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測量模擬卷AC_第1頁
工程測量模擬卷AC_第2頁
工程測量模擬卷AC_第3頁
工程測量模擬卷AC_第4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工程測量模擬卷A一、名詞解釋:1. 水準面:地面上處處與重力方向垂直的連接曲線。2. 海拔高程:地面點沿垂線到大地水準面的距離。3. 水平角:地面上一點到兩個目標點的方向線垂直投影到水平面的夾角。4. 水準管軸:過零點與內(nèi)壁圓弧相切的直線。5. 地物:地面上的各種固定物件。二、填空:1. 在觀測水平角時,需觀測 2個測回,則每測回應(yīng)按盤左、盤右配置度盤起始讀數(shù)。2. 在半徑為 10公里的范圍內(nèi),可以不顧及地球曲率對距離和水平角的影響,直接將大地水準面看成水平面,但對高程的影響,則必須考慮。3. 經(jīng)緯儀使用時,調(diào)節(jié)物像清晰用對光螺旋,整平照準部水準管用角螺旋,配置水平度盤讀數(shù)用轉(zhuǎn)盤手輪。4. 確

2、定地面點相對位置的量是 X 、 Y 和 Z 。5. 測量的基準面是大地水準面,基準線是鉛垂線。6. 圖上長度為 10cm ,則在 1:1000 的比例時實際長度為100m 。三、表格計算:1. 完成測回法觀測手簿計算測豎盤目水平度盤半測 回一 測回各測回站位置標讀數(shù)角值角值平均角值第左A0-08-1249-44-1849-44-2749-44-19一B49-52-30測右A180-08-0649-44-36回B229-52-42O左A90-06-1849-44-0649-44-12第二B139-50-24測右A270-06-1249-44-18回B319-50-30O2. 完成豎直角觀測手簿計

3、算測豎盤目豎直度盤半測 回一 測回指標差站位置標讀數(shù)角值角值xO左M83-42-246-17-366-17-18-18右276-17-006-17-00O左N105-05-30-15-5-30-15-5-42-12右254-54-06-15-5-343. 對某長度進行 6次觀測,數(shù)據(jù)見下表,求:每次觀測值中誤差及平均值相對中誤差。觀測次數(shù)觀測值vvv計算160.46+24260.42-24360.4400460.4400560.43-11660.45+11010四、綜合計算題:1. 水準測量中,A 為后視點, B 為前視點,已知A 點高程為28.516m ,測量中讀得后視讀數(shù)a=1.134m,

4、前視讀數(shù)b=1.438m,求: AB 點高差、 B點高程并繪圖說明 AB 點關(guān)系。2. 測得往返測距離分別為 55.218m 、 55.224m 。問相對較差為多少?3. 閉合水準路線,自BMA 經(jīng) 1,2,3 點后又閉合于BMA ,已知: BM A =65.238米,其各測段觀測數(shù)據(jù)如下表,完成水準路線計算和調(diào)整,求出各水準點高程值并繪出草圖示意。(允許閉合差為12 n )4. 角度觀測四測回得平均值中誤差為15" ,若觀測九測回,則平均值中誤差為多少?5. 測設(shè)直角 AOB ,一般方法測設(shè)后,需要將 B 點向外移動 3cm ,已知 OB=300m ,問測設(shè)后精確測得的角值為多少?

5、繪圖示意。工程測量學(xué)模擬卷B一、名詞解釋1. 高差:地面上兩點間的高程差。2. 比例尺精度:圖上 0.1MM 所表示的實地水平長度。3. 地形圖:即表示出各種地物又用等高線表示出地貌的圖。4. 平面控制測量:確定控制點的平面位置。5. 豎直角:在同一豎直面內(nèi),某一方向線與水平線的夾角。二、填空題1. 水準儀操作時,使水準管氣泡居中用微傾螺旋,使圓水準氣泡居中用儀器角螺旋。2. 地形測量時,先要做 _控制測量 _ 然后進行 _碎部測量 _。3. 觀測水平角時,水平度盤固定,指標分劃水平度盤。4. 測量觀測值所存在的誤差主要呈現(xiàn)偶然誤差的特性,因為系統(tǒng)誤差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減弱和消除。5. 表示地

6、貌的符號為等高線。6.圖上面積為 50cm2,則在 1:1000 的比例時實際面積為 5000 m2。三、選擇題:1.某點處真北方向與坐標北方向的夾角稱為該點的A 。A.子午線收斂角; B. 象限角; C. 磁偏角; D. 磁坐偏角。2.某點位于 20帶中央子午線上,在北半球,該點沿中央子午線量至赤道的距離是3232500m ,則該點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通用坐標為C。3. 水準測量前后視距相等可消除的誤差是:視準軸不平行于水準管軸;水準尺零點差;地球曲率與大氣折光;。則正確的選擇為: C。A. ; B. ; C. ; D. 。4. 用方向觀測法測量水平角的限差不包括:_D_ 。A. 半測回歸

7、零差; B. 上下半測回同一方向值較差;C. 各測回同一方向值較差;D. 同一測站指標差之差。5. 地物地貌的特征點,我們把它稱之為 B 。 A. 測站點; B. 碎部點; C. 定位點。四、 表格計算1. 對某角度進行 6次觀測,數(shù)據(jù)見下表,求:算術(shù)平均值、每次觀測值中誤差及算術(shù)平均值中誤差。觀測次序觀測值vvv計算150-48-54+525250-48-48-11350-48-42-749450-48-48-11550-49-00+11121650-48-42-749平均值 =02462. 完成測回法觀測手簿計算3. 完成水準觀測手簿計算:測站測水準尺讀數(shù)高差高程點后視前視( m)( m)

8、1BM10.6741.673-0.999157.5190+000156.52020+0002.5001.842+0.658156.5200+050157.17830+0501.7801.919-0.139157.1780+100157.039五、綜合計算題1. 已知直線 BA 坐標方位角 300-00-00, A 點X 、 Y 坐標值分別為: 14.22m, 86.71m;由 A 點按極坐標法放樣 1#點,其 X 、 Y 坐標值分別為: 42.34m, 85.00m,試計算測設(shè)數(shù)據(jù)。2. 附合水準路線,自BM.A經(jīng) 1, 2, 3 點后又附合于BM.B,已知 H A =56.345米, H B

9、 =59.039米,其各測段觀測數(shù)據(jù)如下表,完成水準路線計算和調(diào)整,求出各水準點高程值并繪出草圖示意。測段距離 (km)實測高差 (m)高差改正數(shù)改正后高差高程11.72.785-0.0092.77656.34523.5-4.369-0.018-4.38759.12131.21.980-0.0061.97454.42.62.345-0.0142.33156.708合計92.741+0.0472.69459.0393. 用6"經(jīng)緯儀觀測某角 4測回,已知觀測值中誤差為6 ,求其算術(shù)平均值中誤差。4. 測設(shè)角 AOB=135-00-00 ,一般方法測設(shè)后,精確測得角值為134-59-36

10、,已知 OB=96.00m ,如何進行角度糾正并繪圖示意。5. 測站高程為 48.76m,儀器高直角 +3-15-00 ,求: AP點距離和i=1.45m ,瞄 P點,上、下絲、中絲讀數(shù)分別為P點高程。2.488 m 、 2.046m 、 2.267m,豎工程測量學(xué)模擬卷C一、是非判斷6.海拔高程是地面點沿鉛垂線方向到參考橢球面的距離。(×)7.某地形圖比例尺的最大精度為50cm ,則該圖比例尺為1: 1000。(×)8.處理外業(yè)測量成果的基準面和基準線分別是大地水準面和鉛垂線。()9.高程控制測量的基本方法有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10. 等高距是相鄰兩等高線之間的水

11、平距離。(×)二、填空題1. 水準儀操作時,整平照準部水準管用微傾螺旋。2.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內(nèi)圖廓線是地形圖分幅時的坐標格網(wǎng)或經(jīng)緯線。3.豎直度盤的結(jié)構(gòu)是豎直度盤轉(zhuǎn)動,指標分劃_豎直度盤 _。4. 測量觀測值所存在的誤差主要呈現(xiàn)累積的特性,因為系統(tǒng)誤差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減弱和消除。5. 附合導(dǎo)線與閉合導(dǎo)線坐標計算僅角度閉合差和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有所區(qū)別。6.圖上面積為 0.25 cm2,則在 1:2000 的比例時實際面積為 100 m2。7.路線縱斷面測量中,某樁距起點的距離為32.50 米,則其樁號應(yīng)為 K0+32.50 。三、不定向選擇題:(每小題備選答案有一或多個正確答案

12、)1、在角度測量中,盤左盤右觀測可以減弱或消除(ABD )對角度觀測的影響。A 、豎軸誤差; B、視準誤差; C、度盤刻劃誤差;D 、橫軸誤差; E、豎盤指標差。2、上題給出的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的是:(B)A 、; B、;C、; D 、。3、某點位于 10帶中央子午線上,在北半球,該點沿中央子午線量至赤道的距離是3232500m ,則該點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通用坐標為(C )。A 、( 3232500 ,); B 、( 3732500 ,);C、( 3232500 ,); D、(, 3232500 )。4、同一幅地形圖上,等高線平距與坡度的關(guān)系是(BDE) :A 、等高線平距越大,坡度越陡;

13、B 、等高線平距越小,坡度越陡;C、等高線平距越小,坡度越緩;D 、等高線平距越大,坡度越緩;E、等高線平距相等,坡度相等;。5、地形特征點,我們又把它稱之為B 。A 、測站點;B、碎部點;C、定位點;D 、控制點。五、表格計算1. 完成豎直角觀測手簿計算測豎盤目豎直度盤半測 回一 測回指標差站位置標讀數(shù)角值角值xO左M71-12-36+18-47-24+18-47-18-6右288-47-12+18-47-12O左N96-15-30-6-15-30-6-15-27-3右263-44-36-6-15-242. 對某角度進行 6次觀測,數(shù)據(jù)見下表,求:算術(shù)平均值、觀測值中誤差、算術(shù)平均值中誤差。

14、觀測次數(shù)觀測值VVV計算160-00-06-525260-00-12+11360-00-18+749460-00-06-525560-00-24+13169660-00-00-11121平均值60-00-11=03903. 完成普通水準觀測手簿計算:測站樁號水準尺讀數(shù)高差高程后視前視mm10+0001.580+0.56540.1800+1001.01540.74520+1001.478+0.27540.7450+2001.20341.02030+2001.378+1.01841.0200+3000.26042.03840+3001.568+0.43642.0380+4001.13242.474五、綜合計算題1.水準測量中,A 為后視點,B 為前視點,已知A 點高程為38.516m ,測量中讀得后視讀數(shù)a=1.124m,前視讀數(shù) b=1.458m,求: BA 點高差、 B點高程并繪圖說明 AB 點關(guān)系。2.附合水準路線,自BM.A經(jīng) 1,2, 3 點后又附合于BM.B ,已知 H A =46.345 米, H B =49.040 米,其各測段觀測數(shù)據(jù)如下表,完成水準路線計算和調(diào)整,求出各水準點高程值并繪出草圖示意。(按四等精度)測段距 離 (km)實測高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