過試驗不同含水量水泥凈漿的穿透性,以確定水泥標準稠度凈漿中所需加入的
2、水量。3.2 凝結時間以試針沉入水泥標準稠度凈漿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時間表示。3.3 安定性3.3.1 雷氏法是觀測由二個試針的相對位移所指示的水泥標準稠度凈漿體積膨脹的程度。3.3.2 試餅法是觀測水泥標準稠度凈漿試餅的外形變化程度。4 儀器設備4.1 水泥凈漿攪拌機:符合JCT729的要求。4.2 標準法維卡儀4.3 代用法維卡儀:符合JCT727要求。4.4 雷氏夾:由銅質材料制成。4.5 沸煮箱:有效容積約為410mm×240mm×310mm。4.6 雷氏夾膨脹測定儀:標尺最小刻度為0.5 mm。4.7 量水器:最小刻度0.1mL,精度1。4.8 天平:最大稱量不小于1
3、000g,分度值不大于1g。5 材料試驗用水必須是潔凈的飲用水,如有爭議時應以蒸餾水為準。6 試驗條件6.1 試驗室溫度為200C±20C,相對濕度應不低于50%;水泥試樣、拌和水、儀器和用具的溫度應與試驗室一致;6.2 濕氣養(yǎng)護箱的溫度為200C±10C,相對濕度不低于90%7 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標準法)7.1 試驗前必須做到:a) 維卡儀的金屬棒能自由滑動;b) 調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c) 攪拌機運行正常。7.2 水泥凈漿的拌制:用水泥凈漿攪拌機攪拌,攪拌鍋和攪拌葉片先用濕棉布擦過,拌和水倒入攪拌鍋內,然后在5S10S內小心將稱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
4、,防止水和水泥濺出;拌和時,先將鍋放在攪拌機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拌15S,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120S停機。7.3 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步驟拌和結束后,立即將拌好的凈漿裝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試模中,用小刀插搗,輕輕振動數(shù)次,刮去多余凈漿;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凈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S后,突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沉入凈漿中。在試桿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S時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的距離,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完成。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底板6mm±
5、1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水量為此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8 凝結時間的測定8.1 測定前準備工作:調整凝結時間測定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8.2 試件的制備:以標準稠度用水量按7.2條制成標準稠度凈漿一次裝滿試模,振動后刮平,立即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作為凝結時間起始時間。8.3 初凝時間的測定:試件在濕氣養(yǎng)護箱中養(yǎng)護至加水后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定。測定時,從濕氣養(yǎng)護箱中取出試模放到試針下,降低試針與水泥凈漿面接觸。擰緊螺絲12s后突然放松,試針垂直自由沉入凈漿,觀察試針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針30S時指針讀數(shù)。當試針沉至
6、距底板4±1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tài);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tài)的時間為水泥的初凝時間,用“min”表示。8.4 終凝時間的測定:為了準確觀測試針沉入的狀況,在終凝上安裝了一個環(huán)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后,立即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方式從玻璃板取下,翻轉1800,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濕養(yǎng)護箱中繼續(xù)養(yǎng)護,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體0.5時,即環(huán)形附件開始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tài)。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tài)的時間為水泥的終凝時間,用“min”來表示。8.5 測定時應注意,在最初測定的操作時應輕輕扶持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試針
7、撞彎,但結果以自由下落為準;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試針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試模內壁10。臨近初凝時,每隔5min測定一次,臨近終凝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到達初凝或終凝狀態(tài)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達到初凝或終凝狀態(tài)。每次測定不能讓試針落入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須將試針擦凈并將試模放回濕氣養(yǎng)護箱內,整個測定過程中要防止試模受振。注:可以使用能得出與標準中規(guī)定方法相同結果的凝結時間自動測定儀,使用時不翻轉試體。9 安定性的測定(標準法)9.1 測定前的準備工作每個試樣成型一兩個試件,每個雷氏夾需配備質量約7580g的玻璃板兩塊,凡與水泥漿接觸玻璃板和雷氏夾內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層油。9.
8、2 雷氏夾試件成型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將已制好的標準稠凈漿一次裝滿雷氏夾,裝漿時一手輕輕扶持雷氏夾,另一只手用寬約10mm的小刀插搗數(shù)次,然后抹平,蓋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著立即將試件移至濕氣養(yǎng)護箱內養(yǎng)護24h±2h。9.3 沸煮9.3.1 調整好沸煮箱內的水位,使能保證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浸過試件,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同時又保證能在30±5min內升至沸騰。9.3.2 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A),精確到0.5,接著將試件入沸煮箱水中的試件架上,指針朝上,然后在30±5min內加熱并恒沸180 min
9、7;5min。9.3.3 結果判別:沸煮結束,立即放掉箱中的熱水,打開箱蓋,等箱體冷卻至室溫,取出試件進行判別。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C),準確至0.5mm,當兩個試件后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CA)值相差超過4mm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為安定性不合格品。水泥細度檢驗方法1 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通用硅酸鹽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標準的其他品種水泥。2 引用標準GB 3350.7 水泥物理檢驗儀器GB 6004 試驗篩用金屬絲紡織方孔網3 方法負壓篩法4 儀器4.1 80m負壓篩4.2 負壓篩析儀4.3 天平(
10、 最大稱量為100g,分度值不大于0.05g )5 操作程序5.1 篩析試驗前,應把負壓篩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電源,檢查控制系統(tǒng),調節(jié)負壓至4000 6000Pa范圍內。5.2 稱取試樣25g,置于負壓篩中,蓋上篩蓋,放在篩座上,開動篩析儀連續(xù)篩析2min,在此期間如有試樣附著在篩蓋上,可輕輕地敲擊,使試樣落下。篩畢,用天平稱量篩余物。6 當工作負壓小于4000Pa時,應清理吸塵器內水泥,使負壓恢復正常。7 試驗結果水泥試樣篩余百分數(shù)按下式計算:F=Rs/W × 100式中: F水泥試樣的篩余百分數(shù),%; Rs水泥篩余物的質量,g; W水泥試樣的質量,g。結果計算精確至0.1%
11、。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1 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石灰石硅酸鹽水泥的抗折與抗壓強度的檢驗。2 引用標準GB/T 6003 試驗篩JC/T 681 行星式水泥膠砂攪拌機JC/T 682 水泥膠砂試體成型振實臺JC/T 683 水泥抗壓夾具JC/T 723 水泥物理檢驗儀器 膠砂振動臺JC/T 724 水泥物理檢驗儀器 電動抗折試驗機JC/T 726 水泥膠砂試模3 儀器3.1 攪拌機(應符合JC/T 681要求) 3.2試模(40×40×160)3.3 振實臺(應符合JC/T 682)3.4 抗壓強度試驗機(量程應在&
12、#177;1%精度,速率為2400N/s±200N/s的加荷能力)3.5 抗壓強度試驗機用夾具(受壓面積為40×40且符合JC/T 683)4 膠砂制備4.1 配合比 水泥:標準砂:水=450±2:1350±5:225±1,單位(g)4.2水泥、砂、水和試驗用具的溫度與試驗室相同,稱量用的天平精度應為±1g。當用自動滴管加225mL水時,滴管精度應達到±1mL。4.3 先使攪拌機處于待工作狀態(tài),然后把水加入鍋里,再加入水泥,把鍋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再立即開動機器,低速攪拌30s后,在第二個30s開始的同時均勻地將砂
13、子加入。當各級砂是分裝時,從最粗粒級開始,依次將所需的每級砂量加完。把機器轉至高速再拌30s。4.4 停拌90s,在第1個15s內用一膠皮刮具將葉片和鍋壁上的膠砂,刮入鍋中間。在高速下繼續(xù)攪拌60s。各個攪拌階段,時間誤差應在±1s以內。5 試件的制備5.1 尺寸應是40×40×160的棱柱體5.2 成型: 振實臺成型,將制備好的膠砂立即成型,將空試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實臺上,用一個適當勺子直接從攪拌鍋里將膠砂分二層裝入試模,第一層每個槽里約放300g膠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頂部沿每個模槽來回一次將料層播平,接著振實60次。再裝入第二層膠砂,用小揪料器播平,再振實
14、60次。移走模套,從振實臺上取下試模,用一金屬直尺以近似600的的角度架在試模模頂?shù)囊欢耍缓笱卦嚹iL度方向以橫向鋸割動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動,一次將超過試模部分的膠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況下將試體表面抹平。6 試件的養(yǎng)護6.1 脫模前的處理的養(yǎng)護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膠砂,立即將試模放進濕氣箱里養(yǎng)護,一直養(yǎng)護到規(guī)定的脫模時間時取出脫模。脫模前先用防水墨汁進行編號,二個齡期以上的試體,在編號時應將同一試模中的三條試體分在二個以上齡期內。6.2 脫模對于24h齡期的,應在破型試驗破型試驗前20min內脫模,對于24h以上齡期的,應在成型后2024h之間脫模。(注:如經24h養(yǎng)護,會因脫模對強
15、度造成損害時,可以延遲至24h以后脫模,但在試驗報告中應予說明),已確定作為24h齡期試驗的已脫模試體,應用濕布覆蓋至做試驗時為止。6.3 水中養(yǎng)護將做好標記的試件立即水平或豎直放在20±1水中養(yǎng)護,水平放置時刮平面應朝上。養(yǎng)護期間試件之間間隔或試體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不允許在養(yǎng)護期間全部換水。除24h、48h齡期的試體外,任何齡期試驗前15min從水中取出,揩去試體表面沉積物,并用濕布覆蓋至試驗為止。6.4 強度試驗試體的齡期試體齡期是從水泥加水攪拌開始試驗時算起。不同齡期強度試驗在下列時間里進行。24h±15min48h±30min72h±45m
16、in7d±2 h>28d±8 h7 試驗程序7.1 總則是以中心加荷法測定抗折強度。在折斷后的棱柱體上進行抗壓試驗,受壓面是試體成型時的兩個側面,面積為40×40。7.2 抗折強度測定將試體一個側面放在試驗機支撐圓柱上,試體軸垂直于支撐圓柱,通過加荷圓柱以50N/s±10N/ s的速率均勻地將荷載垂直地加在棱柱體相對側面上,直至折斷。保持兩個半截棱柱體處于潮濕狀態(tài)直至抗壓試驗。7.3 抗折計算公式Rf=1.5FfL/b3式中: Rf 抗折強度,Mpa(牛頓每平方毫米);Ff折斷時施加于棱柱體中部的荷載,N;L支撐圓柱之間的距離,;b棱柱體正方形截面
17、的邊長,;7.4 抗壓強度測定抗壓強度試驗通過規(guī)定的儀器,在半截棱柱體的側面上進行。半截棱柱體中心與壓力機壓板受壓中心差應在±0.5內,棱柱體露在壓板外的部分約有10,在整個加荷過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勻地加荷直至破壞。7.5 抗壓計算公式RCFC/A式中 RC抗壓強度,Mpa(牛頓每平方毫米);FC破壞時的最大荷載,N;A受壓部分面積,mm2(40mm×40mm=1600mm2);8 水泥的合格檢驗8.1 強度測定方法有兩種主要用途,即合格檢驗和驗收檢驗。8.2 試驗結果的確定抗折強度以一組三個棱柱體抗折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當三個強度值
18、中有超出平均值±10%時應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為抗折強度試驗結果??箟簭姸纫砸唤M三個棱柱體上得到的六個抗壓強度測定值的算術平均值為試驗結果。如六個測定值中有一個超出六個平均值的±10%,就應剔除這個結果,而以剩下五個的平均數(shù)為結果。如果五個測定值中再有超過它們平均數(shù)±10%的,則此組結果作廢。試驗結果的計算,各試體的抗折強度記錄至0.1Mpa,計算精確至0.1Mpa;各個半棱柱體得到的單個抗壓強度結果計算至0.1Mpa,計算精確至0.1 Mpa; 試驗報告應包括所有各單個強度結果和計算出的平均值。砂的篩分析試驗1. 適用范圍適用于測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顆粒級及細度
19、模數(shù)。2. 儀器調設備2.1 試驗篩孔徑為9.5mm、4.75mm、2.36mm的圓孔篩和孔徑為1.18mm、0.60mm、0.300mm、0.15mm的方孔篩,以及篩的底盤和蓋各一只,篩框為300或200。其產品質量要求應符合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試驗篩的規(guī)定;2.2 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2.3 搖篩機;2.4 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2.5 淺盤和硬、軟毛刷等。3. 試樣制備3.1 用縮分法取得來樣,過10mm的篩,并算出篩余百分率。然后稱取不少于550g的試樣兩份,分別倒入兩個淺盤中,在105±5的溫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卻至室溫備用。3.2 篩分析試驗步驟3.2
20、.1 稱取烘干試樣500g,置于按篩孔大小順序排列的套篩上, 將套篩裝入搖篩機內固緊,篩分時間為10min左右,取出套篩,再按篩孔大小順序,在清潔的淺盤上逐個進行手篩,直至每分鐘的篩出量不超過試樣總量的0.1%時為止,通過的顆粒并入下一個篩,并和下一個篩中試樣一起過篩,按這樣順序進行,直至每個篩全部篩完為止。3.2.2稱取各篩篩余試樣的重量(精確至1g),所有各篩的分計篩余量和底盤中剩余量的總和與篩分前的試樣總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過1%.3.3 篩分析試驗結果計算步驟3.3.1 計算分計篩余百分率(各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總量的百分率),精確至0.1%;3.3.2計算累計篩余百分率(該篩上的分計
21、篩余百分率與大于該篩的各篩上的分計篩余百分率之總和),精確至0.1%;3.3.3 根據(jù)各篩的累計篩余百分率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分布情況;3.3.4 按下式計算砂的細度模數(shù)(精確至0.01):µf(23456)51/(1001);式中:1、2、3、4、5、6分別為4.75mm、2.36mm、1.18mm、600µm、300µm、150µm各篩上的累計篩余百分率;3.4 篩分試驗應采用兩個試樣平行試驗.駟度模數(shù)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值(精確至0.1)。如兩次試驗所得的細度模數(shù)之差大于0.02時,應重新取試樣進行試驗。注:按細度模數(shù)µf分為
22、粗、中、細三級,其范圍為:粗砂:µf =3.73.1;中砂:µf =3.02.3;細砂:µf =2.21.6水泥膠砂流動度檢驗方法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方法主要用于測定水泥膠砂流動度,以確定水泥膠砂的適宜水量。2. 儀器2.1 膠砂攪拌機(符合GB 177的規(guī)定)。2.2 跳桌(安裝時應使圓盤臺面水平,固定在堅固的基座上)。2.3 圓柱搗棒(由金屬材料制成,直徑20,長約200)。2.4 截錐圓模及模套截錐圓模尺寸:高60±0.5上口內徑:70±0.5下口內徑:100±0.5模套須與截錐圓模配合。截錐模與模套用金屬材料制成。2.5
23、 卡尺(量程200的卡尺)。3. 流動度的測定3.1 膠砂的制備3.1.1 一次試驗應稱取的材料及數(shù)量:水泥 300g標準砂 750g 水 按預定的水灰比進行計算。3.1.2 在拌和膠砂的同時,用濕布抹擦跳桌臺面、搗棒、截錐圓模和模套內壁,并把它們置于玻璃板中心,蓋上濕布。3.1.3 將拌好的水泥膠砂迅速地分兩層裝入模內。第一層裝至圓錐模高的三分之二,用小刀在垂直兩個方向搗實約十余次,再用圓柱搗棒自邊緣至中心均勻壓15次。接著裝第二層膠砂,裝至高出圓模約2厘米,同樣用小刀搗實十余次,再用圓柱搗棒自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10次。搗壓深度,第一層搗至膠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層搗至不超過已搗實的低層表面
24、。3.1.4 搗壓完畢,取下模套,用小刀將高出截錐圓模的膠砂刮去并抹平,抹平后將圓模垂直輕輕提起,手握手輪搖柄以每秒約一轉的速度,連搖動30轉。3.1.5 跳動完畢,用卡尺測量水泥膠砂擴散的直徑,取相垂直的兩直徑的平均值為該水量時的水泥膠砂流動度,用毫米表示。砂的表觀密度試驗(簡易方法)1. 適用范圍適用于測定砂的表觀密度。2. 儀器2.1 天平稱量100g,感量0.1g;2.2 李氏瓶容量250mL;2.3 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3. 試樣制備用潮濕狀態(tài)下用四分法縮分至120g左右,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4
25、. 方法步驟4.1 向李氏瓶中注入冷開水至一定刻度處,擦干瓶頸內部附著水,記錄水的體積(V1);4.2 稱取烘干試樣50g(m0)徐徐裝入盛水的李氏瓶中;4.3 試樣全部入瓶中后,用瓶內的水將粘附在瓶頸和瓶壁的試樣洗入水中,搖轉李氏瓶以排除氣泡,靜置約24h后,記錄瓶中水面升高后的體積(V2)。4.4 表觀密度計算公式m0m0 /(V1V2) t×1000(kg/m3)式中: m0試樣的烘干重量(g)V1水的原有體積(mL)V2倒入試樣后水和試樣的體積(mL)t考慮稱量時的水溫對水相對刻度影響的修正系數(shù),(見下圖)水溫151617181920t0.0020.0030.0030.004
26、0.0040.005水溫2122232425t0.0050.0060.0060.0070.008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結果之差大于20kg/m3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砂的堆積密度和緊密試驗1. 適用范圍適用于測定砂的堆積密度、緊密密度及空隙率。2. 儀器2.1案秤稱量5000g,感量5g;2.2容量筒金屬制、圓柱形、內徑108mm,凈高109mm;2.3漏斗或鋁制料勺;2.4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2.5直尺、淺盤等。3. 試樣制備用淺盤裝樣品約3L,在溫度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卻至室溫,再用5mm孔徑的篩子過篩,分成大致相等的
27、兩份備用。試樣烘干后如有結塊,應在試驗前先予捏碎。4. 堆積密度操作方法取試樣一份,用漏斗或鋁制料勺,將它徐徐裝入容量(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應超過50mm)直至試樣裝滿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將多余的試樣沿筒口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稱其重量(m2)。5. 緊密密度操作方法取試樣一份,分二層裝入容量筒。裝完一層后,在筒底墊放一根直徑為10mm的鋼筋,將筒按住,左右交替顛擊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裝入第二層;第二層裝滿后用同樣方法顛實(但筒底所墊鋼筋的方向應與第一層放置方向垂直);二層裝完并顛實后,加料直至試樣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將多余的試樣沿筒口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稱其
28、重量(m2)6. 堆積密度和緊密密度的計算公式l(c)=( m1m2) / V×1000 (kg/m3)式中: l堆積密度,kg/ m3;c緊密密度,kg/ m3;m1容量筒的重量,(kg);m2容量筒和砂的總重,(kg);V容量筒容積(L)。7. 空隙率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1l/)×100(%)c(1c/)×100(%)式中: l堆積密度的空隙率;c緊密密度的空隙率;l砂的堆積密度(kg/ m3);砂的表觀密度(kg/ m3);c砂的緊密密度(kg/ m3)。8. 以溫度為20±2的飲用水裝滿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緊貼水面。擦干筒外壁
29、水分,然后稱重。用下式計算筒的容積:Vm2m1式中: m1容量筒和玻璃板重量(kg)m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總重量(kg)砂的含水率試驗(標準方法)1. 適用范圍適用于測定砂的含水率。2. 儀器2.1 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2.2 天平稱量2000g,感量2g;2.3 容器如淺盤等。3. 含水率試驗方法將自然潮濕狀態(tài)下的試樣用四分法縮分至約1100g,拌勻后分為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稱取一份試樣的質量,精確至0.1g。將試樣倒入已知重量的燒杯中,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至恒量。待冷卻至室溫后,再稱出其質量,精確至0.1g。4. 砂的含水率計算公式Z=G2-G1/G
30、1×100%式中: Zc含水率,(%);G2烘干前的試樣質量,g;G1烘干后的試樣質量,g。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砂的含泥量試驗(標準方法)1. 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砂中的含泥量。2. 儀器2.1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2.2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2.3篩孔徑為0.080及1.25各一個;2.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淺盤等。3. 試樣制備將樣品在潮濕狀態(tài)下用四分法縮分至約1100g,置于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立即稱取各為400g(m0)的試樣兩份備用。4. 含泥量試驗方法取烘干的試樣一置于容器中,并注入
31、飲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約50充分攪拌均勻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試樣,使塵屑、淤泥和粘土與砂粒分離,并使之懸浮或溶于水中。緩緩地將渾濁液倒入1.25及0.080的套篩(1.25篩放置上面)上,濾去小于0.08的顆粒。試驗前篩子的兩面應先有水潤濕,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應注意避免砂粒丟失;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復上述過程,直到筒內洗出的水清澈為止;用水沖洗剩留在篩上的細粒。并將0.080mm篩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篩中砂粒的上表面)來回搖動。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顆粒。然后將兩只篩上剩留的顆粒和筒中已以洗凈的試樣一并裝入淺盤,置于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來冷卻至
32、室溫后,稱試樣的重量(m1)。砂的含泥量c 應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1%):c= (m0m1 )/m0×100(%)式中: m0試驗前的烘干試樣重量(g);m1試驗后的烘干試樣重量(g).以兩個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兩次結果的差超過0.5%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 砂的泥塊含量試驗1. 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砂中泥塊含量.2. 儀器2.1 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2.2 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2.3 篩孔徑為0.630及1.25各一個;2.4 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淺盤等。3. 試樣制備將樣品在潮濕狀態(tài)下用四分法縮分至約3000g,置于溫度為1
33、05±5的烘 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用1.25篩篩分,取篩上的砂400g分為兩份備用。4. 泥塊含量試驗方法稱取試樣200g(m1)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約150mm。充分拌混均勻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塊,再把試樣放在0.630篩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為止。保留下來的試樣應小心地從篩里取出,裝入淺盤后,置于溫度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后稱重(m2)。砂泥塊含量c,l 應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1%):c,l= (m1m2 )/m1×100(%)式中: c,l泥塊含量(%); m1試驗前的烘干試樣重量(g);m2試驗
34、后的烘干試樣重量(g)。碎石或卵石的篩分析試驗1. 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碎石或卵石的顆粒級配2. 儀器2.1 試驗篩孔徑為100、80.0、63.0、50.0、40.0、31.5、25.0、20.0、16.0、10.0、5.00和2.50mm的圓孔篩,以及篩的底盤和蓋各一只,其規(guī)格和質量要求應符合GB600385試驗篩的規(guī)定(篩框內徑均為300mm);2.2 天平或案秤精確至試樣量的0.1%左右2.3 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2.4淺盤。3. 試樣制備試驗前,用四分法將樣品縮分至略重于下表所規(guī)定的試樣所需量,烘干或風干后備用。 篩分析所需試樣的最小重量 表3.0最大公稱粒徑
35、(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試樣重量不少于(kg)2.03.24.05.06.38.012.616.04. 篩分析試驗方法4.1 按上表的規(guī)定稱取試樣;4.2 將試樣按篩孔大小順序過篩,當每號篩上篩余層的厚度大于試樣的最大粒徑值時,應將該號篩上的篩余分成兩份,再次進行篩分,直至各篩每分鐘的通過量不超過試樣總量的0.1%。(注:當篩余顆粒的粒徑大于20mm時,在篩分過程中,允許用手指撥動顆粒。)4.3 稱取各篩篩余的重量,精確至試樣總重量的0.1%。在篩上的所有分計篩量和篩底剩余的總和與篩分前測定的試樣總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過0.1%。5. 篩分析試驗
36、結果5.1 由各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總重量計算得出該號篩的分計篩余百分率(精確至0.1%);5.2 每號篩計算得出的分計篩余百分率與大于該篩篩號各篩的分計篩余百分率相加,計算得出其累篩余百分率(精確至0.1%);5.3 根據(jù)各篩的累計篩余百分率,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碎石或卵石表觀密度試驗(簡易方法)1. 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碎石或卵石的表觀密度,不宜用于最大粒徑超過40mm的碎石或卵石。2. 儀器2.2 天平稱量5kg,感量5g;2.3 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2.4 廣口瓶1000mL,磨口,并帶玻璃片;2.5 試驗篩孔徑為5mm;2.6 毛巾、刷子等。3. 試驗制備試
37、驗前,將樣品篩去5mm以下的顆粒,用四分法縮分至略重于表3.1,洗干凈后,分成兩份備用。表觀密度試驗所需的試樣最少重量 表3.2最大粒徑(mm)10.016.020.031.540.063.080.0試樣最少重量(kg)22234664 表觀密度測定方法4.1 按表3.0規(guī)定的數(shù)量稱取試樣;4.2 將試樣浸水飽和,后裝入廣口瓶中。裝試樣時,廣口瓶應傾斜放置,注入飲用水,用玻璃片蓋瓶口,以上下左右搖晃的方法排除氣泡;4.3氣泡排盡后,向瓶中添加飲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邊緣。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緊貼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稱取試樣、水、瓶和玻璃片重量(m1);4.4 將瓶中的試樣倒入淺
38、盤 中,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在帶蓋的容器至室溫后稱重(m0);4.5 將瓶洗凈,重新注入飲用水,用玻璃片緊貼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份后稱(m2);4.6 表觀密度應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kg/m3):m0/(m0 m2m1) t×1000(kg/m3)式中: m0烘干后試樣重量(g);m1試樣、水、瓶和玻璃片的共重(g);m2水、瓶和玻璃片重(g);t考慮稱量時的水溫對水相對刻度影響的修正系數(shù),(見下圖):水溫1516171819202122232425t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
39、0.008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兩次結果之差應小于20kg/m3,否則重新取樣進行試驗。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試驗1. 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2. 儀器2.2 天平稱量5kg,感量5g;2.3 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2.4 容器如淺盤等。3. 含水率試驗方法3.1 最大粒徑分別為31.5mm、40mm時,每次稱取重量都為3 kg;3.2 將試樣置于干凈的容器中,稱取試樣和容器的共重(m1),3.3 取出試樣,冷卻后稱取試樣與容器的共重(m2);3.4 石的含水率計算公式wc=( m1m2 ) / (m2m3)×100(%)式中: w
40、c砂的含水率,(%);m1烘干前試樣與容器共重(g);m2烘干后試樣與容器重(g);m3容器重量(g)。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注:碎石或卵石含水率簡易測定法可采用“炒干法”。碎石或卵石的堆積密度和緊密密度試驗1. 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碎石或卵石的堆積密度、緊密密度及空隙率。2. 儀器2.1 案秤稱量5000g,感量5g;2.2 容量筒金屬制、圓柱形20L,內徑294mm,凈高294mm,筒壁厚度3mm;(注:測定緊密密度時,對最大徑為31.5 mm、 40.0 mm的集料,可采用10L的容量筒,對最大粒徑為60.0、80.0的集料,可采用20L的容量筒。)2.3 平頭鐵;2
41、.4 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3. 試樣制備3.1 試驗前,取重量每份約等于80kg的試樣放入淺盤,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攤在清潔的地面上風干,拌勻后分成兩分備用。4. 堆積密度和緊密密度試驗方法4.1 堆積密度:取試樣一份,置于平整干凈的地板(或鐵板)上,用平頭鐵鍬鏟起試樣,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內。此時,從鐵鍬的齊口至容量筒上口距離應保持為50 mm左右.裝滿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顆粒,并以合適的顆粒填入凹陷部分 ,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 的體積大致相等,稱取試樣和容量筒共重(m1)。4.2 緊密密度:取試樣一份,分三層裝入容量筒。裝完一層后,在筒
42、底墊放一根直徑為25 mm的鋼筋,將筒按住并左右交替顛擊地面各25下,然后裝入第二層。第二層裝滿后,用同樣方法顛實(但筒底所墊鋼筋的方向應與第一層放置方向垂直)然后再裝入第三層,如法顛實。待三層試樣裝填完畢后,加料直到試樣超出容量筒筒口,用鋼筋沿筒口邊緣滾轉,刮下高出筒口的顆粒,用合適的顆粒填平凹外,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 的體積大致相等。稱取試樣和容量筒共重(m2)。5. 堆積密度和緊密密度的計算公式l(c)=( m2m1) / V×1000 (kg/m3)式中 : l堆積密度,kg/ m3;c緊密密度,kg/ m3;m1容量筒的重量,(kg);m2容量筒和試樣共重,(kg);
43、V容量筒容積(L)6 空隙率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l(1l/)×100(%)c(1c/)×100(%)式中: l堆積密度的空隙率;c緊密密度的空隙率;l碎石或卵石的堆積密度(kg/ m3);碎石或卵石的表觀密度(kg/ m3);c碎石或卵石的緊密密度(kg/ m3)。7. 容量筒容積的校正方法以溫度為20±2的飲用水裝滿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緊貼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稱重。用下式計算筒的容積:Vm2m1(L)式中 : m1容量筒和玻璃板和重量(kg);m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總重量(kg)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試驗1. 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碎石或卵石
44、中的含泥量。2. 儀器2.1案稱稱量10g,感量10g。對最大粒徑小于15mm的碎石或卵石應用稱量為5kg感量為5g的天平;2.2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2.3篩孔徑為0.080及1.25各一個;2.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淺盤等。3. 試樣制備3.1 試驗前,將來樣用四分縮分至表3.1所規(guī)定的量(注意防止細粉丟失),并置于溫度為105±5的烘箱內烘箱內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分成兩份備用。 含泥量試驗所需的試樣最小重量 表3.1最大粒徑(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試樣量不少于(kg)2266101020204 含泥量試驗方
45、法4.1 稱取試樣一份(m0)裝入容器中攤平,并注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mm;用手在水中淘洗顆粒,使塵屑、淤泥和粘土與較粗顆粒分離,并使之懸浮或溶解于水。緩緩地將渾濁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篩(1.25mm篩放置上面)上,濾去小于0.080mm的顆粒。試驗前篩子的兩面應先用水濕潤。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大于0.080mm的顆粒丟失。4.2 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為止。4.3 用水沖洗剩留在篩上的細粒,并將0.080mm篩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篩內顆粒)來回搖動,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顆粒。然后,將兩只篩上剩留的顆粒和筒中已洗凈的試
46、樣一并裝入淺盤,置于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卻至室溫后,稱取試樣的重量(m)。4. 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c)計算公式:c= (m0m1 )/m0×100(%)式中: m0試驗前烘干試樣的重量(g);m1試驗后烘干試樣的重量(g).以兩個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兩次結果的差超過0.2%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碎石或卵石的泥塊含量試驗1. 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碎石或卵石中泥塊的含量.2. 儀器2.1 案稱稱量20g,感量20g;稱量10g,感量10g;2.2 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2.3 試驗篩孔徑為2.50及5.00各一個;
47、2.4 洗砂用的水筒及烘干用的淺盤等。3. 試樣制備3.1 試驗前,將樣品用四分法縮分至每份略大于10kg,縮分應注意防止所含粘土塊被壓碎。縮分后的試樣在105±5烘箱內烘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分成兩份備用。4. 泥塊含量試驗方法4.1 篩去5mm以下顆粒,稱重(m1);4.2將試樣在容器中攤平,加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試樣表面,24h后水放出,用手碾壓泥塊,然后把試樣放在2.50篩上搖動淘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為止。4.3 將篩上的試樣小心地從篩里取出,置于溫度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卻至室溫后稱重(m)。5. 泥塊含量c,l計算方法:c,l= (m1m2 )/m1&
48、#215;100(%) 式中: m15.00mm篩篩余量(g);m2試驗后烘干試樣的量(g);以兩個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結果的差值超過0.2%,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碎石或卵石中針狀和片狀顆粒的總含量試驗1. 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碎石或卵石中針狀和片狀顆粒的總含量。2. 儀器2.1 案稱稱量10kg,感量10g;2.2 天平稱量2kg,感量10g;2.3 試驗篩孔徑為5.00、10.0、20.0、25.0、31.5、40、63.0、80.0,根據(jù)需要選用;2.4 卡尺。3. 試樣制備3.1 試驗前,將來樣在室內風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縮分至表3.1所規(guī)定的粒級備用。針
49、、片狀試驗所需的試樣最少重量 表3.1最大粒徑(mm)10.016.020.025.031.540.0以上試樣最少重量(kg)0.3123510針、片狀試驗的粒級劃分及其相應的規(guī)準儀孔寬或間距 表3.2粒級(mm)5101016162020252531.531.540片狀規(guī)準儀上相對應的孔寬(mm)35.27.2911.314.3針狀規(guī)準儀上相對應的間距(mm)1831.243.25467.885.84. 針、片狀含量試驗方法4.1 按表3.1所規(guī)定的粒級用規(guī)準儀對試樣進行鑒定,凡顆粒長度大于針狀規(guī)準儀上相對應間距者,為針狀顆粒;厚度小于片狀規(guī)準儀上相應孔寬者,為片狀顆粒。4.2 粒徑大于40
50、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鑒定其針片狀顆粒,卡尺卡口的設定寬度應符合表3.3的規(guī)定。大于40mm粒級顆??ǔ呖诘脑O定寬度 表3.3粒級(mm)40636380鑒定片狀顆粒的卡口寬度(mm)20.628.6鑒定針狀顆粒的卡口寬度(mm)123.6171.64.3 稱量由各粒級挑出的針狀和片狀顆粒的總重量(m)。5. 碎石或卵石中針、片狀顆粒含量(p)p=m1/m0×100(%)式中: m1試樣中所含針、片狀顆粒的總重量(g);m試樣總重量(g)。碎石或卵石的壓碎指指標值試驗方法1. 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碎石或卵石抵抗壓碎的能力,以間接地推測其相應的強度。2. 儀器2.1 壓力試驗機
51、,荷載300kN;2.2 壓碎指標值測定儀;3. 試樣制備3.1 標準試樣一律應采用1020mm的顆粒,并在氣干狀態(tài)下進行試驗。3.2 試驗前,先將試樣篩去10 mm以下及20mm以上的顆粒,再用針狀和片狀規(guī)準儀剔除其針狀和片狀顆粒,然后稱取每份3kg的試樣3份備用。4. 壓碎指標值試驗方法4.1 置圓筒于底盤上,取試樣一份,分二層裝入筒內。每裝完一層試樣后,在底盤下面墊放一直徑為10mm的圓鋼筋,將筒按住,左右交替顛擊地面各25下。第二層顛實后,試樣表面距盤底的高度應控制為100mm左右;4.2 整平筒內試樣表面,把加壓頭裝好(注意應使加壓頭保持平正),放到試驗機上在160s300s內均勻地
52、荷到2000kN,穩(wěn)定5s,然后卸荷,取出測定筒。倒出筒中的試樣并稱其重量(m0),用孔徑為2.50mm的篩篩除被壓碎的細粒,稱量剩留在篩上的試樣重量(m1)。5. 碎石或卵石的壓碎指標值a,計算公式(精確至0.1%):a(m0m1)/ m0×100(%)式中: m0度樣的重量(g) m1壓碎試驗后篩余的試樣重量(g)以三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壓碎指標測定值。粉煤灰細度檢驗方法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測定粉煤灰的細度,作為評定粉煤灰等級的質量指標之一。2. 儀器2.1 負壓篩析儀;2.2 金屬標準篩(篩網孔徑45m);2.3 天平( 最大稱量為100g,分度值不大于0.05g )
53、;2.4 其它:軟管、毛刷、木錘;3. 方法負壓篩法4. 操作程序5.1 篩析試驗前,應把負壓篩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電源,檢查控制系統(tǒng),調節(jié)負壓至4000 6000Pa范圍內。5.2 稱取試樣50g,置于負壓篩中,蓋上篩蓋,放在篩座上,開動篩析儀連續(xù)篩析3min,在此期間如有試樣附著在篩蓋上,可輕輕地敲擊,使試樣落下。篩畢,用天平稱量篩余物。5. 當工作負壓小于4000Pa時,應清理吸塵器內水泥,使負壓恢復正常。6. 試驗結果6.1 水泥試樣篩余百分數(shù)按下式計算:F=Rs/W × 100式中 F粉煤灰試樣的篩余百分數(shù),%; Rs粉煤灰篩余物的質量,g; W粉煤灰試樣的質量,g。
54、結果計算精確至0.1%。6.2用于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質量的指標劃分為三個等級.其質量指標見下表:粉煤灰等級細度燒失量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含量I125953II2081053III45151153煤灰燒失量檢驗方法1. 適用范圍 本方法不包括礦渣水泥燒失量的測定。2. 儀器2.1 瓷坩堝;2.2 高溫爐;3. 引用標準GB 176水泥化學分析法4. 方法提要 試樣在950 1000灼燒恒重后,稱量。5. 燒失量試驗方法準確稱取約1g試樣,置于已灼燒恒重的瓷坩堝中,將蓋斜置于坩堝上,放在高溫爐內從低溫開始逐漸升高溫度,在950 1000下灼燒1520min,取同坩堝,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溫,稱量。如此反復灼燒,直至恒重。6. 燒失量的百分率(15)計算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環(huán)保物流綠色包裝運輸合同規(guī)范3篇
- 二零二五版?zhèn)€人房產抵押貸款債權轉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財務會計崗位聘用合同9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家居股份制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鋼結構工程鋼筋加工與配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工業(yè)4.0工廠生產承包服務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房產共有權份額轉讓產權買賣合同范本含份額調整方案3篇
- 二零二五版?zhèn)€人承包公司物流運輸合作合同書6篇
- 二零二五版安徽省勞動合同解除爭議調解服務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能源股權轉讓居間服務合同范本2篇
- 大型活動聯(lián)合承辦協(xié)議
- 工程項目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研究
- 2024年吉林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2) - 副本
- 拆除電纜線施工方案
- 搭竹架合同范本
- Neo4j介紹及實現(xiàn)原理
- 焊接材料-DIN-8555-標準
- 工程索賠真實案例范本
- 重癥醫(yī)學科運用PDCA循環(huán)降低ICU失禁性皮炎發(fā)生率品管圈QCC持續(xù)質量改進成果匯報
- 個人股權證明書
- 醫(yī)院運送工作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