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經(jīng)典人生哲理語錄_第1頁
曾國藩經(jīng)典人生哲理語錄_第2頁
曾國藩經(jīng)典人生哲理語錄_第3頁
曾國藩經(jīng)典人生哲理語錄_第4頁
曾國藩經(jīng)典人生哲理語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曾國藩經(jīng)典語錄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 為子孫做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獨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   吾常見夸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甘苦自得。  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憂

2、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煨氖聛恚幹缘?,方不為快心所惑。   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

3、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無質(zhì)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綺語背道,雜學亂性。   知足則樂,務(wù)貪必憂。   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立身之道,內(nèi)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口腹不節(jié),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4、。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jié)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   沽虛譽于小人,不若聽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一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才智英敏者

5、,宜加渾厚學問。   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只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信算命,信風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   尖酸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   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姑息必成大忍(過),面譽必至背非。   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   人該省事

6、,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好談己長只是淺。   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才覺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人倫明,則禮樂興。   二十年來治

7、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到老始知氣質(zhì)駁,尋思只是讀書粗。   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人要為善,先要明善始得。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yīng)事有力。   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今人計較擺布人,費心心

8、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shù),自損了元氣。   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tài),決不可做憊賴人。   當至忙促時,要越加檢點。當至急迫時,要越加飭守。當至快竟時,要越加謹慎。   盤根錯節(jié),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要與世間撐持事業(yè),須先立定腳跟始得。   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zhí)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聽言當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jù),往往多失。  有惻隱之心者,必有羞惡。

9、  人于平旦不寐時,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   舉世惟一真字難得。   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  求靜是初學收心之法,若只在靜上用工,久之習成驕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動心,正是從人情物理是非毀譽中磨煉出來,到得無動非靜,乃真靜矣。   居心不凈,動輒疑人。人自無心,我徒煩擾。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胸中只擺脫

10、一戀字,便十分爽凈,十分自在。人在最苦處只是此心沾泥帶水,明是知得,不能斷割耳。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決不令為邪欲所勝,方是功夫。   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yǎng)心者,先治其氣。   圣賢成大事者,皆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之心來。   易搖而難定,易昏而難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則定而明。   君子事來而心始見,事去而心隨空。   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每日默檢,要見這念頭自德性上發(fā)出,自氣質(zhì)上發(fā)出,自習識上發(fā)出,自物欲上發(fā)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識得本來面目,初學最要如此。  服金石酷烈之藥,必致?lián)p命。即坐功服氣,往往損人,

11、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氣和平,卻疾多壽。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從容,可得乎?   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閑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   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茍炫于外,鮮有不敗者。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習靜,寡能者可以節(jié)勞。   一國有一國之氣,一家有一家之氣,一身有一身之氣,元氣者,生氣也。能養(yǎng)生氣,則日趨于盛矣。   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凡仁心之發(fā),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zhuǎn)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

12、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fā)。   去其不善而勉進于善,是謂之善學。   為己之學,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為人之學,徇人至于喪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   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學者能高眾也,毋以勝人,行標俗也,毋以繩人,免矣。   學貴有常,又貴日新。日新若異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造詣不盡者,天下之人品;讀不盡者,天下之書。   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讀經(jīng)要就情事參理道,

13、讀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智從學問聰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強為,強為之智便成愚詐。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學則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棄也。孝其所以當孝,弟其所當?shù)埽允嵌浦?,則亦圣人而已矣。   學莫貴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則知之非也。今之所謂博聞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聞見。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學者有益,須是日新。   古之學者為己,其終至于成物。今之

14、學者為物,其終至于喪己。(古代學習的人為了完善自我而學習,最終成為知名人物;今天學習的人為了知為知名人物而學習,最終喪失了自己)   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責己者當知天下國家無皆非之理。故學至于不尤人,學之至也。   學習和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   為學從切實際出發(fā),自不落空。   圣賢領(lǐng)要之語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蔽U?,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見之難而晦之易也。   讀書不獨變?nèi)?/p>

15、氣質(zhì),且能養(yǎng)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   人莫不剛愎自信,剛愎自信,即是自絕,誰敢語以至道。凡人有才氣而復虛己問者,實大難得。   君子之學也,憂不得乎實,不憂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憂不崇其德,不憂官之不崇也。   學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繼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踐之耳。   古之為師者,以誠教,弟子亦以誠學。今之為師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勝名而餌利,不亦惑乎?   古之學者,知即為行,事即是學,今之學者,離行言知,外事言學。   心理要寬平,識見要超卓,規(guī)模要闊遠,踐履要篤實,能此四者,可以言學矣。   少

16、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或師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視為等夷,漸至慢褻,則不復能受其益矣。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覬福慮禍,故強為善而不敢為惡,下愚憨不畏禍,故肆為惡而無所忌憚。   一毫善行皆可為,勿徼福望報;一毫惡念不可萌,當知出乎爾者反乎爾。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為富貴所淫,則其視所物也輕,自然進退不失其正。   矜名譽,畏譏毀,自好也。忘檢制,肆偷惰,自棄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導之使為善也。自棄者,民之為

17、下矣。   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見其為小人。故曰:“終生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余。”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愛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易責人而樂譏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無遺行,后可責人;家罔闕事,后可譏俗。   君子直不發(fā)人所不白;清不矯人所不堪;剛不絕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強人所不勝。       乍得勿與,乍失勿取,乍怒勿責,乍喜勿諾。  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

18、160; 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得失有定數(shù),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yīng)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行事常思退一步。   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見人耳語,不可竊聽。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議我短長,聞之未免動意,且使其人慚愧無地自容矣。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

19、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yīng)。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皩Sy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diào)劑人情,發(fā)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盤庚遷殷,武伐紂,三令五申,猶恐弗從。蓋恒情多隱于遠識,小人不便

20、于己私,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   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存心君子,自得之體驗中耳。   恒言平穩(wěn)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wěn)。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wěn),故君子居易。   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從容,而失之急遽。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yǎng)奮發(fā)于定之中耳。 

21、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處。   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   既不俗為小人,即不勉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天物愚者真,智者偽;愚者完,智者喪。   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一分,此之謂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數(shù)做去,必有后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

22、則可以全好。   規(guī)模先要個極大,意思先要個安閑。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群下樂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見背后之一寸。故達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覺也。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   事后論人,局外論人,是學者大病。事后論人,每將智人說得極愚。局外論人,每將難事說得極易。二者皆從不忠不恕生出。  

23、; 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shù)自窮。  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學,借困衡為砥礪,不但順受而已。   非望之福,禍必繼之。急當恐懼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驕則不可救矣。   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

24、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人之心責己,是謂大勇。   任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shè)身利害之中。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報,若市道,吾實恥之。   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   處事當務(wù)詳慎,不可盡興燥脾。凡飲食舉動言語筆墨,盡興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無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殺身,終至殺身而有余也。   遇疾惡太嚴之人,不可輕意在他前道人短處,此便是澆油入火

25、,其害與助惡一般。   優(yōu)娼輩好嗤笑人,而敢為無禮,此自不賤本色。其趨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yīng),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君子與小人斗,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為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有一種人以姑息匪人市寬厚名,有一種人以毛舉細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寬,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無所容。   勿以人負我而

26、隳為善之心,當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嘗責報也。縱遇險徒,止付一笑。   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guī)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guī)人之旨矣。   陰,小人者。陽,君子也。進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畢矣。   輕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輕信。   術(shù)字亦有不可少處,但必不得已而后用。專意利人而用,謂之圣賢。可不必用而用,專意利己而用,謂之奸雄。   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名節(jié)之于人,不金

27、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jié),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jié)難保。   世不若不求利,即無害。若不求福,即無禍。   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人事,自壞心術(shù)耳。   賤不謀貴,外不謀內(nèi),疏不謀親。   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興,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   寧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外重者內(nèi)輕,故保富貴而喪名。節(jié)內(nèi)重者外輕,故守道德而樂貧賤。   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亂世之名,以少取為貴。 

28、 名節(jié)至大,不可妄交非類。   居鄉(xiāng)勿為鄉(xiāng)愿,居官勿為鄙夫。   經(jīng)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多一分享用,減一分志氣。  責備賢者,須全得愛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則為小人者,反極便宜。   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   向人說貧,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貧,嘵嘵者可厭也。   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

29、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托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nèi)釣閯偅磺鍎t易刻,惟襟懷閑遠,則可化刻為厚。   儉以養(yǎng)廉,譽洽鄉(xiāng)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

30、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小人其心,君子其飾,名是而實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一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謂之廉。   改過則長善矣,甘貧則足用矣。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毀譽,是有待于外也。   水不能不遇風,長川巨浸,泓澄無底,雖大風不能使之濁。心不能不應(yīng)物,欲盡理

31、明,表里瑩徹,雖酬酢萬變,不能使之昏。無風則清,有風則濁者,塵滓之伏于下也;靜之則明,動之則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有理義以養(yǎng)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yǎng),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短不可護,護則終短。長不可矝,矝則不長。尤人不如尤己,如圓不如好方。用晦則天下莫與汝爭智,“折”去“斤”加“為”謙則天下莫與汝爭強。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納者仲尼所臧。妄動有悔,何如靜而勿動?太剛則折,何如柔而勿剛。吾見進而不己者敗,未見退而自足者亡。為善則游君子之域,為惡則入小人之鄉(xiāng)。吾將書紳帶以自警,刻盤盂而思防。豈若長存于座右,庶鳳夜之不忘。 

32、60;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皆。爾曹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   靜坐然后知平日之氣??;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費間;閉戶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   天下有三門,繇于情欲,入自禽門;繇于禮義,入自人門;繇于獨智,入自圣門。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夫志心篤行之術(shù),長莫長于搏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33、,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對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為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shù)一二,故君子養(yǎng)心以靜也。   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好譽者,常謗人;市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治水。??制渎闹?。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也。   務(wù)名者害其身,多財者禍其后。善惡報緩者非天綱束,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如雷雨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