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3遺傳與變異-備戰(zhàn)2019年高考生物非選擇題專項訓練解析版_第1頁
專題03遺傳與變異-備戰(zhàn)2019年高考生物非選擇題專項訓練解析版_第2頁
專題03遺傳與變異-備戰(zhàn)2019年高考生物非選擇題專項訓練解析版_第3頁
專題03遺傳與變異-備戰(zhàn)2019年高考生物非選擇題專項訓練解析版_第4頁
專題03遺傳與變異-備戰(zhàn)2019年高考生物非選擇題專項訓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03遺傳與變異考向預測1 .遺傳基本規(guī)律的實質及驗證方法。2 .顯隱性的判斷、純合子和雜合子的判斷、基因位置的判斷、常規(guī)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推斷、遺傳系譜圖中遺傳方式的判斷。3 .常規(guī)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概率計算、自由交配所產生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的推斷及概率計算、遺傳系譜圖患病概率的計算。4 .異常情況下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的推斷和概率計算等一一分解組合思想、配子相乘法、活用棋盤格法。5 .變異類型的判斷方法。6 .進化的基本觀點及相關基因頻率的計算。J真題再現(xiàn)7 .(2018新課標II卷)果蠅體細胞有4對染色體,其中2、3、4號為常染色體。已知控制長翅/殘翅性狀的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控制灰體/黑

2、檀體性狀的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上。某小組用一只無眼灰體長翅雌蠅與一只有眼灰體長翅雄蠅雜交,雜交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如下:眼性別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黑檀體長翅:黑檀體殘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無眼1/2雌9:3:3:11/2雄9:3:3:1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jù)雜交結果,(填能”或不能”)判斷控制果蠅有眼/無眼性狀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體還是常染色體上,若控制有眼/無眼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根據(jù)上述親本雜交組合和雜交結果判斷,顯性性狀是,判斷依據(jù)是。(2)若控制有眼/無眼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請用上表中雜交子代果蠅為材料設計一個雜交實驗來確定無眼性狀的顯

3、隱性(要求:寫出雜交組合和預期結果)。(3)若控制有眼/無眼性狀的基因位于4號染色體上,用灰體長翅有眼純合體和黑檀體殘翅無眼純合體果蠅雜交,F(xiàn)i相互交配后,F(xiàn)2中雌雄均有種表現(xiàn)型,其中黑檀體長翅無眼所占比例為3/64時,則說明無眼性狀為(填“顯性或“隱性”)?!敬鸢浮浚?)不能(2)無眼(3)只有當無眼為顯性時,子代雌雄個體中才都會出現(xiàn)有眼與無眼性狀的分離(4)雜交組合:無眼X無眼預期結果:若子代中無眼:有眼=3:1,則無眼位顯性性狀;若子代全部為無眼,則無眼位隱性性狀(5) 8(6)隱性【解析】(1)分析題干可知,兩親本分別為無眼和有眼,且子代中有眼:無眼=1:1,且與性別無關聯(lián),所以不能判

4、斷控制有眼和無眼性狀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體還是常染色體上。若控制有眼/無眼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有眼為顯性(用基因E表示),則親本基因型分別為XeXe和XEY,子代的基因型為XEXe和XeY,表現(xiàn)為有眼為雌性,無眼為雄性,子代雌雄個體中沒有同時出現(xiàn)有眼與無眼的性狀,不符合題意,因此顯性性狀是無眼。(2)要通過一個雜交實驗來確定無眼性狀在常染色體上的顯隱性,最簡單的方法是可以選擇表中雜交子代中雌雄果蠅均為無眼的性狀進行雜交實驗,若無眼為顯性性狀,則表中雜交子代中無眼雌雄果蠅均為雜合子,則該雜交子代中無眼:有眼=3:1;若無眼為隱性性狀,則表中雜交子代中無眼雌雄果蠅均為隱性純合子,則該雜交子代

5、全部為無眼。(3)表格中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黑檀體長翅:黑檀體殘翅=9:3:3:1,可分析出顯性性狀為灰體(用基因A表示)和長翅(用基因B表示),有眼和無眼不能確定顯隱性關系(用基因C或c表示),灰體長翅有眼純合體和黑檀體殘翅無眼純合體的基因型可寫為AABB_和aabb_一可推出F1的基因型為AaBbCc,F1個體間相互交配,F(xiàn)2的表現(xiàn)型為2X2X2=8種。F2中黑檀體(Aaa=1/4)長翅(BbXBb=3/4)無眼所占比例為3/64時,可知無眼所占比例為1/4,則無眼為隱性性狀。8 .(2018新課標II卷)某種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對相對性狀,豁眼雌禽產蛋能力強。已知這種家禽的性別決定方式

6、與雞相同,豁眼性狀由Z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體上沒有其等位基因?;卮鹣铝袉栴}:(1)用純合體正常眼雄禽與豁眼雌禽雜交,雜交親本的基因型為。理論上F1個體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為,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為。(2)為了給飼養(yǎng)場提供產蛋能力強的該種家禽,請確定一個合適的雜交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為豁眼,雄禽均為正常眼。寫出雜交組合和預期結果,要求標明親本和子代的表現(xiàn)型、基因型:(3)假設M/m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m基因純合時可使部分應表現(xiàn)為豁眼的個體表現(xiàn)為正常眼,而MM和Mm對個體眼的表現(xiàn)型無影響。以此推測,在考慮M/m基因的情況下,若兩只表現(xiàn)型均為正常眼的親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現(xiàn)豁眼雄禽

7、,則親本雌禽的基因型為,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敬鸢浮浚?)ZAZA,ZaW(2) ZAW、ZAZ;雌雄均為正常眼(3) 1/2(4)雜交組合:豁眼雄禽(ZaZa)XE常眼雌禽(ZAW)預期結果:子代雌禽為豁眼(ZaW),雄禽為正常眼(ZAZa)(5)ZaWmm(6),ZaZaMm,ZaZamm【解析】(1)依題意可知,在家禽中,雄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Z,雌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W,豁眼性狀由Z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體上沒有其等位基因。由此推知,親本純合體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為ZAZA,親本豁眼雌禽的基因型為ZaW,二者雜交所得Fi的基因型為ZAZa、ZAW,Fi的雌雄個體

8、均為正常眼。Fi的雌雄個體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ZAZA:ZAZa:ZAW:ZaW=1:1:1:1,可見,F(xiàn)2雌禽中豁眼禽(ZaW)所占的比例為1/2。(2)雌性親本將Z染色體遺傳給子代的雄性,將W染色體遺傳給子代的雌性,而子代的雌性的Z染色體則來自雄性親本??梢姡羰棺哟械拇魄菥鶠榛硌郏╖aW)、雄禽均為正常眼(ZAZ_),則親本的雜交組合為:豁眼雄禽(ZaZa)為正常眼雌禽(ZAW);該雜交組合產生的子代的基因型為ZAZa、ZaW,表現(xiàn)型為:子代雌禽均為豁眼(ZaW),雄禽均為正常眼(ZAZa)。(3)依題意可知:m基因純合時可使部分應表現(xiàn)為豁眼的個體表現(xiàn)為正常眼,而MM和Mm

9、對個體眼的表現(xiàn)型無影響。兩只表現(xiàn)型均為正常眼的親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現(xiàn)豁眼雄禽,這說明子代中還存在正常眼雄禽(ZAZ_);因子代出現(xiàn)的豁眼雄禽的基因型為ZaZa,所以親本雌禽必然含有Za,進而推知該親本雌禽的基因型為ZaWmm,親本雄禽的基因型為ZAZaMM或ZAZaMm或ZAZamm,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ZaZaMm、ZaZamm。2及A典例引領JA和D時,表現(xiàn)為紫眼;當不含A果蠅的眼色受A、a和D、d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當同時含有顯性基因基因時,均表現(xiàn)為白眼;其他類型表現(xiàn)為紅眼。紫眼親代雌果蠅與雄果蠅雜交,F(xiàn)i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紫眼紅眼白眼雌蠅3/41/40雄

10、蠅3/81/81/2(1) A、a和D、d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定律,A、a基因位于染色體上。(2)紫眼親代雌果蠅的基因型可表示為。正常白眼雄果蠅的細胞中最多可出現(xiàn)條X染色體。(3) Fi中紅眼雌雄果蠅隨機交配產生F2,F2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4)若一紫眼雄果蠅與一純合白眼雌果蠅雜交,后代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紫眼雌果蠅:紅眼雌果蠅:白眼雄果蠅二1:1:2,請用遺傳圖解表示該雜交過程。【答案】(1)自由組合X(2) DdXAXa2(3)紅眼果蠅:白眼果蠅=7:1(或紅眼雌果蠅:紅眼雄果蠅:白眼雄果蠅二4:3:1)(3) 如圖口眼就果蠅蒙眼犀果蠅ddv*xDdxn紫眼崎果蠅紅眼地果蠅門眼求果蠅1:I

11、:2【解析】(1)紫眼親代雌果蠅與雄果蠅雜交,F(xiàn)1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紫眼:紅眼:白眼=(3/4+3/8):(1/4+1/8):1/2=9:3:4,是9:3:3:1的變式,由此可推知定律;由于F1中雌雄果蠅的眼色表現(xiàn)不完全相同,可推知上,一對位于常染色體上(因為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根據(jù)題意可知,親代雌雄果蠅的基因型是為aaXDX-的雌果蠅,表現(xiàn)為白眼雌果蠅,與題意不符。假設于常染色體上,根據(jù)題意可知,親代雌雄果蠅的基因型是3/4DXAX_、1/4ddXAX,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3/4紫眼和A、a和D、d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A、a和D、d兩對等位基因有一對位于X染色體。

12、假設D、d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A、aAaXDXd和AaXDY,則F1中會出現(xiàn)基因型A、a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D、d基因位DdXAXa和DdXAY,則F1中雌果蠅的基因型為1/4紅眼;雄果蠅的基因型為(3/4X/2)D_XaY、(1/41/2)ddXAY、1/2_XaY,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3/8紫眼、1/8紅眼和1/2白眼,符合題意,因此,可確定A、a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2)根據(jù)第(1)小題的分析可知,A、a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D、d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已知同時含有顯性基因A和D時,表現(xiàn)為紫眼,所以紫眼親代雌果蠅的基因型可表示為DdXAXa;雄果蠅的體細胞中含有1條X染色體,在有絲分裂后期,染

13、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的2倍,含有2條X染色體。因此,正常白眼雄果蠅的細胞中最多可出現(xiàn)2條X染色體。(3)F1中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是1/2ddXAXA和1/2ddXAXa,紅眼雄果蠅白基因型是ddXAY,F1中紅眼雌雄果蠅隨機交配產生F2,F2的基因型有ddXAX-、ddXAY、ddXaY,其中只有基因型為ddXaY的果蠅表現(xiàn)為白眼(所占比例為1/21/21/2=1/8),其余均為紅眼,因此,F(xiàn)2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紅眼果蠅:白眼果蠅=7:1。(4)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紫眼雄果蠅的基因型是D_XaY,純合白眼雌果蠅的基因型是_XaXa,若一紫眼雄果蠅與一純合白眼雌果蠅雜交,后代中有紅眼雌果蠅(ddXAX

14、-)出現(xiàn),可推知兩親本果蠅的基因型為DdXAYXd_XaXa。又親代白眼雌果蠅為純合子,所以可確定量親本的基因型是DdXAY和ddXaXa。因此,親本雌果蠅ddXaXa只能產生一種雌配子dXa,親本雄果蠅DdXAY能產生DXA、dXA、DY和dY四種數(shù)目相等的配子,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DdX%a:ddXAXa:DdXaY:ddXaY=1:1:1:1,則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紫眼雌果蠅:紅眼雌果蠅:白眼雄果蠅=1:1:2,可據(jù)此寫出遺傳圖解。最分技畬1 .明確性狀顯隱性的3種判斷方法(1)雜交法: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不論正交、反交,若子代只表現(xiàn)一種性狀,則子代所表現(xiàn)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2)自

15、交法:具有相同性狀的親本雜交,若子代出現(xiàn)了不同性狀,則子代出現(xiàn)的不同于親本的性狀為隱性性狀。(3)假設推證法:在運用假設法判斷顯隱性性狀時,若出現(xiàn)假設與事實相符的情況,要注意兩種性狀同時作假設或對同一性狀作兩種假設,切不可只根據(jù)一種假設得出片面的結論。但若假設與事實不相符,則不必再作另一假設,可直接予以判斷。2 .異常分離比的分析(1) 一對相對性狀2:1一顯性純合致死。1:2:1一基因型不同表現(xiàn)型也不同,如不完全顯性、共顯性等。(2)性狀分離比9:3:3:1的變式題解題步驟看F2的表現(xiàn)型比例,若表現(xiàn)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樣的比例呈現(xiàn),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將異常分離比與正常分離比9

16、:3:3:1進行對比,分析合并性的類型。如比例9:3:4,則為9:3:(3:1),即4為兩種性狀的合并結果。3 .關于多對基因控制性狀的兩點提醒(1)不知道該類問題的實質。雖然該類遺傳現(xiàn)象不同于孟德爾的一對或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但只要是多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多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仍屬于基因的自由組合問題,后代基因型的種類和其他自由組合問題一樣,但表現(xiàn)型的種類及比例和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大有不同,性狀分離比也有很大區(qū)別。(2)不知道解決問題的關鍵。解答該類問題的關鍵是弄清各種表現(xiàn)型對應的基因型。弄清這個問題以后,再用常規(guī)的方法推斷出子代的基因型種類或某種基因型的比例,然后再進一步推斷出子代表現(xiàn)型

17、的種類或某種表現(xiàn)型的比例。瑞定見否為件丫蚩邑半道借騎定伴*染邑隼遺存或常雜-包體it傳4 .快速突破遺傳系譜題思維模板無中生行為愚性,晦姓遺傳才女篇.式,于都崩為伴性,式、于有正非伴性;有中生方為顯性,里隹適希君弟痛,號.土都盛為鐘性/人士方正靠伴姓根揭小沐的表現(xiàn)現(xiàn)兇帝子代關系粕斯|會別考慮每一種謫后代的崽病概率和正有的柢率,最后選行緬合5 .患病概率計算技巧(1)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疾∧泻⒏怕?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X1/2。(2)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若病名在前、性別在后,則從全部后代中找出患病男(女),即可求得患病男(女)

18、的概率。若性別在前、病名在后,求概率時只考慮相應性別中的發(fā)病情況,如男孩患病概率則是指在所有男孩中患病的男孩所占的比例。1.某種蝴蝶有紫翅與黃翅,白眼與綠眼?,F(xiàn)有一對親本雜交,F2中紫翅綠眼:黃翅綠眼:紫翅白眼:黃翅白眼=9:3:3:1。(1)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蝴蝶的紫翅與黃翅被稱為。實驗中控制翅色的相關基因用A和a表示,控制眼色相關基因用B和b表示,請寫出親本的基因型。(2)F2紫翅綠眼蝴蝶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讓F2中黃翅綠眼蝴蝶自由交配,其后代的表現(xiàn)型和比例為。(3)為了確定控制眼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還是性染色體(Z、W)上(不考慮Z、W同源區(qū)段),請設計實驗證明。(4)科學家為了確

19、定該蝴蝶所有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利用(填方法)。若該種蝴蝶的細胞核中染色體數(shù)目為36條,進行基因組測序時要測條染色體。【答案】(1)相對性狀AABB2/3+2M/32/3):(1/3X/3)=8:1。(3)為了確定控制眼色的基因的位置,可用白眼雄蝴蝶與綠眼雌蝴蝶雜交;如果后代中白眼蝴蝶全為雄性,綠眼蝴蝶全為雌性,則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如果雌雄蝴蝶均有白眼和綠眼且比例相當,則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4)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采用的測定基因在染色體上位置的方法是熒光分子標記法,通過熒光分子顯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由于蝴蝶的性染色體Z、W上有非同源片段,故進行基因組測序時要

20、測19條染色體,即17條常染色體+2條性染色體。2.水稻的高稈對矮稈為完全顯性,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對易感病為完全顯性,由另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現(xiàn)有純合高稈抗病和純合矮稈易感病的兩種親本雜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復實驗,統(tǒng)計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都近似有如下結果:高稈抗病:高稈易感?。喊捒共。喊捯赘胁?66:9:9:16。據(jù)實驗結果回答問題:(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填遵循或不遵循”菱因的分離定律。(2)上述兩對等位基因之間(填遵循或不遵循”薨因的自由組合定律。(3) F2中出現(xiàn)了親本所沒有的新的性狀組合,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進行了,

21、具體發(fā)生在時期。(4)有人針對上述實驗結果提出了假說:控制上述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對同源染色體上。F1通過減數(shù)分裂產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為驗證上述假說,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并預期實驗結果:實驗設計:預期結果:【答案】(1)遵循(2)不遵循(3)重新組合(基因重組)減數(shù)分裂的四分體(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4) 一將兩純合親本雜交得到的Fi與純合矮稈易感病的水稻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所得子代出現(xiàn)四種表現(xiàn)型,其比例為:高稈抗?。焊叨捯赘胁。喊捒共。喊捯赘胁?4:1:1:4【解析】(1)F1中抗病:易感病=(66+9):(

22、9+16)=3:1,高稈:矮稈=(66+9):(9+16)=3:1,因此控制抗病和易感病、高稈和矮稈的等位基因的遺傳都符合基因分離定律。(2)%的性狀分離比不符合9:3:3:1及其變式,因此這兩對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3)F1中出現(xiàn)新的性狀組合,最可能的原因是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在減數(shù)分裂的四分體時期發(fā)生了交叉互換。(4)題中假設F1通過減數(shù)分裂產生的雌雄配子AB:Ab:aB:ab=4:1:1:4,如果假設成立,那么對F1進行測交,子代中高稈抗?。焊叨捯赘胁。喊捒共。喊捯赘胁?4:1:1:4。3.某動物體色的鮮艷與不鮮艷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

23、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體上,有一條染色體帶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達會受到性激素的影響。請根據(jù)下列雜交組合及雜交結果回答問題。雜交組合親本類型子代雌雄甲鮮艷(孕)鮮艷(3)鮮艷437鮮艷215乙鮮艷(3)不鮮艷(常)鮮艷222,不鮮艷220鮮艷224,不鮮艷226丙乙組的鮮艷F1自交鮮艷716,不鮮艷242鮮艷486,不鮮艷238(1)體色的鮮艷與不鮮艷的這對性狀中,為顯性性狀,甲組親本的基因型是(2)從上述雜交組合中可以判斷致死基因是(填顯”或隱”性基因。(3)丙組的子代中導致雌雄中鮮艷與不鮮艷比例差異的可能原因是請設計實驗方案驗證你的解釋:設計思路:結果和結論:一組子代性狀比

24、例是2:1,另一組子代性狀比例是1:1,則假設正確。【答案】(1)鮮艷AA(?)、Aa(S)(2)隱3 3)AA雄性個體含兩個致死基因而死亡分別取丙組子代中的鮮艷雌雄個體與不鮮艷異性個體測交,并統(tǒng)計后代中鮮艷與不鮮艷個體的比例【解析】(1)(2)雜交組合丙,鮮艷自交,后代出現(xiàn)了不鮮艷,說明鮮艷是顯性性狀(A_),不鮮艷是隱性性狀(aa)。根據(jù)題干信息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體上,有一條染色體帶有致死基因,表格中甲組鮮艷的后代沒有出現(xiàn)不鮮艷,且雌性:雄性=2:1,且根據(jù)雜交組合丙說明致死的基因是隱性基因,甲組雌性親本的基因型為AA,雄性親本的基因型為Aa。(3)丙組的子代中導致雌雄中鮮艷與不鮮

25、艷比例差異的可能原因是AA雄性個體含兩個致死基因而死亡。分別取丙組子代中的鮮艷雌雄個體與不鮮艷異性個體測交,并統(tǒng)計后代中鮮艷與不鮮艷個體的比例,若一組子代性狀比例是2:1,另一組子代性狀比例是1:1,則假設正確。4 .某植物花色產生機理為:白色前體物一黃色一紅色,已知A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控制黃色,B基因控制紅色。研究人員用純種白花和純種黃花雜交得F1,F1自交得F2,實驗結果如下表中甲組所示。組別親本F1F2甲白花x黃花紅花:黃花:白花=9:3:4乙白花x黃花紅花:黃花:白花=3:1:4(1)根據(jù)甲組實驗結果,可推知控制花色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定律。(2)研究人員某次重復該實驗,結果如表

26、中乙組所示。經檢測得知,乙組F1的2號染色體缺失導致含缺失染色體的雄配子致死。由此推測乙組中51的2號染色體的缺失部分(包含/不包含)Aa基因,發(fā)生染色體缺失的是(A/a)基因所在的2號染色體。(3)為檢測某紅花植株(染色體正常)基因型,以乙組F1紅花作親本與之進行正反交。若正反交子代表現(xiàn)型相同,則該紅花植株基因型為。若正交子代紅花:白花=1:1,反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則該待測紅花植株基因型為。若正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反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紅花:黃花:白花=9:3:4,則該待測紅花I1株基因型為?!敬鸢浮?1)自由組合(分離和自由組合)(2)不包含A(3)AABB或AABb紅花:白花=3:

27、1AaBB紅花:黃花:白花=3:1:4AaBb【解析】(1)根據(jù)甲組實驗F2中紅花:黃花:白花=9:3:4,推知控制花色的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因此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2)由題意可知紅花基因型為A_B_,黃花基因型為A_bb,白花基因型為aa,Fi紅花基因型均為AaBb,乙組F2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紅花:黃花:白花=3A_B_:1A_bb:4aa_;兩對基因首先分析一對:A_:aa=4:4;而檢測得知乙組Fi的2號染色體缺失導致雄配子致死,缺失的染色體有四種情況,我們逐一分析如下:缺失部位含A:若缺失部位含A,Fi不應該為紅色,錯誤。缺失部位含a:F2中不應有白色aa_,錯誤。含A

28、的染色體缺失,但是A沒有Bb自交后代為:3B:ibbo缺失;Fi基因型可以表示為一IAaiaa3B_3AaB_紅花3aaB_白花ibbIAab_黃花iaabb白花考慮兩對基因后代為:能夠解釋實驗結果。含a的染色體缺失,但是a沒有缺失,F(xiàn)i基因型可以表示為Aa,自交后代為:雌配子雄配子Aa-AAAAa-a_(雄配子致死)無無后代無aa或aa-,即不可能有白花,錯誤。故可判斷2號染色體的缺失部分不包含A、a基因,發(fā)生染色體缺失的是A基因所在的2號染色體。(3)根據(jù)(2)的結論,乙組Fi紅花2號基因型為AaBb;產生的雄配子只有aB、ab兩種,產生的雌配子有四種。正反交實驗結果如下表:親本待測植株基

29、因型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乙組Fi紅花(3)待測紅花(?)AABB全為紅花AABb紅花:黃花=3:IAaBB紅花:白花=I:IAaBb紅花:黃花:白花=3:I:4乙組Fi紅花G)待測紅花(S)AABB全為紅花AABb紅花:黃花=3:IAaBB紅花:白花=3:IAaBb紅花:黃花:白花=9:3:45.果蠅是一種非常小的蠅類,遺傳學家摩爾根曾因對果蠅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果蠅的灰身(B)和黑身(b),長翅(V)和殘翅(v),紅眼(R)和白眼(r)分別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B、b與V、v位于常染色體上,R、r位于X染色體上。在研究過程中摩爾根將發(fā)現(xiàn)匯成下表:P灰身孕裸身s紅眼?汨眼SF1灰身紅眼F2灰身:黑

30、身=3:1紅眼:白眼=3:1(1)(正反交的原理及應用)以上表格中的兩對相對性狀中,如果進行正交與反交,產生的結果不一致的是。一般情況下,用一對相對性狀的真核生物親本進行正交和反交,如果結果一致,可說明控制該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2)(基因自由定律實驗拓展應用)實驗一:現(xiàn)有純種的灰身長翅和黑身殘翅果蠅,請設計實驗探究灰身、黑身和長翅、殘翅這兩對性狀的遺傳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第一步:取純種的灰身長翅和黑身殘翅果蠅雜交,得Fi;第二步:;第三步:統(tǒng)計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結果預測:如果后代出現(xiàn)四種表現(xiàn)型,且灰身長翅:黑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殘翅=,則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反之,則不符合基因的

31、自由組合定律。(3)(區(qū)分伴X和常染色體遺傳基本思路與方法)實驗二:已知雌雄果蠅均有紅眼和白眼類型。若用一次交配實驗即可證明這對基因位于何種染色體上,選擇的親本表現(xiàn)型應為實驗預期及相應結論:子代中雌果蠅全部為紅眼,雄果蠅全部為白眼,則這對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子代中雌、雄果蠅全部為紅眼,則這對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子代中雌、雄果蠅均既有紅眼又有白眼,則這對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敬鸢浮浚?)紅眼和白眼(R、r)常染色體上(2)讓F1與黑身殘翅果蠅測交(或讓51相互交配)1:1:1:1(或9:3:3:1)(3)白眼雌果蠅溝眼雄果蠅X常?!窘馕觥浚?)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正交和反交,產生的結果不一致。

32、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正交和反交的結果一致。(2)若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xiàn)1測交后代出現(xiàn)四種表現(xiàn)型比例為1:1:1:1。F1自交后代出現(xiàn)四種表現(xiàn)型比例為9:3:3:1。(3)通過一次雜交實驗證明基因位于何種染色體上,可選擇白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雜交。若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XrXr雙、-XRXr:XrY;若位于常染色體上,則rrxR4前rrxRr一Rrrr。6.野生型家蠶翅為白色,飼養(yǎng)過程中偶然發(fā)現(xiàn)有的個體翅為黃色,為了解該性狀的遺傳方式,研究者設置了6組家蠶交配組合,統(tǒng)計相同時間段內的繁殖結果如下。組合編號InmwVVI交配組合黃翅?洎翅品種甲S黃翅3柏翅品種甲?第I

33、組F1自交第I組F1e翅品種甲黃翅布翅品種乙第V組F1自交子代家雷總數(shù)(只)黃翅59766413643460176白翅00463359956792(1)前四組的子代家蠶中黃翅和白翅性狀均不存在性別差異,說明相關基因位于染色體上,遺傳符合定律。(2) V、V1組結果說明的翅色顯隱關系似乎與前四組矛盾,但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白翅品種乙中另有一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與此有關,該基因可能會對黃翅基因的表達起作用,導致V組子代全為白翅,V1組子彳t黃翅:白翅接近于3:13。若該解釋合理,第V1組子代中白翅家蠶應該有種基因型。(3)家蠶是二倍體,雄蠶性染色體組成為ZZ,雌蠶性染色體組成為ZW,通過適當劑量的

34、丫射線處理,研究人員篩選到黃翅基因插入W染色體上的品種,該變異屬于,若變異品種中黃翅基因不會轉移到其他染色體上,則親本性狀為時,能直接利用子代翅的顏色區(qū)分雌雄。(4)研究發(fā)現(xiàn),家蠶體色為黃色與類胡蘿卜素有關,但家蠶自身不能合成該類色素,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斷家蠶體內一定存在能與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結合的,協(xié)助色素分子向細胞內轉運。為證實此推斷,科學家可采用一定的技術抑制表達出產物,然后觀察家蠶體色變化,若,則支持該推斷。家蠶體色這一性狀是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敬鸢浮浚?)常基因的分離(2)抑制7(3)染色體(結構變異(或:易位)黃翅雌蠶、白翅雄蠶(4)受體(或:載體)受體

35、(載體)蛋白基因黃色變淺基因和環(huán)境因素【解析】(1)由于前四組的子代家蠶中黃翅和白翅性狀均不存在性別差異,說明基因控制的性狀與性別無關,因此,相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2)由于乙中另有一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使黃翅基因的表現(xiàn)型個體大量減少,說明該基因對黃翅基因的表達起抑制作用。根據(jù)VI組子代黃翅:白翅接近于3:13,說明這兩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設第V組F1的基因型為AaBb,則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為(AAbb、Aabb)表現(xiàn)為黃翅,(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均表現(xiàn)為白翅,即第V1組子代中白翅家蠶應該有7種基因型。(3)

36、綜上推測可知黃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現(xiàn)插入W染色體上,說明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了易位,該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如果親本性狀為黃翅雌蠶和白翅雄蠶,雜交后代中,白翅均為雄性,黃翅均為雌性,所以能直接利用子代翅的顏色區(qū)分雌雄。(4)研究發(fā)現(xiàn),家蠶體色為黃色與類胡蘿卜素有關,但家蠶自身不能合成該類色素,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斷家蠶體內一定存在能與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結合的載體,協(xié)助色素分子向細胞內轉運。如果采用一定的技術抑制載體蛋白基因表達出產物,則細胞會因缺少載體而不能獲得類胡蘿卜素,從而使體色變淺,這說明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7.水稻葉片寬窄受細胞數(shù)目和細胞寬度的影

37、響,為探究水稻窄葉突變體的遺傳機理,科研人員進行了實驗。野生黑突變體野生型突變體(1)科研人員利用化學誘變劑處理野生型寬葉水稻,可誘發(fā)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導致基因突變,獲得水稻窄葉突變體。(2)測定窄葉突變體和野生型寬葉水稻的葉片細胞數(shù)目和單個細胞寬度,結果如圖所示。該結果說明窄葉是由于所致。(3)將窄葉突變體與野生型水稻雜交,F(xiàn)i均為野生型,F(xiàn)i自交,測定F2水稻的,統(tǒng)計得到野生型122株,窄葉突變體39株。據(jù)此推測窄葉性狀是由控制。(4)研究發(fā)現(xiàn),窄葉突變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蒲腥藛T推測2號染色體上已知的三個突變基因可能與窄葉性狀出現(xiàn)有關。這三個突變基因中堿基發(fā)生的變化

38、如下表所示:突艾基因Inm堿基艾化8CGC-TCTTX蛋白質與野生型分子結構無差異與野生型有一個氨基酸/、同長度比野生型明顯變短由上表推測,基因I的突變沒有發(fā)生在序列,該基因突變(填含”或不會”)導致窄葉性狀?;虺鐾蛔兪沟鞍踪|長度明顯變短,這是由于基因出的突變導致(5)隨機選擇若干株F2窄葉突變體進行測序,發(fā)現(xiàn)基因H的36次測序結果中該位點的堿基35次為T,基因出的21次測序結果中該位點均為堿基TT缺失。綜合上述實驗結果判斷,窄葉突變體是由于基因發(fā)生了突變。(6)F2群體野生型122株,窄葉突變體39株,仍符合3:1的性狀分離比,其原因可能是【答案】(1)增添、缺失、替換(或填替換、缺失(2

39、)細胞數(shù)目減少而不是單個細胞寬度變窄(3)(單株)葉片寬窄一對隱性基因(4)密碼子對應(或編碼”)不會翻譯提前終止(5)n、m(同時)(6)基因n、出之間未發(fā)生交叉互換(或基因n、出中的一個突變對性狀無影響”)【解析】(1)基因突變指的是DNA分子中的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2)根據(jù)圖形分析,野生型和突變體的單個細胞寬度相同,數(shù)目不同,說明窄葉是由于細胞數(shù)目減少而不是單個細胞寬度變窄所致。(3)根據(jù)雜交實驗的過程,將窄葉突變體與野生型水稻雜交,F(xiàn)l均為野生型,F(xiàn)i自交,測定F2水稻的表現(xiàn)型,即(單株)葉片寬窄,結果為122:39-3:1,說明該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的控

40、制,隱性性狀是窄葉。(4)根據(jù)表格分析,基因I的突變沒有引起蛋白質分子結構的改變,說明該突變沒有發(fā)生在密碼子對應(或編碼”的序列,不會導致性狀發(fā)生改變?;虺鐾蛔兪沟鞍踪|長度明顯變短,這是由于基因出的突變導致翻譯提前終止,導致突變位點以后都不能編碼蛋白質。(5)隨機選擇若干株F2窄葉突變體進行測序,發(fā)現(xiàn)基因H的36次測序結果中該位點的堿基35次為T,基因出的21次測序結果中該位點均為堿基TT缺失,說明基因H、出都發(fā)生了突變,即窄葉突變體是由于基因n、出(同時)發(fā)生了突變。(6)F2群體野生型122株,窄葉突變體39株,仍符合3:1的性狀分離比,其原因可能是基因n、出之間未發(fā)生交叉互換或基因n、出中的一個突變對性狀無影響。8.回答下列有關遺傳的問題:T-r-1234M龍J234川口。正常男性,女性物患甲病另性、女性固軟患乙病史性.女性包甲.乙兩病為性、女性(1)圖1是人類性染色體的差別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圖。有一種遺傳病,僅由父親傳給兒子,不傳給女兒,該致病基因位于圖中的部分。(2)圖2是某家族系譜圖。甲病屬于遺傳病。1從理論上講,n-2和n-3的女兒都患乙病,兒子患乙病的概率是2。由此可見,乙病屬于遺傳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