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十章 肌肉疾病Muscular Diseases本章重點1. 周期性癱瘓的病因&臨床分型2. 低血鉀型周期性癱瘓的臨床表現(xiàn)3. 離子通道病的概念4. 抗肌萎縮蛋白的概念&病理意義5. 假肥大型肌營養(yǎng)不良(DMD)的臨床特點6. 多發(fā)性肌炎(PM)&包涵體肌炎(IBM)的臨床特點第一節(jié) 概述 肌肉疾病通常指骨骼肌疾病概念 骨骼肌是機體運動&能量代謝的主要器官 人體有600多塊肌肉, 重量約占成人體重的40% 肌纖維長數mm數cm, 直徑10100mm, 內含肌 漿, 肌漿內有肌原纖維縱管&細胞器(線粒體等) 骨骼肌由縱向排列的肌纖維(肌細胞)組成 肌纖維為多核細胞, 外為漿膜(肌膜) 肌膜下
2、縱向排列數千個細胞核 肌原纖維在肌纖維內平行排列, 由粗肌絲細肌絲組 成, 肌原纖維在縱軸上出現(xiàn)明區(qū)(I帶)和暗區(qū)(A帶), 兩條Z線間為一個肌節(jié) 粗肌絲含肌球蛋白(myosin), 細肌絲含肌動蛋白(actin), 均為收縮蛋白, 前者固定于肌節(jié)的暗帶(A帶), 后者一 端固定于Z線, 另一端伸向暗帶, Z線兩側僅含細肌絲, 稱為明帶(I帶), 靜息狀態(tài)下, 細肌絲兩端相距較遠, 收 縮狀態(tài)時Z線兩側細肌絲向暗帶滑動, 使肌節(jié)縮短概念 肌纖維直徑在新生兒為7.5mm, 青少年&成年人3080mm 肌纖維分為緩慢收縮耐受疲勞的 白I型肌纖維&快速收縮的紅II型 肌纖維, II型肌纖維又分為II
3、a肌纖維(耐疲 勞)&IIb肌纖維(易疲勞)電鏡: 肌纖維由肌膜肌漿網系統(tǒng) 肌原纖維細胞骨架&細胞器(核和 線粒體等) 組成概念ATPATP酶染色pH4pH4.3.3IIaIIaIIIbIIbNMJNMJM MHEHE染色 調節(jié)蛋白包括l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l 肌鈣蛋白(troponin)l 伴肌動蛋白(nebulin) 在Ca+作用下, 收縮蛋白與調節(jié)蛋白完成肌 肉收縮&舒張, 所需能量來自ATP, 由線粒體 氧化代謝提供概念第二節(jié) 周期性癱瘓Periodic Paralysis 周期性癱瘓?zhí)攸c是反復發(fā)作的弛緩性肌無力, 發(fā)作時可伴血鉀水平異常, 發(fā)作間期肌力正常概念分為三
4、型 低鉀型(最多見) 高鉀型 正常血鉀型低血鉀型周期性癱瘓(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HoPP)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鈣通道病病因&發(fā)病機制部分為甲亢性周期性癱瘓 可為家族性, 我國多為散發(fā)病例 離子通道病(ion channel disease) 離子通道功能異常引起的一組疾病 主要侵犯神經&肌肉系統(tǒng), 也可累及心臟&腎臟病因&發(fā)病機制周期性癱瘓是Ptacek(1991)首先提出的第一個離子通道病 低血鉀型周期性癱瘓(HoPP): 是1q32染色體編碼 二氫吡啶受體的基因突變 也與11q13-q14 & 17q23.1-q25.3位點突變有關 高血鉀型&正常血
5、鉀型周期性癱瘓 -骨骼肌鈉通道病病因&發(fā)病機制 致病基因均位于17q23.1-25.3的SCN4A (編碼骨骼肌鈉通道的a-亞單位) 主要病變-肌漿網空泡化, 肌原纖維被圓形 &卵圓形空泡分隔, 空泡內含透明液體&少 數糖原顆粒病理電鏡: 空泡由肌漿網終末池&橫管擴張形成, 病變晚期肌纖維變性1. 2040歲多發(fā), 男性較多, 隨年齡發(fā)作次數臨床表現(xiàn) 常在夜晚&晨醒時發(fā)病 肌無力由雙下肢延及雙上肢, 四肢對稱性軟癱, 近端較重, 肌張力減低, 腱反射減弱&消失, 尿便 正常, 發(fā)作持續(xù)624h &12d, 個別可長達1w 最早癱瘓的肌肉先恢復, 恢復時可伴多尿大汗 麻痹肌酸痛&僵硬, 發(fā)作間期
6、正常 部分病例心率緩慢室性早搏等 發(fā)作頻率不等, 數周數年1次或每天發(fā)作2. 誘因臨床表現(xiàn) 注射胰島素 腎上腺素 皮質類固醇 大量葡萄糖 飽餐酗酒 過勞 劇烈運動 寒冷 感染 創(chuàng)傷 情緒激動 焦慮 月經前驅癥狀 肢體酸痛麻木感煩渴多汗少尿 面色潮紅嗜睡惡心恐懼等 此時活動有時可抑制發(fā)作 v 我國多見, 男性居多v 發(fā)作與甲亢嚴重程度無關v 臨床表現(xiàn)與低血鉀型類同v 發(fā)作多在覺醒時運動&飽食后, 持續(xù)數日v 心律失常較多v T3T4TSH檢測臨床表現(xiàn)3. 甲亢性周期性癱瘓 血清鉀降至3.5mmol/L以下 可低至12mmol/L, 尿鉀減少, 血鈉可升高 ECG典型低鉀性改變 (U波, P-R間
7、期Q-T間期延長, S-T段下降) EMG電位幅度降低&消失 嚴重者電刺激無反應 臨床表現(xiàn)4. 散發(fā)性病例發(fā)作期1. HoPP診斷 發(fā)作性的臨床表現(xiàn) 發(fā)作時伴血清鉀降低 補鉀&醋氮酰胺治療有效 注意家族史 診斷&鑒別診斷(1) HoPP散發(fā)病例需排除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腎小管酸中毒, 噻嗪類利尿劑&皮質類固醇引起反復低血鉀, Guillain-Barr綜合征等急性鋇中毒可引起四肢癱眼瞼下垂發(fā)音&吞咽困難, 我國四川常見, 須注意鑒別診斷&鑒別診斷2. 鑒別診斷 (2) 高血鉀型周期性癱瘓(hyper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HyPP) Tyler(1951)首先報告
8、, 罕見, 北歐國家多見, 我國報告不足10例,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10歲前發(fā)病, 男女相等, 運動后發(fā)作, 饑餓寒冷&攝鉀可 誘發(fā), 肌無力始于下肢軀干上肢或頸肌&眼外肌 發(fā)作短暫, 10dl 患者常極度嗜鹽, 限鹽或補鉀可誘發(fā), 血清鉀正常l 發(fā)作時i.v滴注大量生理鹽水癱瘓可恢復或無反應 診斷&鑒別診斷2. 鑒別診斷 1. 發(fā)作的治療 n 重癥: 10%氯化鉀1015ml加入500ml輸液中i.v滴注, 口服補鉀 防治n HoPP急性發(fā)作: 10%氯化鉀/10%枸櫞酸鉀2050ml, 24h總量10g, 分次p.o, 無效時加量, 直至好轉 平時少食多餐, 限制鈉鹽攝入, 避免過飽受寒
9、酗酒&過勞等 甲亢性HoPP積極治療甲亢 首選碳酸酐酶抑制劑乙酰唑胺, 250mg, p.o, 14次/d l 鉀潴留劑氨體舒通200mg, p.o, 2次/dl 宜高鉀低鈉飲食l 口服補鉀預防發(fā)作 防治2. 預防性治療 第三節(jié) 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n 一組遺傳性肌肉病變, 多有家族史, 1/3患兒散發(fā) 特點: 緩慢進行性加重的對稱性肌無力&肌萎縮 病變累及肢體軀干&頭面肌, 少數累及心肌概念 根據遺傳方式發(fā)病年齡受累肌肉分布肌肉假 肥大病程&預后等 分為不同的臨床類型 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 (progressive muscular dys
10、trophy, PMD) n PMD遺傳方式不同, 發(fā)病機制復雜 細胞膜學說: 病理基因肌纖維膜結構&功能改變 Duchenne肌營養(yǎng)不良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短臂 Xp21, 編碼抗肌萎縮蛋白(dystrophin, Dys)-人類最 大的基因,(長2 500kb, 含79個外顯子, 編碼3 685個 氨基酸), 組成427kD的Dys, 分布于骨骼肌&心肌細 胞膜質膜面, 起細胞支架作用, 維持肌纖維完整性 &抗牽拉功能 dystrophin減少可引起肌無力 肌纖維膜不穩(wěn)定可導致肌纖維壞死 病因&發(fā)病機制n PMD肌肉病變: l 肌纖維壞死&再生, 肌膜核內移, 典型表現(xiàn)肌細胞 萎縮與代償性
11、增大相嵌分布l 光鏡: 玻璃樣變, 壞死肌細胞空泡增多絮樣變性 顆粒變性&吞噬現(xiàn)象l 肌細胞間質內大量脂肪&結締組織增生l 免疫組化: Dys缺失或異常 病理 根據Dys空間結構改變&功能喪失程度, 分兩型: Duchenne型& Becker型臨床表現(xiàn) 最常見類型, X性連鎖隱性遺傳, 主要影響男性 Duchenne(1868)首先描述 發(fā)病率約1/3500男嬰, 無明顯地理或種族差異 1. 假肥大型(1) 假肥大(Duchenne)型肌營養(yǎng)不良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假肥大男性患兒5歲開始出現(xiàn)癥狀, 早期踮腳鴨步跑步 不穩(wěn)&易跌倒, 肌無力自四
12、肢近端緩慢進展, 下肢重 骨盆帶無力, 走路向兩側搖擺(鴨步) 髂腰肌&股四頭肌無力, 登樓&蹲位站立困難, 腰椎 前凸 Gower征-本病特征性表現(xiàn), 腹肌&髂腰肌無力仰 臥位站起須先俯臥位用雙手臂攀附身體直立 翼狀肩胛-前鋸肌&斜方肌無力, 不能固定肩胛內 緣肩胛游離, 雙臂前推時尤明顯臨床表現(xiàn)翼狀肩胛步行困難, 腰椎前凸Gower征示意圖肢體近端肌萎縮明顯 90%的患兒腓腸肌假肥大(肌肉脂肪浸潤)-體積 增大堅硬&無力, 也見于臂肌三角肌岡下肌 約1/3的患兒精神發(fā)育遲滯臨床表現(xiàn)女性為基因攜帶者, 有些攜帶者可有肢體無力 腓腸肌假肥大&血清CK腓腸肌假肥大EMG-典型肌源性損害 血清CK
13、LDHGOTGPT醛縮酶(CK50倍 以上), 尿肌酸, 肌酐 病程晚期心臟受累, ECG異常 臨床表現(xiàn)Duchenne型病情最嚴重, 與患兒家族遺傳代數 成反比, 受累代數愈多, 病情愈輕, 散發(fā)病例最 嚴重, 預后不良 Becker(1957)首先報告, Becker型較少見 肌肉Dys水平正常, 但蛋白性質改變(良性型) 具有DMD基本特征: X連鎖隱性遺傳, 腓腸肌假肥 大, 近端肌無力, 血清CK水平, 肌源性損害EMG 不同點: 發(fā)病(11歲)&死亡年齡(42歲)較晚, 進展慢, 病程25年, 40歲后仍能行走, 通常不伴心肌受累& 認知功能缺損, 血清CK不顯著, 預后好臨床表現(xiàn)
14、(2) Becker型肌營養(yǎng)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1. 假肥大型 常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肌病 遺傳缺陷: 4q35染色體, 同源框基因(長約180個 堿基對的DNA序列)重組 臨床表現(xiàn)2. 面肩肱(Landouzy-Djerine)型肌營養(yǎng)不良 (facioscapulohumeral dystrophy) 自兒童期至中年, 多在青春期發(fā)病 肌無力典型局限于面肩&臂肌, 常見翼狀肩胛, 心臟不受累, 臨床嚴重程度差異頗大臨床表現(xiàn)早期癥狀:表情肌無力, 眼瞼閉合不全吹哨&鼓腮困難面肌萎縮, 呈斧頭臉特殊肌病面容逐漸侵犯上肢帶肌如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
15、, 以及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胸大肌上半部三角肌&腓腸肌偶見假肥大肩胛肌受累出現(xiàn)翼狀肩胛口輪匝肌假肥大, 口唇變厚微噘脛前肌/腓骨肌常受累, 下肢遠端可無力&足下垂一般不伴心肌損害, 病變可向軀干肌&髖肌蔓延病情進展緩慢, 一般不影響正常壽命臨床表現(xiàn)EMG顯示肌源性損害 肌肉活檢表現(xiàn)肌病征, 但組織學改變較輕 血清CK水平正?;蜉p度增高 臨床表現(xiàn) 包含一組肌營養(yǎng)不良變異型 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 散發(fā)病例不少見 病變主要累及肢體近端 此型有Dys存在, 無Xp21突變 一般包括: 不符合DMDBMD或面肩肱型肌營養(yǎng) 不良診斷標準, 但表現(xiàn)肢帶肌無力患者臨床表現(xiàn)3. 肢帶型肌營養(yǎng)不良(limb-g
16、irdle dystrophy)-Erb型兒童晚期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發(fā)病, 男女均罹患 與Duchenne型和Becker型相比, 肩帶肌&骨盆帶肌 幾乎同等程度受累 首發(fā)癥狀: 骨盆帶肌萎縮, 腰椎前凸, 呈鴨步, 上樓 &坐位站起困難 肩胛帶肌受累可見肌萎縮抬臂困難&翼狀肩胛, 無假肥大 病情進展緩慢, 病后平均20年喪失行動能力臨床表現(xiàn)EMG &肌活檢均為肌源性損害 血清CK輕度, ECG正常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也有散發(fā)病例 3050歲常見 首發(fā)癥狀: 上瞼下垂&眼球運動障礙, 雙側對稱 逐漸出現(xiàn)吞咽困難輕度面肌力弱咬肌無力& 萎縮構音不清等, 吞咽困難嚴重, 可能需鼻飼或 胃造口術 血
17、清CK正?;蜉p度升高 臨床表現(xiàn)4. 眼咽型肌營養(yǎng)不良(oculopharyngeal dystrophy) 常染色體顯性變異型 典型40歲后起病; 純合子發(fā)病較早, 癥狀較重 主要影響手足小肌肉腕伸肌足背屈肌 病程緩慢進展 也有報道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散發(fā)的遠端肌病, 表現(xiàn)年輕人進行性下肢無力 臨床表現(xiàn)5. 遠端型肌營養(yǎng)不良(distal dystrophy) 典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隱性遺傳&散發(fā)病例 某些病例與線粒體DNA缺失有關 通常30歲前發(fā)病 早期上瞼下垂, 出現(xiàn)進展性眼外肌麻痹, 常見 面肌無力&四肢肌亞臨床受累 病程緩慢進展, 易誤診為重癥肌無力 臨床表現(xiàn)6. 眼肌型肌營養(yǎng)不良(o
18、cular dystrophy) X連鎖隱性(Xq28)遺傳, 常染色體顯性(1q11)很少 兒童期發(fā)病, 緩慢進展 肌萎縮無力&攣縮(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腓骨肌& 脛前肌常見, 后擴展至肢帶肌) 可見心臟傳導異常&心肌病, 血清CK輕度, 應 監(jiān)測心臟功能, 必要時植入起搏器 臨床表現(xiàn)7. 埃-德型肌營養(yǎng)不良(Emery-Dreifuss dystrophy) 40歲后發(fā)病表現(xiàn)進展性脊旁肌無力背部疼痛 &典型脊柱后凸可有家族史 血清CK輕度 CT顯示脊旁肌為脂肪所代替 臨床表現(xiàn)8. 脊旁肌營養(yǎng)不良(paraspinal dystrophy) 臨床確診 臨床表現(xiàn)&遺傳方式 基因&抗肌萎縮蛋白檢測
19、EMG肌肉病理檢查血清CK測定 肌無力的病人須注意除外遺傳性病因 必要時應檢查家族的其他成員 由于許多遺傳性疾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 可以采用遺傳學檢查確定 診斷&鑒別診斷1. 診斷 要點提示 肌無力的病人須注意除外遺傳性病因, 必要時應檢查家族的其他成員 由于許多遺傳性疾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 可采用遺傳學檢查確定 診斷&鑒別診斷 常染色體顯性&隱性遺傳, 青少年起病 四肢近端對稱性肌萎縮, 肌束震顫 EMG神經源性損害, 肌肉病理群組性萎縮, 符合失神經支配 基因檢測: 染色體5q11-13的SMN基因缺失 突變或移碼等診斷&鑒別診斷2. 鑒別診斷 少年近端型脊髓性肌萎縮 無遺傳史, 病情進展較
20、急性, 多發(fā)性肌炎 緩慢 血清CK水平正常或輕度升高 肌肉病理符合肌炎改變 皮質類固醇療效較好診斷&鑒別診斷2. 鑒別診斷 (2) 慢性多發(fā)性肌炎 鼓勵患者盡可能從事日常活動, 避免長期臥床 不活動??蓪е虏∏榧又?殘疾 增加營養(yǎng)/避免過勞&防止感染 物理療法&矯形治療可預防或改善畸形&攣縮, 維持活動功能防治1. 本病迄今無特異性治療, 支持療法為主潑尼松0.75mg/(kg.d), p.o, 可改善肌力約3年v 副作用: 體重增加/類Cushing綜合征表現(xiàn)& 多毛癥等v 潑尼松對本病的遠期療效尚不確定v 一種潑尼松類似物Deflazcort 0.9mg/(kg.d), 與潑尼松效果類似,
21、 副作用較少肌酸一水化物(creatine monohydrate)510g/d, 可能有效防治2. 藥物治療尚無確定的方案可試用三磷酸腺苷/肌苷肌生注射液甘氨酸 核苷酸苯丙酸諾龍&中藥等基因療法治療Duchenne肌營養(yǎng)不良尚在探索 防治別嘌呤醇:l 治療Duchenne型可改善臨床癥狀, CK水平, l 治療中應定期檢查白細胞, 3 000106/L應停用2. 藥物治療3. 預防措施: 檢出攜帶者&產前診斷 防治(1) 可通過家系分析檢出攜帶者: DMD患者的女性親屬可能是攜帶者防治很可能攜帶者(probable carrier):n 有2名以上患者的母親, 但母系親屬中無先證者可能攜帶者
22、(possible carrier):n 散發(fā)病例的母親或患者的同胞姐妹 可分為: 肯定攜帶者(definite carrier):n 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男性患兒的母親n 同時患者姨表兄弟或舅父也患病者(2) 應用基因診斷檢出DMD病變基因攜帶者 對已懷孕的基因攜帶者進行產前基因檢查, 如發(fā)現(xiàn)胎兒為DMD或BMD, 應行人工流產, 防止患兒出生 防治3. 預防措施 典型在青春期出現(xiàn)嚴重殘疾, 長期用足尖走路 使跟腱攣縮, 至912歲時不能行走 功能廢用可使肘/膝關節(jié)攣縮 多數患兒心肌受累, 少數發(fā)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約20歲時出現(xiàn)呼吸困難, 晚期需輔助呼吸 多在2530歲前死于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
23、或消 耗性疾病 預后第四節(jié) 炎癥性肌病Inflammatory Myopathiesn 由于肌肉纖維/纖維間&肌纖維內炎癥細胞浸潤, 表現(xiàn)肌肉疼痛&肌無力的一組疾病 概念炎癥性肌病(inflammatory myopathies)要點提示 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包涵體肌炎構成三種 主要的炎癥性肌病 皮質類固醇治療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有效, 包涵體肌炎通常無效, 臨床須注意鑒別 炎癥性肌病(一) 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n PM: 多種病因引起骨骼肌間質性炎癥浸潤&肌 纖維變性為特點的綜合征n PM多單獨出現(xiàn), 也可為系統(tǒng)性疾病的部分表現(xiàn) n 多發(fā)性肌炎: 病變局限于肌肉n 皮肌炎(DM): 同時累及皮膚&
24、肌肉(一) 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n 多發(fā)性肌炎(polymyositis, PM)概念 成人發(fā)病皮肌炎與癌癥有確定聯(lián)系, 可有家族史, PM/DM患者肌肉電鏡檢查, 發(fā)現(xiàn)肌纖維有病毒樣 顆粒, 但與骨骼肌病毒感染未被證實 病因&發(fā)病機制n 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病因不明n 可能與各種自身免疫障礙疾病有關 包括: 硬皮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性 關節(jié)炎(RA)&斯耶格倫綜合征(Sjgren syndrome) PM主要由細胞毒性T細胞介導: 肌纖維炎性滲出液含大量活化T細胞(CD8)& NK 細胞, 可見T細胞&巨噬細胞侵犯非壞死肌纖維 DM主要為體液免疫機制參與: 肌纖維損害很輕, B細
25、胞顯著增多, 小血管壁有 IgGIgM補體C3 &免疫復合物沉積病因&發(fā)病機制病因&發(fā)病機制 PM肌活檢可見單纖維壞死, 肌纖維間淋巴細胞 浸潤, 數量不等, 以T細胞為主, 可見肌細胞核 嗜堿性肌漿&新生的肌原纖維 DM組織病理學不同, 肌束中央纖維完整, 束周肌 纖維萎縮, 肌束膜結締組織小血管周圍B細胞浸 潤, 粒細胞&漿細胞較少 肌纖維節(jié)段性變性/壞死&崩解程度可反映病情 的嚴重性 病理 3060歲為多, 女性較多 通常亞急性起病, 病前可有低熱/感染, 亞急性 至慢性進展 近端&肢帶肌無力&肌萎縮, 常伴肌痛&觸痛 1. 多發(fā)性肌炎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臨床表現(xiàn) 數周至數月逐漸出現(xiàn)骨盆帶肩
26、胛帶&四肢近端無 力, 從坐或蹲位站立上下樓步行雙臂上舉梳頭困難, 常伴肌肉&關節(jié)酸痛&壓痛, 癥狀對稱或不對稱 頸肌無力抬頭困難, 咽喉肌無力吞咽困難&構音障礙, 呼吸肌受累胸悶&呼吸困難 少數患者心肌受累, 一般不侵犯眼外肌 首發(fā)癥狀依次為下肢無力(42%)皮疹(25%)肌痛 關節(jié)痛(15%)&上肢無力(8%) (1) 首發(fā)癥狀 臨床表現(xiàn) 上肢近端下肢近端&頸屈肌無力(分別為99% 80% & 65%) 吞咽困難(62%)肌痛或觸痛(48%)肢體遠端 無力&肌萎縮(35%) 腱反射不減低, 無感覺障礙 (2) 神經體征臨床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n 淡紫色皮疹(40%)關節(jié)痛(35%)雷諾現(xiàn)象(30%
27、) 不適感體重減輕&低熱等(3) 非神經系統(tǒng)征象 肌無力與PM相似, 皮炎病變較重, 在肌炎前或與 肌炎同時出現(xiàn) 眼瞼/眼周淡紫色皮疹, 關節(jié)伸面紅色皮疹,典型 為雙頰部&鼻梁蝶型淡紫色皮疹(heliotrope rash) 早期紫紅色充血性皮疹棕褐色(后期)脫屑/色素 沉著&硬結 臨床表現(xiàn)2. DM發(fā)病率兒童與成人相仿, 成年女性多見 約1/3的PM或DM患者合并SLERA干燥綜合征 風濕熱硬皮病Sjgren綜合征&混合性結締組織 病等, 10%15%的患者患肺癌等惡性腫瘤 40歲以上發(fā)生肌炎, 尤其皮肌炎應高度警惕潛在 的惡性腫瘤, 應定期隨訪, 有時數月至數年才發(fā)現(xiàn) 腫瘤原發(fā)灶 臨床表現(xiàn)
28、3. 合并疾病 急性期血白細胞數可, 血沉可增快 血清肌酶CK/LDH/GOT&GPT活性顯著增高, 與病 變嚴重性相關, 但正常不能排除診斷 24h尿肌酸 , 可出現(xiàn)肌紅蛋白尿(肌肉急性壞死) 檢出抗核抗體(ANA)提示合并SLE或結締組織病 約1/3PM患者有抗細胞漿tRNA合成抗體(anti-JO1) 輔助檢查1. 實驗室檢查 自發(fā)性纖顫電位&正相尖波 大量短時的低波幅多相運動單位電位 肌源性損害為主, 可肌源性&神經源性損害 并存, 約10%可正常輔助檢查2. EMG 光鏡下: 肌纖維壞死, 細胞核內移, 空泡形成, 肌纖維大小不等, 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浸潤, 肌纖維纖維化&血管內皮細
29、胞增生 PM病損呈斑塊樣分布 一次肌肉活檢有時不能發(fā)現(xiàn)異常 輔助檢查MGT染色3. 肌肉活檢 n 亞急性或慢性病程, 病變侵犯骨骼肌n 肢體近端肌無力&肌萎縮, 伴肌痛/觸痛, 無感 覺障礙n 血清CK顯著增高n EMG肌源性損害n 肌活檢肌纖維壞死&炎性細胞浸潤 診斷&鑒別診斷1. 診斷(1) 包涵體肌炎(2) 是否合并其他結締組織病(3) 40歲以上患者應除外合并惡性腫瘤 診斷&鑒別診斷2. 鑒別診斷1. 皮質類固醇: 是PM&DM的首選藥物 常用潑尼松, 60mg/d, 分3次, p.o, 通常血清CK先, 隨后肌力改善, 逐漸減量至維 持量(1020mg/d), 需維持用藥23年 急性
30、或重癥患者首選甲基潑尼松龍5001 000mg, 沖擊療法(2h內i.v. 滴注, 1次/d, 連用35d, 再減量 改為口服維持 注意: 用藥須足量, 初始量要大, 減量不宜快 治療2. 其他免疫抑制劑: 激素無效可試用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1.52mg/(kg.d)p.o, 單獨或合用潑尼松1525mg/d 氨甲蝶呤(Methotrexate): 7.5mg/w, 分3次, p.o, 皮質類固醇抵抗者可能有效 應注意白細胞減少 治療5. 支持療法: 適當休息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適當活動&理療等 重癥臥床患者可被動活動肢體, 以防關節(jié)攣縮 &廢用性肌萎縮 恢復期應加強康
31、復&對癥治療治療3. 試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 i.v滴注, 0.4g/(kg.d), 連用5d, 每月1次4. 放療或淋巴結照射, 難治性PM可試用, 抑制T細胞免疫活性(二) 包涵體肌炎(二) 包涵體肌炎n IBM: 是一種特發(fā)性炎癥性肌病特殊類型n Adams等(1965)首先報道此病胞漿內&核內包涵 體病理特點&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n IBM約占炎癥性肌病患者的1/3, 尤其男性病人 n 包涵體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 IBM)概念 病因不清, T細胞介導的肌細胞毒性/多因素遺傳 易感性參與發(fā)病 常染色體顯性&隱性遺傳, 多為散發(fā)病例 家族性包涵體肌病(常染色體隱
32、性遺傳)-染色體 9p1-q1缺失病因&發(fā)病機制 50歲后隱襲起病 下肢漸進性無痛性近端肌無力&肌萎縮, 上肢也 出現(xiàn), 雙側多不對稱, 可選擇累及部分肌肉, 數月 或數年發(fā)展到其他肌群, 腕&手指屈肌常受損 呈進行性, 早期膝腱反射, 吞咽困難較常見 少數病例可見心血管異常 臨床表現(xiàn)1. 本病在男性較常見, 男女約3:1 通常不累及股四頭肌 與散發(fā)病例不同, 家族性病例肌肉無炎癥性改變, 稱家族性包涵體肌病更確切 臨床表現(xiàn)2. 家族性IBM肌無力始于兒童早期2. EMG異常與PM很相似, 少數患者可見肌纖顫 電位神經源性改變, 特別是肢體遠端肌 輔助檢查1. 血清CK水平正?;蜉p度3. 肌活
33、檢: 肌纖維結構異常&炎癥性改變, CD8 T 細胞浸潤v 免疫組化見變性肌纖維胞漿&胞核中空泡形成v -淀粉蛋白浸染(+) (嗜伊紅包涵體), 可確診輔助檢查1. 皮質類固醇: 治療通常無效 少數患者用免疫抑制劑可輕微改善 試用小劑量氨甲喋呤&皮質類固醇, 阻止進展治療 臨床某些頗似多發(fā)性肌炎的難治性病例, 應想 到IBM的可能 2. 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IVIG)療效不確定 少數病例有效, 吞咽無力時可試用治療 試用血漿交換療法(plasmapheresis)效果不理想 第五節(jié) 強直性肌營養(yǎng)不良Myotonic Dystrophyp Delege(1890)首先描述p 肌強直(myoton
34、ia): 受累骨骼肌收縮后, 松弛顯著 延遲導致明顯的肌僵硬p EMG特征性連續(xù)高頻電位放電n 強直性肌營養(yǎng)不良(Myotonic dystrophy, MD)概念病因&發(fā)病機制 強直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1型: 多系統(tǒng)受累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基因缺陷: 染色體19q13.2-19q13.3基因三核苷酸 (CTG)重復序列擴增 該基因編碼蛋白(肌強直性蛋白激酶), 基因外顯 率為100% 全球患病率35/10萬, 發(fā)病率約1/8 000活嬰 成人最常見的肌營養(yǎng)不良癥, 無明顯的地理或種 族差異 肌強直發(fā)病機制不清 廣泛膜異常(骨骼肌膜紅細胞膜晶狀體膜&血管 膜等) 肌纖維膜異常與肌纖維膜氯離子電導率
35、降低有關 除多組肌群肌萎縮&肌強直, 有多系統(tǒng)損害(晶狀 體皮膚心臟內分泌&生殖系統(tǒng)等)病因&發(fā)病機制病因&發(fā)病機制 近端肌強直性肌病多為顯性遺傳, 也有散發(fā) 病例, 與萎縮性肌強直蛋白激酶(DMPK)基因 無關, 基因定位于3q21.3染色體 強直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2型: 遺傳方式不同n 典型肌肉病變: 細胞核內移, 呈鏈狀排列, 肌 細胞大小不一, 呈鑲嵌分布n 肌原纖維向一側退縮形成肌漿塊n 肌細胞壞死&再生不明顯 病理 通常3040歲出現(xiàn)癥狀, 但兒童早期也可出現(xiàn) 男性較多, 癥狀較重 肌無力肌萎縮&肌強直, 前兩種癥狀明顯 肌無力見于全身骨骼肌 前臂肌&手肌無力伴肌萎縮&肌強直 足下垂&
36、跨閾步態(tài), 行走困難, 易跌跤臨床表現(xiàn)1. 強直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1型(MD1) 部分病人構音障礙&吞咽困難 肌萎縮常累及面肌咬肌顳肌&胸鎖乳突肌 病人面容瘦長顴骨隆起呈斧狀臉頸部瘦長, 稍前屈 肌強直常在肌萎縮前數年或同時發(fā)生, 布不如 先天性肌強直廣泛, 僅限于上肢肌面肌&舌肌臨床表現(xiàn)1. 強直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1型(MD1)具有診斷價值的體征: 持續(xù)握拳后手不能立即松開, 需重復數次后才 能放松 用力閉眼后不能立即睜眼 欲咀嚼時不能張口 用診錘叩擊肌腹呈持續(xù)收縮, 局部有肌球形成, 多見于前臂&手部伸肌, 持續(xù)數秒后恢復原狀臨床表現(xiàn)1. 強直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1型(MD1) 無肌強直性蛋白激酶基因重
37、復性擴增 臨床特征與MD1相似 肢體遠端肌面肌胸鎖乳突肌明顯肌無力&肌萎 縮, 伴肌強直 可有白內障額禿睪丸萎縮糖尿病心臟異常& 智力異常等 臨床表現(xiàn)2. 強直型肌營養(yǎng)不良癥2型(MD2) 肌強直近端為主肌無力&白內障 病程不如MD1嚴重 也曾報道肌肉嚴重受累, 并有聽力喪失的變異型 臨床表現(xiàn)3. 近端肌強直性肌病 可伴白內障視網膜變性眼球內陷眼瞼下垂多汗 消瘦心臟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基礎代謝率 玻璃體紅暈為早期特征性表現(xiàn), 半數伴智能低下 男性常見睪丸萎縮, 生育力不下降,可在家族中傳播 本病進展緩慢, 可因肌萎縮&心肺等并發(fā)癥在40歲 左右喪失工作能力 常因繼發(fā)感染&心力衰竭死亡, 輕癥病情
38、長期穩(wěn)定 臨床表現(xiàn)4. 伴發(fā)癥狀1. EMG典型肌強直放電 受累肌肉連續(xù)高頻強直波逐漸衰減, 類似俯沖 轟炸機或鏈鋸樣聲音 運動單位時限縮短(67%), 多相波(48%) ECG常發(fā)現(xiàn)傳導阻滯&心律失常輔助檢查4. 基因檢測具有特異性 患者染色體19q13.3位點DMPK基因CTG三核 苷酸序列異常重復擴增超過100次(正常540 次), 重復數目與癥狀嚴重性相關 輔助檢查3. 肌活檢為輕度非特異性肌源性損害 2. 血清CK和LDH等肌酶滴度正?;蜉p度增高 中青年起病, 特征性肌無力肌萎縮&肌強直癥狀 主要累及四肢遠端肌頭面肌&胸鎖乳突肌 體檢可見肌強直, 叩擊出現(xiàn)肌球 典型肌強直放電EMG DNA分析出現(xiàn)異常CTG重復擴增 診斷&鑒別診斷1. 診斷 n Thomsen(1876)描述了他本人及其家族4代患者, 又稱Thomsen病n 通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與7q35染色體突 變有關n 自出生就存在全身性肌強直, 不伴肌無力&肌萎縮, 至兒童早期癥狀才進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土地買賣居間合同簽訂與履行指導3篇
- 2025年度桶裝純凈水銷售數據分析與應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醫(yī)院布草用品消毒服務及質量監(jiān)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業(yè)場地租賃合同轉讓與租賃合同續(xù)簽協(xié)議2篇
- 二手房交易協(xié)議(2024版)
- 2025版事業(yè)單位聘用合同正規(guī)范本(含崗位調整)3篇
- 2025立醫(yī)院醫(yī)用控溫儀設備采購與安裝服務合同2篇
- 2025年度綠植種子研發(fā)與種植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用貨車運輸保險代理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與農村電商服務合同
- 山東省青島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題(含答案)
- 墓地銷售計劃及方案設計書
- 從偏差行為到卓越一生3.0版
- 優(yōu)佳學案七年級上冊歷史
- 鋁箔行業(yè)海外分析
- 紀委辦案安全培訓課件
- 超市連鎖行業(yè)招商策劃
- 醫(yī)藥高等數學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 城市道路智慧路燈項目 投標方案(技術標)
- 【公司利潤質量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3400字】
- 工行全國地區(qū)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