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03標(方案)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6/fddf1bc2-5a81-4cb9-acca-dec033ae0e96/fddf1bc2-5a81-4cb9-acca-dec033ae0e961.gif)
![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03標(方案)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6/fddf1bc2-5a81-4cb9-acca-dec033ae0e96/fddf1bc2-5a81-4cb9-acca-dec033ae0e962.gif)
![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03標(方案)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6/fddf1bc2-5a81-4cb9-acca-dec033ae0e96/fddf1bc2-5a81-4cb9-acca-dec033ae0e963.gif)
![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03標(方案)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6/fddf1bc2-5a81-4cb9-acca-dec033ae0e96/fddf1bc2-5a81-4cb9-acca-dec033ae0e964.gif)
![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03標(方案)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6/fddf1bc2-5a81-4cb9-acca-dec033ae0e96/fddf1bc2-5a81-4cb9-acca-dec033ae0e9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新華廣場站測量方案 編制人: 審核人: 批準人: 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土建03標項目經理部2016年4月14日第一章 工程概況31.1本標段工程概況31.2工程環(huán)境31.2.1交通31.2.2地理位置31.2.3埋深31.2.4工程地質41.2.5水文地質41.2.6周邊建(構)筑物4第二章 作業(yè)依據與坐標系統(tǒng)42.1 作業(yè)依據42.2 采用的坐標系統(tǒng)5第三章 測量作業(yè)任務和測量管理組織機構53.1測量作業(yè)任務53.2本標段工程測量包含的范圍:53.3施工測量任務包括:53.4測量組織機構53.5測量設備配置63.6施工測
2、量流程圖7第四章 控制測量復測84.1平面控制復測84.1.1 GPS控制復測84.1.2精密導線復測114.2高程控制復測124.2.1水準測量采用:134.2.2高程控制網外業(yè)觀測要求:134.2.3觀測中注意事項:144.2.4水準測量的方法:154.2.5觀測成果計算15第五章 地面加密控制測量165.1地面導線加密測量165.2地面高程加密測量17水準測量的方法及要求:19第六章 聯(lián)系測量206.1車站底板投點測量216.2高程傳遞測量25第七章 地下控制測量257.1車站控制測量267.1.1控制點埋設方法及保護措施267.1.2控制點埋設:267.2地下水準測量27第八章 施工測
3、量278.1施工導線測量278.2車站施工測量288.3竣工測量31第九章 施工測量管理制度及技術保障措施319.1測量管理制度319.1.1測量復核制度319.1.2圖紙資料核對制度339.1.3測量記錄制度339.1.4測量成果的使用和保護制度359.1.5儀器設備使用與管理制度359.2質量保證措施359.3安全保證措施37第十章 附件3710.1儀器檢定證書、人員資質證書(復印件)37第一章 工程概況 1.1本標段工程概況新華廣場站位于新華大街與錫林郭勒北路十字交叉路口,為1、2號線同期實施的換乘站,二者采用“T型”節(jié)點換乘方案。1號線為地下兩層結構,沿新華大街成東西向設置,車站總長5
4、28.4m,標準段總寬24.7m,覆土3.75m;2號線為地下三層結構,沿錫林郭勒北路呈南北向設置。車站總長313.2m,標準段總寬24.9m,覆土3.75m,車站總建筑面積為75030.9m2,其中主體建筑面積為56604.6 m2,附屬建筑面積為18426.4 m2。車站共設置15個出入口(其中地鐵車站6個,物業(yè)開發(fā)9個)、6組風亭,和9個安全出入口。 1.2工程環(huán)境 1.2.1交通新華西街與錫林郭勒北路交叉口至文化宮路段為雙向8車道,整個路幅寬度32m(含非機動車道);新華西街與錫林郭勒北路口為十字路口,錫林郭勒路為雙向8車道,路幅寬度為32m(含非機動車道)。 1.2.2地理位置車站位
5、于新華西街與錫林郭勒北路交叉路口,1號線車站沿新華西街東西向敷設,2號線車站沿錫林郭勒北路南北向敷設。 1.2.3埋深1號線車站標準段基坑深度約為17.36m,兩端頭井基坑深度約為19.05m;2號線車站標準段基坑深度約為24.6m,北端頭基坑深度約為26.5m,南端頭基坑深度約為25.2m。 1.2.4工程地質根據鉆探資料及室內土工試驗結果,按地層沉積年代、成因類型,工程涉及深度范圍內劃分為以下三個大的沉積構造單元:上部為現(xiàn)代堆積層及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Q4ml、Q4al+pl);中部為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沖洪積層(Q3al+pl);下部以下為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湖泊相沉積層(Q2l),前兩個沉積構造
6、單元地層顏色以黃色、黃褐色為主,成份以砂性土為主,第三個沉積構造單元地層以灰綠色、灰黑色黏性土為主。 1.2.5水文地質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人工降水垂直入滲補給,其次為地表水的入滲補給和灌溉補給。場區(qū)內地下水流向總體自東北向西南流動。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為人工開采和自然排泄,人工開采主要以農田灌溉、工業(yè)用水、生活用水為主;自然排泄包括蒸發(fā)及向下游側向流出。 1.2.6周邊建(構)筑物車站處于呼市商業(yè)繁華地段,周邊建筑物主要有內蒙古電視臺辦公樓、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辦公樓、昭君大酒店、呼鐵局科技大廈、信息大廈、尚華精品酒店、巴彥塔拉飯店、呼鐵局西配樓及沿街商鋪等。第二章 作業(yè)依據與坐標系統(tǒng) 2.
7、1 作業(yè)依據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guī)范(GB 50308-2008);2、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T 8-2011);3、工程測量規(guī)范GB 50026-2007;4、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 50299-2003;5、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B/T 12897-2006;6、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B/T 12898-2009;7、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測量管理及考核辦法(暫行)。 2.2 采用的坐標系統(tǒng) 控制點平面坐標采用呼和浩特市獨立坐標系;高程系統(tǒng)采用呼和浩特市獨立高程系。 第三章 測量作業(yè)任務和測量管理組織機構 3.1測量作業(yè)任務 測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
8、工程施工提供準確的定位信息、實時監(jiān)控量測施工進程、地面、隧道相關變化量及周邊建(構)筑物、管線等的影響變化,確保工程順利進行和工程施工安全。 3.2本標段工程測量包含的范圍: 新華廣場車站的測量工作。 3.3施工測量任務包括:(1)控制網復測; (2)地面控制加密測量;(3)聯(lián)系測量;(4)地下控制測量; (5)車站結構物測量:主要為結構物的平面及高程測量的放樣測量;(6)竣工測量。 3.4測量組織機構 項目部測量工作由總工程師全面管理,下設測量主管一名,負責具體的施工測量工作管理及安排;專職測量員3名,負責現(xiàn)場施工測量放樣及內業(yè)資料的整理。整個測量工作實行“測量工對測量工程師負責、測量工程師
9、對測量主管負責、測量主管對項目總工程師負責”的層層負責制。測量組織機構人員名單姓名職 務職 責資格證書張斌項目總工全面負責測量工作管理工程師證王寧波工程部長負責具體的施工測量管理工程師證任凱測量主管負責具體的施工測量管理及內業(yè)管理測量證高戰(zhàn)衛(wèi)測量工程師負責現(xiàn)場控制測量及內業(yè)整理實施測量證王猛測量工程師負責現(xiàn)場控制測量及內業(yè)整理實施測量證李波測量員現(xiàn)場施工放樣及復測的實施測量證趙幫興測量員現(xiàn)場施工放樣及復測的實施測量證 3.5測量設備配置 根據工程特點和控制要求,測量儀器由項目部統(tǒng)一配備。全站儀與水準儀每年鑒定一次測量儀器設備儀器/設備名稱型號規(guī)格精度等級數量產地是否鑒定備注徠卡全站儀TS06P
10、LUS±2(2mm+2ppm)1臺瑞士是徠卡全站儀TC702±2(2mm+2ppm)1臺瑞士是電子水準儀天寶DiNi030.3mm/km1臺美國是銦鋼尺2m1mm1對瑞士是光學水準儀蘇一光DSZ20.5mm/km1臺套中國是 3.6施工測量流程圖再次復測施工復測控制加密測量定期復測施工測量聯(lián)系測量竣工測量不合格合格交工設計交接樁報監(jiān)理單位和第三方合格合格重要工序控制測量部分需經監(jiān)理、第三方測量審核通過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第四章 控制測量復測按照測量工作應遵循的“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則,本工程的施工測量首先要進行施工控制測量作業(yè),來控制、指導后續(xù)工作的順利進行。
11、施工控制測量成果必須申報給監(jiān)理及第三方,經審批同意后,方可進行放樣測量等作業(yè)。 4.1平面控制復測第三方對精密導線控制網進行了現(xiàn)場交樁,所布控制網為GPS首級控制網和精密導線控制網組成。本工程交接樁時間為2016年4月12日,樁點共有12個,其中導線點7個IDT37、IDT36、IDT35、IDT34、IDT33、IDT32、IDT31其中(IDT31、IDT32、IDT33、IDT36 、IDT37為鄰標共用樁),GPS點2個,IIGPS10、IIGPS11,與相鄰標段GPS06、GPS07可以組網,水準點3個01II10、01IIS03、01II11(01II10、01II11)為鄰標共用
12、水準點。 4.1.1 GPS控制復測(1)按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guī)范要求,GPS測量技術指標如表1示:表1 GPS測量技術指標平均邊長(km)最弱點點位中誤差(mm)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mm)與現(xiàn)有城市控制點的坐標較差(mm)不同線路控制網重合點坐標較差(mm)最弱邊的相對中誤差(mm)2±12±101/1000005025 (2)衛(wèi)星定位控制網相鄰點間基線精度按下式計算:式中:為標準差,即基線向量的弦長中誤差(mm);為固定誤差(mm);為比例誤差系數(1×10-6);為相鄰點的距離(km) (3)GPS定位控制網觀測要求:1、天線定向標志指向正北,且經整
13、平、對中后其對中誤差應小于1mm;2、每時段觀測前后量取天線高各一次,兩次互差小于2mm,應取兩次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3、嚴格按規(guī)定的作業(yè)時間開機作業(yè),保證同步觀測同一組衛(wèi)星;觀測開始后,應及時記錄外業(yè)觀測表信息并隨時注意衛(wèi)星信號和信息內存情況;4 作業(yè)中使用對講機,離GPS接收機10m以外。5 保證質量的主要措施和要求 a每時段測完后需檢查儀器的對中、整平。 b測量原始記錄清晰,天線高、開關機時間、地點、點號、日期、儀器編號、控制網名等需記錄完善,由小組長檢查。6 觀測結束后,應及時對存儲介質上的數據進行拷貝,并應及時將外業(yè)記錄結果錄入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7 返工重測對于基線解算模糊度不通過
14、的必須重測,對不滿足重復基線較差、同步環(huán)、異步環(huán)等各檢驗指標的時段應進行返工測量。8數據處理 基線解算時采用廣播星歷,使用LGO7.0.1(GPS后處理軟件)進行基線解算,采用CosaGPS 進行GPS網平差?;€解算應做以下檢核統(tǒng)計工作:(1) 重復基線測量的差值mm(2) GPS基線向量網同步環(huán)閉合差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n為閉合環(huán)邊數,為標準差,即基線向量弦長中誤差(mm)。a為固定誤差(mm),b為比例誤差系數(),d為相鄰點間的距離(km)。(3) GPS基線向量網異步環(huán)閉合差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n為閉合環(huán)邊數,為標準差,即基線向量弦長中誤差(mm)。a為固定誤差(mm),b為b為比例誤差系數
15、(),d為相鄰點間的距離(km)。(4) 無約束平差中,基線分量的改正數絕對值(、)應滿足下式:;(5) 約束平差的基線向量改正數與無約束平差的同名基線改正數的較差應滿足下式:; 4.1.2精密導線復測(1)按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guī)范要求,精密導線測量技術指標如表2示:表2 精密導線測量技術指標平均邊長(m)附合導線總長度(km)每邊測距中誤差(mm)測距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水平角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全長相對閉合差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mm)DJ1DJ235034±41/60000±2.546±51/35000±8注:n為導線的角度個數,一
16、般不超過12;(2)導線測量遵循的原則:導線測量前應對儀器進行常規(guī)檢查與校正,同時記錄檢校結果;前后視邊長相差較大需調焦時,宜采用同一方向正倒鏡同時觀測法,此時一個測回中不同方向可不考慮2C較差的限差;水平角觀測一測回內2C較差,DJ1全站儀為9,DJ2全站儀為13;同一方向值各測回較差,DJ1全站儀為6,DJ2全站儀為9。(3)導線測量的操作方法及要求:a、當精密導線點上只有兩個方向時,按左、右角各三測回進行觀測,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的較差應小于4。b、距離往返觀測2個測回,單向測距4次(測距精度不低于1/60000)。c、水平角觀測遇到長、短邊需要調焦時,應采用盤左長邊調
17、焦,盤右長邊不調焦,盤右短邊調焦,盤左短邊不調焦的觀測順序進行觀測。d、水平角和距離觀測在大氣穩(wěn)定和成像清晰的條件下進行觀測,測線宜高出地面和離開障礙物1m以上。并應避免通過發(fā)熱體(如散熱塔、囪等)的上空及附近。e、架立儀器必須精確對中(對中誤差小于1mm)、整平,架立地面堅實不松動,測量過程中嚴禁任何人擾動儀器;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動)的影響,儀器的補償器無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補償器的補償范圍,應停止觀測。f、應避免日光直射全站儀,無法避免時應采取撐傘等措施;用于氣象改正的溫度、氣壓數據,在每測站測定一次,并在觀測手薄上做好記錄。氣象觀測時待氣壓計、溫度計與周圍環(huán)境一致后測記氣象數據,氣壓計、溫度
18、計避免受日光暴曬和輻射。測距邊氣象改正、加常數改正通過全站儀設置來自動運行,輸入數據后要認真復核。 (3)導線精度計算:導線的精度指標按照表2執(zhí)行,其中導線的方位角的方位角閉合差其值不應大于下式計算值:式中:為表2中的測角中誤差();n附合導線或導線環(huán)的角度個數導線網的測角中誤差按下式計算:式中:為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環(huán)的方位角閉合差;n為附合導線或導線環(huán)的角度個數;N為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環(huán)的個數 4.2高程控制復測 4.2.1水準測量采用: 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B/T 12897-2006)二等要求施測,其主要技術指標如表3、表4、表5所示:表3 水準網測量的主要技術指標每千米高差中數
19、中誤差(mm)水準儀型號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附合或閉合差(mm)偶然中誤差(mm)全中誤差(mm)與已知點聯(lián)測附合或環(huán)線±1±2DS1銦鋼尺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4注: 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huán)線的路線長度 表4 水準測量視線長度、視距差、視線高的要求(m)標尺類型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計差視線高度儀器等級視距因瓦DS1502.04.01.8且0.55表5 水準測量的測站觀測限差(mm)基輔分劃讀數差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0.40.61.0 4.2.2高程控制網外業(yè)觀測要求:高程控制點復測前,首先進行了現(xiàn)場勘查,檢查標石的完好性。通過復測確
20、認設計高程控制點是否滿足精度要求,點位是否穩(wěn)固可靠。測量時,為了保證精度要求,我們遵循的具體作業(yè)細則為:1)每日施測前均進行水準儀的I角檢核,I角小于15方可進行水準觀測。2)測量時,盡量保證前后視距相等,減少儀器i角對高差觀測的影響。3)用撐竿輔助安置水準尺,確保水準尺在觀測時處于豎直狀態(tài)。4)二等水準觀測,須根據路線土質尺樁或尺臺(尺臺重量不輕于5公斤)作轉點尺承,所用尺樁或尺臺數,應不少于4個。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釘。5)二等水準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一條路線的往返測,使用同一類型的儀器和轉點尺承,沿同一水準路線進行。6)連續(xù)進行所有測段的往測,隨后再連續(xù)進行該區(qū)段的返測。同一測段的往測(返
21、測)與返測(往測)分別在上午與下午進行。在日間氣溫變化不大的陰天和觀測條件較好時,若干里程的返測可同在上午或下午進行。但這些里程的總站數,不超過該區(qū)段總站數的30。7)水準觀測應在標尺分劃線成像清晰且穩(wěn)定時進行。下列情況下,不應進行觀測:日出后與日落前30分鐘內;太陽中天前后各約2小時內(可根據地區(qū)、季節(jié)和氣象情況,適當增減中午間歇時間);標尺分劃線的影像跳動而難于照準時;氣溫變化時;風力過大導致標尺與儀器不穩(wěn)定時。 4.2.3觀測中注意事項:1) 觀測前30分鐘,應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下,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設站時,須用測傘遮蔽陽光;遷站時,應罩以儀器罩。2) 在連續(xù)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的
22、三角架時,應使其中兩腳與水準路線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腳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3) 除路線轉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應接近一條直線。禁止為了增加標尺讀數,而把尺樁(臺)安置在壕溝上。4) 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其測站數均應為偶數。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標尺須互換位置,并應重新整置儀器。5)在高差甚大的地區(qū),應選用長度穩(wěn)定、偏差較小的水準標尺作業(yè)。 4.2.4水準測量的方法:1、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如下:往測奇數站上為: 后前前后 偶數站上為: 前后后前 返測奇數站上為: 前后后前 偶數站上為: 后前前后 2、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宜分別在上午、下午進行,也可以在夜間觀
23、測,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根標尺必須互換位置。 3、超限時應重測,當重測成果與原測成果比較,其較差均不超過限值時,應該取兩次成果的平均數值。 4.2.5觀測成果計算 水準測量成果的精度指標取每千米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和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中數全中誤差,限值如表3所述,其計算公式為:式中:為每千米中數高差偶然中誤差();L為水準測量的測段長度(Km); 為水準路線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n為往返測的水準路線的測段數。 式中:為每千米高差中數全中誤差(mm); W為附合線路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L為計算附合線路或環(huán)閉合差時相應路線長度(km);N為附合線路和閉合線路的條數 水準網數據在采集完成后即用科傻
24、軟件進行平差計算,計算內容包括每千米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高差全中誤差、最弱點高程中誤差和相鄰點的相對高差中誤差。第五章 地面加密控制測量 5.1地面導線加密測量由于所交接樁的平面控制點后期因施工而破壞,不方便施工放樣工作,因此要進行平面控制點的加密工作,并與相鄰標段的控制樁進行聯(lián)測。其平面加密點的埋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保護井壁宜采用鋼質材料,井壁厚度宜為10mm,井底墊圈寬度宜為50mm,井深宜為300mm;井蓋宜采用鋼質材料,井蓋直徑宜為200mm,井口標高宜與地面標高相同;平面基準點標志宜采用加工成“L”型的鋼筋置入混凝土基石中,鋼筋直徑宜為25mm,頂部可刻劃成“十”字或鑲嵌直徑1mm的
25、銅芯;混凝土基石上部直徑宜為100mm,下部直徑宜為300mm,基準點頂部距離井蓋頂宜為50mm;平面基準點可采用人工開挖或鉆機鉆孔的方式埋設。1保護井;2混凝土底座;3鋼標志點;4地面;K1井蓋直徑;K2井壁厚度;K3井底墊圈寬度;K4混凝土基石底直徑;K5混凝土基石頂直徑;K6井底墊墊圈面距監(jiān)測點頂部高度;K7基準點頂部距井蓋頂高度利用已經復測審批過的交接樁平面控制點,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用II級全站儀在基坑變形范圍以外加密平面控制點,在本標段沿線路方向附近布設地面加密點,建立附合精密導線。其外業(yè)數據采集方法、具體觀測操作流程、測量技術指標要求均采用精密導線測量要求進行測量。 5.2地面高程
26、加密測量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及施工需要,須進行高程控制點的加密工作,并與相鄰點的控制樁進行聯(lián)測。地面高程加密標石的埋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保護井壁宜采用磚砌,井壁厚度宜為240mm,井底墊圈寬度宜為370mm,井深宜為1000mm;井蓋宜采用鋼質材料,井蓋直徑宜為800mm;井口標高宜與地面標高相同;基準點應分為內管和外管,且外管直徑宜為75mm,內管直徑宜為30mm,基準點頂部距離井蓋頂宜為300mm,井底墊圈面距基準點頂部高度宜為700mm;基準點宜采用鉆機鉆孔的方式埋設,基準點底部埋設深度應至相對穩(wěn)定的土層,鉆孔底封堵厚度宜為360mm,基點底靴厚度宜為1000mm。加密點的圖示如下:1保護井;
27、2外管;3外管懸空卡子;4內管;5鉆孔(內填);6基點底靴;7鉆孔底;8地面;K1井蓋直徑;K2井壁厚度;K3井底墊圈寬度;K4鉆孔底封堵厚度;K5基點底靴厚度; K6井底墊圈面距基準點頂部高度;K7基準點頂部距井蓋頂高度利用已經復測審批過的交接樁高程控制點,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用水準儀和銦瓦尺在車站沿線左右側變形范圍以外的地方加密高程控制點,我們計劃采用附合水準路線的方式加密高程控制點。施測時,進行往返觀測。往返觀測站數應為偶數,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根標尺互換位置。外業(yè)觀測完成后利用COSAWIN平差軟件進行嚴密平差,成果報監(jiān)理及第三方審批同意后方可作為施工控制網。 高程加密測量精度評定: 根
28、據水準測量結果,本次水準測量每公里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按下式計算:式中: 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 測段長(km); n 測段數; 水準測量的方法及要求:1、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如下:往測奇數站上為: 后前前后 偶數站上為: 前后后前 返測奇數站上為: 前后后前 偶數站上為: 后前前后 2、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宜分別在上午、下午進行,也可以在夜間觀測,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根標尺必須互換位置。 3、超限時應重測,當重測成果與原測成果比較,其較差均不超過限值時,應該取兩次成果的平均數值。附合水準測量的要求應符合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308-2008中二等水準測量的各項規(guī)定。規(guī)范
29、中主要的要求如下面各表:表5-1: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每千米高差中數中誤差(mm)附合水準路線平均長度(km)水平儀等級水平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附合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偶然中誤差M全中誤差Mw與已知點聯(lián) 測附合或環(huán) 線平坦地±2±424DS1銦瓦尺往返測各一次往返測各一次±8L注:L 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huán)線的路線長度(km);采用數字水準儀測量的技術要求與同等級的光學水準儀測量技術要求相同。 表5-2:水準測量觀測的視線長度、視距差、視線高的要求(m)標尺類型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計差視線高度儀器等級視距視線長度20m以上視線長度20m以下因瓦DS1602
30、.04.00.40.3上下絲讀數平均值與中絲讀數之差基輔分劃讀數差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3.00.50.72.0注:使用數字水準儀觀測時,同一測站兩次測量高差較差應滿足基、輔分劃所測高程較差的要求。表5-3:水準測量的測站觀測限差(mm)第六章 聯(lián)系測量 聯(lián)系測量的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測量手段和方法,將地面的坐標、高程以及方位傳遞至地下,為隧道的掘進提供測量依據。聯(lián)系測量成果的精度直接關系到隧道施工是否能按照設計位置準確就位,而且聯(lián)系測量成果的精度與貫通誤差的大小直接相關,是地下施工控制測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平面聯(lián)系測量主要包括地面近井導線、投點與定向和地下近井導線三部分。 a. 地面
31、近井導線 大多數豎井在精密導線和加密控制點的控制下,一般能滿足進行聯(lián)系測量的條件,因此在進行聯(lián)系測量時,僅將所使用控制點同近井點一同復測。個別困難地點或受現(xiàn)場條件所限不能滿足聯(lián)系測量要求時,以附合導線或結點導線網形式測設近井導線,測量技術要求采用精密導線網測量技術要求。b. 投點與定向 投點與定向(聯(lián)系測量)方法較多,如一井定向,兩井定向,導線直接傳遞,均受施工現(xiàn)場客觀條件制約較大,施測現(xiàn)場必須具備一定條件,方能進行定向,而投點儀+陀螺經緯儀定向,則比較靈活,不受施工現(xiàn)場客觀條件的制約。c. 地下近井導線 地下近井導線是指定向邊與投點之間的聯(lián)絡導線。測量時一般情況下定向邊與投點之間可直接連接,
32、極個別困難條件需增加臨時點亦不得使導線多于三站 6.1車站底板投點測量方法一:利用經第三方與監(jiān)理批準的地面平面控制點以附合導線形式,將坐標鋼絲懸吊傳遞至底板導線點。采用鋼絲懸吊方法時,地面、地下近井導線測量觀測技術要求同精密導線。1、在同一豎井內懸掛兩根鋼絲組成聯(lián)系三角形,如有條件時懸掛三根鋼絲組成雙聯(lián)系三角形。每次定向應獨立進行三次,取三次平均值作為定向成果。2、井上、井下聯(lián)系三角形應滿足下列要求:(1) 鋼絲間的距離a應盡可能長;(2) 定向角a、a¢盡可能小,一般應小于1°,成直伸三角形;(3) b/a及b¢/a¢的比值應盡可能小,一般應小于1.5
33、。3、聯(lián)系三角形邊長測量可采用光電測距或經檢定的鋼尺丈量,每次應獨立測量三測回,每測回三次讀數,各測回較差應小于1mm。地上與地下丈量的鋼絲間距較差應小于2mm。鋼尺丈量時應施加鋼尺檢定拉力,并應進行傾斜、溫度、尺長改正。角度觀測應采用不低于II級全站儀,用測回法觀測六測回,測角中誤差應在±2.5²之內。4、聯(lián)系三角形定向推算的地下起始邊方位角的較差不應大于12²,方位角平均值中誤差應在±8²之內。方法二:當車站具備兩井定向條件時,采用兩井定向方法,此時在具備投點或懸掛鋼絲的兩豎井中(相距不小于30m)各投測一個坐標點,井上井下將投點用導線連接
34、,構成兩井定向圖形。連接導線測量觀測技術要求同精密導線。方法三:鉛垂儀(鋼絲)+陀螺經緯儀組合定向時,地面、地下近井導線測量觀測技術要求同精密導線。投點測量使用不低于(2,2mm+2ppm)的全站儀水平角三測回,邊長兩測回,兩次投點誤差不大于±3mm,傳遞到隧道內坐標誤差相對于地面近井點不大于±5mm。懸吊鋼絲測量在豎井口懸吊兩根鋼絲,井上、井下同時對鋼絲進行觀測。全站儀水平角觀測四測回,邊長三測回。陀螺經緯儀定向測量,測前測后在地面已知邊上各測定三測回陀螺常數,在豎井內定向邊上進行六測回定向測量(如有兩條定向邊時,每邊各定向三測回,一條邊時對向各定向三測回)。陀螺經緯儀定
35、向時,獨立三測回零位較差不大于0.2格,測前、測后各三測回測定的陀螺經緯儀常數平均值較差小于15,各測回間方位角誤差不大于25。兩條定向邊陀螺方位角之差的角值與全站儀實測角值較差小于10。方法四:導線定向法。通過車站開挖基坑、豎井、通道向隧道內傳遞坐標和方位時,可采用導線定向方法。導線定向測量觀測技術要求同精密導線。導線直接傳遞測量應獨立測量兩次,地下定向邊方位角互差應小于12,平均值中誤差應小于±8。導線直接傳遞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具有雙軸補償的全站儀,無雙軸補償時應進行豎軸傾斜改正;(2)垂直角宜小于30°;(3)儀器和覘牌安置采用強制對中或三聯(lián)腳架法;(4)
36、測回間檢查儀器和覘牌氣泡的偏離,必要時重新整平。方法五:投點定向法。利用施工豎井或區(qū)間鉆孔向隧道底板投測兩個或兩個以上控制點,做為隧道內的起算控制點。投點定向測量獨立進行兩次,每次旋轉基座120°三個位置各測一測回。投點定向測量觀測技術要求同精密導線。投點誤差小于±3mm。地下定向邊方位角互差小于12,平均值中誤差小于±8。另外還可在區(qū)間隧道正線上采取鉆孔投點的方式向隧道內投測控制點。投測的兩點相互通視,其間距大于60m。具體操作執(zhí)行以上豎井投點相應規(guī)定。 6.2高程傳遞測量利用經第三方與監(jiān)理批準的高程加密控制點,采用懸吊鋼尺的方法進行高程傳遞測量,直接將高程傳遞
37、至底板水準點。在基坑邊懸吊鋼尺進行高程傳遞測量時,地上地下安置的兩臺水準儀應同時讀數,并應在檢定后的鋼尺上懸吊與鋼尺檢定時相同質量的重錘,將高程傳遞到基坑底板固定點上。傳遞高程時,每次獨立觀測三測回,每測回應變動儀器高度,三測回測得地上、地下高程點高差的較差應小于3mm,取最后結果的平均數加上鋼尺尺長改正數作為最終的結果,成果經第三方與監(jiān)理批準后才采用。高程傳遞測量示意圖如下:圖體6-1:高程傳遞示意圖第七章 地下控制測量地下控制測量包括地下平面控制測量和地下高程控制測量。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起算點,應利用直接從地面通過聯(lián)系測量傳遞到地下的近井點。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點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測。7
38、.1車站控制測量 在車站澆筑第一塊底板、車站1/2處、車站最后一塊底板適當位置埋設導線控制點。通過聯(lián)系測量將控制點導入車站底部埋設好的控制點,導線測量方法及技術要求按精密導線測量技術要求施測。 7.1.1控制點埋設方法及保護措施控制點埋設要穩(wěn)固,在附近作出標識,防止被破壞,不能用的點位重新埋設并施測。 7.1.2控制點埋設:車站控制點考慮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共用,有以下兩種方式:(1)采用角鋼和鋼板為材料,利用膨脹螺栓連接在結構墻上或柱上,在鋼板上焊接強制歸心標,車站左、右線各設置兩點導線點,導線點一般埋設高于底板面1.41.5米的位置便于觀測。(2)或采用事先制作好的預埋件,與底板鋼筋焊接
39、在一起,在車站澆筑第一塊底板、車站1/2處、車站最后一塊底板適當位置埋設。(3)車站每層板布設4個控制點,在每層板面鉆孔埋設測量標志,用植筋膠加固使其穩(wěn)固,在每個控制點的周圍做好警示牌加以保護。每層控制點如圖7-1。7.2地下水準測量地下高程測量以通過豎井傳遞的地下水準點高程為起算依據,以水準測量的方法,沿掘進方向布設水準點,并確定隧道、設備在豎直方向位置的關系。1、測量方法:依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308-2008中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測量,每隔200米左右在隧道底板或邊墻上埋設高程控制點,也可利用地下導線點標志作為高程控制點。在隧道沒有貫通前,地下水準路線均為支導線,為消除粗差
40、的可能,需進行往返觀測,形成閉合水準線路。水準線路往返較差、附合或閉合差為±8。2、點位埋設:高程控制點可采用導線控制點,也可單獨埋設。3、點位埋設要求:(1)水準點沿線路兩側布設,點間距300米左右,以能滿足施工要求為準,布設在距線路100米范圍內又不受施工干擾的地方。(2)實地選點在技術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水準點宜均勻布設在測區(qū)內,水準點的位置應能保證埋設標石的穩(wěn)定、安全和長期保存,并便于觀測。水準點應盡可能選在土質堅硬、安全僻靜、觀測方便和便于長期保存的地方。(3)施工高程控制點的位置應根據施工放樣的需要來確定,應保證每個分布工程部位至少有2個高程點。3、測量復核:高程控制網隨著
41、隧道的延伸逐步建立,故須在隧道貫通前進行不少于3次的全面復測,有條件時,應與聯(lián)系測量同時進行。重復測量的高程點間的較差應小于5mm,滿足要求時,應取逐次平均值作為控制點的最終成果。第八章 施工測量 8.1施工導線測量1、施工導線邊數不應超過3條,總長不應超過180米;2、施工導線點宜設置在線路中線或隧道中線上,也可埋設在其他位置;3、施工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如下表所示:儀器等級測角中誤差()測距中誤差(mm)測回數±2±414、地下施工高程測量應采用水準測量的方法,水準點宜每50米設置一個;5、施工高程測量可采用不低于DS3級的水準儀和區(qū)格式木質水準尺,按城市四等水準測量技術
42、要求進行往返觀測,其閉合差應小于±20mm; 8.2車站施工測量地鐵車站施工測量工作主要包括控制測量(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施工放樣、基坑圍護結構施工測量、基坑開挖施工測量、主體結構施工測量、竣工測量等。車站施工測量一般采用精密導線網作為平面控制測量方法,測量導線按四等導線精度要求進行。精密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如下:平均邊長(m)導線總長度(km)每邊測距中誤差(mm)測距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測回數角度閉合差()全長相對閉合差相鄰點點位中誤差(mm)35035±61/60000±2.5651/35000±8備注:N為導線的角度個數高程控制測
43、量采用城市二等水準點下布設的精密水準網,常規(guī)水準測量按城市二等水準精度指標要求,沿車站及隧道線路走向布設成附合導線。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如下:每千米高差中數中誤差(mm)附和水準線路平均長度(KM)水準儀等級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附和或環(huán)閉合差(mm)偶然中誤差全中誤差與已知點聯(lián)測附和或環(huán)線平坦地±2±424DS1銦 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8備注:L為往返測段、附和或環(huán)線的路線長度(以km計),N為單程的測站數。施工放樣測量采用極坐標法進行施測。為了加強放樣點的檢核條件,可用另外兩個已知導線點作起算數據,用同樣方法來檢測放樣點正確與否,或利用全站儀的坐標
44、實測功能,用另兩個已知導線點來實測放樣點的坐標,放樣點理論坐標與檢測后的實測坐標X、Y值相差均在±3mm以內,可用這些放樣點指導施工。 (1)基坑圍護結構施工測量采用地下連續(xù)墻圍護施工時,其連續(xù)墻中心線放樣誤差在±10mm,槽段長度(沿軸線方向)允許偏差±50mm以內,槽段厚度允許偏差±10mm以內,槽段傾斜度應小于1/300。內外導墻平行于地下連續(xù)墻中線,其放樣允許誤差為±3mm之內。連續(xù)墻施工中應測量其深度、寬度和傾斜度。連續(xù)墻竣工后,應測定其實際中心位置和與設計中心線的偏差,偏差值應小于30mm。(2)基坑開挖施工測量1)土方開挖的施工測
45、量在挖土過程中,測量人員應該密切關注,隨時抄平,重點控制開挖長度及深度,保證分層開挖的允許開挖深度,不超挖,及時支護。當挖土到離基底設計標高還有30cm時,將采用人工清底并且采用懸吊鋼尺度方法用水準儀抄平,清理完畢后釘木樁,在木樁上放出墊層頂標高。2)支撐位置的施工測量用全站儀在冠梁上放出兩個支撐中心點,用鋼尺排出中間支撐的位置,再在冠梁側面用水準儀放出標高,根據設計圖紙算出每道支撐位置的下反數。在支設支撐前用懸吊鋼尺的方法放出每一道鋼支撐的位置。(3)主體結構施工測量1)主體結構中線的定位放樣基坑開挖至底部后,應利用經監(jiān)理及業(yè)主批準的地面控制點,采用附合導線將線路中線引測到基坑底部利于保存的
46、地方,其中線縱向誤差不大于±10mm,橫向誤差不大于±3mm。還應進行高程傳遞測量,把標高傳遞到高于底板設計面處的連續(xù)墻上,作好牢固標志??刂泣c要經測量組復核,成果經監(jiān)理檢驗同意后,方可用來控制各結構的位置及標高。2)車站柱、梁、邊墻、中墻、頂板的定位放樣以車站的中線為控制基線,根據圖紙尺寸計算出相關點的坐標、標高,按數據用全站儀放出柱、梁的四個角點以及側墻內邊及中墻兩側線控制線位置,放樣下翻梁及集水井需要開挖的地方立即撒上白灰做明顯的標記,開挖至設計底標高處并進行復測。放樣允許偏差為0+3mm。頂板模板安裝過程中,應將線路中線點和頂板寬度測設在模板上,并應測量模板高程,其
47、高程測量允許誤差為0+10mm,中線測量允許誤差為±10mm,寬度測量允許誤差為-10+15mm。3)車站預埋件、預留孔洞的定位放樣車站預埋件、預留孔洞的定位放樣嚴格按照圖紙尺寸進行測量,精度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方法是以車站的中線為控制基線,將幾何圖形墨線、紅油漆彈畫于底模上。4)站臺板、軌頂風道及其預留孔洞、預埋件的定位放樣站臺板、軌頂風道及其預留孔洞、預埋件的定位放樣應使用已調整后的線路中線點和水準點。站臺沿邊線模板測設應以線路中線為依據,其間距誤差應為“正號”,最大不大于+5 mm。站臺模板高程測設誤差宜低于設計高程,最大不小于-5 mm。 8.3竣工測量竣工測量是指在建筑物和構筑
48、物竣工驗收時,為獲得工程建成后的各建筑物和構筑物以及地下管網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等資料而進行的測量工作。隧道竣工測量包括隧道軸線檢測和隧道凈空斷面測量。 (1)隧道軸線檢測以施工控制導線點為依據,利用區(qū)間施工控制中線點組成附合導線。軸線點的間距直線段每20m檢測一次;曲線段每15m檢測一次。曲線半徑小于500時,每10m檢測一次。(2)隧道凈空斷面測量以測定的中線點為依據,直線段每6m ,曲線段5米間距測量隧道結構橫斷面,結構斷面可采用全站儀進行施測,測定斷面里程誤差允許±50mm,斷面測量精度允許誤差為±10mm。第九章 施工測量管理制度及技術保障措施 9.1測量管理制度 9
49、.1.1測量復核制度(1)測量工作必須堅持公司精測隊、項目部測量組、工區(qū)測量組三級測量復核制。(2)執(zhí)行行業(yè)測量技術規(guī)范。按照規(guī)范技術要求進行測量設計作業(yè)和檢測,確保各項測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3)嚴格執(zhí)行開工前的交接樁復核制度:根據業(yè)主提供的有關導線點、水準點點位和資料,第三方提交精測線路樁及資料。形成業(yè)主、設計、駐地監(jiān)理各方共同接樁文件紀要。在接樁后,會同駐地監(jiān)理工程師進行復測和對樁點進行保護,并于交接樁后15天上報復測情況及處理措施報告,報建設監(jiān)理總部審 (4)進行建立行之有效的測量多級復核制度,所有控制測量均須經上級部門精測隊復核。由駐地監(jiān)理對工程的控制、放樣及其它測量工作均須再次進
50、行復核。(5)工地測量組在施工現(xiàn)場出具的測量成果除計算人在現(xiàn)場自查自核外,回到駐地后應由復核人對照施工圖紙再次進行仔細的復核;對測量組其他人員出具的各種成果,測量負責人必須不定期進行抽查,并對工程重要部位的測量成果進行復核并在成果底稿上簽字確認。(6)凡新的工序首次施工測量放樣交底,同一道工序但設計尺寸有明顯變化時的首次施工測量放樣交底,必須經項目總工程師或總工程師委托副總工程師、工程部長、熟悉測量的技術人員中一人參與現(xiàn)場放樣并簽字審核后方可實施,且測量負責人必須參與現(xiàn)場放樣或對放樣資料進行復核計算。(7)測量組出具的測量放樣交底必須繪制交底圖,交底圖中要標清放樣部位與主體工程的關系,尺寸標注
51、要準確、清楚。(8)測量交底必須在現(xiàn)場由測量組和施工負責人或值班工程師以書面形式交接,交接點不清時,不得施工,在特殊情況下,須采用口頭式對施工人員進行測量交底時,應做好測量交底記錄。(9)開工前項目工程部、測量組必須對施工圖紙上結構尺寸進行全面復核,確認測量計算所采用的設計數據正確無誤,當發(fā)現(xiàn)圖紙數據與復核結果不符合時應及時與設計單位聯(lián)系解決,以防止設計圖中設計施工數據錯誤導致計算成果發(fā)生錯誤;嚴禁使用未經設計部門認可的非正式圖紙中的數據作為測量成果計算的依據。(10)施工過程中項目總工須對測量組測量成果及原始記錄進行不定期抽樣檢查,復核部分測量成果,監(jiān)督并指導測量作業(yè)按規(guī)范操作。(11)工地
52、測量組應定期對施工區(qū)域內重要控制點的穩(wěn)定性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點位移動后及時停用該點成果并上報,待下次復測時重新加設或改移;外業(yè)放樣時,應對已放樣點位進行部分檢查,有條件時,采用不同測量方法、不同的測量路徑、不同的設備和人員對放樣成果進行檢查。 9.1.2圖紙資料核對制度 施工圖下發(fā)后,項目技術部門要組織各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圖紙審核。主要內容:(1)各專業(yè)施工圖的張數、編號與圖紙目錄是否相符,是否為正式施工圖并經設計單位正式簽署。(2)施工圖紙、施工圖說明、設計總說明是否齊全明確,三者有無矛盾。(3)設計資料是否符合現(xiàn)場地形地質情況,設計要求的施工方法是否可行。(4)線路平面位置和縱向坡度是否符合設計
53、規(guī)范,構造物設計位置是否合理。(5)構造物尺寸、標高、預留孔和預埋件的位置是否正確。(6)圖紙上構配件的編號、規(guī)格、型號、數量與合同工程數量清單是否一致。(7)分項工程數量是否遺漏,匯總數量有無錯誤,計算工程數量與圖紙數量是否相符。(8)圖紙審核后,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做好記錄,提出建議,提交圖紙會審時進行研討解決。 9.1.3測量記錄制度(1)一切原始觀測記錄和注記必須在現(xiàn)場隨測隨記,嚴禁私自涂改、轉抄、偽造和憑記憶補記,文字與數字應力求清洗、整齊、美觀。(2)所有觀測記錄手薄必須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頁,記錄中間也不得無故留下空頁;因超限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觀測記錄作廢劃去,應說明原因注與旁邊,不得撕毀
54、、涂抹,測量現(xiàn)場的原始記錄用圓珠筆或簽字筆填寫;對采用電子記錄的作業(yè)應遵守相關規(guī)定。(3)對司鏡人員的報數記錄人員必須進行“回讀”,報數與回讀均要大聲、清晰,回讀與報數不一時司鏡人員必須進行重報,直至二者一致;報數或回讀的數據位數要全,度(讀三位)、分(讀兩位)、秒(讀兩位或按儀器精度、測量精度要求加讀小數點后一位)儀器顯示位數不足時,前面補零報全,角度單位“度”、“分”、“秒”可不報,但要短暫停頓;距離、高差和秒位的小數點必須讀出;觀測過程中司鏡人員、記錄人員注意力要集中,不得與其他人交談。(4)水平角測量時,記錄員應按照記錄表格逐項計算,嚴禁采用只計算第一測回度、分角值而其他測回度、分角值照抄第一測回角值的記錄方法,以防止角度的度、分計算錯誤。(5)測量過程中對于單個或幾個數字出現(xiàn)幾率較多的一組讀數,司鏡人員和記錄人員必須相互提醒或重復報數、回讀,以免報錯、記錯。(6)原始記錄本中記錄內容要全,觀測前應記錄日期、時間、司鏡、記錄、后視人員、前視人員等;導線測量觀測過程中須記錄溫度、氣壓、置鏡點名、前視點名、后視點名、點之記、水平角、平距、高差、儀器高、棱鏡高、觀測示意圖等;坐標放樣時須記錄后視坐標、置鏡點坐標、前視(待放樣點)里程及理論坐標、后視反算平距、前視反算平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 八年級英語下冊 Unit 4 單元綜合測試卷(2025年春)
- 2025年網狀蓬松石英棉合作協(xié)議書
- 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與健康促進法學習試題試卷及答案(一)
- 2025年制動總泵合作協(xié)議書
- 2022石家莊49中九年級6月三模試卷
- 2025年二手工程機械買賣轉讓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人員勞務協(xié)議格式版(2篇)
- 2025年產品購銷合同協(xié)議標準版本(2篇)
- 2025年產品委托生產合同標準版本(三篇)
- 2025年臨時工合同協(xié)議模板(2篇)
- 2022年廣西高考英語真題及答案(全國甲卷)
- 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加油站)
- 動物檢疫技術-動物檢疫的程序(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
- 煤礦復工復產專項安全風險辨識
- DB42T 1049-2015房產測繪技術規(guī)程
- 《民航服務溝通技巧》教案第8課重要旅客服務溝通
- 學校副校長述職報告PPT模板下載
- 月老合婚真經
- (完整版)歐姆龍E3X-HD光纖放大器調試SOP
- 2022年高級統(tǒng)計師考試真題及參考答案解析
- 1小時: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