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木葉教學競賽一等獎_第1頁
說木葉教學競賽一等獎_第2頁
說木葉教學競賽一等獎_第3頁
說木葉教學競賽一等獎_第4頁
說木葉教學競賽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說“木葉”林庚會澤縣茚旺高級中學 卓燕蘭擺現(xiàn)象 中國古代詩人鐘愛“木葉”一詞第一段 本文說了一個有關“木葉”的什么現(xiàn)象呢?擺現(xiàn)象擺現(xiàn)象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謝莊月賦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 陸厥臨江王節(jié)士歌為什么古代詩人幾乎不用“樹葉”一詞呢?析 問 題木 葉樹 葉樹木“樹”與“木”在藝術上有何差別? (快速瀏覽第三段、第四段) 樹有生命力的,枝葉繁密的,翠綠的 木沒有活力的,枝葉落盡的,枯黃的 然則“高樹”則飽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澳尽痹谶@里要比“樹”更顯得單純,所謂“枯

2、桑知天風”這樣的樹,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加深理解第四段木第一個藝術特征是:本身含有落葉的元素既然“木”暗示著“落葉”的因素,那詩人為何不直接用“落葉”呢?析 問 題木 葉落 葉落木“落”與“木”在藝術上有何差別? (快速瀏覽第五段、第六段)落 葉木 葉 加深理解第六段 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 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 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 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裊裊 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边@落下絕不 是碧綠柔 軟的葉子,而是窸窣飄零透些 微黃的葉子,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

3、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動的緣故。 木本身含有落葉的元素想起光禿禿的樹干,及微黃干燥的顏色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落木”比起“木葉”,又暗示了我們什么信息呢?(瀏覽第六段)析 問 題木葉落 木 加深理解第六段 “木葉”所以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下 結(jié) 論“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一字之差:

4、原意是只相差一個字,用來比喻相 差的很少。相去無幾:兩者之間距離不遠或者差別不大。一字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一字千里:在某句話中,只有一個字的差別, 表達出的意蘊卻相差很大。落紅落英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 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 蘇軾水龍吟春事已爛漫,落英漸飄揚。 歐陽修暮春門有感秋來更有堪夸處,日傍東籬拾落英。 陸游山居食每不肉戲作一、花字出現(xiàn)的時間比英字晚,“英”在詩經(jīng)中就有,如有女同車中“有女同行,顏如舜英”,而“花”字起于北朝(見辭源)。 二、“落英”“落紅”與“落花”相比,前兩者比較雅致,后者比較通俗。 三、意韻不同,“落英”有花瓣飄落

5、之態(tài),“落紅”盡顯花的明艷之色,這都是“落花”一詞所不能暗示出的情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diào)歌頭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陰意 象 林庚(1910-2006),字靜希。著名詩人、詩歌理論家。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與季羨林等人并稱清華園“四劍客”。后任教于北京大學中文系。 1986年,77歲的先生決意退出講壇,為學生上最后一節(jié)課,名為什么是詩。開講那日,名流如云,燕園為之擁塞。整整一節(jié)課,先生只講了一首詩,卻講得激情飛揚,貫通古今,出神入化。在先生的講授中,長眠千古

6、的屈子和李白神奇般地“復活”了。這堂課下來,聽者皆感慨:詩歌竟然可以講到這個境界! 小詩寫作:秋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 影里(視覺)映出紅的花呀映出綠的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聽覺)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一望無垠的原野上; (從秋天的景物去思考,如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去尋找意象詞。)聽見葉落的聲音傍晚,天灰蒙蒙的,像個委屈的孩子,眼里噙滿了淚水;秋夜,眼簾緊閉,在她微微的鼾聲中,我聽見,一片葉落的聲音;晨曦,窗子微合間,溜進一絲泥土 氣息,我看見,一地斑斕;原來,銀杏與紅楓,相約在昨夜, 悄悄和秋天見了個面。課 堂 小 結(jié) 本文從“木葉”入手,分析了“樹葉”“木葉”“落葉“落木”的藝術差別,從而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