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_第1頁
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_第2頁
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_第3頁
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_第4頁
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1教學目標:1、理解文中景中見情,因情設景的藝術特色2、體會詩詞的意境美,嘗試詩詞創(chuàng)作教學重點與難點:1、景與情關系的處理2、意境美的把握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過程:1、由音樂()引出有關別離的話題,略說離別種種,導入課文。2、聽配樂朗誦,引導學生進入詩境。初步感受本詞的魅力。3、設問:柳永通過哪些手段抒寫離情別意的?從文中找出典型語句。明確:直接抒情與借景抒情。(略)4、重點討論分析借景抒情中景物選擇安排的妙處,寒蟬長亭晚都門蘭舟千里煙波(上闋),楊柳岸曉風殘月(下闋),實現(xiàn)目標5、介紹柳永其人。6、再聽配樂朗誦,生有感情地誦讀全詞。7、附

2、以李清照詞一首,柳永詞一首,引導學生初步體會婉約詞的特點,把握詞的意境美。8、嘗試詩詞創(chuàng)作,原則為求意到即可,力爭句工。9、結語。附:八聲甘州柳永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出處,正恁凝愁。點絳唇李清照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注:詳細內(nèi)容見多媒體課件。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2一導入: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自

3、古以來,分別都是痛苦的?!镑鋈讳N魂者,唯別而已矣”?!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是燕太子丹與刺客荊珂之間的“壯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高適與董大之間的“慰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與孟浩然之間的“酒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景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情別”;“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這是賈至與王八員外之間的“愁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是白居易與客人之間的“慘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這是杜牧與妙齡歌女之間的“淚別

4、”;“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軾與其亡妻之間的“夢別”;“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這是崔鶯鶯與張生之間的“苦別”。別有情,別有景,別有聲,別有淚,別有長度,別有重量,別能消魂,別能減肌,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別時難舍難分,又是企盼早日相聚的急切。形形色色的分別,無不貫穿著一個主題:分別痛苦。真是“別”有滋味在心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的“雨霖鈴”又是怎樣寫“別”的呢?板書雨霖鈴這首詞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各地漂泊時和他心愛的人難舍難分的痛苦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二學習詩歌,很講究

5、誦讀。況且雨霖鈴又是一首詞作。我們知道,詞是一種極具音樂性的詩體。那么好,首先,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這首詞。三大家不要以為我們只能通過逐字逐句的推敲分析才能深刻地體會得到一篇文學作品的精妙之處。我一直在考慮,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評判我們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學作品。我覺得大家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個頻率在跳動,我是否被感動了。如果你感動了,你又不妨用自己的聲音把它表達出來?;谶@種考慮,我想這樣來確定我們這堂課的主題:聲請并茂地品讀雨霖鈴。下面,我就想來試一下,我想用我的聲音來詮釋我所理解的雨霖鈴。今天,我?guī)砹巳我魳?,請同學們幫我選擇一個

6、和雨霖鈴的意境相應的配樂。選用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四、誦讀不是比誰的氣門長,不是看誰嗓門大。誦讀有一定的藝術性要求。我們應當以一種和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情緒相協(xié)調(diào)的感情來掌控和潤飾好我們的聲音。正如我們不能把滿江紅唱得欣喜若狂,不能把健康歌唱得悲悲切切。所以,確定我們所誦讀的作品的感情基調(diào)就很重要了。那么,雨霖鈴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呢?請同學們根據(jù)大屏幕上的提示信息傷離別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發(fā)言討論,互相補充印證。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這樣來確定雨霖鈴的感情基調(diào):悲戚低沉。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這首詞的上半片主要是寫臨別時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寫別后的情景。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

7、簡潔明了。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劃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離情別緒。好,請同學們醞釀一下情緒,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來朗誦一下這首詞。學生齊誦。五、我們還可以把這首詞處理得更細膩一些。要想用聲音更細膩地處理這首詞,有個前提,那就是得深刻地理解這首詞。解讀:明確:無比纏綿、無比依戀之際,天色已晚,雨剛停,無情的船夫催促上船。無心緒飲,卻不能不飲,只能以酒消愁,希望將愁緒和酒一并飲下。本句在矛盾沖突中寫出難舍難分之情。分析b句:為何凝噎?真的是無話可說嗎?想說什么?明確:船夫催發(fā),不得不發(fā),執(zhí)手告別,手握著手,緊緊不放,淚眼望著淚

8、眼,此時憶昔日歡聚,想他日離分,無語中又有多少叮嚀囑咐,有多少柔情蜜意,但傷心淚流,千言萬語,塞滿了喉嚨擠滿了牙縫,情如潮涌,不知從何處說起。執(zhí)手凝噎是情態(tài)的細致刻畫,應屬于特寫鏡頭,讓我們看到了哀婉纏綿、無比依戀、難舍難分的離別場面。而達到的藝術效果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過渡:這是在凄涼、凄楚的氛圍之下,所展現(xiàn)的離人離別時刻的動人場面。為了把別后之愁更甚于離別之時的情形表現(xiàn)出來,離人的未來又將處于怎樣的情景之中呢?我們看下闕。在文中找出留戀和催發(fā)說出想象之詞解讀第一句話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句話,一眼看過去,就是一句寫景的文字。就這句話,我的一個朋友曾經(jīng)打了一個很有趣的比方,他說,這句

9、話就好比是一篇日記的開頭,僅僅是為了交代時間、地點、天氣狀況,所以我們應當以一種平和的敘述語氣來讀這句話(師用敘述語氣范讀),這樣來處理好不好?生答:不好。師問:為什么?學生發(fā)言指出此句話雖明寫景,卻暗含情,環(huán)境氛圍多悲戚之意。教師明確:這句話作者以凄涼的環(huán)境來暗寓他凄涼的離愁。所以,此句起調(diào)應起得低沉傷郁,句與句之間應做稍長的停頓,要讀出悲、涼的味道來。解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F(xiàn)在,大家想象,你馬上要和你的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分別,你到機場或車站去送他,兩個人彼此握著對方的手,眼淚無聲地落下,想開口安慰一下對方,可這一開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噓之聲。讓學生深

10、入到這種情景中去,并試著用此種感情來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此處寫離別之情,當屬離別之情的高潮。所以讀這一句,語調(diào)應該來得更凄切一些。我想,這一句話由感情細膩的女生來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女生朗讀。解讀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我想這樣來讀這句話,大家看行不行。師以一種極有氣勢的,昂揚爽朗的語調(diào)朗讀。我讀出這種氣勢沒有?生答:讀出來了。那么這樣處理好不好呢?生答:不好。我讀出這句話的味道沒有?生答:沒有。那我們這里該讀出什么味道來?學生發(fā)言,認為老師的朗讀處理方式違背了本詞的基調(diào),且這句話所寫景象仍然飽含愁緒的。繼續(xù)問:“執(zhí)手相

11、看淚眼,竟無語零噎?!边@里只有因與心愛的人分別而造成的離愁嗎?還有沒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其他什么愁緒?學生討論,并舉手作答,得出結論:還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嘆,失意之愁。教師總結,并提示讀這一句的時候在凄切的基調(diào)上應加上蒼茫厚重之感。這句話由男生來讀比較合適。全體男生讀此句。好了,上闋我們分析得比較熟透了。現(xiàn)在,我們醞釀一下情緒,然后帶著剛才大家一起分析品味出來的微妙細膩的情緒把上闋來一次完美的表現(xiàn)。生齊讀。下片,我先把它交給大家。用你自己的理解去表達。(作一個課下作業(yè))分析下一闋:大家已經(jīng)品讀了上片,我們看下片。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和上闕哪些語句相應?本句的作用是什

12、么?引導:重點看傷離別和冷落清秋節(jié)明確:傷離別總括上闕相看淚眼、無語凝噎的情。冷落清秋節(jié)與上闕寒蟬凄切、驟雨初歇相呼應本句既承上又啟下,為了把別后之愁更甚于離別之時的情形表現(xiàn)出來,離人所設想的今宵和此去經(jīng)年將面對怎樣的情景。重點分析一下-楊柳岸曉風殘月千古名句。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chǎn)生以來,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楊柳和離別似乎已經(jīng)具有了必然的聯(lián)系。酒醒后偏偏停在楊柳依依的岸邊,難免使離人想到淚流滿面、依依不舍的離別情景,怎能不叫人倍感傷痛。李憬應天長的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邊病,周邦彥關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顯的說明這種情況;曉風乃秋天拂曉之風,比傍晚之風更涼,酒醒偏遇涼風吹,真叫人涼上加

13、涼心更涼,曉風無情地吹皺了離人凄冷的心。離人都希望去時有日,歸時有期,月圓之時想必也是團圓之時。-但是,離別之人又偏偏遇上殘月,如溫庭筠菩薩蠻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韋莊荷葉杯的惆悵曉鶯殘月,相別,都是把別情和這時候的景象聯(lián)系起來說的(溫詞還提到柳)。這里我們在談以下“酒”和“愁”,李白曾有詩句“舉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念奴嬌“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遍e滋味其實正是愁滋味。自古以來,酒與愁就是相聯(lián)系的。詞人斷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彎破鏡般的殘月,使重圓的希望化為泡影。本句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分明是這樣一幅畫面:倚著船舷的離人撫摸著岸邊飄拂的垂柳,遙看掛在天邊的一彎殘月,涼風陣陣襲來,想起

14、與戀人無語凝噎的離別情景,怎能不令人肝腸寸斷!真是天亦涼人人更涼,借酒消愁的初衷不但沒能實現(xiàn),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因此,本句很難確定是重在寫景還是重在抒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境界,被傳頌為千古絕唱,實至名歸,當之無愧!b、良辰好景為何是虛設?千種風情怎么會無處傾訴呢?明確:離開了心愛的人,自然沒有心情去欣賞。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虛設嗎?其實,不只是虛設,每遇良辰好景反而會引起對情人的思念,勾起無限的傷情。兩情分離,歡情難再,知音難覓,凄涼倍至。因此,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小結:這是下闕離人設想的今宵和經(jīng)年所處的景與情,是想象之境,是離愁的進一步拓展。六總結擴展(整體回顧,強調(diào)情與

15、景的關系):詞的上闕在凄涼環(huán)境的襯托之下,寫離別時難舍難分的情狀。下闕設想遠別后的思念和久別后的凄清。全詞既寫了眼前的離情,又寫了未來的傷感。處處以景物襯托離情,情景分合,景為情設,而一切景語皆情語,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虛實相濟。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演繹了一曲凄婉纏綿的離別之歌。欣賞北宋婉約派其他詞。七、布置作業(yè)1、背誦2、預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3.豪放曠達念奴嬌,婉約纏綿雨霖鈴-蘇柳詞比較賞析八、板書設計:雨霖鈴別前(實)情語:執(zhí)手相看淚眼景語情景交合情語實寫:寒蟬雷雨虛實相濟別后(虛)景語虛寫:煙波暮靄雨霖鈴高中語文教案3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雨霖鈴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

16、第二單元柳永詞二首中的一篇。此單元選了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四位詞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詞的各個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明確意象、意境與情感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所選的四位作家是宋詞發(fā)展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詞作,既充分體現(xiàn)了宋詞的藝術價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詞發(fā)展的脈絡。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寫作者與情人難舍難分、纏綿悱惻的離別情緒及設想別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鋪敘、渲染的手法,離別前寫氣氛,離別后寫情態(tài)、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多用景物襯托,景中有情、情中見景、情景交融,產(chǎn)生了極佳的藝術效果。此文集中體現(xiàn)了婉約派詞的風格。二、學生學習

17、情況分析學生雖然已學過了一定量的詩詞,但無法靈活運用鑒賞方法;雖能體會本文的情感,卻難把握作者的藝術手段,因此,我把應用恰當?shù)姆椒ㄆ肺侗驹~的情感作為教學重點,把藝術手法的賞析作為教學難點。另外,學生對詩詞朗誦重視不夠,所以,指導詩詞朗誦的方法也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應讓學生明確誦讀是鑒賞詩詞的基礎,又是鑒賞品味的升華,鑒賞的過程,既是品味的過程,更是為理解背誦做準備。三、設計思想“板塊式教學設計”是余映潮老師在深入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基礎上所提出的。就是將一節(jié)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過程分為幾個明顯的而彼此之間又有密切關聯(lián)的教學“模塊”,即教學的過程呈“板塊”狀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層深入的教

18、學設計思路。此課的指導思想主要就是“板塊式”教學法。板塊思路為四個步驟:誦讀品情賞句背誦。四、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比較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2、掌握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標:1、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2、掌握名句鑒賞的重要方法。情感目標:培養(yǎng)純正的文學趣味,感受純真美好的愛情。五、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1、反復誦讀,體會情感。2、品味鑒賞美段名句。教學難點:理解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及虛實結合的寫法六、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保▌e賦)我國古代以“離情別意”為題材的.詩詞很多,香港人把游子吟擺在“十大唐詩”之首,認為詩中抒發(fā)的情感雖尋常

19、、樸素,卻真摯、動人?,F(xiàn)在,請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寫離別的詩句。設計說明:此環(huán)節(jié)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又為本課提供了比較的素材,讓學生進行新舊知識的對比,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二)誦讀課文,為鑒賞做準備1、試讀:注意語調(diào)、語速及感情基調(diào)。標出不理解之處。采用學生小聲讀的方式。設計說明:“試讀”可讓學生明確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使課堂學習更具目標性、針對性。2、聽讀、比讀:和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同之處?兩個人的示范朗讀有何不同?為什么?設計說明:我選用了兩種不同風格的示范朗讀讓學生聽讀體會,讓學生明白,朗讀的方式是多樣的,方式的選擇和朗讀情感的表現(xiàn)是根據(jù)你不同的朗讀需要決定的。聽讀結束后

20、,讓學生展開討論,結合教師的點撥來完成這一過程。教師點拔:這兩個朗誦中,第一個人是作為旁觀者來讀的,所以語調(diào)相對平穩(wěn),帶著欣賞本詞的情感特征。第二人則是把自己作為文中的主人公,飽含深情地朗讀,抒發(fā)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離愁別緒。3、按要求方式誦讀:(1)、以古詩吟誦的方式:(2)、以旁觀者講故事的方式:(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4)、以戲曲方式:設計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方式可靈活多樣,可自由誦讀、集體朗讀,也可讓朗讀基礎好的學生示范朗讀,吟誦方式和戲曲方式朗讀,教師可作一定的示范。以主人公身分朗讀方式的指導應把握這幾個句子:“都門帳飲無緒”應讀出心痛和惆悵;“留戀處,蘭舟催發(fā)”應表現(xiàn)出主人公對催發(fā)人的

21、埋怨,此時兩人難分難舍,你偏偏不斷催促,怎不讓一對有情之人更生哀怨?“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鼻榈阶钌钪帲首x者應自覺進入角色,讀時略帶哭腔。學生讀完后,教師可把前面的示范朗讀(以抒情主人公方式朗讀的)再放一遍,加深學生的印象。但此類指導知識不多分析與講解,讓學生通過比較領會,然后在實踐中訓練掌握。(三)理解課文,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感美1、此文描寫的是作者與紅顏知己離別的情景,作者通過哪些典型景物,采用那些重要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設計說明:對本文藝術手法的使用,學生可能說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但理解還處于較膚淺的層次,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熬壡樵O景”

22、體現(xiàn)了作者主觀情感對景物的選擇性和限制性,是創(chuàng)作者根據(jù)自己的情感需要設置的相應意象。本文“虛實相生”的寫法也是難點,應抓住“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焙汀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钡染浜蜕舷挛膬?nèi)容作比較分析,要讓學生真正理解,不可讓學生吃“夾生飯”。學生討論,教師提問并在黑板上板書別前、別時、別后三幅畫面的關鍵詞,重要意象的含義和藝術手法。2、寫離愁別緒的景物很多,作者為何要選擇這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這樣的選擇和描寫有何作用?設計說明:此問題的設置是讓學生明確意象對于表達情感和營造意境的作用。了解意象與意境之間的關系

23、,為以后的鑒賞打下基礎。在課堂中,學生可能會從作者情感表達需要方面去理解,基礎好的學生還會涉及到作者的生平,性格和時代特征。(如果能理解到這一步,教師可簡單介紹作者,這對學生理解有幫助。)教師點撥:作者對景物的描寫細膩生動,表現(xiàn)的情感特別感人,一些很平常的景物一到作者文里就變得特別不尋常、與通常的說法不同,同學們能找出幾例嗎?學生討論尋找,教師巡回查看指導。教師提問并指導:(1)“留戀處,蘭舟催發(fā)”:“蘭舟”是船,但作者不說舟船,卻用蘭舟,使文章頓增美感,蘭舟一物,充滿典雅、精致之美。明明是船夫催發(fā),作者卻說“蘭舟”催發(fā),是何原因?船夫催發(fā),何來典雅、精致?(2)“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

24、秋節(jié)”:以節(jié)日為意象已帶有濃厚的民族氣氛,再加一“清秋”修飾,節(jié)日一下變得凄美、淡雅,別具一格。說明:如果學生感興趣,教師可把唐詩和宋詞作個比較,唐詩是張揚的、開放的,唐詩中的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碧圃姷碾x別中,幾乎沒有多少悲傷;宋詞是淡雅的、內(nèi)斂的,柳永、姜夔、李清照等就不必說了,就連豪放派詞人蘇軾也有“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的悲涼感慨。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就能對唐詩和宋詞有較高層次的認識。當然,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根據(jù)教學過程來決定它的取舍。3、想象畫面,描述意境詩詞的意境就是由一幅幅畫面構成。如果你是導演,你準備如何安排詞中顯現(xiàn)的畫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

25、下。設計說明: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本文凄清的意境,加深學生的印象。又鍛煉了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這對于詩詞的鑒賞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中,學生可能根據(jù)自己的感受選出一些句子來描述,教師應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但學生的分析與回答可能較膚淺,涉及的面也不寬,應特別注意引導。舉例分析: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句由三個單純的名詞構成,在描述畫面時,我們也可有多種組合方式。(1)三種景物以并列方式展開描述(2)把“曉風”“殘月”當作畫面背景,突顯“楊柳”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注意“楊柳”作為意象的意義。)(3)把“楊柳”“曉風”當作畫面背景,突顯“殘月”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注意“殘月”作為意

26、象的意義。)(4)把“楊柳”“殘月”當作畫面背景,突顯“曉風”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注意“曉風”作為意象的意義)語言描述舉例:(1)河岸上楊柳依依,曉風陣陣,殘月低垂。(2)岸邊的楊柳在風中搖蕩,在殘月的映襯下,更增離別的傷感。(3)一彎殘月在刺骨的曉風中,慘淡地映照著河岸上依依的楊柳。說明:不同的組合,體現(xiàn)對句子的不同理解,也體現(xiàn)了對這幅畫的意境的把握程度。但舉例不能過多,容易限制學生思維,應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問:這種單純名詞組合方式,同學還能舉出其他例子嗎?這樣的組合有何妙處?教師指導: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不加任何修飾的組合給讀者留下的想象空間,此時意象是流動的,讀者的解讀是極度自由的。美籍學者葉維廉在中國詩學中說“作者仿佛站在一邊,任讀者直現(xiàn)事物之間,進出和參與完成該一瞬間的印象?!边@就是古典詩詞的模糊性和解讀的多元性。如果加上修飾語,讀者的想象空間就受限制了。也許這就是此句被稱為“千古俊句”的原因吧。(四)品味本文的遣詞美1、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問:如果把“去去”改為“此去”,把“千里煙波”改為“千里波濤”效果一樣嗎?“暮靄沉沉”和“楚天闊”是否矛盾?說明:學生如果能抓住“用詞與表達情感的關系”角度來分析就不錯了,但后一問學生回答可能不到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