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大雅·烝民》_第1頁
《詩經(jīng)·大雅·烝民》_第2頁
《詩經(jīng)·大雅·烝民》_第3頁
《詩經(jīng)·大雅·烝民》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雅烝民作品信息【名稱】大雅烝民【年代】先秦【作者】無名氏【體裁】詩歌【出處】詩經(jīng)作品原文烝民天生烝民(1),有物有則。民之秉彝(2),好是懿德。天監(jiān)有周,昭假于下(3)保茲天子,生仲山甫(4)。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5),威儀是力。天子是若(6),明命使賦。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7),纘戎祖考(8),王躬是保。出納王命(9),王之喉舌。賦政于外(10),四方爰發(fā)。肅肅王命(11),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12),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13),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則茹之(14),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15),不畏強御

2、。人亦有言,德輶如毛(16),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17),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袞職有闕(18),維仲山甫補之。仲山甫出祖(19)。四牡業(yè)業(yè)。征夫捷捷(20),每懷靡及。四牡彭彭(21)八鸞鏘鏘。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四牡骙骙(22),八鸞喈喈。仲山甫徂齊(23),式遄其歸。吉甫作誦(24)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25),以慰其心。1注釋譯文注釋】1)烝:眾。物、則:嚴粲詩緝謂“天生烝民具形而有物,稟性而有則”。秉彝:常理,常性。懿:美。假:至。仲山甫:人名,樊侯,為宣王卿士,字穆仲。式:用,效法。若:選擇。見說文解字段玉裁注。賦:頒布。辟:君,此指諸侯。纘(zuan):繼承。戎:你。王躬:

3、指周王。出納:指受命與傳令。喉舌:代言人。外:鄭箋謂“以布政于畿外”。爰發(fā):乃行。肅肅:嚴肅。將:行。若否:好壞。解(xi):通“懈”。一人:指周天子。茹:吃。矜:老而無妻。強御:強悍。輶(you):輕。鮮:少??耍耗?。儀圖:揣度。袞(gun):繡龍圖案的王服。職:猶適”,即偶然。闕:缺。祖:祭路神。業(yè)業(yè):馬高大的樣子。捷捷:馬行迅疾的樣子。彭彭:形容馬蹄聲雜沓。鸞:鸞鈴。骙(kui)骙:同“彭彭”。喈(jie)喈:象聲詞,鈴聲。徂:往。遄(chuan):速。吉甫:尹吉甫,宣王大臣。穆:和美。永:長。懷:思?!咀g文】老天生下這些人有著形體有法則。人的常性與生來,追求善美是其德。上天臨視周王朝,

4、昭明之德施于下。保佑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輔佐他。仲山甫賢良具美德,溫和善良有原則。儀態(tài)端莊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負責。遵從古訓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禮節(jié)。天子選他做大臣,頒布王命管施政。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諸侯的典范。繼承祖業(yè)要宏揚,輔佐天子振朝綱。出令受命你執(zhí)掌,天子喉舌責任重。發(fā)布政令告畿外,四方聽命都遵從。嚴肅對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來推行。國內政事好與壞,仲山甫心里明如鏡。既明事理又聰慧,善于應付保自身。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獻忠誠。有句老話這樣說:柔軟東西吃下肚,剛硬東西往外吐。與眾不同仲山甫,柔軟東西他不吃,剛硬東西偏下肚。鰥夫寡婦他不欺,碰著強暴狠打擊。有句老話這樣說:德行如同毛羽輕,很

5、少有人能高舉。我細揣摩又核計,能舉起唯有仲山甫,別人愛他難相助。天子龍袍有破缺,獨有仲山甫能彌補。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馬力強勁。車載使臣匆匆行,常念王命未完成。四馬奮蹄彭彭響,八只鸞鈴聲鏘鏘。周王命令仲山甫,督修齊城赴東疆。四匹公馬蹄不停,八只鸞鈴響叮叮。仲山甫赴齊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吉甫作歌贈穆仲,樂聲和美如清風。仲山甫臨行顧慮多,寬慰其心好建功。1作品鑒賞這首詩毛詩序謂“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因詩中直接頌揚的是仲山甫,而不是周宣王,故朱熹詩集傳認為是“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齊,而尹吉甫作詩送之”;清人郝敬既不贊同毛說,也不以朱說為然,他提出此詩合春秋微言大義之旨,

6、仲山甫具才德位望,為輔弼重臣,宜常在王之左右,城齊之役,不勞相煩,詩言“袞職有闕”、“式遄其歸”,實有規(guī)諷之意。序謂“美”,郝謂“諷”二說視角不同,自然見解相反,然也有共同點,那就是皆著眼于此詩的言外之意,非詩中的基本內容。見仁見智,各有所取,此姑且不論,如果就詩說詩,當以朱熹說為勝。此詩首章起句不凡,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評曰:“工于發(fā)端”,“高渾有勢?!遍_頭四句鄭重提出“人性”這一命題,哲理意味甚濃。前人多認為這是最早的“性善論”,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與孔子的闡釋作為論“性善”的理論依據(jù)。但從全詩考察似乎詩人并不是倡導什么“性善論”,他只不過是借天賦予人以善性,為下文歌頌仲山甫張本。戴震詩補傳

7、指出:“詩美仲山甫德之純粹而克全,故推本性善以言之。”第一章頌揚仲山甫應天運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總領全詩。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遺余力贊美仲山甫的德才與政績:首先說他有德,遵從古訓,深得天子的信賴;其次說他能繼承祖先事業(yè),成為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實代言人;再次說他洞悉國事,明哲忠貞,勤政報效周王;繼而說他個性剛直,不畏強暴,不欺弱者;進而回應前幾章,說他德高望重,關鍵靠自己修養(yǎng),不斷積累,因而成了朝廷補袞之臣。詩人對仲山甫推崇備至,極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zhèn)?、身負重任、忠于職守、攸關國運的名臣形象。七、八兩章才轉到正題,寫仲山甫奉王命赴東方督修齊城,尹吉甫臨別作詩相贈,安慰行者,祝愿其功成早歸

8、。全詩基調雖是對仲山甫個人的頌揚與惜別,但透過詩中關于仲山甫行事與心理的敘述,從中大體能體察到處于西周衰世的貴族,對中興事業(yè)艱難的認識與隱憂,以及對力挽狂瀾的輔弼大臣的崇敬與呼喚。不難理解,此詩對仲山甫的種種贊美,是真實的、現(xiàn)實的,然而也不排除其中有某些理想化的成分,包含著詩人所代表的這一階層的期盼。有人斥此篇為“諛詞”,似乎過苛。此詩主要以賦敘事,開篇以說理領起;中間夾敘夾議,突出仲山甫之德才與政績最后偏重描寫與抒情,以熱烈的送別場面作結,點出贈別的主題。全詩章法整飭,表達靈活,為后世送別詩之祖。在詩經(jīng)中此篇說理成分比較濃厚,在詩歌發(fā)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筆,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評開頭四句說:“三百篇

9、說理始此,蓋在宣王之世矣。”后世“以理為詩”當溯源于此。此詩語言也很有特色,盡管多用說理、議論,卻不迂腐呆滯,這除了詩人的激情之外,還在于語言運用獨具匠心,詩人多以民間俗語入詩,如表現(xiàn)仲山甫扶弱鋤強的性格特征、贊美仲山甫重視修身立德,都是反用俗語來襯托,這比直說簡潔、形象,又有理趣,說理中注進了詩味,故姚際恒稱此為“奇語”(同上)。詩中一些形象生動、富有哲理的語言,有的經(jīng)后人使用或提煉,至今仍活在人們口頭,如“小心翼翼”、“明哲保身”、“愛莫能助”、“穆如清風”等。善用虛詞與疊字詞本是詩經(jīng)的語言特點,此篇獨特之處是“之”字的運用,全詩十二個“之”字,用于句尾的有九個,其中第六章連用五個“之”字收句,娓娓道來,委婉有致,起到了特有的抒情效果,姚際恒指出“多用之字,見纏綿之態(tài)”(同上)。第十、八兩章連用“業(yè)業(yè)”、“捷捷”、“鏘鏘”、“彭彭”、“骙骙”、“喈喈”等疊字詞,鋪敘送行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