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腦梗塞_第1頁
腔隙性腦梗塞_第2頁
腔隙性腦梗塞_第3頁
腔隙性腦梗塞_第4頁
腔隙性腦梗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編輯課件腔隙性腦梗死授課教師:羅海彥副教授授課教師:羅海彥副教授授課對象:醫(yī)學系(五年制)授課對象:醫(yī)學系(五年制)學學 時:時:0.50.5學時(學時(2020分鐘)分鐘)編輯課件定義 腔隙性腦梗死是指發(fā)生在大腦半球或腦干深部小穿通動脈閉塞引起的缺血性小梗死灶。 因腦組織缺血、壞死、液化并由吞噬細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約占腦梗死的20。編輯課件二、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該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無定論,常見的有:高血壓導致小動脈及微小動脈壁的脂質透明變性,引起管腔閉塞。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及形成的小血栓累及和阻塞深穿支動脈。糖尿病小動脈病變。編輯課件三、病理 腔隙性梗死灶呈不規(guī)則的圓形、卵圓形、狹長形,直徑多

2、為34mm,小者可為0.2mm,大者可達1520mm。 病變血管多為直徑100200um深穿支,多見于豆紋動脈、丘腦深穿動脈及基底動脈的旁中線支分布區(qū)。 病灶主要分布于基底節(jié)區(qū)、放射冠、丘腦和腦干,尤以基底節(jié)區(qū)發(fā)病率最高。編輯課件四、臨床表現(xiàn) 一般表現(xiàn)好發(fā)年齡:多發(fā)生于406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高血壓。起病:多在白天活動中,常較突然。臨床表現(xiàn)多樣,可有20種以上的臨床綜合征。癥狀較輕、體征單一、預后較好。無頭痛、顱內壓增高和意識障礙等。編輯課件四、臨床表現(xiàn) 純運動性輕偏癱(PMH):較常見出現(xiàn)一側面部和上下肢無力,無感覺障礙、視野缺損及失語;多在2周內開始恢復。病灶位于內囊

3、后肢、腦橋基底或大腦腳??梢院喜⑦\動性失語、水平凝視麻痹、動眼神經交叉癱(Weber綜合征)、外展神經交叉癱、閉鎖綜合征等。編輯課件四、臨床表現(xiàn) 純感覺性卒中(PSS):較常見。對側偏身或局部感覺障礙,如麻木、燒灼或沉重感、刺痛、僵硬感等。多為主觀感覺體驗,很少有感覺缺失體征,但亦有感覺缺失者??煞譃門IA型、持續(xù)感覺障礙型、TIA后轉為持續(xù)型。病灶位于丘腦腹后核、內囊后肢、放射冠后部及腦干背外側部累及感覺神經核或傳導束。編輯課件四、臨床表現(xiàn) 共濟失調性輕偏癱(AH)病變對側輕偏癱伴小腦型共濟失調,下肢重,足、踝尤為明顯,上肢輕,面部最輕。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輪替動作等()。病變部位:放射冠

4、和半卵圓中心(影響皮質腦橋束和部分錐體束)、內囊后肢及偏上處(影響枕橋束及錐體束)、丘腦伴內囊后肢受損、腦橋基底部上1/3與下2/3交界處。編輯課件四、臨床表現(xiàn) 構音障礙手笨拙綜合征(DCHS)起病突然,發(fā)病后癥狀即達高峰。嚴重構音障礙、吞咽困難。病變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同側手輕度無力及精細動作笨拙,書寫時易發(fā)現(xiàn),指鼻試驗不準,行走時輕度平衡障礙。病變在腦橋基底部為基底動脈旁中線支閉塞;亦可見于內囊最上部的膝部病變。編輯課件四、臨床表現(xiàn) 感覺運動性卒中(SMS)以偏身感覺障礙起病,再出現(xiàn)輕偏癱,可為PSS合并PMH。病灶在丘腦腹后核及鄰近的內囊后肢(丘腦內囊綜合征),是丘腦膝狀體動脈分支或脈絡膜

5、后動脈丘腦支閉塞。編輯課件四、臨床表現(xiàn) 腔隙狀態(tài)(lacunar state)多發(fā)性腔隙性梗死累及雙側錐體束,錐體外系嚴重精神障礙、癡呆假性球麻痹、雙側錐體束征類帕金森綜合征尿便失禁等編輯課件五、輔助檢查 頭顱CT可見深穿支供血區(qū)單個或多個直徑215mm病灶,呈圓形、卵圓形、長方形或楔形腔隙性陰影,邊界清晰,無占位效應,增強時可見輕度斑片狀強化。以基底節(jié)、皮質下白質和內囊多見,其次為丘腦及腦干。C T對腔隙性梗死的發(fā)現(xiàn)率與病灶的部位、大小及檢查的時間有關。編輯課件五、輔助檢查 頭顱MRI顯示腔隙病灶呈T1等信號或低信號、T2高信號,T2加權像陽性率幾乎可達100,并可清晰顯示腦干病灶。對大腦可

6、行橫斷面、矢狀位、冠狀位掃描,對病灶進行準確定位。能區(qū)分陳舊性腔隙系由于腔隙性梗死抑或顱內小出血所致,是最有效的檢查手段。編輯課件五、輔助檢查 其他腦電圖、腦脊液及腦血管造影無肯定的陽性發(fā)現(xiàn)。PET和SPECT通常在早期即可發(fā)現(xiàn)腦組織缺血變化。頸動脈Doppler可發(fā)現(xiàn)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危險因素檢查編輯課件六、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依據(jù):中年以后發(fā)病,有長期高血壓病史等危險因素。臨床表現(xiàn)符合腔隙綜合征之一。CT或MRI影像學檢查可證實存在與神經功能缺失一致的病灶。除外小量腦出血、感染、囊蟲病、moyamoya病、腦膿腫、顱外段頸動脈閉塞、腦橋出血、脫髓鞘病和轉移瘤等非梗死性腔隙病變。編輯課件七、治療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預防疾病的復發(fā):二級預防。急性期可適當應用擴血管藥物增加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須慎用抗凝劑以免發(fā)生腦出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