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尼格在公共關系學中四個模式觀點_第1頁
格魯尼格在公共關系學中四個模式觀點_第2頁
格魯尼格在公共關系學中四個模式觀點_第3頁
格魯尼格在公共關系學中四個模式觀點_第4頁
格魯尼格在公共關系學中四個模式觀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格魯尼格(James Grunig)在公共關系學中四個模式觀點【雙向對稱模式】美國著名公共關系理論權威詹姆斯格魯尼格(James Grunig)則認為:“公共關系是一個組織與其公眾的傳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種與目標公眾相互信任的關系?!本幷甙矗河饕捌较壬P于“勸服”的地位的見解是他的一家之言。他在文中對格魯尼格四個模式理論的評述(包括批評)及對格氏最新觀點的介紹和評價,對于 我們拓展視野,豐富公共關系理論研究的內容不無助益。勸服概念在我國公關學術界,除我之外,基本上沒有人提及。在 美國雖有格魯尼格這樣的理論權威反對視公共關系為勸服,但仍有大 多數(shù)公共關系人員視公共關系為“勸服性傳播”行為。所以

2、很有必要探 討一下勸服概念在公共關系學中的地位。勸服概念在美國學術界和美國公眾的感覺中是一個不太受歡迎 的概念。其實,不光勸服概念,就是連公關這個概念,在美國也是名聲欠 佳。正是有鑒于勸服技術和公關策劃被濫用,格魯尼格教授才提出他 的四個模式理論(雙向對稱模式)來對美國公共關系的狀況進行反思 和批判。下面我先來介紹一下格魯尼格的四個模式理論,他在他的“合 作,集體主義和社會工團主義是公關行業(yè)的核心價值觀”一文中寫道: “雙向不對稱模式的從業(yè)人員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以決定怎樣勸服公 眾朝著委托人組織期望的方向去行動,而雙向對稱模式從業(yè)人員則使 用研究方法和對話以求委托人組織和它的公眾能在觀念、態(tài)度

3、、和行 為上產生共生性變化(symbioic changes)”。按照格魯尼格的意思, 對稱的就意味著當我們?yōu)槲腥私M織搞一個公關活動時,我們,作為 公關從業(yè)人員,必須不僅考慮我們自己的利益(委托人組織的利益), 還必須考慮公眾的利益。相反,不對稱的意味著,當我們去為委托人 組織與人爭辯、宣傳宗旨和勸服他人時,我們不關注和不照顧公眾的 利益。甚至通過欺騙和掩藏不該掩藏的秘密等手段,犧牲公眾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的利益。我相信這樣理解這兩個概念不會有太多的爭議。格魯尼格的第一種模式Press agentry / publicity,有些學者還將 其翻譯為新聞宣傳或新聞代理,我認為最好意譯為媒介炒作,

4、這個概念主要就是指巴納姆的所作所為。第二種模式Public formation,這個概念不好翻譯,它主要指像新 聞發(fā)布會和記實報道這一類活動,但注意它只披露好的一面而隱瞞壞的一面。第三種雙向不對稱模式就是指勸服這種行為模式,這第三、第四 種模式與前面兩種模式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后兩者有研究的成分在 其中,它需要謂查和策劃才能實施這一模式,而前兩種模式卻缺乏這 一點。格魯尼格反對第三種模式的主要理由,就是認為勸服是不對稱 的。不可否認,欺騙和故意隱瞞實情在勸服模式中被屢屢使用,格魯 尼格正是在認為勸服模式利己不利人這一道德意義上反對這一模式 的。不過,格魯尼格的說法值得商榷,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勸服

5、活 動都是利己的,譬如,勸人不要自殺,勸絕癥患者要達觀等等就都是 利他行為。我覺得對勸服技術濫用的道德批判決不應該延伸到對勸服 技術的全盤否定。另外,格魯尼格對勸服模式的不對稱還有另一種說 法。去年,我寫了一篇名為“論格魯尼格四個模式的理論缺陷”的論文 給格魯尼格寄去,在他的回信中有這么一段論述:“你的觀點與發(fā)端 于亞里斯多德這一長線上的修辭學和勸服學學者的觀點相一致。在美 國有許多來自這一傳統(tǒng)的公關學者會同意于你。”他承認了有許多美 國公關學者是信奉“勸服說”的,但他堅持反對勸服模式,“勸服理論在 它的目的上大都是不對稱的:這個理論的企圖是改變他人的態(tài)度和行 為而不改變我們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

6、,“我認為大多數(shù)勸服的企圖都是 操縱性的一一雖然通常是誠實的。”我想這是格魯尼格反對勸服模式 的主要理由,勸服的確有操縱別人和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之嫌。但 是,這一理由并不足以讓我們拒絕使用勸服模式。詳細的討論后面再進行。格魯尼格的第四個模式是雙向對稱模式,國內將其稱為雙向溝通 模式,格魯尼格認為這是公共關系的最佳模式、理想模式。從格魯尼 格引述并認同的阿瑟佩奇對雙向對稱模式的完整描述中可以看出, 該模式的六大原則主要是一些道德要求和一些做事的基本要求。所 以,我認為可以把格魯尼格的“對稱的”(或譯為“平衡的”)概念的含 義解釋為是“道德的”,“符合倫理的”。格魯尼格更多的是從道德意義 上來反

7、對前三種公共關系模式的,而并不否定這三種公共關系模式的 存在,但雙向對稱模式本質上是不同于前三種模式的,對稱模式天 生內在就是道德的,而其他模式可能是道德的,這依賴于它使用什么 原則來保證實踐活動的道德性?!保?)我們可以這樣說,強調道德, 強調要平衡社會組織與公眾之間的利益,這是格魯尼格的雙向對稱模 式要表達的第一個含義。理解格魯尼格雙向對稱模式實質上是一種對話模式,一種協(xié)商模式, 這是我們要掌握雙向對稱模式的第二種含義。格魯尼格是一位對話主 義(dialogism)者,他甚至把公共關系叫做對話的公共關系”(由 dialogical public relations)0 (2)格魯尼格非???/p>

8、重在對話中雙方 在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上產生的共生性變化,他認為這是他的雙向對稱 模式所特有的,而勸服模式沒有,勸服只求改變別人,而不改變自己。 格魯尼格雖然反對勸服模式,但在他與他人所做的“卓越公共關系”的 課題研究中,在“用于特定傳播項目中的公共關系模式與卓越因素的 相關性”一表中,雙向不對稱模式的分值在7項中有5項高于雙向對 稱模式,(3)這意味看有看更多的卓越公共關系是靠勸服模式做成 的。最近,格魯尼格出于對自身理論的修正,提出一種“可能性模式” (contingency model)其要旨就是將雙向對稱模式與雙向不對稱模 式組合成一種混合模式。他說,“這一新的可能性模式是雙向的、優(yōu) 秀的

9、公共關系模式,它將以前的雙向對稱和雙向不對稱的公關模式歸納在其中。”(4)為此,他借用了一些學者提出的概念;合作性的倡導 / 辯護(collaborative advocacy),合作性的對抗(cooperativeantagonism),混合動機(mixed-motives),(9)認為這些概念 表達了公共關系的本質,也表達了他的雙向對稱模式的本質。格魯尼 格在給我的回信中寫道:“最近,我已說得很清楚,由于許多人總是 將對稱模式視為在犧牲組織利益的代價下遷就公眾的利益,因此,公 共關系人員就是他們所服務的組織的倡導/辯護者(advocate)。(我 認為倡導/辯護是一個比勸服更好的術語)。”

10、他在回信的同時,附了 一篇名為“雙向對稱的公共關系: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論文手稿(電子 版)寄給我,并附言解釋道:“這一章討論倡導/辯護在對稱模式中的 作用和解釋我現(xiàn)在怎樣將倡導/辯護整合到對稱模式當中去。”為此, 我們的的確確,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格魯尼格把公共關系的本質視為倡 導/辯護,這是格魯尼格公關理論發(fā)展的新動向。格魯尼格深信:“我 們現(xiàn)在似乎已經有了一個發(fā)展得更好的對稱性公共關系理論(對話 的,合作的一倡導/辯護),它將在21世紀作為一個模式更好地服 務于公共關系的研究,教學和實踐?!保?)順此邏輯發(fā)展,格魯尼格 并不反對勸服,只要將勸服技術對稱地既運用于委托人組織又運用于 公眾,勸服概

11、念就可以融入他的雙向對稱模式之中。他在給我的回信 中這樣寫道:“結果,一個好的公關人員有時必須勸服委托人,而有時必須勸服公眾。最通常的是,他或她必須勸服雙方都要改變。在介紹完了格魯尼格的四個模式理論之后,我談一點自己的看 法。首先,在格魯尼格給出的四種公共關系模式中,第三種雙向不對 稱模式就是勸服模式。雖然,格魯尼格對之給予許多批評,但它確確 實實地存在于美國公關學術界和公共關系實踐領域中。所以,我們首 先第一步得在國內公關學術界承認勸服也是一種公共關系活動,勸服 是公共關系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其次,隨著格魯尼格“可能性模式” 的提出,我們看到他對前三種模式的批判更多的是它們的不道德性, 即欺

12、騙、隱瞞真相、信息的不對稱等等,而不是這三種模式本身。優(yōu) 秀的公共關系可以采取所有這四種模式,尤其是他將雙向不對稱模式 與雙向對稱模式整合成一種混合模式來作為理想模式,我認為這是對 他自己的四個模式理論的重大修正。目前,美國學術界對他的四個模 式的批判主要有兩點:第一,認為他的雙向對稱模式是烏托邦式的。 第二,認為他不該將雙向對稱模式看作為在原則上優(yōu)先于其它三種模式。格魯尼格的可能性模式有助于應付和回應這些批判。再次,隨著我對勸服概念和倡導僻護概念進行的比較研究,我認 為這兩者是大同小異。為了便于討論,我將倡導與辯護兩個概念拆開 來與勸服概念進行分別比較。首先,我認為勸服與辯護概念好統(tǒng)一。 辯

13、護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一種勸服,律師為他的當事人進行辯護,而 目的則是要勸服法官相信他的當事人無罪或罪輕;當一個社會組織遭 到媒體攻擊時,公關人員為其辯護,這實際上就是要勸服公眾相信該 組織是無辜的或事態(tài)沒有這么嚴重。其次,至于勸服與倡導的關系, 我認為兩者的一致地方在于,都是提出一種意見和主張出來期望別人 能接受。不一致地方在于在勸服中,那種期望別人能接受的企圖較明 顯、力度比較強。而在倡導中,那種期望別人能接受的企圖不強烈、 不壓人,給人留有討論、協(xié)商的余地。了解這一區(qū)別非常重要。勸服 藝術高明的人在勸服人的過程中,不會讓對方感覺到他在被迫接受什 么東西,而是讓他感覺到這是他自己的自愿選擇。

14、高明的勸服就要表 現(xiàn)得像倡導一樣。同樣,一個人在提出一種倡導(建議、主張)時, 不研究對方的需求是什么,不懂得怎樣說話才便于對方接受,以一種 “實話實說”、“有話就說”的傳播模式來進行,那被人拒絕的可能性肯 定就很大了。有效的倡導必須要以勸服為基礎的。如果你想要你所倡 導的建議,想?yún)f(xié)商的內容為對方所接受,你就必須懂得勸服人的藝術。 在你這樣做的時候,倡導(協(xié)商)的性質就朝著勸服的方向發(fā)生了轉 變。不過,使用格魯尼格的倡導概念是有其合理性的。我們做公關研 究時可以說公關就是勸服,但我們做公關實踐時,卻不能對公眾說公 關是勸服,更不能說我來勸服你一下,”而只能說“我提個建議,我們來協(xié)商一下。所以,

15、選擇使用“倡導”這個概念有助于解決這個兩難問題。最后,勸服概念常被人批判,更多韻原因是使用勸服技術時總是 有一種欺騙的意味在其中。譬如,我們求職面試時總要包裝自己,總 要揚長避短,總要掩蓋一些應該說但又不愿意說的東西。許多企業(yè)的 宣傳材料也有同樣問題。其實,這個問題還不只是一個道德問題,它 還有一種人的本能利己趨向在其中。解決這個問題有賴于法律制度的 建立,例如用法律形式規(guī)定組織和個人在宣傳介紹自己時應披露正負 兩方面的內容,以防止欺騙的發(fā)生。但我認為這種包裝性的宣傳并不 是勸服的本質。我覺得最好的勸服切入點應該有兩點:第一,找到對 方不知道或忽略或未覺察的信息(結論),讓對方認識到包含在該信

16、 息中的自身利益,以此來勸服對方。第二找到彼此雙方的雙贏帶(win win zone,格魯尼格使用的概念),用彼此雙方的共同利益來勸服對 方。我認為有效的勸服必須堅持這兩條原則,這兩條原則也才是勸服 的本質。當我們運用知識時,知識最大的功能就是幫助我們去控制我 們的周圍環(huán)境,同樣,當我們運用勸服理論和勸服技術時,我們自然 要去控制我們的勸服對象。這里的倫理問題不在于我們是否要去控制 我們的勸服對象,而在于我們做勸服時,別人是不是自愿接受的?我們是不是相互控制?我們是不是損人利己了?我撰寫本文的用意就是想廓清理論上的障礙,確定勸服概念在公 共關系學中的地位,讓中國人更多更快地接受“勸服說”,接受勸服學(中國的大學沒有開設這門課程),努力提高我們的勸服技術,以期 在加入WTO后,在我們與國外,尤其是美國的那些專門受過勸服學訓練的職業(yè)選手交鋒時,我們能有應對能力和招架之功。注釋:(1)(2)(3)(4)(6)美格魯尼格:“雙向對稱 的公共關系: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2000年,(電子版)(英文)P27, P36,P33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