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后十首詩賞析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后十首詩賞析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后十首詩賞析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后十首詩賞析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后十首詩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贈從弟 魏晉劉楨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劉楨的贈答詩中,最著名的是贈人弟三首。這三首詩分別用蘋藻、松樹、鳳凰比喻堅貞高潔的性格,既是對其從弟的贊美,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寫得豪邁凌厲,頗有“挺立自持”、“高風跨俗” 的氣概。面對動亂的社會,遭遇坎坷的人生,劉楨更多地是表現(xiàn)個人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總是充盈著慷慨磊落之氣。正如他自己所說,風霜逼迫愈嚴,愈能體現(xiàn)松柏堅貞挺拔的本性。這種精神和氣骨

2、造就了劉楨詩歌俊逸而奇麗的風格。 【文章特色】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jīng)寒不衰、枝干堅勁的特征來描寫,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xiàn)自已對高風亮節(jié)的贊美和追求。 詩人不是孤立地詠物寫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來刻畫,突出了它與作為對立面的狂風、冰雹的搏斗,可謂是通過典型環(huán)境來刻畫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巔,顯示出一種激勵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壯美。人是環(huán)境【好句品析】 1、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這兩句繼承了孔子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調(diào)也”的這種思想,勉勵他的弟弟要學習松柏,越是風聲凄慘,那么越是要挺立風中。 2、豈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3、。 這里用 “松柏有本性”,實際上是一種“比德”之說。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松、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這里,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于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部分試題】 1.對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聳的樣子”,寫出了青松挺立風中的形象。 B三、四兩句連用兩個“一何”,第一個“一何”突出了風之大,第二個“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襯手法的運用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主要特點,全詩以“山上松”的堅韌反襯出“谷中

4、風”的迅疾。 D本詩以松柏為喻,贊頌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jīng)嚴寒而不凋的頑強生命力,對從弟的勸勉之意不言而喻。 2.贈從弟中,描寫勁松與狂風對抗的詩句是: 3.劉楨的贈從弟一詩中直接描寫松柏“本性”的詩句是“ ”和“ ”。 【參考答案】 1.C 2.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3.松枝一何勁 終歲常端正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即將告別)由三秦之地護衛(wèi)的長安城,(透過迷漫的)風煙(似乎能)望見(巴蜀)的五大渡口。(我)與你都充滿著離別愁意,(因為我們)都是遠離家鄉(xiāng),外出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好似親密近鄰。(我們)不要在分手的岔路上因離別而感到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

5、樣地流淚沾濕衣襟。寫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qū)懙?。“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中心思想朋友即將上任,詩人勸慰他不要為遠別而悲傷:雖然遠隔天涯,但友誼不會因為距離的遙遠而淡薄,他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雖為送別詩,但全詩卻無傷感之情,詩人的胸襟開朗,語句豪放清新,委婉親切,體現(xiàn)了友人間真摯深厚的友情。賞析一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里,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初

6、唐詩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diào)相承,以實轉(zhuǎn)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千古傳誦,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diào)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體現(xiàn)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眱删?,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第一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瓣I”,是皇宮前面的望樓?!俺顷I”,指

7、唐的帝都長安城?!叭亍?,指長安附近關(guān)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后世稱它三秦之地?!拜o”,輔佐,這里可以理解為護衛(wèi)?!拜o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guān)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wèi)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帮L煙望五津”?!拔褰颉敝杆拇ㄊ墓嗫h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fā)生了聯(lián)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于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

8、的。作詩,往往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萬山于幾席,覽千春于瞬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蚌奶翇{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這首詩運用這種手法,一開頭就展開一個壯闊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別詩只著眼于燕羽、楊枝,淚痕,酒盞是不相同的。第二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xiāng)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diào)子高昂,屬對精嚴,這兩句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比較疏散。這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定,卻也有其獨到的妙處。開頭如千尺懸瀑,從云

9、端奔瀉而下,接著便落入深潭,潺潺流來,飛韻清遠,形成了一個大的起伏、一個強的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第三句再接下去,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zhuǎn)為宏大,情調(diào)從凄惻轉(zhuǎn)為豪邁?!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nèi),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氣象闊達,志趣高遠,表現(xiàn)真正的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無所不在的,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第四句結(jié)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于極高峻

10、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jié)尾,有的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這首詩是采用第二種手法結(jié)尾的。欣賞古代詩歌,特別是象五律這樣既嚴整又短小的詩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還要領(lǐng)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頓挫、騰躍,變化和發(fā)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詩也如此。3.登幽州臺歌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寫于公元696年(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

11、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鄲灐9?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qū)以擊敵,武不允。隨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25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边@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臺

12、歌是同時之作,其內(nèi)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對戰(zhàn)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因此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fā)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這里免不了有對時世的感傷,但也有詩人對詩壇污濁的憎惡。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杰,未來英杰同樣看不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diào)子,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

13、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終南別業(yè) 王維作者 王維(約692761),字摩詰,原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父輩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進士及第,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詩明凈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維摩詰居士,心向佛門

14、。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王維又是杰出的畫家,通曉音樂,善以樂理、畫理、禪理融入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著名代表。 譯文 (自己)中年以后厭塵俗喧囂,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常游山水。每有閑情逸致,就獨自到山中游玩。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閑無心的云興起漂游。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與他談?wù)撋介g水邊之事,相與留連,忘了回去的時間。 賞析 終南山是一處宏偉壯大的風景。這首詩把退隱后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游,走到

15、水的盡頭就坐看行云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wù)勑π?,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何等自由愜意,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現(xiàn)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詩語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zhèn)?。本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閑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wù)可謂不小。其實,由于政局變化反復,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閑自在,大約四十歲后,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巴怼笔峭砟辏骸澳仙节铩敝篙y川別墅

16、所在地。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的信中說:“足下方溫經(jīng),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從這段描述,我們就可知道詩中第二聯(lián)“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中透露出來的閑情逸致了。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diào)無多,興致來時,惟有獨游,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

17、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lián),即言“勝事自知”?!靶械剿F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坐看云起時”,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云本來就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云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辭)。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為后代詩家贊賞。近人俞陛云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云起,見妙境之無窮??晌蛱幨朗伦冎疅o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保ㄔ娋硿\說)這是很有見地的。再從藝術(shù)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

18、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及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 最后一聯(lián):“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蓖怀隽恕芭既弧倍帧F鋵嵅恢褂鲆娺@林叟是出于偶然,本來出游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芭既弧倍謱嵲谑秦灤┥舷?,成為此次出游的一個特色。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閑,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對于我們了解王維的思想是有認識意義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宣城與李云相遇并同登謝朓樓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送別詩。

19、此詩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全詩灌注了慷慨豪邁的情懷,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zhí)著追求。雖極寫煩憂苦悶,卻并不陰郁低沉。詩中蘊含了強烈的思想感情,如奔騰的江河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藝術(shù)結(jié)構(gòu)的騰挪跌宕、跳躍發(fā)展完美結(jié)合,達到了豪放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翻譯:棄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緒的今天使我極為煩憂。萬里長風吹送南歸的鴻雁,面對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樓開懷暢飲。你的文章就像蓬萊宮中儲藏的仙文一樣高深淵博,同時還兼具建安文學的風骨。而我的詩風,也像謝朓那樣清新秀麗、飄逸豪放。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

20、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然而每當想起人生的際遇,就憂從中來。好像抽出寶刀去砍流水一樣,水不但沒有被斬斷,反而流得更猛了。我舉起酒杯痛飲,本想借酒排遣煩憂,結(jié)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稱心如意,還不如明天就披散了頭發(fā),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這首詩作于安史之亂前不久。李白于742年(天寶元年)懷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讒而離開朝廷,內(nèi)心十分憤慨地重新開始了漫游生活。大約是在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離開,李白陪他登謝朓樓,設(shè)宴送行。宣州謝朓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

21、所建。李白曾多次登臨,并寫過一首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李白要送行的李云,是當時著名的古文家,任秘書省校書郎,負責校對圖書。李白稱他為叔,但并非族親關(guān)系。李云又名李華,是當時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任監(jiān)察御史。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中記載:“(天寶)十一年拜監(jiān)察御史。會權(quán)臣竊柄,貪猾當路,公入司方書,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為肅?!笨梢娎钤茷楣俚膭傊薄⑶逭筒晃窓?quán)貴。這首詩是在李云行至宣城與李白相遇并同登謝朓樓時,李白為之餞行而作。246文學賞析這是一首餞別抒懷詩。在詩中,詩人感懷萬端,既滿懷豪情逸興,又時時掩抑不住郁悶與不平,感情回復跌宕,一波三

22、折,表達了自己遺世高蹈的豪邁情懷。此詩發(fā)端既不寫樓,更不敘別,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結(jié)?!白蛉罩铡迸c“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個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說,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郁悒。這里既蘊含了“功業(yè)莫從就,歲光屢奔迫”的精神苦悶,也融鑄著詩人對污濁的政治現(xiàn)實的感受。他的“煩憂”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煩憂”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說,這是對他長期以來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個藝術(shù)概括。憂憤之深廣、強烈,正反映出天寶以來朝政的愈趨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愈趨困窘。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尖銳矛盾所引起的強烈精神苦悶,在這里找到了適合的表現(xiàn)形式。破空而來的發(fā)端,重疊復沓的

23、語言(既說“棄我去”,又說“不可留”;既言“亂我心”,又稱“多煩憂”),以及一氣鼓蕩、長達十一字的句式,都極生動形象地顯示出詩人郁結(jié)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一觸即發(fā)、發(fā)則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tài)。三四兩句突作轉(zhuǎn)折:而對著寥廓明凈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這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畫圖,也展示出詩人豪邁闊大的胸襟。從極端苦悶忽然轉(zhuǎn)到朗爽壯闊的境界,仿佛變化無端,不可思議。但這正是李白之所以為李白。正因為他素懷遠大的理想抱負,又長期為黑暗污濁的環(huán)境所壓抑,所以時刻都向往著廣大的可以自由馳騁的空間。目接“長風萬里送秋雁”之境,不覺精神為之

24、一爽,煩憂為之一掃,感到一種心、境契合的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也就油然而生了。下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寫主客雙方。東漢時學者稱東觀(政府的藏書機構(gòu))為道家蓬萊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閣指秘書省,李云是秘書省校書郎,所以這里用“蓬萊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剛健遒勁的“建安風骨”。上句贊美李云的文章風格剛健,下句則以“小謝”(即謝朓)自指,說自己的詩象謝朓那樣,具有清新秀發(fā)的風格。李白非常推崇謝朓,這里自比小謝,正流露出對自己才能的自信。這兩句自然地關(guān)合了題目中的謝朓樓和校書。七、八兩句就“酣高樓”進一步渲染雙方的意興,說彼此都懷有豪情逸興、雄心壯志,酒酣興發(fā),更是飄然欲飛,想登上青天攬取明

25、月。前面方寫晴晝秋空,這里卻說到“明月”,可見后者當非實景?!坝稀痹圃?,也說明這是詩人酒酣興發(fā)時的豪語。豪放與天真,在這里得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攬月,固然是一時興到之語,未必有所寓托,但這飛動健舉的形象卻讓讀者分明感覺到詩人對高潔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這兩句筆酣墨飽,淋漓盡致,把面對“長風萬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揚情緒推向最高潮,仿佛現(xiàn)實中一切黑暗污濁都已一掃而光,心頭的一切煩憂都已丟到了九霄云外。然而詩人的精神盡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馳騁,詩人的身體卻始終被羈束在污濁的現(xiàn)實之中?,F(xiàn)實中并不存在“長風萬里送秋雁”這種可以自由飛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滿中野,菉葹盈高門這

26、種可憎的局面。因此,當他從幻想中回到實里,就更強烈地感到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更加重了內(nèi)心的煩憂苦悶?!俺榈稊嗨?,舉杯銷愁愁更愁”,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轉(zhuǎn)折,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出現(xiàn)的?!俺榈稊嗨鳌钡谋扔魇瞧嫣囟挥讵殑?chuàng)性的,同時又是自然貼切而富于生活氣息的。謝朓樓前,就是終年長流的宛溪水,不盡的流水與無窮的煩憂之間本就極易產(chǎn)生聯(lián)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煩憂的強烈愿望中引發(fā)出“抽刀斷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聯(lián)系密切,從而使它多少具有“興”的意味,讀來便感到自然天成。盡管內(nèi)心的苦悶無法排遣,但“抽刀斷水”這個細節(jié)卻生動地顯示出詩人力圖擺脫精神苦悶的要求,這就和沉溺于苦悶而不能

27、自拔者有明顯區(qū)別?!叭松谑啦环Q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崩畎椎倪M步理想與黑暗現(xiàn)實的矛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于“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只能找到“散發(fā)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這結(jié)論當然不免有些消極,甚至包含著逃避現(xiàn)實的成分。但歷史與他所代表的社會階層都規(guī)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李白的可貴之處在于,盡管他精神上經(jīng)受著苦悶的重壓,但并沒有因此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詩中仍然貫注豪邁慷慨的情懷?!伴L風”二句,“俱懷”二句,更象是在悲愴的樂曲中奏出高昂樂觀的音調(diào),在黑暗的云層中露出燦爛明麗的霞光?!俺榈丁倍?,也在抒寫強烈苦悶的同時表現(xiàn)出倔強的性格。因此,整首詩給人的感

28、覺不是陰郁絕望,而是憂憤苦悶中顯現(xiàn)出豪邁雄放的氣概。這說明詩人既不屈服于環(huán)境的壓抑,也不屈服于內(nèi)心的重壓。思想感情的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藝術(shù)結(jié)構(gòu)的騰挪跌宕,跳躍發(fā)展,在這首詩里被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了。詩一開頭就平地突起波瀾,揭示出郁積已久的強烈精神苦悶;緊接著卻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秋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扶搖直上九霄,然后卻又迅即從九霄跌入苦悶的深淵。直起直落,大開大合,沒有任何承轉(zhuǎn)過渡的痕跡。這種起落無端、斷續(xù)無跡的結(jié)構(gòu),最適宜于表現(xiàn)詩人因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尖銳矛盾而產(chǎn)生的急遽變化的感情。自然與豪放和諧結(jié)合的語言風格,在這首詩里也表現(xiàn)得相當突出。必須有李白那樣闊大的胸襟抱負

29、、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駕馭語言的能力,才能達到豪放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這首詩開頭兩句,簡直象散文的語言,但其間卻流注著豪放健舉的氣勢?!伴L風”二句,境界壯闊,氣概豪放,語言則高華明朗,仿佛脫口而出。這種自然豪放的語言風格,也是這首詩雖極寫煩憂苦悶,卻并不陰郁低沉的一個原因。全詩如歌如訴,情感起伏漲落,韻味深長,一波三折,章法騰挪跌宕,起落無端,斷續(xù)無跡,語言明朗樸素,音調(diào)激越高昂,達到了豪放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7-9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長安街上的土地,在早春細雨的滋潤下,變得松軟濕潤起來,遠看草色青青,近看卻沒有綠色。這正是一年春光中的大好的時節(jié),遠遠勝過滿城楊柳如煙的盛春景色。韓

30、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提倡先秦兩漢的文章,世盛稱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長慶三年(823年)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稱復雜難理,在韓愈整治下,社會安定,盜賊止,米價不敢上。后相繼調(diào)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韓愈因病卒于長安,終年五十七歲。此詩作于長慶三年(823)早春。張水部是水部員外郎張籍。唐代古文大家韓愈的七絕早春呈水部

31、張十八員外一共兩首,本詩是第一首。這首小詩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早春風景圖畫。首句一個“潤”字寫出了春雨的及時與可貴,正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大地經(jīng)過嚴冬,現(xiàn)在萬物正在復蘇蒙生,多么需要雨水的滋潤啊,就在這時,春雨就悄悄地來了。更妙的是詩人又把這滋潤萬物的及時春雨比“酥”,如同酥油一樣難能可貴,真是“春雨貴如油”哇。再看“草色遙看近卻無”,寫出了一種常人所不曾想象的早春景象,一片片野草沾了春雨之后,遠看似是泛起了綠色,可近看卻有什么都沒有,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那種朦朧美。仿佛一幅給了人們以春的希望的淡綠山水畫?!白钍且荒甏汉锰?,絕勝煙柳滿皇都”與前兩句

32、截然不同,前兩句作者對春之喜愛是流露于字里行間,作者的感情是通過所描寫的景色間接地表現(xiàn)出來的,而這兩句則是對初春景色直接的贊美,那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景象,遠遠超過了盛春時節(jié)的滿城煙柳。描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截取早春加以詠嘆,認為早春比盛春景色更優(yōu)美,可謂思維獨到,別運匠心。從前兩句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比了別人不曾比事物“酥”,詩人感悟了常人所不曾有過的感悟遠看有而今看卻無,以超凡的手法“寫出了人人胸中有,而人人筆下卻無的北方早春獨特景象”。而后兩句的直接抒情,更不乏畫龍點晴功力,把詩意境向更高處的推進了一檔。無題李商隱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

33、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jié)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fā)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詩的內(nèi)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皷|風”句點了時節(jié),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

34、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shè)想:但愿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這首詩寫作年代不明,有說作于開成三年(838)婚王氏之前。就內(nèi)容而言,吳、馮、張、汪諸家皆以為寓意令狐氏之作?;蛑^進士方及第后,調(diào)弘農(nóng)尉時,寓意君王之作。然皆屬猜度而無實證。從明顯描寫的內(nèi)容看,似是一首愛情詩。首句言相見難得,離別難堪。二句以百花無力象征為離別相思之情所困擾,情緒低落。三、四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詩的重心,言相愛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五、六句設(shè)想象被懷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離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關(guān)切、珍重之意。結(jié)尾說相距本不遠,但既難相見,又難通音

35、信,希望能有人代為傳遞信息,帶去問候。如此解說,則這場戀愛必是難有成果的苦戀。另一種可能是:此詩并無本事,只是作者抒寫一種經(jīng)過概括、提純的生活體驗,或者是愛情體驗,或者是友情體驗,或者兼而有之。如此,則是托男女之情而寓意人生??傊?,此詩乃義山詩中最為傳誦的名篇,綿緲深沉而不晦澀,華麗而又自然,情懷凄苦而不失優(yōu)美。相見歡 李煜一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勾,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緒,想要減斷,卻怎樣也減不斷,想好好梳理,卻更加的雜亂,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李煜937978,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96

36、1年嗣位,史稱南唐后主。即位后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 975年,宋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卒。據(jù)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他精于書畫,諳于音律,工于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后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后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林花謝了春紅”,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xù)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

37、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fā),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盁o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zhuǎn)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xiàn)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里,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半僦瑴I”,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

38、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狀如胭脂?!半僦瑴I”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于“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癡、眷變難舍的情態(tài),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xiàn)的悵惘與迷茫。結(jié)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氣呵成益見悲慨?!叭松L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shù)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李后主的愁卻是“剪不

39、斷,理還亂”,可見愁之深,恨之長。有這樣的深愁長恨,其心中的滋味該是什么樣呢?“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皠e是”,就是不同于一般,這是由君主變?yōu)榍敉降奶厥庾涛?。這種滋味,凡人未能嘗試,只有自家領(lǐng)略。其為酸甜,抑或苦辣?其為煩惱,抑或悔恨?自己親身嘗過,尚且說不出,則他人豈可道哉?此所謂“無聲勝有聲”,此種無言之哀,更勝于痛哭流涕之哀。登飛來峰 王安石飛來峰上聳立著高高的寶塔,我聽見雞叫便看太陽升起。不怕會有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因為人已站在最高層的地方。王安石是封建社會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詩人和散文大師。他在北宋文壇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詩繼承了杜甫、韓愈的傳統(tǒng),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獨創(chuàng)性,無論是思想

40、內(nèi)容或是藝術(shù)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飛來峰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現(xiàn)在的浙江寧波)做知縣,任滿以后回江西臨川故鄉(xiāng),路過杭州的時候,寫了這首詩。這一年王安石三十歲。 第一句“飛來峰上千尋塔”,八尺是一尋,千尋塔是極言塔高。第二句“聞?wù)f雞鳴見日升”的“聞?wù)f”,就是“聽說”。作者說: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升起。第三、四句寫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層,站得高自然看得遠,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覽無余,不怕浮云把視線遮住?!爸痪壣碓谧罡邔印钡摹熬墶?,當“因為”、“由于”講。我們不要小看這首登高游覽的小詩,它體現(xiàn)了詩人的理想和抱負。 雞鳴看日出是

41、很壯麗的景致。今天我們還把太陽比革命領(lǐng)袖,把陽光普照大地象征革命的輝煌勝利。在北宋仁宗時候,國家表面上平安無事,實際上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銳起來了。王安石作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他懷著要求變革現(xiàn)實的雄心壯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國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嶺塔頂,就聯(lián)想到雞鳴日出時光明燦爛的奇景,通過對這種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對自己前途的展望?!安晃犯≡普谕邸边@句看去很淺近,其實是用了典故。西漢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讓皇帝受到蒙蔽(陸賈;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寫過兩句詩:“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