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市政第一部分-第三章-明挖基坑施工(一)_第1頁
二建市政第一部分-第三章-明挖基坑施工(一)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第三章-明挖基坑施工(一)2K313020明挖基坑施工2K313021工程降水方法(地下水控制)控制和減少對工程環(huán)境影響而采取的排水、降水、隔水或回灌等工程措施,統(tǒng)稱為地下水控制。一、基本規(guī)定(一)一般規(guī)定(1)地下水控制應包括工程勘察、地下水控制設計、工程施工與監(jiān)測等工作內容。(7)地下水控制實施過程中,應對地下水及工程環(huán)境監(jiān)測。(9)地下水控制工程不得惡化地下水水質,導致水質產生類別上的變化。(10)當多余的地下水符合城市地表水排放標準時,可排入城市雨水管網(wǎng)或河湖,不應排人城市污水管道。(11)進行信息化施工,采取防治措施,啟動應急預案。(二)地下水控制方法分類及工程分級(1)地

2、下水控制方法可劃分為降水、隔水和回灌三類??蓡为毣蚪M合使用。(2)地下水控制工程劃分為簡單、中等復雜、復雜三級。(3)地下水控制工程復雜程度劃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隔水工程復雜程度可按表2K313021-1確定。降水工程變?yōu)槔矶葎澐?K313O11-1顯親程度并冀箭單中等更梟工程環(huán)塩隈制.橈壊無明確耍求右一金要求啟嚴林要求1降水.一程血狀型合AST觀4(m1)衣3000500020000420000Sc3.0S.OK.D>80P尿耽快度£(ndJLO.50512.0£>2.0續(xù)農掘雜程度分獎簡單中導逗雜水悅降棵值Mm)5<6.06.0jS16.0j>

3、16.0含水層特征含水層數(shù)單層収層承壓水無承壓水乘圧含水屆頂板低于開挖深度承壓含水層頂板荷于幵挖濛透系妣O.J=is20.0200cts5fi.0i<0.n£i>50.01拘造裂隙發(fā)肯樫建構遺簡單”裂瞰丹發(fā)育騒報簡單.製障或發(fā)育構造復雜”裂盥很發(fā)育巖禪發(fā)育程度不發(fā)育1發(fā)育很發(fā)育場地復烹程度簡單驗地中等夏雜場地蠱雜場地隔水工程建雜程度分類條件疑朶程度分類簡單復雜丄喪環(huán)境覘制筆求無明確要求有一定要求有嚴搟要求隔水禪度h(m)A<7.07.0<As;110A>J1O含水層數(shù)-i雙層潘透乖馳tm/J)2Oci5O*>50場地重雜程度簡醴場地中等里親場地復雜

4、場地 降水工程復雜程度分類選擇以工程環(huán)境、工程規(guī)模和降水深度為主要條件。 面狀:L/BW20;條狀:20VL/BW50:線狀:L/B>50。3)當兩種以上地下水控制方法組合使用時,應劃分為復雜工程。(4)地下水控制設計施工的安全等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安全等級分類3021-3地帀朮筈制工甩逗雜稈度安傘尊級簡單_怨中等誥雜二級三叛二、降水(一)一般規(guī)定(1)降水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4)應提出對周邊工程環(huán)境監(jiān)測要求,明確預警值、控制值和控制措施。(2)當存在抗浮要求時應延長降水運行工期。(3)降水完成后應及時封井。(二)降水方法的分類和選擇(1)降水方法應根據(jù)場地地質條件、降水目的、降水技

5、術要求、降水工程可能涉及的工程環(huán)境保護等因素選用,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地下水控制水位應滿足基礎施工要求,基坑范圍內地下水位應降至基礎墊層以下不小于0.5m,而對基底以下承壓水應降至不產生坑底突涌的水位以下,對局部加深部位(電梯井、集水坑、泵房等)宜采取局部控制措施。2)降水過程中應采取防止土顆粒流失的措施。3)應減少對地下水資源的影響。4)對工程環(huán)境的影響應在可控范圍之內。5)充分利用抽排的地下水資源。工程降水方法邀適用條件用殺件降術片疔土質類別穩(wěn)選樂救(m/d)降水探度(m)集朮明搏填上.葩性土*粉上*砂土、上真空井點粉質黏七、粉土*的土aOL-20rO單蚩窘級12噴射芹慮粉土、砂土(H2

6、0Q20j管井粉上*砂上、碎石土*巖石>11不胞幡井粗質蕩土、粉土,砂土、碎石土>0.由下伏含水層的埋藏條件利水頭條件確泄輻射井新性土、粉土,砂土,爾土a0”】斗+20電參井葡性上、鮭、做泥庾黠土0.1W6潘埋井粉上、砂土、砰右土a(H毛2注:集水明排輕型井點:I/3ZIJrT-K-rM7施也I'"r-if->X7>/7?777i-a;'1-7»777>x>z圉口,2輕型井宜降水布石熙題圈壓抽吸地下水與空氣,并與工作水混合形成具有上涌勢能的清水溶液排至地表,達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滲井,是在地層中開鑿立式孔洞,將地面水和上

7、層地下水引向更深的地下層,符合自然滲水規(guī)律,是一種立式地下排水設施。潛埋井:降水施工中,基坑或涵洞底部殘留一定高度地下水,把抽水井埋到設計降水深度以下進行抽水,但使地下水位降低滿足設計降水深度要求的井。(2)地下水控制應采取集水明排措施,攔截、棑除地表(坑頂)、坑底和坡面積水。(3)當采用滲井或多層含水層降水時,應采取措施防止下部含水層水質惡化,在降水完成后應及時分段封井。(三)降水系統(tǒng)布設(1)降水系統(tǒng)平面布置應根據(jù)工程的平面形狀、場地條件及建筑條件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面狀降水工程降水井點宜沿降水區(qū)域周邊呈封閉狀均勻布置,距開挖上口邊線不宜小于1m。2)線狀、條狀降水工程降水井宜采用

8、單排或雙排布置,兩端應外延條狀或線狀降水井點圍合區(qū)域寬度的12倍布置。A佝ab)3)降水井點圍合區(qū)域寬度大于單井降水影響半徑或采用隔水帷幕的工程,應在圍合區(qū)域內增設降水井或疏干井。55)當降水區(qū)域遠離補給邊界,地下水流速較小時,降水井點宜等間距布置;當鄰近補給邊界,地下水流速較大時,在地下水補給方向降水井點間距可適當減小。6)對于多層含水層降水宜分層布置降水井點,當確定上含水層地下水不會造成下層含水層地下水污染時,可利用一個井點降低多層地下水水位。(2)真空井點布設除應符合上述(三)(1)部分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真空井點孔口至設計降水水位的深度不超過6.0m時,宜采用單級真空井點;

9、當大于6.0m且場地條件允許時,可采用多級真空井點降水。2)井點系統(tǒng)的平面布置布置成環(huán)形、U形和線形(單排、雙排)3)井點距開挖上口線的距離不應小于1.0m;集水總管宜沿抽水水流方向布設。4)降水區(qū)域四角位置井點宜加密。5)降水區(qū)域場地狹小或在涵洞、地下暗挖工程、水下降水工程,可布設水平、傾斜井點。(3)真空井點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井點管宜采用金屬管或U-PVC管。2)過濾器管徑應與井點管直徑一致,管壁上應布置滲水孔;滲水孔宜呈梅花形布置;濾水段之下應設置沉淀管,沉淀管長度不宜小于0.5m。3)管壁外應設置濾水網(wǎng);濾水網(wǎng)宜設置兩層,內層濾網(wǎng)宜采用尼龍網(wǎng)或金屬網(wǎng),管壁與濾網(wǎng)間應采用金屬絲繞

10、成螺旋形隔開,濾網(wǎng)外應再繞一層粗金屬絲。保護(b邂骨濾管構造圖圖4.L7井點管的埋設1-沖曾2一沖疇+3膠皮管!4高壓水親.勺一壓力春|安一起庫FL銀鈞;7-井點晉*8濾管;砂*10晁土封口4)孔壁與井管之間的濾料宜采用中粗砂,濾料上方應用黏土封堵,封堵至地面的厚度應大于1.0m。6)井點泵應用密封膠管或金屬管連接各井。(4)集水明排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地表匯水、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可采用明溝或管道排水。2)對坑底匯水可采用明溝或盲溝排水。3)對坡面滲水宜采用滲水部位插打導水管引至排水溝的方式排水4)必要時可設置臨時性明溝和集水井。5)沿排水溝宜每隔3050m設置一座集水井。(5)降水工程排水

11、設施與市政管網(wǎng)連接口之間應設沉淀池。四)降水施工3)真空井點的成孔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垂直井點:對易產生塌孔、縮孔的松軟地層,成孔施工宜采用泥漿鉆進、高壓水套管沖擊鉆進;對于不易產生塌孔、縮孔的地層,可采用長螺旋鉆進、清水或稀泥漿鉆進。2)水平井點:鉆探成孔后,將濾水管水平頂入,通過射流噴砂器將濾砂送至濾管周圍;對容易塌孔地層可采用套管鉆進。3)傾斜井點:宜按水平井點施工要求進行,穿過多層含水層時,井管應傾向基坑外側。4)成孔直徑應滿足填充濾料的要求,且不宜大于300mm。5)成孔深度不應小于降水井設計深度。(4)真空井點施工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井點管的成孔達到上條要求及設計孔深后,應加大泵量、沖洗鉆孔、稀釋泥漿,返清水35min后,方可向孔內安放井點管。2)井點管安裝到位后,應向孔內投放濾料,濾料填至地面以下12m后應用黏土填滿壓實。3)井點管、集水總管應與水泵連接安裝,抽水系統(tǒng)不應漏水、漏氣。4)形成完整的真空井點抽水系統(tǒng)后,應進行試運行。(五)驗收與運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