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試卷試題及答案5_第1頁
機械制圖試卷試題及答案5_第2頁
機械制圖試卷試題及答案5_第3頁
機械制圖試卷試題及答案5_第4頁
機械制圖試卷試題及答案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試卷五一、選擇題(共30分 每題2分)1. 基本偏差代號AH的基本偏差是_。AEI        BES       Cei        Des 2. _是過渡配合。AF8/h7    BH6/h5     C H7/k6    DS7/h63 與 屬于齒輪_的檢驗組。A第公差組 

2、60;      B第公差組    C第公差組425u6與25u7兩者的區(qū)別在于_。A基本偏差不同        B下偏差相同,而上偏差不同      C上偏差相同,而下偏差不同           D公差值相同5. _是保證齒輪副合理側(cè)隙的公差項目。A齒距累積公差   

3、;       B公法線長度變動公差         C 齒形公差                    D公法線平均長度極限偏差6國家標準對尺寸規(guī)定了_個公差等級。A18        &

4、#160;   B20            C12           D147在絕大多數(shù)測量誤差中,_服從正態(tài)分布規(guī)律。A定值系統(tǒng)誤差      B變值系統(tǒng)誤差   C隨機誤差          D粗大誤差

5、8滾動軸承內(nèi)圈與軸頸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與殼體孔相配采用基軸制,與一般的基孔制、基軸制相比,配合性質(zhì)為:_; A  完全一樣       B 前者變緊,后者基本不變 C完全不一樣        D 后者變緊,前者基本不變9用萬能臥式測長儀測量孔或軸的直徑,所采用的測量方法是_法。A 間接測量              B相對測量 C 絕對

6、測量              D綜合測量10. 優(yōu)先數(shù)系R10,其公比為1.25,若首項為10,則第三項是          。A、12.5      B、16        C、20    D、1811. 徑向全跳動公差帶形式

7、與     的完全相同。A  圓  度               B  圓柱度 C 徑向圓跳動            D  同軸度12下列配合代號標注正確的有。    A60H6/r7    B60H8k7&

8、#160;   C60h7D8    D60H5f513下列配合代號中,屬于最小間隙配合的是       。    A30H7g6    B30H8f7    C30H7h6D30H8d714.齒輪的齒形誤差主要影響齒輪傳動的         。A、      齒側(cè)間隙

9、        B、傳遞運動準確性   C、傳遞平穩(wěn)性       D、載荷分布均勻性15可以用普通螺紋中徑公差綜合控制        。A螺紋大徑誤差和小徑誤差;B螺距誤差和牙型半角誤差;    C. 螺紋頂徑誤差和螺距誤差;    D螺紋頂徑誤差和牙型半角誤差二、簡答題(共25分)1簡述優(yōu)先選用基孔制的理由。在什么

10、情況下才選用基軸制同名配合代號的基孔制和基軸制之間有何關(guān)系(4分)2分別標注下圖中的左端軸承的內(nèi)圈與軸之間及外圈與殼體孔之間的配合代號;簡述根據(jù)該軸的使用要求,對該軸的軸頸部位應(yīng)提出哪兩項形位公差要求應(yīng)用什么公差原則(5分)    3用兩種方法測量長度L1和L2(其真值分別為20mm和50mm),分別測得L1=20.002,L2=50.002,試評定兩種測量方法測量精度的高低。(5分)     4如下圖所示零件,要求:(6分)(1)求該內(nèi)孔的最大實體極限和最小實體極限?(2)所遵循的邊界名稱和邊界尺寸是多

11、少?(3)若被測要素實際尺寸處處為20.010mm,軸線對基準A的垂直度誤差為0.09mm,判斷其垂直度的合格性。5試說明裝配圖上標注8×52H7/f6×58H10/a11×10H11/d10的含義采用何種定心方式指出H7、f6代號的含義(5分)   三、標注題(20分)1試將下列技術(shù)要求標注在圖1上。(12分)(1)35K6采用包容要求;(2)下底面的平面度公差為0.02mm;(3)35K6孔的內(nèi)端面對35K6孔和51M7孔的公共軸線的全跳動公差為0.03 mm;(4)51M7孔軸線對35K6孔軸線的同軸度公差為0.025mm; (

12、5)4-13H10對51M7孔的軸線和下底面的位置度公差為0.05mm,被測要素的位置度公差應(yīng)用最大實體要求; (6)圓錐面對35K6孔和51M7孔的公共軸線的圓跳動公差為0.04mm; (7)26H7孔軸線對下底面的垂直度公差為0.06mm; (8)圓錐面的直線度公差為0.012mm; (9)圓錐面的圓度公差為0.015mm; (10)用去除材料的方法獲得圓錐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Ry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別為3.2m和1.6m。用去除材料的方法獲得下底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R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1.6m和0.8m。2將下列技術(shù)要求標注在圖2上。

13、(6分)(1)軸的基本尺寸為56mm,其下偏差為+0.041mm,公差為0.019mm;(2)軸槽深6mm,其上、下偏差分別為+0.2mm和0mm;(3)軸槽寬度為16mm,其上偏差為0mm,下偏差為-0.043mm;(4)軸槽的中心平面對56mm軸的軸線的對稱度公差為0.02mm;(5)軸槽底和軸槽兩側(c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分別為6.3m和3.2m。四、計算題(25分)1有一配合,基本尺寸為50mm,要求配合的最大過盈為-0.086mm,最小過盈為-0.045mm。根據(jù)上述要求并依據(jù)表1和附表2,試確定:(16分)(1)孔、軸公差等級和公差值;(2)采用基孔制,選擇適當?shù)呐浜希▽懗龃枺唬?)孔、軸的基本偏差;(4)孔、軸的上、下偏差;(5)孔、軸的極限尺寸;(6)孔、軸的最大實體極限(尺寸)和最小實體極限(尺寸);(7)繪出公差帶圖,說明配合性質(zhì);(8)寫出同名配合的基軸制配合代號。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分別為6.3m和3.2m。2用立式光學(xué)計測量一軸的直徑,該軸的基本尺寸為30mm,上、下偏差分別為-0.007mm和-0.040mm,立式光學(xué)計的分度值為1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