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第十三單元第37講_第1頁
Ⅲ第十三單元第37講_第2頁
Ⅲ第十三單元第37講_第3頁
Ⅲ第十三單元第37講_第4頁
Ⅲ第十三單元第37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I第十三單元第37講-J挑戰(zhàn)教皇的權威一一宗教改革1 .背景(1)經(jīng)濟: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2)思想: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3)導火線:1517年,教皇兜售贖罪券。2 .過程(1)序幕:馬丁 路德宗教改革。主張:強調因信稱義,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性質:是一場反對天主教會的社會、思想改革運動。影響:宗教改革運動在德國拉開了序幕;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形 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2)發(fā)展:加爾文宗教改革。背景: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著作:?基督教原理?。內容:主張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提出先定論。影響:加爾文學說在西歐資本主義比較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廣泛傳播, 為以后的資產(chǎn)階級

2、革命提供了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依據(jù)。加爾文被譽為 ''歐洲 宗教改革的第二位偉大人物。3 .意義: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義的宗教觀挑戰(zhàn)以教皇為首的宗教權威, 推動了西歐社會的思想解放。易混易錯辨別 ''因行稱義''因信稱義''信仰得救"''因行稱義''因信稱義''信仰得救這三種主張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張,都屬于基督教的教義。1 ''因行稱義的本質是為加強羅馬天主教會的絕對權威、為封建宗教神學的精神壟斷而服務的。2 ''因信稱義否定了天主教會的權威,簡化

3、了宗教儀式,解放了人的個性。3 ''信仰得救是在 ''因信稱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為資產(chǎn)階級的發(fā)財致富進行辯護,是對 ''因信 稱義”的繼承和發(fā)展。【二】理性之光啟蒙運動1 背景(1)伴隨資本主義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力量日益壯大。(2)新興資產(chǎn)階級在思想領域反對封建統(tǒng)治與教會特權的斗爭深入展開。(3)自然科學的新發(fā)展為人類認識社會提供新證據(jù)。2含義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3內容(1)用理性判斷一切事物,尊重科學。(2)批判鋒芒直指封建專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體系。4代表人物(1)孟德斯鳩代表作:? 論法的精神? 。主張:提出三權

4、分立學說。意義:三權分立學說成為資產(chǎn)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那么。(2)伏爾泰地位: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主張:抨擊天主教的黑暗統(tǒng)治和封建統(tǒng)治者的腐??;提倡自由、平 等,主張建立開明君主制。影響: 對 18 世紀的歐洲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后人稱18 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3)盧梭地位:啟蒙思想家中最為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代表作:? 社會契約論? 。主張:闡述 ''天賦人權學說,提出 ''人民主權的口號。(4)康德主張: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提出尊重他人的原那地位:其理性批判哲學最終確立了人類的主體地位。5.影響(1)啟蒙運動是歐洲歷史上又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5、(2)豐富和發(fā)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 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chǎn)階級 ''理性王國、根據(jù)資產(chǎn)階級利益建 構政治制度的高度。(3)不僅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做了輿論準備,而且為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 精神財富。圖示解史啟蒙運動的內容1 .啟蒙運動時期的自然神論自然神論是1718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出現(xiàn)的哲學觀點。17 世紀英國思想家赫伯特始創(chuàng),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 盧梭等人也都是具有一定唯物主義傾向的自然神論者。自然神論反對蒙昧 主義和神秘主義,否定迷信和各種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 ''奇跡;認為上帝不 過是 '

6、9;世界理性或 ''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為世界的 ''始因或 ''造 物主,它在創(chuàng)世之后就不再干預世界事務,而讓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規(guī)律 存在和發(fā)展下去;主張用 ''理性宗教或 ''自然宗教代替 ''天啟宗教。2 .霍布斯的思想托馬斯霍布斯是英國早期啟蒙思想家。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啟 蒙思想,又帶有明顯的封建落后意識。他認為,國家不是根據(jù)神的意志而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創(chuàng)造的,君權也 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賦予的。但他并不反對君主專制,甚至承認專制政 權有干涉臣民財產(chǎn)的權力。他把羅馬教皇比作魔王,僧侶比作群

7、鬼,但主 張利用 ''國教來管束人民,維護 ''秩序。代表作 ?利維坦?。3 .洛克的思想約翰洛克是英國早期啟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影響了伏爾泰和盧梭, 以及許多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勛。他對霍布斯的思想進 行了修正,認為人們按照契約成立國家的目的就是保護私有財產(chǎn),因此國 家政權不應干涉臣民財產(chǎn)。在政權形式上,他贊成君主立憲制,主張國家 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應該分屬議會和君主。代表作主 要有?人類理解論?和?政府論?等??键c一''與上帝的直接對話一一宗教改革1.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相同點(1)背景:都是西歐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興

8、起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映;都反映 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2)目標:兩者都將矛頭指向封建教會。(3)性質:兩者都是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運動,都表達了濃郁的人文主義 色彩。范圍:都波及西歐的廣大地區(qū)。(5)結果:都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榮2.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不同點義藝復興宗教改革形式借復興古典文化之名宣揚資產(chǎn)階級世界觀披著宗教外衣反封建范圍從意大利開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領域開展從德意志開始,是一場社會思想改革運動作用把人們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chǎn)生使人們進一步擺脫天主教會的思想禁錮,新教思想還為后來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分析材料,指出加爾文的思想比馬丁路德思

9、想的發(fā)展之處。材料 加爾文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核心是將 ''因信稱義 發(fā)展為 ''先定論(或 ''預定論)。他認為成功者得救,成為選民;失敗者不得救,成為 ''棄民。這種預定論是加爾文神學體系的基石。他批駁教會 ''財富使人 陷于罪惡,不能得救的說教,認為財富是上帝恩賜的,是人獲得成功一 一得救的標志。他為資產(chǎn)階級發(fā)家致富作辯護,從神學角度論證世俗生活 和個人奮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他在瑞士創(chuàng)立了長老制的教會組織體制一 一民主教會:首先全體信徒選出教會長老,再由長老選舉或聘請牧師,然 后長老監(jiān)督牧師,共同管理

10、教會;從各地區(qū)到全國進行分層選舉,組成地 區(qū)教會和國家教會。加爾文的長老制為西方民主國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 礎。主要信息:答案 加爾文與馬丁路德都是宗教改革時期的代表人物,加爾文繼 承與發(fā)展了馬丁路德的思想主張,其發(fā)展之處表達在:發(fā)展了馬丁路 德的 ''因信稱義思想,提出先定論;論證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創(chuàng)立了長 老制的教會體制,確立民主教會組織形式。其思想在歐洲社會產(chǎn)生了較大 影響:鼓勵發(fā)家致富和個人奮斗,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打破人們對羅馬 教會的迷信,進一步傳播發(fā)展了人文主義;為后來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奠 定了基礎。1 .馬丁路德的宗教觀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藝復興的印記,又

11、表達了對文藝復興 的深化。他提出 ''唯信稱義 ''平信徒(普通信徒)皆為教士鼓吹俗權 至上,主張各國教會應與羅馬切斷聯(lián)系而由各國的政府來管理,這鮮明地 反映了他對民族自由含義的一種更深刻的理解摘編自馬克宜主編?世界文明史?發(fā)現(xiàn)問題''印記指馬丁 路德思想繼承了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精神;深化是指對教會封建勢力進行了更為深刻的批判。命題角度 馬丁路德的思想主張;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繼承與發(fā)展 的關系。2宗教改革時期新教徒的世俗觀天主教徒保有著盡可能謹小慎微、不冒風險的生活態(tài)度,寧可收 入微薄地過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險而富于挑戰(zhàn)的活動即使這樣會名利雙收。

12、 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德國俏皮話說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顯然,新教徒吃得高興,而天主教徒那么樂于睡得安穩(wěn)。奧芬巴赫爾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要么吃好,要么睡好的對比,肯定了新教徒對現(xiàn)世幸福的追求。命題角度新教徒的商業(yè)競爭意識;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內涵。3.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還是革命者?宗教改革這個詞一樣有誤導作用,路德一開始是一個改革家,但最終卻成為了一個革命者,這是他與羅馬教會堅定抗爭導致的結果。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釋為對教會某些腐敗落后現(xiàn)象作出的反應,其中包括:部分牧師包括教皇的放蕩生活、不受教會法律約束的特權和豁免。盡管這些很能激起人們的抗議,但它們僅是清教徒進行宗教改革的

13、借口而不是根源。發(fā)現(xiàn)問題 作者對宗教改革的實質與對馬丁路德的身份的看法與傳 統(tǒng)觀念存在差異。命題角度 宗教改革的雙重性;宗教改革的實質目的;馬丁路德的 社會地位??键c二 理性的輝煌啟蒙運動1 啟蒙運動的突出特點(1)從批判對象看,矛頭指向專制主義、教權主義。(2)從批判方式看,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對封建制度進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學進步與資產(chǎn)階級壯大的反映。(3)從批判領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領域,即使是百科全書派,宣揚科學和理性的目的也是為了反對專制、教權和迷信。(4)從歷史作用看,主要是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和資產(chǎn)階級的統(tǒng)治做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2啟蒙運動對社會轉型的推動作用(1)對近代世界的影響:社會

14、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論證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憲制和三權分立不僅提供了依法治國的理論,還為資產(chǎn)階級的政權組織形式設計了不同的方案。啟蒙思想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的批判推動了歐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發(fā)生,成為資產(chǎn)階級奪取政權、建設政權的強大思想武器。(2)對各國政體的影響對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勝利后,議會通過了 ?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 ? ,確立了責任內閣制和君主立憲制,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權力,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那么,實踐了啟蒙思想家的分權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對美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勝利后,制定了 1787年聯(lián)邦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表達了啟蒙運動中的人民主

15、權思想和三權分立思想。對法國:在19世紀70年代制定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表達了主權在民的思想。(3)歐洲啟蒙思想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19世紀末,中國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宣傳進化論思想,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 20 世紀初,中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主張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政體。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國家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并按照三權分立原那么確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新文化運動時期,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 想。明清時期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體制是落后的嗎?據(jù)史料論證其受到啟蒙運動思想家追

16、捧的原因。史料 17 世紀末葉以后,一批開明的思想家開始對? 圣經(jīng) ? 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懷疑,甚至對希臘羅馬古典文明的優(yōu)越性也提出異議。在這個新舊思想交替的時期,恰好傳來了中國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學者加強了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信心和依據(jù)。孟德斯鳩承認中國的專制君主比較有節(jié)制,承認傳教士和伏爾泰交口稱贊的皇帝提倡耕織、興修水利、實行科舉考試、設置諫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爾泰對中國政治幾乎完全持推崇態(tài)度。他提倡以農為本,宣稱只有農業(yè)能夠增加財富、貶低貨幣和商業(yè)資本的作用,盛贊中國君主以農為本重視農業(yè)的政策與措施,建議法王也效法中國皇帝舉行春耕籍田的儀式。提示:先分析史料觀點,再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與

17、啟蒙運動思想家的需求去論證。論證:答案 啟蒙運動思想家認為古代中國對各種宗教采取容忍態(tài)度,崇尚自然,主要是針對天主教會推行的精神獨裁;推崇中國實行開明君主專制、實行科舉考試、設置諫官,主要是針對君主專制的強化;肯定中國提倡耕織、興修水利、以農為本,適應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狂熱追求財富的期望。啟蒙運動思想家并非完全肯定當時中國制度的先進性,而是出于自身反封建,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需要;隨著西歐反封建進程的推進,他們對中國的文化制度就由推崇變?yōu)榕蟹磳α恕? 啟蒙運動與科學的關系這種氛圍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十八世紀占支配地位的觀念:科學方法是研究社會活動和自然現(xiàn)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屬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認

18、識,因此啟蒙思想家認為具有社會屬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這已成為一種共識。美羅伯特 E 勒納?西方文明史?發(fā)現(xiàn)問題18 世紀科學的發(fā)展對啟蒙運動的推動作用。命題角度近代早期的自然科學發(fā)展和科學的方法;科學理性和啟蒙運動的相互推動關系。2孟德斯鳩的法治觀法就是這個根本理性和各種存在物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間的關系。有一條基本規(guī)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 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將要害怕這個國王或議會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執(zhí)行這些法律。孟德斯鳩 ? 論法的精神?發(fā)現(xiàn)問題孟德斯鳩從法律的角度詮釋了反君主專制的思想。命題角度法

19、律表達的理性精神;主權在民的理念;法律與三權分立政體的關系。3伏爾泰的自由觀伏爾泰的思想,滲透著一個理想自由。他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法律的保護,他所擁有的一切隨時都可能被剝奪和竊取,那么,個體自由便蕩然無存。在無政府狀態(tài)下,社會陷入混亂,法律任由暴力與陰謀踐踏,公民的自由就像無根的浮萍,而國家要強大必須使最高權力鞏固強化,無人非議。最高權力就是王權。同時,為實現(xiàn)自由,還要依靠宗教對那些隱蔽的罪行進行制裁。伏爾泰認為,當身份、地位、財富、職業(yè)不同的人平等地服從法律,每個人的自由也就得到了保障。伏爾泰的自由觀,不僅成為法國民眾與現(xiàn)實的不自由進行斗爭的精神,還為后人思考自由提供了典范。摘編自盧少鵬

20、? 論伏爾泰的自由觀?發(fā)現(xiàn)問題伏爾泰的自由觀既具有否定封建專制制度,崇尚自由的進步一面,又帶有推崇王權的保守一面。命題角度伏爾泰自由觀的基本內涵;伏爾泰自由觀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4法國啟蒙運動的英國因素可以肯定的說,法國啟蒙運動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國影響的。伏爾泰從青年時的? 哲學通信 ? 到晚年的 ? 路易十四時代? ,都歷歷可見培根、牛頓、洛克的影響;而孟德斯鳩的? 論法的精神? 更是洛克 ? 政府論?的深化和具體化。并早為伏爾泰等人所親眼目睹:在法國還是王 權專政和宗教派斗爭和迫害正熾的時候,在英國已實行虛君的議會民主制和宗教寬容;英國的知識分子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尊重,牛頓的葬禮如同

21、''國葬,而法國的笛卡爾卻孤寂的死去恩格斯的話無非驗證了伏爾泰之所見。發(fā)現(xiàn)問題英國在思想、社會風氣、社會氛圍上對法國啟蒙運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命題角度法國啟蒙思想家對英國啟蒙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英國君主立憲制對法國反專制的影響;英國啟蒙運動對世界的影響。全國卷 5 年考題統(tǒng)計近五年全國卷沒有命制該部分試題1 命題點:宗教改革的社會基礎(2019 天津文綜,3)馬丁 路德反對羅馬教廷,宣揚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導的改革運動得到農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支持,推動了宗教民族主義的發(fā)展。王公貴族為擴大自身政治權力,也紛紛建立其轄區(qū)官方教會。這主要說明宗教改革()A、使社會各階層有了共同目標B

22、、擴大了世俗貴族權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D、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答案 D解析 根據(jù)材料 ''得到農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支持王公貴族可知,宗教改革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D 項正確。農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目標是要建立因信仰而得救的廉儉教會,王公貴族的目的是擴大自身政治權力,二者目標并不一致,A 項錯誤。擴大了世俗貴族權力和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的表述均片面,排除B、 C 項。2命題點:宗教改革向英國的擴展(2019 海南單科,11)英國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爾因希望英國教徒可以自由閱讀? 圣經(jīng) ? 而將其翻譯成英文,結果于1524年被控有異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23、)A、維護教皇權威B、主張圣像崇拜C、倡導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答案 D解析 由希望英國教徒可以自由閱讀? 圣經(jīng) ? 可知,他反對教皇單獨解釋 ? 圣經(jīng) ? ,故 A 項錯誤;圣像崇拜把與神有關的東西神圣化,與自由閱讀 ? 圣經(jīng) ? 的主張不符,故B 項錯誤;題中只是談到能自由閱讀圣經(jīng),是對信仰的強化,故C 項錯誤;由自由閱讀? 圣經(jīng) ? ,主張自己親自與上帝溝通,與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 項正確。1 命題點:宗教改革與資本主義的發(fā)展(2019 邵陽三模,33)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獲利視為上帝對于選民的期望。新教倫理不僅鼓勵人們通過勤奮勞動獲得財富,而且把勞動看作是遠離罪惡和墮落的手段之一。

24、新教還宣揚禁欲主義,主張節(jié)儉。這些新教思想()A、打破了教會的精神壟斷B、繼承了天主教因行稱義學說C、有利于民族國家的發(fā)展D、適應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答案 D解析 材料中新教鼓勵人們通過勤奮勞動獲得財富,與打破教會的精神壟斷無關,故A 項錯誤;新教思想倡導因信稱義,反對天主教因行稱義學說,故 B 項錯誤; 材料中新教鼓勵人們通過勤奮勞動獲得財富,與有利于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無關,故C 項錯誤;材料中新教強調鼓勵人們通過勤奮勞動獲得財富,適應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故D 項正確。2 .命題點:馬丁 路德的宗教思想(2019 烏魯木齊二模,22)德意志神學教授馬丁 路德娶了一位修女為妻,打破了歐洲中世紀教

25、會修女不能擁有世俗婚姻的規(guī)定,以親身踐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這一行為說明馬丁路德 ()A、否定羅馬教廷的權威 B、踐行 ''因信稱義C、拋棄自己的宗教信仰D、主張政教分離答案 B解析 路德以親身踐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與否認羅馬教廷的權威并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故A 項錯誤;作為歐洲宗教改革的發(fā)起者,因信稱義是路德所堅持的政治和宗教主張,他娶修女為妻正是在踐行自己的宗教主張,故B 項正確;作為德意志宗教改革領袖,路德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基督徒,絕非拋棄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故C 項錯誤;政教分離的主張在材料中并沒有相關的表達,故D 項錯誤。3命題點:啟蒙運動的推動因素(20

26、19 桂林中學高三5月全程模擬,33)?西方文明史?寫道: ''啟蒙思想家認為具有社會屬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認識自然界的方法去認識,這已成為一種共識。據(jù)此可知促成啟蒙運動的因素是()A、資本主義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B、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C、宗教改革對天主教會的打擊D、近代科學知識的進步答案 D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A、 B、 C、 D 項均屬于促進啟蒙運動發(fā)展的因素,根據(jù)題目中可以用認識自然界的方法去認識得出近代科學知識的進步,A項屬于經(jīng)濟因素,B、C項屬于思想因素,與題意無關,故 A、B、C 項錯誤;故D 項正確。4命題點:孟德斯鳩的社會理想(2019 全國100所名校高考沖刺一,3

27、3)孟德斯鳩在?波斯人信札?中 講述了一個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們以正義待人,財產(chǎn)永遠混在一起,人們相親相愛,過著幸福的田園生活。這說明孟德斯鳩()A、主張回歸自然B、反對教會特權C、追求社會平等D、倡導權力制約答案 C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平等,并不是強調回歸自然,故A 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提到教會,故B 項錯誤;材料人們以正義待人,財產(chǎn)永遠混在一起說明強調的是社會平等,故 C 項正確;材料中沒有表達權力制約,故 D 項錯誤。課時作業(yè)【一】選擇題1. (2019 全國卷高考臨考沖刺押題卷四,33)?九十五條論綱?:所 以他們進入天堂,要靠經(jīng)歷許多艱難,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證。據(jù)此可以推斷材料 ()A

28、、宣揚了人人平等的觀念B、打破人們對宗教的迷信C、主張世俗權力高于教權D、主張因信稱義答案 D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人的宗教得救方式,沒有表達出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故A 項錯誤;材料他們進入天堂,說明還沒有擺脫宗教的影響,故 B 項錯誤;材料強調人的宗教得救方式,沒有表達世俗權力與教權的關系,故C 項錯誤;? 九十五條論綱? 強調進入天堂,要靠經(jīng)歷許多艱難,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證,也就是個人的努力要高于別人的保證,符合馬丁 路德因信稱義的主張,故 D項正確。2. (2019 黑龍江哈三中四模,33) ''受到新教沖擊,天主教岌岌可危,面對強大的沖擊波,天主教幾乎要崩潰。這時,天主教開始進

29、行自我更新,這叫反宗教改革。這客觀上導致A、天主教統(tǒng)治地位動搖B、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強C、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D、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爆發(fā)答案 B解析 反宗教改革是由天主教會推動的,是為了鞏固天主教的統(tǒng)治地位,故 A 項錯誤;天主教反宗教改革重要舉措之一是擴大海外傳教,明末清初,利瑪竇、南懷仁、徐日升等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帶來了歐洲的數(shù)學、地理學、天文學等知識,也帶來了歐洲的音樂,他們同時把中國的一些儒家經(jīng)典帶回歐洲,中西文化交流加強,故B 項正確;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不合題意,故 C 項錯誤; 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爆發(fā)不合題意,故 D 項錯誤。3. (2019 保定二模,33)運用結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

30、法。以下圖可以用來說明()A、宗教改革發(fā)生的必然性 B、靈魂自救途徑的轉變C、信徒地位的重大變化D、新教主張過世俗生活答案 B解析 根據(jù)題目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之前是因行稱義,宗教改革后是因信稱義,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對話,即靈魂自救途徑發(fā)生轉變,故 B 項正確。4. (2019 云南二模,32)1619年,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抵達中國澳門。這次遠行給中國帶來了七千多本書,其中包括兩本哥白尼撰寫的? 天體運行論 ? 。此時傳教士來華的背景是()A、啟蒙運動動搖了傳教士的信仰B、宗教改革間接引發(fā)了西學東漸C、文藝復興沖擊了宗教神學權威D、生物進化論沖擊了神學宇宙觀答案 B解析 啟蒙運動與題干材料無關,

31、故A 項錯誤;根據(jù)材料1619 年,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抵達中國澳門。這次遠行給中國帶來了七千多本書,其中包括兩本哥白尼撰寫的? 天體運行論? 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宗教改革間接引發(fā)了西學東漸,故B 項正確;文藝復興沖擊了宗教神學權威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 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生物進化論產(chǎn)生于1859年,與 1619 年不符,故D 項錯誤。5. (2019 唐山二模,32)馬丁 路德主張人人有權閱讀?圣經(jīng)?,并 把 ? 圣經(jīng) ? 翻譯成德文而廣為流傳。此后,各種民族語言版本的? 圣經(jīng) ?大量刊行。這一現(xiàn)象()A、弱化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宗教信仰B、打破了神學對科學技術的束縛C、直接推動了德意志地區(qū)的統(tǒng)

32、一D、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興起與發(fā)展答案 D解析 根據(jù)材料各種民族語言版本的? 圣經(jīng) ? 大量刊行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強化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宗教信仰,故A 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宗教改革并不否定神學,故 B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發(fā)生在16 世紀,德意志統(tǒng)一完成于1871 年,二者沒有直接聯(lián)系,故 C 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并把? 圣經(jīng) ? 翻譯成德文而廣為流傳。此后,各種民族語言版本的? 圣經(jīng) ? 大量刊行結合所學知識得出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興起與發(fā)展,故D 項正確。6. (2019 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月考六,31)1517年馬丁 路德,在維登堡大教堂門口貼出九十五條論綱,標志宗教改革的開始。

33、以下各項不屬于九十五條論綱內容的是()A、沒有教會的傳統(tǒng),上帝的話在世界上就不會有很大的力量B、 那些因購買贖罪券而確信自己得救的人,將同他們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罰C、基督徒須知,周濟窮人,或貸款給缺乏的人,比購買贖罪券好得多D、 教皇除憑自己的權柄或憑教條所科的懲罰以外,既無意也無權免除任何懲罰答案 A解析 據(jù)材料可得馬丁 路德 ''九十五條論綱反對天主教會對人的 束縛, A 項強調了教會這一中介的重要性,故A 項錯誤,符合題意;馬丁 路德主張信仰得救,反對購買贖罪券,與 B項吻合,故B項正確, 不符合題意;C項與馬丁路德因信稱義思想相符,故 C項正確,不符合 題意;D項與馬丁

34、路德反對教皇權威相符,故 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7. (2019 合肥一模,33)下面示意圖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歐()A、世俗王權的演變B、資產(chǎn)階級力量的變化C、教會勢力的演變D、市民階層力量的變化答案A解析西歐王權在中世紀受到天主教會的壓制,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與新興資產(chǎn)階級結成聯(lián)盟,通過宗教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接著又因為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而遭到各種革命的打擊,故A 項正確;西歐資產(chǎn)階級興起于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的14、 15 世紀,故B 項錯誤;教會勢力在中世紀應該是鼎盛時期,故 C 項錯誤; 市民階層是資產(chǎn)階級的前身,主要是在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之后發(fā)展的,故D 項錯誤。8. (201

35、9 河南高考診斷A卷,33)孟德斯鳩和伏爾泰都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在以下孟德斯鳩關于國家政治的主張中,與伏爾泰的主張不同的是 ()A、反對君主專制B、法律是理性的表達C、主張君主立憲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答案 B解析 啟蒙運動思想家都反對封建君主專制,故A 項錯誤;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注重司法精神,提倡理性,故B 項正確;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認為行政權應當歸君主所有,故C 項錯誤;伏爾泰和孟德斯鳩都主張?zhí)熨x人權、人人生而平等,故 D 項錯誤。9. (2019 贛州高三摸底,33)著名哲學家勒內笛卡爾(15961650) 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伏爾泰對這

36、一觀點也說:我們確實知道我們存在,我們感覺,我們思維。這說明他們主張()A、反對蒙昧主義B、理性至上C、認識你自己D、思想自由答案 B解析 材料未表達對蒙昧主義的反對,故A 項錯誤;笛卡爾和伏爾泰都強調思的作用,即強調理性,表達了理性至上的主張,故B 項正確;認識你自己說明了古希臘人對于人的重視,表達了人文主義精神,與材料無關,故C 項錯誤;思思維是倡導人們運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與思想自由無關,故D 項錯誤。10. (2019 荷澤一本II單科,18)盧梭曾滿懷熱情地宣傳: ''每個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做人的資格。他向往人類原始的自然狀態(tài)

37、。這反映了盧梭()A、主張建立法制社會 B、肯定人的宗教信仰C、極端的唯心思想D、推崇天賦人權答案 D解析 據(jù)材料可知盧梭主張?zhí)熨x人權,盧梭也主張建立法制社會,但不合題意,故A 項錯誤;肯定人的宗教信仰材料沒有涉及,故B 項錯誤;極端的唯心思想也不合題意,故C 項錯誤;推崇天賦人權符合題意,故D項正確。11. (2019 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月考五,18)1718世紀,朱子學在法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當時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等許多啟蒙思想家都曾研究過朱子學,并從中吸取營養(yǎng)。這一現(xiàn)象說明()A、啟蒙思想根源于理學B、啟蒙思想和理學在本質上一致C、利用理學為批判現(xiàn)實服務D、儒家思想被西方學者普遍接受答案

38、C解析 材料中從中吸取營養(yǎng)不等于根源于,故A 項錯誤;兩者本質上不同,前者是資產(chǎn)階級思想,后者是封建時代主導思想,故B 項錯誤;利用理學中的仁政等吸取營養(yǎng)為批判法國封建專制服務,與材料中''1718世紀在法國相符,故C項正確;材料中只列舉 ''孟德斯鳩、伏爾泰等不等于被西方學者普遍接受,故D 項錯誤。12. (2019 湖北部分重點中學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16)有一些思想家在經(jīng)濟領域中的主要口號是自由放任讓人民做他們愿意做的事,讓自然界自然地發(fā)展。在宗教方面,主張消滅宗教的狂熱和不容異說。他們可能是()A、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B、西方人文主義起源時期的先賢C、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D、明清時期進步的思想家答案A解析根據(jù)自由放任主張消滅宗教的狂熱和不容異說可以判斷出這種思想屬于啟蒙思想,故A 項正確;西方人文主義起源時期的先賢不會提及自由放任和宗教思想主張,故B 項錯誤;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信仰宗教,反對的是教會的腐敗和禁欲主義,故C 項錯誤;明清時期進步的思想家不會提出自由放任的口號,也不會有這樣的宗教主張,故 D 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3. (2019 甘肅一模,40)閱讀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