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材料試題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7/706cc082-80d9-40bf-bb79-a8fef4d3bc5e/706cc082-80d9-40bf-bb79-a8fef4d3bc5e1.gif)
![砂石材料試題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7/706cc082-80d9-40bf-bb79-a8fef4d3bc5e/706cc082-80d9-40bf-bb79-a8fef4d3bc5e2.gif)
![砂石材料試題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7/706cc082-80d9-40bf-bb79-a8fef4d3bc5e/706cc082-80d9-40bf-bb79-a8fef4d3bc5e3.gif)
![砂石材料試題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7/706cc082-80d9-40bf-bb79-a8fef4d3bc5e/706cc082-80d9-40bf-bb79-a8fef4d3bc5e4.gif)
![砂石材料試題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7/706cc082-80d9-40bf-bb79-a8fef4d3bc5e/706cc082-80d9-40bf-bb79-a8fef4d3bc5e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砂石檢測試題一、 判斷題改錯1、 對于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的重要混凝土結(jié)構(gòu)所用的砂、石,應進行堿活性檢驗。2、 表觀密度是指骨料在自然堆積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3、 砂的粗細程度按細度模數(shù)分為粗、中、細三級。×4、 配制泵送混凝土,宜選用中砂。5、 對于鋼筋混凝土用砂,其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0.06%。6、 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時,混凝土所用砂的含泥量不應大于5.0%。×7、 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時,混凝土所用砂的泥塊含量不應大于1.0%。8、 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5時,混凝土所用石的含泥量不應大于2.0%。×9、 混凝土強度等
2、級為C45時,混凝土所用石的針片狀顆粒含量不應大于15%。10、對于有抗凍、抗?jié)B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應大于1.0%。11、碎石的強度可用巖石的抗壓強度和壓碎指標表示。12、每驗收批砂石至少應進行顆粒級配、含泥量、泥塊含量檢驗。13、當砂和石的質(zhì)量比較穩(wěn)定、進量又較大時,可以1000t為一驗收批。14、碎石或卵石的級配情況共分為連續(xù)粒級和單粒級。15、砂石的所檢項目存在不合格時,均應加倍取樣進行復檢。×16、砂的表觀密度試驗方法分為標準法和簡易法。17、細度模數(shù)最后結(jié)果應精確到0.01.×18、砂的含泥量以兩個試樣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3、兩次結(jié)果之差大于0.2%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19、砂中氯離子含量最終結(jié)果應精確到0.01%。×20、石的篩分析試驗應采用方孔篩。21、砂的細度模數(shù):3.02.3為中砂。22、采用海砂配置混凝土時,對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海砂中的氯離子含量不應大于0.06%。×23、砂的粗細程度按細度模數(shù)分為三個級配區(qū)。×24、碎石或卵石的堿活性試驗方法有快速法和砂漿長度法兩種方法。×25、砂的堿活性試驗方法有快速法和砂漿長度法兩種方法。26、碎石或卵石的表觀密度結(jié)果應精確到10/m3.27、當判斷骨料存在潛在堿-硅反應危險時,應控制混凝土中的堿含量不超過3/
4、m3.28、對于有抗凍、抗?jié)B或其他特殊要求強度等級小于C30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泥塊含量不應大于1.0%。×29、預應力混凝土不宜用海砂。30、砂的細度模數(shù):3.02.3為粗砂。×31、配制混凝土時宜優(yōu)先選用區(qū)砂。32、只有人工砂需測定石粉含量。×33、人工砂的總壓碎指標應小于30%。34、混凝土用石應采用連續(xù)粒級。35、當混凝土強度等級大于或等于C60時,應進行巖石抗壓強度檢驗。36、砂的表觀密度試驗當兩次結(jié)果之差大于10/m3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37、砂按630m篩孔的累計篩余量,分成粗砂、中砂、細砂。×38、采用海砂配制混凝
5、土時,對素混凝土,海砂中氯離子含量給與限制。×39、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C30時,混凝土所用砂的含泥量不應大于5.0%。40、混凝土強度等級為小于C30時,混凝土所用石的泥塊含量不應大于0.5%。×二、單選題1、中砂的細度模數(shù)指標為( B )。A 3.73.1 B 3.02.3 C 2.21.6 D 1.50.72、粗砂的細度模數(shù)指標為( A )。A 3.73.1 B 3.02.3 C 2.21.6 D 1.50.73、篩砂應采用( A )。A 方孔篩 B 圓孔篩4、砂的篩分析試驗所需試樣的最少數(shù)量為( A )g。A 4400 B 3000 C 4000 D 45005、砂的
6、泥塊含量試驗所需試樣的最少數(shù)量為( B )g。A 10000 B 20000 C 15000 D 50006、砂的含泥量試驗所需試樣的最少數(shù)量為( C )g。A 4000 B 3000 C 4400 D 45007、最大粒徑31.5碎石或卵石的篩分析試驗所需試樣的最少數(shù)量為( D )。A 20 B 15 C 63 D 258、最大粒徑31.5碎石或卵石的針片狀含量試驗所需試樣的最少數(shù)量為( A )。A 20 B 15 C 63 D 259、最大粒徑20碎石或卵石的泥塊含量試驗所需試樣的最少數(shù)量為( C )。A 20 B 40 C 24 D 2510、最大粒徑25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試驗所需試樣的
7、最少數(shù)量為( C )。A 20 B 40 C 24 D 2511、區(qū)砂的630m篩孔的累計篩余量(以質(zhì)量百分率計)為( B )。A 8571 B 7041 C 4016 D 654112、含水率為5%的濕砂220.0g,將其干燥后的重量是( B )g。A 209.0 B 209.5 C 210.0 D 210.513、含水率為5%的濕砂100.0g,其中所含水的重量是( C )g。A 5.00 B 5.50 C 4.76 D 4.50 14、砂子的表觀密度為,堆積密度為l,緊密密度為c,則存在下列關(guān)系( C )A l c B cl C c l D lc15、做砂的堆積密度試驗,漏斗下口與容量筒
8、上口之間的距離為( A )。A 50 B 54 C 75 D 6016、砂的表觀密度試驗所需試樣的最少數(shù)量為( D )g。A 2400 B 4400 C 2000 D 260017、最大粒徑25碎石或卵石的表觀密度試驗所需試樣的最少數(shù)量為( D )。A 10 B 20 C 25 D 818、骨料按規(guī)定方法顛實后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是指( B )密度A 表觀 B 緊密 C 堆積19、輕物質(zhì)是指砂中表觀密度小于( C )/m3的物質(zhì)。A 2400 B 1800 C 2000 D 260020、對于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的重要混凝土結(jié)構(gòu)所用的砂、石,應進行( B )檢驗。A 有害物質(zhì) B 堿活性 C 氯離子 D
9、 堅固性21、配制泵送混凝土時,宜選用( B )砂。A 粗 B 中 C 細 D 特細22、對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砂,其中的氯離子含量不應大于( C )。A 0.01 B 0.05 C 0.02 D 0.0623、對鋼筋混凝土用砂,其中的氯離子含量不應大于( D )。A 0.01 B 0.05 C 0.02 D 0.0624、砂石除( A )外,當其余檢驗項目存在不合格時,應加倍取樣進行復試。A 篩分析 B 含泥量 C 泥塊含量 D 堅固性25、當兩次試驗所得的細度模數(shù)之差大于( D )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A 0.10 B 0.50 C 0.40 D 0.2026、砂的細度模數(shù)最后結(jié)果應精確到
10、( A )。A 0.1 B 0.01 C 1 D 0.527、含泥量試驗標準法不適用于( D )砂的含泥量檢驗。A 粗 B 中 C 細 D 特細28、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的亞甲藍試驗中,當MB值1.4時,則判定是以( B )為主。A 泥粉 B 石粉 C 泥粉和石粉 29、配制混凝土時,宜優(yōu)先選用( B )區(qū)砂。A B C 30、對于有抗凍、抗?jié)B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應大于( B )%.A 0.5 B 1.0 C 2.0 D 3.031、對于有抗凍、抗?jié)B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泥塊含量不應大于( B )%.A 0.5 B 1.0 C 2.0 D 3.
11、032、除特細砂外,砂的顆粒級配可按公稱直徑( D )篩孔的累積篩余量,分成三個級配區(qū)。A 5.00 B 2.50 C 1.25 D 630m33、天然砂是由自然條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稱粒徑小于( A )的巖石顆粒。A 5.00 B 2.50 C 4.75 D 9.5034、砂的泥塊含量是指砂中公稱粒徑大于( C ),經(jīng)水洗、手捏后變成小于630m的顆粒的含量。A 5.00 B 2.50 C 1.25 D 0.63035、石的泥塊含量是指砂中公稱粒徑大于( A ),經(jīng)水洗、手捏后變成小于2.50的顆粒的含量。A 5.00 B 2.50 C 1.25 D 0.63036、骨料在自然堆積狀態(tài)下單位體
12、積的質(zhì)量,是指( C )密度。A 表觀 B 緊密 C 堆積37、人工砂的總壓碎指標應小于( D )%。A 10 B 20 C 25 D 30三、多選題1、關(guān)于砂石驗收批的劃分方法,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C、D)A、應按同產(chǎn)地、同規(guī)格分批驗收。B、采用小型工具(如拖拉機等),如不足200 m3,可由多批組成混合批后,再按一驗收批進行驗收。C、采用小型工具(如拖拉機等),應以200 m3或300t為一驗收批。D、采用大型工具運輸(如火車、貨船或汽車)的,以400m3或600t為一驗收批,E、當砂石的質(zhì)量比較穩(wěn)定、進貨量又較大時,可以800t為一驗收批。2、砂石每驗收批的取樣方法,以下敘述正確
13、的是 。 (B、D)A、在取樣時,應在料堆上避開含泥量大的砂,選擇干凈的砂,裝入樣品筒密封好,每組樣品約30kg。B、在料堆上取樣,取樣部位應均勻分布。取樣前先將取樣部位表面鏟除,然后在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為16份,組成各自一組樣品。C、從火車、汽車、貨船上取樣時,從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石各8份組成各自一組樣品D、從皮帶運輸機上取樣時,應從機尾的出料處用接料器定時抽取砂4份、石8份組成各自一組樣品3、每驗收批砂石至少應進行的檢驗是 。 (A、D、E)A、顆粒級配B、石粉含量C、針片狀顆粒含量D、泥塊含量E、含泥量4、對于海砂,每驗收批除進行顆粒級配、含泥量、泥塊含量外,
14、還應檢驗的指標有 。 (A、C)A、貝殼含量B、石粉含量C、氯離子含量D、堅固性E、堿含量5、關(guān)于砂樣品的人工四分法縮分步驟,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C)A、將樣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濕狀態(tài)下拌和均勻,并堆成厚度約為20mm的“圓餅”狀,然后沿互相垂直的兩條直徑把“圓餅”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對角的兩份重新拌勻,再堆成“圓餅”狀。B、將樣品在潮濕狀態(tài)下拌和均勻,然后通過分料器,留下兩個接料斗中的一份,并將另一份再次通過分料器。C、重復A選項的試驗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進行試驗所需量為止。D、重復B選項的試驗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進行試驗所需量為止。6、關(guān)于砂樣品用
15、分料器縮分的步驟,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B、D)A、將樣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濕狀態(tài)下拌和均勻,并堆成厚度約為20mm的“圓餅”狀,然后沿互相垂直的兩條直徑把“圓餅”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對角的兩份重新拌勻,再堆成“圓餅”狀。B、將樣品在潮濕狀態(tài)下拌和均勻,然后通過分料器,留下兩個接料斗中的一份,并將另一份再次通過分料器。C、重復A選項的試驗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進行試驗所需量為止。D、重復B選項的試驗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進行試驗所需量為止。7、關(guān)于碎石或卵石樣品的縮分步驟,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C)A、碎石或卵石的縮分時,應將樣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狀態(tài)下拌
16、均勻,并堆成錐體,然后沿互相垂直的兩條直徑把錐體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對角的兩份重新拌勻,再堆成錐體。B、碎石或卵石的縮分時,應將樣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狀態(tài)下拌均勻,并堆成厚度約為20mm的“圓餅”狀,然后沿互相垂直的兩條直徑把“圓餅”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對角的兩份重新拌勻,再堆成“圓餅”狀。C、重復A選項的試驗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進行試驗所需量為止。D、重復B選項的試驗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進行試驗所需量為止。8、砂、碎石或卵石的 檢驗所用的試樣可不經(jīng)縮分,拌勻后直接進行試驗。 (B、C、E)A、顆粒級配B、含水率C、堆積密度D、含泥量E、緊密密度F、泥塊
17、含量9、關(guān)于篩分析試驗中對試樣制備的規(guī)定,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B、C)A、用于篩分析的試樣,其顆粒的公稱直徑不應大于5.00mm。試驗前應先將來樣通過公稱直徑5.00mm的方孔篩,并計算篩余。B、用于篩分析的試樣,其顆粒的公稱直徑不應大于10.0mm。試驗前應先將來樣通過公稱直徑10.0mm的方孔篩,并計算篩余。C、稱取經(jīng)縮分后樣品不少于550g兩份,分別裝入兩個淺盤,在(105±5)的溫度下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備用。D、稱取經(jīng)縮分后樣品不少于550g兩份,攤在潔凈的地面上風干后,分別裝入兩個淺盤備用。10、關(guān)于砂中含泥量試驗中試樣制備規(guī)定, 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C )
18、A、樣品縮分后樣品不少于至1100g,置于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B、樣品縮分后樣品不少于至1100g,攤在潔凈的地面上風干后備用。C、將烘干至恒重的試樣冷卻至室溫后,稱取各為400g的試樣兩份備用D、將試樣風干后,稱取各為400g的試樣兩份備用11、關(guān)于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試驗, 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C、D)A、含泥量試驗稱取各為400g的試樣兩份,以備做兩個平行樣;B、含泥量試驗稱取各為500g的試樣兩份,以備做兩個平行樣;C、以兩個試樣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D、當兩次結(jié)果的之差大于0.5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E、當兩次結(jié)果的之差大于0.2時,
19、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12、關(guān)于砂中泥塊含量試驗中試樣制備規(guī)定,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B、D)A、將樣品縮分至5000g,在自然狀態(tài)下拌和均勻,攤在潔凈的地面上風干后備用;B、將樣品縮分至5000g,置于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C、風干后,用公稱直徑2.50mm的方孔篩篩分,取篩上的砂不少于400g的試樣兩份備用。D、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用公稱直徑1.25mm的方孔篩篩分,取篩上的砂不少于400g的試樣兩份備用。13、關(guān)于碎石的壓碎值指標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B)A、在做碎石的壓碎值指標試驗時,標準試驗一律采用10-20mm的顆粒,并在風干狀態(tài)下試驗
20、。B、將縮分后的樣品先篩除試樣中10mm以下的及20mm以上的顆粒,再用針狀和片狀規(guī)準儀剔除針狀和片狀顆粒,然后稱取每份3kg的試樣3份備用。C、標準試驗一律采用10-16mm的顆粒,并在烘干至恒重狀態(tài)下試驗。D、將縮分后的樣品先篩除試樣中10mm以下的及16mm以上的顆粒,再用針狀規(guī)準儀剔除針狀顆粒,然后稱取每份3kg的試樣3份備用。14、在配制混凝土針對各區(qū)砂作調(diào)整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C、D)A、配制混凝土適宜選用II區(qū)砂;B、采用I區(qū)砂時,宜降低砂率;C、采用I區(qū)砂時,應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夠的水泥用量,滿足混凝土和易性;D、當采用III區(qū)砂時,宜降低砂率;E、當采用III區(qū)砂
21、時,應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夠的水泥用量,滿足混凝土和易性。15、關(guān)于砂的細度模數(shù),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B、E)A、砂的粗細程度按細度模數(shù)分為粗、中、細三級B、砂的粗細程度按細度模數(shù)分為粗、中、細、特細四級C、砂的細度模數(shù)范圍:粗砂3.73.2;中砂3.12.2;細砂2.11.6;D、砂的細度模數(shù)范圍:粗砂3.73.2;中砂3.12.2;細砂2.11.6;特細砂1.50.7。E、砂的細度模數(shù)范圍:粗砂3.73.1;中砂3.02.3;細砂2.21.6;特細砂1.50.7。16、關(guān)于碎石或卵石的堅固性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C)A、人工砂、碎石、卵石抵抗壓碎的能力。B、骨料在氣候、環(huán)境變化
22、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C、碎石或卵石的堅固性應用硫酸鈉溶液法檢驗,試樣需經(jīng)5次循環(huán)后,測定其質(zhì)量損失百分率。D、碎石或卵石的堅固性應用硫酸溶液法檢驗,試樣需經(jīng)5次循環(huán)后,測定其質(zhì)量損失百分率。17、關(guān)于碎石或卵石的中含泥量試驗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C、D)A、將樣品縮分至標準規(guī)定的量(注意防止細粉丟失),置于溫度為(105±5)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篩除小于80微米的顆粒后分成兩份備用。B、將樣品縮分至標準規(guī)定的量(注意防止細粉丟失),并置于溫度為(105±5)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分成兩份備用。C、以兩個試樣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
23、測定值。D、當兩次結(jié)果的之差大于0.2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E、當兩次結(jié)果的之差大于0.4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18、關(guān)于碎石或卵石的中泥塊含量試驗試樣制備,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D)A、將樣品縮分至略大于標準規(guī)定的量,縮分時應將黏土塊壓碎。B、將樣品縮分至略大于標準規(guī)定的量,縮分時應防止黏土塊被壓碎。C、縮分后的試樣在(105±5)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篩除小于2.50mm的顆粒后分成兩份備用。D、縮分后的試樣在(105±5)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分成兩份備用。19、砂按0.630mm篩孔的累計篩余百分率分三個級配區(qū),砂的顆粒級配應處于 中的任何一個區(qū)以內(nèi)。(
24、A、B、C)A、區(qū)B、區(qū)C、區(qū)D、區(qū)E、區(qū)20、砂的實際顆粒級配與標準規(guī)定的累計篩余相比,除公稱粒徑為 的累計篩余外,其余公稱粒徑的累積篩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線,但其總量百分率不應大于5%。 (C、F)A、160mB、315mC、630mD、1.25 mmE、2.50 mmF、5.00mm21、砂的粗細程度按細度模數(shù)分為 。 (B、C、D、E)A、特粗B、粗C、中D、細E、特細22、碎石的強度可用巖石的表示 。 (B、D)A、針片狀含量B、抗壓強度C、堅固性D、壓碎值指標E、堿活性試驗23、關(guān)于砂子復驗,正確的說法是 (A、B、C)A、如檢驗不合格時,應重新取樣復驗。B、對不符合項,進行加倍復驗。
25、C、復驗時,若仍有一個試樣不滿足要求,應按不合格品處理。D、對所檢項目,全部進行復驗。24、砂的顆粒級配不符合要求時,采取 后方允許使用。(A、B)A、應采取相應的技術(shù)措施。B、經(jīng)試驗證明能確保混凝土質(zhì)量。C、應把砂用飲用水沖洗干凈。D、經(jīng)試驗證明氯離子含量符合標準要求。25、砂中的有害物質(zhì)主要包括 。 (A、B、D、E)A、云母B、輕物質(zhì)C、無機物D、有機物E、硫化物及硫酸鹽等26、以下是對人工砂定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有 。(A、B、D)A、由自然條件形成的,公稱粒徑小于5.00mm的巖石顆粒。B、按其產(chǎn)源不同分為河砂、海砂、山砂。C、巖石經(jīng)除土開采、機械破碎、篩分而成的,公稱粒徑小于5.00
26、mm的巖石顆粒。D、由天然砂和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組合而成的砂。27、以下是對混合砂定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有 。(A、B、C)A、由自然條件形成的,公稱粒徑小于5.00mm的巖石顆粒。B、按其產(chǎn)源不同分為河砂、海砂、山砂。C、巖石經(jīng)除土開采、機械破碎、篩分而成的,公稱粒徑小于5.00mm的巖石顆粒。D、由天然砂和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組合而成的砂。28、公稱粒級為525mm的碎石針狀和片狀顆粒的總含量試驗時,將試驗篩劃分成幾個公稱粒級,正確的是 。(A、C、E、F)A、5.0010.0mmB、5.0016.0mmC、10.016.0mmD、10.020.0mmE、16.020.0mmF、20.025.0m
27、m29、以下是含泥量的定義,敘述不正確的有 。(B、C、D)A、砂石中公稱粒徑小于80微米的顆粒的含量。B、砂石中公稱粒徑大于1.25mm,經(jīng)水洗,手捏后變成小于630微米的顆粒的含量。C、砂石中公稱粒徑大于5.00mm,經(jīng)水洗,手捏后變成小于2.50mm的顆粒的含量。D、人工砂中公稱粒徑小于80微米,且其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與被加工母巖相同的顆粒含量30、以下是砂的泥塊含量的定義,敘述不正確的有 。(A、C、D)A、砂中公稱粒徑小于80微米的顆粒的含量。B、砂中公稱粒徑大于1.25mm,經(jīng)水洗,手捏后變成小于630微米的顆粒的含量。C、砂中公稱粒徑大于5.00mm,經(jīng)水洗,手捏后變成小于2.5
28、0mm的顆粒的含量。D、砂中公稱粒徑小于80微米,且其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與被加工母巖相同的顆粒含量31、以下是石的泥塊含量的定義,敘述不正確的有 。(A、B、D)A、石中公稱粒徑小于80微米的顆粒的含量。D、厚度小于該顆粒所屬粒級的平均粒徑的0.4倍者為片狀顆粒。E、厚度小于該顆粒所屬粒級的平均粒徑的2.4倍者為片狀顆粒。32、關(guān)于石子的堆積密度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D)A、在做石子的堆積密度試驗時,按規(guī)定稱取試樣1份,置于平整干凈的地板上,用平頭鐵锨鏟起試樣裝入容量筒內(nèi)。B、在做石子的堆積密度試驗時,按規(guī)定稱取試樣1份,置于平整干凈的地板上,用平頭鐵锨鏟起試樣,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
29、內(nèi)。此時,從鐵锨的齊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離應保持50mm左右。C、裝滿后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顆粒,稱取試樣和容量筒總質(zhì)量.D、裝滿后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顆粒,并以合適的顆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和凹陷部分的體積大致相等,稱取試樣和容量筒總質(zhì)量。33、天然砂按產(chǎn)源不同可分為 。(A、C、D) A、海砂B、粗砂C、山砂D、河砂E、細砂34、若砂子的篩分曲線位于規(guī)定的三個級配區(qū)的某一區(qū),則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有 。 (A、B、D)A、砂的級配符合某區(qū)的要求,適合用于配制混凝土。B、砂的細度模數(shù)合格,適合用于配制混凝土。C、只能說明砂的級配符合某區(qū)的要求,能否用于配制混凝土還不確定。D、只能說明砂的細度符合
30、某區(qū)的要求,能否用于配制混凝土還不確定。 35、在做普通砼用碎石的泥塊含量試驗時,以下試驗步驟正確的有 。(A、C)A、將樣品縮分至略大于標準規(guī)定的量,縮分時應防止黏土塊被壓碎??s分后的試樣在(105±5)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分成兩份備用。B、先篩去工程粒徑10.0mm以下的顆粒,稱取質(zhì)量;C、然后將試樣在容器中攤平,加入飲用水使水面試樣表面,24h后把水放出,用手碾碎泥塊,然后把試樣放在2.50mm的方孔篩上搖動淘洗;直到洗出的水清澈為止。D、淘洗,直到洗出的水清澈為止,將篩上的試樣小心地從2.50mm的方孔篩里取出,攤在潔凈的地面上風干后稱取質(zhì)量。36、關(guān)于石子表觀密度
31、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B、C、D)A、石子表觀密度試驗中,試驗的各項稱重應在1030的溫度范圍內(nèi)進行。B、對結(jié)果進行計算時,以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C、當兩次結(jié)果之差大于20kg/m3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D、對顆粒材質(zhì)不均勻的試樣,兩次試驗結(jié)果之差大于20kg/m3時,可取四次測定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37、關(guān)于碎石篩分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B、C、E )A、計算分計篩余的百分率時精確至1%;,B、計算分計篩余的百分率時精確至0.1%;C、計算累計篩余百分率時精確至1%D、計算累計篩余百分率時精確至0.1%,E、根據(jù)各篩的累積篩余,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
32、 38、關(guān)于砂的篩分析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B、D)A、砂的篩分析試驗應采用兩個試樣做平行試驗,以兩次細度模數(shù)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精確至0.01。B、砂的篩分析試驗應采用兩個試樣做平行試驗,以兩次細度模數(shù)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精確至0.1。C、當兩次試驗所得的細度模數(shù)之差大于0.02時,應重新取試樣進行試驗。D、當兩次試驗所得的細度模數(shù)之差大于0.20時,應重新取試樣進行試驗。39、關(guān)于砂中泥塊含量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C、D)A、在砂中泥塊含量試驗時,將樣品縮分至5000g,置于(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立即用公稱直徑2.50mm的方孔篩
33、篩分,取篩上的砂不少于400g的試樣兩份備用。B、稱取試樣200g,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約50mm。充分拌勻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塊,再把試樣放在1.25mm的方孔篩上,用水淘洗,直到清澈為止。C、在砂中泥塊含量試驗時,將樣品縮分至5000g,置于(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用公稱直徑1.25mm的方孔篩篩分,取篩上的砂不少于400g的試樣兩份備用。D、稱取試樣200g,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約150mm。充分拌勻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塊,再把試樣放在630微米的方孔篩上,用水淘洗,直到清澈為止。40、
34、標準關(guān)于砂中氯離子含量規(guī)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B、D)A、對于鋼筋砼用砂,其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0.08%(以干砂的質(zhì)量百分比計)B、對于鋼筋砼用砂,其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0.06%(以干砂的質(zhì)量百分比計)C、對于預應力砼用砂,其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0.03%(以干砂的質(zhì)量百分比計)。D、對于預應力砼用砂,其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0.02%(以干砂的質(zhì)量百分比計)。四、簡答題1、簡述砂石驗收批的劃分方法答:應按同產(chǎn)地、同規(guī)格分批驗收。采用大型工具運輸(如火車、貨船或汽車)的,以400m3或600t為一驗收批,采用小型工具(如拖拉機等),應以200 m3或300t為一驗收批。不足上述量者,應按一驗收
35、批進行驗收。當砂石的質(zhì)量比較穩(wěn)定、進貨量又較大時,可以1000t為一驗收批。2、砂石每驗收批取樣方法應按哪些規(guī)定執(zhí)行?答:1)在料堆上取樣,取樣部位應均勻分布。取樣前先將取樣部位表面鏟除,然后在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為16份,組成各自一組樣品。 2)從皮帶運輸機上取樣時,應從機尾的出料處用接料器定時抽取砂4份、石8份組成各自一組樣品。 3)從火車、汽車、貨船上取樣時,從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為8份,石16份組成各自一組樣品。3、每驗收批砂石至少應進行哪些檢驗?對于碎石或卵石,還應檢驗那個指標?對于海砂,還應檢驗那些指標?對于人工砂及混合砂,還應檢驗那個指標?答:每驗收批砂石至
36、少應進行顆粒級配 、含泥量、 泥塊含量檢驗。對于碎石或卵石,還應檢驗針片狀顆粒含量;對于海砂,還應檢驗氯離子含量和貝殼含量;對于人工砂及混合砂,還應檢驗石粉含量。4、砂石試驗中,如何評價某項試驗的試樣已烘干至恒重?答:恒重是指在相鄰兩次稱量間隔時間不小于3h的情況下,前后兩次稱量之差小于該項試驗所要求的稱量精度。5、簡述砂樣品的人工四分法縮分步驟答:將樣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濕狀態(tài)下拌和均勻,并堆成厚度約為20mm的“圓餅”狀,然后沿互相垂直的兩條直徑把“圓餅”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對角的兩份重新拌勻,再堆成“圓餅”狀。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進行試驗所需量為止。6、簡述砂樣
37、品用分料器縮分的步驟用分料器縮分:將樣品在潮濕狀態(tài)下拌和均勻,然后通過分料器,留下兩個接料斗中的一份,并將另一份再次通過分料器。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至試驗所需量為止。7、簡述碎石或卵石樣品的縮分步驟答:碎石或卵石的縮分時,應將樣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狀態(tài)下拌均勻,并堆成錐體,然后沿互相垂直的兩條直徑把錐體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對角的兩份重新拌勻,再堆成錐體,重復上述過程,直至縮分的材料量略多于試驗所需量為止。8、請問砂、碎石或卵石的哪幾項檢驗所用的試樣可不經(jīng)縮分,拌勻后直接進行試驗?答:砂、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堆積密度、緊密密度檢驗所用的試樣可不經(jīng)縮分,拌勻后直接進行試驗。9、什么是壓
38、碎值指標?壓碎值指標:人工砂、碎石、卵石抵抗壓碎的能力。10、砂的篩分析試驗中對試樣制備是如何規(guī)定的?答:用于篩分析的試樣,其顆粒的公稱直徑不應大于10.0mm。試驗前應先將來樣通過公稱直徑10.0mm的方孔篩,并計算篩余。稱取經(jīng)縮分后樣品不少于550g兩份,分別裝入兩個淺盤,在(105±5)的溫度下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備用。11、簡述砂中含泥量試驗中試樣制備規(guī)定。答:樣品縮分后樣品不少于至1100g,置于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稱取各為400g的試樣兩份備用12、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試驗時應稱取樣品多少?怎樣確定試驗結(jié)果的測定值?在什么情況
39、下應重新進行試驗? 答:含泥量試驗稱取各為400g的試樣兩份,以備做兩個平行樣;以兩個試樣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當兩次結(jié)果的之差大于0.5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13、簡述砂中泥塊含量試驗中試樣制備規(guī)定。答:將樣品縮分至5000g,置于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用公稱直徑1.25mm的方孔篩篩分,取篩上的砂不少于400g的試樣兩份備用。特細砂按實際篩分量。14、配制混凝土時宜優(yōu)先選用幾區(qū)砂?在選用其他區(qū)的砂時,配制混凝土應如何調(diào)整?答:配制混凝土適宜選用II區(qū)砂。采用I區(qū)砂時,應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夠的水泥用量,滿足混凝土和易性;當采用III區(qū)砂時
40、,宜降低砂率;當采用特細砂時,應符合相應的規(guī)定。15、砂的粗細程度按細度模數(shù)分為哪幾級,并寫出其對應的細度模數(shù)范圍。答:砂的粗細程度按細度模數(shù)分為粗、中、細、特細四級,其范圍:粗砂3.73.1;中砂3.02.3;細砂2.21.6;特細砂1.50.7。16、碎石或卵石的堅固性應用什么方法檢驗?試樣需經(jīng)幾次循環(huán)后,測定什么指標?答:碎石或卵石的堅固性應用硫酸鈉溶液法檢驗,試樣需經(jīng)5次循環(huán)后,測定其質(zhì)量損失百分率。17、普通砼用碎石在什么情況下應進行巖石抗壓強度試驗?答:當砼強度等級大于或等于C60時應進行巖石抗壓強度檢驗。18、什么叫做堿活性骨料?答:能在一定條件下與混凝土中的堿發(fā)生化學反應導致混
41、凝土產(chǎn)生膨脹、開裂甚至破壞的集料叫做堿活性骨料。19、什么是堅固性?答:骨料在氣候、環(huán)境變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20、簡述碎石或卵石的篩分析試驗中試樣制備規(guī)定。答:試驗前,應將樣品縮分至標準規(guī)定的試樣最小質(zhì)量,并烘干或風干后備用。21、簡述碎石或卵石的中含泥量試驗試樣制備規(guī)定。答:將樣品縮分至標準規(guī)定的量(注意防止細粉丟失),并置于溫度為(105±5)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分成兩份備用。22、碎石或卵石的中含泥量試驗時,怎樣確定試驗結(jié)果的測定值?在什么情況下應重新進行試驗? 答:以兩個試樣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當兩次結(jié)果的之差大于0.2時,應重新取樣
42、進行試驗。23、簡述碎石或卵石的中泥塊含量試驗試樣制備規(guī)定。答:將樣品縮分至略大于標準規(guī)定的量,縮分時應防止黏土塊被壓碎??s分后的試樣在(105±5)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分成兩份備用。24、公稱粒級為525mm的碎石針狀和片狀顆粒的總含量試驗時,將試驗篩劃分成哪幾個公稱粒級?答:公稱粒級為525mm的碎石針狀和片狀顆粒的總含量試驗時,將試驗篩劃分成以下四個公稱粒級:5.0010.0mm10.016.0mm16.020.0mm20.025.0mm25、砂中的有害物質(zhì)主要包括哪幾種?答:砂中的有害物質(zhì)主要包括云母、輕物質(zhì)、有機物、硫化物及硫酸鹽等26、請分別寫出天然砂、人工砂、
43、混合砂的定義。天然砂:由自然條件形成的,公稱粒徑小于5.00mm的巖石顆粒。按其產(chǎn)源不同分為河砂、海砂、山砂。人工砂:巖石經(jīng)除土開采、機械破碎、篩分而成的,公稱粒徑小于5.00mm的巖石顆粒?;旌仙埃河商烊簧昂腿斯ど鞍匆欢ū壤M合而成的砂。27、請分別寫出含泥量、砂的泥塊含量、石的泥塊含量的定義。含泥量:砂石中公稱粒徑小于80微米的顆粒的含量。砂的泥塊含量:砂中公稱粒徑大于1.25mm,經(jīng)水洗,手捏后變成小于630微米的顆粒的含量。石的泥塊含量:石中公稱粒徑大于5.00mm,經(jīng)水洗,手捏后變成小于2.50mm的顆粒的含量。28、什么是石粉含量?石粉含量人工砂中公稱粒徑小于80微米,且其礦物組成
44、和化學成分與被加工母巖相同的顆粒含量29、請寫出針、片狀顆粒的定義。針、片狀顆粒:凡巖石顆粒的長度大于該顆粒所屬粒級的平均粒徑的2.4倍者為針狀顆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徑0.4倍者為片狀顆粒。平均粒徑指該粒級上、下限粒徑的平均值。30、請寫出表觀密度、堆積密度的定義。表觀密度:骨料顆粒單位體積(包括內(nèi)封閉孔隙)的質(zhì)量。堆積密度:骨料在自然堆積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五、論述題1、請敘述砂的堆積密度的試驗步驟、計算公式。答:先將公稱直徑5.00mm的篩子過篩,然后取經(jīng)縮分后的樣品不少于3L,裝入淺盤,在溫度100±5的烤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卻至室溫,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試驗烘干后若有
45、結(jié)塊,應在試驗前予以捏碎。 取試樣一份,用漏斗或鋁制勺,將它徐徐裝入容置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量筒距離不超過50mm)直至試樣裝滿并超出筒口,然后用直尺將多余試樣沿筒口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稱其質(zhì)量()。試驗結(jié)果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堆積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 kg/m3=(- )/V×1000式中 -堆積密度(kg/m3); -容量筒的質(zhì)量(kg); -容量筒和砂的總質(zhì)量; V-容量筒容積(L) 以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2、簡述石子的堆積密度試驗步驟、計算公式。答:按規(guī)定稱取試樣,放入淺盤,在(100±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攤在潔凈的地面上風干,拌勻后
46、分成兩份備用。取試樣1份,置于干整干凈的地板上,用平頭鐵锨鏟起試樣,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內(nèi)。此時,從鐵锨的齊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離應保持50mm左右。裝滿后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顆粒,并以合適的顆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和凹陷部分的體積大致相等,稱取試樣和容量筒總質(zhì)量()。試驗結(jié)果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堆積密度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 kg/m3=(- )/V×1000式中 -堆積密度(kg/m3); -容量筒的質(zhì)量(kg); -容量筒和試樣的總質(zhì)量; V-容量筒容積(L) 以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3、請敘述砂的篩分析試驗步驟、計算公式。答:篩分析試驗步驟: 1)準確稱取烘干
47、試樣500g(特細砂可稱250g),置于按篩孔大小順序排列的套篩的最上一只篩(5.00的方孔篩)上,將套篩裝入搖篩機內(nèi)固緊,篩分10分鐘;然后取出套篩,再按篩孔由大到小的順序,在清潔的淺盤中逐一進行手篩,直至每分鐘的篩出量不超過試樣總量的0.1%時為止;通過的顆粒并入下一只篩子,并和下一只篩子中的試樣一起進行手篩。按這樣的順序依次進行,直至所有的篩子全部篩完為止。2)試樣在各自篩子上的篩余量均不得超過按式(其中-某一篩上的剩余量;d-篩孔邊長;A-篩的面積)計算得出的剩余量,否則應將該篩的篩余試樣分為兩份或數(shù)份,再次進行篩分,并以其篩余量之和作為該篩的篩余量。 3)稱取各篩篩余試樣的質(zhì)量(精確
48、至1g),所有各篩的分計篩余量和底盤中的剩余量之和與篩分前的試樣總量相比,相差不得超過1% 。篩分析試驗結(jié)果計算步驟:1)計算分計篩余(各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總量的百分率),精確至0.1;2)計算累計篩余(該篩的分計篩余與篩孔大于該篩的各篩的分計篩余之和),精確至1;3)根據(jù)各篩兩次試驗累計篩余的平均值,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分布情況,精確值1%;4)砂的細度模數(shù)應按下式計算,精確值0.01;=()-5÷(100-)-砂的細度模數(shù)、-分別為公稱直徑5.00mm、2.50mm 、1.25mm 、630m、 315m、 160m方孔篩上的累積篩余5)以兩次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精
49、確至0.1.當兩次試驗所得的細度模數(shù)之差大于0.20時,應重新取試樣進行試驗。4、敘述碎石或卵石的篩分析試驗步驟。答:1)試驗前應將樣品縮分至規(guī)定的試樣最少質(zhì)量,并烘干或風干后備用。2)按規(guī)定稱取試樣3)將試樣按篩孔大小順序過篩,當每只篩的篩余層厚度大于試樣的最大粒徑值時,應將該篩的篩余試樣分為兩份,再次進行篩分,直至各篩每分鐘的通過量不超過試樣總量的0.1%4)稱取各篩篩余的質(zhì)量,精確至試樣總質(zhì)量的0.1% 。各篩的分計篩余量和篩底剩余量的總和與篩分前的試樣總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過1%5)計算分計篩余,精確值0.1%6)計算累計篩余,精確值1%7)根據(jù)各篩的累計篩余,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5、
50、請敘述砂中含泥量試驗(標準法)試驗步驟及計算公式。答:1)樣品縮分后樣品不少于至1100g,置于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稱取各為400g()的試樣兩份備用2)取烘干試樣1份置于容器中,取烘干的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約150mm,充分拌勻后,浸泡2h,然后用手淘洗試樣,使塵屑、淤泥、粘土與沙粒分離,并使之懸浮或溶于水中。緩緩將渾濁液倒入公稱直徑1.25mm及 80m的方孔套篩上,濾去小于80m的顆粒。試驗前篩子的兩面應用水潤濕,在整個過程中應避免砂粒丟失。3)再次加水容器中,重復上述過程,直到筒內(nèi)洗出的水清澈為止。4)用水淋洗留在篩上的
51、細粒,并將80m篩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砂粒的上表面)來回搖動,以充分洗除小于80m的顆粒。然后將兩只篩上剩留的顆粒和容器中已經(jīng)洗凈的試樣一并裝入淺盤,置于(105±5)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來冷卻至室溫后,稱試樣的質(zhì)量()。5) 砂中含泥量應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1% =(- )/×100% -含泥量(%);-試驗前烘干試樣的質(zhì)量(g);-試驗后烘干試樣的質(zhì)量(g)。 以兩次試樣試驗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為測定值。兩次結(jié)果之差大于0.5%,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6、請敘述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試驗步驟及計算公式。1)將樣品縮分至標準規(guī)定的量(注意防止細粉丟失),并置于溫度為(105
52、77;5)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分成兩份備用。2)稱取試樣一份()裝入容器中攤平,并注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mm;浸泡2h后,用手在水中淘洗顆粒,使塵屑、淤泥與較粗顆粒分離,并使之懸浮或溶解于水。緩緩地將混濁也倒入公稱直徑為1.25mm及 80m的方孔套篩上,濾去小于80m的顆粒。試驗前篩子的兩面應用水潤濕,在整個過程中應避免的大于80m的顆粒丟失。3)再次加水容器中,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洗出的水清澈為止。4)用水沖洗留在篩上的細粒,并將80m篩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篩內(nèi)顆粒)來回搖動,以充分洗除小于80m的顆粒。然后將兩只篩上剩留的顆粒和容器中已經(jīng)洗凈的試樣一并裝入淺盤,置于(105±5)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來冷卻至室溫后,稱試樣的質(zhì)量()。5) 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應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1% =(-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省協(xié)作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試題
- 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醫(yī)療用品的快速配送策略
- 保外就醫(yī)申請書格式
- Module2 Unit1 I went to Chinatown in New York yesterday2023-2024學年六年級英語
- Module4(單元測試)英語五年級下冊-外研版(一起)(含答案)
- 高級地拖桶行業(yè)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分析報告
- 辦公大樓和配套用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議書
- 環(huán)保技術(shù)創(chuàng)新在各領(lǐng)域的應用與推廣
- 知識產(chǎn)權(quán)與科技創(chuàng)新的互動關(guān)系研究
- 【完整版】防洪防汛應急(含人員避險轉(zhuǎn)移)預案
- 大型活動標準化執(zhí)行手冊
- (完整版)電梯的鋼結(jié)構(gòu)施工方案
-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ppt全共64頁課件
- 工程勘察設(shè)計收費標準快速計算表(EXCEL)
- 甲基乙基酮2-丁酮MSDS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shù)說明書
- 腰椎間盤突出癥(腰痹病)中醫(yī)臨床路徑
- 裝飾施工進度計劃網(wǎng)絡圖及橫道圖
- 【大學】擠出管材(P64)ppt課件
- 實木電腦桌書桌安裝圖
- 大學物理課后習題答案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