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初中生物《運輸作用》教學設計_第1頁
北師版初中生物《運輸作用》教學設計_第2頁
北師版初中生物《運輸作用》教學設計_第3頁
北師版初中生物《運輸作用》教學設計_第4頁
北師版初中生物《運輸作用》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運輸作用”的教學設計 楊秀武 一 教學常規(guī)設計課 題第五章第五節(jié)運輸作用 (第二課時)教法選擇實驗法、比較歸納法、概念圖課型新授課課時1教學目的知識目標說出植物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運輸有機物的部位,識別導管在莖內的分布位置 能力目標提升觀察、實驗能力,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情感目標培養(yǎng)一絲不茍的科學品質、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形成結構與功能統(tǒng)一的觀點重難點重點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及結構基礎,有機物的運輸及結構基礎難點觀察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學 法 指 導排除法分析問題,知行合一的治學方法教 學 器 材碘液紅墨水錐形瓶 解剖刀 課后作業(yè)布置課本課后作業(yè)及補充練習板書設計二 設計思想1 課

2、程解讀及設計思路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筆者認為探究即探索,它不僅指類似于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活動,還應包括從事實到形成概念的任何認知過程。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概念圖等多種途徑分別獲得有機物和無機物運輸?shù)氖聦嵑妥C據(jù),通過小組合作分析數(shù)據(jù)建構如下概念:有機物與無機物運輸?shù)耐緩胶头较颉⒅参矬w是一個整體。通過概念的建構、樂于探索生命奧秘的過程,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2 學情解讀及最近發(fā)展學生認知情況 學生認知困惑點和興奮點。本課認知困惑點:對枝廇形成原因分析,有機物的運輸結構和方向的概念建構;對“觀察水和無機鹽的運輸現(xiàn)象”觀察及分析,無機物的運輸結構和方向的概念建構。

3、本課的認知興奮點是:木本冬青、草本白芹各自對水的無機鹽的運輸現(xiàn)象的觀測。 本課教學困境及突破。本校的實驗室無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室內不能分組使用顯微鏡觀察導管和篩管;“觀察水和無機鹽的運輸現(xiàn)象”所需實驗時間較長,學生無法在一課時內完成該實驗。于是將實驗置于第一節(jié)課,第二節(jié)課記錄、分析數(shù)據(jù),并完成有機物和無機物運輸?shù)母拍罱嫛? 教材解讀及重新組織“運輸作用”是綠色開花植物生活方式的五大作用之一,是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七上教學內容。教材編排順序是:先敘述無機物的運輸,再敘述有機物的運輸,二者各包含一個實驗,從而達成課程目標(列舉莖輸導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實驗證據(jù))。本著“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

4、,對教材的教學內容做了4個方面的重新組織(見課后反思第一條)。4 教學模式設計。本課中“有機物的運輸”、“輸導組織的分布”主要使用了“5E” 教學模式組織教學過程: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加工(Elaboration)評價(Evaluation)。課中創(chuàng)造一種智力和社會交往環(huán)境,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建構有機物和無機物運輸途徑及方向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yǎng)。 三 探究過程1 探究流程簡圖導入 建構:有機物運輸結構和方向的概念建構:無機物運輸結構和方向的概念小結:植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吸引:甘薯塊根中的

5、有機物來源及運輸途徑如何?探究:枝廇形成原因,歸納有機物運輸途徑及方向解釋:果枝環(huán)割增產、紅豆杉樹干環(huán)割死亡現(xiàn)象加工:完善有機物運輸?shù)母拍顖D評價:甘薯葉合成的有機物是怎樣運輸?shù)綁K根的?實驗:將白芹葉柄插入裝紅墨水的錐形瓶內觀察記錄現(xiàn)象1:觀察水和無機鹽的運輸現(xiàn)象觀察記錄現(xiàn)象2:白芹的維管束顏色變化分析歸納:無機物的運輸途徑和方向解釋:植物體各器官相互依賴。探究:植物六大器官的導管是否貫通?篩管呢?它們的導管是相連通的嗎?篩管呢?加工:完善概念圖,認識植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品嘗烤甘薯,分析其甜味的營養(yǎng)成分 評價:通過練習題檢測本課的學習效果吸引:欣賞小品莖的罷工。2 具體探究過程“有機物的運輸”的

6、“5E” 探究過程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置意圖吸引創(chuàng)設情境、設問發(fā)放烤甘薯塊根,讓學生品嘗味道,分析其主要有機成分設問:甘薯塊根中的淀粉來自哪里?追問:葉產生的淀粉等有機物通過哪種器官運輸至根?(莖)過 渡:莖的哪部分運輸有機物?(拋出核心問題并出示木本莖結構圖)學生品嘗、回味甘薯的甜味,推斷: 甜味甘薯含有淀粉推斷1:葉光合作用產生淀粉推斷2:連接根和葉的莖能運輸有機物猜想:有機物運輸部位在韌皮部(或木質部)。激趣、產生求知動力,通過提問診斷學生的前科學概念。探究怎樣證明猜想的正確性?(到現(xiàn)實中尋找答案-出示枝瘤)觀察枝瘤并尋找切口上下方的差異。追問:為什么在切口上方形成瘤狀物?(給出如下提

7、示,引導學生思考)。a,瘤是什么? b,瘤狀物內的細胞數(shù)量如何變化?c,瘤狀物部位的有機物是否過剩?d,瘤狀物部位的有機物來自哪里?e,有機物能運輸?shù)角锌谙路絾幔?總結:有機物通過韌皮部的篩管向下運輸?shù)?。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在切口上方形成瘤狀物,而切口下方無顯著變化。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內查字典了解“瘤”的本質, 解答并交流前三小問的答案。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植物的有機物來自葉片光合作用;剝去樹皮后,有機物不能向下運輸,說明運輸有機物的篩管位于韌皮部。提供遞進性的問題串,間接引導學生的探究過程,學生各抒己見、交流、分享探究結論。解釋水果增產有絕招:果農將果枝剝去一圈樹皮,增加水果的產量。提問:環(huán)剝果枝為

8、什么能增產?解釋農業(yè)上的整枝現(xiàn)象。 學生組內交流。質疑,再運用枝瘤實驗獲得的概念分析:環(huán)剝果枝是有機物儲存在果實里,從而增產。拓展:調整果枝的光路、水路等措施,有利于給果實通水、通氣 、通光、通有機物營養(yǎng),從而使水果增產。學生把獲得的概念轉化成用自己的語言,并以之科學解釋生產實際現(xiàn)象,從而理解所獲得的概念。播放視頻紅豆杉在哭泣(為獲取紅豆杉樹皮中的抗癌物質紫杉醇,大批紅豆杉樹皮被剝皮而死。重要信息:紅豆杉樹干被剝皮一圈后就死亡。)提問:紅豆杉的厄運對你有何啟迪?思考:木質部能運輸有機物嗎?觀看視頻交流心得:義不容辭地保護植物的多樣性。加工:排除有機物在木質部運輸?shù)目赡苄?,形成核心概念:向下運輸

9、有機物的篩管只存在于韌皮部。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置意圖加工教師出示上述概念圖小組合作,完成有機物運輸?shù)母拍顖D,對各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精細化加工,理清概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用一個陳述句表述核心概念“在植物的莖內,有機物在韌皮部的篩管里自上而下的運輸?!痹诔橄蟮母拍顖D中去應用、驗證和鞏固所獲概念,并加工形成核心概念。評價反思:甘薯的淀粉如何從葉運輸?shù)礁刻崾荆翰荼局参锏那o沒有韌皮部,以白芹菜為例說明,同時過渡到探究無機物的運輸。討論交流總結:有機物通過莖的篩管自上而下的運輸。評估學生已經改變了的思維和行為。 水和無機鹽運輸?shù)奶骄窟^程 上節(jié)實驗課進行甲乙實驗時,教師引導學生對照甲與乙組,發(fā)現(xiàn)有木質

10、部就可以進行水和無機鹽的運輸,但無法否認韌皮部參與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所以有必要以甲、乙二組實驗為基礎上,討論設計并實施丙組(剝掉木質部)實驗,本課記錄并分析甲、乙、丙組的實驗現(xiàn)象。教材實驗選用的材料為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的導管存在于什么部位?教材僅配置一幅草本植物玉米的莖橫切面圖,且無文字說明,所以筆者補充草本植物白芹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實驗,在本課課前將帶葉柄的白芹葉柄插入丁錐形瓶紅墨水染色的液體中,25分鐘后,學生觀察葉脈(維管束)顏色變化。實驗設計如下:學生假言推理:只有木質部具有運輸水和無機鹽的作用(韌皮部不能運輸水和無機鹽),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部位,即導管位于木質部。而且

11、運輸?shù)姆较蚴怯上录吧?。觀察白芹葉脈的變化(變紅):徒手撕開其葉柄,裸眼觀察染成紅色的導管(也可見之相伴的未染色的篩管)。概念建構:無論是木本植物還是草本植物是通過導管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拜攲ЫM織的分布”的“5E” 探究過程該部分內容教材僅一筆帶過,如果對之適當拓展,不僅有利于學生建立生物科學觀念植物是一個整體,而且讓學生學會從局部到整體的認識事物。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吸引展示小品莖的罷工神氣的葉:“沒有我,你們都會餓死?!?傲氣的根:“我要是不工作,你們都會渴死的?!鼻o開始罷工。萎蔫的葉:“快給水!我渴死了”饑餓的根“我太餓了,哪有吃的”提問:從莖的罷工中感悟到了什么?賞析小品莖的罷工感悟:各個器官相互依賴,相互協(xié)作,誰也離不開誰,形成一個整體。探究提問: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種都有導管?它們的導管是相連通的嗎?篩管呢?根據(jù)有機物、無機物運輸?shù)母拍睿瑢W生經過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植物的六大器官之間的導管是貫通的,篩管也如此。解釋葉制造的有機物和根吸收的無機物是如何運輸?shù)街参矬w各個器官?各個器官的關系如何?植物各個器官通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