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污染物二惡英的簡介(共7頁)_第1頁
持久性污染物二惡英的簡介(共7頁)_第2頁
持久性污染物二惡英的簡介(共7頁)_第3頁
持久性污染物二惡英的簡介(共7頁)_第4頁
持久性污染物二惡英的簡介(共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二噁英的簡介 目錄(ml)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6964887 1 前言(qin yn) PAGEREF _Toc326964887 h - 2 - HYPERLINK l _Toc326964888 2 二噁英的性質(xngzh)結構和性質 PAGEREF _Toc326964888 h - 2 - HYPERLINK l _Toc326964892 3 二噁英的來源及危害 PAGEREF _Toc326964892 h - 3 - HYPERLINK l _Toc326964893 3.1二噁英的來源 PAGEREF _Toc

2、326964893 h - 3 - HYPERLINK l _Toc326964894 3.2二噁英的危害 PAGEREF _Toc326964894 h - 3- HYPERLINK l _Toc326964895 3.2.1 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 PAGEREF _Toc326964895 h - 4 - HYPERLINK l _Toc326964896 3.2.2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PAGEREF _Toc326964896 h - 4- HYPERLINK l _Toc326964899 4 二噁英的檢測與防治 PAGEREF _Toc326964899 h - 5 - HYPERLIN

3、K l _Toc326964900 4.1二噁英的檢測 PAGEREF _Toc326964900 h - 5- HYPERLINK l _Toc326964901 4.2二噁英的防治 PAGEREF _Toc326964901 h -5 - HYPERLINK l _Toc326964902 4.2.1熱技術 PAGEREF _Toc326964902 h - 5 - HYPERLINK l _Toc326964903 4.2.2 非熱技術 PAGEREF _Toc326964903 h - 5 - HYPERLINK l _Toc326964905 5 結語 PAGEREF _Toc326

4、964905 h - 5 - HYPERLINK l _Toc326964906 6 參考文獻 PAGEREF _Toc326964906 h - 6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二噁英的簡介摘要(zhiyo):近年來,持久性有機(yuj)污染物(pops)污染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危害(wihi)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大多數的持久性有機物大多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效應和遺傳效應,能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tǒng)引起的“雌雄化”現象,并在全球范圍的各種環(huán)境介質(大氣、江河、海洋、底泥、土壤等)以及動植物器官和人體中廣泛存在。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有16種(類),其中毒性最強的是二噁英類。二噁

5、英類被稱為“世紀之毒”,這是一個新的全球性的環(huán)境問題。本文就“世紀之毒”的物化性質、危害、來源、講解和防治做一個很淺的探究與介紹。關鍵詞: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二噁英 檢測技術 防治 1前言二噁英并不是一種單一物質,是多氯二苯并-對-二德英(簡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簡稱PCDFs)的統(tǒng)稱。1二噁英是一種無色針狀齲體,劇毒,在自然界中幾乎不存在,只有通過化學合成才能產生,是目前人類創(chuàng)造出的最可怕的化學物質之一。其中PCDDF分別有75和 135個異構體。二噁英類物質不是各種工業(yè)過程的目標產品,但它是某些化學工業(yè)、冶金工業(yè)和固體廢棄物焚燒過程中,以及某些自然災害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的副產物,它

6、們是16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中毒性最大、治理難度最大的污染物。另外其化學性質相當的穩(wěn)定、親脂性高、不易生物降解,因而具有很高的環(huán)境滯留性,其污染爆發(fā)可能具有跨時代的效應。無論存在于空氣、水還是主壤中,它都能強烈地吸附于顆粒上。借助于水生和陸生食物鏈不斷富集而最終危轡人類。在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二噁英將成為POPs污染研究的重點。2 2.二噁英的化學性質與結構二噁英類毒物分子量大約為300左右,物理性質相近,常溫下一般為白色固態(tài)晶體。二嗯英有極強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在大氣塵埃、水中污物及土壤中,可廣泛分布于大氣、水體(尤其水中污泥)及土壤中)。常溫下二噁英類物質極性小,極難溶于水。而在

7、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則可達o05018,在二氯苯中的溶解度可達14000g/L。二噁英具有(jyu)很強的熱穩(wěn)定性,熔點(rngdin)為303305,高于750即開始(kish)分解,800時2s內可完全分解。二噁英在高溫、強酸、強堿、氧化劑作用下都相當穩(wěn)定,氣態(tài)二噁英在空氣中光化學分解的半衰期為83d,在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為12年,在動物體內轉化的半衰期為24年。又因為不含有脂基或酰胺基那樣的酶分解對象,所以二噁英的生物降解效率極其低下,自然環(huán)境中的水解及光分解作用對其分子結構的影響也很小。由于二噁英的這些化學性質使其進入環(huán)境或生物體內時,會在脂肪組織內產生蓄積而危及人體健

8、康。3 二噁英的來源與危害3.1 二噁英的來源二噁英的來源很廣泛。來源主要有天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兩大類。其中天然來源最重要的是森林火災。人為來源主要包括含氯化學品及農藥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造紙工業(yè)紙漿次氯酸漂白過程;城市固體廢棄物、污泥、醫(yī)療廢棄物和有毒化學品等的燃燒副產物;金屬冶煉、粉末冶金、鑄造過程產生;汽油、柴油燃燒,汽車尾氣;五氯酚光照分解;燃放煙火及化工廠意外事故等產生的二噁英。世界各國工業(yè)發(fā)展狀況和經濟格局的差異,造成二噁英排放中的巨大區(qū)別:市政垃圾焚燒、金屬冶煉和精煉工業(yè)被認為是歐洲國家最主要的二噁英污染釋放源;奧地利二噁英污染主要來自于木材燃燒;在美國,焚燒過程產生的二噁英污染最

9、為嚴重;國內二噁英污染則因工業(yè)生產技術落后而產生于工業(yè)生產過程。3 圖3 二噁英來源圖中國是氯堿生產大國,年產量居世界第二位。但由于技術落后產生了大量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氯堿法生產燒堿過程中,產生大量鹽泥廢渣。目前只有部分廠家對鹽泥進行了治理,大多數廠家,尤其是中小型氯堿廠,都沒有進行有效的治理。作為氯堿生產大國,氯堿生產的廢渣可以認為是中國二噁英的主要來源之一。3.2 二噁英的危害(wihi)二噁英類物質的環(huán)境毒性非常大,國際癌癥(i zhn)研究署(IARC)在1997年2月14日的報告(bogo)中將2,3,7,8-TCDD列為一級致癌物,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EPA)1994年9月的報告中指出,

10、它是迄今為止所發(fā)現的毒性最強的物質,其毒性相當于氰化鉀(KCN)的1 000倍。具體表現為:誤食急性致死毒性、皮膚接觸毒性(氯痤瘡)、食物鏈富集和肝臟蓄積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和內分泌干擾作用、發(fā)育毒性和致畸性、免疫破壞毒性等。PCDDFs的毒性與氯原子位置和取代數密切相關,2,3,7,8位被氯取代的同族體是具有毒性的,表1列出17種具有二噁英毒性的同族體的毒性當量因子(International Toxic Equivalency Factors,I-TEF)。17種有毒二噁英的毒性當量因子3.2.1 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持續(xù)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11、,POP)在水體中的半衰期大多在幾十天至20年,個別長達100年;在土壤中半衰期大多在l12年,個別長達600年;而它們的生物富集因子高達400070 000,以上性質決定了其對人體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極大的危害。PCDD、PCDF能影響處于發(fā)育階段動物的生殖、免疫、內分泌和神經系統(tǒng)。1999年,比利時、荷蘭、法國、德國先后發(fā)生的PCDD、PCDF在飼料、肉雞及雞蛋等相關產品中嚴重超標的事件引起了世界的極大關注。43.2.2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二噁英可經皮膚、黏膜、呼吸道、消化道進入體內,使人免疫力下降、內分泌紊亂等,損傷肝、腎,還能影響生殖機能。它具有生殖毒性、致癌性、免疫毒性、皮膚毒性及對其他

12、系統(tǒng)和器官毒性5。值得注意的是:二噁英可以代際轉移,有數據表明,母親血液中二噁英遺傳給胎兒的轉移率為90。由于二噁英類物質的化學穩(wěn)定性相當高,旦侵入人的機體,它就會溶解在脂肪申,儲存起來,很難降解及排泄到體外,其半衰期達到30年,完全降解和排泄則可能要100年。6動物實驗(shyn)已經表明TCDD和其類似物具有(jyu)很強的致癌性怕。7-8就此,很多學者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主要(zhyo)存在2種說法:有研究認為TCDD是一種致癌原的假說,特別提出TCDD與軟組織肉瘤和惡性淋巴瘤的發(fā)生有關;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暴露二噁英后不會明顯增加致癌危險性。然而意大利Seveso污染事故的追蹤調查表明,

13、事故的暴露者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其癌癥病死率(如消化道、淋巴造血系和肝等)均顯著增加9。因此WHO國際癌癥研究所將二噁英定為2B類,即其可能是人類致癌物;美國環(huán)保署以及美國國家勞動與職業(yè)安全研究所也將其定為人類致癌物。TCDD具有皮膚毒性,人暴露于高濃度的TCDD時,所觀察到的皮膚危害主要是氯痤瘡,表現為黑頭粉刺與淡黃色的囊腫。越南戰(zhàn)爭的退伍美國士兵中流行氯痤瘡已被證實是其暴露于較高濃度的TCDD所致。關于暴露二噁英后,氯痤瘡的出現是否為最敏感的指標,現尚有爭論,有人認為在末出現氯痤瘡癥狀下,也許存在著更加敏感的全身性效應如表皮角化、色素沉著、多汗癥和彈性組織變性等10。4 二噁英的檢測與防治4.

14、1 二噁英的檢測食品和飼料中二噁英及其類似物的檢測屬于超痕量級檢驗,通常以 ngg-1和pgg-1表示。目前只有發(fā)達圈家少數機構能夠開展二噁英檢測研究。檢測難度大的原因是二噁英在環(huán)境食品和飼料中由污染所致,樣品中含量水平極低,WHO規(guī)定日允許攝人量(TDI)為14 pgg-1體重,因此要求樣品中PCDDFs檢測限以脂肪計應低于1 pgg-l,非脂肪樣品其檢測限應再縮小1 000倍;二噁英中同系物、異構體眾多并且毒性相差極大,樣品在進行儀器分析前,因為干擾組分要遠遠高于待檢組分,必須經分離、富集、凈化、分離干擾物質,濃縮待檢物質,濃縮系數為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為了保證分析質量,FAQ和WHO認

15、為高分辨氣相色譜與高分辨質譜聯用技術(HRGCHRMs)是現階段唯一適用的檢驗方法,不同的樣品其化學處理也是不同的11。4.2 二噁英的防治目前各國方面采取調整化工產品、加強國體廢物的源頭管理、提高固體廢物的回收率、改善焚燒爐的結構和規(guī)模、嚴格控制焚燒條件、強化焚燒爐飛灰和煙氣的凈化等措施降低工業(yè)生產中二噁英的排放;另一方面積極開發(fā)能有效治理二噁英類毒物的新技術、新方法,這方面的代表性工作可以概括為熱技術和非熱技術兩大類。124.2.1熱技術由于二噁英類物質在10001200可發(fā)生分解,因此熱處理技術引起了科學家的廣泛關注,這類技術主要包括高溫過燃燒技術、低溫胺(銨)分解技術、紅外脫毒技術、等

16、離子體高溫分解技術、熔鹽脫毒技術、超臨界承氧化技術、原位玻璃化技術等。雖然這些處理技術的熱源各不相同,但都以熱作為主要的毀毒介質。4.2.2非熱技術(jsh)與熱技術不同(b tn),菲熱技術主要利用化學試劑、微生物和電磁場等來實現(shxin)二噁英類毒物的銷毀。非熱技術主要包括:化學脫氯技術、紫外光解技術、溶劑萃取技術、吸附技術、生物降解技術、化學降解技術、射線分解技術等。其中紫外光解技術和吸附技術研究得最為深入,較有應用前景。綜上所述,這些二噁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對環(huán)境中二噁英含量的控制和二次污染的防治都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但是由于二噁英毒性的頑固性和某些經濟、技術方面的原因,這些方法只

17、能部分銷毀或暫時控制二噁英的毒牲,并且都不能完全實現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痕量的二噁英仍然不斷通過工業(yè)過程產生的飛灰和煙道氣排入環(huán)境中,富集到一定的程度同樣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因此,目前仍然亟待開發(fā)新的能徹底銷毀二噁英毒性的治理技術。5 結語目前我國對二噁英的污染、危害及其防治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應盡快建立各種關于二噁英污染的數據庫和監(jiān)測站,對全國范圍內二噁英的產生、流動以及污染特性進行研究,以掌握二噁英在我國的基本污染、來源和向環(huán)境中排放的狀況,以及在生物體和環(huán)境中的存在形式、含量多少、遷移規(guī)律等,從而掌握二噁英對人類和生物的影響形式、作用后果等數據。最為重要的是,對已造成二噁英污染的水體、土壤和

18、空氣中的二噁英進行積極的研究和治理,同時從源頭上對二噁英加以嚴格控制。6參考文獻馮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二噁英的來源及防治技術進展.湖北城市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2007年符嫦娥.二噁英的產生、危害及減排研究,南京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化工系 2009年李其云1,閆和鋼2,冷鵬3 簡述二嗯英降解方法的研究進展. 1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2山東平度市環(huán)境保護局,3山東省環(huán)境保護學校,2009年9月李峰,丁長青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對鳥類的影響J動物學雜志,2006,41(2):128134王磊;王旭東 環(huán)境中二噁英的危害與亟待研究的問題期刊論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04).徐瑛二

19、噁英的毒性研究進展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01,18(6):23l-234Wu CH,Chen HL,Su ILl,et 02The topical application of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lacks skin tumor-promoting Potency but induces hepatic injury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expression in ICR male miceJFtmd Chem Toxicol,2004,42(8):12171225Nyska A,Jokinen MP,Brix AE,et aExecr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