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中的心理效應》有感_第1頁
讀《教育中的心理效應》有感_第2頁
讀《教育中的心理效應》有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讀教育中的心理效應有感 數(shù)學組 朱曉俊這本書是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儒德所著,他用淺白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以及鮮活的案例來介紹、演繹那些嚴肅的、科學的心理學規(guī)律、效應和法則,書中精心挑選了64條心理學的規(guī)律和效應,一個一個故事看下來,一個一個效應讀下來,頓時豁然開朗了許多,受到了智慧的啟迪,心靈的洗禮?!俺扌敝复碳み^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xiàn)象。在我們的日常教育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如:老師上課拖堂、用同樣的方式反復傳授同一內(nèi)容、放學時學生都準備收拾書包了老師還在不停地布置作業(yè)、對學生犯下的錯誤一次兩次地批

2、評教育這樣做其結(jié)果卻是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減少了,學習效率降低了,而學生對于老師的重復批評教育不但沒有反省和改正,反而出現(xiàn)了逆反心理。作為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都要注意避免“超限效應”。教學中應該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是一味地填塞。教育學生時也要盡量避免超限效應在批評中出現(xiàn)。當學生犯了一次錯,只能批評一次。千萬不要對同一學生的同一件錯事,重復同樣的批評。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評,也千萬不要重復同樣的方面、同樣的角度、同樣的批評語句,應該換個角度進行批評,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一再被“窮追不舍”,厭煩心理、反抗心理就會隨之減低。中國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笆杩勺唏R”指的就是“布白”。而

3、教育也應該講究“布白”的藝術(shù),注意“度”,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就如我們成語“過猶不及”、“適可而止”、“物極必反”,其實正是“超限效應”的最好詮釋?!盎倷C制”:喜愛引起喜愛。人們常常容易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這就是“互悅機制”。老師先喜歡學生,所以學生喜歡老師,喜歡老師所教的功課,喜歡學習。乖巧聰明的孩子,老師當然能先喜歡,而引起我思考的是,對于那些暫時落后的“壞”孩子,老師是否能發(fā)自內(nèi)心的先喜歡他們呢?書中講述了一個小故事。小時候的卡耐基是一個公認的遠近聞名的壞男孩。在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將繼母娶進家門,父親向繼母介紹卡耐基道:“你要提防這個全縣最壞的男孩,他快讓我頭疼死了”出乎卡耐基意

4、料的是,繼母走到他面前,微笑著托起他的頭看著他,對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全縣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找到發(fā)泄熱忱地方的男孩?!崩^母說得卡耐基心里熱乎乎的,眼淚幾乎滾落下來。就是這句話,使卡耐基和繼母開始建立起了友誼,也成為激勵他發(fā)奮上進的一種動力,使他日后創(chuàng)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這位繼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果她也像自己丈夫那樣,我想也不會成就日后的卡耐基。因為“互悅機制”從另一個角度看,對于老師來說,如果你真的討厭一個學生,這個學生也會討厭你。所以,我們必須克制自己,要首先跳出這個惡性循環(huán),轉(zhuǎn)入另外一個良性互動中。無論是好學生還是暫時落

5、后的學生,都要真心的先喜歡他們。你喜歡一個學生,學生就喜歡你。如“暈輪現(xiàn)象”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學生的信息,切忌一葉障目、以偏概全;“霍桑效應”告訴我們:當一個人感受到正在受到關(guān)注,從而真正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之中后,他會表現(xiàn)出較高的效率;“馬太效應”在提醒我們絕不能讓“好生好對待,差生差對待”的現(xiàn)象在我們身邊發(fā)生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表揚、獎勵、批評和懲罰,是不是也常常事倍功半呢? “禁果效應”、“南風效應”、“霍桑效應”、“扇貝效應”、“圖形背景現(xiàn)象”告訴我們增加學生的積極行為,減少學生的消極行為,原來竟有那么多的訣竅!比如一位老師巧妙地運用“禁果效應”(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會激發(fā)人們

6、更強烈的探究欲望)達到教學目的。一次上新課的時候,他對學生說:“我這里有一道難題,本想讓你們做一做,可連我都沒做出來,看來你們就更難了?!焙脦讉€學生立刻請求老師把題寫在黑板上。老師裝作無可奈何的樣子寫了題,全班同學都忙碌起來,不一會兒,一半同學舉起了手。當學生清晰地說出解題思路時,老師故意裝出甘拜下風的樣子說:“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看來這堂新課你們自己就能學會,有沒有信心?”學生的回答當然是“有”!配套效應: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zhì)地精良、做工考究、圖案高雅的酒紅色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家里尋找感覺,總覺得家具風格不對,地毯

7、的針腳也粗得嚇人。于是為了與睡袍配套,舊的東西先后更新,書房終于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可他卻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兩百年后,美國哈佛大學經(jīng)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把這種現(xiàn)象稱作為"狄德羅效應",亦可稱作為"配套效應",也就是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上平衡的現(xiàn)象。從學生成長的過程看,無論是好的行為還是不良的習慣,都可以找到引起這一行為的一件“睡袍”。如果我們給孩子的是劣質(zhì)的“睡袍”,那么,你就別想孩子的行為有多么高尚。如果我們給孩子的是有價值的睡袍,那么,孩子們會努力配之好的習慣。教師應為學生準備幾件有價值的睡袍。頂著光環(huán)行走的人(暈輪效應)、教育無小事(蝴蝶效應)、真實的謊言(羅森塔爾效應)、心中的偶像(名人效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