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鑒賞期末答案_第1頁
陶瓷鑒賞期末答案_第2頁
陶瓷鑒賞期末答案_第3頁
陶瓷鑒賞期末答案_第4頁
陶瓷鑒賞期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名詞解釋(30分),共6題,每題5分。1、陶:用黏土燒制的器物。 瓷:用高嶺土燒成的一種質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細致而堅硬。 陶瓷:陶瓷是以粘土為主要原料以及各種天然礦物經過粉碎混煉、成型和煅燒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種制品。人們把一種陶土制作成的在專門的窯爐中高溫燒制的物品叫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2、唐三彩瓷: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后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3、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以鈷礦作為顏

2、料繪于生胎表面,施以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藍色彩飾的釉下彩瓷器。釉里紅瓷:釉里紅瓷是元代中期景德鎮(zhèn)的重要發(fā)明之一。制作工序與同時代的青花瓷大體相同。它是以氧化銅作著色劑,于胎上繪畫紋飾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氣氛中燒成。因紅色花紋在釉下,故稱釉里紅瓷。4、五彩: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繪方法的一種。它不一定五彩皆備,但畫面中紅、綠、黃三色是必不可少的。始于明代宣德年間的五彩,以嘉靖、萬歷時的產品為代表。由于當時尚無釉上藍彩,在需用藍色時,都以釉下青花代之,所以又稱其為“青花五彩”。斗彩:斗彩也稱豆彩,斗彩創(chuàng)燒于明成化時期,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先在胎上畫好圖案的青花部分

3、,罩上透明釉,入窯焙燒;燒成后,在留出的空白處用低溫彩料填繪,再入烘爐中烘烤,取得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繪斗艷爭奇的藝術效果,即成斗彩?,m瑯彩:釉上彩品種之一,將金屬胎畫琺瑯的琺瑯彩料,移植到瓷胎上,是一種瓷器裝飾技法,是非常名貴的釉上彩。色澤鮮艷明麗,畫工精致。粉彩:粉彩也叫“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一種線條纖秀、畫面工整、色彩柔和、絢麗粉潤、形象逼真的傳統(tǒng)陶瓷釉上彩裝飾。素三彩: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紅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 5、紫砂陶:用質地細膩、含鐵量較高的特種黏土制成

4、的,呈色以赤褐為主,質地較堅硬的無釉精陶制品。 6、骨質瓷:骨質瓷簡稱骨瓷,學名骨灰瓷,是以動物的骨炭、粘土、長石和石英為基本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釉燒兩次燒制而成的一種瓷器。二、簡答題(30分),共3題,每題10分。1、簡述秦漢時期我國陶瓷的主要成就?瓦當: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為瓦當,瓦面上帶著有花紋垂掛圓型的擋片。瓦當的圖案設計優(yōu)美,字體行云流水,極富變化,有云頭紋、幾何形紋、饕餮紋、文字紋、動物紋等等,為精致的藝術品。漢磚:漢磚上的雕飾,包羅萬象,繁復美觀。無論是彩繪或是浮雕圖像都生動活潑,線條靈活;其中表現的故事都是當時社會的縮影。自古以來,我國社會崇尚厚葬,陶器可久藏不朽,成了最好的

5、陪葬品,有模型房舍、樂器、鳥獸、以及人俑,秦漢時期的兵馬俑最為有名,最近陸續(xù)出土狻為考古學者重視。兵馬俑:兵馬俑多用模塑結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是先燒後接,有的是先接再燒,火候均勻、色澤單純、硬度很高。鉛釉陶:鉛釉陶是漢代陶藝的一種創(chuàng)新,有黃、褐、綠等色,綠釉較為流行,以鉛為釉的基礎,加上少許的氧化就可得到青綠色,熔點低只燒攝氏七百到八百度,必且可以薄薄的勻掛在胎上。在南方也盛產青釉陶,火度高,釉質較硬,也是后來發(fā)展青瓷的開端。東漢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龍窯提高窯溫,也選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嶺土。2、 簡述紫砂陶的制備過程。答:紫砂壺制作過程大致包

6、括預備、制作、燒制和后續(xù)工序四個過程:一、紫砂壺制作過程預備 (包括預備工具、泥料、造型預備)紫砂壺制作過程1:紫砂壺泥料預備首先是從礦中挖泥,從礦層開挖出來的紫泥,俗稱生泥,泥似塊狀巖石;生泥出來后需天然分化,然后破碎、碾細,并用60目篩子篩選;再手工或機械練泥。手工練泥很辛勞,后來改用雷蒙機,但用機器輕易損傷泥料。紫砂壺制作過程2:工具預備工具本身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造,以下所列的只是長期發(fā)展下來大家都用的工具中的一部門。善用工具是做好茶壺的一個先決前提。主要包括泥凳(工作臺),搭子(打泥條等),拍子(打身筒等)、尖刀、矩車(做圓形泥片)、線梗(光滑各種裝飾線條的工具)、明針(即牛角片,光滑表面)

7、等。紫砂壺制作過程3:造型預備做茶壺前一定要想好要做的茶壺是什么樣的,就象畫一幅畫,一定要先想好,可以畫一些草圖、作一些計算。另一種成型的方法是用印模,假如采用這種方法,需要在設計后做出模具,用印模的方法是可以大量出產統(tǒng)一個設計。二、紫砂壺制作過程之制作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印模。兩者都是先做好各個部件,再把各個部件粘在一起,再進行表面精加工,特別是接口部門的加工。就手工捏作,對圓形的茶壺其壺身用“拍身筒”的方法,該法不同與我們在陶吧中常見的“拉坯”的方法。對方形(包括四方、六方等)的茶壺其壺身用“鑲身筒”的方法?;具^程包括:紫砂壺制作過程1:把泥塊打成厚薄平均的泥片,俗稱打泥條、

8、打泥片等紫砂壺制作過程2:做壺身,此處就分為“拍身筒”和“鑲身筒”兩法,還有模型法等紫砂壺制作過程3:做壺手把、壺嘴、壺蓋等紫砂壺制作過程4:精加工紫砂壺制作過程5:有些還要加一些裝飾,如貼花、繪畫、刻字等三、紫砂壺制作過程燒制做好的茶壺首先要陰干,大概要兩三天左右。器坯陰干后裝匣缽進窯燒制。現在一般用地道窯進行燒制,古代一直用龍窯燒制,解放后開始用倒焰窯。四、紫砂壺制作過程后續(xù)工序紫砂器燒成后還要有的還需磨光上蠟,有的還要拋光包銅、金銀絲鑲嵌等工序。3、 簡述骨質瓷的特點?答:1、外觀美:瓷質細膩通透,器型美觀典雅,彩面潤澤光亮,花面多姿多彩。2、檔次高:產生于英國,長期以來是英國皇家和貴族

9、的專用瓷,是目前唯一世界上公認的高檔瓷種,兼有使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號稱瓷器之王。 3、工藝精:二次燒成,工藝復雜,只有英國,中國,日本,德國,俄羅斯,泰國有生產。骨質瓷質地輕巧、細密堅硬(是日用瓷器的兩倍)、不易磨損及破裂、180與20水中熱交換一次不裂,吸水率低于0.003%。4、 健康品:制作骨質瓷主要選擇動物的骨炭,骨質瓷花面裝飾與釉面熔為一體,不含對人體有害的鉛與鎘,可稱的上是真正的“綠色環(huán)保瓷器”,長期使用對人體健康有益。三、論述題(40分),共3題,共40分。1、宋代十大名窯?其產品各有何特點?(10分)答:鈞窯:鈞瓷以胎質堅固敦實,造型端莊典雅、釉色艷麗絕倫

10、、氣質含蓄雍容而獨步天下,是世界瓷林之首。汝窯:產品特征:一是釉色為“天青色”;二是胎質細膩如香灰;三是釉面帶有細紋“開片”;四是圈足包釉。官窯:一是釉厚胎薄,有“釉厚如凝脂”的說法;二是“紫口鐵足”;三是器身有大開片。哥窯:黑胎厚釉,紫口鐵足,釉面開大小紋片。定窯:它是宋代燒白瓷的一個巨大瓷窯體系。其白瓷馳名中外,白中帶有象牙黃。耀州窯:(陜西銅川)耀州窯系是北方一個巨大的燒造青瓷的窯系,耀州窯系最突出的成就是圖案裝飾。產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層勻凈;磁州窯:(河北彭城)以磁石泥為坯,所以瓷器又稱為磁器。磁州窯多生產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鎮(zhèn)窯:產品質薄色潤,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為宋瓷的

11、代表作品之一;龍泉窯:產品多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麗光亮;越窯燒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細致,光澤美觀;建窯:建窯所生產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2、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賞析陶瓷時,通常注意哪幾個方面?(瓷質,年代、裝飾、造型等)舉例說明。(20分)答:在賞析的時候應注意一下幾點: 一、應看造型,人們最易被色彩打動,而輕視造型本身。作為一種三維空間的藝術形式,造型的本身就能體現出一種精神?;驁A潤、或挺拔、或纖秀、或雄強、或文儒、或豪放。造型雖是由簡單的線條組成,但提供給人們的想像力卻是無窮無盡的。 二、裝飾效果,要看裝飾是否與造型統(tǒng)一,更要看裝飾本身是否新穎和有創(chuàng)造性。好的瓷器裝飾應是在任何

12、一個角度都能給人以效果的完整性,而不是有些畫面太擠,有些畫面太空。 三、看色澤,青花是否純凈幽遠,豐富潤澤,釉里紅是否紅而不俗,層次多變,釉色是否亮麗瑩透,無斑點瑕疵。舉例: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種低溫釉彩陶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陶瓷史上,猶如藝苑奇葩,一支獨秀?!叭弊直臼欠褐付嗌?,主要以紅、綠、白或綠、黃、藍三種顏色為主。唐三彩用白色黏土做胎,用含銅、鐵、鈷、錳等元素的礦物作釉料色劑,經過約800度的溫度燒制而成。造型典雅優(yōu)美、端莊古樸、形象惟妙惟肖、生動傳神、 線條自然流暢、賦予濃郁的生活氣息。3、 淺談學習此門課程的意義及收獲?(10分)答:在學習這門課前只是對陶瓷美麗的花色、精細的做工所吸引,對于陶瓷有關的其他知識相知甚少,然而通過對中國陶瓷史這門選修課的學習,對陶瓷有了較深層次的了解,增加了我對陶瓷的興趣。通過這門課我學到了陶瓷的基礎知識、中國陶瓷發(fā)展史和古陶瓷鑒定的基本方法與要領。此外,上課過程中通過看視頻也讓我看到了陶瓷的制作過程。其中通過老師講解陶瓷基礎知識,讓我了解到了陶瓷的概念、陶與瓷的區(qū)別、陶瓷的基本構成與原料,以及我國傳統(tǒng)制瓷工藝等內容。通過老師的講述商周原始瓷、漢代、六朝、隋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各時期陶瓷的概況,以及各時期陶瓷的特點與成就,讓我對陶瓷在不同時期的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