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彈簧彈力問題歸類總結(jié)_第1頁
高中物理彈簧彈力問題歸類總結(jié)_第2頁
高中物理彈簧彈力問題歸類總結(jié)_第3頁
高中物理彈簧彈力問題歸類總結(jié)_第4頁
高中物理彈簧彈力問題歸類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彈簧問題歸類一、“輕彈簧”類問題圖 3-7-1在中學(xué)階段,凡涉及的彈簧都不考慮其質(zhì)量,稱之為“輕彈簧”,是一種常見的理想化物理模型.由于“輕彈簧”質(zhì)量不計,選取任意小段彈簧,其兩端所受張力一定平衡,否則,這小段彈簧的加速度會無限大.故輕彈簧中各部分間的張力處處相等,均等于彈簧兩端的受力.彈簧一端受力為,另一端受力一定也為,若是彈簧秤,則彈簧秤示數(shù)為.【例1】如圖3-7-1所示,一個彈簧秤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外殼質(zhì)量不能忽略,彈簧及掛鉤質(zhì)量不計,施加彈簧上水平方向的力和稱外殼上的力,且,則彈簧秤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為 ,彈簧秤的讀數(shù)為 .圖 3-7-2【解析】 以整個彈簧秤為研究對象,利用牛頓運動

2、定律得: ,即,僅以輕質(zhì)彈簧為研究對象,則彈簧兩端的受力都,所以彈簧秤的讀數(shù)為.說明:作用在彈簧秤外殼上,并沒有作用在彈簧左端,彈簧左端的受力是由外殼內(nèi)側(cè)提供的.【答案】 二、質(zhì)量不可忽略的彈簧 【例2】如圖3-7-2所示,一質(zhì)量為、長為的均質(zhì)彈簧平放在光滑的水平面,在彈簧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彈簧向右做加速運動.試分析彈簧上各部分的受力情況.【解析】 彈簧在水平力作用下向右加速運動,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其加速度,取彈簧左部任意長度為研究對象,設(shè)其質(zhì)量為得彈簧上的彈力為:,【答案】三、彈簧的彈力不能突變(彈簧彈力瞬時)問題彈簧(尤其是軟質(zhì)彈簧)彈力與彈簧的形變量有關(guān),由于彈簧兩端一般與物體連接,因彈簧

3、形變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其長度變化不能在瞬間完成,因此彈簧的彈力不能在瞬間發(fā)生突變. 即可以認(rèn)為彈力大小和方向不變,與彈簧相比較,輕繩和輕桿的彈力可以突變.圖 3-7-3【例3】如圖3-7-3所示,木塊與用輕彈簧相連,豎直放在木塊上,三者靜置于地面,的質(zhì)量之比是1:2:3.設(shè)所有接觸面都光滑,當(dāng)沿水平方向迅速抽出木塊的瞬時,木塊和的加速度分別是= 與= 【解析】由題意可設(shè)的質(zhì)量分別為,以木塊為研究對象,抽出木塊前,木塊受到重力和彈力一對平衡力,抽出木塊的瞬時,木塊受到重力和彈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變,故木塊的瞬時加速度為0.以木塊為研究對象,由平衡條件可知,木塊對木塊的作用力.以木塊為研究對象,木塊

4、受到重力、彈力和三力平衡,抽出木塊的瞬時,木塊受到重力和彈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變,瞬時變?yōu)?,故木塊的瞬時合外力為,豎直向下,瞬時加速度為.【答案】0 說明:區(qū)別于不可伸長的輕質(zhì)繩中張力瞬間可以突變.【例4】如圖3-7-4所示,質(zhì)量為的小球用水平彈簧連接,并用傾角為的光滑木板托住,使小球恰好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當(dāng)突然向下撤離的瞬間,小球的加速度為 ( )圖 3-7-4A. B.大小為,方向豎直向下C.大小為,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 D. 大小為, 方向水平向右圖 3-7-5【解析】 末撤離木板前,小球受重力、彈簧拉力、木板支持力作用而平衡,如圖3-7-5所示,有.撤離木板的瞬間,重力和彈力保持不變(彈簧彈

5、力不能突變),而木板支持力立即消失,小球所受和的合力大小等于撤之前的 (三力平衡),方向與相反,故加速度方向為垂直木板向下,大小為 【答案】 C.四、彈簧長度的變化問題圖 3-7-6設(shè)勁度系數(shù)為的彈簧受到的壓力為時壓縮量為,彈簧受到的拉力為時伸長量為,此時的“-”號表示彈簧被壓縮.若彈簧受力由壓力變?yōu)槔?,彈簧長度將由壓縮量變?yōu)樯扉L量,長度增加量為.由胡克定律有: ,.則:,即說明:彈簧受力的變化與彈簧長度的變化也同樣遵循胡克定律,此時表示的物理意義是彈簧長度的改變量,并不是形變量.【例5】如圖3-7-6所示,勁度系數(shù)為的輕質(zhì)彈簧兩端分別與質(zhì)量為、的物塊1、2拴接,勁度系數(shù)為的輕質(zhì)彈簧上端與物

6、塊2拴接,下端壓在桌面上(不拴接),整個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現(xiàn)將物塊1緩慢地豎直上提,直到下面那個彈簧的下端剛脫離桌面.在此過程中,物塊2的重力勢能增加了 ,物塊1的重力勢能增加了 .【解析】由題意可知,彈簧長度的增加量就是物塊2的高度增加量,彈簧長度的增加量與彈簧長度的增加量之和就是物塊1的高度增加量.由物體的受力平衡可知,彈簧的彈力將由原來的壓力變?yōu)?,彈簧的彈力將由原來的壓力變?yōu)槔?彈力的改變量也為 .所以、彈簧的伸長量分別為:和故物塊2的重力勢能增加了,物塊1的重力勢能增加了五、彈簧形變量可以代表物體的位移圖 3-7-7 彈簧彈力滿足胡克定律,其中為彈簧的形變量,兩端與物體相連時亦即物

7、體的位移,因此彈簧可以與運動學(xué)知識結(jié)合起來編成習(xí)題.【例6】如圖3-7-7所示,在傾角為的光滑斜面上有兩個用輕質(zhì)彈簧相連接的物塊,其質(zhì)量分別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為一固定擋板,系統(tǒng)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現(xiàn)開始用一恒力沿斜面方向拉使之向上運動,求剛要離開時的加速度和從開始到此時的位移(重力加速度為).【解析】 系統(tǒng)靜止時,設(shè)彈簧壓縮量為,彈簧彈力為,分析受力可知:解得:在恒力作用下物體向上加速運動時,彈簧由壓縮逐漸變?yōu)樯扉L狀態(tài).設(shè)物體剛要離開擋板時彈簧的伸長量為,分析物體的受力有:,解得設(shè)此時物體的加速度為,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解得:因物體與彈簧連在一起,彈簧長度的改變量代表物體的位移,故有,即【答案】

8、六、彈力變化的運動過程分析彈簧的彈力是一種由形變決定大小和方向的力,注意彈力的大小與方向時刻要與當(dāng)時的形變相對應(yīng).一般應(yīng)從彈簧的形變分析入手,先確定彈簧原長位置、現(xiàn)長位置及臨界位置,找出形變量與物體空間位置變化的幾何關(guān)系,分析形變所對應(yīng)的彈力大小、方向,彈性勢能也是與原長位置對應(yīng)的形變量相關(guān).以此來分析計算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可能變化.結(jié)合彈簧振子的簡諧運動,分析涉及彈簧物體的變加速度運動,.此時要先確定物體運動的平衡位置,區(qū)別物體的原長位置,進一步確定物體運動為簡諧運動.結(jié)合與平衡位置對應(yīng)的回復(fù)力、加速度、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很容易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圖 3-7-8【例7】如圖3-7-8所示,質(zhì)量為的

9、物體用一輕彈簧與下方地面上質(zhì)量也為的物體相連,開始時和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此時彈簧壓縮量為,一條不可伸長的輕繩繞過輕滑輪,一端連接物體、另一端握在手中,各段繩均剛好處于伸直狀態(tài),物體上方的一段繩子沿豎直方向且足夠長.現(xiàn)在端施加水平恒力使物體從靜止開始向上運動.(整個過程彈簧始終處在彈性限度以內(nèi)). (1)如果在端所施加的恒力大小為,則在物體剛要離開地面時物體的速度為多大?(2)若將物體的質(zhì)量增加到,為了保證運動中物體始終不離開地面,則最大不超過多少?【解析】 由題意可知,彈簧開始的壓縮量,物體剛要離開地面時彈簧的伸長量也是.(1)若,在彈簧伸長到時,物體離開地面,此時彈簧彈性勢能與施力前相等,所做

10、的功等于物體增加的動能及重力勢能的和.即:得: 圖 3-7-9(2)所施加的力為恒力時,物體不離開地面,類比豎直彈簧振子,物體在豎直方向上除了受變化的彈力外,再受到恒定的重力和拉力.故物體做簡諧運動.在最低點有:,式中為彈簧勁度系數(shù),為在最低點物體的加速度.在最高點,物體恰好不離開地面,此時彈簧被拉伸,伸長量為,則: 而,簡諧運動在上、下振幅處,解得:也可以利用簡諧運動的平衡位置求恒定拉力.物體做簡諧運動的最低點壓縮量為,最高點伸長量為,則上下運動中點為平衡位置,即伸長量為所在處.由,解得: .【答案】 說明: 區(qū)別原長位置與平衡位置.和原長位置對應(yīng)的形變量與彈力大小、方向、彈性勢能相關(guān),和平

11、衡位置對應(yīng)的位移量與回復(fù)大小、方向、速度、加速度相關(guān).七與彈簧相關(guān)的臨界問題 通過彈簧相聯(lián)系的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經(jīng)常涉及臨界極值問題:如物體速度達到最大;彈簧形變量達到最大時兩個物體速度相同;使物體恰好要離開地面;相互接觸的物體恰好要脫離等.此類問題的解題關(guān)鍵是利用好臨界條件,得到解題有用的物理量和結(jié)論?!纠?】如圖3-7-9所示,兩木塊疊放在豎直輕彈簧上,已知木塊的質(zhì)量分別為和,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若在上作用一個豎直向上的力,使由靜止開始以的加速度豎直向上做勻加速運動()求: (1) 使木塊豎直做勻加速運動的過程中,力的最大值; 圖 3-7-10(2)若木塊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直到分離的過程

12、中,彈簧的彈性勢能減少了,求這一過程中對木塊做的功.【解析】 此題難點在于能否確定兩物體分離的臨界點.當(dāng)(即不加豎直向上力)時,設(shè)木塊疊放在彈簧上處于平衡時彈簧的壓縮量為,有: ,即 對木塊施加力,、受力如圖3-7-10所示,對木塊有: 對木塊有: 可知,當(dāng)時,木塊加速度相同,由式知欲使木塊勻加速運動,隨減小增大,當(dāng)時, 取得了最大值,即: 又當(dāng)時,開始分離,由式知,彈簧壓縮量,則木塊、的共同速度: 由題知,此過程彈性勢能減少了設(shè)力所做的功為,對這一過程應(yīng)用功能原理,得: 聯(lián)立式,且,得:【答案】(1) 圖 3-7-11【例9】如圖3-7-11所示,一質(zhì)量為的塑料球形容器,在處與水平面接觸.它

13、的內(nèi)部有一直立的輕彈簧,彈簧下端固定于容器內(nèi)部底部,上端系一帶正電、質(zhì)量為的小球在豎直方向振動,當(dāng)加一向上的勻強電場后,彈簧正好在原長時,小球恰好有最大速度.在振動過程中球形容器對桌面的最小壓力為0,求小球振動的最大加速度和容器對桌面的最大壓力.圖 3-7-12【解析】 因為彈簧正好在原長時小球恰好速度最大,所以有: 小球在最高點時容器對桌面的壓力最小,有: 此時小球受力如圖3-7-12所示,所受合力為 由以上三式得小球的加速度.顯然,在最低點容器對桌面的壓力最大,由振動的對稱性可知小球在最低點和最高點有相同的加速度,解以上式子得:所以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為:.八、彈力做功與彈性勢能的變化問題彈簧

14、伸長或壓縮時會儲存一定的彈性勢能,因此彈簧的彈性勢能可以與機械能守恒規(guī)律綜合應(yīng)用,用公式計算彈簧勢能,彈簧在相等形變量時所具有的彈性勢能相等.彈簧彈力做功等于彈性勢能的減少量.彈簧的彈力做功是變力做功,一般可以用以下方法:(1)因該變力為線性變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義進行計算;(2)利用圖線所包圍的面積大小求解;(3)根據(jù)動能定理、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定律求解.由于彈性勢能僅與彈性形變量有關(guān),彈性勢能的公式高考中不作定量要求,因此,在求彈力做功或彈性勢能的改變時,一般從能量的轉(zhuǎn)化與守恒的角度來求解.特別是涉及兩個物理過程中的彈簧形變量相等圖 3-7-13時,往往彈性勢能的改變可以抵消或替代求

15、解.【例10】如圖3-7-13所示,擋板固定在足夠高的水平桌面上,物塊和大小可忽略,它們分別帶有和的電荷量,質(zhì)量分別為和.兩物塊由絕緣的輕彈簧相連,一個不可伸長的輕繩跨過滑輪,一端與連接,另一端連接輕質(zhì)小鉤.整個裝置處于場強為、方向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中,、開始時靜止,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不計一切摩擦及、間的庫侖力, 、所帶電荷量保持不變,不會碰到滑輪. (1)若在小鉤上掛質(zhì)量為的物塊并由靜止釋放,可使物塊對擋板的壓力恰為零,但不會離開,求物塊下降的最大距離.(2)若的質(zhì)量為,則當(dāng)剛離開擋板時, 的速度多大?【解析】 通過物理過程的分析可知,當(dāng)物塊剛離開擋板時,彈力恰好與所受電場力平衡,彈簧伸

16、長量一定,前后兩次改變物塊質(zhì)量,在第(2)問對應(yīng)的物理過程中,彈簧長度的變化及彈性勢能的改變相同,可以替代求解.設(shè)開始時彈簧壓縮量為,由平衡條件,可得 設(shè)當(dāng)剛離開擋板時彈簧的伸長量為,由,可得: 故下降的最大距離為: 由三式可得: 。(2)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物塊下落過程中,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物塊電勢能的增量和彈簧彈性勢能的增量以及系統(tǒng)動能的增量之和.當(dāng)?shù)馁|(zhì)量為時,有: 圖 3-7-14當(dāng)?shù)馁|(zhì)量為時,設(shè)剛離開擋板時的速度為,則有: 由三式可得剛離開時的速度為: 【例11】如圖3-7-14所示,質(zhì)量為的物體經(jīng)一輕質(zhì)彈簧與下方地面上的質(zhì)量為的物體相連,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物體都處于靜止?fàn)顟B(tài).一不可

17、伸長的輕繩一端繞過輕滑輪連接物體,另一端連接一輕掛鉤.開始時各段繩都處于伸直狀態(tài),物體上方的一段繩沿豎直方向.現(xiàn)給掛鉤掛一質(zhì)量為的物體并從靜止釋放,已知它恰好能使物體離開地面但不繼續(xù)上升.若將物體換成另一質(zhì)量為的物體,仍從上述初始位置由靜止釋放,則這次物體剛離地時物體的速度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為【解析】 開始時物體靜止,設(shè)彈簧壓縮量為,則有:,懸掛物體并釋放后,物體向下、物體向上運動,設(shè)物體剛要離地時彈簧伸長量為,有,不再上升表明此時物體的速度均為零,物體己下降到其最低點,與初狀態(tài)相比,由機械能守恒得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為:。物體換成物體后,物體離地時彈簧勢能的增量與前一次相同,由能量關(guān)

18、系得:聯(lián)立上式解得題中所求速度為:九、彈簧彈力的雙向性彈簧可以伸長也可以被壓縮,因此彈簧的彈力具有雙向性,亦即彈力既可能是推力又可能是拉力,這類問題往往是一題多解.圖 3-7-15【例12】如圖3-7-15所示,質(zhì)量為的質(zhì)點與三根相同的輕彈簧相連,靜止時相鄰兩彈簧間的夾角均為,已知彈簧對質(zhì)點的作用力均為,則彈簧對質(zhì)點作用力的大小可能為 ( )A、 B、 C、 D、【解析】 由于兩彈簧間的夾角均為,彈簧對質(zhì)點作用力的合力仍為,彈簧對質(zhì)點有可能是拉力,也有可能是推力,因與的大小關(guān)系不確定,故上述四個選項均有可能.正確答案:ABCD【答案】 ABCD十、彈簧振子彈簧振子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動能和彈

19、性勢能之間存在著特殊關(guān)系。圖 3-7-16【例13】如圖3-7-16所示,一輕彈簧與一物體組成彈簧振子,物體在同一豎直線上的間做簡諧運動, 點為平衡位置;為的中點,已知,彈簧振子周期為,某時刻彈簧振子恰好經(jīng)過點并向上運動,則從此時刻開始計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時刻,振子回到點 B、時間內(nèi),振子運動的路程為C、時刻,振子的振動位移為 D、時刻,振子的振動速度方向向下【解析】 振子在點間的平均速度小于在點間的平均速度,時間大于,選項錯誤;經(jīng)振子運動點以下與點對稱的位置,總路程為,選項正確;經(jīng)振子在點間向下運動,選項D正確.圖 3-7-17十一、彈簧串、并聯(lián)組合彈簧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后勁度系數(shù)會

20、發(fā)生變化,彈簧組合的勁度系數(shù)可以用公式計算,高中物理不要求用公式定量分析,但彈簧串并聯(lián)的特點要掌握:彈簧串聯(lián)時,每根彈簧的彈力相等;原長相同的彈簧并聯(lián)時,每根彈簧的形變量相等.【例14】 如圖3-7-17所示,兩個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的輕彈簧豎直懸掛,下端用光滑細(xì)繩連接,并有一光滑的輕滑輪放在細(xì)線上;滑輪下端掛一重為的物體后滑輪下降,求滑輪靜止后重物下降的距離.圖 3-7-19【解析】 兩彈簧從形式上看似乎是并聯(lián),但因每根彈簧的彈力相等,故兩彈簧實為串聯(lián);兩彈簧的彈力均,可得兩彈簧的伸長量分別為,兩彈簧伸長量之和,故重物下降的高度為: 十三、物體沿彈簧螺旋運動圖 3-7-20【例16】如圖3-7-1

21、9所示,長度為的光滑鋼絲繞成高度為的彈簧,將彈簧豎直放置.一中間有孔的小球穿過鋼絲并從彈簧的最高點由靜止釋放,求經(jīng)多長時間小球沿彈簧滑到最低點.【解析】 小球沿光滑彈簧下滑時機械能守恒,可以假想在不改變彈簧上各處傾角的條件下將彈簧拉成一條傾斜直線,如圖3-7-20所示,小球沿此直線下滑的時間與題中要求的時間相等.小球沿直線下滑的加速度為,由幾何知識可得:;由位移公式可知:,聯(lián)立上式解得:圖 3-7-21 十四、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彈簧【例17】如圖3-7-21所示表示某同學(xué)在科技活動中自制的電子秤原理,利用電壓表示數(shù)來指示物體質(zhì)量,托盤與電阻可忽略的彈簧相連,托盤與彈簧的質(zhì)量均不計,滑動變阻器的滑動

22、頭與彈簧上端連接;當(dāng)托盤中沒放物體且閉合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零.設(shè)變阻器的總電阻為、總長度為,電源電動勢為、內(nèi)阻為,限流電阻阻值為,彈簧勁度系數(shù)為,不計一切摩擦和其他阻力. (1)推導(dǎo)出電壓表示數(shù)與所稱物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式. (2)由(1)結(jié)果可知,電壓表示數(shù)與待測物體質(zhì)量不成正比、不便于進行刻度.為使電壓表示數(shù)與待測物體質(zhì)量成正比,請利用原有器材進行改進并完成電路原理圖,推導(dǎo)出電壓表示數(shù)與待測物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式.圖 3-7-22【解析】(1)設(shè)變阻器上端至滑動頭的長度為,據(jù)題意得:,,解得: (2)改進后的電路如圖3-7-22所示,則有:,解得: 滑輪模型一、“滑輪”掛件模型中的平衡問題例1. 如圖1

23、所示,將一根不可伸長、柔軟的輕繩左、右兩端分別系于A、B兩點上,一物體用動滑輪懸掛在輕繩上,達到平衡時,兩段繩子間的夾角為,繩子張力為;將繩子右端移到C點,待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兩段繩子間的夾角為,繩子張力為;將繩子右端再由C點移到D點,待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兩段繩子間的夾角為,繩子張力為,不計摩擦,并且BC為豎直線,則( )A. B. C. D. 解析:由于跨過滑輪上繩上各點的張力相同,而它們的合力與重力為一對平衡力,所以從B點移到C點的過程中,通過滑輪的移動,再從C點移到D點,肯定大于,由于豎直方向上必須有,所以。故只有A選項正確。二、“滑輪”掛件模型中的變速問題例2. 如圖2所示在車廂中有一條光

24、滑的帶子(質(zhì)量不計),帶子中放上一個圓柱體,車子靜止時帶子兩邊的夾角ACB=90,若車廂以加速度a=7.5m/s2向左作勻加速運動,則帶子的兩邊與車廂頂面夾角分別為多少?解析:設(shè)車靜止時AC長為,當(dāng)小車以向左作勻加速運動時,由于AC、BC之間的類似于“滑輪”,故受到的拉力相等,設(shè)為FT,圓柱體所受到的合力為ma,在向左作勻加速,運動中AC長為,BC長為,由幾何關(guān)系得,由牛頓運動定律建立方程:,代入數(shù)據(jù)求得三、“滑輪”掛件模型中的功能問題例3. 如圖3所示,細(xì)繩繞過兩個定滑輪A和B,在兩端各掛一個重為P的物體,現(xiàn)在A、B的中點C處掛一個重為Q的小球,Qm)的小物體用輕繩連接;跨放在半徑為R的光滑

25、半圓柱體和光滑定滑輪B上,m位于半圓柱體底端C點,半圓柱體頂端A點與滑輪B的連線水平。整個系統(tǒng)從靜止開始運動。設(shè)m能到達圓柱體的頂端,試求:(1)m到達圓柱體的頂端A點時,m和M的速度。(2)m到達A點時,對圓柱體的壓力。圖7答案:(1)(2)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

26、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

27、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

28、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

29、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 ks5uks5uk

30、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

31、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

32、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

33、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

34、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

35、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 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